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和原子导学案(第一课时)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3.1分子和原子导学案一、导入1.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和原子是化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具有化学性质,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
二、探究1. 分子的概念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粒子。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分子呢?•分子可以用化学式来表示。
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例如: -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₂O,表示它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 二氧化碳分子的化学式为CO₂,表示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2. 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具有化学性质。
那么,我们如何表示原子呢?•原子可以用元素符号来表示。
元素符号是表示元素的缩写,通常用拉丁字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表示。
例如: - 氢原子的元素符号为H。
- 氧原子的元素符号为O。
3. 元素和化合物我们刚才提到了分子由两个或多个原子构成,而原子是构成分子的基本单位。
在化学中,我们还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原子组成的纯物质,是一类物质的基本单位。
例如: - 氢气是由氢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元素。
- 氧气是由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种类的原子化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
例如: -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是一个化合物。
- 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也是一个化合物。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在化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量物质的质量。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是两个重要的质量计算概念。
•原子量是表示单个原子质量的物理量,单位是Dalton(符号:Da)。
例如: - 氢原子的原子量是1Da。
- 氧原子的原子量是16Da。
•相对分子质量是由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和,单位是g/mol。
例如: - 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g/mol,即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18克。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级化学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分子和院子的区别和联系。
3.会用分子的观点再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推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三.难点:用分子的观点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学法指导:(一)自学指导:让学生阅读课本P48—51内容,完成【活动与探究】并结合图3—〃1,完成下列问题。
1.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2.分子这些微小的粒子,都具有哪些性质的特征呢?3.水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二)自主学习,分组讨论:1、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3.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将25000L石油气装入容积为24L的钢瓶中。
请从微观的角度加以解释。
四、基础检测:1.春天,人们站在槐树旁能闻到槐花香,这一现象说明了()A.分子的体积变大 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的质量很大2. 小李同学测得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在一起后的体积小于100mL。
这个事实说明()A.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都有空隙 B.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质量很小C.酒精和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酒精分子和水分子都变成了原子3.用分子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纯净的氧气不能保存在敞口容器中:。
(2)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现象:。
(3)湿衣服即使放在室内,过一段时间后,也能够变得干燥:。
(4)走近酒店附近就能闻到酒的气味:。
(5)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蔗糖不见了:。
(6)气体很容易被压缩,而固体和液体不易被压缩:。
4.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石蕊试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2022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分子和原子(一)【学习目标】1.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从分子的角度判断纯净物、混合物4.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活动方案】活动一、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阅读:课本P51~52图3-11~13讨论:从这三幅图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与原子的区别:运用: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蒸发与水分解两种变化的不同活动二、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思考:构成氧气的粒子是,构成氮气的粒子是,氧气与氮气的化学性质相同吗?,原因是,空气、氧气、液氧都具有助燃性,是因为。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运用:从分子的角度判断纯净物、混合物纯净物混合物宏观区别由___________物质组成由_____________物质组成微观区别由______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_____________分子构成性质由于分子相同,所以性质固定由于分子不同,性质不固定,各成分各自保持其性质所含元素含一种元素—单质:如______________含多种元素—化合物:如_____________含多种元素:如空气、合金含一种元素:如O2、O3的混合物【课堂反馈】1.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
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2.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
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温(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的新粒子是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则不可以再分。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_1

课题1 分子和原子课时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掌握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3.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
难点:以分子为例,能用微观粒子运动的观点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三、学习过程知识点1 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交流讨论】走过花圃,人为什么能闻到花香?湿衣服经过晾晒为什么能变干?蔗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消失?【答案】花香的微粒扩散到了人的鼻腔内,所以人能闻到花香;水分挥发了,水的微粒运动到了空气中;蔗糖微粒扩散到水中。
【实验3-1】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化学史】阅读教材P61-62科学史话,将下列内容补充完整:(1)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间万物是由微小、坚硬、不可分的构成。
(2)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继承古希腊朴素原子论,提出了原子论观点,他认为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的粒子,它们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3)布朗运动实验:英国植物学家布朗用显微镜观察水中悬浮小颗粒时,发现宏观物质颗粒在做无规则运动;经过多年研究得到了理论上的解释,并能为宏观实验所证实。
该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微观粒子的存在。
【知识小结】物质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答案】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原子、原子;分子、原子。
知识点2 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任务一】分析下面的信息,可以知道分子有什么性质?1滴水中约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个水分子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3千克【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和都很小。
【交流讨论】分析以下生活与实验现象,可以知道分子还有什么性质?①花香在空气中扩散①湿衣服中的水在晾晒下的挥发①蔗糖在水中的溶解①品红在水中的扩散。
【知识小结】微粒(分子)的性质2:【答案】体积、质量;微粒(分子)总是在不断地运动。
物质构成的奥秘 导学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2、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色。
培育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沟通、总结等研究能力。
教课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新课引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翻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何呢?湿衣服为何晾在阳光下啊简单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剖析吗?一、自学课本体验成功1、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 页)2、分子的基本特色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 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状况下,分子能量增添,运动速度;(49 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此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49 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种分子性质;(50 页首段)e、分子是由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CO2、NO2、SO2、P2 5;(50 页 3 段)O3、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
(50 页)4、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对学群学组内合作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计)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
2、“酒香不怕小巷深” 、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讲堂研究 1】请依据课本 49 页活动与研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示氨分子的运动比较 ____,比酚酞更简单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重点)
3.在有关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中逐步培养微观想像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难点)
【课前预习】
1.一杯水若一分为二,再将其中一份一分为二……这样继续分下去最终会怎样?
2.敞口容器中的水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加热会减少更快。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情境导入】
王安石《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自主探究:
【阅读】教材第49页至50页,图3-6、7
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 、 和 等构成的。
【阅读】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千克,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
个水分子。
以20滴水为一毫升计算,这个数字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中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如果拿一个水分子和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所以,分子的 和 都很小。
【实验探究】
1、构成物质的分子会不会运动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一现象:
所以,分子总是在 。
【思考】水能蒸发,受热后蒸发加快,这是为什么呢?
2、[演示1] 将50mL 水与50mL 酒精混合的实验。
现象: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
[演示2]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
慢慢推入。
再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现象:
结论:
氨水与酚酞溶液反应 氨分子的扩散实验 浓氨水
酚酞溶液 水 空气
3、1个水分子由1个和2个构成;1个氢分子由2个构成。
所以,分子是由构成的。
【交流讨论】
1.试从分子的角度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
2.一般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的微观理解。
3.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实验完毕忘记盖上酒精灯的灯帽,结果下一次使用时很难点燃。
试用分子的观点对此进行解释。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我的收获】
【知识归纳】
1、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的
2、分子的性质(特征):
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⑵分子总是在不断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
⑶分子之间有: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间隔,温度升高,间隔。
⑷分子是由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三、自我测评
【课堂练习】课本P53第1、3题
1.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水全部变成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2.下列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B.宏观上看静止状态的物质从微观上看则是永恒运动的。
C.分子虽小但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
D.夏天雨后天晴,路面上的水渍很快变干,这时水就不存在了。
3.试用分子的知识解释:(1)湿衣服在日光下干的快。
(2)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
【中考直通车】
4.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5.下列有关水受热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B.水分子运动速率增大
C.水变成了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裂成氢原子和氧原子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A.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
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7.化学的学习把我们带入了物质的微观世界,假如你是水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请你描述你在水中看到的微观世
界(答两点即可):(1);(2)。
8.已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其运动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玻
(NH3)和浓盐酸接触时会产生大量白烟,则白烟较多处应该是图
中处(填A、B、C),理由是。
9.根据如下十大科技进展的报道,回答问题:
材料1:法国科学家利用特种显微仪器,让一个分子做出了各种动作。
这一成果使人类能精确控制单个分子
运动,进而开发出分子机器人。
材料2: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制出了“药物分子运输车”。
这种分子装载药物后,被引导到疾病靶点释放药物,对疾病进行高效治疗。
(1)材料1和2研究的粒子是________;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阿西莫夫所写的科幻小说《梦幻航行》中,人被缩小到细胞般大小,在人体内经历了梦幻般的体验。
试想,如果你被缩小到一个原子般大小,把你放到水里,你会看到的景象是(请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10.某同学在家做了一个实验:在一个玻璃容器中加入100 mL的水,向水中放人一块糖,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过一会儿发现糖块不见了,液面比原来水平线降低了。
通过这一现象,请你推测分子有哪些性质?请你重新设计一个实验进行探究。
【作业布置】
11.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