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

合集下载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7.修辞手法

高三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专项课件:7.修辞手法

【方法点拨】赏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答题步骤 步骤一:指出诗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步骤二:结合诗句阐释此种修辞手法在诗中是如何运用的。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赏析示例】
例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 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来描写
借用相关事物 以简代繁 以实代虚 以事代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征人怨 柳中庸
借 终岁不闻丝竹声 步骤三:指出运用此种修辞手法在表达主旨和情感方面所起的作用。
叙事、描写、议论、抒情 为一体 答案:①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李白《望天门山》)
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随堂检测】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 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 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问】词中下片“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甚是为人称 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②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如雪!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 甚是为人称道,试简要分析词人在这里运用的修辞手法。
承上启下 强调层次感 (1分) ③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一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1分) ③尾联表达了诗人这样的思想感情:一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毛泽东《蝶恋花·答李淑一》) ②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ppt课件

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课堂)ppt课件

精选ppt
8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 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精选ppt
9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代 阿鲁威 原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
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精选ppt
7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精选ppt
10
8、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精选ppt
11
9、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 年。”(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锦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 “华年”。
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的明洁。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

古诗手法一:修辞手法(上课)
[注]元至治元年(1321),张养浩因上《灯山疏》批评皇帝奢 侈而触怒了元英宗,为避祸辞去参议中书省事职务,归隐故 乡。
(1)请简要分析诗人晨起前后不同的心情。(2分)
(2)请简要赏析颔联和颈联景物描写的手法。(4分) 答:诗人晨起前,处于“恋枕”与“嫌多梦”的矛盾 答:颔联和颈联主要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颔联 中,透露出些许烦恼和不平静;晨起后,发现村居环境 写鹤立与猿啼,一静一动;颈联“泉鸣屋”动中有静, 充满诗情画意,喜悦之情油然而生。(2分。意思对即可) “树吞烟”静中有动。景物描写动静结合,突出了清晨 山村的清新幽静,流露出诗人归隐田园后怡然自得的心 境。
概括意境特点2分1浅浅的春寒始退天气转暖但到处是花影摇曳掉落莺声也凄凉破碎结合诗句分析诗人几2本句用了借代和比喻夸张亦可的修辞手法手法飞红万点以飞红万点代指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美令人伤感
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 “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 艺术特色、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 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 楚,不要被迷惑。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①
秦观
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 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②会,鹩鹭③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 日边④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 海。
(2)本句用了借代和比喻(夸张亦可)的修辞手法(手法), 【注】①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②西 飞红万点,以飞红万点代指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景象,画面凄 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③鹩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 美令人伤感;“愁如海”比喻新奇,以深不可测、茫无边际的 游的同僚、朋友。④日边:指帝京 大海写出了词人愁之深、愁之广。(分析手法的特征表现),本句情 (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2分) 景交融,写出了诗人之愁,这愁既有伤春之愁,年华已逝的悲 愁,也有人生失意的愁苦(情感)。 (1)浅浅的春寒始退,天气转暖,但到处是花影摇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复习目标1、理解并明辨常见诗歌所运用的修辞手法2、理解并洞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课前导入走进教材:在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通感、顶针等。

请各位同学讨论分析一下,下面的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并且考虑有什么表达效果?(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提示: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运用互文手法,言简意丰,将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颇为复杂的内容运用简洁的语表达出来。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提示: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粗弦嘈嘈,好像是急风骤雨,细弦切切,好像是儿女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成一片,大珠小珠,落满了玉盘.诗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粗弦、细弦的特点表现了出来,将彼此交错杂弹,弦声清脆的特点表现了出来。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提示: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将李煜的亡国之愁比作“一江春水”,突出“愁绪”之多,“愁绪”的源源不断、绵绵不绝。

请根据上面的问题及答案提示,讨论分析一下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应该分几步进行?讨论提示并归纳第一:明辨修辞手法对修辞手法的正确鉴赏和评价,其前提是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要区分一些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如:对比与衬托,借代与借喻,设问与反问。

第二:洞悉表达效果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下面是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请同学们迅速识记并且理解:比喻: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ppt课件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ppt课件
13
借代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 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辛弃疾 《菩萨
蛮·书江西造口壁》
14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 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 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作用。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 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12
借代
①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③ 诗中以“杜康”代酒。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释] ①这是朱庆馀参加考试前呈献给考官水部员外 郎张籍,以试探底细的诗。 ②舅姑:公婆。
洞房通里篇昨用夜比花喻烛。彻夜通明,等待拂晓拜 公婆巧讨借新个妇好拜见评公。婆打前的扮忐好忑不了安轻而轻又充问满丈希望夫的一心 声理,:写我自己的应眉试画前紧得张浓而又淡希可望得合到时赏兴识的?心态。
8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 化为有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思恨考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你能想起哪些(李“煜化《清抽平象乐》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
9
比喻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7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1)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课件(1)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春行即兴》李华)
分析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 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 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 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 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 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 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八)反问
作用: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 史之必然。
反复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作用: 1.音节舒缓和谐,朗朗上口。 2.强调主题,形成气势,突出情感。 3.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 。
作用:
(三)借代
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引人联想。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 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
借代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 (或物)的名称
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 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此诗颇富奇趣,寥寥数笔,便更人以满目春光的印象。
其生动的效果与这首诗的艺术人将草树拟人化。草树竟能“知”能“解”还能
“斗”,甚至有“才思”高下之分。春将归去,似乎所有
的草树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要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
望洞庭 刘禹锡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诗词鉴赏之修辞手法 课件

【比拟】
• 含义: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写叫拟物。 • 作用:①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特征;②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生命,赋予无
情感的事物以情感,使事物形象化,显得生动活泼;③便于抒情,激发读 者想象,增强感染力。
• 例句赏析: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先偷眼”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
【双关】
• 1. 意义双关 • 利用词的多义,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做意义双关。 •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
觅那清淡天和”。“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 境遇。
• 2. 谐音双关 • 利用词的同音,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叫谐音双关。 • 【例】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比喻】
• 明喻 •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恰似、如、犹如、仿佛...... • 例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李煜 • 隐喻 •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
喻词。 • 借喻 • 借喻是比喻中的高级形式,运用它时要求本体与喻体的关系十分密切,所以在特定的语境中,
【设问】
• 含义: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 作用:①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情感态度;②引起读 者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③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廓 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④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 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设问】
• 例句赏析: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紫盖黄旗,多应借 得,赤壁东风。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 一分江东。——阿鲁威《﹝双调﹞蟾宫曲》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优秀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优秀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考点解析】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鉴赏评价能力。

【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对比、反问、设问、双关、互文、反复(一)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1、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2、千里莺啼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春》杜牧)(夸张)解说:对这首诗,明代的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批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作者写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诗中的“千里”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出了江南的广阔和春意盎然。

这样写可以引起读者的想象和联想,使诗歌更富表现力和感染力。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比喻、夸张)4、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杜牧《题乌江》)(反问)解说:经过战争的的疲劳的壮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败之后大势难以挽回。

即便江东的子弟现在还在,但是,谁能保证他们为了项羽而卷土重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对偶)6、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拟人)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拟人)8、一水护田将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拟人)9、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反复)10、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反复)解说:“巴山夜雨”重复使用,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达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比喻、夸张、设问)1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设问、比喻、夸张)解说:若要问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样多,像满天飘舞的柳絮那样乱,像黄梅时节的细雨连绵不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夸张
+ 7.上邪,我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汉乐府《上邪》夸张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 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 10.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
山园小梅 拟人
+ 11.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诗经 反复 + 12.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
有些拟声词也属于叠词,作用使诗文 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 寒。 -------《浪淘沙》李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杜甫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借代,对比 ⑵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借代,设问 ⑶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夸张 ⑷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双关对偶拟人 ⑸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 ⑹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设问 ⑺荷花娇欲语,愁煞荡舟人。 拟人
10、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 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 的修辞手法。
双关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这是作者摹仿民歌体写的恋歌。它写的是一位沉浸 在初恋中的少女微妙复杂的心理:她爱上了一位小伙子, 可还没有确实知道对方的态度,因此既抱有希望,又含有 疑虑,既欢喜,又担忧。“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 语,“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 借代 )
( 白描 ) 8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



+ [牛刀小试](看修辞,看谁判断又快又准)
+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复 借代 咏柳(贺知章)比喻
(李清照《如梦令》反
+ 2.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百字 借代 对比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
列锦
③意境美。马致远的《天沙净· 秋思》前三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用九个名词,写出九种典型事物,形象地展示了一 幅野郊秋游图。这三句表面写景,实则景中含情,情 景交融。尤其是“枯、老、昏、小、古、瘦”等词的 运用,有力地渲染出游子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长期羁旅在外,不得与 家人团聚的凄戚怅惆、郁闷悲苦的思想感情。情和景
说说下列诗句的主要表现手法:
1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用典 ) 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直抒胸臆) 3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4 .杨柳岸晓风残月。
( 起兴


( 借景抒情 )
5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互文
6 .樯橹灰飞烟灭。
7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咏鹰》( 衬托 )
熔铸成一个浑然天成的艺术整体,创造出萧瑟苍 茫、深沉隽永的意境,给人留下强烈而深刻的印 象。难怪王国维赞曰:“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佳
境。”(《人间词话》)
(1)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3)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5)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6)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 (7)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 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孔雀东南 飞》
2、借代:语言简练、含蓄,形象突出,特点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 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 令》) 用颜色“绿”代替绿叶,用颜色“红”代替红花。语 言简洁而意味无穷。词人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 而醉、为花而嗔,实则是伤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叹 自己的青春易逝。
列锦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句,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 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 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列锦
②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 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 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 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 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 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 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 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 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 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 西风瘦马”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列锦
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 可感的图象,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 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 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 “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 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8、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 梅子黄时雨。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主人下马客在 船” 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1、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12、 “终岁不闻丝竹声”、“ 门前冷落 鞍马稀”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13、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双关
2、意义双关: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 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 《红楼梦》) [“雪”与“薛”谐音,指薛宝钗, “林”指林黛玉]
例:
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竹枝词>其一》刘禹锡)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日》王安石)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十、互文 1、含义: 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 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 意思 。
互文,是指古代作家在写作时为了增强某种表 达效果,把本应该合在一起说的话临时拆开, 使同句或相邻句中所用的词相互补充,相互 渗透,理解时又应该合在一起的一种修辞 方法。互文修辞的运用能收到笔墨经济,以少 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综观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古诗词中,有数十处地方 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概括起来,“互 文”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
叠题乌江亭 反问
+ 13.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互文
+ 1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 短歌行 借代
+ 1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
雪霏霏。对比 + 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双
关对偶拟人
判断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弟子 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5、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 6、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 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7、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
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 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也即 自问自答)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 公。”(元曲小令)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 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蟾宫曲· 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代 阿鲁威 原文: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4、夸张: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 处可见。如“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 倾。”(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白发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 游 (68岁所作)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 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 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 设问、通感、反复、反语、顶真、双关等 1、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 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 艺术效果。例如: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 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描绘了当时月亮的形状 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 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 的明洁。
6、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
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 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 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 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 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