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2 0 1 0年4月2 0日修订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1、学年: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末‛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2、学校学校:学校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招收适龄人口实施教学活动的教育机构。
设立学校和其它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有组织机构和章程;有合格的教师;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城市、县镇、农村:按学校所在地分类,各类学校可分为城市、县镇、农村。
城市、县镇、农村的划分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
城市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包括不设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的市中,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城市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其他居民委员会地域和村民委员会地域;县镇是指在城市以外的镇和其他区域中,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连接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独立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等特殊区域。
农村是指城市、县镇以外的其他区域。
学校办别:按学校办别分类,小学、普通中学、职业初中、特殊教育、工读学校可分为教育部门和集体办、民办、其他部门办三类:(1)教育部门办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集体办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贴)的学校;(2)民办学校,是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3)其他部门办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学前教育(幼儿园和学前班):幼儿园是指招收三周岁以上(含三周岁)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寓教于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学校(机构)名称(章):校(园)长(签章):填表人:填报日期:年月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二〇一四年六月填报说明1. 附设教学班:在填报附设班报表时,学校(机构)标识码填写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机构)的标识码,学校(机构)属地管理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等属性代码按附设教学班的类型填写。
附设教学班报表只填报附设教学班类型的班数、学生数、专任教师数(为举办附设教学班的学校教职工数的其中数)。
2.附设幼儿班:是指在幼儿园不能满足需要的地区,依托其他学校举办学前教育(包括学前班)的组织形式。
在填报时,按照托班、小班、中班、大班进行填报。
对于小学附设的学前一年的教育形式,在填表时,请将幼儿数据填入大班,若存在混龄班的情况,也将数据填入大班,使用数据时,可按照年龄进行分类。
3.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经度指示南北方向,纵向。
经度表示形式:经度 .经分.经秒,有效值范围为东经73度~135度。
纬度指示东西方向,横向。
纬度表示形式:纬度.纬分.纬秒,有效值范围为北纬4度~54度。
取值方式:国家公布的1:50000的电子地图(已经颁布),县规划局、国土局、测绘局有电子地图。
4.附设幼儿班填报本表。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附设幼儿班)(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3】78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学校(机构)标识码学校(机构)名称(章)学校(机构)英文名称续学校(机构)地址学校(机构)驻地城乡类型学校(机构)属地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名称代码城区镇区乡村续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学校(机构)举办者规定年制规定入学年龄名称小学小学代码初中初中续邮政编码校园(局域)网域名校(园)长(签章) 填表人学校(机构)所在地经度学校(机构)所在地纬度办公电话- 单位电子信箱传真电话- 填表人电子信箱°′″°′″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未来社会发展栋梁的重要角色。
为了全面了解和评估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我们需要借助一些统计指标来对其进行解释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基础教育中一些重要的统计指标,并对其涵义进行解释。
一、教育经费占GDP比例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它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程度以及与其他领域的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般来说,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越高,说明该国家对教育的投资越充分,教育资源越丰富。
而如果这一比例较低,则可能意味着该国家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匮乏,可能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教育经费的分配比例反映了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
这些比例可以分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教育经费分配比例、各级教育经费分配比例以及各领域教育经费分配比例等。
通过对这些统计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分配情况,评估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正,并为教育改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三、师生比师生比是指学校教职工和学生数量的比例。
它是衡量学校的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师生比越低,说明学校拥有较多的教育资源,教师更有精力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而如果师生比较高,则可能意味着学校资源不足,教师难以充分关注到每位学生的需求。
四、义务教育入学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是指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比例。
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家对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衡量,也体现了国家教育机会公平性的一面。
较高的义务教育入学率意味着更多的儿童能够接受基础教育,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发展。
五、初中阶段转学率初中阶段转学率是指学生在初中阶段转换不同学校的比例。
这一指标可以反映学生就学过程中的流动情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均等分配程度。
较低的转学率通常意味着学生更加稳定地接受教育,可能与良好的学校资源配置和就近入学政策有关;而较高的转学率则可能意味着教育资源不均衡、学校选择权利受限等问题。
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1时间1.1学年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本年的9 月 1 日(学年初)至第二年的8 月 31 日(学年末)。
1.2统计时点统计时点是指统计数据的截止时间,即本学年初 9 月 1 日。
如在校生数、教职工数、占地面积、固定资产总值等指标为统计时点数。
1.3统计时期统计时期是指统计数据的区间时间,即从上学年度的学年初 9 月 1 日至学年末 8 月 31 日时间区间。
如毕业生数、复学等指标为统计时期数。
2学校(机构)2.1学校(机构)学校(机构)是指经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备案的实施各级各类教育的单位。
2.11 学校(机构)名称学校(机构)名称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备案的学校(机构)全称。
2.12 学校(机构)标识码学校(机构)标识码是指由教育部按照国家标准及编码规则编制,赋予每一个学校(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识别标识码。
2.2办学类型基础教育学校(机构)办学类型包括:幼儿园、小学、小学教学点、初级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职业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工读学校、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弱智学校、其他特殊教育学校。
2.21 幼儿园幼儿园是指招收学龄前幼儿,对其进行保育和教育的单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寓教于乐。
设立幼儿园须经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查合格,并予备案。
2.22 小学小学是指招收适龄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2.23 小学教学点小学教学点是指为方便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施初等教育不计校数的教学机构。
2.24 初级中学初级中学是指招收普通小学毕业生实施普通初级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2.25 职业初中职业初中是指招收小学毕业生实施初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2.26 完全中学完全中学是指同时实施普通初级中等教育和普通高级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2.27 高级中学高级中学是指招收初中毕业生实施普通高级中等教育的独立设置学校。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初中)

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统计报表(初中)(201 /201 学年初)制定机关:教育部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2015〕80号基础基111学校(机构)基本情况续续续续基础基112学校(机构)基本情况一、指标解释1.少数民族双语教学:是指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中,面向少数民族学生实施的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为教学语言的教学活动。
包括一类模式、二类模式、三类模式。
一类模式:是指除汉语文(汉语)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民族语授课,使用民族文字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二类模式:是指除民族语文学科外,其他学科用汉语授课,使用汉语文(汉语)教材的双语教学模式。
三类模式:是指部分学科用民族语授课,部分学科用汉语授课的双语教学模式。
2.双语教学学生:是指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学生。
双语教学专任教师:是指面向接受双语教学的学生,在双语教学岗位上从事双语教学工作的教师。
3.仪器设备配备达标情况:是指学校各项仪器设备是否达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仪器配备标准。
包括体育器械配备、音乐器材配备、美术器材配备、数学自然实验仪器、理科实验仪器等是否达标。
4.体育器械配备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5.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是否达标:是指达到《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通知》(教体艺[2008]5号)的相关标准。
6.校园网:是指在校园内为教学、管理等实现宽带互联,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服务等教育活动提供资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网络(含通过城域网形成的逻辑校园网)。
二、填报说明1.附属学校(园):基础教育学校(机构)独立填报,在基础基112基本情况表中填写所附属高等学校(机构)的名称和代码。
2.通电:是指学校可获得定期或随时可用的电力来源(例如电网/电源连接,风能,水,太阳能和燃料动力发电机等)。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填表说明及指标解释

说明:本套报表中央所属教育行政单位、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事业 单位按照属地统计的原则进行填报。
二、基本情况表(教财基1-1表、2-1表、3-1表)(1)
1. 年初在职教职工: 填报统计年度1月1日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 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各类学校的 教职工数的划分以工资关系为准,下同。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初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 作的人员。 2. 年末在职教职工: 填报填报统计年度12月31日正式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 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含临时工和编制外聘任人员)。 “其中,专任教师”填报年末正式在编的教职工中专门从事教学工 作的人员 。 3. 年末离退休人员: 填报学校离退休人员年末数,包括已纳入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并发放离退休费用的退休人员 。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7) ——教财基1-2表、教财基2-2表
注意: 从牵头承担科研任务学校转拨的经费,由牵头承担科研任务的学 校负责填报,其他学校不再填报“科研拨款”或该指标。如:由 清华大学牵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属于财政拨款的科研项 目,清华大学又委托其他高校承担部分研究内容,该项目财政拨 款资金应全部由清华大学填报,被委托高校不再填报“科研拨款 ”或该指标。
14.“附:经营支出” 填报学校在教学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的 支出。
三、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教财基1-2、2-2、3-2表)(6) ——教财基1-2表、教财基2-2表
15.补充资料 (1)“捐赠收入中港澳台及海外捐赠”: 填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外籍团体、友好人士等对教育的资助 和捐赠资金。 基2_2表中的“农村捐赠收入”填报农民个人或乡(镇)、村办 企业根据自愿原则,向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事业单位捐赠的经费 。 (2)基1_2表中的“事业收入中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 公办科研机构取得的用于科研的财政拨款”: 填报高等学校从非本级财政或其他政府部门、公办科研机构取得 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财政拨款的 经费。 “其中,中央”:填报高等学校从中央政府部门、中央属公办科 研机构取得的,未列入“科研拨款”的所有用于科学研究并源自 财政拨款的经费。
中国基础教育统计指标解释

指标说明学年:学年是赐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终”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教育部门办学校: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
集体办学校: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助)的学校。
民办学校:是指经相关主管部门赞同,公民个人、社会集体及其余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余教育机构。
其余部门办学校: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九年义务教育能够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经过小学、初级中等学校教育来实现。
一般中学:一般中学分为一般高级中学和一般初级中学两个阶段。
一般初级中学: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小学毕业的适龄人口进行初级中等基础教育的机构。
一般高级中学: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高级中等基础教育的机构。
完整中学:是指一般初、高中合设的教育机构。
一向制学校:是指在一所学校连续实行中小学教育的机构。
此中包含实行九年义务教育的九年一向制学校和实行高中教育的十二年一向制学校。
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结合举办的,对有轻微违纪行为的中学生进行拯救教育的教课机构。
特别教育学校: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盲聋哑和智残小孩,以及其余特殊需要的小孩、青少年进行一般或职业初、中等教育的教课机构。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赞同建立的实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
毕业生数: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内,拥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课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考试及格,实质毕业的学生数。
不包含结业生和肄业生。
结业生数:结业生数是指拥有学籍的学生,学习期满,有一门以上主要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因其余方面不合格未予毕业而发给结业证明的学生数。
招生数:招生数是指新学年开始时,实质招收入学的重生数,不包含重读生和复学生。
重读生:重读生是指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包含已经毕业补习重读的学生。
基础教育统计填报指标解释及注意事项(小学)

基础教育统计填报指标解释及注意事项(小学)——2009版——小基1-1表1、学校所在地及名称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所在地(省、地、县、乡镇——空白)和学校名称,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区县教育主管部门提供代码,共12位);2、学校性质(参见上年数表中的学校性质)分两行填报。
上行以汉字填写类别、办别、城乡,下行填写其对应代码;具体为:类别:11独立设置小学17一贯制学校小学部18小学教学点19其他学校附设小学班12为独立设置的少数民族小学办别: 1教育部门或集体部门办学 2民办 3其他部门办城乡: 1城市 2县镇 3农村3、县镇学校具体所在地(崇明只有三个乡其余均属镇)当前栏(城乡)为“2县镇”时,此栏必须填写。
1县政府所在地 2镇政府所在地4、规定年制:一般为5年制,民工转制校为6年制。
5、规定入学年龄:本市规定入学年龄为6周岁。
6、学校电话号码以区号-电话号码方式填写;其右上角必须书写填表人的手机或小灵通。
7、学校属性代码(参见学校属性代码5~9位)前4位为0第5位:1 教育部门(非转制) 2公立转制 3 普通民办 4 民工校转制 5 其他部门(含农场转制)6 集体办学第6-7位: 00一般学校 21中心小学22村校第8位: 0 非一贯制 1 九年一贯制 2 十二年一贯制 3 其他一贯制第9位: 0 无寄宿条件 1 全部学生寄宿 2部分学生寄宿第10位:空8、学校地址以汉字填写学校,必须为详细地址(XX区XXXX路XX号)小基2表班额是指每个教学班实有的、具有本校学籍的学生数。
小基3-1表1、在校生数:在校生数是指本学年初,具有本校学籍的注册学生总数。
2、重读生:重读生是指具有本校学籍的、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
该数字包括留级生、休学后复学生和其他原因重读本年级的学生。
3、寄宿生:住宿在由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的学生。
4、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标说明
学年:学年是指教育年度,即从每年的九月一日到第二年的八月三十一日。
每学年分为两个学期,“学年初”指第一学期开学时,“学年末”指第二学期结束时。
教育部门办学校:是指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学校。
集体办学校:是指校舍、师资、经费等主要由乡(镇)、村、街道集体单位负担(辅以财政专项补贴)的学校。
民办学校:是指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公民个人、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利用非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其他部门办学校:是指企事业单位等利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举办的学校。
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通过小学、初级中等学校教育来实现。
普通中学:普通中学分为普通高级中学和普通初级中学两个阶段。
普通初级中学: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小学毕业的适龄人口进行初级中等基础教育的机构。
普通高级中学: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高级中等基础教育的机构。
完全中学:是指普通初、高中合设的教育机构。
一贯制学校:是指在一所学校连续实施中小学教育的机构。
其中包括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实施高中教育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工读学校:工读学校是指由教育部门和公安部门联合举办的,对有轻微违法行为的中学生进行挽救教育的教学机构。
特殊教育学校:是指独立设置的招收盲聋哑和智残儿童,以及其他特殊需要的儿童、青少年进行普通或职业初、中等教育的教学机构。
中等职业教育:是指按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成立的实
施中等职业教育的学校(机构)。
毕业生数:毕业生数是指上学年内,具有学籍的学生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考试及格,实际毕业的学生数。
不包括结业生和肄业生。
结业生数:结业生数是指具有学籍的学生,学习期满,有一门以上主要课程考试成绩不及格,或因其他方面不合格未予毕业而发给结业证明的学生数。
招生数:招生数是指新学年开始时,实际招收入学的新生数,不包括重读生和复学生。
重读生:重读生是指接受过某年级教育后,在同年级再次接受教育的学生,不包括已经毕业补习重读的学生。
在校生数:在校生数是指本学年初,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总数。
毕业班学生数:毕业班学生数是指本学年初相应学制最高年级的在校学生数。
普通(职业)中学特教生:普通(职业)中学特教生是指在普通(职业)中学接受普通(职业)初、中等教育的盲聋哑和弱智学生。
休学:休学是指经学校同意,因病或其他特殊情况离开学校,学校保留其学籍的学生。
复学:复学是指因故休学的具有学籍的注册学生,休学期满又回到学校继续完成学业的学生。
退学:退学是指因故放弃学籍,中断学业的学生(包括办理退学手续和不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
转学:转学是指经学校同意,因故由一所学校转到另一所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
寄宿生:是指在学校统一管理的学生宿舍里住宿的学生。
教职工:教职工是指编制在学校,并从事教学、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的固定人员(不包括临时工和聘任教师)。
教职工按工作性质可分为教师、行政人员、教辅人员和工勤人员。
校舍建筑面积:校舍建筑面积是指产权归学校所有,已经使用的各种
用房的建筑面积。
不包括尚未竣工的在建工程和借用、租用的房舍或临时搭用的棚舍。
学校占地面积:学校占地面积是指学校校园内的土地面积,不包括校园外学校拥有的农场、林场及校办工厂等的土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