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构想2018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4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检测

合集下载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

专题七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令老仆艺蔬自给。

总督胡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令老仆艺蔬自给布袍脱粟(1)布袍脱粟....(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市之倒悬(3)怒驿吏,倒悬..(4)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罪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

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

主儒宗之。

年四十余,始为郡吏。

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

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

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事系东郡发干狱以(2)狱掾善为.《礼》为(3)辄问以.《礼》说以(4)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为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

由此迁济北相。

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

岁馀,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

瑗上书自讼,得理出。

会病卒,年六十六。

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

”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B.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C.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D.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题型专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题型专练(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0)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题型专练(含答案)课时跟踪检测(三)词类活用与文言句式一、考点针对练1.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

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晏子戄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曰:“不然。

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

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1)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译文:(2)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

译文:(3)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译文: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省略句的翻译,“谢”应为“告辞”。

(3)状语后臵句的翻译,“诎”通“屈”,屈辱;“信”通“伸”,尊重。

答案:(1)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晏子没有跟越石父告辞,就走进门去。

过了很长时间他才出来,越石父提出要与晏子绝交。

(3)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得到尊重。

[参考译文]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

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他担任齐国宰相之后,吃饭每顿不吃两种肉,姬妾不穿丝织物。

他在朝廷上,国君跟他说话,他就直言回答;国君没有跟他说话,他就直道而行。

国家有道,就服从命令去做事;国家无道,就衡量命令,酌情而行。

因此连续三朝在诸侯中闻名。

越石父是贤人,不幸被抓进牢狱。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7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7

语言基础知识 +名句默写 +文言语段翻译( 7)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第一流的________,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芒。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当时,有数量巨大的其他一般作品作为________,这也说明,只有在 ________中,才有巍峨的高峰。

A.珍藏铺陈层峦叠嶂B.瑰宝铺陈奇峰峻岭C.瑰宝铺垫层峦叠嶂D.珍藏铺垫奇峰峻岭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 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 年后的奥运冠军。

B.关于将取消“ 211”“ 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C.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公众人物,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 __。

”这个建议稿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商法前沿》上。

在此之前,曾经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条文草案,详细地说明了公众人物的界定,就是“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

①可以披露社会公众人物的有关隐私②同时也是新闻学的概念③其实是人格权及其保护中的一个概念④是民法的概念⑤被监督人不得就此主张侵害隐私权⑥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A.③④②⑥①⑤B.③②④⑥⑤①C.④②③①⑥⑤D.④②③①⑤⑥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最新-2018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模拟检测 新必修4

最新-2018高中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模拟检测 新必修4

2018高中语文一轮精品模拟检测必修四 文言文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B.连辟公府不就 C.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D.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解析】选B。A.“案”通“按”;C.“畔”同“叛”;D.“孰”通“熟”。 2. 下列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③与山间之明月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选D.①中“之”是动词,往、到达;②中“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③④两句中的“之”均为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C.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D.固前圣之所厚 【解析】选B 。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名词作状语,“从一边,从一侧”;C项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D项,形容词作动词,“推重,看重”。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孰与:比……怎么样 B.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佯为:装作 C.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辞谢:口头致谢 D.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政理:政治清明 【解析】选C 。辞谢:婉言道歉。

(2018宁夏 银川一中高三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元符三年进士。累迁辟雍①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或指为生事,格不下。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迁左正言,俄除给事中。时童贯权益张,与黄经臣胥用事,御史中丞卢航表里为奸,搢绅侧目。禾曰:“此国家安危之本也。吾位言责,此而不言,一迁给舍,则非其职矣。”未拜命,首抗疏劾贯。复劾经臣:“怙宠弄权,夸炫朝列。每云诏令皆出其手,言上将用某人,举某事,已而诏下,悉如其言。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②得与?臣之所忧,不独经臣,此途一开,类进者众,国家之祸,有不可遏,愿亟窜之远方。”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正言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直臣。”翌日,贯等相率前诉,谓国家极治,安得此不详语。卢航奏禾狂妄,谪信州监酒。遇赦,得自便还里。 初,陈瓘归自岭外,居于鄞,与禾相好,遣其子正汇从学。后正汇告蔡京罪,执诣阙,瓘亦就逮。经臣莅其狱,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或谓其失对,禾曰:“祸福死生,命也,岂可以死易不义耶?愿得分贤者罪。”遂坐瓘党停官。 遇赦,复起知广德军,移知和州。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王黼新得政,禾曰:“安能出黼门下?”力辞,改汝州。辞益坚,曰:“宁饿死。”黼闻而衔之。禾兄秉时为寿春府教授,禾侍兄官居。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上曰:“此人素如此,汝不能容邪?”久之,知舒州,命下而卒,赠中大夫,谥文介。 (节选自《宋史·陈禾传》) 【注】①辟雍:太学名。 ②宦寺:宦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禾请增戍、缮城壁,以戒不虞 虞:预料 B.此曹今日受富贵之利 曹:一类人 C.安得此不详语 详:详细 D.黼闻而衔之 衔:怀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其后盗起,人服其先见 ②未拜命,首抗疏劾贯 ③论奏未终,上拂衣起 ④檄禾取证,禾答以事有之,罪不敢逃 ⑤辞益坚,曰:“宁饿死。” ⑥寻遭内艰,服除,知秀州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禾从长久太平的局面中看出潜藏的危机,针对当时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的情况,他上奏请求采取措施,起初不为人理解,后来事实证明他有先见之明。 B.其他官员对童贯等人的行为不敢指责,陈禾却大胆弹劾。他认为自己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自己的本职了。 C.陈禾冒死进谏,拉破了皇帝的衣服,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然而陈禾激怒了皇帝,以致第二天当童贯、卢航等人诋毁他时,皇帝就趁势将他贬谪到外地。 D.陈禾遇赦,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发号施令,国之重事,黜幽陟明,天子大权,奈何使宦寺得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适童贯领兵道府下,谒不得入,馈之不受。贯怒,归而谮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C(“详”通“祥”,吉利 。) 5.B(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6.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7、(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判断句2分;“陟”提拔、提升,1分;“奈何”怎么,1分;大意1分)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适”“道”“谒”“谮”各1分,大意1分) 附文言翻译: 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被罢免官职。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

新课标福建省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七文言文阅读考点集训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布袍脱粟 (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市 (3)怒驿吏,倒悬..之 倒悬 (4)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罪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崔瑗字子玉,早孤,锐志好学,尽能传其父业。年十八游学京师,遂明天官、历数、《京房易传》。主儒宗之。年四十余,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后事释归家,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居无何,遵被诛,瑗免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事系东郡发干狱 以 (2)狱掾善为.《礼》 为 (3)辄问以.《礼》说 以 (4)为.度辽将军邓遵所辟 为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汉安初,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荐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由此迁济北相。时李固为太山太守,美瑗文雅,奉书礼致殷勤。岁馀,光禄大夫杜乔为八使,徇行郡国,以臧罪奏瑗,征诣廷尉。瑗上书自讼,得理出。会病卒,年六十六。临终,顾命子寔曰“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其赗赠之物,羊豕之奠,一不得受。”寔奉遗令,遂留葬洛阳。 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B.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C.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D.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臧形骸/勿归乡里 4.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 B.“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C.“太傅”,古代“三公”之一,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被封为“太傅”。 D.“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 5.(2015课标全国Ⅰ,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 和 末 高 丽 入 贡 使 者 所 过 调 夫 治 舟 骚 然 烦 费 傅 言 索 民 力 以 妨 农 功 而 于 中 国 无 丝 毫 之 益 宰 相 谓 其 所 论 同 苏 轼 奏 贬 蕲 州 安 置 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嗓而前,兵败退,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C.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6.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复征,再迁渔阳太守。寻转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1)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 译文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7

江苏专用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7

语言基础知识+名句默写+文言语段翻译(7)一、语言基础知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是第一流的________,至今还在闪耀着光芒。

这些作品在创作的当时,有数量巨大的其他一般作品作为________,这也说明,只有在________中,才有巍峨的高峰。

A.珍藏铺陈层峦叠嶂B.瑰宝铺陈奇峰峻岭C.瑰宝铺垫层峦叠嶂D.珍藏铺垫奇峰峻岭2.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队以3:1战胜塞尔维亚队,夺得冠军,这是女排再夺时隔12年后的奥运冠军。

B.关于将取消“211”“985”院校工程建设这一话题,社会传言很多,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教育部官方文件的这一说法为准。

C.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依然高发频发,已经成为社会一大公害,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多起大学生被诈骗案,引发社会高度关注,广大群众对此类犯罪活动深恶痛绝。

D.走节俭型政府之路就是要采取严厉措施,从政府入手,从公务消费入手,坚决杜绝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将省下来的钱,用在为民谋利的“刀刃”上。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公众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格权法编第五十五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这个建议稿发表在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办的《民商法前沿》上。

在此之前,曾经还有一个更为详细的条文草案,详细地说明了公众人物的界定,就是“领导人、艺术家、影视明星、体育明星、社会活动家等”。

①可以披露社会公众人物的有关隐私②同时也是新闻学的概念③其实是人格权及其保护中的一个概念④是民法的概念⑤被监督人不得就此主张侵害隐私权⑥为社会公共利益进行舆论监督A.③④②⑥①⑤ B.③②④⑥⑤①C.④②③①⑥⑤ D.④②③①⑤⑥二、名句默写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

全国通用版2018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一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活用课件

„„为„„ „„是„„ „„非„„ (否定判断)
特例:有些判断句并不表示判断,也就是说,它们的主语和谓语并不是 同一事物或同一类别。这种特例有三种形式。
形式
用判断句表示比喻的 手法。 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 把带“也”的判断句 放在表示结果的分句 之后来说明原因。 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 较复杂的内容。
(1)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
译文: (2)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前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至变也。 译文: 解析: (1)句翻译时注意被动句的标志“„„见„„于„„”;(2)句翻译时 注意被动句“前见贤而后获罪”。 答案:(1)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2)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 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 大的改变。
B.而君幸于赵王
D.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解析:C “以其无礼于晋”是倒装句。 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形式不同的一项是( A.为仲卿母所遣 B.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C.吾属今为之虏矣
D.既自以心为形役
解析:A A项是“为„„所„„”表被动,BCD项都是“为”表被动。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文:
课案3 掌握文言文五种特殊句式和四类词类 活用
考点1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 特殊的句式。这种句式常见的有判题,但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
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如果忽略了特殊句式,往往会在文意理解、
以“之”或“是”为标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 志,以加重语气。(“之” ③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 漏。(《与陈伯之书》) . “是”无实义) ④句读之 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7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押题专练)(含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07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押题专练)(含解析)

专题07 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1.对“英雄”的评价有不同标准,请仿照示例,将下面作品中两个人物的话补写完整,表达人物对“英雄”的理解。

要求:①符合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②句式相近,每句话补写的字数不超过50字。

示例:翻开《水浒传》,林冲说:“英雄要有血性。

虽然我曾苟全忍让,但当我将匕首插进贼人的心窝,冒着风雪迈向梁山时,我就是英雄。

”(1)翻开《汉书》,苏武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开《史记》,蔺相如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英雄需要忠诚。

虽然我曾被困北海,但当我用生命拒绝劝降的诱惑,持节牧羊十九年回到汉朝时,我就是英雄。

(2)英雄需要胆识。

虽然我曾卑微无闻,但当我在朝堂上识破强秦的欺骗,不顾性命呵斥秦王时,我就是英雄。

2.仿照下面的示例,围绕“青春”另写两句话,注意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青春是旷野,不是为了流尽溪水,而是要长出森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青春是泥土,不是为了接收腐朽,而是要孕育收获。

青春是苗圃,不是为了培育杂草,而是要铺满鲜花。

【解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考点。

解答仿写题,先明确仿写要求,后分析例句特点。

注意题干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注意句式结构“……是……,不是……,而是……”,注意内容上“旷野”与“溪水”“森林”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专题七 文言文阅读 4 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 一、课内回扣训练 (一)指出下列文言句式或固定结构的特点。 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______________ 3.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 4.戍卒叫,函谷举________________ 5.击空明兮溯流光________________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________________ 7.则又何羡乎________________ 8.客有吹洞箫者________________ 9.语未毕,余泣________________ 10.令人长号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 11.其制稍异于前________________ 12.称心快意,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 13.所以敢先汝而死________________ 14.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________________ 15.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________________ 16.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________________ 17.而控于地而已矣________________ 18.之二虫又何知________________ 19.而彼且奚适也?________________ 20.彼且恶乎待哉!________________ 2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_______________ 22.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_______________ 23.是社稷之臣也________________ 24.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________ 25.冉由、季路见于孔子曰________________ 26.何以伐为________________ 27.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 28.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 29.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 30.可以无饥矣________________ 3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________________ 32.以为轮________________ 3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________________ 34.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__ 3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_______________ 3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________________ 37.陈利兵而谁何________________ 38.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________________ 39.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________________ 40.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_______________ 41.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________________ 42.不拘于时________________ 4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________________ 44.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 4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________________ 4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 2

47.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________________ 48.岂取其之易而守之难乎________________ 49.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________________ 50.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________________ 51.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________________ 5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 53.沛公欲王关中________________ 54.赐之彘肩________________ 55.其告以事________________ 56.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________________ 57.籍何以至此________________ 58.客何为者________________ 59.何辞为________________ 60.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______ 61.大王来何操________________ 62.沛公安在________________ 63.吾属今为之虏矣________________ 6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________________ 65.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________________ 66.为之奈何________________ 67.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 68.实为狼狈________________ 69.而刘夙婴疾病________________ 70.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 71.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________________ 72.具以表闻________________ 73.欲谁归罪________________ 74.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________________ 7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_ 76.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________________ 77.有志矣,不随以止也________________ 78.姜氏何厌之有________________ 79.敢问何谓也________________ 80.君何患焉________________ 81.其是之谓乎________________ 82.佗邑唯命________________ 83.君将若之何________________ 84.文采不表于后世________________ 85.至激于义理者不然________________ 86.重为乡党所笑________________ 87.盖文王拘而演《周易》________________ 88.屈原放逐,乃赋《离骚》________________ 89.孙子膑脚,《兵法》修列________________ 90.韩非囚秦,《说难》、《孤愤》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判断句 2.省略句,省略“于” 3.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自”前置 4.被动句,举,被攻占 5.省略句,省略主语“桨”和“船” 6.宾语前置句 3

7.宾语前置句 8.定语后置句 9.省略句,“语”前省略定语“其” 10.宾语前置句 11.介词短语后置句 12.主谓倒装句 13.固定结构,所以,……的原因 14.固定结构,与使……无宁……,与其……不如…… 15.固定结构,奈……何,对……怎么办;怎么办 16.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 17.介词短语后置句 18.宾语前置句 19.宾语前置句 20.宾语前置句 21.固定结构,奚以……为,表反问 22.固定结构,不亦……乎,表委婉反问 23.判断句 24.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无乃……与,表推测 25.被动句 26.固定结构, 何……为 27.判断句 28.宾语前置句 29.介词短语后置句 30.省略句,“以”后省宾语“之” 31.判断句 32.省略句,省介词宾语“之” 33.定语后置句 34.判断句 35.被动句 36.被动句 37.宾语前置句 38.介词短语后置句 39.介词短语后置句 40.判断句 41.判断句 42.被动句 43.宾语前置句 44.介宾短语后置句 45.省略句,省主语“士大夫之族” 46.省略句,省宾语“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固定结构, 其……欤,表反问 47.主谓倒装句 48.固定结构,岂……乎,表反问 49.判断句,判断兼提示原因 50.判断句 51.判断句 52.固定结构,何……为,“为”语气词,呢, 53.省略句,省介词“于” 54.省略句,省介词“以” 55.省略句,省宾语“之” 56.省略句,省宾语“之” 57.宾语前置句 4

58.宾语前置句 59.宾语前置句,固定结构,何……为 60.宾语前置句 61.宾语前置句 62.宾语前置句 63.被动句 64.被动句 65.固定结构,无所 66.固定结构,怎么办 67.判断句 68.判断句 69.被动句 70.被动句 71.省略句,省宾语、主语。告诉(上官),(上官)不许 72.省略句,省宾语“之” 73.宾语前置句 74.定语后置句 75.判断句 76.介词短语后置句 77.省略句,省宾语“之” 78.宾语前置句 79.宾语前置句 80.宾语前置句 81.宾语前置句 82.省略句,省助词和谓语“是从” 83.固定格式,若……何 84.介词短语后置句 85.被动句,于,被 86.被动句,为……所,表被动 87.被动句,拘,被拘 动词本身表被动 88.被动句,放逐,被放逐 89.被动句,膑,被膑 90.被动句,囚,被囚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 1.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__

2.士贰.其行________________ 3.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 4.名.余曰正则兮________________ 5.字.余曰灵均________________ 6.纷吾既有此内美.兮________________ 7.孔雀东南..飞________________ 8.足以荣.汝身________________ 9.逆以煎.我怀________________ 10.夏雨.雪,天地合________________ 11.艰难..苦恨繁霜鬓 ________________ 12.六王毕,四海一.________________ 13.未云.何龙. 未霁何虹.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