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持续了约四百年之久,由魏、晋、南朝宋、齐、梁、陈等多个王朝组成。
在这个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政治动荡和经济萧条,但思想文化方面却出现了一定的繁荣。
本文将对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进行总结,并试图在1000字以内进行概括。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总结如下:一、政治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独行一统的大一统局面瓦解,政治思想开始向多元化发展。
独行一统时期积累的君主权力观念延续下来,但对于政治体制的讨论也日益增多。
著名的政治思想家王导主张君主集权制度,他认为君主应该尽忠职守,用法治来确保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然而,实际上,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开始衰落,地方的势力逐渐增强,士族地主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一种新的政治力量。
二、文化思想:1. 文学: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文人活跃的时期。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以《世说新语》、《文选》等为代表,这些作品主要记录了当时社会生活和人物风貌,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魏晋南北朝也是古文运动的鼎盛时期,古文风格开始流行,对后来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2. 儒学:在这个时期,儒学逐渐走向衰落,但仍然在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
陆机是儒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儒学进行了巨大的改革,强调人的自主性和自我完善。
与陆机相对立的是道教,道教主张追求超自然的神仙生活,排斥现实世界的繁琐。
3. 佛教: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佛教发展的黄金时期,佛教在中国逐渐流行。
佛教主张世俗的忧虑,强调放下欲望和个人执着,追求解脱和涅槃。
佛教对于社会冲突、政治动乱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成为社会平稳发展的一种动力。
三、价值观念:1. 社会道德: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道德观念开始多元化。
传统的儒家道德依然流行,但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追求超脱世俗的价值观也开始广泛流传。
社会出现了一种“随实解释”的思潮,人们渐渐地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道德规范。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和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和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化独特而深刻,因此,在这个时期的人们的思想里涌现了各种奇思妙想。
在这篇文章里,我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和文化。
一、概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史上的玄学思想的盛行时期。
在这个时期,人们思考的主要问题是关于生命的本质、死后的去向以及宇宙的运作等等。
这种思想的源泉其实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但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易经易经是古代中国最著名的玄学文化之一。
据说这个文化的创始人是黄帝,当时的主要目的是用它来预测天意。
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易经已经演变成了一种哲学思想。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人以及宇宙的运动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易经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其中最有名的是王弼和韩愈。
王弼认为易经描述了宇宙万物的运动,同时也阐述了人生的本质。
三、道教道教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种重要的玄学文化。
道教的基本教义是“无我”,也就是说,人要像自然一样无私无我。
在道教的思想中,人和宇宙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因此,无我是实现这个整体的关键。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陶渊明。
陶渊明是一个诗人,他用诗歌来表达了对道教思想的理解。
他认为,人和宇宙之间有一种秩序,这个秩序是自然而然的,如果我们保持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就可以享受自然的美好。
四、佛教佛教是中国历史上的另一种重要的玄学文化。
佛教的基本教义是“涅槃”,也就是说,人必须跳出六界的束缚,才能真正地体验到幸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其中最著名的是慧远和慧度。
他们教导人们应该摆脱一切的束缚,去尝试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结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玄学思想和文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主题。
其中包含了易经、道教和佛教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在这个时期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也影响了中国未来的历程。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了解中国历史的同时,深入了解这些玄学文化。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虽然这个时期的政治非常混乱,但是文化却是十分繁荣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一、传承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传承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时期的文化,一方面是延续了前代的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发展。
1.1 传承传统文化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文化传统非常丰富。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文化传统,还学习了其他文明的先进文化。
在这个时期,孝经、论语等传统经典被广泛传播。
诗歌、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2 传承佛教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展得非常广泛。
佛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了中文,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佛教的艺术和哲学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3 传承文字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此期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纸张,书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许多著名的书法家,如王羲之、颜真卿、柳公权等在这个时期诞生。
二、创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创新也十分重要。
这个时期的人们不仅继承了前代的文化传统,还创造了很多新的思想和艺术表现形式。
2.1 创新新的思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反对儒家传统,探索新的思想体系。
纵横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开始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这些新思想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为后代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2 创新新的文学形式在这个时期,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诗歌、小说、戏剧等多种文学形式的出现,使得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了一次空前的繁荣。
诸如《世说新语》、《文选》、《诗经》等经典著作在这个时期问世,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2.3 创新新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音乐和舞蹈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其历时约为220年。
这一时期的文化发展较为丰富多彩,尤其是礼仪文化方面得到了大力的发展和传承。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并阐析其历史发展及文化特点。
一、礼仪文化的历史背景和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主要受到了《周礼》和《礼记》等古典文化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礼仪制度。
另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和社会制度的演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也呈现出了一定的历史发展与变化。
最初的魏晋时期,礼仪文化主要受到了汉代礼仪制度的影响。
而随着社会发展的演变,魏晋礼仪文化逐渐走向了简约和实用的方向,礼仪制度的体系也得到了一定的调整。
在南北朝时期,礼仪文化进一步发展,吸收了一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习俗和礼仪形式,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
二、魏晋南北朝礼仪文化的特点1. 历史渊源:南北朝时期的礼仪文化主要受到周代的礼制、汉代的礼制和魏晋时期的礼制的影响,是由多个时代的礼仪文化融合而成的。
2. 儒、道、佛三教合一:在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对礼仪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佛教中的礼仪思想逐渐融入到儒道礼仪中,最终形成了“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局面。
3. 崇尚简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仪文化逐渐走向了实用性和简约化的方向,礼仪制度也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文化的发展需要。
4. 地方特色:在南北朝时期,各地礼仪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特色,这些地域特色的礼仪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得到了保留和发扬,成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之一。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礼仪文化1. 文素天子礼:又称“天子迎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重要的礼仪活动之一。
每年的正月初一,天子都要进行文素天子礼,以祈求国泰民安、丰收吉祥。
2. 会稽山祝福:会稽山祝福是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礼仪活动,是南北朝时期吴越王国最为盛大的祭祀仪式之一。
3. 讲仪文:讲仪文是古代礼仪学习和传承的一种方式,主要是通过讲授仪文和礼器的形制、功能等内容,从而传递礼仪文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文化高潮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发生了剧烈变化,这一时期的文化演变和交流对中国的后来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背景和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灿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统一被彻底打破,南北朝各自独立。
这一时期的文化特点主要是吸收并融合了前代文化的精华,大量的文人涌现出来,充分展现了智慧和才华。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流派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许多文化流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道家、墨家、法家、儒家和佛教等。
这些流派各自都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它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保持了相对独立的发展。
其中,儒家思想是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发展出了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派。
儒家思想在当时的中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佛教思想则是最早由外来文化涌入到中国的,它对中国文化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家思想则更注重灵性和自然,贯彻自然万物自生自灭的观点,是中国古代思想体系中一个高度奔放、深邃的学派。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方兴未艾,书写、演奏、表演文学作品的门槛被打破,许多文学类别诞生,如散文、诗歌、小说等。
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除了“乐府诗”及民间歌谣的传承外,更加侧重个体的感受。
文学作品中,展现出了很高的艺术性和特色,其特点是表达情感和个人思想,注重意境,刻画人物形象,其中“骈文”更是这时期的一大特色。
“骈文”,是指线条对称,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的文章,它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了文学艺术的经典之一。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科技成就,这些成就对中国历史后续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其中,农业领域表现优异,如推广水稻种植,能更好地满足当时人口日益增长的需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共4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共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篇一第四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学习重点科学技术成就;文学艺术成就;佛教的传播与反佛斗争。
疑难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一定社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
这一时期战乱连绵,人民深受战乱之苦,渴望得到解脱,统治阶级也需要用佛教麻痹人民,因而佛教盛行。
随着佛教盛行,南方出现一些佛寺,北方出现一些石窟,宗教画成为盛行的艺术形式;范缜的无神论思想则是对佛教盛行给社会造成极大危害的批判;陶潜对世外桃源的向往则是对东晋士族制度充分发展导致政治黑暗的控诉与否定;《齐民要术》和《敕勒歌》则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与生产恢复发展的反映;北方民歌《木兰辞》正是北方战乱的写照。
基本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战乱破坏和阻滞了文化的发展,但我们的民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进取的活力,仍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科技文化。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特点的表述,较全面准确的是()①承上启下,继往开来②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③科技成就突出,思想领域活跃④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2.魏晋南北朝时期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的进步最突出地体现在()A.天文、数学B.天文、农学C.农学、机械D.农学、数学3.下列有关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技术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祖冲之最先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割圆术求圆周率的方法B.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六项原则C.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祖冲之精确推算出的圆周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迷信盛行,思想领域斗争激烈。
据此回答4~7题4.将道教教义和儒家思想相结合,使道教成为统治阶级工具的是()①东汉张角②东晋葛洪③三国曹不兴④萧梁时陶弘景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空前盛行的原因包括()①社会动乱,人民饱受战乱痛苦②佛教的欺骗性③统治阶级的提倡、支持④佛教盛行能够推动社会经济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范缜提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形体存在,精神就存在;形体死亡,精神也就消失。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繁荣、艺术创新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这些成就进行探讨。
一、文学成就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黄金时期,出现了众多文学家和文学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著名的文学成就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由刘义庆撰写而成,是一部以散文形式记载有关魏晋时期人物言行的著作。
这本书以生动的语言、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貌,成为了魏晋文化的重要见证。
1.2 玄学思潮玄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传播。
玄学家以王弼、郭象、王犁等为代表,在对儒释道经典的解读和研究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对后世儒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3 乐府诗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乐府诗歌的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
乐府诗歌主要是指以民间民歌为基础,加以改编和创作的诗歌形式。
这些诗歌结构简洁、语言朴实,表达了人民的苦难和情感,深受各个阶层人民的喜爱。
二、艺术成就除了文学成就外,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成就。
以下是其中几个著名的艺术成就:2.1 丹青绘画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和创新。
在这个时期,画家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绘画题材,而是更加注重表现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
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有顾恺之、阮籍等。
2.2 版画技艺南朝时期的版画技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石刻和木刻作品。
这些版画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形象、丰富的细节和精确的构图,展示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独特的艺术风格。
2.3 文玩制作在这个时期,文玩制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玉器制作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制作工艺精湛,作品风格多样,丰富了中国的艺术宝库。
以上只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和艺术成就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方面也有突出的表现。
这个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一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不仅在政治、经济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在文化领域上产生了极大的变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入手,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一、文化多元魏晋南北朝时期,各个族群、地域、阶层的文化交汇,形成了极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
南方比较兴盛的文艺形式有赋、诗歌和曲艺等;北方则以骈文、史传、笔记为主流。
而汉文化、胡文化、佛教文化交织,相互影响,阐述出了更为多元的文化意蕴。
二、文化开放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文化逐渐渗透进来,使得中国文化的开放程度前所未有。
由于与西域各种文化的交互,佛教也逐渐传入中国,为中国文化带来了重大影响。
佛教教义、佛经文本和佛像造像不断地从印度、西域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三、文人士大夫自秦以来的官僚文化得以延续,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文化形式。
文人士大夫出现,摄政王、侯爵们纷纷借助自己的文化背景来升迁,曹植、嵇康、王羲之等开创了新文艺风格。
四、文化异质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异质性充分表现出来。
由于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不能固定,从各方面手段借鉴和吸收各种理念,这样的文化导致了出现大量新思潮、新文艺形式、新书籍的结果,表现了一个熟悉奇异同时存在的文化态势。
五、文化流动性此时期,文化界群星云集,文化交流亦十分流畅,像羊欢之、何晏、曹操等人便是出祖师一流的文化人,他们之间进行着坦诚而又深刻的讨论和互相学习,从而促进文化的发展。
总之,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化特点鲜明、文化多元、文化浓厚、文化流动的时代。
它的文化特点,不仅从表面上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开放程度,更反映出了中国文化持续涵盖各种文化要素的能力,这为中国的古今文化传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也是上面内容,通过电脑把制作的多媒课件打到屏幕上,让学生对祖冲之山和祖冲之星有一个直观的 w/536552/536552/0/fab3ac11a03cad40ca80c4ca.html#albumindex=0&picindex=1 [板书]第 21 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52/536552/0/8605f5f800614c31d9f9fdc8.html#albumindex=0&picindex= 0 [教师讲述]祖冲之(429~500) ,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字文远。范阳(今河北涞水县北)人。西晋 末年,祖家从北方南迁。他曾任刘宋南徐州(今江苏镇江)从事史,娄县(今江苏昆山)县令;萧齐长 水校尉,掌管禁卫军守卫京城。曾写过《安边论》 ,建议齐明帝“开屯田,广农殖。”但他的主要成就在自 然科学方面。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大科学家。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镶嵌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学“世界大 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 [教师过渡]刚才我们提到了祖冲之是世界上著名的科学家,在自然科学方面有很大成就。那么,他在 自然科学方面有哪些贡献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个问题:祖冲之和圆周率。 [板书]2.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本目的内容阅读一下,找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的成就。并指出在圆周率上 有什么特殊贡献。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请大家归纳出祖冲之在自然科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学生归纳] (1)祖冲之测算的一年的时间与现代天文科学测得的结果比较,只相差 50 秒。 (2)他造 出的“千里船”,日行百里。 (3)他设计制造的水碓(duì )磨,能同时舂米、磨面。 (4)他利用并发展 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 7 位数字,也就是在 3.1415926 和 3.1415927 之间。 (5)祖冲之还写了一部数学专著《缀术》 。在唐朝时被用作学校的课本tm [教材讲解]课本上提到的“前人创造的割圆术”,指的是刘徽创造的割圆术。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 注时,创立了割圆术。 (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活动与探究”一的图形)刘徽认为当圆内接正多边形的 边数无限增加时,其周长即愈益逼近圆周长。“割之弥细,所失弥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 圆合体而无所失矣”。由此可以看到,刘徽已把极限的思想应用于圆周率的计算。刘徽应用割圆术,从 圆内接六边形算起,边数逐步加倍,直算至圆内接 192 边形的面积,求得圆周率 π=3927/1250(相当于 3.1416)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据。在实际应用时,他则主张采用 π=157/50(相当于 3.14) 。 到祖冲之时,求出了精确到七位有效数字的圆周率:3.1415926<π<3.1415927。 同学们,祖冲之使用的运算工具是竹棍,即古人所说的“算筹”。现在,我们看课后的“自由阅读卡”“算筹 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竹、木、骨、铁、铜等各种材料都可以做筹,但每种筹必须一样长短、 粗细。用算筹表示数字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纵式,也叫直式;一种是横式。人们规定用纵式表示个位、 百位、万位……用横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如果遇到„0‟数,则空位不摆算筹。筹算的运算程序 同珠算的运算程序基本一样。” [教师举例]现在我们一起来摆一个数字:一万二千八百三十九。 (教师和学生一起用事先准备好的小 竹棍摆,摆出的形状应该是: “1= ≡ ”,教师还可以多举几个例子或让学生自己练习) ,同学们,我们看到,只摆一个数字,尚且如此 费时,那我们想一下,祖冲之在计算圆周率时,必须用算筹对九位大数,进行 130 次以上的计算,而且 其中还包括开方。那运算的艰巨性是可想而知的。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动脑筋”目下的内容:“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
其中心与出发点则在农业。 [教师提问] 《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内容有: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 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教师提问] 《齐民要术》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回答] 《齐民要术》在指导农业生产方面起到了特殊的作用,一直到北宋年间,政府还将《齐民 要术》刻印成册,发给地方官,用来指导农业生产。而且《齐民要术》还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它在农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师讲解]下面我们分两个小问题来看一下详细内容。 [板书]1.贾思勰生平 贾思勰,南北朝北魏人。由于古代史籍上无传,贾思勰的生卒年月,详细身世和经历,缺乏记载,颇难 于考查。惟各家书目和各种书刊都作“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齐民要术》 ,“四库总目”也说只知道他曾 经出任高阳太守。据考证,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今山东寿光县)人,出生于公元 5 世纪末的北魏孝文帝 时期。他的足迹遍及今山西、河南、河北及山东各地。考察这些地区的农业生产情况,后来他又从事过 农业、畜牧业的实践。大约在 553~554 年,写成《齐民要术》这部农书。 [板书]2.《齐民要术》 [教师讲解] 《齐民要术》全书正文 10 卷,92 篇。另有《自序》和《杂说》各一篇,约 12 万字。其内 容包括耕作、作物栽培、选种育种、嫁接、杂交、土壤肥料、植保、果树、蔬菜、动物饲养、酿造、果 品加工和资源植物利用,以至文具、日用品生产,等等。几乎所有农业生产活动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农业科学体系。下面我们先看题目。 书名《齐民要术》中的“齐”字,据贾思勰在序言开端的解释是: 《史记》曰:齐人无盖藏。如淳注曰:齐, 无贵贱,故谓之“齐人”者古,今言“平人”也。翻译过来,这四个字的意思就是: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 要方法,而其中心与出发点是农业。在《齐民要术》序言的末段,贾思勰提到了他的写作过程,有“采 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于行事”之语。 (要用副板书)这表明贾思勰是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础 上和积累了很多经验的基础上完成《齐民要术》的。光采集经、史、子、集里的农学资料就合计 155 种。 书中采用农谚 30 多条。 《齐民要术》的主要科学成就有以下几点: (1)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对以实用为特点的农学类目作出了合理的划分。 (2)继承与发挥了传 统的土宜、候应之学,对农业生产上的天时、地利、人力三要素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深刻地探讨。 (3)比 较全面地总结了当时的耕作方法与栽培技术,把许多具体经验条理化,并初步提到科学原理上来分析, 并精辟透彻地揭示了黄河中下游旱地农业技术的关键所在,规范了耕、耙、耢等项基本操作措施。 (4) 将动物的养殖技术向前推进了一步,而且还详细记载了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贮藏技术。 (5)还十 分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现代学者从经济学角度研究《齐民要术》 ,认 为它不单是一部影响深远的古代农业技术典籍,也是中国封建农业经营方法方面的百科全书。更重要的 是, 《齐民要术》引用过一百五六十种书,有些书现在已经失传,幸亏《齐民要术》保留了这些书的部 分内容。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和农学成就,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地理学也很有 特色。郦道元的《水经注》成为地理学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详细内tm [教师介绍]在郦道元之前,我国已有不少地理名著。如《山海经》 《禹贡》等。到了三国时期,有人 对当时全国的河流水道进行了专门研究,写成了《水经》一书。 《水经》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 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 137 条,原文 1 万文字,文字相当简略,没有把水道的来龙去脉和详细情况说 清楚。 《水经》的作者至今尚无定论。郦道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作注的。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的内容,把《水经注》的性质、内容、文字特色给找出来。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的描述,说出《水经注》的性质、内容和答案一: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 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答案二: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广博的知识和突出的贡献。 答案三: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以自己的努力探索和创新精神获得这个世界承认的, 而不是靠其他。 …… [教师过渡]祖冲之除了在数学上的成就以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贡献,下面我 们就来看一下他在这些方面的成就。.htm [教师讲解]这一时期,东晋虞喜发现了“岁差”。以往的天文学家不知分“天周”和“岁周”,以为太阳运 行一周就是“岁周”。虞喜观察到太阳从第一年冬至运行到第二年冬至并没有回到原来的冬至点上,而是 每 50 年向西移动一度。 这种“天周”与“岁周”的差就叫“岁差”。 祖冲之把“岁差”应用到他制订的 《大明历》 中,根据计算, 《大明历》规定一年为 365.24281481 天,与近代科学测量的日数相差不到 50 秒。 《大明 历》中另一重要成果是对闰法做了新的调整,将古法 19 年 7 闰改为 391 年 144 闰。 《大明历》是当时最 先进的历法,从 510 年开始采用,到 589 年废止,共用了 80 年没有改动。 除此之外,祖冲之创造了以机械发动的日行百里的“千里船”,还改造了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创造了 一架“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的运输机械。西晋刘景宜创造牛转连磨,杜预发明连机碓和水转 连磨。祖冲之在这个基础上前进一步,创造了水转连碓磨,把=%E5%8D%83%E9%87%8C%E8% 88%B9&ie=utf-8&in=17808&cl=2&lm=-1&st=&pn=2&rn=1&di=223156469800&ln=437&fr=&fm=&fmq=1 362434713359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2&-1&di22315646 9800&objURLhttp%3A%2F%%2Fjnsb%2F20110828%2Fm_sb082820_5.jpg&fromURLippr_z 2C%24qAzdH3FAzdH3F3g6k8_z%26e3Bjdn_z%26e3BvgAzdH3Fip4sAzdH3F3gfkAzdH3Fda88abdbAzdH3 F3gfklcb9bn0_z%26e3Bip4s&W410&H261&T6921&S20&TPjpg [教师过渡]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数学以外,农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m [板书]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本目下的内容,看完之后,思考两个问题:1.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 一书的?“齐民”的含义是什么?2.《齐民要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贾思勰是怎样写成《齐民要术》一书的? [学生回答]他一生致力于农业研究,翻阅大量古代农业文献资料,熟悉农谚、歌谣。他不辞辛劳,四 处访问有经验的老农。还亲自种植农作物。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齐民要术》是贾思勰把理论和实践紧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产 物。由此,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学生回答]答案一:读书时一定要联系实际,不要死读书。要学以致用。 答案二:经验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它才有更加强劲的指导意义。 [教师提问]大家猜一猜,“齐民”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答案一:“齐民”指齐国的百姓 答案二:指人民 答案三:指普通老百姓 答案四:指平民 [教师讲解]“齐民”指一般群众,一般老百姓。 《齐民要术》的含义为一般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方法。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