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桃源与沅州渔歌三首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教案北师大版

「精品」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渔歌三首教案北师大版

渔歌三首【教学目标】1.背诵《渔歌三首》,理解诗歌的主题。

2.掌握通过比较来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质朴风格、清新气息的词风。

2.了解作者超尘绝俗之态,其淡泊名利之怀。

3.在比较中鉴赏诗歌。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纵情山水间是历代许多文人们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柳宗元和张志和来体验一下当渔翁的感受。

柳宗元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作家。

对张志和,我们不大熟悉。

他初名龟龄,字子同,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后绝意仕途,隐居江湖。

张志和传世之作有《渔父》词五首,但另外四首均被这一首的光辉所掩。

也正因为有了这么一首“风流千古”,自号“烟波钓徒”的张志和也得以千古风流。

“西塞山”,位于今浙江湖州西南。

《西吴记》:“湖州磁湖镇道士矶,即张志和所云‘西塞山前’。

”白鹭,嘴直而尖,颈长之鸟。

鳜鱼,一种名贵的淡水鱼名,口大鳞细,肉鲜美。

箬笠,用竹篾或箬叶编成的斗笠。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渔歌三首》,教师正音。

汲欸鳜箬笠徜徉脊骨2.教师配音范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渔翁》和《渔父》,并且背诵。

4.思考:A.《渔翁》和《渔父》中作者分别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

——《渔翁》中诗人以淡逸清和的笔墨构画出一幅令人迷醉的山水晨景。

《渔父》中作者描绘了从容自适的渔父,还描绘了一幅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B.《渔翁》是以什么顺序写的?请从诗中找出相应语句映证你的观点。

——时间顺序。

夜,晓,日出。

C.《渔父》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写了青山,写了绿水,写了渔舟、桃花、白鹭、肥鱼,写了斜风、细雨,有静有动,有时间有空间,还写了一个从容自适、悠然脱俗的渔父。

一种高远的情思和清空的意境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热爱自由、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三、深入体验。

《渔翁》和《渔父》相比你更喜欢哪一首诗,为什么?《渔翁》第一句诗中的“清”字写出了湘水的特点清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桃花源记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12桃花源记课件北师大版

找出本文当中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
语,并理解其意思。
比喻理想中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 生活安逸的地方。 世外桃源 现用来比喻一种虚幻的超脱社会现实 的安乐美好的境界。
豁 1.形容环境由狭隘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然 开 朗
2.形容心胸突然转为开阔或情况、表情等 一下子转为明朗;
3.比喻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具:通“俱”,详 尽。
要:通“邀”,邀 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无论:不必说,更不必说。
还(huán):返回。 延:邀请。
妻子:妻子和儿女。 语(yù):告诉。
(那里的人)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渔人 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作了回答。就有人邀请渔 人到自己的家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 村中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 他们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 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 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 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扶:沿着,顺着。 问津:问路。津,渡口。
向:从前的,旧的。 规:计划。
诣(yì):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渔人出来后,找到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 划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回到郡里,去 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 他去,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 也没找到路。
实质上,作者是暗示:桃花源,本来就是子 虚乌有的,它只是作者追求的一种美好境界, 一种对现实生活不满的精神寄托。
关于主题
在桃花源中,作者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

九年级下语文(北师大版)《桃源与沅州》导学案(有答案)

九年级下语文(北师大版)《桃源与沅州》导学案(有答案)

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沅州()椽()祠堂()珉石()永绥()溯流()舵手()洑流()泅水()疯疯癫癫()渚()澧()舲()罅隙()奇葩()欸乃()鳜鱼()箬苙()蓑衣()贩卖()徜徉()2.读准多音字(1)遗民:____其他读音:____组词:______(2)玉器作: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3)渔父:____ 其他读音:____ 组词:______二、重要词语1.洞天福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遗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剪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利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首屈一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年富力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罅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风致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奇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欸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写意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贩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徜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者简介1.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的代表人物。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课件北师大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比较探究桃源与沅州课件北师大版
精品课件
1、语言极富个性和湘西乡土气息。本文的语言极 为精练,有些地方文白相杂,如“忘路之远近乱 走一阵……他就说道:‘朝发枉渚兮,夕宿辰 阳。’”,这些语句就显得奇妙有趣。文中采用 了当地的许多口语,极具湘西乡土气息。 2、内容极具诗情画意。这篇散文的一些景物描写 就极具诗情画意,如写沅水两岸的芷草“长叶飘 拂,花朵下垂成一长串,风致楚楚”,写崖石是 “黛色无际”,奇葩是“幽香炫目”等,如同一 幅幅优美的图画。
精品课件
6、沈从文不惜用一大段文字来形容载客的小划 子上拦头工人的紧张搏斗是为了说明什么? 生活是贫困的,充满了风险,残酷,并不是那么 丰裕,那么轻松。老老小小,并不怡然自乐。但 是,生活在其中的人,仍然有一种美,那就是强 悍的气质,粗犷的美。
精品课件
这篇散文主要写了桃源的方位、远 近、地理环境、风土人情,重点写 了沅江舵手的职责与趣闻,补叙了 悲惨的请愿事件。文章通过这些叙 写,表现了作者对沅州及桃源的深 厚感情。
精品课件
曳yè
泅水qiú
罅隙xià
奇葩pā
瞥见piē
洑流:漩涡。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推却:拒绝,推辞。 希奇:稀少新奇。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 泅水:浮水。 疯疯癫癫:精神失常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言语轻狂或超出常态。 罅隙:缝隙。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第一部分(1)叙述外人向往桃花源,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 第二部分(2-7)介绍桃园的风土人情及元洲的山水花草与民 风。 第一层(2)用调侃的笔法介绍桃源的桃花。竹林、强盗、税 务、及药铺、茶馆、米行、脚行等风土人情。 第二层(3)略写有附庸风雅之辈来桃源探胜。 第三层(4)介绍桃源的特产:大鸡和小划子。 第四层(5)介绍小划子的舵手、拦头工人和小水手,说明与 自然斗争的辛苦。 第五层(6)写屈原与湘水的关系及与人情相配的芷草。 第六层(7)写元洲悲惨的“请愿”事件,说明现实与理想中 的桃花源有反差。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渔歌三首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渔歌三首
一幅中国山水画 带着岁月沧桑 挂在那儿
一幅明清写意画 挂在天地间
[句解:大自然像是一幅明清时期的山水写意画]
季候风吹着 几个世纪也不褪色
[句解:不管多长时间过去,大自然 还是那样,没有发生变化]
[段解:用“写意画”来描绘大自然的山水]
江中鱼日减少了 欸乃一声绿不了山水 一些渔人改行跑贩卖了
[句解:渔歌不能使山青,使水绿,透出作者的无奈之情]
人生经历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家庭,少有才名, 早有大志。早年为考进士,文以辞采华丽 为工。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登 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 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 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永贞元年(805) 九月,革新失败,贬邵州刺史,十一月柳 宗元加贬永州司马(任所在今湖南省永州 市零陵区),在此期间,写下了著名的 《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 《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 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元和十年(815)春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 史,政绩卓著。宪宗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 八(819年11月28日)卒于柳州任所。交往 甚蕃,刘禹锡、白居易都是他的好友。
翁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译文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 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 起楚竹。 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 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 山绿水。 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 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 互追逐。
一些渔人当不了贩子
终生徜徉于水涯 眷念永远的渔歌
[句解:一些渔人终生守着自己永远的精神家园]
[段解:在利欲熏心的今日,有些人却坚守者清贫与美德]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比较 探究《桃源与沅州》第一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

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二中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比较 探究《桃源与沅州》第一课时课件 北师大版

1.沈从文把桃源当时的玉器、鸡蛋、 茶叶等土特产介绍得有声有色, 是如何来刻画的 ——写了船工,写他们的生活习惯 等……
3.文中出现了几类生活在沅水一带的人? 他们身上有各具有什么特点?作者想借由 写人表现什么?
——表现人性,表现对湘西人们的赞美,对湘西 民风的讴歌…… 4.为何要在选文的末段讲述城门上的那一片触目 黑色的来历?在这个故事中,姓唐的青年扮演 的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明确:一个牺牲者。算得上是一个敢于反抗压迫 的进步青年。体现民族的自爱自尊自强,在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下有其价值和作用,而他最终壮烈牺牲, 折射出了作者在民族自强不息背后隐藏的悲剧意识。
拓展性探究
讨论:有人说,在沈从文的笔下,常常能看到 “以‘悲悯者’的挚爱,忧患民生疾苦”。例如: 桃源伐子上的小水手,随时面临葬身激流的危险, 即使死了,大不了顾主为死者,烧几百钱而已。 对此,你如何理解? 明确:湘西地方的蛮荒落后,人民精神的日渐堕 落,生活的苦痛,水手的危难,等等,作者并不 仅仅为此愤懑不平,而是引导读者由现实社会的 忧患去感受生命是处于怎样的时代压制之下,让 读者与自己一起,从历史的角度探究这种人生和 生存状态的险恶。
第一部分(1)叙述外人向往桃花源,桃花源人却不以为然。 第二部分(2-7)介绍桃园的风土人情及元洲的山水花草与民 风。 第一层(2)用调侃的笔法介绍桃源的桃花。竹林、强盗、税 务、及药铺、茶馆、米行、脚行等风土人情。 第二层(3)略写有附庸风雅之辈来桃源探胜。 第三层(4)介绍桃源的特产:大鸡和小划子。 第四层(5)介绍小划子的舵手、拦头工人和小水手,说明与 自然斗争的辛苦。 第五层(6)写屈原与湘水的关系及与人情相配的芷草。 第六层(7)写元洲悲惨的“请愿”事件,说明现实与理想中 的桃花源有反差。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桃源与沅州》教案

北师大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桃源与沅州》教案

桃源与沅州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沈从文散文的基本特点。

3.试着比较《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把握沈从文散文的特点。

2.从写作方法角度来比较阅读《桃花源记》与《桃源与沅州》。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蒋大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引发学生对桃花、桃源的暇思。

)本单元第二篇课文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作品描绘的是一片什么样的净土乐土?(学生回答)历史学和社会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作品中的这种理想社会在现实中并不存在,而桃源这个地方却是真真切切的。

当地的山水风物,在当地人看来,可能不值一提,而外乡人读来可能口角余香。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沈从文先生笔下的《桃源与沅州》,看看是否在作者的笔下,还残存着陶渊明作品中的流风遗韵?二、整体感知:(一)作品和作者简介: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出生于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

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

接触新文学后,他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

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

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个。

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

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著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八骏图》、《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西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初三语文《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社戏》《桃花源记》《桃源与沅州》二. 教学目标(一)语文基础知识目标1. 生字惮.d àn 钳.qi án 撺掇..cu ān duo 凫.f ú 篙.g āo 蹿.cu ān 怠.d ài 懈.xi è撮.cu ō 颇.p ō 潺潺..ch án 豁.hu ò 俨.y ǎn阡陌..qi ān m ò 诣.y ì 骥.j ì 珉.石 m ín 洑.流f ú 曳.y è 泅.水qi ú 罅.隙xi à 奇葩.p ā 瞥.见pi ē 2. 词语怠慢:待客态度冷淡而考虑不周。

怠,轻慢;慢,态度冷淡。

舒展:原指伸展得开,不蜷缩。

课文中是指“舒畅”的意思。

疏疏朗朗:形容稀疏的样子。

扫兴:正当高兴的时候,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情而兴致大减。

兴,兴致。

纠葛:纠缠不清的事情。

葛,葛藤,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洞天福地: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现泛指名山胜境。

利市:买卖顺利的预兆。

首屈一指:弯下手指头计数,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

溯流:逆着水流方向走。

洑流:漩涡。

敏捷:(动作等)迅速而灵敏。

推却:拒绝,推辞。

希奇:稀少新奇。

年富力强:年纪轻,精力旺盛。

.泅水:浮水。

疯疯癫癫:精神失常的样子,常用来形容人言语轻狂或超出常态。

罅隙:缝隙。

楚楚:(姿态)娇柔;纤弱秀美。

奇葩:奇特而美丽的花朵。

瞥见:一眼看见。

3. 一词多义便舍船丢下舍屋舍俨然房屋寻向所志寻找寻寻病终不久4. 古今词义率妻子..古:妻子儿女今:妻子;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无出路的..邑人来此绝境境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古:交错连通今:邮电和运输业的总称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更不必说今:表条件的连词5. 通假字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