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杨式太极刀五十四式口诀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

老架杨氏108式太极拳拳谱战歌史文郁一式无极之式脚双重,全身放松乃静功。
二式起式开始手脚动,阴阳孕生静育动。
太极初招右捋式,捋臂拿肘含脚蹬。
三式四式捋后连变右抱球,摘肩掏心藏其中。
五式抱球变成揽雀尾,掤捋挤按四正生。
六式单鞭初现斜身举,鞭扫八面好威风。
七式鞭变鹞子来翻身,败中取胜诈招灵。
变成左捋来迎敌,功能乃和右捋同。
八式九式捋后连变抱球式,摘敌肩部掏敌胸。
十式引来白鹤来亮翅,阴阳二鱼在翻腾。
十一式初现搂膝拗步式,下搂膝脚上掌攻。
十二式手提琵琶亮门户,腋下藏花把门封。
十三式反复左右搂膝式,悟在插裆上取喉。
十四式再现正步搂膝式,拗步摇身藏后手。
十五式手提琵琶来献艺,剪手挫肘把门封。
十六式变成叉步抱球式,上压下挑含靠功。
十七式上步迎敌搬拦捶,猛似喷水一青龙。
十八式如封似闭招法巧,封敌钝肘插掌冲。
十九式变成十字来插花,有术无形变招凶。
二十式前斜搂膝拗步式,闪敌斜搂变在中。
二十一式后斜搂膝拗步式,闪敌防下裹钻掤。
二十二式变成抱虎归山式,双裹双砸含意重。
二十三式揽雀尾式二次现,正隅含招变意浓。
二十四式再次展现单鞭式,臂砸抽点悟意生。
变做白蛇来吐信,直扎咽喉取敌命。
二十五式二十六式肘底看捶来迎敌,下防上打把脸封。
二十七式变成倒撵猴上阵,阴阳插掌敌必中。
二十八式斜身弓步倒撵猴,撵中变招招更凶。
二十九式又现叉步抱球式,悟防悟攻抱中生。
抱球变做斜飞式,头顶拳挑威力增。
三十式三十一式鹞子二次来翻身,急翻臂砸暗含横。
三十二式再次出现左捋式,捋中育生膝前顶。
三十三式又变插招左抱球,阴阳虚实互变动。
三十四式白鹤亮翅拧腰战,上架下打肘顶中。
三十五式顺式搂膝拗步战,搂下打上掌按胸。
三十六式裹于海底捞针式,掌变裹挂钻劐拧。
三十七式顺式上步扇通背,双掌架推似山崩。
三十八式猛然转身撇身捶,防后破敌招法凶。
三十九式随后紧跟搬拦捶,拦敌发捶幽门中。
四十式抱虎归山来护身,肘钝拳砸育撞钟。
四十一式三现上步揽雀尾,招劲身步变化灵。
四十二式又见单鞭来展现,君悟单鞭多功能。
传统杨氏太极拳的85式练功口诀

传统杨氏太极拳的85式练功口诀!!
(1) 混沌无极生太极,面南起势揽雀西,回拉单鞭提手南,白鹤亮翅朝东展,
搂拗琵琶走循环,搬拦捶打封闭按。
(2) 十字封裹面朝南,闪身西北抱虎归,旋身向东肘底捶,倒撵猴儿身后退。
(3) 斜飞势南接提手,鹤翅东展左搂拗,海底捞针扇通臂,撇身捶接搬拦捶,
上步揽雀回单鞭,云手连环往东返。
(4) 单鞭探马双分脚,转身左蹬双搂拗,进步栽捶撇身捶,搬拦捶连右蹬脚,
左右打虎回右蹬,贯耳左蹬转右蹬,
搬拦捶打封闭按,十字封裹又面南,闪身西北抱虎归,斜拉单鞭野马追。
(5) 揽雀回身拉单鞭,返身穿梭四隅全,揽雀再回拉单鞭,云手连环又东返。
(6) 单鞭下势金鸡立,倒撵猴儿又一番。
(7) 斜飞势南接提手,鹤翅东展左搂拗,海底捞针扇通臂,撇身蛇信搬拦捶,
上步揽雀回单鞭,云手连环再东返。
(8) 单鞭探马带穿掌,十字腿回指裆捶,上步揽雀回单鞭,下势七星跨虎威,
十字摆莲弓射虎,搬拦捶打封闭按,十字收势再面南,静虚无极归自然。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 hao

杨氏十三刀十三刀,刀谱为十三式,动作分解为三十八式。
它是杨氏传统刀,动作保留了传统刀的特点,而没有减也没有加一个动作,练习时间为2-3分钟。
在练习中,它突出了的特点,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在动作和运动上也体现了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对爱好者在继承太极传统文化上也是一套难得的传统的太极文化。
杨氏太极十三刀动作名称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 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作篙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①②③④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上步打拳。
①左脚开步;②转身摆刀握拳;③上步曲步打拳。
2 退步撑掌①右脚向后退步;②两手微向外膨;③做腿转腰收掌;④虚步撑掌(正东,左脚微调整活步)3 弓步交刀。
①转腰合手;②上步交刀(正东)。
右手握刀,左手开第二组: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
①提膝分刀(微向东南);②弓步刺刀(弓步东南、刀尖东北)。
5 弓步平刺。
①转腰带刀;②上步虢刀;③弓步刺刀(平刺,东北)。
6 弓步撩刀。
①转腰绕刀;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撩刀(东南,左手四指贴在刀面上)。
7 换步推刀。
①左脚微微提起稍向前跟步,右脚向后退步,刀微向下沉;②做腿收脚提刀;③上步弓步向正东方向推刀。
第三组: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
①转身跟步合手;②回身独立劈刀。
第四组: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①落脚上步绕刀;②再上步撩刀(方向正东,刀部要平)10架刀推掌。
①转腰、绕刀、撇脚;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架刀、推掌。
(方向正东)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1.转身负刀 2.提膝后刺)11 转身扎刀。
①扣脚转身;②向东北方向撤步;③提腿独立向东北方向扎刀。
刀身要平,虎口向上,刀背向上。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①弓步推掌(东南);②上步缠头;③弓步劈刀(西南)。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

杨式太极八法口决杨式太极八法口决一、掤掤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任有千斤重飘浮亦不难所有太极拳练家和深研者,都谙熟太极八法的排头功法,“掤”功。
圈内习惯在每种功法的后边加一个“劲”字。
如掤,称谓“掤劲”,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八种劲以外,还有断、截、冷、疾、打、得、落、空、引、进、接、沾、黏、依、连、随、滚、错、折、磨、弹、正、侧、刀、锯、拍、掸、拽、擎、踏、重、离等等。
“劲”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为“力量、力气、用劲、手劲等等。
在传统太极拳的各种打手的后面加一个“劲”字,如“掤劲”、“捋劲”、“ 挤劲”等等,只能解释为凡练拳者都知道的术语,不能表示或代表什么。
这个劲字不能表示是太极拳内功。
为什么?“劲”字就是本力、拙力,人类以本人劲力显示强健,力量显示在竞技体育中是举重比赛。
“劲”在任何环境中都是表示力量。
我多年研习传统太极拳,认为“劲”是拳技艺的一种术语。
有人认为“劲”字代表太极拳功夫的一种劲。
资深太极拳家认为太极拳用意,不能使肢体的各个部位出现劲力。
我们听一听前辈先贤是怎样议论劲力的。
武式太极拳先贤李亦畲大师在《五字诀》“一曰心静”中阐明,也是大家熟知的用意,不用力的名言,他写道:“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
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于身。
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
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先贤讲的拳理是拳之大道。
太极拳体用,意行者得道,力行者失道,十年八载或更长的时间也难成正果。
掤劲,太极拳习练者最早接触的“劲”便是掤,师说,掤是往上过头打在对方脚后跟的劲为掤。
简单解,特别在揉手运用中,自下而上的打法称为掤。
初学者尚不知,也不懂太极拳为意行拳,出手用力,最初接受和练习是实实在在的用力往上掤。
在相当长的习拳过程中,养成出手用力的习惯。
久而久之,用劲练太极拳一代一代传下来,再向这些用劲练太极拳的朋友说练拳用意,不是用力,他们只是听听,如何用意,不去用力,也不深究,并不改进,力练太极拳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杨氏太极十三刀刀谱

杨氏太极十三刀太极十三刀,刀谱为十三式,动作分解为三十八式。
它是杨氏传统太极刀,动作保留了传统刀的特点,而没有减也没有加一个动作,练习时间为2-3分钟。
在练习中,它突出了杨式太极拳的特点,舒展中正,柔中寓刚,圆活饱满,沉稳浑厚。
在动作和运动上也体现了刚柔相济连绵不断,对太极拳爱好者在继承太极传统文化上也是一套难得的传统的太极文化。
杨氏太极十三刀动作名称13句刀诀:1七星跨虎交刀式 2腾挪闪展意气扬3左顾右盼两分张4白鹤展翅五行掌 5风卷荷花叶内藏 6玉女穿梭八方势7三星开合自主张 8二起脚来打虎势9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作篙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①②③④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上步打拳。
①左脚开步;②转身摆刀握拳;③上步曲步打拳。
2退步撑掌①右脚向后退步;②两手微向外膨;③做腿转腰收掌;④虚步撑掌(正东,左脚微调整活步)3弓步交刀。
①转腰合手;②上步交刀(正东)。
右手握刀,左手开第二组:腾挪闪展意气扬4弓步斜刺。
①提膝分刀(微向东南);②弓步刺刀(弓步东南、刀尖东北)。
5弓步平刺。
①转腰带刀;②上步虢刀;③弓步刺刀(平刺,东北)。
6弓步撩刀。
①转腰绕刀;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撩刀(东南,左手四指贴在刀面上)。
7换步推刀。
①左脚微微提起稍向前跟步,右脚向后退步,刀微向下沉;②做腿收脚提刀;③上步弓步向正东方向推刀。
第三组:左顾右盼两分张8独立劈刀。
①转身跟步合手;②回身独立劈刀。
第四组:白鹤展翅五行掌9弓步撩刀。
①落脚上步绕刀;②再上步撩刀(方向正东,刀部要平)10架刀推掌。
①转腰、绕刀、撇脚;②上步绕刀;③弓步架刀、推掌。
(方向正东)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1.转身负刀 2.提膝后刺)11 转身扎刀。
①扣脚转身;②向东北方向撤步;③提腿独立向东北方向扎刀。
刀身要平,虎口向上,刀背向上。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①弓步推掌(东南);②上步缠头;③弓步劈刀(西南)。
杨氏太极刀刀谱 13句刀诀

杨氏太极刀刀谱13句刀诀:1 七星跨虎交刀式2 腾挪闪展意气扬3 左顾右盼两分张4 白鹤展翅五行掌5 风卷荷花叶内藏6 玉女穿梭八方势7 三星开合自主张8 二起脚来打虎势9 披身斜挂鸳鸯脚 10 顺水推舟鞭 11 下势三合自由招 12 左右分水龙门跳13 卞和携石凤还巢杨氏太极刀刀谱: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1 上步打拳2 退步撑掌3 弓步交刀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4 弓步斜刺5 弓步平刺6 弓步撩刀7 换步推刀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8 独立劈刀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11 转身扎刀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20 返身藏刀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28 裹脑藏刀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36式太极刀刀谱预备式1、虚步抱刀2、提膝抱刀3、弓步扎刀4、右左弓步推刀5、叉步扎刀6、回身劈刀7、架刀蹬脚8、弓步藏刀9、盖步缠头 10、弓步藏刀11、盖步裹脑 12、弓步截 13、垫步铰刀 14、弓步扎刀 15、丁步点刀16、跳步换扎刀 17、提膝扎刀 18、马步推刀19、弹踢反撩 20、提膝截刀21、缠头扫刀 22、仰身推刀 23、弓步平斩 24、背花反撩 25、并步扎刀26、回身二起脚 27、扑步按刀 28、马步提膝架刀 29、左右挂刀 30、歇步按刀31、提膝劈刀 32、背刀里合 33、弓步反撩 34、架刀冲拳 35、虚步亮掌36、抱刀收势太极拳的起源及各式特点太极拳,早期曾称为“长拳”、“绵拳”、“十三势”、“软手”。
传统杨式太极剑动作名称

传统杨式太极剑口令
预备式起势
三环套月大魁星式燕子抄水左右栏扫小魁星式燕子入巢灵猫捕鼠凤凰抬头黄蜂入洞凤凰右展翅小魁星凤凰左翅展等鱼势左右龙行宿鸟投林乌龙摆尾青龙出水风卷荷叶狮子摇头虎抱头野马跳涧勒马势指南针迎风掸尘顺水推舟流星赶月天马飞瀑挑帘势左右车轮燕子衔泥大鹏展翅海底捞月怀中包月哪吒探海犀牛望月射雁势青龙现爪凤凰双翅展左右跨拦射雁势白猿献果左右落花玉女穿梭白虎搅尾鱼跃龙门乌龙搅柱仙人指路朝天一柱香风扫梅花牙笏式抱剑归元(51式)。
杨氏13式太极刀谱

16 弓步平推 17 返身藏刀 18 弓步上刺 19 弓步平推
20 返身藏刀
第七组:三星开合自主张
21 独立扎刀 22 跳步按刀
第八组: 二起脚来打虎势
23 抱刀拍脚 24 左抱刀贯拳 25 右抱刀贯拳
第九组: 披身斜挂鸳鸯脚
26 抱刀分脚 27 独立劈刀
第十组: 顺水推舟鞭作篙
28 裹脑藏刀
第十一组:下势三合自由招
29 弓步平推 30 进步扫刀
第十二组:左右分水龙门跳
31 转腰撩刀 32 独立撩刀 33 跳抱按刀
第三组: 左顾右盼两分张
8 独立劈刀
第四组: 白鹤展翅五行掌
9 弓步撩刀 10 架刀推掌
第五组:风卷荷花叶内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1 转身扎刀
第六组:玉女穿梭八方势
12 缠头劈刀 13 弓步平推 14 返身藏刀 15 弓步上刺
第十三组:卞和携石凤还巢
34 缠头劈刀 35 抱刀打拳 36 收势还原
杨氏太极刀刀谱:
第一组: 七星跨虎交刀式
1 上步打拳 2 退步撑掌 3 弓步交刀
第二组: 腾挪闪展意气扬
4 弓步斜刺 5 弓步平刺 6 弓步撩刀 7 换步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