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错误最少的一项是()(2分)A.嗅.到(xiù)倾.侧(qūn)揣.测(chuǎi)参.差不齐(cān)B.绽.开(zàn)结束.(sù)薄.雪(bó)絮.絮叨叨(suì)C.雪骤.(zhòu)温馨.(xīn)凋.谢(diāo)悄.然无声(qiāo)D.菡萏.(dàn)荫.庇(yīn)和睦.(mù)果实累.累(lěi)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2分)(1)她焦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顷侧了来。
(3)这个下午和这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游魂似的飘来飘去,抱怨说是中午没有休息的原故。
(4)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酒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3.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要让全体人民和谐相处,大家各尽其能、各得其...所.。
B.小刚同学是浓溪小学赫赫有名的“小画家”,在这次学校组织的“我爱我的家乡”绘画比赛中勇夺冠军,真是喜出望外....。
C.学校组织的辩论会上,金兰同学辩论时咄咄逼人....、妙语连珠,同学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口才。
D.登上“将军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映山红,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母爱的伟大。
B.为了防止不再发生安全事故,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秋天的北京香山是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
5.下列选项中对文章、诗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舍的作品《济南的冬天》中侧重写人的活动,从而突出“温晴”的特点。
七年级初一上册语文部编版单元测试第二单元测试题(试卷+答案版)(1)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侍.弄(shì)憔.悴(qiáo)诀.别(jué)B. 分歧.(qǐ)一霎.(chà)并蒂.(dì)C. 花梗.(gěng)祷.告(dǎo)姊.妹(zǐ)D. 徘徊.(huái)流转.(zhuǎn)心绪.(xù)2. 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复去....地睡不了觉。
B. 我决定委曲..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C. 当你沐浴..后,……走到你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D.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阴蔽..?3.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曹操是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观沧海》描写了宏观景象,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
B. 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
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C.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
D. 中国文化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B. 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C.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D. 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5.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 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B. 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C.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D. 元方入门不顾.(顾虑)6.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 《秋天的怀念》非常注意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并通过对比来表现“我”对母亲的怀念悔恨之情,如“我”的暴怒与母亲的体贴,“我”对生活的绝望与母亲坚定的鼓励等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7分)1.默写。
(10分)(1)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3)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4)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逢入京使》)(5)《卖油翁》一文中,从语言上描写卖油翁看待陈尧咨射箭技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木兰诗》中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12分)祥子昏昏沉沉的睡了两昼夜,__A__着了慌。
到娘娘庙,她求了个神方:一点香灰之外,还有两三味草药。
给他灌下去……__A__这才想起去请大夫。
扎了两针,服了剂药,他清醒过来,一睁眼便问:“还下雨吗?”第二剂药煎好,他不肯吃。
既心疼钱,又恨自己这样的不济……为证明他用不着吃药,他想马上穿起衣裳就下地。
可是刚一坐起来,他的头像有块大石头赘着,脖子一软,眼前冒了金花,他又倒下了。
什么也无须说了,他接过碗来,把药吞下去。
他躺了十天……刚顾过命来,他就问__A__:“车呢?”(1)以上文段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小说《______________》,选段中的人物A是__________。
(2分)(2)“不济”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七课《诗两首》(素材+学案+教案+练习+测试 含答案)

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2..反复朗读,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学法指导: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学习过程:第一站——(一)知识链接1.泰戈尔:泰戈尔(1861-1941):印度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在二十世纪20-40年代对中国文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代表作: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金色花:印度佛教圣物,印度圣树上的花,美丽纯洁,开金黄色碎花.(二)自由读,扫障碍自由朗读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朗读课文时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嗅( )闻罗摩( )衍( )那花瓣( )膝()匿( )笑:祷告( ):沐浴( ):第二站——这首诗写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妈妈捉迷藏,从而构成一组组甜美动人的画面,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了真挚的母子之爱.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朗读,边读边思考:第一节,写孩子变成一朵金色花,非常得意、骄傲.接下来调皮的孩子对妈妈做了哪些事?1.指名读第二节,概括孩子对妈妈做了什么事?孩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朗读第三节,在妈妈做祷告时,我为妈妈做了什么?闭目想象:此时的妈妈的美,这幅画面给你什么感受?3.指名读第四节,思考,妈妈读书时,我又做了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4.黄昏时分,我落到地上做什么?小结:第三站——(一)倾情读,抒情感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揣摩:这几个句子如何读?1、孩子,你在哪里呀?2、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3、我不告诉你,妈妈.节奏: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的小孩子的小影子吗?(二)妙语连珠请同学们听老师的朗读,注意和原文不同之处,进而感受诗歌语言、句式的优美之处.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1.我偷偷地在那里匿笑,2.我要慢慢地地开放花瓣儿,3.那棵树的阴影投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把我的小小的影子落在你的书页上,4.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课外延伸:以“妈妈,我想说爱您”为题,写一段话,表现你对妈妈的深情.然后依此为内容合作办一期手抄报,报头就拟为——《至爱天地间》. 教师寄语: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只因为它挺拔、深沉、雄浑.那么母爱就是一条长河,就是一片大海,它恬静、清澈、轻柔,源远而流长.人类之爱中,它最崇高、最神圣、最仁慈、最伟大!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3、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母子情深.)(教师板书)三、小结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四、练习朗诵比赛.五、作业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板书金色花泰戈尔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子情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第四课诗两首·荷叶母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教学重点: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教学难点: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板书课题)二、授新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代表诗集《繁星》《春水》.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3、朗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教师板书)(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三、小结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四、练习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五、作业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荷叶母亲》教案定稿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歌的精美的语言.3、情感与价值:教育学生在享受母爱同时,学会感恩.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思想感情,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深层品味清丽语言,把握诗歌托物言情写法.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品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画面导入,调动情感.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回到母校,和大家一起学习.我姓刘,你们可以叫我刘老师.作为学习伙伴的我,为可爱的你们准备了一份礼物,大家想不想看?(PPT展示:一组动物与幼子嬉戏温馨画面)动物尚且如此,更何况人类.关于母爱,你能联想到什么?(教师顺势引出:有一位作家非常擅长写母爱,她就是冰心.在她的散文诗《荷叶母亲》中,母亲就像荷叶保护娇弱的荷花一样保护着孩子.)二、初步感知,走近作者.1、请学生介绍冰心.师:咱们小学学过冰心的文章吗?举几个例子,你还知道有关她的什么资料?PPT补充介绍作者:冰心(1900-1999),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1900年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思想开明的海军军官家庭,幼年广泛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汉译外国文学作品.冰心的著作丰富,小说有《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等,散文有《笑》《往事》等,诗集有《繁星》《春水》等.创作最显功力的是“冰心体”散文,它们以细腻温柔而又微带忧愁的情调,轻倩灵活而又含蓄不露的笔调写童心、母爱和自然,语言清新隽丽,耐人寻味.既有白话口语的朴素流畅,又兼备文言特有的简洁凝练.(师:将童心、母爱和自然记在作者名字下方.2、(师:下面请大家放出声,朗读一遍课文.)学生自由朗读,明确幻灯片上的生字词,做到读准,读顺,尽量读出感情.正音:zǐmèi hàndàn qīxié cílián yīnbì páihuái bìnɡdì huāruì姊妹菡萏敧斜慈怜荫蔽徘徊并蒂花瑞积累词语.姊妹:姐妹.花瑞:花开的好预兆.菡萏:书面语,指荷花.这里指荷花的花苞.(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适意:舒适.攲斜:倾斜,歪斜.荫蔽:遮蔽.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的走.(师:记得将这些音标在课文中.你们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提出来大家一起消灭它.有关荷花的名称还知道几个?)3、(刚才有的同学读得非常投入,想不想听老师朗读?)再次感悟朗读的魅力.研读课文.三、研读课文,走进文本.1、(听完了朗读,下面老师就要大家动起脑,拿起笔,小组讨论,前后左右就近四人一组,共同完成大屏幕上的题目,派一个人做好记录.表现最好的一组咱们给予他们奖励,加油哦)四人一组讨论:(PPT打出要求)A、找出两三幅画面,并为每一幅画面取一名字.(如:怀乡忆莲图雨打莲花图白莲凋谢图红莲飘摇图荷叶护莲图)(做好Flash制作,配以画面)B、每一幅画面中“我”心情又如何?从课文中找出反映变化的依据.(烦闷---不适宜---不宁的心绪散了---深深的受了感动)C、尝试用一个语文术语对课文整体或局部进行一次点评.(PPT:什么叫术语?就是语文的话语.)(教师小结:本文在写作上采用的手法有借物抒情、以物写人、融情于景、开门见山、卒章显志、巧妙穿插、对比突出、生动照应等.2各小组交流学习成果.交流中,教师穿插问题:A、最让作者感动的是哪一幅画面?找出与之相对应的段落.(莲叶护莲图.这一朵红莲正在荷叶的庇护之下,安全地成长着……这画面不仅让作者感动,也深深地触动了我们的心弦.试想一下:如果红莲没有了荷叶的保护,结果会怎样呢?)B、文眼是哪句?如何理解其中含义.(PPT展示文眼: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揭示全文的主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常是议论抒情性的文字.请一同学朗读.)(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在这里,“红莲”是“我“,”荷叶“是母亲.“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母亲就是我们生命中永远为我们遮风挡雨的人.作者借物抒情,直抒胸臆,)(师:请所有喜欢这一段的同学满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大声朗读一遍.)3、学生仿写,小试牛刀.师:人生的风雨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是在我们最累最痛的时候,母亲永远以一种最温暖的姿态迎接我们.为你指点迷津,护你一路走好.冰心是一个细致敏感的人,因为心中有爱,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所有自然界的景物都能触发她心里最真挚的情感,看到荷护红莲,她就想到了母亲对自己的庇护.冰心幼时身体孱弱多病,幸有母亲细心照顾,才得以存活.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请你也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以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学生试写,老师指导)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母亲,如果我是_____,你就是_____,_____________.例:母亲是伞,我是伞下的孩子.母亲是春雨,我是幼苗.母亲是挺拔的树,我是树上的果儿.母亲是灯塔,我是夜航的船儿.四、朗读竞赛,品味情感.(师:看到同学们写出这么富有诗意的句子,老师忍不住又想朗诵一段.你们想不想也配乐朗诵一段?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朗诵家.)1、请几位同学带着美的情怀,用舒缓的语调,饱含深情配乐朗读,可以任选其中一段.2、点评朗读.(师:同学们觉得哪位同学朗读最好?为什么?)五、拓展延伸,吐露心声.教师:同学们,母亲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片荫蔽吗?(PPT展示,以情动人)当我们饿了冷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病了痛了的时候,母亲来了;当我们的生命遭受威胁的时候,还是母亲来了;当需要牺牲自己的命去留住孩子生命的时候,母亲,更是毫不犹豫地来了!你感受到了母爱吗?有没有说过:妈妈,我爱你!看来我们同学们平时把对母亲的爱是深藏在心里不过我觉得,我们同时还要学会沟通与交流,并有所行动借此机会,倘若将这束鲜花送给母亲,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将你想对妈妈说的话制作成一张卡片,放在妈妈床头.(老师将彩色卡纸发给学生)(PPT)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背景音乐阎维文《母亲》)(最后幻灯片打出:祝天下所有的母亲身体健康,快乐永远!)六、课后作业(PPT展示)1、将卡片完成.2、朗读并背诵喜欢的段落.3、课外阅读《繁星》、《春水》,吟诵其中表现母爱的诗篇.(师:再次感谢大家的配合,辛苦啦!)附:板书设计荷叶母亲冰心(散文诗)寄寓荷叶―――――――――>母亲(无畏遮蔽)联想(无私爱护)红莲―――――――――>我心中的雨――――――>人生路上的坎坷磨难象征借物抒情第四课诗两首·金色花一、四基达标1.《金色花》作者是________(国名)文学家________(姓名).《纸船》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_,选自________.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2.下列不能体现孩子对母爱的回报的一句是[] A.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B.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C.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D.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3.《金色花》结尾写到“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你到哪里去了’?”这一句是如何体现母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能力提高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xī()()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nì()笑,却一声儿不响.1.根据拼音写出填空中的汉字,并辨析这两个词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和“孩子,你在哪里呀?”这两个疑问句各表达了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有同学认为,在妈妈急切寻找“我”时,“我”却躲起来捉弄妈妈,这说明“我”是个坏孩子,你同意这种说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拓展阅读阅读下文,思考《金色花》和《紫藤萝瀑布》在写作上异同.金色花偶然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很是艳羡,激起我栽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得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栽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只有仙人掌活了下来.无论是阴晴雨雪,也不论是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啄着阳光和空气.可这并未给我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对开它的存在,我不再关心.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远望,无意间瞥见这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节,刀戟般地凛凛叉开,我忍不住大笑起来.不是吗,且不说它的掌节怎样的歪斜,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这可怕的东西,真不知道它还会怎样地疯长下去.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定睛一看,什么?是花!金黄色,十二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辉煌灿烂的光芒.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此刻,它高傲地擎立着.仙人掌上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的心血.我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深为自已的浅薄庸俗而感到惭愧.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它并非一朵仅仅能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拓展延伸《体会爱心》高翔有这样一位特别的母亲.为了体验没有水的感觉,这位母亲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北京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在汽车上,母亲告诉孩子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儿便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在定西的老乡家里,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他们,因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用来洗衣服,最后又用这盆脏水去喂猪.女儿说:“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我给它们喝柠檬汁,给它们喝牛奶.女儿一脸稚气歪着头回答.后来妈妈问她刚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儿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不喝.”不过那晚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而是因为妈妈训斥了她.这户老乡家数月来仅有的蔬菜便是土豆,为了招待远方来的客人,特地买来了韭菜.但当小女孩看到他们用雨水洗菜、揉面时,她拒绝吃饭.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每天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最终都破灭了.土地已干得裂出了道道缝,农民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母女俩要回京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因为他们从未尝到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的泪.挥手告别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身后,却会把一种体会留在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我想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告诉他们“我要献爱心啦”.也不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是不漠视、不鄙夷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干涸( )挑剔( )晶莹( )鄙夷( )2.解释下列词语.(1)干涸:___________ ______(2)鄙夷:___________ _ _____3.本文记叙的事件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4.为什么说本文写的这位母亲“特别”?结合现实生活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5.本文主要运用哪种描写手法写小女孩?表现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爱心”的含义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8.从文中画横线句子写的内容你能联想到鲁迅的哪两篇文章?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9.读了这篇文章,你最深的体会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参考答案一、1.印度泰戈尔冰心谢婉莹《繁星》《春水》《寄小读者》2.D3.上文写到“妈妈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可以想像不见了孩子,妈妈多么着急,这种惶急的心情也一定与时俱增,一旦见了,又惊又喜,自然嗔怪孩子,这嗔怪中恰恰表现的是母亲的担心和对孩子的疼爱.二、1.嘻嘻匿“笑嘻嘻”一词形象地表达出“我”变成金色花后的开心和得意.“匿笑”一词生动地写出了“我”的调皮和狡黠.2.第一个问句是“我”变成了金色花后在心里对妈妈所说的话.作为孩子,他知道妈妈深爱着自己,他希望虽然自己的形象发生了变化,但妈妈依然可以认识自己.但是,他又没有十足把握,所以在心底发出了这样的疑问,表现了孩子对妈妈的依恋和爱.第二个问句是妈妈发现孩子不见时大声寻找时说的,表现出了妈妈对孩子深切的爱和找寻不到时焦急的心情.3.不同意.在“我”变成了金色花后,仍不离妈妈左右,注视着妈妈工作,在妈妈祷告时为她送去香气,陪伴妈妈读书,这些都说明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妈妈.之所以在妈妈寻找自己时不说话并且匿笑,是因为他个性天真调皮,在和妈妈开玩笑,而并不是真的捉弄妈妈.所以不能说“我”是个坏孩子,其实“我”是一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孩子.三、提示:两篇文章同为状物寓理的文章,《金色花》通过对金色花的描写,运用对比的手法,要揭示这样一个道理:美一旦和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四、1.hétījīng bǐ。
2021-2022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单元复习一遍过(部编版)期中测试(原卷版)

七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期中测试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朝花夕拾》和《西游记》内容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中,“我”曾从蛇口中救下一只隐鼠,后来这只隐鼠不见了,长妈妈告诉“我”隐鼠是被猫吃了,这使“我”决心和猫为敌。
B.唐僧师徒经过黄风岭时,遇到一只老虎精拦路,孙悟空、八戒与其打斗时,它抓下自己的虎皮盖在卧虎石上,然后化阵狂风掳走了唐僧。
C.到东关看五猖会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事,但临行前父亲却叫我背《鉴略》,这让“我”很扫兴,“我”一直不明白父亲那时为什么要叫我背书。
D.盘丝洞的七个女妖请黄花观的道士为她们报仇,道士用毒气毒死了唐僧、八戒、沙僧,悟空想尽办法,后来求黎山老母用三枚解毒丹救活了他们。
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
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今天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战狼II》这部电影吸引了大量的观众,声势咄咄逼人....,创下了票房新高。
C.史铁生双腿瘫痪后,脾气开始变得喜怒无常....,他的母亲十分担忧。
D.对于这个问题,这位年轻人苦思冥想一年不得解,听了禅师的话才恍然大悟....。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殉.职(xùn) 帐蓬隐秘拈.轻怕重(zhān)B.狭隘.(yì) 铁青琢磨刨.根问底(páo)C.坍.塌(tān) 派遣溜达麻木不仁.(rén)D.喧.腾(xuān) 热沈痴想精.益求精(jīn)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或许因为周围的环境和人员过于陌生,对于值班人员的询问,孩子沉默寡言....,就是不说话。
B.放眼世界,各国对文化遗产从漠不关心....到重视,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C.香港当时在英文里是叫“一块不长毛的石头”,也就是一个荒岛,是一个不毛之地....。
D.有的人贪图热门岗位,见异思迁....、跳来跳去,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但是,教育公平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B.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怎样处理不断增长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C.全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宣讲报告会在九江市市民服务中心。
D.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仔细调查,不可掉以轻心。
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①从此,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②究其原因,固然有客观因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
③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
④为此,我不断提升自身修养。
在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
⑤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A.⑤②③①④B.③⑤②④①C.②④①③⑤D.③④①⑤②5.下列句子变换后意思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2分)A.原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改句: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全部都佩服,全部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课时同步练》(部编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课时同步练》(部编版)一、选择题(共24 分)1.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派遣.(quǎn) 坍.塌(tān) 晕眩.(xuàn) 拈.轻怕重(zhān)B.硬.朗(yīnɡ) 狭隘.(ài) 怦.怦(pēnɡ) 刨.根问底(bāo)C.瞬.间(xùn) 呼啸.(xiāo) 鄙薄.(bó) 光秃.秃(tū)D.殉.职(xùn) 水渠.(qú) 隐秘.(mì) 漠.不关心(mò)【答案】D【详解】A项,派遣(qiǎn),拈(niān)轻怕重。
B项,硬(yìng)朗,刨(páo)根问底。
C项,瞬(shùn)间,呼啸(xiào)。
2.字词积累——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热枕凌乱逐磨冷冷清清B.突兀殖民废墟精益求精C.极端遛达惊荒失措见异思迁D.纯粹帐蓬畏惧麻木不人【答案】B【详解】A项,“热枕”应写作“热忱”,“逐磨”应写作“琢磨”。
C项,“遛达”应写作“溜达”,“惊荒失措”应写作“惊慌失措”。
D项,“帐蓬”应写作“帐篷”,“麻木不人”应写作“麻木不仁”。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人一旦定下自己的目标,就应当一门心思地朝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前进,途中不能左顾右盼,见.异思迁。
...B.在攀登科学高峰的征途中,人类就应该对自己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刨根问底,乐于探究。
....,就是变质。
C.作为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安危疾苦漠不关心....地造出威力更强大的化学武器。
D.侵华日军残忍地用活人做实验,以便精益求精....【答案】D【详解】D项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
精益求精,精:完美,好。
益:更加。
好了还求更好。
此词为褒义词。
运用语境明显错误。
【点睛】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检测题(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班级:姓名:考号:.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1.默写。
(10分)(1)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2)小荷才露尖尖角,(杨万里《小池》)(3)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5)《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卒章显志的的名句是“,”。
(6)《观沧海》中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4)题。
(12分)他现在毫不留情....了,然而这是受了阎罗老子的督责之故,不得已也。
一切鬼众中,就是他有点人情;我们不变鬼则已,如果要变鬼,自然就只有他可以比较的相亲近。
迎神时候的无常,可和演剧上的又有些不同了。
他只有动作,没有言语,跟定了一个捧着一盘饭菜的小丑似的角色走,他要去吃;他却不给他。
……这捧着饭菜的一幕,就是“送无常”。
因为他是勾魂使者,所以民间凡有一个人死掉之后,就得用酒饭恭送他。
至于不给他吃,那是赛会时候的开玩笑,实际上并不然。
但是,和无常开玩笑,是大家都有此意的,因为他爽直,爱发议论,有人情,——要寻真实的朋友,倒还是他妥当。
(1)以上文段选自《》,作者是。
(2分)(2)“毫不留情”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分)(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感叹句:(2分)(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民间的百姓为什么喜欢无常?②作者在文章中表达对无常的喜欢,其本意是什么?(6分)。
3.学校开展“读经典诗词,品四季美景”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3分)(1)小明在活动中向同学们推荐了《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这本书,下面是他的推荐语,请按要求帮助修改。
(6分)这本《四时之诗:蒙曼品最美唐诗》收录了唐诗的精华,所选择的唐诗都是经典中的经典,适合各阶层的人经常学习吟诵,增加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积累和运用(70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2分) 自矜( ) 家圃( ) 睨之( ) 忿然( ) 叠嶂( ) 曦月( ) 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 ) 勉旃( ) 愕然( ) 蕴蓄( ) 塾师( ) 岱宗( ) 决眦( ) 碣石( ) 踟蹰( ) 隅( ) 捋( ) 冉( ) 竦峙( ) 辇( )倭堕髻(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1分) ⑴罗敷善蚕桑( ) ⑵耕者忘其犁( ) ⑶来归相怨怒( ) ⑷宁可共载不( ) ⑸使君一何愚( ) ⑹东方千余骑( ) ⑺白马从骊驹( ) ⑻四十专城居( ) ⑼十五府小吏( ) ⑽皆言夫婿殊( ) ⑾以此自矜( ) ⑿释担而立( ) ⒀但微颔之( ) ⒁以钱覆其口( ) ⒂略无阙处( ) ⒃自非亭午夜分( ) ⒄沿溯阻绝( ) ⒅虽乘奔御风( ) ⒆素湍绿潭( ) ⒇良多趣味( ) (21)每至晴初霜旦( ) (22)哀转久绝( ) (23)重诺责,敦风义( ) (24)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 (25)愕然不受( ) (26)且父未尝语我也( ) (27)先生是年乃能言( ) (28)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 (29)日数千言不肯休( ) (30)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 ) 3、文学常识。(15分) ⑴、《卖油翁》节选自 ,作者是 朝著名的政治家、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晚年号 。“唐宋八大家”指: 。 ⑵、《三峡》选自《 》。作者 ,北魏 家、 家。三峡,指长江上游的 峡、 峡和 峡。 ⑶、《陌上桑》选自《 》,是一首 言乐府诗,从表达方式看,是一首 诗,记叙了 的故事。 ⑷、曹操是 末年 、 、 。 ⑸、唐朝诗人中“李杜”是指 和 , “小李杜”是指 和 。
4、按原文默写。(8分) ⑴《三峡》中间接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 ⑵《陌上桑》中写“行者”和“少年”见罗敷时表情的句子是 。 ⑶《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概写蔡勉旃重诺责的六字是 。 ⑷《望岳》的颈联是 , 。 ⑸《登飞来峰》一诗的哲理句是 , 。 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对友人宽慰的一句是 。 ⑺《观沧海》一诗中虚写的句子是 。 ⑻《望岳》一诗的名句是 。
5、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5分) 《观沧海》 王安石 《李太白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曹操 《杜少陵集》 《望岳》 李白 《樊川诗集》 《江南春》 杜甫 《王临川集》 《登飞来峰》 杜牧 《乐府诗集》 6、将下列左右两组语句连接起来,使之构成四幅对联。(2分) (1)黑发不知勤学早 (5)水淡性泊是我师 (2)无边落木萧萧下 (6)白首方悔读书迟 (3)四面荷花三面柳 (7)不尽长江滚滚来 (4)竹直心虚乃吾友 (8)一城山色半城湖 7、将五首诗词的序号填入相应的项目中:a、《观沧海》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c、《望岳》 d、《登飞来峰》 e、《江南春》 ①属五言律诗的是: ( ) ②属七言绝句的是: ( ) ③属唐代作家的作品有: ( ) ④即景生情、饱含哲理的是: ( ) ⑤寄情明月、赠送友人的是: ( ) ⑥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作品是:( ) ⑦寄予作者伟大抱负的作品是:( ) 8、古诗词中有很多描写春、夏、秋、冬的句子,请各写一句。(4分) ①春 ②夏 ③秋 ④冬
二、文段阅读训练(30分) (一)比较阅读(10分) 【甲文】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文】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尝射于家圃( ) (2)但坐观罗敷( ) (3)东南隅( ) 2、下列各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以:公亦以此自矜 以我酌油知之 b、射:汝亦知射乎 吾射不亦精乎 c、去:睨之,久而不去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d、自:公亦以此自矜 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3、甲文的主人翁是 ,该文说明了 的道理;乙文的主人翁是 ,选文向我们展示了主人翁的 。(2分) 4、乙文除正面描写了主人翁的美貌外,还写了“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5、两篇文章都是写人的,甲文主要采用了 的方法,乙文采用了 和 相结合的方法,因此写人应抓住人物的特征来写。(2分)
(二)阅读《三峡》,回答问题。(6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 a , b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c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d ,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上文空白的地方应填的是:(2分) a、 ,b、 ,c、 ,d、 2、本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试找出相关的语句:(各1句)(2分) 春: 夏: 秋: 冬: 3、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⑵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读《观沧海》,回答问题:(6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其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选自 ,是组诗 中的一章。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 。(2分) 2、这首诗中统领全篇的是一个“ ”字,诗中描写的实景是 。(2分) 3、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2分)
(四)阅读短文《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回答问题。(8分) 蔡嶙,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拳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1、从文中可以看出蔡勉旃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这一品质在我们今天有何意义?(2分)
2、解释下列词语的不同含义:(2分) ①亡:亡何 ( ) 其人亡 ( ) ②然:朱文公何以知然( ) 愕然不受( ) 3、文中“券在心,不在纸”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说明了什么?(2分)
4、文中,“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在今天看来,妥当否?请从现代法律的角度进行点评:(2分) 附:参考答案
1、(略) 2、(1)善于 养蚕采桑 (2)耕田 (3)互相 怨恨发怒 (4)愿意 一起 (5)多么 (6)随从 (7)跟着 (8)担任 管理 (9)太守府 (10)说 不一般 (11)凭借 夸耀 (12)放下 (13)只是 点头 (14)用 盖 (15)完全 断缺 (16)如果 不是 正午时分 (17)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 (18)即使 奔驰的快马 (19)白色 急流的水 (20)确实 (21)刚刚 (22)婉转 消失 (23)重视 重视 (24)把 票据 凭证 (25)惊讶的样子 (26)曾经 告诉 (27)才 说话 (28)蕴藏、积蓄 (29)休息 (30)这样 3、(1)欧阳文忠公文集 宋 文学 六一居士 欧阳修 王安石 韩愈 曾巩 柳宗元 苏轼 苏 辙 苏洵 (2)水经注 郦道元 地理学 散文 瞿塘 巫 西陵 巫峡 (3)乐府诗集 五 叙事 罗敷智斗太守 (4)东汉 政治家 军事家 诗人 (5)李白 杜甫 李商隐 杜牧 4、(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下担捋髭须 脱帽着帩头。 (3)重诺责 敦风义。 (4)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5)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6)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7)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8)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5、(略) 6、(略) 7、(1)c (2) bdf (3) bce (4)cd (5)b (6)e (7)acd 8、(略)
二、文段阅读训练 (一)1、(1)曾经 (2)只是 因为 (3)角落 2、a 3、卖油翁 熟能生巧 罗敷 美貌和机智 4、答:从侧面衬托罗敷之美。 5、正面描写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二)1、a 两岸連山 b 略无阙处 c 绝巘多生怪柏 d 清荣峻茂 2、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夏: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秋: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3、(1) 夏天水漫上山陵,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被阻断隔绝。(2)经常听见高处的猿猴在长声呼啸,声音异常凄厉,在空旷的山谷传来回响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三)1、?乐府诗集? 步出夏门行 宏伟的抱负2、观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四)1、他是一个重诺责,敦风义的人。这有利于构建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 2、(1)无、不 死 (2)这样 ┅┅的样子 3、凭据更重要的是记在心上,而并不在乎是否写在纸上。说明了本质上的诚信是最重要的。4、认为不妥。因为法治社会,一切经济往来都需要凭证。即使是熟人之间,有时也可能会因为某些偶然原因而引起经济纠纷,为了避免,还是应以“口说无凭,立字为据”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