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恢复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一个包含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下面是一个详细精确的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和内容:1. 项目背景和目标:明确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植被恢复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2. 项目范围和工期:确定项目的施工范围和工期,包括具体的施工区域和时间安排。
3. 施工资源调配:根据项目需求,确定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进行合理的调配。
4. 施工方案设计: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工序和施工顺序等。
5. 施工组织架构:确定施工组织架构,包括项目经理、工程师、施工队伍等角色和职责,确保施工过程的协调和管理。
6. 施工安全措施:制定施工安全措施,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施工设备的安全操作等。
7. 施工质量控制:建立施工质量控制体系,包括施工过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8. 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土壤保护、水资源保护和植被保护等,确保施工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9. 施工进度控制: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并进行实时监控和控制,确保施工按时完成。
10. 施工沟通与协调:建立施工沟通与协调机制,包括与相关部门和相关方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11. 施工成本控制:制定施工成本控制措施,包括施工预算的编制和成本的监控,确保施工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12. 施工验收与交接:制定施工验收标准和程序,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和项目的交接。
以上是一个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步骤和内容,具体的设计应根据实际项目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植被恢复项目施工组织设计.doc

目录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实施目标第二章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编制范围及内容四、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第二节野生动植物资源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第四节森林资源概况第五节项目区概况第四章施工组织机构的配置第一节施工管理机制第二节施工组织机构第五章资源配备计划第一节劳动力投入计划第二节施工机械配备计划第三节材料与预制构件供应保证措施第四节施工现场材料与预制构件管理制度第五节材料供应流程第六节材料与预制构件供应保证措施第八节机械进退场计划第九节劳动力进退场计划表第十节合同用款计划表第六章施工总体部署第七章主要施工技术及措施第一节施工准备第二节重点、难点、特点分析第三节施工测量第四节整理绿化用地第五节种植树木第六节喷播植草第七节幼林、花草保护第八节肥料及保水剂施用第九节围栏设计、施工第十节边坡防护网设计、施工第十一节造林质量管理第十二节养护管理期的施工方案:第十三节其他工种配合及单位措施第十四节其他工程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节施工工期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的管理制度第二节关键部位质量措施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安全目标第二节安全管理体系第三节安全技术措施第四节安全保证措施第五节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第六节专项安全预案第十一章环境及文明管理体系及措施第一节环境保护措施第二节文明施工的组织管理第十二章季节性施工方案第十三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第十四章成品保护体系及措施第十五章民工工资保证措施第十六章与相关部门协调的措施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的指导思想是:质量第一,服务周到,业主满意,以质量为中心,按照《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植被恢复项目施工过程中,根据项目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植被恢复效果。
以下是一个详细的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步骤:1. 项目背景和目标:明确植被恢复项目的背景和目标,包括项目的规模、地理位置、植被类型、恢复目标等。
2. 施工组织机构:确定施工组织机构,包括项目经理、施工队伍、监理人员等,明确各个角色的职责和权限。
3. 施工进度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包括项目启动、土地准备、植物选育和培育、植物种植、养护等各个施工阶段的时间安排。
4. 人员配备和培训:确定所需的人员配备,包括工程技术人员、植物专家、技术工人等,并进行相关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知识。
5. 设备和材料准备:确定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包括土地整理机械、植物培育设备、种子和苗木等,并进行采购和储备,以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需要。
6. 安全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管理计划,包括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施工人员的安全培训和防护装备、应急预案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7. 质量控制: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测试,以确保植被恢复项目的质量达到要求。
8. 环境保护: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包括施工过程中的土壤保护、水源保护、植物保护等,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9. 施工监督和验收:确定监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进行施工现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施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进行最终的验收。
10. 进度和成本控制:制定进度和成本控制计划,进行施工进度和成本的跟踪和控制,确保施工按计划进行,并控制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
以上是一个植被恢复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步骤,根据具体项目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化和调整。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精选3篇

《生态修复工程施工方案(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许多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水体受到污染,生态系统功能逐渐退化。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特实施本次生态修复工程。
该项目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和水体净化,恢复受损生态系统的功能,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二、施工目标1. 恢复受损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景观。
2. 净化水体,降低水体中的污染物含量,提高水质。
3. 建立稳定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施工步骤(一)植被恢复1. 场地清理对施工区域内的垃圾、杂物、石块等进行清理,为植被恢复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2. 土壤改良对土壤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进行土壤改良。
可采用添加有机肥、腐殖土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
3. 植被选择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需求,选择适宜的植被品种。
优先选择本地乡土树种和草本植物,以提高植被的适应性和成活率。
4. 植被种植采用人工种植和机械种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植被种植。
种植密度应根据植被品种和生长特性确定,确保植被能够充分生长和发育。
5. 养护管理加强植被的养护管理,定期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确保植被的成活率和生长质量。
(二)水体净化1. 污染源调查对水体的污染源进行调查,确定主要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种类。
2. 截污工程建设截污管道和污水处理设施,将污水截流并进行处理,减少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 生态护坡在水体岸边建设生态护坡,采用植被护坡、石笼护坡等方式,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水体。
4. 水生植物种植在水体中种植水生植物,如荷花、睡莲、芦苇等,利用水生植物的吸收、吸附和降解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
5. 水体曝气采用曝气设备对水体进行曝气,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体的自净能力。
四、材料清单(一)植被恢复材料1. 苗木:根据植被选择方案确定的苗木品种和数量。
植被恢复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旨在通过植被恢复工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工程范围为城市周边山体,总面积约为1000亩。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壤改良、植被种植、水保设施建设等。
二、施工顺序及方法1. 土壤改良(1)清表:清除地表杂物、垃圾、杂草等,确保土壤的清洁。
(2)土壤深翻:采用机械深翻,深度约为30cm,提高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
(3)施肥: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提高土壤肥力。
(4)土壤消毒:采用生物菌剂对土壤进行消毒,消除病虫害。
2. 植被种植(1)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根据工程地点的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适宜的植被种类,如乔木、灌木、草本等。
(2)栽植:采用穴栽法,挖栽植穴,确保栽植深度适宜。
(3)浇水:栽植后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4)施肥:根据植物生长需求,定期施肥,保证植物生长所需养分。
3. 水保设施建设(1)排水沟:在工程区域设置排水沟,排除地表径流,防止水土流失。
(2)拦水坝:在山谷等易发生水土流失区域设置拦水坝,减缓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
(3)固沙网:在沙地等易发生沙尘暴区域设置固沙网,防止沙尘暴。
三、质量保证措施1. 质量目标:确保植被恢复工程达到预期效果,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2. 物资采购质量控制:选用优质种子、苗木、肥料等,确保工程材料质量。
3. 过程控制: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各项工序符合规范要求。
4. 检验: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安全保证及文明施工措施1. 安全生产: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2. 文明施工:规范施工现场秩序,保持施工现场整洁。
3. 环保: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五、雨季施工安排1. 加强施工现场排水设施建设,确保雨季排水畅通。
2. 雨季施工时,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避免因雨季影响施工进度。
植被恢复建设施工方案设计

植被恢复建设施工方案设计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为了保护和恢复土地的生态功能,植被恢复建设变得至关重要。
植被恢复建设旨在通过种植植物、改善土壤和水质环境等方式,重建自然植被,实现土地的生态修复。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植被恢复建设施工方案设计,以指导实施者进行相关工作。
项目背景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实施植被恢复建设方案,修复方式包括植物种植、土壤改良和水源保护等措施。
通过植被的恢复和改善土壤质量,达到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水源、减轻土地退化等目标。
项目目标•恢复土地的植被覆盖率至少达到50%•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保护和改善水源质量,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率施工方案设计选择植物种类首先,需要根据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植被要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
植物选择应考虑其对土壤保持、适应力和生长速度等因素,以确保植物能在该地区良好生长并发挥植被恢复的作用。
土壤改良措施在植被恢复建设中,土壤改良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根据土壤类型和质量,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土壤质地、酸碱度和养分含量等。
常用的土壤改良方法包括添加有机肥料、石灰和复合肥等,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为植物生长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
植物种植方案根据选择的植物种类,设计植物种植方案。
考虑到植物的生长需求和空间布局,确定植物的间距和种植密度。
在实际施工中,按照预设的方案进行种植操作,确保植物栽植的正确性和整齐性。
水源保护措施水源保护是植被恢复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保护水源不受污染和侵蚀。
例如,建立水源保护区,禁止投放垃圾和污水等,确保水源的纯净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监测和维护实施植被恢复建设后,需要定期对植被生长情况和土壤质量进行监测。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采取措施来保持植物的良好生长和土壤的健康状态。
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在实施植被恢复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施工组织设计

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施工组织设计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目标和原则1.目标:确保施工按照规划方案进行,达到预期的水土保持效果,促进植被恢复,保护生态环境。
2.原则:(1)科学性原则:施工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科学选取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确保施工的可行性和效果。
(2)经济性原则:在保证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的前提下,节约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安全性原则: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的安全。
二、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前期准备:(1)对施工区域进行前期调查,了解地形地貌、土壤水分状况、植被情况等,为施工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
(2)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范围、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等内容,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确定施工队伍和人员,组织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施工的质量。
2.施工流程:(1)清理施工区域: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草和短缺植被,确保施工区域的清洁。
(2)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水分状况进行土壤改良,包括破碎、膨胀等措施,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孕育植被的能力。
(3)种植植被:按照施工方案确定的植被种类和密度,进行植被的种植,确保施工区域能够有效抵御水土流失。
(4)植物保护:施工完成后,对种植的植物进行保护和维护,包括浇水、施肥、除草等,确保植被能够健康生长。
3.施工管理:(1)编制施工日志,记录施工的过程和情况,便于后期的查看和评估。
(2)监控施工质量,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样检验,对不合格的施工进行整改和处理。
(3)定期评估和检查施工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施工方案。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注意事项1.施工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遵守环境和生态保护的相关规定。
2.施工人员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工作纪律,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防范工作,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4.施工过程中,要与环境和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问题和纠纷。
5.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施工成果的验收工作,确保质量和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植被恢复施工组织设计

植被恢复施工组织设计1. 项目背景本项目旨在进行植被恢复施工,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地修复,并为当地社区提供生态服务。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确保施工过程的高效、环保和可持续。
2. 施工目标- 完成植被恢复工作,提高土地覆盖率。
- 增加物种多样性,促进生态平衡。
- 确保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 提高当地社区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3. 施工原则- 科学性:根据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采用适宜的植被恢复技术和方法。
- 环保性:在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环保法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 可持续性:注重植被恢复的长期效果,提高土地利用率,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
- 社区参与: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植被恢复施工,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4. 施工内容- 植被种植: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进行种植和养护,提高植被覆盖率。
- 土地治理:对退化土地进行治理,改善土壤质量,为植被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 生态保护:在施工过程中,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避免破坏生态平衡。
- 环境监测:对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指标进行监测,确保施工环保合规。
5. 施工组织结构本项目设立以下组织结构,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项目管理团队:负责项目整体的策划、组织和协调。
- 技术指导团队:负责植被恢复技术的研发、指导和培训。
- 施工执行团队:负责现场施工,包括植被种植、土地治理等。
- 质量监控团队:负责对施工过程和成果进行质量监控。
- 环保监管团队: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工作进行监管。
- 社区沟通与参与团队:负责与当地社区沟通,鼓励他们参与植被恢复施工。
6. 施工流程本项目将按照以下流程进行施工:1. 项目立项:完成项目立项手续,明确项目目标、内容和预算。
2. 前期调研:对施工区域进行调研,了解生态环境、土地状况等基础信息。
3. 施工设计:根据调研结果,制定植被恢复施工设计方案。
4. 施工准备:采购施工材料,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实施目标第二章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二、编制依据三、编制范围及内容第十二节养护管理期的施工方案:第十三节其他工种配合及单位措施第十四节其他工程第八章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第一节施工工期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第九章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各项的管理制度第二节关键部位质量措施第十章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第一节安全目标第二节文明施工的组织管理第十二章季节性施工方案第十三章地下管线及其他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加固措施第十四章成品保护体系及措施第十五章民工工资保证措施第一章指导思想与实施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我公司针对本工程的指导思想是:质量第一,服务周到,业主满意,以质量为中心,按照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选配高素质的项目经理,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精心组织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
第二节实施目标一、质量目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二、工期目标根据我公司的技术水平和我们对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并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总工期为历天。
实际具体开工日期以中标后签订合同为准,竣工日期相应按工期后调。
三、安全目标加强进场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大安全费用投入,杜绝死亡及重伤事故,月轻伤频率控制在 1.5 %。
以下。
四、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按当地市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执行,场内各种建筑材料堆码成行成垛,实行禁烟、无垃圾管理,保持场容、市容环境卫生,确保达到城市文明施工现场标准。
五、环境保护目标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的前提下,树立全员环保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环境污染,自觉保护当地设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周边居民正常工作、生活、学习环境。
《质量管1095 日第二章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建设内容:XXXXXXXXXXXXXX建设地点:XXXXXXXXXXXXXX施工区域情况施工区域交通畅通。
施工用电、用水基本具备。
工程特点1、施工地点位于在农村居民点,应注意环保和文明施工并和当地居民协调好关系。
2、工程量大,工期紧,须投入的设备、劳动力、周转材料量较大。
二、编制依据1. 《XXXXXXXXXXXXXX^施工招标文件。
2. 《XXXXXXXXXXXXXX的施工图纸及工程量清单。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现行相关施工规程、规范及验评标准4. 建设部颁发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5. 四川省颁布的相应建设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现场综合标准6. 本公司的企业标准7. 本公司颁发的《质量保证手册》、《程序文件》和《项目管理文件》8. 现场和周边的实际踏勘情况9. 我司以前承建的同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10. 采用的主要规范及标准目录三、编制范围及内容项目主要施工技术方案,项目工期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计划,项目安全、环境保护及质量保证措施。
四、项目管理的主要目标根据业主和监理单位的要求和本工程的特殊重要性,我公司确定了该工程项目管理的综合目标如下:1 、质量目标符合现行国家有关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合格。
2、工期目标我公司结合本工程的特点、重点、难点进行了施工组织设计的详细编制,对进度计划的可行性进行了认真仔细的深入研究,对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进行了细致的部署、安排和筹划,对每一道工序的安排做到科学合理、高效紧凑、衔接紧密,在确保施工质量目标的前提下,对工期提出了如下目标:该工程总工期1095 日历天,具体开工时间以总监理工程师下达的开工令为准。
3、工程成本造价控制目标我们将始终站在业主的角度,树立工程全局观念,通过优秀的人才、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工艺、科学的策划和部署、有效的组织管理、协调和控制,使该工程成本和造价得到最为有效的控制;同业主、设计院、监理公司和与工程相关各方共同努力,优化施工组织和安排,使工程各个环节衔接紧密,高效顺利地向前推进;从图纸设计、材料设备选型、专业承包商的选择和现场施工组织、管理、协调与控制等各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合理化建议和方案,加强“过程”和“环节”控制,追求“过程精品”,避免不必要的拆改、浪费,尽最大能力减少和节省工程成本和造价,使业主的投资发挥最佳的效益和效果。
通过长期的工程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只有整个工程成本和造价得到良好的控制,才能对整个工程有利、对业主有利、对各承包商有利。
4、安全目标我公司将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充足的安全投入,通过严密的安全管理,确保施工现场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火灾事故及恶性中毒事件等,积极配合政府,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预防相关传染病的传播等。
5、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目标我公司将严格按照四川省特别是当地地区关于绿化工程施工的各项管理规定执行,加强组织和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使本工程成为我公司的“对外形象示范工程”和四川省、当地地区的“文明工地”。
6、培训和教育目标实现百分之百的全员培训教育,不仅包括管理层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对施工作业层的进一步强化培训和教育,使全员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的意识、成品保护的意识、为业主服务的意识以及相互合作相互协调的意识,强化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水平。
第三章项目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XXXXXXXXXXXXX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是山地与高原间的过渡带。
位于甘孜洲东北部,雅砻江支流——鲜水河中下游,东北与丹巴、金川接壤,东南与道孚、雅江毗邻,西北与新龙、炉霍、壤塘交界。
地理坐标为东经100 ° 32' —101 ° 44 /,北纬30° 20' —31 ° 32 东西宽116.24 公里,南北长132.44 公里,全县土地总面积7053平方公里。
二、地形地貌XXXXXXXXXXXXX处于XXXXXXXXXXXXX的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中部突起,雅砻江、鲜水河谷深切,地貌呈强烈高山峡谷区特点,从而形成山川平形相向,现代冰川发育,地域差异显着特征。
北部、西北部及中部为丘状高原和山原地貌,南部和东南部为山原深切割地貌,越往南越呈高山峡谷地形。
总趋势北高南低状。
县境平均海拔3000 米以上,县城海拔3007 米。
大雪山山脉从东北方延伸入县境,称白日山。
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连绵横亘于东北呈北高南低之势。
其中,东部海子山海拔5820米,其余诸岭多在4000 米左右,南端河谷最低处亦为2670 米。
三、河流水系XXXXXXXXXXXXX属长江流域,境内河流以大雪山为分水岭,分大渡河水系和雅砻江水系。
岭北为大渡河水系,主要河流有玉曲河、曲瓦鲁科、五香柯、东谷河、沙冲河和114 条山溪,流域面积2452.2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11.9 亿立米,另加温泉9 个,死水湖53 个;岭南为雅砻江水系,主要河流有鲜水河、庆大河、茶垭河和427 条山溪,流域面积为5094.5 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为29.4 亿立米,另有温泉7个,死水湖73个;全县总径流量为41.4 亿立米。
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53.8 万千瓦。
四、气候XXXXXXXXXXXXX气候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气温低、降水少、太阳辐射强、风速大等特点。
县境内自下而上海拔在2600〜3200米之间为山地温湿带半干旱地气候区,4200〜4700米之间为山地寒带半湿润区,5000米以上的高山为冻原气候区。
据XXXXXXXXXXXXX气象站(海拔2980米)观测,年平均气温为7.9 ° C,年平均降水量为589.4毫米,无霜期120天左右。
年太阳辐射量128.7千卡/厘米,年均风速1.3 米/秒,相对湿度54%。
五、土壤据XXXXXXXXXXXXX土壤普查资料,全县土壤共有8个土类12个亚类。
森林土壤主要有灰褐土、暗棕壤、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等。
3800 米以下―灰褐土;3500〜4000 米―山地暗棕壤土;3800〜4250米一亚高山草甸土、亚高山灌丛草甸土;4200〜4800米一高山草甸土、高山灌丛草甸土。
其中,山地暗棕壤土为主要的森林土壤。
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中性至微酸性,生产率高,宜于人工更新云杉、冷杉、落叶松。
第二节野生动植物资源一、野生动物资源XXXXXXXXXXXXX属青藏高原区川西高原地带,据有关野生动物调查资料,野生动物资源丰富。
有调查记录的陆生脊椎动物110 种,隶属18 目45 科;兽类30 种,隶属5 目15 科;鸟类78 种,隶属10 目22 科;爬行类5 种,隶属1 目5 科;两栖类5 种,隶属2 目。
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云豹、豹、斑尾榛鸡等3种,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猕猴、豺、黑熊、小熊猫、丛林猫、猞猁、林麝、马麝、鬣羚、斑羚、盘羊、岩羊、大天鹅、灰背隼、鸢、藏马鸡、灰鹤等23 种。
二、野生植物资源XXXXXXXXXXXX X属北亚热带,山地温带,高山亚寒带,高山寒带,高山永冻带,在高差悬殊地形作用下,具有多种气候类型。
从而生长种类繁多的森林植被,分布着多样森林类型。
野生植物主要树种有5科、10属、20 种。
主要有冷杉、云杉、白桦、高山松、高山栎、槭、山杨等。
野生药用植物有87 科、302 种。
主要有大力子、麻黄、黄芪、洋金华、苍耳、半夏、羌活、党参、泡参、翔母、贝母、虫草、草灵芝、雪灵芝、三棵针等。
草原植被有56科、158 属、321 种,分布于山地亚寒带和山地寒温带,以禾本科、莎草科牧草为优势种。
第三节社会经济概况一、行政区划与人口XXXXXXXXXXXX X是一个以藏民族为主的多民族县,有藏、汉、羌、回、苗等16个民族,其中以藏民族为主体,约占总人口的89%。
根据2015 年统计年鉴资料显示,全县共辖五个片区工委,二个居民委员会,22个乡镇,158个村民委员会。
其中有30个牧业村,128个半农半牧村,总户数10616户,总人口5.70 万人,其中农业户数7663 户,其中农业人口4.90 万人,占总人口的73.55%,非农业人口0.80 万人。
全县1 个牧业区,4个半农半牧区,6个牧业区,16个农业区。
二、经济概况XXXXXXXXXXXX X是以半农、半牧为主的县,工业不发达。
据四川省2015年统计年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67558万元,增长6.4%。
其中,第一产业21169万元,增长6.3%;第二产业10300万元,增长15.9%;第三产业36089 万元;增长3.8%;三次产业比例为:31.3:15.3:53.4 。
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698hm,粮食总产量1414t。
全年地方公共财政总收入5714万元,地方公共财政总支岀9729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