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rrowia lipolytica H222(pox1-6缺陷)利用苹果渣酶解液与葡萄糖发酵合成

合集下载

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处理对鲜切苹果膜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_闫媛媛

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处理对鲜切苹果膜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_闫媛媛

2015年第14期 345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
贮运保鲜
有关的基因表达,如茉莉酸生成过程关键酶脂氧合 酶(LOX)[3],抗氧化活性氧代谢关键酶过 氧化氢酶 (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缓解膜脂过氧化反 应中代谢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以及细胞膜通透 性增加[5],促使果蔬形成防御结构,提高果蔬抗性。近 年来,关于鲜切苹果的机械伤害防御反应的报道逐 渐 增 多 [6],但 是 关 于 MeJA 和 乙 烯 利 对 鲜 切 苹 果 的 酶 促褐变和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相关研究报道很 少。本实验通过采用外源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处理 鲜切苹果,为研究其对鲜切果蔬机械伤害刺激酶促 褐变和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提供依据。
results showed that MeJA and ethephon treatments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LOX activity(p<0.05),and controlled
the increase of relativ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the content of MDA,and color loss reduction. Ethephon
贮运保鲜
Vol . 36 , No . 14 , 2015
茉莉酸甲酯和乙烯利处理 对鲜切苹果膜质过氧化反应的影响
闫媛媛,胡文忠*,姜爱丽,陈 晨,穆师洋,孙 录 (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辽宁大连 116600)
摘 要 :为研究外源信号分子茉莉酸甲酯(MeJA)和乙烯(Eth)对鲜切果蔬膜脂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本实验以鲜切富 士苹果为实验材料,经10μmol/L MeJA和10μL/L乙烯利处理,分析贮藏过程中与膜脂过氧化反应相关物质及酶类的变 化。结果表明,MeJA和乙烯利可显著提高脂氧合酶(LOX)活性(p<0.05),降低细胞膜的渗透率和丙二醛(MDA)的含 量,同时颜色的损失减少,乙烯利处理鲜切苹果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但 MeJA对SOD和CAT活性无显著影响,说明MeJA和乙烯利启动了鲜切富士苹果的防御反应,导致膜脂过氧化反应系统 的关键酶活性升高,从而降低机械胁迫对细胞膜产生的伤害,从而显著延长贮藏期和保持新鲜品质(p<0.05)。 关 键 词 :鲜切苹果,乙烯利,茉莉酸甲酯,酶促褐变,膜脂过氧化反应

热处理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和品质的影响l论文(科研训练结题论文)

热处理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和品质的影响l论文(科研训练结题论文)

科研训练论文论文题目热处理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和品质的影响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姓名原苗苗火艳丽指导教师毕阳职称教授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6)2.1热处理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 (6)2.2热处理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7)2.3 热处理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8)2.4 热处理后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对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8)2.5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热处理对果实病斑直径的影响 (9)2.6 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热处理对果实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9)2.7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热处理对果实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11)2.8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热处理对果实果实总酚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11)2.9热处理对果实可溶性固形物(SSC) 、硬度(Firmness)、可滴定酸(TA)含量的影响 (12)3 讨论 (13)参考文献 (14)致谢 (16)热处理对苹果采后青霉病的控制和品质的影响原苗苗火艳丽(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07级生物工程)摘要: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苹果果实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与抗性相关的酶及主要产物和品质的影响。

鲜切苹果

鲜切苹果

不同护色剂对鲜切苹果的保鲜效果研究苹果富含糖、粗纤维、矿物质、有机酸、维生素和多种酚类化合物,有着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近年来,具有天然风味且食用方便的鲜切果蔬备受消费者青睐,生产鲜切果蔬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苹果资源十分丰富,是非常适合生产鲜切果蔬的原料。

但苹果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损伤极易诱导产品的褐变,导致变色变味、质地改变等质量问题限制了这一产业的发展。

目前控制鲜切产品褐变最有效的亚硫酸及其盐类等化学药剂,由于其残毒性和对环境的污染已被美国FDA禁止在鲜切果蔬上使用。

改进工艺条件、寻找卫生安全有效的褐变抑制剂是生产鲜切果蔬的关键。

本实验通过选择不同的非硫护色剂及其浓度等护色措施,探讨鲜切苹果加工过程中的无硫护色工艺条件,确定最佳护色方法,为鲜切水果生产过程中的护色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仪器红富士苹果;柠檬酸、氯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试剂均为分析纯;D-异抗坏血酸钠为食品级。

SP-60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美国爱色丽公司;BCD-W39冰箱,海尔公司;精密电子天平;金王牌水果多功能削皮机,山东烟台;赛宝保鲜膜、保鲜袋。

1.2 方法1.2.1 工艺流程原料果分拣→清洗→去皮、去核、切片(切成5mm厚)→护色处理→沥干水分→包装贮藏→定期测定色泽及感官指标1.2.2 护色试验方案设计选用柠檬酸、氯化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D-异抗坏血酸钠为护色剂每种护色剂设6个浓度梯度处理时间10分钟,初步确定各种护色剂的适宜浓度范围。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氯化钠、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为4个因素,每个因素取4个水平1.3 测定指标及方法1.3.1 色泽的测定1.3.2 果肉褐变感官评定标准2、结果与分析2.1 单因素实验引起鲜切苹果片褐变的主要原因是苹果中多酚类物质在多酚氧化酶作用下氧化生成醌类,而后者进一步聚合成黑褐色的物质所致[4]。

这类反应需要4个因素才能进行,即氧、多酚氧化酶、底物和铜离子。

二六族化合物半导体中起受主作用的缺陷

二六族化合物半导体中起受主作用的缺陷

二六组化合物:作为半导体接受器的缺陷导言26类化合物,包括锌混合物和 w质结构等材料,因其在半导体装置中的潜在应用而被广泛研究。

在这些材料中,缺陷在确定其电子和光学特性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引起相当注意的一类缺陷是接受者型缺陷,它能促进半导体材料中的p型导电性。

作为二六组化合物接受者的缺陷在2—6类化合物中,接受体类型的缺陷通常与存在配体空位或替代杂质有关。

这些缺陷可以在材料的波段结构中起到接受器级的作用,导致产生有助于p型导电的孔。

接受器类型的缺陷的形成会显著地影响半导体材料的电子和光学特性,使得了解和控制这些缺陷对于实用设备的应用至关重要。

案例研究:GAN的缺陷工程Gallium nitride(GaN)是二六类化合物的一个突出例子,由于其宽带和光电子应用潜力,它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在GAN中,接受者类型的缺陷,如铯空置和镁杂质被确定为影响材料p型导电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控制这些缺陷的浓度和分布,研究人员能够根据具体的设备要求调整GAN的电气特性。

二六组化合物的缺陷工程策略为了利用26组化合物中接受者型缺陷的可能性,开发了缺陷工程策略来操纵材料中的缺陷浓度和分布。

一种方法涉及用特定杂质对半导体施药,在受控浓度下引入接受者类型的缺陷。

还采用了生长后反射和离子植入技术来改变26个组别化合物的缺陷地貌,从而能够精确控制材料的电子特性。

结论二六类化合物的接受体型缺陷在影响P型导电性和半导体材料的整体性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理解和控制这些缺陷,研究人员和装置工程师可以释放出26组化合物的全部潜力,用于广泛的应用,包括高性能晶体管,放光二极管,光伏装置。

随着正在进行的研究继续揭示出对这些材料缺陷工程的新见解,今后对26组化合物半导体的前景似乎很有希望。

鸭疫里氏杆菌phoR基因部分片段缺失弱毒株及应用[发明专利]

鸭疫里氏杆菌phoR基因部分片段缺失弱毒株及应用[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846779.4(22)申请日 2020.08.21(83)生物保藏信息CCTCC NO: M2020432 2020.08.18(71)申请人 华中农业大学地址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狮子山街1号(72)发明人 李自力 王颖 张阳 李建 周祖涛 胡思顺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代理人 龚莹莹(51)Int.Cl.C12N 1/21(2006.01)A61K 39/02(2006.01)A61P 31/04(2006.01)C12R 1/01(2006.01) (54)发明名称鸭疫里氏杆菌phoR基因部分片段缺失弱毒株及应用(57)摘要本发明属于动物细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鸭疫里氏杆菌phoR基因部分片段缺失弱毒株及应用。

所述菌株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2020432。

该菌株缺失了鸭疫里氏杆菌云梦株(RA ‑YM )phoP/phoR双组份信号系统中phoR 基因的687bp,导致该菌株毒力显著下降,但仍保留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本发明所得的phoR 基因缺失株作为一株弱毒疫苗候选菌株,与传统灭活疫苗相比,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通过给雏鸭免疫接种,能提供良好的免疫保护。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7页序列表3页 附图4页CN 112501093 A 2021.03.16C N 112501093A1.一种鸭疫里氏杆菌phoR基因部分片段缺失弱毒株,所述的基因缺失株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anatipestifer )YMΔphoR,保藏编号为CCTCCNO: M202043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弱毒株,所述的弱毒株为鸭疫里氏杆菌RA ‑YM缺失SEQ ID NO.1所示序列得到。

桃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发生与检测

桃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发生与检测

桃上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的发生与检测作者:王海荣刘伟安淼董晓民余贤美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第04期摘要:对山东省果树研究所试验基地‘玉妃’、‘超红’、‘岱妃’三个桃品种的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采集22份样品,利用ACLSV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检测。

结果表明,在‘玉妃’桃的叶片中扩增出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 spot virus,ACLSV)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片段,并与Gen-Bank登录的病毒核苷酸序列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而在‘超红’和‘岱妃’桃中均未检测到该病毒。

关键词:桃;苹果褪绿叶斑病毒;病原检测中图分类号:S436.621.1+9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4-0109-03桃(Prunus persica L.)为蔷薇科(Rosaceae)李属(Prunus)桃亚属(Amygdalus)多年生中型乔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

近年来,桃树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以及栽培中苗木引种和调运、无性繁殖代数增多等因素,加快了桃病毒病的传播和发生,极大地影响了桃树的经济价值。

苹果褪绿叶斑病毒(Apple chlorotic leafspot virus,ACLSV)属于潜隐性病毒,寄主范围和分布较广,能侵染多种果树,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桃感染该病后,叶片上出现深绿光点或波浪状斑,该症状称为桃深绿光点斑驳,在温室比大田更为明显。

某些品种感病后会引起不亲和现象,如果用李作砧木,在6~8年后出现亲和力不强现象,嫁接口坏死树体衰弱。

本研究中笔者对‘玉妃’、‘超红’、‘岱妃’三个桃新品种进行苹果褪绿叶斑病毒检测,为下一步建立无毒桃繁殖体系和培育桃优良品种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1.1.1 试验材料供试3个桃品种(‘玉妃’、‘超红’、‘岱妃’)于2014年9月取自山东省果树研究所桃试验基地(泰安)。

苹果蠹蛾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及温度胁迫表达分析

苹果蠹蛾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及温度胁迫表达分析

苹果蠹蛾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基因的克隆及温度胁迫表达分析作者:梁林吕志创武强刘怀刘万学万方浩来源:《植物保护》2021年第01期摘要: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是影响昆虫温度感知系统的关键组成。

为探讨苹果蠹蛾温度感知和温度适应的机理,本研究以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克隆获得TRPA家族中的CpPainless和CpWater_witch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靶基因在高低温胁迫后的表达。

结果表明,CpPainless基因编码938个氨基酸,N端有8个锚蛋白重复序列。

CpWater_witch基因编码980个氨基酸,N端有10个锚蛋白重复序列,二者编码产物均有6个跨膜结构,具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家族成员结构典型特征。

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和对照26℃相比,高低温胁迫1 h后,CpPainless在5龄幼虫雌虫体内的表达量显著下调,而5龄幼虫雄虫经低温胁迫1 h后CpPainless表达量显著上调,但高温胁迫1 h后表达差异不显著;CpWater_witch在雌雄虫体内均没有显著变化。

研究结果为研究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在苹果蠹蛾温度感知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苹果蠹蛾; 瞬时感受器离子通道; 温度感知; 温度胁迫; 表达量中图分类号: S 436.611.29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9564Cloning and expression analysis of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gene in Cydia pomonella under temperature stressLIANG Lin1,2, L Zhichuang2, WU Qiang2, LIU Huai1, LIU Wanxue2, WAN Fanghao2*(1.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2. State Key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Abstract :TRP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is a key component of the temperature sensing system in insects. To understand the mechanism of temperature perception and temperature adaptation in Cydia pomonella, CpPainless and CpWater_witch, which belong to TRPA subfamily, were cloned by RTPCR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fter conducting bioinformatics analysis,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e the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two gen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stresses. CpPainless and CpWater_witch were successfully predicted and cloned, which encoded 938 amino acids and 980 amino acids, respectively. Protein structure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CpPainless and CpWater_witch had 8 ankyrin repeats and 10 ankyrin repeats,respectively. Both of the genes had 6 transmembrane domains, which is the structural signature of TRP. The RT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pPainles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female 5thinstar larvae 1 h after temperature stress, bu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ale 5thinstar larvae 1 h after lowtemperature stress, wherea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ale larvae 1 h after hightemperature stress; besides, CpWater_witch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male and female 5thinstar larvae after temperature stress. The results laid a foundation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ransient receptor channels in temperature perception of C.pomonella.Key words :Cydia pomonella; TRP channel; temperature sensing; temperature stress; expression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 (L.)属鳞翅目Lepidoptera小卷蛾科Olethreutidae,是最重要的世界性检疫性害虫之一,其以幼虫蛀食果实为害,严重降低果实品质[1],并导致果实成熟前腐烂和脱落[2],给世界各地苹果、沙果、梨、桃、杏、石榴等水果的生产带来了毁灭性危害[3]。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

用离体微嫁接法快速检测苹果潜隐病毒吴雅琴;章德明【期刊名称】《落叶果树》【年(卷),期】2001(33)2【摘要】Apple chlorotic leafspot virus(ACLSV), apple stem grooving virus (ASGV) and apple stem pitting virus (ASPV) were detected by in vitro micrografting. ACLSV and ASGV couldn't easy to be observed in the test tube, with the rates detected being 37.5 % for the former and 61 : 1% for the later, because their symptoms were yellow spots on the leaf of indicator plants. But it was succeded in detection of ASPV, with the rate of the virus detected being more than 81.3 %. Detection of virus - carrying varieties with woody indicators by tracing showed that use of micrografting in vitro required less time than use of wood indicators, but the rate of virus detected was the same on the whole.%用离体微嫁接法同时检测了苹果褪绿叶斑病毒、苹果茎沟病毒和苹果茎痘病毒。

由于苹果褪绿叶斑病毒和苹果茎沟病毒,症状是在叶部表现黄斑,试管内不易观察,病毒检出率较低,检测带毒率分别为37.5%和61.1%,在检测苹果茎痘病毒上取得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 0 8 8 m g / mL )u s i n g e n z y m a t i c h y d r o l y s a t e o f a p p l e p o ma c e w i t h 8 0 g / L o f t o t l a s u g r a c o n t e n t a s e r- a
Ab s t r a c t : Mi c r o b i a l o i l wa s s y n t h e s i z e d u s i n g e n z y ma t i c h y d r o l y s a t e o f a p p l e p o ma c e a n d g l u c o s e a s c a r ・
b o n s o u r c e o fi u m nd a Y a r r o w i a l i p o l y t i c a H 2 2 2 ( p o x l一 6一) a s e x p e i r me n t a l s t r a i n .T h e
LI U L i a n g,YOU Yi n a,MENG Yo n g h o n g
( C o l l e g e o f F o o d E n g i n e e i r n g a n d N u t i r t i o n a l S c i e n c e ,S h a n n x i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i ’ a n 7 1 0 1 1 9 , C h i n a )
c r e a s e d s i g ni ic f a n t l y . Wh e n f e m e r n t a t i o n t i me wa s 3 d, t h e t o t l o a i l c o n t e n t wa s t h e h i g h e s t
Co mp a r i s o n o f o i l p r o d u c t i o n f r o m e n z y ma t i c h y d r o l y s a t e o f a p p l e
p o ma c e a n d g l u c o s e b y Y a r r o w i a l i p o l y a c a H2 2 2( p o x l一6一)
缺 陷) 为 实验 茵株合 成微 生物 油脂 。分析 比较 发 酵液 中细胞 干 重 、 总 油脂 含 量 、 总 油脂 产 量及 脂 肪
酸组成。结果表 明: 以苹果渣酶解液为碳 源的发酵液 中细胞干重、 总油脂含量、 总油脂产量、 脂滴大
小均较 以葡萄糖 为碳 源的发酵液有显著增高; 当发酵至 3 d时, 8 0 g / L总糖含量的苹果渣酶解液为
( 陕西师范 大学 食 品工程与营养科 学学院, 西安 7 1 0 1 1 9 )
摘要 : 分 别 以苹果 渣酶 解液 和 葡萄 糖 作 为 发 酵 培 养基 的碳 源 , 以Y a r r o w i a l i p o l y t i c a H 2 2 2 ( p o x l一6
2 0 1 7年 第 4 2卷 第 1 1 期

国 油

8 9
Y a r r o w i a l i p o l y a c a H 2 2 2 ( p o x l一6缺 陷 ) 利 用 苹 果 渣
酶解 液 与 葡 萄 糖 发 酵 合 成 微 生 物 油脂 的对 比研 究
刘 梁, 尤毅娜 , 孟 永 宏
碳 源的发 酵液 中总油 脂产量 达 到 最高 ( 0 . 0 8 8 m g / mL ) , 明显 高 于以 葡 萄糖 为碳 源的 发 酵 液 中总 油
脂产量, 并且不同碳 源的发酵液 中主要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也存在 明显差异。因此 , 苹果渣酶解液更
有利于 Y a r r o w i a l i p o l i t i c a H 2 2 2 ( p o x l一 6缺 陷 ) 产 生 油脂 。 关 键词 : 苹 果渣 酶解 液 ; 葡 萄糖 ; 微 生物 油脂 ; 脂肪 酸 中图分 类号 : T Q 6 4 4; X 7 9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3— 7 9 6 9 ( 2 0 1 7) 1 1— 0 0 8 9— 0 5
d r y c e l l we i g h t ,t o t a l o i l c o n t e n t ,t o t a l o i l p r o d u c t i v i t y a n d f a t t y a c i d c o mp o s i t i o n i n f e r me n t a t i o n b ot r h w e r e ma i n l y c o mp a r e d a n d na a l y z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e d t h a t wh e n t h e c a r b o n s o u r c e w a s e n z y ma t i c h y — d r o l y s a t e o f a p p l e p o ma c e ,t h e d y r c e l l we i g h t ,t o t a l o i l c o n t e n t ,t o t a l o i l p od r u c t i v i t y a n d o i l d r o p l e t i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