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要点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的重点和难点【摘要】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与城市建设者的规划方案密切相关。

城市市政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之一,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在城市规划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城市给排水规划不仅要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用水和城市周围的农业和工业用水需求,而且要满足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

【关键词】城市规划;给排水设计;重点;难点1.城市规划中给水排水设计重点1.1给水设计重点。

根据现有规划设计内容要求可知,如果存在设计难度大或者其他问题,势必会影响设计内容。

以现有设计形式为基础,严格按照具体要求落实,能满足具体标准。

水是万物之源,对城市经济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果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用水困难的情况,则会引起混乱,给城市发展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

城市规划设计中必须保证用水充足,重点需要考量各方面需求,包括:日常生活用水、商业用水等,城市化建设不断优化,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增加,给水需求量增加,如何保证居民用水稳定性成为关键所在。

在日常用水指导阶段,对于用水需求量较大的区域,采取对应的措施后,增加水管道铺设数量,使其保证水源充足。

此外考虑到发展前景,在今后设计阶段,要做好预备系统处理工作,满足企业扩张要求,实现合理化用水。

1.2排水设计重点。

在城市规划阶段,排水系统和给水系统是相互对应的,对系统进行处理后,需要做好综合性排除工作。

以废水管道系统和生活污水系统作为前提,排除各类废水后,可能存在不同程度污水的情况。

在系统处理过程中综合考虑排水量需求,对设计重点考量后,只有保证其符合规划要求,才能进行全面布局。

为了避免出现系统设计不当的现象,尤其是工矿等企业的排水系统,特别要注意保护当地的饮用水源,不能将排放有害物质的管道设在水源地的上游,避免污染水源。

2.城市规划中给水系统排水设计难点2.1给水系统设计难点。

城市规划设计的目的在于市政部门从宏观发展角度入手,全面系统的对城市建设进行分析和计划。

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

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是一个城市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之一。

它们的设计与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下面将以城市给水与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为主题,探讨相关问题。

一、给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1. 水源选取与保护。

给水工程的水源是城市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支撑,因此,选取水源的质量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设计人员和施工单位应对水源地进行评估和保护措施,确保水源水质与水量的可靠性。

2. 水质处理和净化。

水质处理是给水工程的核心环节之一。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不同水质的处理方法。

施工期间,安装和调试水处理设备,确保水质达到卫生要求。

3. 管网设计与布局。

在给水工程的设计中,合理的管道布局是必要的。

设计人员应根据城市的地形、建筑物分布等因素进行管网的规划和设计。

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管道的埋设和连接,确保管网的整体稳定和运行合理。

4. 抗震设计和施工。

城市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因此,在给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地震的影响。

设计人员应根据地震频率、地质条件等因素进行抗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确保给水工程的安全性。

二、排水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要点1. 排水系统设计与布局。

城市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放和污水处理两个方面。

在设计阶段,应考虑城市的降雨情况、地势等因素进行排水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排水管道的埋设和连接,确保排水系统的畅通和运行效果。

2. 防洪设计和施工。

在城市排水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考虑防洪的因素。

设计人员应根据城市的洪水历史和潮汐情况进行防洪设计,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造防洪堤坝、提高排水能力等。

施工单位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防洪设施的建造和调试,确保排水工程的安全性。

3. 污水处理和环保要求。

城市的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保任务。

在排水工程的设计中,应采取合理的污水处理措施,确保污水经过处理后的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注意要点研究

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注意要点研究

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注意要点研究摘要: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与城市建设者的规划方案密不可分。

作为城市整体规划布局之一的城市市政规划,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在城市规划当中所占地位和对城市规划所起的作用都非同一般,因为城市给排水规划,既要承担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用水和城市周边农业与工业的用水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城市道路和其他公共设施排水需要。

本文从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角度,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工作提供参考方向。

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计;建议;参考水被人们喻为“生命之源”,水在城市居民生产、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及其重要:因为人类不可能在没有水的条件存活;人类生产活动同样也不能没有水作为支撑。

解决城市规划过程中给排水问题,是城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步伐。

但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地球资源在慢慢地消耗殆尽,现有的水资源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

这就把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一、城市给排水规划与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城市给水规划设计注意问题为使城市总体规划更加科学合理,这就要求我们从宏观角度把握城市发展趋势,对城市规划工作进行全视角的分析。

市政给水规划也要满足这一原则,因为城市给水系统对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城市给水规划时,要满足城市给水系统的布局合理性,就要求规划人员必须对城市水资源现状进行全面宏观地了解,对城市部分缺水地区给予深度调查,统计相关数据并予以分析,以便找到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

规划人员在给水规划中充分考虑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整体布局,根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用地布局规划,针对不同的用地性质以及规划人口,特别注意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等用水量较集中的区域,合理确定用水量参数,同时应为将来发展预留出足够的空间。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1. 引言城市给水工程规划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对给水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的过程。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指根据城市发展需求和技术要求,对城市供水系统进行规范化建设的文件。

本文档旨在提供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以保证城市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提高供水服务的质量。

2. 规范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模在10万人口以上的新建、改建或扩建的城市供水工程。

3. 规划原则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 - 综合规划:综合考虑城市发展、人口增长、经济状况和环境因素等,科学合理地确定供水需求,并进行合理布局。

- 安全可靠:确保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包括水源水质安全、供水设施运行可靠性和供水系统的抗灾能力等。

- 合理经济:在保证供水质量和服务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投资运营成本,合理利用资源。

- 可持续发展:注重环保,节约水资源,推动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规划内容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4.1 供水系统整体规划•确定供水系统的规模和布局,包括水源规划、输水管网规划和供水站规划等。

•综合考虑供水水源的可靠性和水质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源。

•确定供水管网的布局和容量,满足城市不同区域的供水需求。

•规划供水站的设置和数量,保证供水压力的稳定和供水的可靠性。

4.2 供水设施设计•水源地工程设计,包括水源采取、水源净化和水源保护等。

•输水管网设计,确定管道的材质、直径和布置方式,保证供水的稳定性和流量要求。

•供水站设计,包括泵站和水池的设计,确保供水压力稳定和供水质量符合要求。

•防污染设计,提供对污染的防治措施,保障供水安全。

•防洪设计,确保供水设施在洪水等自然灾害事件中的安全可靠。

4.3 供水管网管理•管网运行管理制度,确保供水管网的正常运行。

•定期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处理管网设施的故障和漏损。

•建立管网监测系统,实时监测供水管网的运行情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管网改造和升级计划,根据城市发展和供水需求的变化,适时对供水管网进行改造和升级。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是城市基础设施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规划涉及城市给水和排水系统的建设、改造和更新,旨在保障城市供水用量和水质安全,同时保障城市排水管网的畅通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此,规划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思路。

一、需求分析首先,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应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情况,以及相应的供水和排水量。

2. 城市的地形地势和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位、地质构造、降雨量、河流湖泊等因素的考虑,以便制定合理的工程方案。

3. 城市水资源供需和节约利用的需要,制定夏季节水和非常时期应急处置措施等。

4. 城市以后的发展方向和规划,以预留足够的用水和排水量的条件。

通过深入调研和数据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既能保障城市日常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能考虑到未来发展需求,保证规划的长期有效性。

二、布局设计其次,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布局设计是关键。

布局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城市的发展规划和建设用地的划分,制定管道的布局方案,避免出现水供排水器管网不配套的情况。

2. 城市地形地貌和自然环境的限制,如高山、沿海地区及不同地区的水质和水源的特点等,进行管网的有机布局和选型设计。

3. 新建给排水设施的规划与重点建设,如水库、水厂、泵站等的选址和建设,使得城市水资源的供应和城市排水系统的畅通有序。

4. 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考虑,以便运行维护的便捷性和时效性。

在上述因素的综合考虑下,确定合理的布局方案并适时进行调整,以保证最优的工程实现效果。

三、技术指标最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规划的技术指标应该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并应该根据原则进行设计:1. 设计标准应该规范和合理,符合国家和地方各项法规和标准的相关要求。

2. 工程设计要保证给排水设施的安全、可靠、高效和环保,确保城市给水、排水的质量和效率。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探讨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重点关注和探讨,以确保规划设计的科学合理性和可行性。

本文将围绕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主要注意的问题展开探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论述,希望能够为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城市用水情况。

合理的给水规划是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的基础,只有准确把握城市的用水情况,才能够科学合理地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这一阶段,需要对城市的用水量、用水结构、用水行为等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特别是要重点关注城市不同区域和不同行业的用水特点,以便为给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城市的水资源利用和保护。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至关重要。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用水设施的建设状况等因素,科学合理地制定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策略,以确保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是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城市的快速发展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应当成为改善城市环境和恢复生态平衡的有力支撑。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的水环境保护与修复措施,以确保城市的给排水系统能够与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分析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分析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合理规划的分析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规划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不仅可以保障城市的供水和排水需求,还可以提高城市的抗灾能力和环境保护水平。

对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发展规划和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经济活动都会不断增加,因此必须对未来的城市发展进行充分的预测和规划。

在给水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用水量的增长趋势,确定未来的给水需求,并合理安排供水设施的建设。

在排水方面,需要考虑城市的建设用地和自然地形,确定城市的排水系统,包括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以保障城市的排水需求。

只有对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做出合理的规划。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现代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视,城市给水排水工程也不例外。

在给水方面,需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采取节水措施并建立循环水利用系统,以降低城市对自然水资源的依赖。

在排水方面,需要设计合理的污水处理系统,将污水排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并促进城市的水体环境恢复与保护。

在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选择合适的排水出口,并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还需要考虑城市的抗灾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威胁,例如干旱、洪水、地震等,因此在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抗灾能力。

对于给水系统来说,需要设计合理的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以应对干旱和其他自然灾害带来的用水紧缺问题。

对于排水系统来说,需要合理规划排水设施和管网,增强城市的排水能力,以防范城市内涝和洪涝灾害。

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还需要充分考虑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选择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实现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一)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一)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一)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越来越重要,为保证城市居民用水安全、方便、高效,需要建立完备的给水工程系统规划。

一、城市给水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居民的生活离不开水,水源、输水桥梁等设施的建设是城市水资源保障的基本前提。

城市的水源可能来自于自来水管道、自来水厂、水库、河流或其他供水产业等,而输送这些水资源的管道和桥梁系统则是城市供水工程的核心。

二、城市给水系统规划的必要性城市给水系统规划是为了最大化地开发城市的水资源,并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安全和方便。

同时,系统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情况,以确保水资源供应可以长期满足城市人口的需求。

三、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重点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包括以下几个重点:1. 水源的选定和设计:需要根据城市实际情况选定最优质的水源,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完备的水资源体系;2. 运输系统的设计:需要确定最优的输水系统,包括管道、收集系统、桥梁、净化装置等;3. 质量管理:需要建立合理的水质管控系统,以确保水质总体与当地标准一致,并保证供水系统的稳定性;4. 管理与维护:需要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保证城市水务的管理与运营的正常进行,保障管道在正常状态下长期运行。

四、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影响和前景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环境的整体形象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将会为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总之,城市给水工程系统规划是城市化和水资源管理的两个重要内容,它在保障城市居民用水方面扮演着核心角色。

建立完备的水资源体系,精细的系统规划,将使城市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设计的要点摘要: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是市政工程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用水量计算、水源选择和确定、给水设施和管网的布局等。

从以上各个环节的主要内容出发,阐述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并对各个层次规划设计的设计重点进行说明。

关键词:市政工程;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水源;设施;给水管线Abstract: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sing part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planning, including water consumption calculation, sele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water supply facilities, water and pipe network layout. Starting from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above each link, the need to focus on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and the design key points in each level planning and design are described.Keywords: Municipal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planning and design; water source; water supply pipeline facilities;1给水工程规划的重要性水是城市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支持要素。

城市给水工程是城市最基本的市政工程,它直接关系着城市建设和发展以及城市的文明、安全、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就是为了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地供给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及用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消防用水,并满足它们对水量、水质和水压的要求。

城市给水工程分为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并用水泵和管道相连,组成一个供水系统。

一般的城市给水工程如下图所示:2用水量计算2.1重要性给水工程规划首先应确定在规划年限内达到的用水量,因为给水系统中的取水、水处理、泵站和管网等设施的规模都参照设计用水量确定,用水量会直接影响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

2.2用水量计算方法城市用水量分为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及其它用水水量的综合,和除此之外的所有用水水量的总和。

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给的用水量应根据城市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城市性质和规模、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工业回用水率因素确定。

用水量预测方法主要有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法、年递增率法。

(1)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考虑规划区的发展情况,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地区采用不同的综合用水量指标。

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且行之有效的方法,故以此种方法作为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在各类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规划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

这种方法对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一。

(3)单位GDP用水量指标法根据规划区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

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二。

(4)年递增率法根据规划区各组团产业发展设想与布局,考虑实际发展情况,并参考最近几年的用水量年增长情况,确定用水年增长率及其用水量。

此种方法可作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三。

3水源的选择3.1各类水源对比给水水源可分为两类:地下水源和地表水源。

地下水源包括潜水(无压地下水)、自流水(承压地下水)和泉水;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泊、水库和海水。

一般说来,地下水由于经地层过滤且受地面气候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因此具有无杂质、无色、水温变化幅度小,不易收到污染等优点。

但是由于受到埋藏与补给条件,地表蒸发及流经地层的岩性等因素的影响,具有径流量较小、水的矿化度和硬度较高等特点。

地表水受各种地面因素的影响较大,通常表现出与地下水相反的特点:浑浊度与水温变化幅度都较大,水易受到污染,但矿化度、硬度较低、含铁量及其它物质较少,径流量一般较大,季节变化性较强。

3.2水源的确定及用量本着“优质优用、低质低用”的原则,在给水工程规划中,必须对水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全面搜集水文、气象、地形、地质以及水文地质资料,并进行勘测和水质分析。

一般来讲,如果地下水储量足够的情况下,优先选用地下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以降低处理成本。

同时在新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地表水供水系统尚未建立时,可将地下水作为过渡水源。

当采用地下水源时,应进行地下水储量计算。

地下水储量分为天然储量和调节储量(Qt)。

天然储量包括静储量(Wj)和动储量(QD)。

给水工程开采储量(Qp)包括动储量、调节储量和部分静储量,但静储量一般不动用,只在能很快补给的条件下,才可以动用部分静储量。

即:Qp≤Qt。

当采用地表水源时,河流的最枯流量按设计枯水流量保证率为90%~97%考虑。

给水工程可取水量(Qk)和设计枯水流量(Qs)的关系为Qk≤(0.3~0.5)Qs。

3.3对水质水量要求给水处理常规方式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经过处理后供给城市的市政自来水应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如果个别企业对水质有更高要求时,可对其进行更进一步处理后满足自身使用需求。

若实现直饮水供水,则水质需要满足《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

城市污水回用利用时,应按照用途对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规范标准中不同的要求执行。

4给水系统设施、构筑物规划4.1类型水厂、给水加压泵站、水塔等作为城市给水工程的配套设施,对供水的水质水量水压方面的保证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变频泵的推广,而且水塔体积过大施工难度大,且不易扩建,过小则调节作用有限,目前水塔已经在给水工程规划中较少使用,但是在供水区域高差较大时,在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后使用。

4.2选址水厂的选址影响整个供水工程系统的合理性,并对工程投资、建设周期和运行维护等方面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水厂的选址应考虑给水系统布局合理,不受洪水威胁,有较好的废水排除条件,有良好的工程地质条件,有便于远期发展控制用地的条件,有良好的卫生环境,并便于设立防护地带,少拆迁,不占或少占农田,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5管线布置供水管网的的投资占到整个给水工程总投资的60%~70%,供水管线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经济,对工程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在城市规划中更多时候主要涉及到的是供水管线的布置,因此供水管线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1管线布置方式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在技术上要使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正常工作或在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定线时应选用短截的线路,并便于施工与管理。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分为树状管网和环状管网。

树状管网优点:管材省、投资少、构造简单。

缺点:供水可靠性差,同时易形成“死水”,导致水质恶化。

环状网的优缺点与树状网相反,特别是能减轻管内水锤的威胁。

为了发挥两种形式各自的优点,可采用树状与环状相结合的管网。

也可在建设初期先用树状管网,再按发展规划形成环状管网。

5.2考虑分期建设在规划区用地施工建设时,主要道路应先敷设配水管道,必要的时候再考虑敷设给水干管。

这样,既可减少工程资金的前期投入,又为以后中水回用系统的上马留有余地,反之,给水干管已经施工,再考虑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就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在开发建设初期,可先敷设一条供水干管,后期随着建设量的增大,用水量的提高,可再敷设一条供水干管,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5.3树立全寿命成本观念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综合,包括工程建设成本、运营管理成本和养护维修成本。

以往较多关注的是工程管线建设的初期成本,对运营、养护等后期成本关注不够。

当建设资金不足时,一般会减少环保及防护排水等工程措施费用,由于投入不足,造成给水管线使用寿命缩短、大修提前,甚至诱发地质灾害,引发环境问题,这不仅增大了建设投资,还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由于初期投入少,强度低,不少项目出现早期破损,造成运营没几年就以高额的费用大修的现象。

相反,初期加大投入,不仅总投入降低,还减少了施工交通干扰,提高了社会及公众的满意度。

5.4管材的选用市政管道常用管材球墨铸铁管、钢管、(钢筋)混凝土管和玻璃钢管。

小区及建筑常选用的管材有薄壁不锈钢管、铜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及优质塑料管材(包括UPVC、PP-C、PPR、ABS)。

给水管材的选用应做到技术可行、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提高经济效益。

能降低和控制水中二次污染发生的几率,耐腐蚀、防结垢、技术性能优良的管材才适于供水系统选用。

管材使用建议市政大口径管道可选择内衬的钢管、球墨铸铁管。

小区及建筑的小口径管道采用薄壁不锈钢管、钢塑复合管。

6结语给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发展的保证,但目前给水工程规划设计成果内容和深度存在一些差异。

在进行给水工程规划设计中,应着重对于水源的合理选择和确定、用水量的科学计算、给水构筑物和管网的统筹安排和布置,才能保证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先进性、合理性、可行性及经济性,体现其作为后阶段设计工作指导性文件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