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植物篱系统土壤颗粒分布及粘粒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程瑞梅;刘泽彬;肖文发;王娜;王晓荣;沈雅飞【摘要】[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为深入揭示消落带水土环境变化及为植被恢复与物种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设置固定监测样地,通过2008年(未水淹)和2012年(经历4次水位涨落)的监测,研究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化学元素的变化特征.[结果] 相比2008年,2012年消落带各土层pH 均显著增加(P<0.05),pH趋于中性;与2008年未水淹相比,2012年消落带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36.9%~53.3%,12.0%~23.5%,42.0%~52.3%,39.7%~43.8%,12.3%~17.5%,78.5 %~91.4%和41.1%~57.9%,其中氮素下降幅度相对较小,而磷素下降幅度最大;经过4次水位涨落后,消落带土壤养分处于十分贫瘠的状态,以钾元素最为明显;土壤金属元素在受水位涨落后均增加,2012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上升幅度最大,与2008年消落带全镁和全钠含量相比差异显著(P<0.05);2012年消落带全钙含量虽有上升,但与2008年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随着库区长期的水位涨落,消落带土壤养分匮乏和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将突显,对于消落带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仍需长期监测.%[Objectiv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 hydro-fluctuation belt without flooding and after four time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we hope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revealing the changes in water and soil conditions and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Method] Permanent sample plots were established in typical hydro-fluctuation bel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nd were monitored in 2008 (without flooding) and 2012 (after four time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to study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chemicalelements.[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 of different soil layers in 2012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s compared to 2008,and tended to be neutral.As compared to 2008,the contents of soil organic matter,total N,total P,total K,available N,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in different soil layers decreased by 36.9%-53.3%,12.0%-23.5%,42.0%-52.3%,39.7%-43.8%,12.3%-17.5%,78.5%-91.4%,and 41.1%-57.9%,respectively.Among them the decrease of N content was relatively smaller and the decrease of P content was the largest.The soil nutrients were in a very poor condition after four times of water level fluctuation,and the change of K content was the most obvious.The soil metal elements were all increased due to the impacts by th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and in 2012 the largest increases were found in the total Mg and the total Na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2008.The total Ca was somehow increased,but not different significantly from that in 2008.[Conclusion] With the long-time water level fluctuation of the reservoir,the problem of soil depletion and water eutrophication will gradually become more apparent,and a long-time monitoring of the changes of soil chemical properties in this area is needed.【期刊名称】《林业科学》【年(卷),期】2017(053)002【总页数】7页(P19-25)【关键词】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涨落;土壤pH;土壤有机质;土壤全量养分;土壤速效养分;土壤金属元素【作者】程瑞梅;刘泽彬;肖文发;王娜;王晓荣;沈雅飞【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210037;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武汉 430075;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南京 21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4.2消落带(hydro-fluctuation belt)又称消落区,是河流、湖泊、水库特有的一种现象,其形成主要有2个原因:一是季节性水位涨落,二是周期性蓄水。
三峡库区植被不同演替阶段的土壤养分特征

封 晓 辉 王瑞 丽
北 京 10 9 ; 00 1 武汉 407 ) 30 9
( .中 国林 业 科 学研 究 院森 林 生 态 环 境 与 保 护 研究 所 国家 林 业 局 森 林 生 态 环 境 重点 实验 室 1
摘
要 : 用 空 间 替 代 时 问 的 方 法 分 析 三 峡 库 区 植 被 在 不 同 演 替 阶段 的 土 壤 养 分 特 征 。 结 果 表 明 :随着 植 被 正 向
S i N u re tCha a t rs is i fe e tV e e a i n Su c si n lSt g s ol tin r c e itc n Dif r n g t to c e so a a e o fThr e G o g s Re e v i r a e r e s r orA e
演替 , 壤 p 土 H值 逐 步 降低 ;土 壤 有 机 质 和 速 效 磷 含 量 表 现 为 常 绿 阔 叶 林 >针 阔混 交 林 >落 叶 阔 叶 林 >灌 丛 >针 叶 林 , 解 性 氮 含 量 表 现 为 针 叶 林 >灌 丛 >针 阔 混 交 林 >落 叶 阔 叶 林 >常 绿 阔 叶 林 ; 机 质 、 解 氮 和 速 效 磷 含 量 水 有 水 在植 被演 替过 程 中表 现 出较 强 的表 聚 性 ;相 关 分析 表 明 有机 质 含 量 、 解 性 氮 含 量 和 速 效 磷 含 量 3者 之 间存 在 极 水
显著正相关 , 都与土层极显著负相关 ; 被演替进程 与土壤 p 值 极显著负 相关 、 水解性 氮含量 显著负 相关 、 且 植 H 与 与 速 效 磷 含 量 极 显 著 正 相关 。 关 键 词 : 三 峡 库 区 ; 被 演 替 ;土 壤 养 分 植 中 图 分 类 号 : 7 42 9 8 1 ¥ 1 . ;Q 4 .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1— 4 8 2 1 ) 9— 0 1 0 10 7 8 (0 0 0 0 0 — 6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对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_贾国梅

2016 年
在大多数情况下,其相似性比差异性更显著,土壤碳 氮磷比值有显著的稳定性,三者的比值为 186∶13∶1。 本研究中,土壤碳氮比(C / N)为 6.45~7.18(图 2),表 明三峡库区不同植被的土壤碳氮比低于中国土壤 碳 氮 比 的 平 均 值 范 围 (10~12) , [14] 土 壤 矿 化 作 用 较 强。 虽然土壤碳氮含量在不同植被覆盖下有差异, 但是土壤碳氮比却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三峡库区 土壤碳氮比存在相对的一致性,不受植被变化的影 响。 此研究结果与 Tian 等[5]、Cleveland 等 和 [13] 王维 奇等 的 [15] 研究结果一致,不同生态 系统土壤碳 氮比 具有内稳态特征,这主要是由于碳氮元素之间具有 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表 1),而且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几乎是同步的 。 [13] 同时由于碳氮是细胞的结构性成 分,积累和消耗过程存在相对固定的比值 。 [16]
收 稿 日 期 :2015-07-29 基 金 项 目 :三 峡 库 区 生 态 环 境 教 育 部 工 程 研 究 中 心 课 题 (KF2013-09 );三 峡 大 学 预 研 基 金 项 目 (Hy1406) 作 者 简 介 :贾 国 梅 (1965-),女 ,甘 肃 永 登 人 ,教 授 ,博 士 ,主 要 从 事 土 壤 生 态 学 研 究 ,(电 话 )13669075216 (电 子 信 箱 )jjjgm@126.com 。
碳和全氮含量之间无显著差异,菜地的全磷含量最大,其次是橘树地,柏树地最小。 3 种植被覆盖的土壤
碳氮比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是柏树地的土壤碳磷比最大,其次是橘树地,菜地的最小;土壤氮磷比是柏树
地显著大于橘树地和菜地,而菜地和橘树地之间无显著差异。 表明三峡库区土壤碳氮偶联反应,而氮磷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s rhI stt o oet c l ya d P oe i , A K y L b rtr o oet c l ya d E v o me t SaeF rs d ns ain 1 e a c nt ue f F r oo n r c o C F e i sE g ttn e a oaoyf F r oo n n i n n , tt oe r A mii rt sE g r t y t o B i g 1 0 9 ; .  ̄ w s F r t n e tr a d P a nn s tt , tt F r t d ns ai X ’ n7 0 4 ) e i 0 0 1 2 No h et o s Ivnoy n ln ig I tue Sae o s yA miir t n j n e ni er t o ia 10 8 Ab t a t I o d r t u d rt n n i fu n e f wa e l v l l c u tn n t e o l h sc l p o e t s i h d o sr c : n r e o n e sa d a y n e c o tr e e f t a i g o h s i l u p y i a r p ri n y r — e l c u t e t ft e t r e g r e e e v i. x d l c t n t i g wa d o wo y a s Th e u t h we h ta r fu t a i n b l o h h e o g s r s r o r f e —o a i n mo i rn s ma e f r t e r . e r s ls s o d t a fe o i o o t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Cu、Zn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对Cu、Zn的吸附-解吸特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经济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前期的排放和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积累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极易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水体等环境,从而影响大气质量,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世界上的一项广泛关注的课题。
而污染土壤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我国是一个重农业和重工业国家, Cu、Zn 等金属元素因广泛应用于各种农药、化肥、工业催化剂等中,不断进入土壤介质中,大量的Cu、Zn 对土壤造成了慢性毒性的危害,进一步污染表土和地下水资源,引起许多有害生物的消失,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生态完整性,而三峡库区地理区域特殊,险峻的地形和复杂的水土条件,使样品采集和研究变得更具挑战性。
因此,对 Cu、Zn 等重金属在消落带土壤的吸附-解吸特性进行系统的研究,对于减轻土壤污染问题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和现实意义,也为三峡库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本研究主要针对三峡库区19个县的消落带土壤样品,测定 Cu、Zn的吸附-解吸特性,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同时探讨污染程度和分布差异,研究重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并建立相关模型。
具体的工作内容包括:1. 样品采集与制备:采集目标区县的土壤样品,空气干燥、破碎均质,通过0.149 mm 筛网过筛,制备工作样本,保存于4℃下,便于后续测试。
2. 理化及重金属元素的分析:测定土壤的主要理化性质,包括 pH 值、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等,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 Cu、Zn 等重金属元素的分析。
3. 吸附-解吸实验:确定土壤样品的吸附、解吸等动态变化,研究Cu、Zn 等重金属元素在吸附-解吸机制及其规律。
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结果,分析 Cu、Zn 在消落带土壤中的吸附动力学,内部扩散、外部传质等,建立相应的吸附解吸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重庆三峡库区主要造林树种适宜土壤及生态特性

中
中
200-600
40
黄壤
紫色土
44
鹅掌楸
木兰鹅掌楸属
北亚热
阳
酸
不耐水
深
强
中
中
400-2000
40
黄壤
紫色土
45
灯台树
山茱萸梾木属
亚热带
阳
酸
不耐水
深
强
中
中
400-1400
40
黄壤
46
女贞
木犀科女贞
亚热带
阳
酸
不耐水
深
强
中
中
200-1000
40
黄壤
紫色土
石灰土
47
乌桕
大戟科乌桕
亚热带
阳
酸
耐水
浅
弱
中
中
200-1000
40
黄壤
9
柳杉
杉科柳杉属
暖温带
中
酸
不耐水
深
弱
中
中
800以上
40
黄壤
10
柏木
柏科柏木属
暖温带
阳
弱碱
不耐水
深
弱
中
弱
200-1000
40
紫色土
石灰土
11
乐昌含笑
木兰科含笑
亚热带
中
酸
不耐水
深
强
中
中
400以上
40
黄壤
树种
科属
气候带
耐荫性
酸碱
耐水性
根型
抗燃性
根蘖性
愈伤生根
海拔
土层
12
峨嵋含笑
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对土壤特性的影响研究

照时数 140h 年均 降水 量 110mm, 0 , 0 无霜期 30d 土壤 为灰 2 ,
棕 紫 泥 土 , 带 性 植 被 为亚 热 带 常 绿 阔 叶 林 。 地
试验布设在该站 标 准径 流观测 场 内, 区坡 度 2 。长 2 小 5, 0
土 壤 颗 粒 含 量 比对 照 减 少 1 4 % , .0 — 0 0 m 的 土 壤 颗 . 6 0 0 2 . 2m
所占比例很小 , 22 % 。年均土壤流失量达 15 t年入库泥 为 .7 .亿 ,
沙 400多万 t其 中坡 耕地 土壤 流 失 量 占土壤 流 失 总 量 的 6 % 。 0 , 0 植 物篱 在 遏 制 水 土 流 失 、 善 土 壤 水 分 和 养 分 条 件 方 面 具 改 有重要的作 用 , 一 种 融 生 态 、 济 为 一 体 的 可 持 续 利用 措 是 经
峡库区水 土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面积 占幅员面积 的 4 .5 , 中 : 85 % 其 中度侵蚀为
主 占 1 .0 ; 度 占 1 .5 ; 烈 占 1 . 3 ; 强 烈 和 剧 烈 99 % 轻 4 1% 强 22% 极
2 1 植 物 篱对 土 壤 物 理 性 状 的影 响 . 土 壤 容 重 、 隙 度 和 颗 粒 组 成 是 土 壤 物 理 性 质 的 重 要 指 孔
中 国水 土 保 持 S C 2 1 第 1 WC 0 0年 0期
・ 1・ 2
三 峡库 区坡 耕 地植 物 篱 对 土 壤 特 性 的 影 响研 究
王海 明,陈治谏 , 晓勇 , 廖 王小兰
( 中国科 学 院 成都 山地 灾 害 与环 境研 究所 山地 环境 演 变与 生态调 控重 点 实验 室 , 四川 成 都 6 0 4 ) 10 1
三峡水库消落带优势草本植物对土壤氮磷的吸收富集特征

Fengyang,Anhuiprovince,M.Sc.candidate,researchonsoilnutrientscycle]Email:15955369833@163.com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author):朱波 (1966-),男,研 究员,主要 从 事土 壤 氮 循环研 究。[ZHU Bo(1966-),male,Ph.D.,professor,
消落带(WaterLevelFluctuationZone,WLFZ)是 指水陆衔接地带受自然或人为调控因素影响,水位 季节性 涨 落 使 土 地 周 期 性 出 露 和 淹 没 的 区 域[1]。 三峡水 库 因 采 用 “蓄 清 排 浑”的 调 度 方 式,汛 期 (5—9月)保 持 低 水 位 145m,秋 冬 (10月—次 年 1月)蓄水至高水位 175m,形成落差约 30m,长约 5578m,面积约 349km2 的巨大消落带[2]。消落带 经历反复的淹没与出露,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其 营养元素含量 和 形 态 特 征 也 发 生 相 应 改 变 [3-5],在
specializedinsoilnitrogencycle]Email:bzhu@imde.ac.cn
152
山 地 学 报
37卷
干后土壤理化 性 质 的 变 化 [7-8],重 金 属 迁 移 转 化 污 染[9-11]、土壤氮 磷 养 分 吸 附 -解 吸[12-14]以 及 淹 水 条件下植物分解和养分释放等方面[15-17]。同时,三 峡水库 消 落 带 的 植 被 恢 复 重 建 一 直 为 学 者 所 关 注 [18-19]。植被物 种 的 选 择 多 侧 重 于 耐 淹 性[20-21], 但消落带植被吸收固定土壤氮磷养分这一重要功能 却少见报道。研究表明,对氮磷富集土壤进行植物 修复是减少水体营养负荷的有效途径[22],因此本文 针对此类问题开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n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土壤科学, 2014, 2, 17-22Published Online July 2014 in Hans. /journal/hjss/10.12677/hjss.2014.23003Soil Particle Distribution and Relationshipbetween Soil Silt Concentration and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edgerowSystem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Jianqiang Li1, Hongjiang Zhang2, Qibo Chen11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2Schoo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Email: JQ-Lee83125@Received: May 29th, 2014; revised: Jun. 3rd, 2014; accepted: Jun. 16th, 2014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AbstractTo achieve the soil particle distribution character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hedgerow system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soil particle size composi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position in hedgerow systems with different species were tested, and the coefficient between soil silt concentr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revealed that 1) the particle size concentration in the hedgerow systems diversified significantly. The soil sand concentration in the steep land be- tween hedgerows with different speci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soil within hedgerows stipe, by10.4%, 13.7% and 9.2% respectively. However, the soil silt concentration enriched within hedge-rows strip, and the mean value of soil silt concentration with different species increased by 14.3%,19.5% and 10.7%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soil between hedgerow steeps. 2) The silt con-centration of soil in hedgerow systems were correlated positively and highly significantly (P < 0.01) with the soil porosity, water content, soil saturated water conductivity, anti-erodibility, anti-scouribility and soil water stable aggregates content, and correlated negatively with soil bulk den-sity. 3) The silt concentration of soil in hedgerow system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oil nu-trients, containing total and exchangeable nitrogen, total and exchangeable phosphorus, total and exchangeable potassium, and cation exchangeable capacity.KeywordsHedgerow, Soil Particle Distribution, Soil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Correlation三峡库区植物篱系统土壤颗粒分布及粘粒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黎建强1,张洪江2,陈奇伯11西南林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昆明2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北京Email: JQ-Lee83125@收稿日期:2014年5月29日;修回日期:2014年6月3日;录用日期:2014年6月16日摘要在调查分析长江三峡库区现有坡耕地植物篱的配置方式、生长状况和室内分析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组成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基础上,对3种植物篱系统中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及土壤粘粒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 植物篱系统中不同位置土壤颗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乔木类、草本类和灌木类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砂粒含量比其对应的植物篱带内土壤砂粒平均含量分别高10.4%,13.7%和9.2%;而粘粒含量在植物篱带内富集,其平均含量比植物篱带间坡耕地土壤粘粒含量分别高14.3%,19.5%和10.7%;2) 植物篱系统内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孔隙度、土壤含水量、饱和导水率、土壤抗冲指数、土壤抗蚀指数、水稳性团聚体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3) 土壤粘粒含量与土壤全氮、有效氮、土壤全钾、有效钾、全磷、有效磷和阳离子交换量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植物篱,土壤颗粒分布,土壤理化性质,相关关系1. 引言植物篱模式是实现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适宜模式和种植技术,是一种坡地改良和可持续利用的生物工程措施[1],在坡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2]-[5]。
植物篱间作技术作为控制土壤流失、增加土壤肥力的重要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对土壤颗粒的拦截作用和土壤颗粒在坡面的重新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水蚀严重地区,土壤中细颗粒物质伴随着养分容易受水蚀而发生流失,而植物篱可拦截径流中的土壤颗粒[6],从而影响径流泥沙在坡面的搬运、沉积过程,改变坡面土壤颗粒的再分配模式,使土壤粘粒在植篱带前和带内富集,而带间坡耕地的土壤粘粒含减小[7]。
植物篱带内土壤粘粒的增加对于土壤物理性质的改善和土壤的养分含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在对三峡库区不同类型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分布、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测定的基础上,对植物篱系统内土壤颗粒分布特征和土壤颗粒含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以期为长江三峡库区坡耕地植物篱模式的确定、植物篱物种的筛选和植物篱建设提供依据。
2. 研究区与研究对象概况2.1. 研究区概况本研究主要试验点布设在重庆市江津区,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8.4℃。
年日照时数1273.6 h,年降雨量1030.7 mm,无霜期341 d,年湿度81%。
土壤主要为沙溪庙组沙页岩发育形成的紫色土。
2.2. 植物篱概况本研究将不同的植物篱划分为乔木类、灌木类和草本类植物篱。
乔木类植物篱物种主要为桑树(Morus alba)、柑橘(Citrus reticulata)、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梨树(Pyrus sorotina)和李子(Prunus cerasifera)。
灌木类植物篱物种包括:黄荆(Vitex negundo)、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八角枫(Alangium chinense)。
草本类植物篱以紫背天葵(Gynura bicolo)、旱菜(Herba Rorippae)、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毛豆(Giycine max)为主。
调查区内植物篱种植年限为5~7年,植物篱带宽0.5~2 m,乔木类植物为单行种植,株距为2 m,灌木类植物篱株行距为0.2 m,植物篱盖度均>90%,带间耕地平均宽度在4~6 m,种植的农作物以玉米(Zea mays)和红薯(Ipomoea batatas)为主。
3. 研究方法3.1. 采样点布设在调查区域随机布设调查样地42个,在每个调查样地植物篱带上(冠层投影带上±20 cm范围内)、植物篱带内(冠层投影中点处)、植物篱带下(冠层投影带下±20 cm范围内)和植物篱带间坡耕地(两植物篱带间距的中点处)土壤耕层(0~20 cm)采集土样,每个采样点重复3次取样,对土壤颗粒分布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在静水中的分散程度来比较土壤的抗蚀性能,用水稳性指数(K)表示[8];采用原状土冲刷水槽法测定土壤抗冲性[8];土壤容重和孔隙度采用采用环刀法测定[9];土壤饱和导水率采用定水头法测定[10];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采用Yoder法测定[9];土壤颗粒组成采用激光颗粒分析仪(Fritsch Particle Sizer “analysette 22”)进行测定[11]。
土壤养分含量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测定[9] [12],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采用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全氮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分析;水解氮采用碱解扩散法;土壤全磷采用酸溶–钼锑抗比色法;有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取–钼锑抗比色法分析;土壤全钾采用酸溶–火焰光度计法;速效钾采用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分析;阳离子交换量采用醋酸铵交换法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