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词曲五首》巩固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诗五首》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相与.()箸.子()樽.俎()庇.护()兀.立()山坳.()浩瀚.()掣.肘()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红的字词。
(1)心远..地自偏()(2)玉盘珍羞.直万钱()(3)秋天漠漠..向昏黑()(4)风掣.红旗冻不翻()(5)飞鸟相与..还()(6)直挂云帆济.沧海()(7)瀚海阑干..百丈冰()(8)落红..不是无情物()3.正确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变色龙》——法国——契诃夫B.《背影》——现代——朱自清C.《饮酒》——东晋——陶渊明D.《陋室铭》——唐代——刘禹锡运用能力提升5.默写。
(1)《饮酒》表现作者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表现作者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作者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4)《己亥杂诗》中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6.将原文默写在答题卡的相应序号后。
酒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古诗文中的“酒”不胜枚举。
“①?把酒问青天”是苏东坡中秋佳节的遐思;“把酒临风,②”是迁客骚人登楼远观的喜悦;“今日听君歌一曲,③”是刘禹锡以酒振奋精神;“浊酒一杯家万里,④”是范仲淹以酒排遣思乡之苦;虽是“金樽清酒斗十千,⑤”,酒仙李白却是“停杯投箸不能食”。
诗人借酒抒怀,酒借诗文香飘不绝。
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子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词曲五首》练习题

《诗词曲五首》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烂柯人()折戟()寥落()惶恐()宫阙()绮户()婵娟()潼关()2,用原文填空: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流露诗人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的诗句:用典故暗示贬谪时间之长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惘心情的句子:诗句“ ,。
”涵蕴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点明题意,表明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精神的诗句)⑵《赤壁》中曲折地反映出诗人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的句子:⑶《过零丁洋》用比喻暗示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句子:一语双关,巧借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境况危苦的句子:表明诗人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的句子:(主旨句,千古名句)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借神话中的仙女相比,表达出世入世双重矛盾的诗句:道尽千载离人共同心愿的诗句:很有哲理并表现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⑸《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听的角度写潼关雄伟险峻的气势的诗句是:主旨句是:⑹联句:今日听君歌一曲,()。
(),自将磨洗认前朝辛苦遭逢起一经,()。
(),今夕是何年(),何似在人间不应有恨,()。
望西都,(),伤心秦汉经行处,()。
二,赏析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思想感情: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名句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它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的哲理。
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赤壁》思想感情: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名句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作者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5课《诗词曲五首》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烂柯.()折戟.()宫阙.()峰峦.()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暂凭杯酒长.精神()②折戟.沉沙铁未销()③千里共婵娟..处()..()④伤心秦汉经行3.默写、填空。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酬”的意思是___________,“乐天”是___________。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
④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
⑤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
⑥兴,百姓苦;____________。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苏轼,___________代杰出的___________家,号___________。
他与父亲___________,弟弟___________合称为“三苏”。
他们父子三人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被后人誉称为“___________”。
5.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琼楼玉宇:____________②弄清影:____________6.这首词中表现作者健康乐观的情绪和美好愿望的句子是_________,它的含义是____________,在词中,这句词是对___________说的,后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表达了____________。
7.翻译词句。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8.这首词的上阙写____________,下阙写____________。
9.这首词的中心思想是: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 第6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 同步练习

第24课《诗词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折戟.( ) 未销.( ) 前朝.( )二乔.( ) 殷.勤( )谩.有( )2.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铁未销.:( )磨洗..:( )云涛..:( )殷勤..:( )3.给下面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①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②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文学常识填空。
(1)词最初称为“”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2)《赤壁》的作者是,杜牧人称“”,与李商隐并称“”。
5.补充完整下面的诗句。
(1)《赤壁》中诗人认为要建立一番事业,除了具备一定内因外,一定的外部条件也十分重要形象的诗句是。
(2)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在遭受命运之神无情打击之时,心中依然有梦想。
在《渔家傲》中,用“,”的呼喊,既回扣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又表达了自己高驰不顾的决心。
(3),自将磨洗认前朝。
(4),星河欲转千帆舞。
二、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从第三句中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
开头两句描绘拂晓海上乘船的情景,景象:_____;感觉:________;气势:__________。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词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二)阅读下列诗歌答题。
入直①周必大绿槐夹道集昏鸦,敕使传宣②坐赐茶。
归到玉堂③清不寐,月钩初上紫薇花。
【注释】①入直:入宫值班。
诗人时任右丞相。
②敕使传宣:皇帝派使者传令,召诗人询问国事。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代诗歌五首练习题第一题题目:以下是一首古代诗歌,请根据诗意选择正确的填空。
山重水复疑无路 __1__ ,柳暗花明又一 __2__ 。
船舱戴月无闲杂,跃上薜荔廿丈 __3__ 。
1. A. 无路 B. 有路 C. 通路 D. 密路2. A. 日出 B. 夜晚 C. 白天 D. 黎明3. A. 岸边 B. 仰泳 C. 彩虹 D. 炼狱正确答案为:A、C、D。
第二题题目:下面是一首古代诗歌,请根据诗意填写正确的汉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 __1__ ,更上一层楼。
1. A. 里 B. 里里 C. 重重 D. 里外正确答案为:C。
第三题题目:以下是一首古代诗歌,请选择正确的配对。
燕子去 __1__ ,雁来几时回?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 __2__ 。
1.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2. A. 愁心 B. 忧愁 C. 忧心 D. 愁愁正确答案为:C、D。
第四题题目:请根据下面古代诗句的前后关系选择正确的顺序。
古风送 __1__ ,白淡无言心自裁。
飞花击节碎春红,臂麻腿软欲难扶。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不胜人生一场酒,忽似__2__ 千载忧。
1. A. 雁 A. 蛇2. A. 虎 B. 焰正确答案为:B、A。
第五题题目:请根据下面古代诗句的意义选择最佳的标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分亭上寻了梦,林间小路入浓烟。
人生如梦亦如烟,坚持勇往直前。
最佳标题为:人生如梦,勇往直前。
这是一个关于人生短暂而美好的描述,鼓励人们要勇往直前,充分利用人生。
八年级《诗词曲五首》习题总结及答案

《诗词曲五首》习题精选【基础题】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1、选出下面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A、烂柯(kē)酬乐天(chóu)折戟(jī)B、干戈(gē)认前朝(cháo)宫阙(què)C、琼楼(qióng)贬谪(zhāi)零丁(dīng)D、婵娟(chán)踌蹰(chǔ)绮户(qǐ)2、选出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萋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B、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平。
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选出下面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4、选出对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乐天(以诗答谢)长精神(振作)自将磨洗(将要)B、折戟(古代兵器)铁未销(销蚀)叹零丁(孤苦无依)C、丹心(比喻忠心)不胜寒(承受、经受)干戈寥落(指代战争)D、经行处(经过)共婵娟(指月亮)照汗青(指史册)5、默写或理解性填空。
⑴_______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
⑵《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
⑶《过零丁洋》中比喻飘摇不定的南宋朝廷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⑷《水调歌头》中写出词人矛盾心理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
⑸《山坡羊•潼关怀古》写曲人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6、说出你对下面名句的理解。
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习题(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知识精讲1.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中晚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
杜牧(803—852),晚唐诗人和古文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南宋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有名篇《正气歌》《过零丁洋》等。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豪放派词人代表,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山东济南人,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
2.文言知识梳理(1)古今异义自将.磨洗认前朝(古义:拿起;今义:副词,即将,将要。
)何事..长向别时圆(古义:为什么;今义:什么事情。
)(2)一词多义【似】到乡翻似烂柯人(动词,像。
)何似在人间(动词,比得上。
)【经】辛苦遭逢起一经(名词,经书。
)伤心秦汉经行处(动词,经过。
)3.主题解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4.重点突破请你挑选喜爱的名句作简要赏析。
提示一:我喜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被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一联由于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而流传千古。
提示二:我喜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 诗词曲五首习题 (新版)新人教版

25 诗词曲五首01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侧畔.(pàn)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干戈.(gē)寥.落(liáo)飘絮.(xù) 宫阙.(què) 琼.楼(qióng)低绮.户(qǐ) 踌.躇(chóu chú) 潼.关(tóng) 婵.娟(chá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暂凭杯酒长精神增长,振作(2)折戟沉沙铁未销戟,古代兵器;销,销蚀(3)零丁洋里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4)留取丹心照汗青史册(5)何事长向别时圆为什么(6)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D.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解析:D.应该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4.下面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C)A.怀旧空吟闻笛赋B.东风不与周郎便C.自将磨洗认前朝D.铜雀春深锁二乔(解析:A.“向秀作《闻笛赋》,王质看棋回村时间过百年”的典故;B.“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典故;D.“曹操火攻失败”的典故。
)5.下列诗句不含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C)A.山河破碎风飘絮B.身世浮沉雨打萍C.惶恐滩头说惶恐D.千树万树梨花开(解析:A.“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B.“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D.“白雪”比作“梨花”。
)6.名句积累。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水调歌头》中表达对离苦之人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全曲主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过零丁洋》中作者直抒胸臆,流传千古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下列加红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侧畔.(pàn)长.精神(zhǎng)B.折戟.(jí)寥.落(liáo)C.婵.娟(chán)飘絮.(xù)D.潼.关(tóng)绮.户(qǐ)2.下列加红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酬.乐天(酬谢,这里是以诗相答的意思) 闻笛赋.(指《思旧赋》)B.长.精神(增长,振作) 自将.(拿起)C.折戟.(古代兵器) 汗青..(指书简)D.叹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不胜.寒(禁得起,经受住)3.将下列作品、诗人和朝代相对应的项用直线连起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牧北宋《赤壁》刘禹锡唐代《过零丁洋》苏轼《水调歌头》文天祥元代《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南宋4.默写古诗文。
(1)朱熹在《观书有感》中强调人要有进步,就必须不断吸取新知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的《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奇特壮美的大漠景象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诗》中表达诗人赵翼期盼文坛盛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他在中秋月圆之时对远方亲人的美好祝愿。
(5)杜甫在《春望》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写出了在战火不断的环境中想知道家中亲人消息的迫切心情。
(6)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思乡悲切,点名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能力提升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6.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C.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7.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8.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课内同步阅读(一)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9.诗中颔联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10.诗中尾联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二)根据《水调歌头》,完成后面小题。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水调歌头”是__________名。
12.下列对“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月下起舞,清影随人,哪里还像是在人间呢!B.起来在月下舞蹈,影子也跟着舞动,在人间哪里比得上在天上好呢!C.翩翩起舞,弄着清丽的影子,哪里像人间那样喧闹呢!D.翩翩起舞,弄着凄清的影子,哪里像天上那样美好呢!13.词前小序,叙述了________,领起全篇;词中照应“怀子由”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此句道尽千载离人之心。
14.简要概括上下两片的意思。
上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这首词虽有感伤情调,但并不令人感到压抑,词人的豁达胸襟处处可见,下面摘引的一些名句均能表现这一点的是(多选题)(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B.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6—17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①赖,溪头卧剥莲蓬。
【注】①亡:此处读作“wú”。
16.“最喜小儿亡赖”一句中“亡赖”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17.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
B.词的上片描写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紧紧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8—20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8.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0.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附加题(2015•湖北黄冈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21-22题。
闻洮西捷报①苏轼汉家将军一丈佛②,诏赐天池八尺龙③。
露布④朝驰玉关⑤塞,捷书夜到甘泉宫⑥。
似闻指挥筑上郡⑦,已觉谈笑无西戎⑧。
放臣⑨不见天颜⑩喜,但惊草木回春容。
【注】①指元丰四年种谔(北宋将领)指挥的米脂大捷,米脂在山西洮河之西,故称洮西。
②是说将士身材像佛像一样高大。
③天子的马曰龙,高七尺以上,故称八尺龙。
④指征讨西夏的檄文。
⑤此处指边塞。
⑥指宋朝廷。
⑦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
⑧古时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总称。
⑨苏轼时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故以放臣自称。
⑩帝王的容颜。
2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采用夸张的手法,以“一丈佛”“八尺龙”极力渲染了将士的威风和朝廷抗敌的决心。
B.颔联中“朝”“夜”对举,夸张地写出了王师的威风,突出了战争胜利之迅速。
C.颈联想象奇特,极具浪漫豪放之风。
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却宛若在前线一样,亲历了将士们的艰辛劳作与御敌英姿。
D.尾联寓情于景,诗人是说听到这样大快人心的消息,他却无法见到皇帝的笑颜,只能在盎然的春色中暗自神伤。
22.阅读全诗,品析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识记1.B 解析:“戟”应该读“jǐ”。
2.C 解析:指史册。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杜牧北宋《赤壁》刘禹锡唐代《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文天祥元代《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南宋4.(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6)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运用能力提升5.(1)用典 (2)比喻、对偶 (3)反问 (4)比喻、拟人6.B 解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徐悲鸿)8.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邓世昌勇撞日舰;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课内同步阅读9.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宋王朝的支离破碎比作那被风吹散的柳絮,把自己一生的时起时沉,比作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和国家的命运和遭遇。
解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作者运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国家命运惨谈,危在旦夕,如风中的柳絮,无所依托;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如雨打的浮萍,没有归宿。
其中蕴含的感情深挚沉痛,极有艺术感染力。
10.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史册。
诗人以磅礴的气势、高昂的情调收束全篇,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解析:此两句是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诗人的浓厚感情,喷涌而出,荡气回肠,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高贵品质。
11.词牌12.A13.作词原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4.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写失眠时对哲理的探求。
15.ABD课外拓展阅读16.顽皮,可爱17.B 解析:下片只描写了孩子们的生活画面。
18.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9.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2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附加题21.本题考查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这首诗是诗人贬官之后所作。
苏轼时常关心边事,因此每当他得知边境告捷,常常表现出由衷的高兴。
尾联表达了诗人喜悦的心情,虽然见不到皇帝的笑容,但自己听到胜利的消息也是非常高兴的。
本题选D。
22.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作者生平以及诗歌写作背景进行理解。
苏轼虽遭贬官,仍不忘关心国家边事,由此可见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答案:不计较个人得失,渴望国家强盛,渴望建功立业的爱国主义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