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统计2
2024年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2024年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计划范本新学期伊始,班级略有变动。
为了更好的开展班级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成果,完善教学过程,特作以下教育统计工作计划:(一)做好班级学生以前的教具统计并分析(二)加快教育统计均衡发展(三)推进教育统计和学生技能发展的融合发展(四)促进特殊教育统计、民族教育统计全面进步(五)加强对教育统计工作的监督(六)坚持教与育并重的教育统计工作(七)深入推进教育统计的相关改革(八)通过教育统计工作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九)普通加特色,努力提高年级教学质量(十)开展常态化的教育统计工作教育统计结果与其他老师和家长共享,共同探讨应对方法与策略,更好的进行班级总体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024年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计划范本(二)一、背景介绍小学教育统计工作是保障和促进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综合分析小学教育现状、制定教育发展策略、监测教育改革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更好地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制定全面、科学、准确的小学教育统计工作计划至关重要。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小学教育的各项数据,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小学教育的优质发展。
2. 任务:- 收集小学教育基本数据:包括小学教师、学生、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数据。
- 分析小学教育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对小学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定期报告。
- 监测教育改革效果:对小学教育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跟踪监测,及时评估效果。
- 提供数据支持:根据教育部门及上级领导的要求,为其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三、工作内容1. 数据收集- 教师数据:统计各地小学教师数量、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等信息,了解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
- 学生数据:统计各地小学学生数量、性别结构、年级分布等信息,把握学生群体的基本情况。
- 教育资源数据:统计各地小学的教室数量、图书馆设施、实验室设备等信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的现状。
教育统计工作汇报总结范文(2篇)

教育统计工作汇报总结范文____月份工作紧张的结束,跟孩子们之间达成一个个非常不错的相处模式,工作上面还是有一定的进步,收获当然是要跟付出成正比,在这一个月来我一直都在非常用不知不觉中,见证着公司飞越发展的____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____年终于来临。
回首____年的工作,有硕果累累的喜悦,有与同事协备战的艰辛,也有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惆怅。
现将一年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主要工作情况1、强化理论和业务的学习。
坚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业务素质水平,认真学习工作业务知识,并结合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明确统计员的工作职责。
2、在工作以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时刻牢记在自己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在具体工作中,我努力做好领导交给的每一个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3、每天及时、准确地按地泵提供的销售数据编制销售日报表,登记台账,根据实际发生情况向中燃燃料油报送日运行动态表及相关明细报表,并做好统计结算工作。
4、每月底与财务核对发票开具数量及对与中燃燃料油的销售数量结算,提供数据依据。
编制销售月报表等,并存档。
5、年底将部分数据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汇总与分析。
二、存在不足1、在工作中,虽然我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使自己在各方面走向熟练,但由于自身学识、能力、思想、心理素质等的局限,导致在平时的工作中比较死板,工作起来束手束脚,对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没有全面的理解与把握。
2、由于学习新知识、掌握新东西不够,虽然领导交办的事基本都能完成,但自己不会主动牵着工作走,很被动,而且缺乏工作经验,独立工作能力不足。
在工作中不够大胆,总是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改变工作方法,而不能在创新中去实践,去推广。
三、____的工作计划1、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学习更多有关财务、统计方面的知识,以提升自己专业学识。
2、积极参加一些和专业有关的培训,有效提高对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并做好数据的登记、上报与分析。
2 教育统计基础

果然不出大仲马所料,李昂纳又举他的情妇
和私生子的例子。李昂纳报告完毕,请大仲马 致词。一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发表演讲的大 仲马,这次却破例登台说: “所有统计数字 都是撒谎的,包括有关本人的数字在内” 。 台下的听众哄堂大笑信:wxkzzaw 9
第2讲 教学内容
2.1 2.2 2.3 2.4 2.5 2.6 2.7
绪论 统计图表 集中量数 差异量数 相关系数 线性回归 抽样原理
2014-2-26
教育统计与质量评价
微信:wxkzzaw 10
2.1 绪论
Statistics is the science of collecting, organizing, presenting, analyzing, and interpreting numerical data to assist in making more effective decisions.
2014-2-26
教育统计与质量评价
微信:wxkzzaw 5
统计无处不在
在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中,2/3以上的研究成
果与统计和定量分析有关。 因此,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经典的教 科书《经济学》12版中特别提到:“在许多与 经济学有关的学科中,统计学是特别重要的”。
2014-2-26
教育统计与质量评价
2.1.1 统计学及其应用
统计学是数据收集、分析、呈现、解释和帮
助决策的科学。 数据采集:取得数据,如调查问卷 数据分析:分析数据,如区间估计 数据呈现:图表展示,如直方图表 数据解释:统计指标,如均值方差 数据决策:估计推断,如假设检验
2014-2-26 教育统计与质量评价 微信:wxkzzaw 14
2022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及答案2

2022年自考专业(教育管理)教育统计与测量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统计的内容包括A.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B.描述统计和假设检验C.推论统计和假设检验D.差异检验和假设检验2、中位数的优点是A.不受极端值影响B.灵敏C.适于代数运算D.全部数据都参加运算3、在教育统计中,可用于描述一批数据在各个分组区间内次数状况的统计方法是A.F分布B.概率C.t分布D.次数分布4、在高校生心理健康调查讨论中,描述不同性别高校生心理健康状况时,最好采纳A.散点图B.线形图C.条形图D.圆形图5、比较不同单位资料的差异程度,可以采纳的统计量是A.差异系数B.方差C.全距D.标准差6、提出等级相关法的统计学家是( )。
A.布鲁姆B.皮尔逊C.比内D.斯皮尔曼7、14.画次数直方图时,要求各直方条 ( )A.宽度相等B.高度相等C.间隔不同D.色调不同8、下列数据不行能是相关系数的是B.0C.1.00D.1.019、简洁随机抽样必需遵循的原则是A.机会不均等,相互不独立B.机会不均等,相互独立C.机会均等,相互不独立D.机会均等,相互独立10、某份学校语文测试卷实行百分制,现要分析其中一道推断题的区分度,应采纳A.二列相关法B.等级相关法C.点双列相关法D.列联相关法11、下列各种统计方法中不属于推论统计的是A.t检验B.Z分数C.F检验D.Z检验12、下列数据中,表示项目实际难度最大的是A.0.91C.0.19D.0.0413、零假设又称为A.讨论假设B.虚无假设C.备择假设D.解消假设14、假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是A.原假设为真而被接受B.原假设为真而被拒绝C.原假设为假而被接受D.原假设为假而被拒绝15、单因素方差分析df总为A.K-1B.N-KC.N-2D.N-1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5AADCA6~10DADDC11~15点击下载查看答案。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2)

心理统计学第一章概述描述统计定义:研究如何把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或调查得来的大量数据科学的科学的加以整理概括和表述作用:使杂乱无章的数字更好的显示出事物的某些特征,有助于说明问题的实质。
具体内容:1数据分组:采用图与表的形式。
2计算数据的特征值:集中量数(平均数中数)离散量数(方差)3计算量事物间的相关关系:积差相关(2列 3列多列)推断统计定义:主要研究如何利用局部数据(样本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依据数理统计提供的理论和方法,推论总体情形。
作用:用样本推论总体。
具体内容:1如何对假设进行检验。
2如何对总体参数特征值进行估计。
3各种非参数的统计方法。
心理与教育统计基础概念数据类型一从数据来源来划分1计数数据:计算个数或次数而获得的数据。
(都是离散数据)2测量数据:借助一定测量工具或测量标准而获得的数据。
(连续数据)二根据数据所反映的测量水平1称名数据(分类)定义:指用数字代表事物或数字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数据。
特点:数字只是事物的符号,而没有任何数量意义。
统计方法:百分数次数众数列联相关卡方检验等。
(非参检验)2顺序数据(分类排序)定义:指代事物类别,能够表明不同食物的大小等级或事物具有的某种特征的程度的数据。
(年级)特点: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
不表示事物特征的真正数量。
统计方法: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常规的非参数检验方法。
3等距数据(分类排序加减(相等单位))(真正应用最广泛的数据)定义:不仅能够指代物体的类别等级,而且具有相等的单位的数据。
(成绩温度)特点:真正的数量,能进行加减运算,没有绝对零点,不能进行乘除计算。
统计方法:平均数标准差积差相关 Z检验 t检验 F检验等。
4比率数据(分类排序加减法乘除法(绝对零点))定义:表明量的大小,也具有相等单位,同时具有绝对零点。
(身高反应时)特点:真正的数字,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
在统计中处理的数据大多是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2024年教育统计工作总结范本(2篇)

2024年教育统计工作总结范本一、工作回顾____年是我校教育统计工作的关键性一年,全体教育工作者经过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教育统计工作的各项任务。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们可以看到,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教育统计工作在全校范围内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统计工作流程的优化针对以往教育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____年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优化了工作流程。
具体来说,我们在教育统计工作中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教育统计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汇总。
同时,我们还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时间节点,确保了教育统计工作的高效完成。
2.教育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在____年的教育统计工作中,我们注重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为此,我们加强了对统计数据的审核和核对工作,确保了数据的准确性。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各个学院和部门的统计要求,确保他们及时上报数据,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
3.教育统计报告的及时发布和反馈为了使教育统计报告能够及时地为学校决策提供参考,我们提前制定了工作计划,并按计划完成了统计报告的编制和审核工作。
在编制过程中,我们不断与各个学院和部门进行沟通,及时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最终,我们按时地完成了教育统计报告的发布,保证了决策者对教育统计工作数据的及时了解。
二、工作成绩____年,我们在教育统计工作中取得了明显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对教育统计工作流程的优化与改进,我校教育统计工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具体表现在学校各个环节对教育统计工作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教育工作者对统计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有所提高。
同时,教育统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也有所提高,各个学院和部门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准确地上报了相应的统计数据,有效地保证了统计数据的质量。
2.教育统计报告质量得到了提升通过我们在教育统计工作中的努力,教育统计报告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
教育统计学练习题二

练习题二身高组中值频数115- 116.5 1116- 119.5 3117- 122.5 8118- 125.5 10119- 128.5 20120- 131.5 19121- 134.5 12122- 137.5 4123- 140.5 2124- 143.5 1总和801.教育调查:教育调查是指在没有预定因子、不施行控制的条件下,对现成的教育方面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的观察和分析。
他是教育科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法。
从调查方法来分,可分为现情调查、回顾调查和追踪调查。
教育实验:教育实验是指在预定的控制因子影响下,对教育方面有关客观事实所进行达到观察和分析。
2.①间断变量②连续变量③连续变量④间断变量⑤连续变量⑥间断变量⑦连续变量⑧间断变量4.(1)30个英语分数的简单频数,累计频数,累计百分比分布图直方图:多边图:累积频数和累积百分比分布图:①单式纵条图:横条图:圆形图:②复式纵条图:横条图:6.化学成绩组中值甲组人数乙组人数20- 22.5 3 125- 27.5 1 1430- 32.5 6 2035- 37.5 10 1940- 42.5 18 2145- 47.5 21 2150- 52.5 29 1455- 57.5 28 1360- 62.5 40 565- 67.5 31 470- 72.5 32 275- 77.5 19 080- 82.5 14 085- 87.5 10 090- 92.5 4 0总和266 134。
枣庄学院成人教育《统计学 (2)》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A )A、职工人数B、机器台数C、工业总产值D、车间数2.变量是( D )A、可变的质量指标B、可变的数量指标和标志C、可变的品质标志D、可变的数量标志3.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A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4.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C )A、普查B、典型调查C、重点调查D、抽样调查5.代表性误差( A )。
A、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B、只有全面调查中才有C、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有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都没有6.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元以上。
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 D )A、750和2500B、800和2250C、800和2500D、750和22507、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34634524,如按以上资料编制分配数列应采用(A)同轴度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以8、我国人口中,男女人口的性别比为1.6:100,这是(A)A.比例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9、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已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10、事先将总体个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1、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数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12、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 D.数量指标13、统计整理的关键(B)A.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B.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组C.对调查资料进行汇总D.编制统计表14、某主管将下属企业按制调计划完成程度分为以下四组,正确的是(C)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15、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16、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17、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A.平均数离差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18、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19、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20、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C)A.它有品质标志值和数量标志值两大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C.数量标志且有标志值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21.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B )A、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低B、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C、越分散,平均数代表性越高D、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低22.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 C )23.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统计与测量评价》
一、单选题
1.相互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增大另一个也随之增大,一个减小另一个也随之减小,这样的相关称为()。
A. 正相关
B. 负相关
C. 零相关
D. 完全相关
2.定量刻画被试作答一个题目所遇到的困难程度的量数,就叫题目的难度系数,也常称为难度值,用符号()表示。
A. P
B. D
C. X
D. Y
3.()是综合反映社会现象某一方面情况的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
A. 指标
B. 目标
C. 目的
D. 标准
4.()是将不同类型的行为或不同科目的学习在同一时间横断面上进行相互比较,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作出评价,并提出书面评语和建议。
A. 个人发展横向参照
B. 个人发展纵向参照
C. 个人潜力发展参照
D. 课程目标参照
5.积差相关系数方法的创立者是英国的()。
A. 皮尔逊
B. 斯皮尔曼
C. 达尔文
D. 高尔顿
6.教育测量专家格兰朗德认为,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可用公式加以形象地表达,其公式是()。
A. 评价=测量+评定+价值判断
B.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定性判断
C. 评价=测量+非测量+价值判断
D. 评价=测量+非测量+统计推断
7.根据题目答案的范围和评分误差的大小,可把测验题目分成()。
A. 选择题和填空题
B. 选择题和供答题
C. 客观题和主观题
D. 论文题和操作题
8.百分等级PR的取值范围()。
A. 从1到100的整数
B. 从0到100的整数
C. 区间[1,100]
D. 区间[0,100]
9.()是利用头脑积极思维,进行智力碰撞,激发智慧灵感,而提出评价指标的一种常用方法。
A. 反头脑风暴法
B. 头脑风暴法
C. 哥顿法
D. 德尔斐法
10.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性程度,经量化后的值叫()。
A. 权重
B. 加权
C. 标度
D. 强度
11.百分等级反映数据在其次数分布中的()。
A. 相对地位
B. 集中趋势
C. 误差大小
D. 差异程度
12.()指出:“评价过程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和教学大纲在实际上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过程”。
A. 斯塔费尔比姆
B. 布鲁姆
C. 格兰朗德
D. 泰勒、
二、多选题
1.为提高测验的质量,在设计测验时要注意的问题包括()。
A. 确定测验目的
B. 确定测验属性
C. 明确测验的性质和用途
D. 被试的特征
E. 分析测验目标
2.结构效度的验证的步骤一般包括()。
A. 提出有关理论结构的说明,并据此设计测量用的试题
B. 提出可以验证该理论结构是存在的假设说明
C. 采用各种方法收集实际的资料,以验证第二步提出的假设的正确性
D. 收集其他类型的辅助证据,淘汰与理论结构相反的试题,或是修正理论
3.就一般教学情境下运用的档案袋评价而言,其目的大体上可分成()。
A. 总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最佳行为评价
E. 典型行为评价
4.同质性信度也叫内部一致性信度,它的方法主要有()。
A. 分半信度
B. 库德—理查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克龙巴赫(cronbach) 系数
5.按解释测量结果或评价结果时的参照点分类,教育测量与评价可大致分成()。
A. 常模参照
B. 标准参照
C. 总结性评价
D. 潜力参照
6.测试题目类型中的选择型包括()。
A. 是非题
B. 匹配题
C. 填空题
D. 选择题
7.是非题的优点表现在()。
A. 编制容易,可适用于各种教材
B. 有利于考查被试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的判断力。
C. 采用大量的似真选择项使得结果易于诊断
D. 记分客观,取样广泛
8.根据测验材料,可把测验分成()。
A. 语文测验
B. 语言测验
C. 操作测验
D. 数学测验
9.效度主要有三类,它们分别是()。
A. 内容效度
B. 结构效度
C. 复本信度
D. 效标关联效度
10.测量的三要素包括()。
A. 测量的量具
B. 测量的参照点
C. 测量的单位
D. 测量的起点
三、计算题:
1、计算一组幼儿体重为30,27,26,31,33,35(公斤)的平均数、标准差和方差?
4、用计算器统计下列两组数据的ΣX,(ΣX)2,ΣX2,,σx,σ2x。
(1)10.8,7.9,5.4,9.3,8.6,11.5,15.4,12.3
(2)7.8,8.0,8.5,8.3,7.9,9.2,7.9,8.4
5、为了解全市5-6岁男女幼儿的阅读成绩有无差异,我们抽查了部分5-6岁男女幼儿,他们的阅读量分数如下表所示,问全市5-6岁男女幼儿阅读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表二某幼儿园部分5-6岁男女幼儿阅读成绩比较表
表三某幼儿园4-5岁和5-6岁两组幼儿量词测定成绩差异比较表
7、在一个通过智力游戏开发幼儿智力的实验中,经一阶段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智力测验成绩如下:试检验,两总体平均数是否有显著差异。
表四某幼儿园实验组和对照组幼儿智力测验成绩比较表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D 二、多选题
1答案:ABCDE 2答案:ABCD 3答案:ABCDE 4答案:ABD 5答案:ABD 6答案:ABD 7答案:AD 8答案:BC 9答案:ABD 10答案:ABC 计算题
1.解:
N X
X ∑=
,由计算器计算得到:33.30=X
()
N
X X x 2
∑-=
σ,由计算器计算得到:
14.3=x σ
()
N
X X x 2
2∑
-=σ,由计算器计算得到:89.92
=x
σ
2解: =
∑
N fX
71
.32723
5.4785.2225.17=⨯++⨯+⨯=
X ,平均数是32.71。
3
75.0880
7411-=-=
-=
X
X
X Z σ
2480
8812=-=
-=
X
X
X Z σ 25.0880
7821-=-=
-=
X
X
X Z σ 1480
8422=-=
-=
X
X
X Z σ
兵兵与军军原始分数虽然相同,但标准分数不同,兵兵分数在团体中位置比军军高。
4(1)42.,1764,365.66, 8.4, 1.78, 3.17
(2)40.5, 1640.25 ,328.39, 8.1, 0.26 ,1.168
5.H0:男女幼儿 体重无差异;H1:男女幼儿体重有差异; 用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Z=1.345<1.96=Z0.05, P>0.05,接受H0,男女幼儿体重无差异。
6. 1、Ho :两组幼儿的总体量词成绩无差异;H1:两组幼儿的总体量词成绩有差异; 用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2、计算Z 值,公式
2
2
21
1
22
1N N X X Z X X σσ+
-=
62
.750
79
.96063.772.3378.202
2
=+-=
3、采用双侧检验
4、∵Z=7.62>2.58=Z0.01,∴P <0.01,拒绝Ho , 结论:两组幼儿的总体量词成绩有显著差异。
7 H0:两组幼儿总体智力成绩无差异;H1:两组幼儿总体智力成绩有差异; 用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F 检验:Z=1.82<3.50=F (7,8)0.05,方差齐性;
t=1.191<2.131=Z0.05(15), P>0.05,接受H0,两组幼儿总体智力成绩无差异。
8分析:用独立小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方差齐性检验,F 检验: 1、Ho :方差相等,H1:方差不相等;
2、F 公式)1/()
1/(222212
11--=N N N N F X X σσ30.1)119/(47.419)
115/(05.5152
2=-⨯-⨯=
3、统计决断:F=1.30(ns)<2.29=F (14,18)0.05,P >0.05,接受零假设Ho 。
结论:方差齐性; t 检验:
1、Ho :两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测定成绩无差异;H1:两组幼儿文明礼貌行为测定成绩有差异;
2
、
t
公
式
)
1
1(2)1()1(2
1212
222
112
1n n n n n n X X t X X +∙-+-+--=
σσ,
316.2)
15
1
191(2151905.5)115(47.4)119(53
.1830.2222=+∙-+⨯-+⨯--=
3、采用双侧检验;
4、∵t0.05(32)=2.037<t=2.316*<2.738=t0.01(32),∴0.05<P <0.01,拒绝Ho , 结论:两组幼儿总体文明礼貌行为测定成绩有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