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乡村士人心中的清末教育变革图景——以《退想斋日记》和《朱峙三日记》为中心的考察
浙江省温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含答案)

2023学年第一学期温州市高一期末教学质量统一检测语文试题(A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四部分,全卷共10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卷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乡土文化是乡村社会特定文化场域的产物,它植根于乡村社会独有的生存空间和生存样态,是乡村社会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
教育是文化的一种“生命机制”,乡土文化的传承离不开教育的广泛参与。
同时,作为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乡土文化教育的开展又依赖于乡村社会特有的社会结构、社会空间等。
然而,后乡土社会的到来,给乡土文化的教育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
乡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存在于生产、生活实践中的非正规教育,另一种是学校教育。
无论是哪一种途径,乡土文化教育都离不开理解和掌握乡土文化的文化传递者对文化学习者施加广泛的影响。
在乡土社会中,乡土文化的传递者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年长者和乡贤士绅,第二类是家庭中的父母长辈,第三类是乡村教师。
乡土社会的闭塞性以及文化的稳定性决定了这些文化传递者与文化学习者长期共处于乡村之中。
他们世代保持着对乡土文化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并共同承担起向村庄内部年轻一代传递地域文化经验的责任和义务。
在后乡土社会中,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所推动的一系列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使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和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
乡村社会人员大量流动以及人们观念的变化,使传统乡村的文化传递者在主动与被动间逐渐放弃了对乡村文化的传递。
首先,农村土地改革的实施产生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大批识文断字、通晓乡土文化的乡村精英为了谋求生计不得不离土入城,被迫放弃了对子女或是乡村年轻一代进行乡土文化教育的责任。
其次,返乡的村庄成员带回了异地文化,再加之文化传播媒介的增多,村庄内部的年轻一代接触到了新文化,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经验。
2019-2020学年莱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9-2020学年莱阳市第五中学高三语文第四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街声沈念化龙池是长沙城里一条古街的名字。
一条街巷,遇见的人与物,声与音,都是它的形象、语言和记忆。
第一次到化龙池是初夏午后,一场不期而至的雨,把青麻石路打得湿渍渍的。
长沙城里街巷阡陌极多,但保存这般路面的历史老街仅剩四条。
如果不是雨水有声,三百米长的寂寂街巷,实在不像传说中喧嚣的“长沙秦淮河”,也没有“酒吧一条街”的欢悦热烈。
踅入民居的一楼人家避雨。
坐在沙发上的老娭毑望着陌生来客,脸上的每一条皱纹都是笑盈盈的。
这位姓袁的老长沙娭毑,今年98岁高龄,在化龙池住了40多年。
袁娭毑住的民居,是一栋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五层红砖楼房。
房子坐西朝东,砖木结构,空斗清水墙体,两面坡悬山屋顶。
丈夫80年代末离世后,大多数子女儿孙住进了高楼,她却再没搬动过,留守在这间十来平方米的房子里。
老街坊也所剩无几,搬走的,离开人世的,有的房子租给了来建设这座城市的外地人。
似水流年,她不紧不慢,把每一天过成漫长的一生。
岁月中的碰撞与激荡,蛰伏成波澜不惊的起居日子。
屋檐之下,两水沿着院井孔道流走。
袁娭毑指着旧墙上的斑痕嘀咕:“以前下水道容易被雨水淤堵,遇夜暴雨,水漫上来,一米多高,屋里家什悉数浸没漂浮。
前两年政府搞有机更新,下水管道扩容,再也没发生过漫水事件,办了一件大实事。
”我问袁娭毑:“住了这么多年,变化大不大?”袁娭毑说:“没变。
”转而改口道:“变了,变了!”是什么变了?又是什么没变?我想,答案在这一间间主人命运各异的屋宅里,也在三百米的街巷之中。
袁娭毑搬过来的年代,百废待兴,街上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售卖生活必需品的店铺,但很快就成了喧闹市井之地、同业聚集之街。
在时间更早的刻度上,化龙池的商业兴旺是个传奇。
清光绪年间逃荒乞讨至此的善化县人张大生手艺精湛,度过饥荒之后,挂起了第一家木履油鞋店的招牌,凭着买卖家道渐渐殷实。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仿照第一幅漫画中的文字,任选余下两幅图中的一幅,根据提示写一首打油诗,要求押韵,符合漫画内容。
(作者:曾初良)(示例)(有关名利的思考):闲看史书论今古,钱犹在世人入土。
多少追名逐利客,一生钻营又何苦。
(第二幅)(有关挠痒的思考):(第三幅)(有关守望的思考):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
12月10日发布的《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列出了传统村落保护的五大挑战,其中包括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过度商业开发、“空心村”现象等。
有人说,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多数来自农村,来自泥土。
即使人在城市,也经常会遐想“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淡意境。
然而现实中,为了保护古村落,往往不得不与时间赛跑。
有的村子年久失修;有的村民翻新住房,拆掉祖屋,抹去壁画;有的全村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儿童;有的地方把古村落当“摇钱树”,随意搭建破坏古貌正如著名作家冯骥才所感叹的那样:“每座古村落都是一部厚重的书,不能没等我们去认真翻阅,就让这些古村落在城镇化的大潮中消失不见。
”对于发源于农耕文化的中华文明来说,村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025届湖南省双峰一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试卷解析含解析

2025届湖南省双峰一中高三模拟试题语文试题试卷解析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
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
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
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
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
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
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
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
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
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
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
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
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陶潜的超脱尘世与阮籍的沉湎酒中一样,只是一种外在现象。
▲ 。
▲ 。
▲ ,▲ ,▲ 。
他的特点是十分自觉地从这里退了出来。
①实际的陶潜,与阮籍一样,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②也没有那样身不由己地卷进最高层的斗争漩涡③超脱人世的陶潜是宋代苏轼塑造出来的形象④但陶潜的家世和少年抱负都使他对政治有过兴趣和关系⑤他虽然没有阮籍那么高的阀阅地位A.⑤④③①②B.⑤②③④①C.③⑤④①②D.③①⑤②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踩在法律边缘的钢丝上,撩一下公序良俗的底线,借以显示自己营销手段的_________,并迎合部分人群难以名状的心理,几乎成为一些广告从业人员的惯性思维方式和操作伎俩。
由此产生的个别产品广告往往在是否违法的界定上显得极为模糊,但其品位与趣味的低下却______________。
在现代传播中,广告的地位显而易见。
“新闻就是配在广告旁边的东西。
”这是西方媒体人给新闻下的定义。
我们不认同这样的新闻观,它只是某些新闻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直接表述。
但这句话至少可以证明商业广告在传播中占据着地位不可忽视,有着巨大的价值和影响力。
商海风高,用广告赢得商战的例子很多,用广告影响、塑造、转变甚至玩弄受众消费观念以至价值观、世界观的事情也大量存在。
精心制作的广告大片能在一瞬间击溃受众的心理防线,而那些_____________的小广告也会对受众产生不良诱导。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解析版)

新高考八省联考2025届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文学主题与历史主题、时代主题紧密相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当今中国的时代主题,也是新时代文学的主题。
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是当代作家的使命所在。
以脱贫攻坚为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摆脱贫困的广袤乡土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相应地,在文学界涌现出赵德发《经山海》、陈毅达《海边春秋》、王松《暖夏》、季栋梁《西海固笔记》等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作品。
这些作品虽然题材各异,形式风格不同,但从中我们能看到因地制宜的脱贫实践,看到扶贫干部、乡村群众、创业青年、支教老师等人物故事,感受到苦干实干的奋斗精神。
与此相似,生态文明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命题,也拓宽着我们的思想视野,给文学创作提供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
作家们瞄准这些命题,以文学的方式记录时代步伐,描绘发展画卷。
新时代文学主题更加鲜明,源于当代作家更加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更加自觉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同时也离不开作家在文学创作上的锤炼打磨。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
”越来越多的作家意识到,只有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以文学的方式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不断锤炼文学深入时代、表现时代的能力水平,新时代文学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代同频共振。
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作家贯穿创作始终的功课。
这不仅意味着作家要带着历史视野穿透现实,认识时代主题的独特性与丰富性,书写时代主题所带来的重大社会变革以及蕴含其中的中国精神;还意味着要对文学手法进行探索打磨,更独到地切入主题,更艺术性地呈现主题,将主题高度真正转化成艺术高度。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传统、现代因素相互交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彼此并存,既不同于以往的历史,也不同于经典作家已有的文学叙述。
北京市石景山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市石景山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
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会落一层土。
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
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
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
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
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
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
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
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
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
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
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
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
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
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
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
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
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
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
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
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
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语文(四)

2019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语文(四)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广袤乡村的传统景观正在急速变化,农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转移,村庄或被遗弃,或成为不断扩张的城市边缘的新郊区。
传说中的桃花源,祖先们所希冀的仙境,被城市化的诱惑所取代。
敬畏自然、遵循简朴以及庆贺传统,这些构成乡村日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部分正在消失。
过去,中国乡村秉持了传统的美学标准。
早年乡间不乏富裕的家庭,他们保持着务农和学习并重的传统。
这些家庭往往会为后代和有亲缘关系的孩子,甚至是乡邻里的孩子设立私塾,儒家思想的熏陶让他们有耕读传家的理念。
当农村家庭不再担心生存问题,家庭成员便被鼓励去追求学识和美学上的提升。
而后,这些受过良好教育的精英也会让乡间邻里的文化生活变得丰富。
不同于那种离群索居的文人在艺术上所持有和彰显的精神追求,受过教育的农村精英,他们的美学价值更多体现在建筑装饰、内部装修和日常使用的手工制品上。
从房屋的外部装饰和内部装修中,人们能很容易发现一些象征性的标志,它们表达着对平和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渴望。
传统美学观之所以被贬低,与传统生活方式的急遽变化有关。
这也体现在鉴赏和重新设计传统家用物件,使其具备新功能的能力上。
今天,历史悠久的中式美学正在一些城市精英中得到复兴,但乡间的传统匠人却在渐渐消失。
现代化虽然带来了技术进步,却也导致了传统生活方式的衰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杂 心 态 , 而加 深 对 历 史 全 貌 的认 识 。本 文力 图通 从
过 对 《 想 斋 日记 》 《 峙 三 日记 》 两 本 近 代 乡 村 退 和 朱 这 士 人 日记 的 解 读 和 对 比 , 察 乡 村 士 人 在 清 末 民 初 考
以《 想斋 日记 》 朱 峙 三 日记 》 中心 的考 察 退 和《 为 陈 胜 , 正 平 田
( 江大 学 教育 学院, 州 302 ) 浙 杭 1 0 8
摘 要 : 以废 科 举 、 学 校 为 中心 的 清末 教 育 变 革 给 那 些 生 活 在 旧 教 育 体 制 之 下 士 人 带 来 巨 大 的 冲 击 。 不 同 兴 的 士人 对 这 场 变 革 有 着 不 同的 体 验 : 些 士 人 认 为 这 是 一 条 富 民强 国 的正 确 之 路 , 们 以 积 极 的 态 度 投 入 其 中 ; 一 他 另
法 见之 于公 开 的 文 字 。对 于 那些 长 期 生 活 在 乡 村 ,
很 少 有 机 会 发 出 自 己声 音 的 中 下 层 士 人 而 言 , 是 更 如此。
教 育变 革 中的心 态及 其 教 育影 响 , 一 步拓 展 和 深 进 化 中 国教育早 期 现代 化 的研究 。
件在 民间 的反 应 , 存 了不 少普 通 老 百 姓 当年 的原 保 始议 论 , 这些倒 是 在 一 般 官 方 文献 和 显 赫 人 物 回忆 录 中所难 以见 到 的 。 [解 读 这 些 日记 , 其 中 的记 ”1 2 将 载与 有关 史料 文献 进 行 对 比互 证 , 助 于 我们 全 面 有
中 图分 类 号 / 2 G5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31 9 ( 0 1 0 — 1 1 0 l 7 —2 8 2 1 ) 2 0 0 - 7
吉 尔 伯 特 ・罗 兹 曼 在 评 价 中 国 1 0 9 5年 废 除 科 举 一 事 时 说 , 是 一 件 与 “ 8 1年 沙 俄 废 奴 和 1 6 这 16 88
一
幸 运 的 是 , 年 来 一 些 乡 村 士 人 日记 的 相 继 问 近
世解 决 了这一 难题 。这些 日记 尽管 可能 无法 提供 很
生绝 大部 分 时间都 生 活在相 对 富庶但 却 有点封 闭 的晋 中农 村 , 这也 使他 的思想 略显保 守 。
与 同 时 代 的 大 多 数 士 人 一 样 , 大 鹏 自幼 从 师 刘
外 一 些 士人 则 认 为 教 育 变 革 搅 乱 了传 统 社 会 的思 想 和 价 值 观 , 坏 了 乡 村 社 会 的 秩 序 , 们 情 绪 低 落 、 骚 满 腹 , 破 他 牢
对 新 式 教 育 极 力 攻 击 。士 人 们 不 同 的体 验 和 表 现 既 与 他 们 生 活 的 区 域 等 客 观 环 境 有 关 , 与 他 们 的 个 人 经 历 、 也 心 态 密 切 相 关 。从 某 种 意 义 上 可 以说 , 们 的 教 育 体 验 是 他 们 主 观 构 建 的 结 果 。这 种 建 构 与 乡 村 士 人 的 个 性 、 有 他 原 知 识 结 构 、 受 挫 折 的忍 耐 力 等 因 素 密 切 相 关 。清 末 教 育 大 变 革 中 士 人 心 态 的变 化 及 其 影 响 , 仅 可 以 为 中 国教 遭 不 育 早 期 现 代 化 研 究 提 供有 益 的 视 角 , 且 也 应 当 成 为 中 国教 育 早 期 现 代 化 研 究 的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而 关 键 词 : 退 想 斋 日记 》 《 峙 三 日记 》 士 人 心态 ; 清 教 育 变 革 《 ;朱 ; 晚
些 士人是 如何 认 识 、 价 这 场 变 革 的 呢 ?他 们 对 这 评 场变 革 的体验 受 哪些 因素影 响 ?这 对他们 现 实 的教 育活 动又 会发 生 怎样 的作用 ? 以往 的教育 史研 究很 少关 注此类 问题 。这在 很大 程度 上是 因为人们 真实 思想 和感情 的流露 往 往 受 主 、 观 条 件 的 制 约 而无 客
多“ 史实 ” 但 是 , 如 章 开 沅 先 生 所 说 的 那 样 : 它 , 正 “
( ) 们 的史料 价 值在 于 比较具 体地 叙述 了历 次重 大 事
收 稿 日期 : 0 i0 — 1 2 1 - 3 1
作 者 简 介 : 胜 ( 9 4- ) 男 , 陈 1 7 - , 汉族 , 徽 人 , 江 大 学人 文 学 院博 士后 , 育 学 博 士 , 要 从 事 中 国史 研 究 ; 安 浙 教 主 田正 平 (9 4 ) 男 , 族 , 14 , 汉 山 西 人 , 江 大 学 教 育 学 院 教 授 ,主要 从 事 中 国教 育现 代 化 与 高 等教 育 史 研 究 。 浙 基金项 目: 文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青年专项课题“ 本 清末 民 初 乡村 教育 变 迁 与 问 题 研 究 ” 课 题 批 准 号 : AA0 0 7 ) 阶段 性 成 果 ( E 930 的
第 7 卷 第 2 期 21 0 1年 4月
教 育 学 报
J r aI u to aISt dis ou n OfEd ca in u e
Vo1 .7, NO. 2 A pr O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 1
横看 成 岭侧 成 峰 : 乡村 士人 心 中 的清末 教 育 变 革 图景
— —
了 解 和 把 握 一 个 世 纪 前 那 场 大 变 革 中 知 识 分 子 的 复
年 明治维新 后 不久 的废 藩 ” 当的 大 事 , “ 表 着 相 它 代
中 国 已 与 过 去 一 刀 两 断 ” 对 中 国 历 史 有 着 深 远 的 影 ,
响 。 以想 见 , 括废 除科举 在 内的清末 教 育变 革 l可 】 包 必 然会 对生 活在 那个 时代 且 与传 统教育 有 着千 丝万
《 想 斋 日记 》 近 年 来 颇 受 关 注 的一 本 清 末 民 退 是
初 士 人 日记 。它 的 作 者 刘 大 鹏 , 西 太 原 县 人 。 山
17 8 8年 他 考 中 秀才 ; 8 4年 中举 后 四次参 加 会 试 , 19 均 未 中 。除因参 加 会 试 到 过 北京 和河 南 外 , 大 鹏 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