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解读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 说课稿

《走近李清照》说课稿(黑龙江省萝北县军川中学赵桂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李清照》,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根据人教版教程自主创编的课程,是一节诗词赏析课。
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在阅读理解分析中,要掌握学习古诗词的简单鉴赏。
同时,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和主要写作手法,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这节课再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和《武陵春》等诗词,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
今天让我们在赏析中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感受她少女时代的快乐,中年女子的思念和孀居生活的哀愁,其间还有忧国忧民的悲愤。
品读李清照让我们再次走进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她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和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情感,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说学情本节课选取的都是学生喜欢的李清照的诗词,分别反映了作者在少女、少妇和孀居时期的不同感情,能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拓展训练中,教师选取了课外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交给学生探究完成,这样对学生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但有些难点还需要教师给予点拨。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于古代诗词重在考查学生背诵积累,并在积累感悟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重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感受其不同的风格,(教师引领学生诵读积累和感悟主题情感来突破重点)2、难点: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词,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五、说教法1、朗诵法:教师采取朗读、诵读和品读等各种形式,引领学生赏析诗词,掌握方法。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引言: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且备受推崇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
因此,通过针对李清照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她的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李清照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李清照的代表作品;3.理解李清照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李清照简介: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对她诗词作品的兴趣。
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介绍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梦令》、《一剪梅》等,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李清照的艺术特点:讲解李清照的艺术特点,包括婉约主义、意境深远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对比分析。
4.李清照与时代背景:探讨李清照作品与当时社会风貌及文学氛围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5.李清照的影响:介绍李清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包括对后世词坛的启发和影响力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李清照的生平、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对李清照的认识和理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展开相关讨论,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课堂演示:学生分组进行李清照作品的诵读和演示,培养学生对词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力。
4.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创作,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李清照的图片和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2.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分析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讨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讲解李清照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她的词作品。
5.通过阅读和讨论李清照的词作品,加深学生对她的作品的理解。
6.进行课堂演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李清照作品的表演和诵读。
7.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根据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创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走进李清照 教案

《走近李清照》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并对她的词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自由唯美的时代,和她标配的文学形式宋词,就好像汉代的大赋,六朝的骈文,唐代的诗歌。
唯美的宋词占据了大宋的风头。
文人雅致,志士情怀,帝国风流,女性娟美都融入到宋词之中。
他们的作者形形色色,最奇谲的是女词人。
宋代的女词人如同绽放的幽兰盛开在一代代人心田,留下了缕缕清香。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李清照,就是宋代女词人中的翘楚。
后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将她与李后主相提并论,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自由唯美的时代,那个风华绝代的女词人。
二、朗读《如梦令》1读,读出基调。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读,读准节奏。
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第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边读边画一画节奏。
3读,读懂诗意。
同学们读词,光读通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
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理解了不少,我们先来交流交流,看看你已经明白了多少?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得太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
游兴满足了,黄昏时荡舟而返,没想到走错了路,闯入了荷花丛中。
快速地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只见它们一群群从水面飞起。
三、合作探究•1,: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首词,仔细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板书:醉)• 2.那我们先一起来品这个“醉”字,读了这首词,你从哪儿看出李清照醉了?• 3.说得非常好,连自己回家的路都不知道了,竟然走错了,看来李清照真的醉了,那是什么让李清照醉了?再次读一读整首词,想一想。
首先是美酒李清照喝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好朋友在一起,品着美酒,你一杯我一杯,美酒让李清照醉了。
走进李清照 教学设计

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中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充满了独特的感性与深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走进李清照》是一堂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领略她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了解词的基本特点;2. 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学习她的写作技巧和意境创造;3. 学习欣赏李清照的词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4. 通过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欣赏;(3)李清照的词作品鉴赏;(4)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5)学生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2.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并展示给全班;(2)课堂讲解法:教师讲解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境创造;(3)课堂讲解法:教师讲解李清照的词作品,指导学生进行鉴赏;(4)写作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完成一首词作。
三、教学过程:1. 学习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1)教师分发李清照的生平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2)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全班学生共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 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教师先导入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词作特点;(2)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问题;(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探究李清照词作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鉴赏李清照的词作品:(1)教师选取几首李清照的经典词作,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境创造;(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作鉴赏,引导学生从词牌、词调、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欣赏。
4.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1)教师讲解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包括意象使用、情感表达等方面;(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风格分析,总结李清照的意境创造方法。
研究性学习《走近李清照》

研究性学习《走近李清照》盖石中学李国军一、设计背景(一)设计理念1、李清照的《声声慢》,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题,写出一份学案,做出一份课件,派出一个主讲。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新课程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4、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5、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
(二)、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学情”及教学资源分析:我所任教班级是平行班,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且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够丰富。
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
在这节课中,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二、教学现场(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优雅的歌曲——《一梦千年》,讲台的大屏幕展示“研究性学习——走进李清照”画面。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

《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大井寄宿制小学王铭鑫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了其他十位诗人词人古诗词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词人——李清照,丰富他们的知识。
2、能通顺,完整,流利得朗读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词与学生平时所读的课文截然不同,它重在通过停顿与抑扬顿挫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词,并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图乐结合,创造氛围。
1、通过所学的十首古诗词的学习,小做总结,引出所要介绍的女词人——李清照。
2、联系所学,你了解李清照吗?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她吗?或者背诵一首你学过的她的词。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介绍加深对李清照的认识与了解。
3、老师进行系统的介绍,不仅介绍她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要对她的身世遭遇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她的词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出示代表性作品《声声慢》,用具体的词来体会作者的才情。
1、出示范读,读准字音,感受断句。
2、自己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小组合作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深入词中,具体感知(出示课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是啊,原本富足美好的生活因战乱而分崩离析,她又如何不苦闷?(读);原本的纯真无邪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又如何不哀伤?(读);原本的属于她的全部美好因为国破家亡而消失殆尽,她又如何不痛苦?(读)于是,她轻启双唇,轻轻一叹:(出示课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字看似轻如浮云,实则重若千钧(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再一次的走进词中,去感悟词作的魅力吧!(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畅谈体会读了此词,你是否也被打动,你是否有千言万语想对李清照说,那就把你想说的话,把你的感悟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
《走近李清照》教案

《走近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诗词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诗词创作。
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2.2 教学难点: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诗词鉴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集。
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开场提问:你们对李清照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4.2 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分发关于李清照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4.3 分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选择几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5.1 课堂小结: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诗词的欣赏价值。
5.2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写一篇短文,讨论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看法。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清照的诗词。
小组内讨论诗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评估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她诗词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7.1 诗词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以李清照的作品为参考。
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创作能力。
李清照教案

李清照教案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李清照教案》是针对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中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的教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才子,她的作品以深情而又细腻的描写方式,反映了她在动荡岁月中的满腔柔情。
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价值;2. 学习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细腻而深情的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3. 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对比鉴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2.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价值;2. 欣赏法: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3. 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4. 对比法:通过对比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诗词中“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让学生猜测并热烈讨论李清照的身份和职业。
(2)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出身背景、婚姻经历和政治背景。
(3)评析李清照的作品,探讨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1)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部分诗歌和散文,让学生对她的作品有初步了解。
(2)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包括她的题材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醉如痴》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身名门,却品尝世间悲苦。
白纸黑字,写下传奇一生。
侣清酒而友黄花,婉约显现弹指间。
绿也瘦,红也瘦,
沙鸥离散,渡船远走,
一代词宗,千古流传。张敬一
配乐朗诵
学生活动
学生解读自己文字
学生活动
凤凰台上凤凰游
4组
又见易安
是什么,来的悄无声息,
走得不留痕迹,
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2.感悟李清照的美丽情怀,培养感悟美的情怀和坚强的人格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本教学设计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封闭的教学内容与陈旧的教学方法,以课外学习为主,课内交流讨论为辅的原则,开展语文学习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让学生体会到读书是一种高级的智力活动,书籍是一个人最珍贵的天赋财富,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在审美的过程中充分舒展自己的个性,最终提升自身人格修养。同时在阅读中增强语言感受力和文学鉴赏力,并培养学生创新、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李清照虽然拥有过美满的前半生,但随着金人南下的铁蹄,她的后半生遭遇无数的劫难:丈夫的早逝、文物的丢失、再嫁、离婚。然而就在这坎坷人生中,她仍然用生花妙笔为我们留下名垂千古的文学财富。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文学大师,解读李清照。
(二)学生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
让学生自主点评
教师活动
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名称
《走近文学大师——解读李清照》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所属教材目录
人教版语文必修(4)
教材分析
《走近文学大师》是人教版语文必修(4)中的梳理探究部分的一个专题,这部分是新教科书新增加的内容,也是此套书的亮点之一,它像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该专题侧重引导同学们对所学过课文的文学大师的作品进行梳理和整合,通过阅读和拓展,通过自主思考、合作研讨,培养同学们的探究能力。通过接近大师,进入大师的精神世界,吸纳作品的精华,提高个人文化积淀和文学素养。
2.能够依据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3.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清照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两首词让学生知道写作要有独特视角
设计意图
希望借此让学生多阅读、多读经典
设计意图
让学生更深一步体会写作要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同时,让学生知道读者对文本的解读属于再创造,也具有权威性,希望借此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了解文化虚无现象,并且树立正确文化观,对文学大师应怀着敬畏之情。
设计意图
学生活动
聆听
设计意图
吸引学生注意力,希望学生快速进入到课堂状态
设计意图
给学生充足展示机会
设计意图
意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鉴赏能力并且激起学生的表现欲,为课堂有一个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
意在让学生理解李清照孤独的心理,正是人生的孤独成就了李清照。孤独是一中境界。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解读李清照,感受美的熏陶。
(五)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
李清照的词和其他男性作家的词的不同就是以女性的视角、女性的心理、女性的笔触来描写女性的心理。所以写作要有独特的视角
教师活动
让学生举出女性作家的例子
教师活动
让男同学考虑这首诗是谁写给谁的
教师活动
课件展示近几年恶搞名人事件,并让学生讨论自己看法
教师活动
无聊背后的文化虚无
恶搞名人是民族的悲哀
(四)小组展示
教师活动
让学生说明自己写作意图
教师活动
琴棋书画诗酒茶花被成为人生八雅,简单介绍酒文化,相传黄帝酿酒,一宿而成;周文王酿了三次,味醇了,叫酬;汉代五月造、七月成,叫酒坛酒,真正用粮食造的还数“杜康”,曹操有诗“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古代还有“杜康造酒刘伶醉,不醉三年不要钱”的故事。古人总是在高兴时对酒当歌,在失意时借酒消愁,李清照与酒也有不解之缘:少女是就有“浓睡不消残酒”的感慨;中年时又有“酒意诗情谁与共”的无奈;晚年时更有“三杯两盏淡酒”的凄凉。所以说,人生不同阶段,对同一事物的解读也是不一样的。
当金石散尽时,请你别怕,两袖清风亦可当歌纵马。李汐漫
学生活动
学生点评
学生活动
莫道不消魂——走进李清照
1组
一代词宗,千回百转。工诗善词,才情过人。
豆蔻时光,风华绝代。溪亭日暮,醉酒归舟。
误入藕处,惊扰鸥鹭。雨疏风骤,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海棠依旧。知否知否,绿肥红瘦。
芙蓉一笑,拨动人情。风情万种,情投明诚。
国破、家亡,无依无靠无助,亲人离世的悲痛,文物丢失的无奈,颠沛流离的逃亡,所有的艰辛,都压在你柔弱的双肩上,可最终,你全都抗了过来!
易安,你的名字将载着相思流转千年!今夜,我静静望着繁星,仿佛又看到了你——带着满袖暗香。刘晴雨
千秋才女,诗文远扬。乘一搜小船在湖上飘荡,嬉戏玩耍误入藕花荷塘。
望诚来访却和羞倚门回首,恰一枝青梅诉说满膛欣喜。
本节课是师生共同解读文学大师李清照,学生在课前通过小组合作,利用网络平台查找关于李清照生平经历的资料,解读李清照不同人生阶段诗词含义及特点,教师给学生准备梁衡《乱世中的美神》、百家讲坛康震解读李清照。
《走进文学大师——解读李清照》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搜集的关于李清照的资料,并对李清照各个时期词作进行赏析,教师对词作赏析进行补充;第二课时,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练笔能力。写一段文字解读李清照,然后小组共同讨论并评出优秀作品,做成课件。此次课是第三节课,也就是个展示成果课,也是升华课。通过之前两节课对李清照人生及作品的了解,师生对文学大师李清照有了更深刻的看法,共同展示对李清照的解读。
学情分析
现在学生对经典文学有隔膜感,对经典缺乏一份尊崇、一份耐心。现在学生用语幼稚,理性含量少,文化含量少,很多人对该读什么书很茫然。中学阶段是人生的起点,尽量多接触经过历史选择的人类文化精华,多挤点时间读大师的经典,让自己起点高一些是终生受益的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主要成就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每个人堪寄”,沉香断续,梅花三弄,我听到了你沉寂的叹息,孤独的是你。
你用一生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经历演绎了一代传奇,纵然光阴流转,江山更替,“一代词宗”的你必魅力永存,伫于宋词巅峰!韩燕
学生活动
学生点评
学生活动
风住尘香花已尽
3组
又见易安,有暗香盈袖
我羡慕你“人比黄花瘦”的闲时,也感叹过你“凄凄惨惨戚戚”的悲凉。最难忘的,却是你“生当作人杰”的豪迈。
教师活动
我们要敬畏名人,他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
再次聆听乐曲
学生活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人生若只如初见
6组
她,拥有独立的人格,在封建社会纲常伦理的压迫下,她敢于再婚、离婚。
她,有着坚强的个性,在人生的后半段即使受到再婚丈夫的压迫与虐待也隐忍坚强。
她,有着细腻的感情,婉约不失一丝豪迈,含蓄不失一丝倔强。
感情笃深,投诗报词。丈夫出仕,独居幽处。
把酒东篱,暗香盈袖。对花怀人,睹物思人。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世事多变,好景不长。
国破家亡,丧夫婚变。女流之辈,倒也坚强。张国森
李清照,我想对你说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灿灿的晚霞,静静的湖面,我看到了你绯红的脸庞,活泼的是你。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幽幽花园,摆荡秋千,我看到了你匆匆的背影,娇羞的是你。
不足之处在于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充分活动的环节最难把握,学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预料的观点和认识。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在学习目标指引下,不如让学生大胆质疑、互相对抗,这本身就是学生主体性的一种体现。
她就是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孙嘉祺
颁奖词
她,是一位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的女子;
她,是一个历经苦难,有着坎坷人生的苦命人;
她,是忍受孤独,昂立于逆境险滩的强者;
她的诗,不但有婉约之情,亦又雄壮之气;
她,就是一代词宗——李清照许婷婷
易安,我想对你说:
当丈夫亡故时,请你别怕,词赋才情可伴你四海为家;
当山河破碎时,请你别怕,一壶清酒可消愁情牵挂;
你有自己的哀伤,与夫婿相濡以沫却不能相伴终老;你有自己的坚守,颠沛流离却仍守金石古书。你用跌宕起伏的人生向我们证明:作为词人,你成就卓越,作为女性,你意义非凡。柳紫明
学生活动
齐读李清照《一剪梅》、《夏日绝句》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并举例
女生齐读
一颗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通过看李清照《孤雁儿》、《醉花阴》理解孤独和寂寞的不同。
寂寞是心灵的空虚,情感的匮乏,而孤独是一中境界,孤独的人能感悟到生命的真谛,灵魂得以净化。李清照正是在孤独中,以诗为伴、以词为友,孤独赋予她创造灵性,也历练出她卓越的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