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03(常见修辞手法)[1]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例举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例举

互文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其中“秦”与“汉”互补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 (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 我西阁门”。
3、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其中“见” 与“闻”互补见义。
回环
语法上指,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 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回环 可使语句整齐匀称,能揭示事物的辩证关系,使 语意精辟警策。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列锦
3、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4、马致远的《天沙净· 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5、【越调】天净沙· 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白草红叶黄花。
设问 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 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2、如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 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 药,年年知为谁生?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反问
附:杜牧《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江东子弟多才俊, 包羞忍耻是男儿。 卷土重来未可知。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题乌江亭 》
9、起兴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 由此而思及“华年”。
2、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3、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技巧-修辞手法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 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 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 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试题展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 千万和春住。
问:本词运用了对偶、设问、 、 的修辞 方 法。 请简要分析后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之妙。
答案:首句运用比喻方法, 把水比作是眼 波横流、把山比作眉峰攒聚,化无情为有 情,原本无情的山水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既写出了山水相连之处的美丽,又表现了 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尾句拟人, 表现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也表现了对朋 友的美好祝愿。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 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 人具体内容,1分)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 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
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 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2 分)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 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 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 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句、五六句 对偶。
▪ 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六)排比
作用:
1.意象繁密,语言精练。
2.感情强烈,真挚感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一〕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借代、双关、夸大、比较、对偶、反复、互文、反问、设问、通感等。

1﹒比喻。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把春风比作剪刀,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风送暖、杨柳垂绿的美景;作者又暗喻自己是识拔人才的春风,把万柳绿丝绦比作人才,表达作者识人用人之乐。

例: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2﹒借代。

借代在古诗词中运用得最广泛。

称人时可用籍贯、官职、做官地等来代称,称物时可用一些有特征的或相关联的另一类事物来代称,有的代称甚至相沿成习。

借代在诗词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很多,或得体,或含蓄,或形象,或别致。

如:“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丝竹〞代音乐〔白居易琵琶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代指富豪之门,他们常把大门油漆成红色,以显示宅府的华贵及身份的显赫。

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绝句〕3﹒双关。

古典诗词讲究含蓄美,因而双关手法运用较多,双关又分谐音双关和语意双关。

双关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使表情达意更含蓄,更有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晴〞谐“情〞〔刘禹锡竹枝词〕;再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丝〞谐“思〞。

例: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辛弃疾《鹧鸪天》:“城中桃李愁风雨,春 在溪头荠菜花”,用城中桃李比喻畏惧金兵 的朝廷权贵,用溪头荠菜花比喻民间主战力 量。那些权贵面对金兵到来,一个个愁眉苦 脸,而民间主战力量却一派生机勃勃,很好 地表达了作者主战的坚定意念。
比拟
设问
• 先提出问题,然后 自己回答;或者故作 疑问,自己不答,让 读者去思索体会。 • 作用: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 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蟾宫曲·咏史 (元·阿鲁威)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 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 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 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 蜀,一分江东。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将进酒》)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白居易《卖炭翁》) •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 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李清照,出生官宦之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 18岁时与21岁的赵明诚在汴京成婚,搜集金石书画,踏雪 寻梅,生活高雅而和谐。25岁时因政治灾祸避难浙东一带, 生活颠沛流离。大量图书文物散失。46岁时丈夫染疾病逝。 后经历再嫁匪人、离异系狱、南宋偏安、国土沦丧的灾难, 李清照于73岁在凄风苦雨中逝于绍兴。 挼,读ruó,“揉搓”之意。
•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宋·秦观的《春日》)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4、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
1、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惜春的判词)“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还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 晴,内含感情的“情 ”。
9、设问与反问
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 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 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 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 让读者去想像。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手法 )写开 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 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 详解析 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 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写出了诗人身 谈效果 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 表感情) 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题步骤: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如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
合作探究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 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 者怎样的情感?
春风吹皱一江水 无限风光无限情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
能准确判断诗歌使用的修辞手法。
2、了解诗歌修辞手法题的提问方式,
掌握鉴赏修辞手法的解题步骤。
古典诗词讲究语言凝练、语意含蓄,所以常 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运用修辞,可以使作品更加 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准确、鲜明、生动、形象”。(效果) 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 美感的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修辞手 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考纲要求有 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 设问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

古诗文常见修辞手法古诗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诗歌鉴赏题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隐喻、拟人化、夸张、对比、陪衬、二元性、真理、双关、通感等。

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另一事物,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倒喻、较喻等。

运用比喻可以突出事物特征,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化深奥抽象为浅显具体。

如“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刘《雨后池上》),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例句:1.九月的风夜轮台呼啸,河里的砾石大如水桶,随风和地上的石头四处走动。

(岑参《四川行西征送大夫》)2.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杜甫《旅夜书怀》)3.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5.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6.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陶渊明《杂诗》)7.公兔的脚颤抖,母兔的眼睛模糊,两只兔子在地上行走。

你能分辨出我是男性还是女性吗?(木兰诗)8.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苏轼《望湖楼醉书》)二、比较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写出了诗人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年年来去搬寒热。

语喃喃,忙劫劫,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

兴,多见些;亡,都尽说”(赵善庆《[中吕]山坡羊?燕子》),诗人把燕子趋热避寒想象成搬运寒热,让燕子带上了更多的人情味。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怕花睡去,所以点燃蜡烛来照,以花比人,极富雅趣。

例:1.杨万里在暮热中走在荷塘上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齐安县杜牧的偶数问题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返回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菩萨蛮·六军阅罢,犒饮兵将官① 王安中
中军玉帐旌旗绕,吴钩锦带明霜晓。铁马去追风,弓声 惊塞鸿。 分兵闲细柳②,金字回飞奏。犒饮上恩浓,燕然思 勒功③。
[注] ①此词是作者任燕山府路宣抚使时所作。②细柳: 本为地名,因汉代名将周亚夫扎营于此且军容整肃而闻名。 《史记》载,汉文帝慰劳将士,至细柳营被告知“不得驱驰”, 只好“按辔徐行”。③《后汉书·窦宪传》载,窦宪追讨北单 于,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
返回
[白话诗歌]
一叶孤舟在夜晚停泊在洞庭湖边。岸上的灯火与这船儿 相对着,闪闪发光。船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 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不禁推开船窗,大雪漫天飞舞。 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地要同风雪争先。雪花与大风 激战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纠缠在一起。我朗声大笑 了起来,心情无比畅然。
(5) 对

用结构相同、字 数相同的一对 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两个相对 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 简练,整齐对 称;从内容看, 意义集中含蓄。
一去紫台连朔 漠,独留青冢 向黄昏。[杜甫 《咏怀古迹五 首(其三)》]
上句写昭君离开汉室, 下句写葬于青冢不得 归故土,对仗工整,写 出了昭君不幸的一生。
返回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手法 说 明 作 用
把一种事 (1)பைடு நூலகம்物或情景 比 比作另一 喻 种事物或
情景。
突出事物 特征,使 所要表达 的事物更 加生动鲜 明。
(2) 比

把物当作 人来描写 叫拟人,把 人当作物 或把甲物 当作乙物 来描写叫 拟物。
使读者产 生联想, 使描写的 人、物、 事表现得 更形象、 生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 南国烽烟正十年 举酒欲饮无管弦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深长 的亡国之愁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运用设问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内心 深切的惜花之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 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裴迪《送崔九》
借《桃花源记》中武陵人的典故 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 不要三心二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杜甫《江汉》
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自己 老当益壮而又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
【作用】 比喻使所描绘的事物生动、 形象。 【术语】 生动,形象;化平淡为生 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 通俗,化冗长为简洁。
2009江苏卷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感情有何变化?(4分)
秦时明月汉时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主人下马客在船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用:运用互文手法,使诗
句语言明快,结构工整,声韵和谐。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 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 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 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 人对“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 请结合词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 (3分)。 答:(1)写了三个阶段的生活感受:“常插 梅花醉”写了词人早年陶醉于赏梅;“赢得满 衣清泪”写了词人中年在赏梅时伤心流泪; “故应难看梅花”则写了词人晚年没有心思赏
2009重庆卷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 声,均属借代;“何处笙箫?”反问。 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粉黛”在课文中有注释“借指歌伎”, 与“粉黛”类似的有《柳毅传》“娥眉 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 不舒”中的“娥眉”,课文也有注释, 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 代指漂亮女子,其它有“红颜、倾国” 新红叶无个人瞧。 等都是代美女。与“笙箫”类似的有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用了什么 “丝竹、胡琴、羌笛”大诗句中常代音 修辞手法?( 2分) 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好意, 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 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 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答:(2)采用了对比的手法,把早年因生活的欢 乐闲适而陶醉于赏梅、中年因生活的幽怨而在赏梅 时伤心流泪以及晚年因生活的沦落飘零而没有心思 赏梅这三个不同阶段的不同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 表现了词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飘零沦落饱经磨难的 忧郁心情。 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上阕写过去,下阕写现 在,以昔衬今,表现出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 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今昔之感和家 国之忧)
曹雪芹《红楼梦》
“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 “林”的特点,有助于表达思想 情感。
下面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赏析】
陶 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 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 鳞鳞居大厦。
这首诗运用对比 手法,制陶者辛劳却 屋无片瓦与富贵者不 劳却居住大厦形成鲜 明对比,深刻地揭露 了极端不合理的社会 现象,表达了诗人对 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照要求答题(6分)。
(1)这首词处处跳动着词人生活的脉搏。词人对 “赏梅”的感受因生活阶段不同而不同,请结合词 句说明写了哪几个阶段的怎样感受?(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赏梅的不 同感受。请选择其中一种手法来说明。(3分)
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杨万里《暮热游荷池上》
将荷叶比作碧伞,生动形象,从 而传达出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刘攽《雨后池上》
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淡磨之明镜, 写出水面的静态美。
运用比喻,将 刘禹锡 潭面比作未磨之镜, 湖光秋月两相和,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 潭面无风镜未磨。美,将湖中的君山作 遥望洞庭山水色,比皓月银辉下银盘里 白银盘里一青螺。的一颗青螺,山水映 衬,精美绝伦,惹人 喜爱,给人以莫大的 艺术享受。
望洞庭
【赏析】
【思路】判定—举例分析—点作用
【作用】 拟人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赋予事物以人的特征、灵性,给 人以亲切之感;使所描绘的事物 更加形象、生动。
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柳条藤蔓”用拟人化的“系”的 动作挽留主人,从而表现主人对湖上亭 的依恋之情。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⑶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人侵践 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 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 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 鹤楼的舒畅心情。
随堂演练
清平乐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挼尽梅花无 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 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2010安徽卷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汉书· 终军传》:“南越与汉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和亲,乃尰(zhōng)军使南越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军自请,愿受长缨,比羁南越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 而致之于阙下。” 种并作赏析。(4分) 1.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 “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 “鼓角”相呼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 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 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 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有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 如“请缨”,典出《汉书》;在诗句中暗示 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 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 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 唐。 深深忧虑。 对比;
⑴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 “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土山苑囿、亭台宫殿。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⑴想当年,到而今。 借代。
2009江苏卷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⑶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 “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 感情有何变化?(4分)
【作用】
1.揭示本质, 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 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 创造气氛。
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手法写白发竟 有“三千丈”,可见愁思的深重。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特 点。
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 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 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 “用典”。
请指出下面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写的是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 雄气概。作者通过赞扬刘裕,表现出作者 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楚山秦山皆白云, 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 君入楚山里, 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 白云堪卧君早归。
——李白《白云歌 送刘十六归山》
苏轼《海棠》
作者把海棠写成了一个睡美人,突 出了海棠的高洁美丽,以及作者对海棠 的喜爱之情。
赏析下面这首诗中拟人手法的妙处


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赏析】 “草木”本属无情物,却能“知”能
“斗”,有“才思”高下之分;柳絮、榆荚虽 乏色少香,却不藏拙,也来凑热闹,显得十分 可爱,令读者不禁为其勇气叫好。诗人用拟人 手法,赋予草木以人的思想情感,形象地描绘 出百花争妍,似乎要将春留住的情景。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 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 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 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
2009 江苏卷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 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 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 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 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古诗词中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双关、对偶、对比、设问、反问、 用典、互文、叠字、反复、顶针、 反语等。
2010安徽卷
岁 暮① 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 ①本诗作于唐代 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宗广德元年 四川成都 (763) )西。雪岭临近松州、 (4分) 末,时杜甫 维州、保州 客居 (均在今四川成都西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 阆州(今四川阆中 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 )。 两种并作赏析。(4分) 吐蕃攻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