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新统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冀中的地道战》精品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原因、作用以及人民战的智慧和勇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2)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冀中地道战人民的智慧和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主要内容的掌握,理解冀中地道战的原因、作用以及人民战的智慧和勇敢。
2. 学会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道战的专业术语的理解。
2. 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学习手册。
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冀中地道战的原因、作用以及人民战的智慧和勇敢。
(2)各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地道战的专业术语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讲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
6. 情感延伸:(1)引导学生谈谈对冀中地道战人民的敬佩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的感悟。
7.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8. 布置作业:(1)让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练习题。
六、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通过观看相关纪录片或查找资料,加深对地道战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冀中的地道战》人教部编版

-在学习“地道”一词时,教师可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地道战的实景,帮助学生形象理解地道的特点和作用。
-分析课文结构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描绘地道战的场景,如地道的设计、构造以及地道战中的智慧战术。
2.教学难点
-地道战的历史背景理解: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提供更多的历史资料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
此外,我也注意到课后作业的布置对于学生巩固知识点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作业的设计,使之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又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阅读与鉴赏:通过学习《冀中的地道战》,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内涵的能力,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学会从不同角度评价作品,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爱。
2.思维发展与创新:引导学生从地道战的事例中,发现并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创新思维和智慧策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使学生深入体会中华民族的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态度,认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语理解与运用:本节课的重点在于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地道、智慧、机关”等,理解它们在句子中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地道战的基本概念。地道战是指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冀中地区人民利用地下通道进行战斗的一种独特战术。它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于抗击日本侵略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2.突破教学难点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耐心和智慧,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的培养要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地产生共鸣。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冀中的地道战》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遇到困难时如何机智应对的情况?”(例如:下雨天没有带伞如何避雨)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地道战背后的智慧与勇敢。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本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掌握生字词:地道、堡垒、艰巨、神妙等;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地道结构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3.领悟课文中地道战所体现出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此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这说明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独立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感态度培养方面,地道战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然而,我也发现,这种情感态度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需要通过更多实际案例和英雄事迹的分享,让学生们深刻领悟到地道战背后的精神内涵。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学习目标:1. 认识“侵、略”等8 个生字,会写“侵、略”等10 个字。
理解“侵略、妨碍”等词语的意思。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3. 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重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冀中地道战的产生、作用和地道的结构特点。
2. 难点:体会我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顽强斗志和无穷无尽的智慧。
教学过程:一、精彩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道战》吗?这部电影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故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冀中的地道战》,它将为我们详细介绍冀中地道战的情况。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一下这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吧!二、作者简介周而复(1914 年1 月 3 日-2004 年 1 月8 日),原名周祖式,安徽旌德人,著名作家、书法家,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
周而复自幼喜爱文学,早年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
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而复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1938 年 3 月15 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而复在70 年的创作生涯中,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包括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剧本等,代表作品有《白求恩大夫》《上海的早晨》《长城万里图》等。
《冀中的地道战》是周而复1955 年创作的短篇小说,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与敌人进行斗争的故事。
这部作品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 课。
三、课文详细讲解【第1自然段讲解】这段话描述了日本侵略军在1942 年至1944 年期间在冀中平原上进行“大扫荡”的情况。
他们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每隔十里或八里就设立一座碉堡或堡垒,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
在这段时期,日本侵略军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试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和抗日根据地。
他们修筑的封锁沟和封锁墙是为了限制人民武装的活动范围,并加强对该地区的控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冀中的地道战》的故事情节。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学习并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
4.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国家荣誉感。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对历史和英雄的尊重和向往。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子。
3.分析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
教学难点1.理解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
2.理解人物的情感和行为动机。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故事情境向学生展示冀中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故事情节讲解老师讲解《冀中的地道战》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主要人物、场景和情节发展。
3. 课文分析分段解析课文,解释生词和难句,让学生理解每个细节并总结主要内容。
4. 课文朗读安排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5. 情感体验通过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形式,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和情境,增强对冀中地道战英雄的认同。
6. 情感升华让学生思考并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精神和民族情感,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感悟升华为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和贡献意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阅读作业或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度和情感体验程度较高,但教学过程中存在时间分配不够合理,需进一步优化课堂时间管理。
同时,针对学生对历史和情感的理解能力,可以添加更多扩展活动和引导性问题,提升学生的思辨和分析能力。
此外,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需加强,可增加口语训练和写作练习的时间安排。
以上为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希本能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的地道战教案第【1】篇〗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应当培养小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比如,要求小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
这样,学生能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集中精力,快速地消化和处理信息。
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这种方法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能力,提高了阅读速度。
本单元是以提高学生阅读速度为主题的板块,本篇课文是本组速读训练的第四篇。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速读经验,所以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既关注学生已有的速读整篇课文的能力,又夯实带着问题速读部分段落的能力,在层层练习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剪辑《地道战》的影视资料。
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搜集地道战的资料。
2.读有关抗日战争的故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视频导入,激发情感1.多媒体播放《地道战》的视频剪辑。
(板书:地道战)2.学生畅谈观看感受。
3.教师深情介绍: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侵略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板书完整课题:冀中的地道战)4.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后质疑。
预设:冀中的地道战是怎么产生的?它有什么作用?冀中的地道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学会围绕课题质疑,为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激情导入和视频,激发学生对地道战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尽快进入情境。
通过质疑,既引导学生梳理思路,又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速读感知,分层内化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记下所用的时间。
2.组内交流并汇报。
(1)你读这篇课文用了几分钟?了解了哪些内容?和同学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8课《冀中的地道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冀中的地道战》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地区人民利用地道战进行抗日斗争的文章。
文章通过介绍地道战的特点、作用以及人民如何巧妙地利用地道进行斗争,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聪明才智和英勇斗争的精神。
文章语言朴实,情节生动,富有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地道战的具体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理解地道战的作用,并激发学生学习地道战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理解地道战的作用,掌握文章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道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弘扬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道战的历史背景、作用以及文章主要内容的掌握。
2.难点:理解地道战的战略意义,以及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引导学生进入地道战的场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地道战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地道战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2.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3.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地道战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道战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地道战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的疑问。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地道战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地道战的战略意义,以及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精神。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8.冀中的地道战》【优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冀中地区地道战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理解地道战的定义和特点。
3.学习民主人物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集体荣誉感。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地道战的背景和意义。
2.掌握地道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理解文章中民主人物的感人事迹。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地道战概念的抽象理解。
2.学生对文章中感人事迹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冀中的地道战》2.多媒体设备3.教学课件4.板书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展示,介绍冀中地道战的背景和意义,引起学生对本课的兴趣)2. 学习课文1.学生跟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解释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
3.理解文章中的民主人物形象,展示他们的感人事迹。
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地道战的特点和重要性。
2.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4. 活动设计1.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扮演地道战士,体验地道战的紧张与刺激。
2.学生展示活动成果,分享体验感受。
5. 教学延伸1.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加深对地道战的理解。
2.拓展课外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民主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撰写读后感,表达对民主人物的敬佩之情。
七、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引起学生兴趣,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无提高。
3.今后如何更好地设计相关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对冀中地道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民主人物的感人事迹有了更深的感悟,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历史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入()分
钟
一、观看视频,解题导入
1. 点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1)
板书课题:冀中的地道战
(出示课件2)同学们,你们看过电影《地雷战》《地
道战》吧,还记得那里的人民是怎样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
的吗?现在,我们再重温当年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
鬼子的精彩瞬间。
2.播放视频
(出示课件3)今天,我就带大家穿过时光隧道,走进
地道战,感受冀中人民的无穷智慧。
(播放《地道战》片
段)
(出示课件4)谁说一说“冀中”是什么意思?在预习
中你是怎么理解的?
(通过查字典我知道“冀”是河北省的简称。
“中”
中间,中部。
“冀中”指的是河北中部平原。
)
3.简介时代背景
(出示课件5)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
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
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
政策。
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
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
【设计意图:通过多
媒体课件播放与介
绍时代背景,再现教
材情境,直观形象地
刺激学生感官,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引发
兴趣,激发学生情
趣,在学生欣赏与情
绪感染中顺势转入
课文学习。
】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的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斗志。
这篇文章先介绍冀中地道战出现的原因和作用;接着介绍地道的样式及特点。
最后给予地道战高度的评价;重点介绍冀中地道的总体结构、各种具体的设计样式及其保护自己、打击敌人、防止破坏和传递信息的功用,体现了地道设计周密、易守能攻、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的特点。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时代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于1942年到1944年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他们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对抗日根据地实行残酷的封锁政策,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困难的时期。
地道战就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
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是革命历史纪念馆。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冉庄村。
1959年设纪念馆;196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加固保存着千米地道主干线及部分战斗工事和地道口。
1964~1966年,增设冉庄地道战展厅。
2017年1月,冉庄地道战遗址入选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按课文原文填空。
1.()敌人来了,我们()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不气闷,()不嫌暗。
3.()进了活道,敌人()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有“警戒洞”,()有“迷惑洞”。
二、词语搭配。
五、查阅资料,试着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冉庄地道战遗址。
参考答案:
一、1.如果……就……2.既……又……
3.即使……也……4.不但……而且……
二、粉碎(阴谋);创造(奇迹);发现(问题);坚持(斗争);打击(敌人);封锁(消息)
三、1.创建建造;2.宽大宽阔
四、1.地道、洞、气孔。
洞顶牢固、数量多、用途广、大、生活设备全。
2.洞口准备土和沙;“孑口”上装吊板;把地道和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3.保护自己,打击敌人。
4.抗日战争史
五、提示:可以从成因、布局、作用、历史地位等角度进行介绍。
学习励志名言
~~~~~~~~~~~~~~~~~~~~~~~~~~~~~~~~
相信自己
人身如开车,不怕慢,就怕钻!不能原地踏步,不能天天折返跑!转机只在前进的路上,一个躺在沟里不想爬出来的人不配谈成功。
不要抱怨,不要等待。
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别错位,别越位,别失位。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只要坚持再长的路,也能一步步走完,反之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加油!顶着困难大踏步向自己的目标迈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