颈颅CTA检查在颅颈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双源CT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双源CT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7 Vo1.17 No.48114投稿邮箱:zuixinyixue@·医学影像·双源CT 全脑灌注(CTPI)联合头颈部CTA 一站式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孙建亭1,王欣2(通讯作者)(1.黑龙江省密山市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CT 科,黑龙江 密山 158300;2.黑龙江省农垦牡丹江管理局中心医院 彩超室,黑龙江 密山 158300)0 引言随着临床医学技术及设备不断发展,使得CTA 及CTPI 得到广泛应用。

CTPI 可以有效通过客观数据和时间—密度曲线来反应人体脑部组织血流灌注情况,并且可早于形态学发生变化前预示病变存在。

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发病原因主要为血管阻塞和凝血功能紊乱及心源性栓子等,然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和房颤及吸烟、心衰、高脂血症等[1]。

采用CTA对患者头颈部进行扫描检查,其可准确地显示患者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的形态和走行及密度特征等。

同时还可测量及观察管腔及管壁,为临床定量评价动脉管壁钙化提供直观性和准确性。

1 研究方法根据脑局部微循环的变化程度及 CT 灌注成像表现。

将脑梗死前期分为 2 期 4 个亚型[2]。

1.1 Ⅰ期 : 脑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变化 ,脑血流灌注压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时 ,机体可以通过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平滑肌的代偿性扩张或收缩来维持脑血流相对动态稳定 。

1.2 Ⅱ期: 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CBF 达电衰竭阈值以下,神经元的功能出现异常,机体通过脑代谢储备力来 维持神经元代谢的稳定。

Ⅱ1期:CBF 下降 ,由于缺血造成局部星形细胞足板肿胀, 并开始压迫局部微血管。

灌注成像见 TTP 、MTT 延长, 以及 rCBF 下降, rCBV 基本正常或轻度下降 。

Ⅱ2期:星形细胞足板明显肿胀并造成脑局部微血管受压变窄或闭塞,局部微循环障碍。

(医学课件)头颈部CTA

(医学课件)头颈部CTA
根据患者病情和检查目的,选 择适当的扫描协议。
确定扫描范围
根据需要,确定扫描的范围, 包括颅底至锁骨上区等。
调整扫描参数
根据所选扫描协议,调整扫描 参数,包括层厚、间隔、管电
压和管电流等。
扫描后处理
图像后处理
在CTA图像生成后,进行必要的后处理,包括重建、去噪、 裁剪等。
分析和报告
对图像进行分析,根据病情做出诊断报告,并提供相应的治 疗建议。
后处理软件可以对CTA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和显示 。
CTA医学应用
头颈部血管疾病
用于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动脉瘤 、血管畸形等。
脑卒中
评估脑卒中患者的脑血管情况,寻 找缺血或出血的原因。
肿瘤诊断
CTA可用于评估肿瘤对血管的影响 ,发现肿瘤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 。
术前评估
在手术前,可以使用CTA来评估病 变范围、毗邻结构和血管关系,为 手术计划提供重要信息。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3
头颈部血管及变异
头颈部动脉血管
颈动脉(双侧)
颈动脉分叉
是头颈部的主要动脉,为脑部和面部提供血 液供应。
指颈总动脉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动 脉和颈外动脉的分叉处。
颈内动脉(双侧)
颈外动脉(双侧)
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向内延伸,供应脑部和眼 部血液。
向头部和颈部供血,包括颞浅动脉、上颌动 脉、脑膜中动脉等分支。
介入治疗计划
对于需要介入治疗的患者,CTA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介入治疗方案,如血管 扩张、支架植入等,有助于提高介入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疗效评估及随访
疗效评估
CTA可以评估头颈部血管病变治疗的疗效,如血管狭窄是否 改善、动脉瘤是否消失等,有助于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摘要目的:阐述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技术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GE 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对73例怀疑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头颈部血管扫描;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造影剂量 1.5ml/kg,注射速率4.0ml/秒先做延迟时间测定,再做血管增强扫描。

后将薄层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

结果:73例中72例CT血管成像均能良好显示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其主要分支;1例因头部轻微运动产生移动伪影。

结论: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在工作站后处理图像上可更清楚地显示头颈部血管,为诊断脑及颈部血管病变提供丰富图像。

关键词64排螺旋CT CT血管成像头颈部血管疾病头颈部CTA成像技术已成为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重要检查方法,本文通过对73例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探讨64排螺旋CT头颈CTA成像技术的应用。

资料与方法对73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头颈部CTA扫描,其中男32例,女41例,年龄30~76岁,平均年龄53岁。

检查方法:采用GE公司64排Light Speed VCT螺旋CT机,先做头颈部正侧定位扫描像预扫描,延迟时间的测定,运用智能追踪技术追踪峰值时间后启动增强扫描。

用双筒高压注射器,20G静脉留置针,经肘部静脉,流速4.0ml/秒注射,造影剂碘海醇(300~320mgI/ml)60~70ml,生理盐水30~40ml,同时注射扫描。

扫描技术条件:层厚0.625mm,重建间隔0.625mm,螺距0.984:1,显示野25mm,矩阵512×512,管电压120kV,管电流650mA。

扫描范围为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由足侧向头顶侧扫描。

扫描时间7~10秒。

图像后处理:扫描后将0.625mm重建的头颈部血管原始图像数据传送到工作站,对图像进行数字减影处理,祛除骨结构,将减影后图像进行血管三维重建,包括做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椎动脉血管容积再现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VP)、多平面重建(MPR),然后对重建后获得的图像进行分析。

颈部及下肢CTA

颈部及下肢CTA
颈部、颅脑、下肢CTA检查技 术及其临床应用
放射科
概述
• CTA(CT angiography)即CT血管造影或CT 血管成像,广义上包含全身所有动脉及静 脉的成像。CTA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如冠 状动脉CTA、脑血管CTA、颈部动脉CTA、 肺动脉CTA等,图像清晰,诊断准确。
• 与CT增强扫描的区别
脑动脉的两个系统来源
• 颈内动脉系 • 端脑前2/3 • 间脑的前部
• 椎基底动脉系
• 端脑后1/3
• 间脑后部

脑干、小脑

大脑动脉环(Willis环)
• 颈内动脉系和椎-基 底动脉系吻合形成封 闭的七边形血管环。
• 意义 • 是一种代偿的潜在
装置。缺血性脑血管 疾病时,侧枝循环最 充分的供血来源。
肘前静脉团注造影剂 • 延迟时间:20-30s • 扫描时间:25-40s
股部动脉正常解剖 (anatomy of femoral artery)
• 起源:腹主动脉远端约至L4椎体下缘分出左 右髂总动脉。髂总动脉沿腰大肌内侧下行, 至骶髂关节处分为髂内、外动脉。
• 分支:
– 髂内动脉:是盆腔的动脉主干。 – 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中点深面至股前部,移
假性动脉瘤
血管内支 架术后
其他病变观 察血管情况
脑动脉CTA扫描方案
• 扫描范围:自颈内动脉远端至颅顶 • 扫描方向:自下而上 • 轴位原始图像参数:层厚为1mm,重建照片
层厚为10mm。 • 图片:两张为原始轴位图片(层厚10mm),
一张为二维或三维重建图片。
一、脑的动脉 1、颈内动脉系 2、椎-基底动脉系 3、大脑动脉环
脉的
VR

窄 。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后处理技术在头颈部血管疾病的应用

974 结语对照分析心肌梗死患者的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和冠脉介入治疗结果,可以发现二者之间有着较高的一致性,临床可以根据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来评判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1]裘存新,章锡林,汪靖,等.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脉介入治疗39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7,21(11):2038-2041.[2]王薇,李丹,黄雪兰,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左心室功能变化的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7):3371-3375.[3]南征.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34):117-118.[4]张宁,徐标,孙步高,等.心肌梗死患者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与冠脉介入治疗结果的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2,28(03):243-246.[5]刘书丽,王燕霞,马秀丽.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左心局部功能及同步性[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01):29-32.[6]吴亚丽,姜囡珏,蔡艳.腺苷负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6,22(24):3097-3100.随着C T 设备的不断改进和图像后处理技术的成熟,尤其近年64排以上螺旋CT 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使CT 扫描速度显著提高,并且真正实现了图像的各向同性,使图像在各个重建断面的分辨力与原始横轴位图像保持一致[1]。

现在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CT 血管成像检查(CTA)在头颈部血管病变检查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头颈部CTA 的多种后处理方法也使头颈部血管显示的信息增多,但是各种后处理技术的原理不同,在具体疾病诊断中的价值也各有优势[2],因此恰当的后处理方式的选择对具体疾病的诊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中的应用
临床 的推 广 和 应 用 。现 整 理 我 院 20 0 5—0 2~20 0 期 间 0 8— l
查出 1 7例动脉 瘤其 中 1例为 同时 出现两 个动 脉瘤 , 供 查出 1 个 动脉瘤 , 中 1 8 其 例动 脉瘤 病人 D A检查提示 烟雾 S 病 ,T C A未能显示 ,7例 中 2例颞叶血肿 , 1 3例为眼 睑下垂 而
维普资讯
牡丹粗医学 院学报

2 0 年 08
第2 9卷
第 2期
58 ・
J OURNAL OF MUDANJANG MEDI I CAL C OLL EGE Vo. 9 NO. 2 0 !2 2 08
肾囊 肿 是 临 床 上 常 见 疾病 , 见 于 老 年 人 。 目前 超 声 可 多
可 使 蛋 白质 凝 固变 性 , 囊 壁 上 的 分 泌 细 胞 遭 到 破 坏 而 失 去 使
清晰显示 肾囊肿得大小 、 态等 , 12 形 自 9 8年 C lo at s n首次采用 穿刺术治疗 肾囊肿 以来 , 肾囊肿 穿刺治疗 越来 越简单 易行 。 肾囊肿超声引导介入治疗在临床上 有多种方法 , 如无水酒精 硬化治疗 、 微波治疗 等。B超能 连续动 态 观察穿 刺过程 , 对 囊肿穿刺精确度高 , 发症少 , 时还 能动 态观察抽 吸囊液 并 同 及注入硬 化剂 的情况 , 可使治疗 达到最佳 效果 。B超介入 治 疗方法可减轻 患者 手术 痛苦 , 当今 肾囊 肿治 疗 的首选 方 是
器 以 3~ 0 L s 率 行 外 周静 脉 注射 , 螺 旋 C 35m / 速 行 T容 积 扫 描 , 工 作站 进 行 多种 三 维 成 像 后 处 理 , 到 脑 血 管 立体 图 像 。 结 在 得

颈动脉CTAppt课件

颈动脉CTAppt课件

.
38
动脉瘤
.
39
病例
刘XX,男,72岁,发现结肠癌1月,发现右 侧颈部囊性变,彩超怀疑右侧颈部淋巴结 囊变
.
40
病例
右侧颈总动脉远端动脉硬化基础
上的真性动脉瘤,血栓为主。
.
41
大动脉炎
大动脉炎是一种非特异性动脉疾病,阶 段性侵犯主动脉以及主要分支和肺动脉, 好发青壮年,女性多发,以主动脉分支 开口多见,好发部位依次为锁骨下动脉, 颈动脉,椎动脉,肾动脉
.
14
.
15
颈部动脉血管的解剖和变异
.
16
临床应用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动脉瘤 大动脉炎 颈动脉体瘤 颈动脉夹层 颈部肿瘤与颈动脉关系
.
17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是 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颈动脉粥样斑 块脱落可导致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质的低灌 注改变,高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代谢异 常;不良生活习惯,遗传因素等是颈动脉粥样 硬化的危险因素。 组织学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为4类:粥样组 织,富含胶原组织,内皮增生,血栓样组织。
.
18
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 塞
颈动脉狭窄的危害
60%以上的脑缺血病人是由颈动脉狭窄引起。
长期慢性缺血造成脑损害,引起头昏、视力 下降、智力下降等;
TIA——头昏目眩,一侧眼暂时性发黑,四 肢发麻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常于 24小时内恢复
急性脑梗塞——引起永久性的偏瘫、偏身感 觉障碍、偏盲及语言功能的障碍等。
.
3
颈部CTA后处理技术
右侧颈动脉曲面 重组图像
最大密度投影 MIP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

头颈部cta检查原理以头颈部CTA检查原理为标题,本文将详细介绍头颈部CTA检查的原理及其应用。

头颈部CTA(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查头颈部血管的影像学方法。

它结合了CT技术和血管造影技术,能够清晰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解剖结构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对于诊断和评估各种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意义。

头颈部CTA检查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通过头颈部的组织和血管,然后由计算机对接收到的X射线信息进行处理和重建,最终生成清晰的血管影像。

具体步骤如下:1. 患者准备:在进行头颈部CTA检查前,需要患者服用口服对比剂或静脉注射对比剂,以增强血管的显影效果。

此外,还需要患者脱掉金属饰品和衣物,以避免对检查造成干扰。

2. 定位和扫描:患者将头部放置在CT扫描仪的扫描床上,然后通过一系列的X射线束扫描头颈部。

扫描仪会在不同的角度上获取大量的X射线图像。

3. 对比剂注射:在扫描过程中,通过静脉注射对比剂,对比剂会通过血管系统流经头颈部的血管。

对比剂能够使血管显示得更加清晰,有助于医生准确评估血管病变。

4. 图像重建和处理:计算机会将扫描得到的大量X射线图像进行处理和重建,生成高质量的血管影像。

医生可以通过调整图像的对比度和亮度,以及应用其他图像增强技术,来进一步优化图像质量。

5. 影像解读:医生会对生成的血管影像进行解读和分析。

他们可以观察血管的形态、内腔的狭窄程度以及血流的速度和方向等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血管病变,如动脉狭窄、动脉瘤、血栓等。

头颈部CTA检查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诊断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病变的评估:头颈部CTA可以检测和评估各种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通过观察血管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医生可以判断病变的程度和危险性,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颈部肿物的评估:头颈部CTA还可以用于评估颈部肿物的性质和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