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弟子规原文及鉴赏

弟子规原文及鉴赏弟子规原文及鉴赏《弟子规》基本为三字一句,每句押韵,十二字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九十行一千零八十字,内容浅显易懂,很快流传开来,且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下面是关于弟子规原文及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弟子规原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若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出则悌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谨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倘不问,即为偷。
古诗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翻译赏析

古诗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翻译赏析“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出自《弟子规全文》之中,其详细解释如下:【翻译】在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这样心里没有压力,但是工夫要用的紧,每天都要努力,不可以懈怠偷懒。
日积月累功夫深了,原先窒碍不通、困顿疑惑之处,自然而然就都迎刃而解了。
【说明】现在一般孩子读书是为了应付考试,平时不认真学习,不知今日事今日毕,问题累积下来,到临近考试时才开始知道用功,这样就非常被动了。
所以读书要有计划,要会规划安排好时间,每天按计划好的内容一定完成,这样才有真正的受用。
如果父母能给孩子树立好榜样,每天把家事做完以后就看书而不是看电视,这样孩子从小自然就能养成喜欢看书学习的好习惯了。
【详解】这里也告诉我们,读书要有次第,时间要会规划安排。
我们都晓得,做学生的往往会投机取巧。
怎么说?每天下课回来,他不知道今日事今日毕,不知道要把今天的功课先复习,就累积了很多;累积很多,到接近考试的时候紧张兮兮。
这个时候时间非常的紧迫,就开始很猛的用功,非常精进,非常勇猛。
我们也看到很多图书馆,平常没什么人,一旦快要考试的时候,真的是人满为患,很多人都挤在那里拼命的读书。
这个也犯了《弟子规》里头告诉我们,我们读书求学应该每天都要读,而不是把它累积在一起,为应付考试而读书。
这里讲‘宽为限’,就是你读书的时候要有一个目标,譬如说我们今年,我们要看哪些书,你把它订下来,订下来以后每天按照进度来读、来用功。
跟我们现在一般人完全不一样,读书是为了考试,尤其是学生。
如果我们成年人,你是父母,如果每天把家事做完以后,你能开始展书来熏习,与古人在一起,或者看一些与知识领域范围之内、你工作范围之内的这些典籍,你能做很好的模样。
孩子在家里,他看到母亲父亲每天做完事情,就把剩余的时间都在读书,你就树立了非常好的模范,孩子从小也会很喜欢读书。
假使做父母的空闲下来就开始看电视,孩子也会跟你一样爱看电视。
即使你在客厅看,孩子在房间做功课,他也会受到影响,他会经常开门看看,今天电视已经演到哪里。
有关弟子规原文

弟子规原文有关弟子规原文弟子规是古代启蒙的`书籍,讲的是什么,又是有哪些意义。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弟子规原文1作品原文总序zǒng xù【总序】dì zǐ guī shèng ré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 jǐn xìn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fàn ài zhòng ér qīn rén yǒu yú lì zé xué wén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rù zé xiào【入则孝】fù mǔ hū yìng wù huǎn fù mǔ mìng xíng wù lǎn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fù mǔ jiào xū jìng tīng fù mǔ zé xū shun chéng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dōng zé wēn xià zé qìng chén zé xǐng hūn zé dìng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chū bì gào fǎn bì miàn jū yǒu cháng yè wú biàn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shì suī xiǎo wù shàn wéi gǒu shàn wéi zǐ dào kuī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_《弟子规》_原文_注释_翻译_解读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出处】本句出自《弟子规》第八章余力学文【原文】宽①为限②,紧用功。
工夫③到,滞塞④通。
【注释】①宽:宽松。
②限:限定。
③工夫: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④滞塞:不通。
【翻译】我们读书之前,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不妨把时间放宽松一些,但是执行计划的时候,要抓紧时间,严格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进行,功夫到位了,以前觉得困惑的地方自然就通畅了。
【解释】我们在读每一本书之前,都要制订一个详细的读书计划,不过制订的计划完全可以把时间放得宽松一些。
当我们开始读书的时候,就要抓紧时间去读,严格执行自己制订的计划,不可以懒惰,也不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计划。
我们所读的书中,往往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只要我们功夫下得深了,只要读得多了,以前觉得不懂、困惑的地方,自然而然会变得简单了,这样就很容易被我们理解了。
所以,读书还要多下些功夫,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多了,道理自然就懂了。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教会孩子读书要有计划,然后按照自己的计划,慢慢完成自己的目标。
家长每天都可以抽出一段时间读书,这样孩子看见了,自然会效仿家长的行为,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养成了爱读书的好习惯。
习惯都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家长要在这方面多多用心,循循善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解读】范公画粥,刻苦勤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
他在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非常贫穷,后来改嫁给山东长山的朱氏。
范仲淹小的时候在长山的僧舍学习,每天的早饭和晚饭就是凝固了以后的小米粥,再加一些咸菜,他吃着这样的饭,学习了三年,直到自己长大了,他才知道自己的身世。
后来,范仲淹拜戚同文为自己的老师,学习更加的努力了,累了就用冷水泼到脸上,饿了的时候也能忍着学习。
有一次,宋真宗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去一睹龙颜。
只有范仲淹闭门不出,和平时一样读书。
同学说他这样不对,他说:“日后再见,也未必(不一定)晚!”南京长官的儿子看他整年没有好吃的,就送些好吃的给他。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这是《弟子规》中的一句,一 句看似普通的句子,却引起我不同寻常的遐想。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 制定读书计划的时候,不妨宽松一些,实际执行时,就要加紧用功,严 格执行,不可以懈怠偷懒,日积月累的功夫深了。原来窒碍不通,困顿 疑惑的地方自然而然就迎刃而解了。 草草而看,这段文字好像在讲述 关于制定读书计划的方法及后果的事情,但如果细细品味下去,这句话 说得是不是 应该在读书的时候抓紧时间,不要胡思乱想,要专心致志? 答案很明确:是。但又如何抓紧时间呢?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书非借 不能读也”。它的意思是“如果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认真地读,不会 抓紧时间去读,而反之,如果这本书是借来的,你的心理暗示就会告诉 你:这是借来的,是要还的,要抓紧读,自然而然就会提高阅读效率。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把自己买来的书束之高阁,上面布满灰尘,这难道是 正确的吗? 还有许多同学遇到困难就“不假思索”地去问别人,这也 是不好的习惯,应该“遇惑而思,不得则问” 文学是要靠聚沙成塔般 积累的,如果你想一步登天,那只是沙上建塔,徒劳无功。 让我们学 《弟子规》、品《弟子规》、仿《弟子规》、行《弟子规》。
假使做父母的空闲下来就开始看电视,孩子也会跟你一样爱看电视。 即使你在客厅看,孩子在房间做功课,他也会受到影响,他会经常开门看 看,今天电视已经演到哪里。所以父母在家里能多看书,树立好榜样,孩 子也会很喜欢看书的。 我们做为父母的,应该要有这样为小孩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不但可 以相得益彰,同时你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也会很轻松。为什么?你可以减少 金钱,他不用补习,他认真,他就通达,所以何乐不为? 此地也讲到,‘工夫到,滞塞通’。我们读书最怕遇到困难,遇到困 难第一个反应就是说:好了,我不读了。然后把这个困难就跳过去了,尤 其是理科。很多小朋友通常也有这样的毛病,遇到困难就不想去突破,就 会觉得:好烦,我不会。再不然就把这个题目丢给父母。父母问他说:你 会不会?他往往说:我会了。结果考试出来,一看到数学六、七十分,你 问他,他好像会,似懂非懂,其实是不懂。此地也告诉我们,“工夫到, 滞塞通”。首先,我们要排除内心对这种困难的题目、困难的问题不要怕, 面对它,就要想办法解决它。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

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导语:《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欢迎借鉴!弟子规全文及逐字解释篇1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解说: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
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更应努力的学习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解释: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
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
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
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
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
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
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弟子规(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 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注释】:①好:喜欢。②力:努力,尽力。③具:准备。 ④恶:厌恶,讨厌。⑤谨:谨慎,认真。⑥去:排除。⑦贻: 遗留,留给,引申为让。⑧忧:担心。⑨伤:受伤的地方, 引申为道德有亏。⑩羞:羞耻,耻辱。 【译文】:凡是父母喜欢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尽力为他们准 备齐全;凡是父母不喜欢的东西,做子女的应小心谨慎地帮 他们排除掉。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伤,因 为父母会担心。要注意自己的品德修养,不要做出伤风败德 的事,因为会令父母蒙受耻辱。
【原文】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亲 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注释】:①爱:疼爱,喜欢。②何:表示反问的语气词。 有什么,哪里。③恶:讨厌,不喜欢。④方,才,才是。 ⑤贤:有道德,有才能。⑥过:过失,过错。⑦谏:劝说。 古代将劝说君王或尊长改正错误叫做谏。⑧更:更正,改 正。⑨怡:愉悦,高兴。 【译文】:如果父母疼爱子女,那么子女孝敬父母有什么 困难呢?如果父母不喜欢我们,我们还是要孝敬他们,这 才是真正好的德行,非常可贵。父母有过错时,我们要努 力劝说他们改正错误。规劝时一定要和颜悦色,声调柔和。
【原文】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 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注释】:①擅:擅自,自作主张。②苟:倘若,如果。 ③子道:为人子女该遵守的礼仪,本分。即“孝道”。④ 亏:亏损,不完美。⑤私藏:占为己有。⑥亲:父母。 【译文】:事情虽然小,也不能自作主张去做。如果自作 主张去做了,那么你就有损为人子女该遵守的本分。不属 于自己的东西,即使再小,也不能私自据为己有。如果私 自将东西藏起来,父母知道后会很伤心。
【原文】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人 问谁?对以名,吾与我,不分明。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时间:2014-12-08 08:19来源:弟子规注解作者:弟子规注解点击:14768次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弟子规注释:1. 宽:宽松。
2. 限:限定。
3. 工夫:指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4. 滞塞:不通。
5. 随:随即、立即。
6. 劄记:笔记,读书时记录的重点或心得。
7. 就人问:找人问,向人请教。
就,靠近。
8. 求:找寻、设法得到。
9. 确义:真正的意义。
译文:读书计划可以定得宽松一点,但读书时要加紧用功;下的工夫够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明白了。
心里有疑问,就立刻做笔记;找人请教,寻求正确的意思。
参考故事:范公画粥刻苦勤学范仲淹,字希文,北宋名臣。
他在两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贫苦无依,再嫁给山东长山的朱氏。
仲淹年少时上长白山僧舍读书,每天只煮两升小米粥,过夜凝固后,用刀画成四块,早晚各拿两块,再切几根韭菜,加些醋和盐拌着吃,就这样过了三年。
他长大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感伤的告别母亲,去了河南应天府,拜戚同文为师。
早晚苦读,五年不曾上床睡觉。
冬天疲倦极了,他就用冷水洗脸。
往往连稀饭也不够,他就下午才吃饭。
别人不能忍受这种生活,但仲淹不以为苦。
有一次,宋真宗路过南京,大家都争相前往观看。
仲淹闭门不出,仍像往常一样读书。
同学怪他错过见皇帝的机会,他说:“日后再见,也未必(不一定)晚!”南京长官的儿子看他整年吃粥,就送些美食给他。
可是他一口也没吃,人家怪他,他才拱手答谢:“我噎习惯喝粥的生活,如果享受了美食,以后恐怕吃不了苦啊!”二十七岁时,他终于考中进士,把母亲接回奉养,改回范姓。
后来参加御(yù,帝王的)试时,他第一次看到快五十岁的真宗皇帝。
仲淹苦读后,对六经的要旨融会贯通,胸怀大志,以天下为己任。
常说:“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虑前就先忧虑,天下人都安乐后自己才能享乐。
)他驻守边疆时,西夏人都不敢来犯,互相告诫:“别想再进攻延州了,现在的小范(仲淹)老子肚子里自有几万军队,不比大范(雍)老子好欺负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弟子规: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原文】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
【译文】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
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其意自现。
【故事】
章学诚笨鸟先飞
章学诚是清代的史学家、思想家。
他从小记忆力较差,常挨老师
的板子。
同学们都笑话他,可他说:“记性差不要紧,我要笨鸟先飞。
”一篇文章别人读几遍就读熟了,他要读几十遍甚至上百遍。
凡
是弄不明白的地方,他就抄下来问老师,或去查工具书。
当他读到了《中庸》中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这就是说,当别人的聪明智慧比我们好很多
的时候,可能他一次就学会了,但是我们如果用一百次的功夫来反复
训练,自己也能够达到,也能够像他人一样的;如果人家用十次功夫
就学会了,就能达到,我们如果差一点,没相关系,就不要怕困难,
我们用一千次,说不定就能够完成。
章学诚突然豁然开通,他说:
“我终于明白了,我的学问为什么不好?就是我功夫没用到。
”功夫
不负有心人,章学诚的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代学术大师。
他的《文史通义》等著作,流传后世,影响至今。
王冕勤学有功
元朝时,在浙江诸暨县有个诗人、画家,名叫王冕。
王冕小时候
家里很穷。
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
去听学生念书。
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
傍晚回家,他把放养的
牛都忘记了。
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
不过过后,他仍旧这
样。
母亲见了,很心疼,就对他的父亲说:“这孩子对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父亲想了想,便同意了。
不过家里条件太差了,没
法读书,于是王冕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
一到夜里,他就偷偷地走
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狠,令人害怕。
而王冕小小年纪,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就这样,日积月累,王冕终于成了一个饱学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