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山市》同步练习(二)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山市》同步训练 人教新课标版

《山市》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青冥()飞甍()连亘()窗扉()睥睨()()高垣()逾时()倏忽()遂()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乌有()危()霄汉()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一)语段点将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A.空间顺序 B.游踪顺序 C.时间顺序 D.逻辑顺序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及答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知识在线】本单元选编了五篇课文,分别是《化石吟》、《看云识天气》、《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山市》。
这些课文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文言白话,诗歌散文,内容丰富多彩,都与自然·科学·人文密切相关。
当今,科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祖国大地也掀起了科教兴国的高潮。
瞄准了培养21世纪新型人才的需。
本单元的课文集中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
这些文章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互相融合渗透,既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又兼顾知识和能力的提高。
【重点锁定】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1、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激发自我的求知欲。
借助图书馆或互联网,搜集、查阅有关材料,丰富自身的科学知识,掌握开展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2、学会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并抓住主要信息。
在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要点,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
第十六课《化石吟》(建议安排1课时)[学法导引]《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
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全诗共7节,可分三层。
1—2是第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亿年前神秘世界的想像。
3—6节是诗的主体,具体抒写遐想的内容。
第7节照应1、2节的设问。
全诗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学习本诗时,要联系生物课上所学内容(如鱼类进化、鸟类祖先、两栖类祖先、被子植物、恐龙、猛犸等知识);在查阅、积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调动自身的想像力,去体会诗中“沉睡亿年的石头”所说的话及内涵。
科学诗以诗的形式写科学的内容,因此,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并体味诗的节奏美、韵律美,以此激发爱科学爱文学的热情。
[典型例析]例题:说说诗的第一节、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解析:本题意在让学生体会诗歌前后照应的结构美的特点。
诗的1—2节以一连串的问句开篇,引发读者的想像。
七年级语文第20课《山市》同步练习

第20课《山市》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青冥.()高垣.()睥睨..()倏.忽()..()飞甍.()霄.汉()窗扉.()缥缈2.《山市》选自《》;作者;代家。
3.给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相顾.惊疑。
() A.照顾 B.看 C.拜访(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
() A.像 B.若干 C.如果..(3)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 A.细小 B.值得 C.匆匆(4)惟危.楼一座。
() A.危险 B.危害 C.高4.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③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④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⑤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二、课内阅读山市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2.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练习题第20课 山市2

20 山市练习一、语言运用1.辨字组词。
(1)睥( ) (2)倏( )婢( ) 悠( )(3)垣( ) (4) 蜃( )桓( ) 唇( )2.根据课文将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1)高插( )( ) (2)相( )惊疑 (3)( )瓦( )甍(4)高垣( )( ) (5)( )( )在目 (6)风( )天(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②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二、课内阅读。
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汉渐如高舍。
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4.为下列句子划出正确的朗读节奏。
①念近中无此禅院。
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③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①始.悟为山市②中有楼若.者③直接霄汉..④或凭.或立6.“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用现代汉语表述出来是:7.山市的变化可以分为几个阶段?8.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惟危.楼一座——(2)或.凭或立——(3)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4)故又名.鬼市——(5)始悟.为山市——(6)念近.中无此禅院——三、课外阅读。
海市蜃楼①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
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对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 《山市》随堂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山市》随堂练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1)shèn()景(2)县邑()(3)青冥()(4)飞méng()(5)高垣()(6)睥()nì()(7)禅()院(8)yú()时(9)连gèn()(10)倏()忽2.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B.楼五架,窗扉皆洞开C.数至八层,裁如星点D.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3.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1)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2)或凭或立,不一状。
()()(3)层层指数()(4)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
()()4.填空。
(1)本文节选自《》,作者是________代著名的文学家________,字留仙,别号__________。
(2)这篇文章以_______为顺序,描述了___________过程。
先看到__________,不久看见_________,然后又看见________及其中的楼、堂、坊;大风起时,景物变模糊,风定后仅见___________上面的人;最后景物渐渐变小以至不见。
文中的描写细致生动、__________神奇。
5.揣摩下面句子结构上的特点,学习用这种句式写一个句子。
例:语文学科像大海一样神秘,你可以在潮起时领略海的壮美,也可以在潮落时体味海的静谧。
参考答案1.(1)蜃(2)yì(3)míng (4)甍(5)yuán pì睨(6)chán (7)逾(8)亘(9)shū2.C(“裁”同“才”)3.(1)飞檐才(2)有人形状(3)指着数数(4)集市店铺4.(1)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柳泉居士(2)时间山市蜃景从出现到消失的孤塔宫殿高墙危楼变幻5.略。
七年级语文上《山市》同步训练人教版

《山市》同步训练练习(A卷)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粗的字注音。
(1)青冥()(2)碧瓦飞甍()(3)睥睨()(4)窗扉()(5)逾时()(6)倏忽()2、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1)然数年恒不一见()(2)相顾惊疑()(3)念近中无此禅院()(4)始悟为山市()(5)连亘六七里()(6)历历在目()(7)黯然缥缈()(8)或凭或立()3、本文很真实地再现了“山市”这一奇特的自然现象,其中用了不少表时间的词语,请摘录出来,并说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什么意思。
二、阅读与感受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山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2、用原文句子填空:(1)山市景观美丽而又奇特,说明山市独特的语句是。
(2)指出山市见之不易的语句是。
3、文中引出“孙公子”有什么作用?4、本文主体部分是描绘山市出现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初起、发展、高潮、结局,请简要概括每个阶段的意思。
5、请按顺序写出在山市中出现的八种景物。
6、“山市”为何又叫“鬼市”?请你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三、综合与实践文言文有一个特点,有时说话跟现代汉语不一样,如文中“然数年恒不一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一般是“然数年恒不见一”,像这样的例子在文中还有很多,如:1、见宫殿数十所2、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3、惟危楼一座4、不一状请把上面的几个句子按照示例变成现在的说法,然后翻译成现代汉语,比较一下二者的不同。
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练习(2)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临淄市外国语实验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山市练习(2)》新人教版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乌:)⑵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无何:)⑶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连亘:)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依稀:)⑸数至八层,裁如星点(裁:)⑹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逾时:)2.翻译下列句子:(4分)(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2)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3、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范仲淹作墓志范文正公尝为人作墓志,已封将发,忽曰:“不可不使师鲁①见之。
”明日以示尹。
师鲁曰:“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今谓转运使为都刺史,知州为太守,诚为清佳,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此正起俗儒争论也。
”希文怃然曰:“赖以示予,不然,吾几失之。
”【注释】①师鲁:尹洙的字。
【阅读训练】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诚为清佳2.此正起俗儒争论也3.赖以示予4.不然,吾几失之二、翻译下列句子。
1.君文名重一时,后世所取信,不可不慎也。
2.然今无其官,后必疑之。
三、回答下列问题。
11.范仲淹有远大的抱负,体现在他曾说的“,”一句中。
2.尹洙对范仲淹说这样的话的用意是一、1.诚然2.引起3.依靠4.失误二、l你的文章已经很出名,后代人会以你的文章为典范,不可以不谨慎啊。
2.但是现在没有这些官职名称,后代必然会产生疑惑。
三、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写文章要对后人负责,一定要认真、慎重。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
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七年级上册语文山市 同步练习2

同步练习二一、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按音节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然数年恒/不一见。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
C、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D、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A、然.数年恒不一见()B、见宫殿数.十所()尘气莽莽然.()数.至八层,裁如星点()C、始悟为.山市()D、又闻有早行者.()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三、把下列这段话中省略的内容补写在括号中。
孙公子禹年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四、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市》是以为顺序,描绘了变幻莫测的山市蜃景,条理清晰,语言简洁,请填写出山市变化的几个阶段:(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复述)“山市”的形成阶段:“山市”的发展阶段:“山市”的高潮阶段:“山市”的消失阶段:五、本文用精练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山市的生成和消失的全过程,极富有想象力。
请在研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次开启你智慧的大门,展开你想象的翅膀。
想一想:孤塔的低部在什么地方?周围有哪些事物?城上有楼吗?城中街道怎样?危楼上有多少人?都在干什么?……根据上述提示,以课文的描写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想想,用白话文扩写山市变化的任何一个阶段。
(只选一个)字数不少于200字。
【探索时空】[热点话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成为语文教育责无旁贷的任务。
第四单元的五篇课文围绕“自然.·科学·人文”这一主题,选取了各类文质兼美的文章。
学了本单元的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哪些知识本领?获取了什么信息?了解到哪些当今正在探索的科学领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大胆地发表你的见解。
[研究与思考]一、千百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云的形状、来向、移速、厚薄、颜色等的变化,总结了丰富的“看云识天气”的经验。
1、请你连续观测一周天上的云彩,同时写下自己对天气的判断与实际的天气情况,以培养自己“看云识天气”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山市》同步练习21.给下
列加粗字注音。
xx()飞甍()连亘()
窗扉()睥睨()()xx()
逾时()倏忽()遂()
2.解释下列xx的词。
①xx睥睨,连亘六七里。
()
②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③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xx有()危()霄汉()
④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
()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译:忽然看见山头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又惊又疑,互相照顾着。
B.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译: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城市里人烟稀少。
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
译:(每层)楼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
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译:数至八层,剪裁成星星点点。
(一)语段点将
xx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
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列xx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未几,高垣睥睨(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B.城市依稀而已(模糊不清)C.惟危楼一座(危险的楼)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才)
2.本文说明的顺序是
()A.空间顺序B.游踪顺序C.时间顺序D.逻辑顺序
3.从文中依次摘出五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加以解释,然后说明它们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①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切乌有”中的“乌有”意为________________,有一个含有“乌有”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最后一句话。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将“始悟为山市”改为“始知为山市”可否?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迁移过关
xx所处者(xx家语)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肆:店铺。
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解释下面句中xx的词。
①如入鲍鱼之肆________________②与善人居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意在告诫人们: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句作答)。
4.根据文意概括出一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
它常用来比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íng méng gèn fēi pìnìyuán yúshūsuì
2.①连绵不断②清撤地出现在眼前③没有高云霄与天河④集市3.C
(一)1.C(“危楼”即高楼)2.C 3.①无何:不一会儿②未几:不一会儿③既而:好久④逾时:过些时候⑤倏忽:转眼之间作用:表现山市景象瞬息变幻的特点4.没有子虚乌有5.我听说,起早赶路的人,曾经看到山上有居住的人家,集市和商店,与人间毫无差别,所以山市又叫做“鬼市”6.不可改。
“始悟”有“恍然”之意,此“悟”照应开头的“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用“知”则无醒悟的意味
(二)1.①店铺②居住
2.因此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必须审慎地选择和他相处的人
3.君子必慎其所处者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
指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提示】
“基础训练”第3题:“相顾”指互相看着对方,“依稀”指模模糊糊,“裁”通“才”。
“点将过关”(一)第1题:“危楼”指高楼。
“点将过关”(二)第1题:“肆”指店铺、如“见山上人烟市肆”
“点将过关”(二)第2题:“是以”属倒装,应翻译成“以是”。
“以”是“因为”,“是”指“这”,合为“因为这”或“因此”。
“点将过关”(二)第4题:该成语突出了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