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合集下载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信息化教学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多媒体资源,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然而,教师信息化教学也给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教学执行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探讨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

一、教学设计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全面发展。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水平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使之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同时,教师还需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执行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执行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

教师应灵活运用多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片段、演示实验操作等,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和维护技能,确保教学环境的正常运行,并能迅速处理故障。

三、教学评估方面的要求教师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评估能力。

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和调整。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网上讨论等方式,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困惑,并根据反馈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此外,教师还应学习使用各种教学评价工具,科学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起来,教师信息化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使教学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相匹配;具备良好的教学执行能力,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具备良好的教学评估能力,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信息化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育信息化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引言: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变革和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育信息化将各类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便捷、个性化。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教育信息化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影响。

一、教育资源丰富化教育信息化通过数据化、网络化等手段,大大丰富了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如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电子书籍等。

这使得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可以更加充分地挖掘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将最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提升教学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二、教学个性化教育信息化为教师提供了更多个性化教学的机会。

通过教育平台的智能化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辅导。

通过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化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三、教学实践拓宽化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多多媒体和互动性的教学手段,增加了教学实践的拓宽性。

传统的教学形式受限于时间和空间,只能通过教室内的黑板和课本进行教学。

而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材、在线教学工具等方式,增加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在线互动、小组讨论、学生作业批改等,使学生参与度更高,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评估精准化教育信息化还为教师提供了更加精准化的学生成绩评估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的数据分析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绩表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更加客观、全面的教学评估,更加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态度。

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师专业发展教育信息化同样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应用,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创新与改革方向。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支撑,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学习体验。

然而,信息化教学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和推动这一教育新趋势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信息化教学对教师能力的要求。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具备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积极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倡学生主体地参与和探究式学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信息化教学则更加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应运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设计的创新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能够灵活应用多种教育软件和工具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熟悉各类教育软件的功能和特点,了解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方法,并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适当的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能够将信息化教学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资源,让学生更加自主地掌握知识,培养综合素质。

三、教学评估的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估主要以考试和作业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而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进行学生的评估和反馈。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情况,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调整和改进,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成长和进步。

四、自身学习与专业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推行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学习和掌握最新的技术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教师应参加相关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了解国内外的信息化教育发展动态,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技能与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技能与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技能与能力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变革的重要手段。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技能与能力,才能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本文将论述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关键技能与能力。

一、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首要技能和能力是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

教师应熟练掌握常用的教学软件和互联网搜索工具,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展示。

教师还应具备处理电子文档、制作教学演示文稿、利用教学管理系统等的基本操作技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学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三、教学评估能力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学评估的能力。

教师应能够设计有效的评估方式和工具,通过信息技术收集并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借助教学管理系统开展作业批改、考试成绩统计等工作。

教师还应善于利用教学评估结果,及时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

四、信息素养与创新能力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和应用趋势,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知识和技能。

教师应具备开放的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敢于尝试和探索新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教师才能适应信息化教学的要求,更好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

五、合作与沟通能力信息化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教师间的合作与沟通。

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善于与同事合作,共同设计和研究教学内容与方法。

教师还应善于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关注学生的需求和问题,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六、教育伦理与法律意识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教育伦理和法律意识。

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如何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在当今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时代,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化教学是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和创新,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

本文将从培训、资源利用、教学方式和学习评估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

一、培训1.定期开展信息技术培训教师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学校应该定期组织信息技术培训,让教师学习和了解最新的技术工具和教学方法。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电子教案的制作、多媒体教学的设计和运用、在线学习平台的使用等。

2.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不同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和兴趣不同,因此培训方案应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设计。

学校可以结合教师的需求,开设不同难度和内容的课程,以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

此外,灵活运用线上和线下的培训方式,让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二、资源利用1.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学校可以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将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整理和存储。

教师可以通过资源库快速查找和获取适合自己教学内容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此外,学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定制化的资源推荐功能,根据教师的需求和学科特点,向其推送相关的教学资源。

2.积极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资源是教师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支撑。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教育网站、教学博客等途径,查找和使用优质的互联网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跨地域和跨学科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教学方式1.创新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创新教学设计,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应该充分运用互动教学的方式,例如小组讨论、项目制学习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2.引入新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手段对信息化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广东省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分析与对策
卷 ,对广东 省农 村 中小学 教师 信息 化教 学能力 现状
进 行 调查研 究 。
2研 究方 法 .
等方法 了解广东省乡镇农村 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 能力 的现状 , 发现 不足 之处 , 以求 解决 之策 。


研 究设计
为 了全 面 、客观 地 了解广东 省农 村 中小学 教师
目前 ,我国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取得 了一定成就 , 但遗憾的是 , 对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
念 的界 定 , 国内并 没有 形 成共 识 。如 本信息能力 、 信息化教学设
计 能 力 、信 息化 理 念/ 职业 道德 / 理及 信 息 化教 学 伦 实施 能力 。网 彭立则 认 为 , 息化 教学能 力包 括三 而 信
具备的信息化教学态度 、 信息化教学理念、 信息化教
学技 能 以及信 息化 教学 实施 和信 息化教 学研 发 的理 论与 实践 。l 于这 一界 定 , 研究 从信 息化 教学 的 5 ] 基 本 态度 、 信息 化教 学 的基本 理论 、 实施 信息 化教 学 的技
能与信 息化教学设计及实施能力五个方 面设计 问
当教育信息化经过 了大规模的硬件投资 、资源建设
后 ,作 为教育 过程 中的主导 因素— —教 师 的信息 化
教 学能 力 ,在 一定 程 度 上决 定 了教育 活 动 的 成效 。
要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发展 无 疑成 为 决定 因素 。_ 着 国家 和各 级 政 府 加 l l 随
1 信 息化教 学 能力概念 的界 定 . 对
信 息化 教学 能力 现状 及存 在 的问题 ,本研 究采 用 自
本文为全 国教育 信息技术研究“ 十二五” 规划 2 l年度重点课题《 01 构建“ 院校协作共同体 ” 的师范 生教育技术能力培 养模 式》 项 目编号 :12 0 0 ) 0 1 ( 16 2 1 6  ̄2 1 年韩山师范学 院团队科 研项 目《 东地 区 区域 教育信 息化 可持续 发展研 究》 项 目编 粤 (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成为了推动教育创新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本文将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进行深入分析。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对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的熟练掌握,还涵盖了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机融合的能力,以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具体来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常见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设备,如电子白板、在线教学平台等,能够运用这些工具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

2、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资源,设计富有创新性和吸引力的教学方案。

3、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4、信息化教学评价能力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5、信息化教学反思能力教师能够通过对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性1、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更好地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

2、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教师能够更新教育理念,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教师作为教育的核心力量,其教学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一、教学准备信息化技术为教师的教学准备提供了便利。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海量的教育资源,如优质教学视频、教学案例和专业书籍等。

利用电子图书馆和在线教育平台,教师可以轻松获取各类教学资源,从而准备更加充分的教学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学设计。

通过教育软件和在线课程平台,教师可以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制定教学计划,提前预设教学目标,并设计出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实施信息化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更高效地实施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进行教学示范。

通过使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

其次,教师可以借助教学软件进行在线互动。

通过网络直播、在线讨论等方式,教师能够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考试和作业系统进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指导。

三、教学评价信息化技术为教学评价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准确的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学生在线学习平台的学习记录、作业提交情况以及答题准确率等数据,教师可以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和评估,通过观看教学录像、分析学生评价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总之,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教师可以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充分准备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以及全面了解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效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益学校数量 受益学生数
受益的不同学校类型与学生数量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学校类型 农村教学点11 农村小学 农村初中
40 30 20 10 0 学校类型 农村教学点11 农村小学 农村初中
1.1.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硬件构成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中利用了三种设备配备标 准。
(1)传送目标
(3)根本目标 缩小城乡之间教育发展水 平的差距,促进农村教育 的发展与提高,体现教育 (2)应用目标 公平。
目标
1.1.2工程的受益人群 使11万所教学点的510万名小学生、38.4万所农村小学的 8000多万小学生、3.75万所农村初中的3000多万学生受益。
受益的不同学校类型与学校数量 50
校长可能扮演的角色
阻碍者:这类校长一般不具备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和认识,认 旁观者:这类校长一般抱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但他们不 组织者:这类校长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不高, 实践者:这类校长自身应用信息技术及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 会直接阻止教师使用设备环境。 为会影响升学率,影响教育质量,自己不会,也不让别人学。 但他们能够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能够 较强,能够积极的学习相关技术、理论与方法,具有带头作 限制学校教师对设备的使用,不提供学习与应用环境。 用。 积极组织校本培训,能够为教师的学习和使用提供条件与保 障。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接收系统 校园网构建与管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法资源库 多媒体计算机资源在模式一环境中应用的技术 解决方案
2.1.2送教下乡 驻校指导
(1)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是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 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它是以农村中小学 为载体,以资源为辅助,为师生全面提供 学习支持服务的重要场所。
阻碍者
旁2.2校长的作用
校长应该发挥的作用 1
制定学校 发展规划
2
明确教师 应用能力 发展过程
3
组织制定 教师专业 发展计划
4
发挥骨干 教师作用 组织校本 培训
5
制定政策 提供支持 保障
2.2.3骨干教师作用有效发挥
优秀的骨干教师
培训规划的 参与制定者
学习过程的 管理者
活动内容与 形式开展的 组织者
14,963
kindergartens primary schools junior middle schools senior middle schools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s
2451 1,553 497
3,500,000 3,000,000 2,500,000 2,000,000 1,500,000 1,000,000 500,000 0
1.3.3基础教育资源体系初步形成
随着国家,省及县面向基础教育资源网站 与平台的建设,基础教育资源从类型到数 量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甘肃 省基础教育资源环境建设的框架结构,大 量的教育资源开展向中小学免费提供。
(1)省级网站建设情况
甘肃省教育厅由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具体 负责建立了“甘肃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网络平台,在甘肃 省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 开通了中国基础教育文献资料总库甘肃教 育网镜像站点 (/gansu/),清华 同方多媒体教学资源甘肃教育网镜像站点 (/)。
组织编写了“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 “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讲义支持 教师培训。
(3)2001-2005年,在中欧甘肃基础教 育项目中组织完成了对686个学习资源中心 中的1362名骨干教师的培训(其中一名学 科骨干教师,一名技术骨干教师),686名 校长,82名县级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编写了以下培训教材。
(4)2005-2006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 司的安排,在中央电教馆培训处的组织下, 我们参与了对陕西、河南、广西、海南、 湖北等省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三种模式应 用能力的短期巡回指导与培训活动。
(5)2005-2006年,为支持教师的个别化 学习,弥补短期培训的不足。组织开发了 以下多媒体光盘资源与资源库。
十年的行动研究 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郭绍青教授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 博士生导师
内容
1
背景
2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3
网络平台支持下的城乡互动教师信息化能力均衡发 展
甘肃省基础教育概况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3)送教下乡活动的启示 实际上通过送教下乡活动,我们看到了一些通常 认为很难发展的学校在有效的帮助下得到了快速 的发展。例如:甘肃省天祝满族自治县的松山初 中,原有11名教师,45岁以上的教师有8位,学 校仅有一套卫星接收系统,及二台计算机。我们 指导前所有设备闲置,指导后这所学校成为了当 地的示范校。 对于农村中小学,他们不是不想发展,我们不需 要更多的指责与批评,而是如何帮助他们。

3.1建立教师信息化能力发展的支持环境
项目组成员耗时1年多,依托Moodle网络 课程平台开发了三大类共计13门网络课程 。三类课程分别为平台使用教程类、信息 网络课程平台 技术能力培训类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类 划分出具体的主题讨 论区,如反思交流区 、平台使用帮助区、 资源发布区等。在每 发布项目进展信息 个讨论区内又细化出 和培训计划、提供 相应的版块,参训教 培训相关资料、展 师可就学习、学术或 示培训成果,并为 平台门户网站 教师论坛 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发 其它平台提供统一 表自己的观点,目前 三人行教师 入口链接。 为止,在BBS平台中 注册的会员共有316 专业能力平台 位,发起主题357个 项目组人员开发了专题学 ,跟帖1432个 为参训教师提供了一个研究反 习网站生成系统用以有效 思与互动研讨的平台,创设了 支持学科教师自主建立专 一个宽松的研讨氛围,拓展了 题学习网站,大大降低了 教师博客教研活动的时空范围,成为同 中小学教师建设专题学习 网站生成系统 伴互助和专业引领的主要场地 网站的技术门槛。目前为 。目前注册人数已达到310人 止,注册人数为55人,建 ,建立博客300多个 成网站44个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和我的团队以农村教 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各个项目为依托,以 “中西部农村远程教育中资源有效利用的 理论与实践研究、学习资源中心实践指导 研究”等十三项课题为支持,系统的开展 了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 的研究与实践活动,
2.1教师短期集中培训
年度生机比图
2008年 22.4
(1)生机比发生巨大变化
目前全国中小学90%学校拥有至少一台以 上的计算机,学校联网率达55%,平均生 机比为19:1,平均师机比为3:1。63%的学 校配备有学生专用计算机(计算机房), 83%的学校有教师专用计算机,48%的学 校建设有多媒体教室。从这些数据与甘肃 省的发展情况看,甘肃省省的信息化基础 设施的发展水平还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与发达地区比则存在更大的差距。
(1)模式一的设备构成
模式一的设备构成图
(2)模式二的设备构成
模式二的设备构成图
(3)模式三的设备构成
模式三的设备构成图
1.1.4教育资源的开发与配备
(1)光盘类资源 (2)卫星教学资源 (3)网络资源库
Video
1.2甘肃省实施的信息化项目
1
地方政府与学校自 筹资金项目
2
教育部.李嘉诚基 金会西部中小学现 代远程教育项目
1.3.2校园网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1500 1000 500 0 校园网建设情况 2006年 925 2008年 1178 校园网建设情况
图3 年度校园网拥有量
1.4农村地区教学应用情况
(1)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 (2)信息技术提供了学习资源: (3)信息技术提供了学习环境: (4)信息技术提供了交流新途径: Video (5)学生学习方式得以改变:
项目周期20012003。
3
中欧甘肃省基础教育 项目(项目概算为 1700万欧元,其中: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 TLRCs的投资占甘肃 基础教育项目总投资 的20%。项目同期 2001-2005.10.)
国家 代远 项目 在20
1.3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1.3.1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发展迅速 “2008年甘肃省学校教育信息化基本情况 调查统计表[3]”对甘肃省基础教育信息的发 展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2008年与 2000年,2006年相比较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教师学习资源中心专题片
(2)送教下乡活动纪实
在中欧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开展了送教下 乡活动,活动历时3年,对甘肃省41个贫困 县的48所学校进行了现场指导工作。此活 动历时2年多,基本工作是,在每个学校分 二个阶段,进行10的指导活动,第一阶段 安排6-7天,第二阶段安排3-4天。 送教下乡画册
(2)地州市教育局网站建设情况
13个地州市中,除甘南州外,全部建立了 教育网站,87个县中,除28县区教育局没 有建立网站外(网上没有检索到),其它 59个县教育网站正在为基础教育提供相应 的信息化资源与材料。区域网建设初步完 成,地市到县的网络建设进展顺利,武威、 张掖、天水等地市的区域网络建设,标志 着甘肃省的网络体系正在快速的向基层学 校的扩展 。
2.2对农村学校信息化教学应用发展的系统研究
2006-2007年,在联合国儿基会的资助下, 在中央电教馆国际处的组织下,我们得以 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进行全面的研究活动。
2.2.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阶段性
创新阶段 熟练阶段 积累发展阶段
模仿阶段
准备阶段
迷茫阶段
2.2.2校长的作用
项目目标

通过建立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教育技术能力支持课程 平台,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来提高两个项目县教师教 育技术能力。 通过开发相应的网络课程资源来支持项目县区学校校本 培训和教师个别化学习,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项目县区学 校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长效支持机制。 通过集中培训、网上指导和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形式,探 索区域性教育信息化整体推进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项目实验课题,提升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形成本 地特色的优质教学资源库。 通过项目实施,促进校际间、区域间交流合作,形成城 乡互动的教师专业化能力协同发展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