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1.汽车制造业规模庞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27.5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1.78%,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是大湾区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城市。
产值规模超1300亿元的广州花都汽车城是目前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传统汽车产业园,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园则是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等整车企业快速崛起的番禺汽车城将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枢纽之一。
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比亚迪、广汽菲克等,2018年汽车产量分别为113.87万辆、75.06万辆、42.63万辆[1]、59.93万辆、25.77万辆和7.55万辆,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广汽部件、东风本田发动机、广州电装、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中山大洋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优势,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旗下的纯电动大巴K9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2.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其次为佛山和深圳两市,其他区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香港和澳门则缺少汽车制造业。
从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7673.04亿元,而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117.04亿元,占比高达66.7%,其次为佛山市和深圳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为897.42亿元和750.35亿元,占比分别为11.7%和9.8%。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833家,其中广州地区的数量达到297家,佛山有176家,广佛两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大湾区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6.8%,表明大湾区内汽车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情况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32305.16亿元,同比增长6.3%,增幅比前三季度(6.0%)提高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运行平稳从行业增长面看,2018年全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41个大类行业中,有31个行业实现增长,比前三季度增加2个。
从产品产量增长面看,在产的481种工业产品中,有271种实现增长,增长面为56.3%,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
从重点企业增长情况看,广东百强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3.5%,保持较高增速,发展势头良好,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35.6%,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0.5%,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二、重工业季度增速均保持在7.0%以上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重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2023.75亿元,同比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6.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8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281.41亿元,增长4.6%,增幅低于规模以上工业1.7个百分点,但比前三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
三、民营工业企业生产活跃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6282.14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前三季度0.4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8个百分点。
民营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超过一半(50.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70.8%,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610.56亿元,增长7.2%,增幅比前三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高于规模以上工业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1921.94亿元,增长2.0%,增幅比前三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低于规模以上工业4.3个百分点。
2023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县级)

2023年广东省公考《申论》题(县级)-V注意事项1.本试题由“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
考试时限为120分钟。
总分100分。
2.请在题本、答题卡、草稿纸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涂黑。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指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5.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考生方可答题。
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考场。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材料1党的二十大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高质量发展谆谆指引,总书记深情指出,“广东改革发展先行一步,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必要性和紧迫性的感受会更深一些”,寄望广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聚焦用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023年春节,总书记又提出“扎实推进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殷切要求。
2023年1月28日,正月初七,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兔年首个工作日召开,会议强调,广东的未来发展,取决于今天的行动,关键在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谋划、担当与作为。
产业潮流,浩浩荡荡,纵观世界工业史,制造业的竞争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造业重镇引领和决定的。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历了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的发展和跨越,成为引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当家是内在要求。
2019年11月,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广东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摆在必争必胜的关键地位,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承载时代机遇、履行时代担当。
2022年12月,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坚持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脊梁”。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介绍一、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发展概况1.汽车制造业规模庞大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2018年汽车产量突破300万辆,达到327.55万辆,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11.78%,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是大湾区内最重要的汽车生产城市。
产值规模超1300亿元的广州花都汽车城是目前大湾区内规模最大的传统汽车产业园,深圳坪山汽车产业园则是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依托广汽乘用车、广汽菲克等整车企业快速崛起的番禺汽车城将成为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关键枢纽之一。
主要整车企业包括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乘用车、广汽丰田、比亚迪、广汽菲克等,2018年汽车产量分别为113.87万辆、75.06万辆、42.63万辆[1、59.93万辆、25.77万辆和7.55万辆,重点汽车零部件企业包括广汽部件、东风本田发动机、广州电装、加特可自动变速箱、中山大洋电机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其中比亚迪依托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集成创新优势,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旗下的纯电动大巴K9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超过200个城市运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最为知名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也是粤港澳大湾区汽车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重要引擎。
2.产业空间集聚特征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汽车制造业空间布局相对集中,产业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广州,其次为佛山和深圳两市,其他区域主要以汽车零部件企业,香港和澳门则缺少汽车制造业。
从汽车制造业产值规模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规模达到7673.04亿元,而广州汽车制造业产值达到5117.04亿元,占比高达66.7%,其次为佛山市和深圳市,汽车制造业产值分别为897.42亿元和750.35亿元,占比分别为11.7%和9.8%。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布看,2017年大湾区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833家,其中广州地区的数量达到297家,佛山有176家,广佛两市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量占大湾区规模以上汽车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6.8%,表明大湾区内汽车产业集群特征较为明显。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汽车制造业是广东工业的支柱产业,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8年,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833家,完成增加值1859.70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汽车生产322.04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为11.5%;完成汽车销售329.39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重为11.7%。
一、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稳步增长,产值不断提高。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
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也是全省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见表1)。
表1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说明:此表数据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快报数,下同。
①本文的汽车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代码为36的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本文统计相关指标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汽车制造业法人单位。
(二)汽车产量稳定,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增长快。
2018年,全省生产汽车322.04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国汽车产量(2796.80万辆)的比重为11.5%。
其中,轿车174.09万辆,同比增长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增长143.4%;新能源汽车13.27万辆,增长206.1%。
据行业协会统计,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8.40万辆和67.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0%(见表2)。
表22018年广东分类型汽车产量及增速单位:万辆,%(三)汽车销量平稳增长,出口增幅略降。
2018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全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情况2018年,我国汽车工业总体运行平稳,受多方因素影响产销量同比下降,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保持增长,但增幅回落。
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一、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8%2018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12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8.2万辆和266.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4%和13%。
(一)乘用车销量同比下降4.1%2018年,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完成2352.9万辆和237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5.2%和4.1%。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146.6万辆和115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和2.7%;SUV产销分别完成995.9万辆和999.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2%和2.5%;MPV产销分别完成168.5万辆和173.5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6.2%;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5.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0.8%和17.3%。
12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05.5万辆和233.3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1.3%和15.8%。
其中,轿车产销分别完成101万辆和102.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7.9%和14.3%;SUV产销分别完成83.5万辆和98.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6.4%和16.3%;MPV产销分别完成16.8万辆和1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9%和22.9%;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4.2万辆和4.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7%和9.7%。
2018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售998万辆,同比下降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1%,占有率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其中,轿车销量239.9万辆,同比增长1.9%,市场份额20.8%;SUV销量580万辆,同比下降6.7%,市场份额58%;MPV销量132.8万辆,同比下降23.1%,市场份额76.6%。
12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98万辆,同比下降24.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3.9%,占有率比上月提升2个百分点。
2018年汽车行业广汽集团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行业广汽集团分析报告2018年8月目录一、自主强势崛起、合资稳定增长 (5)1、集团承压前行,业绩逆势再创新高 (5)2、合资自主齐发力,汽车产业链良性循环 (5)3、2017年实现销量高增长 (5)4、自主强势崛起,经营业绩高速增长 (7)5、合营经营持续向好,三费费率保持平稳 (7)6、市场需求强劲,产能释放保证业绩增长 (8)二、自主多点发力,细分市场均衡发展 (9)1、改款+产能爬坡,销量处于调整期 (10)2、不断布局SUV细分市场 (11)(1)产品结构高度集中,SUV车型比重不断提高 (11)(2)不断布局SUV细分市场,巩固SUV领域竞争力 (11)(3)改款及库存压力下半年预计好转,传祺品牌仍具备潜力 (12)3、提升轿车战略地位 (15)(1)借市场红利大力发展SUV (15)(2)SUV走入红海细分,轿车销量回暖 (16)(3)乘坐空间上GA4稍占优势,乘坐体验略优于帝豪 (18)4、MPV市场潜力大,GM8和GM6有望脱颖而出 (18)5、双积分政策推动电动化,积极布局新能源 (21)6、高效的研发带来高效产出 (25)7、积极调整管理层,实施高层年轻化 (26)8、自主向上,净利润+销量平稳提升 (27)三、合资品牌高增长,新品周期有望提升盈利能力 (27)1、日系品牌回暖迎来拐点,股比更加开放 (27)(1)中方势力强劲,外资品牌依托中方实现互利共赢 (28)2、广汽本田:车型更新换代,下半年有望进一步放量 (29)3、广汽丰田:TNGA平台带来销量爬坡,CH-R进军小型SUV市场 (36)四、广菲克承压、广三菱上行 (43)1、广汽菲克:销量大幅滑坡,下半年推出中型豪华SUV大指挥官 (43)2、广汽三菱:深耕SUV市场,欧蓝德带动销量平稳提升 (44)五、盈利预测 (45)六、主要风险 (47)传祺处于调整期、向轿车和MPV 市场进军。
传祺近年来一直坚持进行SUV全矩阵战略布局,GS4和GS8奠定了公司在SUV领域的领先地位,而下半年换代GS5和2019年全新GS4有望支撑公司在SUV领域的竞争力,抵御SUV行业下行风险。
2018年广东省新经济发展简况

2018年广东省新经济发展简况2018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经济继续运行在合理区间,新旧动能转换接续,新经济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增幅高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2.1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5%,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壮大。
一、创新后劲不断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26.4%和43.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8.5%和16.4%。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占比达到38%,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新增湛江、茂名2家国家级高新区,全省国家级高新区达到14家。
技术成交合同额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
二、新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比重不断提升。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个和3.2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56.4%和31.5%。
新兴工业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比上年增长206.1%,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增长49.4%,服务器增长35.4%,工业机器人增长28.3%,智能电视增长17%。
需要较高技能的新兴服务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
1-11月,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9.4%。
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增长20.1%。
三、新业态蓬勃发展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是进出口增长引擎,2018年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增长10.8%,高于进出口总额增速5.7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持续发展壮大,跨境电商进出口比上年增长72%,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倍。
高技术和先进制造行业投资活跃,全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分别增长11.0%、18.1%和12.5%。
新兴消费业态持续较快发展,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占全国的10.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分析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找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推动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2018年汽车制造业情况分析汽车制造业①是广东工业的支柱产业,对广东工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8年,广东共有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833家,完成增加值1859.70亿元,同比增长7.4%,增幅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汽车生产322.04万辆,占全国汽车产量的比重为11.5%;完成汽车销售329.39万辆,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重为11.7%。
一、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现状(一)生产稳步增长,产值不断提高。
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完成产值7997.40亿元,同比增长9.0%。
其中,整车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52.0%和47.9%;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业也是全省汽车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占汽车制造业的45.7%和50.2%(见表1)。
表1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分行业增加值及增速单位:亿元,%行业名称增加值增速汽车制造业1859.707.4其中:汽车整车制造890.837.5汽车用发动机制造0.11-26.6改装汽车制造17.4510.0低速汽车制造0.000.0电车制造0.23-24.3汽车车身、挂车制造18.1819.5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932.907.0说明:此表数据为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快报数,下同。
①本文的汽车制造业是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代码为36的行业,包括:汽车整车制造、汽车用发动机制造、改装汽车制造、低速汽车制造、电车制造、汽车车身、挂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等。
本文统计相关指标为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据,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汽车制造业法人单位。
(二)汽车产量稳定,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增长快。
2018年,全省生产汽车322.04万辆,与上年基本持平,占全国汽车产量(2796.80万辆)的比重为11.5%。
其中,轿车174.09万辆,同比增长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增长143.4%;新能源汽车13.27万辆,增长206.1%。
据行业协会统计,全年自主品牌乘用车累计产销分别为68.40万辆和67.71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9%和13.0%(见表2)。
表22018年广东分类型汽车产量及增速单位:万辆,%名称产量增速汽车322.040.0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174.098.9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143.4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124.81-17.7客车 1.7021.1载货汽车405459.9其中:新能源汽车13.27206.1改装汽车 1.8414.6(三)汽车销量平稳增长,出口增幅略降。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完成销售产值8412.29亿元,同比增长8.4%;完成出口交货值506.85亿元,增长5.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
根据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统计,全年汽车销售329.39万辆,增长6.9%,其中轿车销售324.35万辆,增长7.7%;汽车出口2.83万辆,下降50.5%,其中轿车出口1.65万辆,下降31.0%。
(四)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但增幅回落。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总资产达6149.05亿元,同比增长8.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9个百分点;完成营业收入8635.58亿元,增长9.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5个百分点;完成利润总额632.70亿元,增长2.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5.8个百分点(见表3)。
表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单位:亿元,%主要效益指标本年累计增速资产总计6149.058.0营业收入8635.589.4营业成本7356.3410.9税金及附加161.56 6.8利润总额632.70 2.2应交增值税179.33-18.6平均用工人数43.56 4.9二、近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发展特点(一)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增速在波动中回落。
从近年广东汽车制造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生产规模持续稳定扩大,但增速在波动中有所下降。
从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的企业数来看,由2013年的574家提高到2018年的833家,增加了259家。
2018年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总量比2013年提高了480.88亿元,但增速由2013年的12.9%回落到2018年的7.4%,回落5.5个百分点(见图1、图2)。
图12013-2018年广东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数(个)图2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及增速(二)销售产值增长较快,出口增长缓慢。
从近年汽车制造业销售情况看,销售产值增长较快,出口增速较为缓慢。
2013-2018年,汽车制造业销售产值增加3787.67亿元,增长81.9%;出口交货值增加115.67亿元,增长29.6%(见图3)。
图3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销售产值和出口交货值(三)企业资产和收入稳步增长,利润增长较为缓慢。
从近年汽车制造业企业的财务指标来看,企业总资产和营业收入提高较快,利润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这表明汽车制造业的成本有所上升,导致利润率下降。
2013-2018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增加3881.48亿元,增长81.6%;出口交货值增加115.67亿元,增长45.5%。
平均用工人数由2013年的32.27万人提高到2018年的43.56万人,保持较为平稳增长(图4)。
图4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四)汽车产量有所波动。
从近年来汽车整车的产量来看,存在波动,2013年生产汽车254.26万辆,2014年回落到219.59万辆,随后稳步提升到2017年的321.09万辆,2018年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
从轿车产量来看,2013年为最高点206.17万辆,逐步回落到2016年的最低点151.17万辆,随后逐步增长到2018年的174.09万辆(图5)。
图52013-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品产量三、需引起关注的问题(一)企业亏损面有所扩大。
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7.5%,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三项费用为6.80元,同比提高0.18元;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44.59元,同比回落5.6元。
从亏损企业数看,2018年亏损企业为10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3.0%;2017年亏损企业为79家,占全部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企业的比重为10.3%,亏损面有所扩大。
(二)市场需求有所减弱。
从全国汽车市场的情况来看,2018年,全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2%和2.8%。
广东汽车市场需求也不够旺盛,2018年广东汽车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9.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5.5个百分点;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4%,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6个百分点。
从国外市场需求来看,2018年汽车制造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为6.0%,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三)自主品牌仍需进一步提升。
从广东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比来看,产量和销量占全省汽车产销量的比重分别为21.2%和20.6%,均未达到一半。
从企业的销量规模来看,省内生产企业中,排全国前十的只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和广汽本田,分别排第四位和第六位。
从新能源汽车产量来看,广东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0.5%,低于广东汽车产量占全国的比重,广东作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需大力促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消费,提高汽车制造业的竞争力。
四、促进广东汽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一)从追求速度到追求质量,优化汽车产业结构。
广东汽车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产量和产能有了一定的积累,下一步要转变发展方式,由追求数量的增长转变为追求质量的提升。
从目前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MPV)的生产情况来看,2018年全省生产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124.81万辆,占汽车产量的38.8%;生产多功能乘用车(MPV)18.42万辆,占汽车产量的5.7%。
可见市场对于中高端轿车的需求量增加,汽车厂商要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汽车制造业产业链上,除了重视整车生产行业的发展,还要推进配套产业特别是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广东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占汽车制造业的半壁江山,其发展不容忽视。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汽车自主品牌。
广东汽车制造业的主体主要是外资、合资企业,自主品牌较少,很多重要的核心技术都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十年,广东省汽车企业纷纷成立了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开发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
在能源环境、产业转型升级等压力的背景下,要进一步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系统、电池等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自主品牌的推进步伐。
在政策层面要加强对新能源汽车的鼓励和推广,给予新能源汽车生产更多扶持和优惠;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方便性。
(三)拉动汽车消费需求,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
受部分城市限号限行、汽油燃料汽车相关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汽车消费需求,需要进一步促进汽车消费市场需求。
一是进一步开发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车型,提高汽车的性价比,提升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二是进一步开拓二线城市市场,弥补部分一线城市交通拥堵带来的汽车消费下降问题;三是借助“一带一路”等契机,积极拓展国外市场,特别是加强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促进汽车和相关产品的出口;四是提升汽车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整合重组、加强研发和提升品牌知名度等,提高企业整体的实力和经济效益,实现高质量发展。
供稿单位:工交处撰稿:王慧艳唐正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