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16篇)《乡村四月》篇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前两首古诗,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2、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两首诗。

〖教具准备〗学生准备有关翁卷,范成大的生平资料,老师准备相应的音乐带。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老师:同学们,本单元我们随作者领略了中外的田园风光,体会到了自然、质朴、和谐、静谧的乡情,今天,我们再来走进古代诗人为我们描绘的田园美景,学习《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你也一定会陶醉其中的。

二、交待任务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前两首古诗。

《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三、学习第一首诗《乡村四月》1、作者简介,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大多讲求技巧,诗风清苦。

2、阅读诗文:⑴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结合注解,理解诗意。

⑶想象画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汇报交流:⑴指名读诗文,纠正字音。

⑵理解的意思: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山原:指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子规:杜鹃鸟。

句意: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满是绿色,稻田里一片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句意,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都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种田。

4、读诗文,想画面,说感受:(播放音乐带,有感情的朗读)。

诗文展示四月的乡间充满生机,一派繁荣的景象,同时勾画了农民在四月里紧张、繁忙的劳动场景,表达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四、学习第二首诗《四时田园杂兴》1、作者简介:范大成:苏州吴县人(今江苏)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诗人,他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合称“南宁四大家”。

他的诗忧国忧民,多有佳作,晚年隐居,写了《四时田园杂兴》60首,是他一生田园诗的代表作,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生疾苦。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规、插”等字词。

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讨论、朗读、交流中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3、在诵读中体会劳动的快乐,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理解诗意。

教学方法:以读为本,读议结合、小组合作、适时点拨。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生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田园,现代都市人所向往的地方:那里有田园绿野、小桥流水,那里有炊烟袅袅、诗情画意。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乡村孩子在田野里尽情奔跑、玩耍的写照!“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是乡村独特的风景。

多少诗人用情浓意切的诗笔写下了一首首赞美农村景色的诗篇。

宋代翁卷.就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乡村四月>这首古诗,跟随诗人到乡村去走一走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回忆古诗的学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作者简介:教参28页。

从题目中,你读懂了什么?想知道什么?(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三月,春天将结束,四月,夏天刚来到,称初夏)引导学生看23页四幅图,说说看到了什么?诗人用一首什么样的诗来描绘这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图画的呢?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范读古诗。

2、学生自由读古诗,圈出生字,提出不懂的问题。

认读生字。

3、针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

绿遍山原: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苗,满眼皆是绿色。

乡村四月 公开课

乡村四月 公开课

乡村四月公开课
引言概述:乡村四月,春暖花开,正是乡村教育展示的好时机。

公开课是一种向公众开放的教学活动,通过展示教师的教学风貌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本文将从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意义、准备工作、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意义
1.1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3 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
二、准备工作
2.1 确定公开课主题
2.2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2.3 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
三、教学内容
3.1 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3.2 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3 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案例
四、评价方式
4.1 学生评价
4.2 教师自评
4.3 专家评价
五、持续发展
5.1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5.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5.3 建立乡村公开课的长效机制
综上所述,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种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有效方式,通过公开展示教学成果和交流教学经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交流,有助于推动乡村教育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

希翼更多的乡村学校能够积极开展公开课活动,为乡村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乡村四月》教学设计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并达到会背诵。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和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

3、领悟作者的描写手法,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描写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主动地进行语言的品味和体会,感悟诗歌所表达的美。

教学过程一、文字激趣导入,生字学习。

1、书写“”,同学们看到这个符号你会联想到什么?它特别像我们学过的哪个字?(学生自后发挥)2、书写“”,再来看这个符号,你又想到了什么?它像哪个字?本意就是河流,古代的人在发明字的时候,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某些事物的大致轮廓,就创造了象形文字,像刚才我们看到的“木”和“川”。

3、汉字神奇的地方不仅如此,再来看老师在木字上添加,书写出“桑”,看到这个字,想起了上期我们学过的一首《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书写“天”和“虫”,看这两个字能组合成什么字——蚕,为什么会用这两个字组成小小的“蚕”字呢?(大胆联想,结合蚕的神奇。

)4、继续添加书写“木——村”,看到这个“村”你想到了哪些词?(尽可能的组词,培养组词能力)引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来自乡村的诗人,他生于美景如画的江南水乡,他一生不曾做官,他把他所有的精力都用于他所喜爱的诗歌创作,是一位真正的布衣诗人。

他用他的诗歌描绘着建乡那别致的水乡景色。

每当人们提到他,就马上就会想到这首诗。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二、趣味练读。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5篇《乡村四月》教学设计1知识技能目标:1、学习生字“蚕”。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

3、能领会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积累其他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德育美育目标: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学习古诗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美丽的田园风光,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吉他弹唱录象、收集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乘着四月的暖风去看看江南乡间的美景,好不好!二、配乐欣赏图片,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田园风光图片和农民忙碌耕种的图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

因此我让学生观赏乡村美丽的风光,领悟乡村生活的美好,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三、学习赞美。

多美的田园风光呀!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自己看到景或人吗?(学生练习赞美自己看到的景色或人)四、愉快学习古诗。

1、诵读古诗。

多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呀!宋代诗人翁卷还为此写下了一首诗呢。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示范→学生练习读诗)(诗歌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

因此指导学生读诗时注重节奏和音律的指导,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做到抑扬顿挫,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灵秀之美。

)2、品析诗中字词,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即写景又写人的诗,仔细读读,看看哪句写景哪句写人。

(1)指导学生品读前两句: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理解诗句并读感情诵。

仿写练习:春雨如烟夏雨如()秋雨如()冬雨如()(2)总结学法:我们以读、品、诵的方法学习了1、2句诗。

请同学们用这一方法自学3、4句诗。

(提出自学要求:读准生字、通过品字词理解诗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句。

)3、学生合作自学3、4句。

4、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自学情况:巧记生字“蚕”;学习多音字“了”。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活动而设计的,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教学指导方案,以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

本教案适用于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涵盖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评价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并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其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乡村发展的案例,激发学生对乡村建设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其对乡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1. 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

2. 掌握相关的概念和知识。

四、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通过讲解相关概念和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现状。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乡村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和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乡村发展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乡村发展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讲解乡村发展的概念、重要性和现状,引导学生了解乡村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3. 小组讨论(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乡村发展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点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案例分析(25分钟)教师引入一个具体的乡村发展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和讨论。

5.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学生的责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度: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中的积极程度和表现。

2. 学生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的思维逻辑和表达能力。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标题: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引言概述: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活动,旨在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本文将从教案编写、课堂设计、互动方式、评价方式和教学效果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案编写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确保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需求。

1.2 设计教学步骤: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连贯顺畅,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

1.3 编写教学重点难点: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课堂设计2.1 激发学生兴趣: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2.2 创设互动氛围:采用多种互动方式,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3 引导学生思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动方式3.1 小组合作:设置小组任务,让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2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3 游戏竞赛:设计有趣的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团队协作和应变能力。

四、评价方式4.1 多元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测验、作业、讨论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4.2 及时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反馈,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4.3 鼓励激励:给予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效果5.1 学习成绩提升:通过乡村四月公开课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提升,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5.2 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互动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如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

5.3 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教案编写和课堂设计的实践,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改善。

结语: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一、教案简介乡村四月公开课是为了促进农村教育发展而举办的一项教学活动。

本教案旨在提供一套详细的教学计划,以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开展乡村四月公开课。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乡村四月公开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1. 农村生活介绍a. 农村的地理环境:山川河流、气候等。

b. 农村的人文环境:农民的生活方式、习俗、传统节日等。

c. 农村的经济活动:农业、养殖业、手工业等。

2. 农业知识a. 农作物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

b. 农业机械的使用:拖拉机、收割机等。

c. 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销售渠道。

3. 乡村发展与振兴a. 农村教育:农村学校的建设、教育资源的分配等。

b. 农村医疗:农村医疗设施的改善、医疗服务的提升等。

c. 农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电商的兴起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农村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农村的兴趣。

2. 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资料,介绍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3. 情感体验:组织学生进行农村生活体验活动,如种植农作物、制作农产品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研究,探讨乡村发展与振兴的策略和方法。

5. 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提出乡村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

6. 课堂展示:学生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体验活动,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五、教学评价1. 知识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个人作业等形式,评价学生对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评价: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评价:评价学生对农村的兴趣和热爱,以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农村生活和农业知识。

2. 农具和农产品:用于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of "April Village"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乡村四月》公开课教案
【设计理念】
古诗的教学,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穿越时空去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最大限度地走进这种文化,使这种文化滋养学生心智成长在语文实践过程中注重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强调学习方法的巩固、迁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能力感悟古诗,只有当平面的诗句通过学生的想象生成为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曲曲优美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时,学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诗人所感、想诗人所想,引领学生读出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前两首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三读”来体会诗歌的音韵、画面、情感,并尝试自学田园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如何指导学生描绘生动的画面
【课前准备】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你们好!很高兴认识你们!今天咱们初次见面,我们玩个游戏怎么样?老师带来几幅画,看谁能够一看到画,就想到一句古诗,当然,越多越好!想挑战么?好吧!(出示图)有一句话是这样评价古诗的:(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读这是田园诗最大的特点好了,我们上课吧!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并初步了解田园诗的特点]
一、上课导入: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一下田园生活,请看板书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田园诗(打开课本)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通过总结提炼出“读”的重要性,并为下一步的学习
提供了指导方法]
二、学习《乡村四月》
过渡:那么如何读才能体会田园诗的美呢?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第一种可能,当生拍手读出节奏时:
a.你为什么要这样读啊?
b.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引导:是啊,大家都觉得这样很有趣呢!原来读诗还可以通过击掌打出节奏其实击掌还有很多种,不止他这一种可以自己击掌,也可以和别人合作击掌打出很多节奏!你会吗?对对,就是这样读!还可以同桌相互击掌读!(示范)除了这种形式,其实还可以标上音乐的符号来读呢!(示范)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其实读诗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
第二种可能,当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时:你读出了七言诗最常见的223的节奏再想想,还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引导:(预设:若仍然223的节奏,)看来你们都习惯于223的节奏读法,你们听,老师还可以这样读你觉得这样读怎么样?想不想试一试啊?那就跟我一起来吧!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
手读,你会吗?(示范:自拍、同桌拍)
(2)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或者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c欣赏古诗新唱:古诗不但能够读,还能唱出来呢!(出示古诗新唱)喜欢么?也来唱一唱你还可以用自己最熟悉的歌曲换成这个词唱出来
小结:不同节奏、不同形式读古诗,多有趣啊!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诵读从诗人角度出发,而趣读则立足于孩子的心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贴近孩子的天性最终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淡雅的田园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出示:听读,想象画面美)前面我们说“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这首诗里有怎样的画面呢?来,请闭上眼睛(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示范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这样一个画面:
田野里,山坡上,嫩嫩的、绿绿的小草,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茸茸的绿草,随着地形的连绵起伏,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绿绒毯披着一身绿叶儿的桉树、榕树,桃树,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站立在绿绒毯上,在阳光底下一动一动地放着绿光小河、稻田里的水满满的,映着天空,映着白云,远远看去,白亮亮的一大片,就像一面面亮晶晶的大镜子小河旁边的那处杨树林,漫天飞舞的杨花纷纷飘落,不一会儿,把一大片绿绒毯染成了白色远远看去,那已分不清哪是杨花,哪是河水哇!太美啦!这真是“绿遍山原白满川啊!”
(3)感悟方法:
a.听了老师的描述,你会有怎样的评价?(对老师想象的画面进行评价,对老师描述的语言进行评价等)
b.刚才老师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出现了画面吗?
c.知道老师是怎么把简练的诗句变成优美的语言的吗?
方法引导:读第一句的时候,老师想到了绿绿的山坡和
田野,想到了白亮亮的稻田和小河,还想象到了桉树、榕树、桃树,草地,杨花为了让同学也能感受到你的画面美,于是我就使用优美的语言,比如说,可以用上我们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运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把句子说生动些听起来才这么美你们也想像老师这样描述优美的画面吗?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请睁开眼睛接下来像老师那样,选择一句,和同桌一起说一说,比比看,谁描述的更美,也许古诗旁边的注释对你的理解和想象有帮助哦!师相机指导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出示图:白满川)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体会忙碌,拓展想象:在这繁忙的四月,大人们除了采桑插田,还可能忙什么呢?小孩子们在忙什么呢?除了人们,还有谁也忙起来了呢?(播放视频:也许你想象到了这样的画面……孩子玩耍、青蛙透气、蝴蝶蜜蜂采蜜,牛儿等待耕种…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感觉?(板书:赞美景人)
c.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设计意图:对古诗教学而言,需要创设情境,感受诗情画意本教学环节把诗句中的景物变抽象为具象,使一幅完美
的图画呈现眼前,学法的指导也在不经意中得以强化另外,课堂有意识地想象补白,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发发散性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视频渲染气氛,深化理解这一环节的拓展,对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的景美人勤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3、背读,感悟情感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出示:这就是背读,感悟情感美)(配乐)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趣读体会了诗歌的音韵美,听读想象了画面美,背读感悟了情感美所以,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设计意图: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里,了解文本传达出来的思想情感最终熟读成诵,体现扎实有效的教学]
三、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个学习方法自学第二首古诗
1、自学:任选一个方面自学
2、指名汇报,适当补充
小结:同学们在学习诗歌的时候,可以从这三方面体会自学
[设计意图:此环节强调能力的迁移,体现“扶到放”的过程,使学法不断的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掌握规律,形成阅读
古诗的能力;也体会到诗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
四、作业
1、课后积累更多的田园诗
2、利用本课学习的方法自学《渔歌子》
总结:美丽的田园风光如诗如画,自古至今吟诵的诗人举不胜数,请同学们课后多积累田园诗感受诗情画意[设计意图:总结田园诗的特点,注重课外积累田园诗,强化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迁移运用]
教学设计自我评析:
田园诗歌淡雅、恬静、清新、自然,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田园画我在教学中深深地体会到,引导学生从古诗中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古诗教学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所以在方法上,我把“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通过“趣读、”“听读”、“背读”带领学生从音韵、画面、情感三方面去体会诗歌的内在美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