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合集下载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几点做法论文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几点做法论文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

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科学课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字:实践;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5-001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了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

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科学课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充分质疑,激发探究兴趣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

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总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

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动物、植物等标本。

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植物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为以后的动手做打下了基础。

二、因势利导,培养不同见解自然科学知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而更新和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且要不断的给予表扬和鼓励。

分析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分析初中科学课堂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的反思能力提 出合理 的建议。
关键词 : 初 中科学课堂; 学 生反思能力; 培养
讨论 和质疑 , 能使学生在有效 的问题情 境中体验知识 的获得 、 初 中科 学课堂 中学 生反思 能力 的培 养对 于学生今 后学 习习 考 、
惯 的培养和学生学 习水平 的提高有 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但 是 , 由 问题 的解决 , 使学 生的科学素质得到有效 的提 高。在具体的教学 于当前初中科学教学 中对学生反思 能力 的培养并不 十分重视 , 导 过程 中 , 教 师可 以积极鼓 励学生进 行发言和讨论 , 即使学生 提 出 致学生的反思 能力 没有得 到有效 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教育改革的 的问题 和发言并不 十分准确 , 也要 对学生进行鼓 励和表扬 , 这样 进行 , 学生 的反思 能力 逐渐受 到关注 , 在教 学中需要 注重学 生反 对于提高学生 的质疑能力有着 十分重 要的作用 , 可以促进学生在 思能力的培养 , 提高教学水平 。
影响。当前科学教学 中学生反思能力培养 中存在 的问题主要有 以 照正确 的步骤进行 ,但是 由于仅仅 是通过实验进行 问题 的思 考 ,
下几个方面 :
这并不能有效地发 现问题 的关键 , 也不 能及 时发现 自己的错误思 路, 因此 , 通过实验 的实际操作 可以发现并纠 正之前思路 的错误

种产生思维活动 的怀疑 、 犹豫 、 困惑的状态 , 为 了发现 和解 决这 于提高学生 的思考能力 和学生学 习积极性 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 用。
学生 可以清楚地 了解科学实 验问题 的过 程 , 同时 种怀疑 , 消 除和清除这种 困惑而进行 的探索 、 探究的行为。但是 由 通过 实验教学 , 于在科学教学 中对 于反思 能力的重视不足 , 导致学生 的反思能力 可 以在实验过程 中发现 在问题思 考中未能想到 的问题 , 这样对 于 并没有得到有效 的提高 , 这对 于学 生今后的发展有着 十分不利的 解决提 出的问题有着十分重要 的作用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需要按

初中科学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初中科学学生自主反思能力培养的实践和探索
脑 中形 成 一定 的知 识结 构 与 画面后 . 通 过 实验过 程 将知 识加 以体 现 和运 用 而 这一 过程 不仅 可 以有 效提 高 学 生对知 识 的理 解 . 还 提 升 了学 生的 思维 能力 与 动手 能力 . 使 其对科 学知识 逐 渐产 生 兴 趣. 从 而提 高 学 习效 率 。学 生 同样 可以将 生 活 中所接 触 的知 识 带 入 化 学 实验 中 . 通过 实验 过 程 亲 自解决 遇到 的 问题 。 例如。 学 生可 以将 家 中的洗 衣粉 、 肥 皂等 清洁 用 品取 一 小部, 还具 有 提 升 学 生性 格 品 质 、 培养 学生 正 确 的价
值观 与人 生观 的教 育 功能 。首 先 . 化 学 实验 作 为 高 中教 学最基 础
的一 门课 程 . 可 以帮助 学生 养 成 良好 的 洞 察 力 、 分析 能 力 与 实 际 操 作 能力 。掌握 与熟记 大量 的化 学公 式与 各种 物 质理 化性 质 . 最
【 摘要】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 以来, 我国高 中化学实验教 学得到 良好改善, 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操作能力 , 在 实验
过程 中加 强学 生的行 为 规 范 , 使 学 生在 实验 中对 知识 进行 灵 活运 用并 完全 掌握 , 极 大提 高 学生 的 学 习效 。
【 关键 词 】 新课 标 高 中 化 学实验 教 育 功能 【 中图分类号】 G6 3 3 8 【 文献标识码 】 A
科学. 自然
课 程教育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船r c h
2 0 1 4 年1 2 月 上旬 刊
论新课程标 准下的 高中化 学 实验的教 育功能

浅谈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浅谈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课堂内外浅谈在科学探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周祥文(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董市镇大兰小学,湖北 宜昌 443214)小学科学是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学科,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目前,科学探究已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主流。

毋庸置疑,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在没有深刻领会其中的含义的情况下,甚至认为凡小学科学教学必有活动、必有探究,在这种思潮的误导下,在教学中存在一股“活动教学”之风。

现在,有时我们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可以看到处处是活动,可谓热闹非凡。

但在对这些活动耐心分析和研究之后,我们又会感到活动中又普遍存在着一种毛病,那就是──“思维不足”、“活动有余、反思不足”这已经成为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一个通病,如何改进,通过教学实践来谈谈自己的一点初浅认识。

一、创设情境,激发内需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积极情绪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过程。

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反思的热情就要营造充满民主氛围的教学情境,设计出真实而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提供诱因,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在这种情境中,当学生面临着一个不能轻易作出解答的问题时,也就进入了对所观察到现象反思的状态。

二、体验成功,适时激“思”在教学探究和反思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如我在五年级教学《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时,学生发现他们所带来的东西有的沉在水里、有的浮在水面时,实验成功了,但学生提出了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树叶怎会浮在水面上?木块为什么浮在水面上?石头为什么会沉在水里?食盐为什么会溶解?石头为什么不会溶解?……针对这么多问题,由于学生都急于想知道结果,所以自然而然的都参与进来了,学生的思维欲望由此被激发出来,寻求到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样的问题情境无疑是成功的。

教师就要允许学生对若干个预测答案进行筛选、反思,并做出选择。

刚开始,学生在选择研究内容上肯定会存在着盲目性,有些问题在课堂上不是学生力所能及和能及时解决的。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力的培养

教学争鸣新课程NEW CURRICULUM1989年波斯纳提出个体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

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表达自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过程中需要不断反思。

所谓反思就是对科学学习思维过程进行回顾性的思索,从而获取学习的经验或教训。

科学的理解要靠学生自己的领悟才能获得,而领悟又靠对思维过程的不断反思才能达到。

因此,作为学生反思活动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和寻找可供学生反思的机会,采取各种策略,引导学生自觉反思。

一、质疑问难,启发反思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反思是基于问题的形式而呈现,有了对问题的困惑,才有学生解决问题、走向提升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努力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创造质疑问难的机会,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比如在学习完《重力和质量的关系》这部分知识后,有学生提出:在太空中能否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顿时,课堂沸腾了,学生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答案。

正方: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位置无关,所以能测出物体的质量;反方:太空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一旦上到太空都是漂浮状态,所以,天平不能测物体质量。

由于此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特别想知道答案,探索的欲望特别高。

所以,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目标的达成上,应集中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活动,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引发学生质疑的兴趣,以趣生疑,由疑点燃起他们思维的火花,使之产生好奇,由好奇引发需要,由需要而积极思考,进而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思维表露,内化知识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表露,让他们以有声的语言来表达内部无声的活动,并且反馈给自己或别人的听觉,在口述中自我调控,思维也由混沌趋于清晰。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

科学课中学生实践意识培养的几点做法作者:胡俊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3年第04期摘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

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科学课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关键字:实践;意识;培养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4-095-001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丰富多彩,但是缺乏了实践意识,这会导致了学生创造能力的下降。

人才内在素质的形成与提高有赖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因此科学课要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使学生具有探索性活动的广阔空间,并不断激励和加深学生的行为发现者的愿望,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一、充分质疑,激发探究兴趣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究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

如果教师能欢迎学生多提为什么,并能和他们一起解决问题,探究知识,我想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定会得到发展。

我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自然现象,以及学生了解但并不是十分理解的知识,总是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程度,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不懂的问题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例如:在刚刚给三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由于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之间的差异也较大,不知道什么叫科学课,科学课应该学习什么知识。

于是我利用美丽的风景图片,生动的自然界中动物,教室里那些各式各样的实验仪器,还展览了动物、植物等标本。

学生对这些事物都非常感兴趣,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看着,学生的问题就接踵而来了:植物是如何被制作成标本的?为什么手电筒会发光?老师,您什么时候教我们做实验?这么美丽的树叶从哪采来的?老师,蚂蚁的力气到底有多大?就这样,孩子们开始知道在课上提问题了,为以后的动手做打下了基础。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教学也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科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和他人的经验中,深刻地发掘问题和一些普适的规律,进而不断地将其思考和总结,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一、反思能力是什么?反思是指人们在经历了某些事情后,能够对自己的作为、思维和情感等发出一种反应,以求得对事物本质的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可以说,反思能力是人们在思考中反复地探索思想中心,以求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习中,反思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所学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刻的思考。

二、科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1、引导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学生应该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地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和感悟记录下来,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从中发现问题,提高反思能力,同时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复习和巩固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写读书笔记、反思笔记等方式加强自己的信息整合能力,增强知识抽象化和提炼能力。

2、丰富学生的学习途径科学知识是非常广泛的,而且这些知识及其变化的速度非常快,传统的书本知识肯定没有办法完全地覆盖所有领域。

所以学生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和学习科学知识,如实验室、网络平台、科普展览等,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到知识的全面性和精度。

3、提高学生的研究性思维一般来说,科学教学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知识的传授,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实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研究性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理解科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反思能力。

4、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在学习时,学生应该经常地反思自己的状态、行为和动机,从多角度分析自己做的是否合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学生可以用“3W方案”进行自我检查: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有什么收获(what have learned)。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科学教学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引言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反思能力。

反思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和经验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通过反思,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能够更好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本文将从反思能力的定义、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反思能力的定义反思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在学习和实践中对自己的行为、想法和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反思能力不仅包括对过去经验的回顾,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经验和思考得出新的认知和行动方案。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能够更好地进行改进和提高。

二、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重要性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需要不断地调整自身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思维方式,才能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和要求。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找到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并能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科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式解决各种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反思和反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步骤,才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总结经验和教训,从而在解决问题时更加有效和高效。

再次,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科学是一个不断创新和发展的领域,需要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

通过反思,学生能够充分发掘和发挥自身的潜力和天赋,能够更好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和创造。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实践课中学生反思意识的形成与培养佛山市顺德区环城小学罗敏论文摘要:科学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良好载体,本文根据作者的经验,从科学实践活动的计划、开展、总结等几个阶段,阐述了如何引导学生树立反思的意识,认识反思的内容,学会反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建立自我认识、自我定向、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基础。

关键字:评价、反思、计划、总结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很深刻地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合格的人才,必须是具有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否则,迟早会被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所抛弃。

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引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为了达到这个教育目标,我们在科技实践活动课中尝试引入了自我调节、自我激励的机制。

一、科学实践活动课的特点对反思行为的促进自我调节的基础应该是自我认识,欲学会自我认识,首先要学会反思。

所谓反思,即是人们通过对其所进行过的活动进行审视、思考与矫正,子日“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中国古代圣贤的做人之道。

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发现所进行活动的可取之处、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及所承担的责任;通过反思,学生可以学会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由此可见,让学生建立反思的意识、学会反思的方法,对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学会生存”的确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实践活动课的科学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的特点决定了活动内容是丰富多彩的。

科学实践活动课的连续性与实际活动中出现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学生在实际中必须要不断反思、调整活动计划,确保进行的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活动目标。

科学实践课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反思意识的良好平台,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才能利用这个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行为呢?二、计划阶段中建立反思意识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完成了选题任务后,自然就会进入活动的计划阶段,在这一阶段,实际上就可以进行反思意识的培养。

具体说来就是在学生写好小组活动计划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再回过头来思考,计划是否可行、是否还存在什么漏洞?然后再让小组间相互观察双方的活动计划,找问题、提意见。

当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不是要给双方挑剌,所提的意见和建议必须中肯、具体,要真正对他人起到帮助的作用。

如果觉得他人的计划已经很完整,也不一定非要找出问题不可。

对计划的再审视,实际上就是一种反思,作为教师,当学生通过反思,发现了计划中的漏洞,教师应及时针对漏洞,指出由此可能产生的后果,让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

例如,在一次对盈香生态乐园进行考察前制定的计划中,其他小组发现“鸟类小组”在器材的准备一项中漏写了照相机,老师马上把如果真的漏带了相机的后果白跑了一趟,然后再联推到如果人造地球卫星在发射上天后才发现忘了携带科学仪器,其他后果是多么的的严重。

这样教育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计划制定出来后,不能就万事大吉,还要对计划进行反复的思考、推敲,这样才能尽量避免实际工作中的失误,把损失减到最小。

三、活动过程中进行反思行为反思不可以是在整个活动完成后才进行,应该设在每一个阶段、甚至每一个活动之后。

这是因为刚进行完一个阶段性活动,孩子们的意识、情感、思维都还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对整个活动过程的记忆还是很清晰的,这时候马上进行反思,效果无疑是最佳的。

那么,在完成一个活动之后应该反思什么?怎样反思?1、反思自己的计划与实际的活动是否合拍科学实践活动如果是较好的按照计划展开,这说明我们的计划进行得较为周密,事前考虑得比较全面,而如果计划与实际不符,在活动中不得不调整计划,甚至没有完成计划目标。

就应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在活动前有哪些方面考虑得不够周到?今后的活动我应该注意什么?通过这样的反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进行“关注贫困家庭,建设和谐社会”的科学实践时,有一个活动是访问“爱心超市”,采访结束后,我立即组织同学们反思这次活动的过程。

原计划是乘车前往,然而车辆临时有事来不了,只好徒步前往。

结果由于没有司机的带路,问了很多人才找到,而且回来的路上还下起了大雨,每个人都没带雨具,淋成了落汤鸡。

经过反思,孩子们认为,我们没有考虑到车辆不来,必须走路的情况,而且,正值六月天,正是雨季。

这些都是考虑不周的表现,以后制定外出考察计划时,应该多一套应急预案。

2、反思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出现什么新的问题科学实践活动,特别是科技实践类的科学实践活动,由于它们的随机性较强,所以,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新的问题,会有新的发现,如果不及时反思,这些新问题、新发现就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埋藏在岁月的尘埃中。

所以,应及时进行反思、总结,把新问题、新发现记录下来,为进一步的探究打好基础。

例如,在一次制作指南针的时候,刘子昭同学发现了用磁铁来摩擦钢针的时候,用磁铁的南极来摩擦的那一端并不是指向南极,而是指向北极,这与我的一般的认识似乎有所偏差。

在总结会上,他把这个发现及时地提了出来,经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搞清了这个问题,加深了对磁性的进一步认识。

3、反思自己在活动过程中所用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过程的记录是否准确、完整。

进行科学实践活动之前,欲采取什么的方法,自然先做好计划,而在开展的过程中,方法是否合适、有效,是否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活动时的观察记录做得如何等等,都可以是反思的内容。

例如,在学生进行科学实践活动“太阳下影子的变化观察时”后,教师把学生的观察记录贴在墙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引起学生的思考,从中发现了自己的观察中正确或错误的地方,以便在下一次实践中得到提高。

3、反思自己在这一次活动过程与人的沟通、与同伴的合作情况利用科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也是其重要的宗旨之一,所以,在完成每一次活动后,也应该根据实际引导学生们对自己在这一次活动过程中与同伴的配合进行得如何,在这过程中有什么体会等。

例如,在一次带领学生参加社区劳动时,为了把一个下水道掀开,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足的。

在教师的组织下,几个同学一起把它推开,结果,有的已经用力、有的还没有用力;在放下来的时候,有的已经放手,有的还在抓住,要不是老师及时扶住,险些压住一个同学的手。

活动后,老师及时组织同学们反思这次劳动过程。

欧阳嘉豪同学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在劳动时,特别在搬运重物时,配合得很不好,以后应该让一个人统一号令,大家一齐用力”。

我相信,通过这一次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的劳动,他们一定对合作的意义、合作的方法终身难忘。

4、活动过程中反思的方式和方法作为一个活动的反思,不需要兴师动众、长篇大论,只需要各人做个记录或互相谈一谈,写个百把字的想法或说几句话,用十来分钟即可。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召开讨论会讨论会可以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讨论,加深对自己的活动结果、进步情况以及自己的优缺点的认识,积累经验,吸取教训,完善以后的行动。

这种简短的讨价会可以是在本次活动结合前几分钟或在下次活动前对上次活动来一次反思性的讨论。

(2)写活动日志这种反思方式是让学生每次活动后,自己写的活动日志。

它要求学生忠实地把参加当次的活动过程中的感想、发现用简短的文字记录下来。

例如,我们设计了“点点滴滴—我的努力”,以这种形式记录学生的活动过程,以及在活动中闪过头脑的想法或者思维的片段,活动日志(即点点滴滴—我的努力)包括这几部分内容:我的行为,我的困难及对策,我的发现,我的想法。

根据这几个方面,学生记录下自己走过的每一步,并借此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师要对日志进行随机抽查批阅,这更能促进学生进行认真的反思,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探究,从反思中总结了实践的经验,从反思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教师也可以从反思中调整自己的教学,给予正确的指导。

所以,每次的讨论记录、学生的活动日志,都应该放入学习档案袋中。

四、在活动阶段进行总结性的反思科学实践活动的完成了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后,就应该进行一个总结性的反思活动,这次反思应该是在审视了一个阶段性的活动、审视了每次小活动的反思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的全面的、总结性的反思。

它应该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思维过程、情感体验进行总结,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要达到这样的深度和广度显然是有一定困难的。

所以,老师应该把这些反思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对于刚接触科学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更可以把需要学生反思的内容做成问题形式让学生进行回答。

例如,在某一阶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提供如下问卷让学生完成:我的反思班级姓名四、活动结束后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性反思如果说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主要以思维、方法、问题、合作等的内容反思为主,那么,学期结束时的反思应该以学习、收获、进步、对未来的指导等的内容为主,反思的方式也应该以自我填写评价表、撰写心得体会,以及召开全班甚至全校性的总结交流来进行。

对于小学中低年级或初次接触科学实践活动的学生来说,填写评价表是一个可操作性较强的自我反思方式,评价表的内容应该围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来设计。

学生根据评价表的内容来填写,评价表的内容既要反映评价的需要又要具体、清晰。

例如下面的评价表:这个自我评价表学生较容易理解,比较适合于小学中、低年级来进行自我评价之用。

对于高年级的的学生,除了要填写评价表外,还应该撰写心得体会,由于一个学期中的科学实践活动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有的是以某一主题为基线的展开与挖掘,有的是以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活动来进行的。

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审视一个学期来的科学实践活动,从能力、知识、情感几个领域,回顾自己的发展,总结自己的进步。

心得体会的内容应该具体而充实,少些大话、空话,尽量列举一些活生生的事例来说明自己的感想。

心得体会可以是从全过程、全方位来写,也可以是针对自己感觉最深的某一次活动或某一方面来写。

例如,欧阳仲豪同学所写的心得体会:我学会了合作刚开始参加社区劳动实践时,我与几个同学一起抬一块大石头,共四位同学一起抬。

抬起走到目的地后,有的同学先放手、有的同学后放手,而我是最后才放手的,由于放手的时间不统一,差点把我的手给压住了。

第二次,在老师的启发下,我们学乖了,我主动要求当号令手,在我的统一号令下,大家一齐用力,结果大石头轻易地离开了原位,在到达指定位置后,我指挥前面的两位同学先把石块的一端放下,然后,指挥着和我在一端的同学,“一、二、三”一齐放手,石头“砰”的一声稳稳地砸在地面上。

通过这次活动,我意识到集体的力量很大,但是,如果没有统一的指挥、没有严格的纪律,这个力量将很难发挥出来。

虽然该同学的体会较为简短,但他意识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初步认识到合作的方法纪律与统一。

对于这个认识,虽然只是点滴的、某方面的进步,但它是学生经过反思、总结认识到的,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