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一)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诗歌简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的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
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诗歌用了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泾水、春草、古碑、苍山、残阳、绿树、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景物,表达了自己的怀古伤今之情。
在情景处理上,用极富特征的荒凉景物抒发了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悲叹。
颈联采用拟人,写景细致入微。
在情感上则蕴含了一种低沉、落寞的思想情绪。
1.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答: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
诗人春日眺望经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答: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二)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
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
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
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四库全书》这是一首写景诗。
写农村中夏日急雨之壮观:一个家住溪西的牧童,一早就骑着牛去溪北放牧。
正在放牧时,忽然乌云翻滚,风雨骤至。
牧童慌忙冒雨向西南方向渡溪回村,可是雨又“骤晴”,“山又绿”了。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纪村事》含答案解析[2020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纪村事
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饷田:到田间送饭。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2分)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捣衣的声音。
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
(2分)
解题思路应先对诗句意思进行解读,然后概括其描绘的画面特点。
答题时要抓住上句,总结出“忙碌”,抓住下句,总结出“祥和”。
【白话诗歌】绿色的植物藤蔓映照着农家的一对门扉,一条若隐若现的小路顺着墙边蜿蜒向前。
近来雨水很多,庭院中的果子掉落腐烂,田里的稻子已经熟了,水边的禽鸟很肥。
家家户户酿造香醇的美酒,准备迎接新社,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的余晖。
忽然清脆的笛声从牛背上传来,是谁家送饭的人从田间归来了。
【诗歌鉴赏】首联通过写绿植和小路,展现了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
颔联中的“果烂”“稻熟”写出了农忙时节令人喜悦的丰收景象。
颈联描绘了农家的日常生活场景,寄寓了渴望来年丰收之情。
尾联视听结合,描写了农人送饭归来时悠闲自得的场景。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动静结合,描写了农村农忙时节的景象,自然与人文融合,用语平朴,意境优美,呈现出浓郁的田园生活气息。
高三高考统一考试(新课标I卷)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望江南·超然台作①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③试新茶④。
诗酒趁年华。
【注】①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
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②寒食:清明节前一天为寒食节。
③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
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
④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雨前茶”。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景色,“风细柳斜斜”为读者形象地展现了“春未老”的图景。
B.下片中的“咨嗟”意为叹息,与李白《蜀道难》中“侧身西望长咨嗟”所流露的情感相同。
C.“寒食后”点明时间,此时正是清明时分,可以另取榆柳之火,以此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
D.全词情景交融,通过暮春景象以及烧新火、试新茶的细节表现了作者细微复杂的内心活动。
2.“超然”一词是如何贯穿全词的?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及解析1.B【解析】李白的“咨嗟”既是对蜀道之难的感慨,又饱含着对友人的劝诫和对国事的隐忧;而本词中的“咨嗟”则寄寓了作者对故国、故人不绝如缕的思念和欲归不得归的无奈。
2.①台名“超然”:作者将楼台拟名“超然”,并登台作此词;②景色“超然”:作者登临超然台上远眺,满城春色尽收眼底,烟雨笼罩千家万户,一片超然脱俗之景;③心境“超然”:清明无法归乡,词人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来自我调适解脱苦闷;“诗酒趁年华”进一步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3点6分)【参考译文】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
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
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寒食节过后,酒醒反而因思乡而叹息不已,只得自我安慰: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在啊。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

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古诗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优秀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复习:古代诗歌阅读专练(附答案解析)题组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①陆游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
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
歌缥缈,橹②呕哑,酒如清露鲊如花。
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
【注】①1166年春,词人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家。
这首词就是这一年词人归家不久闲居镜湖时所作。
汉初邵平不愿为官,在长安青门外种瓜。
②橹:另作舻。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用典,并着一“懒”字,词人借以表达不想学古人种瓜都城门外的心境。
B.上片三四句,紧承“渔钓”,动静结合,状写了镜湖新燕翩飞、沙鸥憩晚的美丽春色。
C.下片一二句,歌声与橹声并作,“缥缈”“呕哑”相映,以动衬静,极写山水的宁静。
D.下片第三句,以清露喻杯中酒,以花喻盘中菜,状物传情,想象丰富而自然。
2.这首词移情于景,含而不吐,举重若轻,耐人寻味。
请结合“只将渔钓送年华”一句,分析其“举重若轻”之妙。
题组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闲居自述陆游寒沙四面平,飞雪千里惊。
风断阴山②树,雾失交河城。
朝驱左贤阵,夜薄休屠营③。
昔事前军④幕,今逐嫖姚兵。
失道刑既重,迟留法未轻⑤。
所赖今天子⑥,汉道日休明。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诗人以山翁自称,懒于世事,认为外物不关自身,表达了远离世俗的心志。
B.第五句写诗人的居室窗户打扫得洁净明亮,几案不加雕饰,清净而又素朴。
C.第六句写诗人穿过茂密的竹林,行走在河岸边,头上戴着乌巾,悠闲自得。
D.末句运用典故,即使没有立足之地也不觉得贫困,表明了诗人的人生态度。
2.诗歌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结合全诗赏析其精妙之处。
题组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甲)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

古代诗歌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黄山道中【金】赵沨小榖城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
千章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
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画图间。
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
【注】黄山: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
小榖城:即东阿县铜城镇。
章:大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点题,通过描写登山道路屈曲盘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寒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
B.颔联具体描写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拔的树木之中,白塔山顶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
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巧:黄公庙周围的古木色调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调明亮,两者形成鲜明对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爱,即使病人膏肓也要经常来往。
“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
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兰联绾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
2.诗的颈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3—4小题。
初到黄州苏轼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注释】员外置:指定额以外的官员,苏轼此时授检校水部员外郎。
水曹郎:水部员外郎。
梁代的何逊、唐代的张籍、宋代的孟宾子皆以诗名,且都曾任水部郎。
压酒囊:宋代官俸一部分用实物来抵数,叫折支。
这里说,检校官的“折支”,多用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数。
作者曾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开篇两句,用语简洁,诗人借“自笑”“为口忙”“转荒唐”之语,以自嘲的口吻回顾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B. 三四两句宕开一笔,描绘初到黄州,风尘仆仆之中,见江波而思鱼美,望修竹而羡笋香,伤感之情,溢于言表。
C. 第五句中诗人以“逐客”自命,是夸张愤怼之语。
第六句中诗人以古今诗人自比,表明自己所得官阶都是虚授之职,并无实权。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白下驿饯唐少府》含答案(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4.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3.A4.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直抒胸臆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①本诗通过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方法来排遣离愁。
颈联的“浦楼”两句实写饯别时凄清的场景,夕阳西下,余晖照水边酒楼,一路风烟;尾联的“去去”两句虚写友人要去的地方在日边,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错误,颔联“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的大意是互相了解哪里需要时间早?只要心意是一样的,便不需要在乎认识时间的早或晚。
言外之意是两人认识时间不长,所以唐少府并非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故选A。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专题06 古代诗歌阅读经典基础题一、古代诗歌阅读(2020·楚雄师范学院附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①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注:①荒戍:荒废的防地营垒。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送别之地及时节,荒凉的古垒边,黄叶飘零,强烈渲染了此时此刻远行友人的悲伤离愁。
B.颔联两句互文,意即:“初日高风汉阳渡,高风初日郢山门。
”统指荆山楚水,展示辽阔雄奇境界。
C.“江上几人在”句想象归客一个人归还将遇见哪些故人,这是对友人此后境遇的关切及对故交的情意。
D.诗的最后一句透露出依依惜别的情怀,当此送别之际,设想他日重逢,开怀畅饮,更见惜别之情。
2.这首诗运用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021·清原满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
B.“日暖南山石。
”使用虚写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
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
4.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
(2020·天津市咸水沽第一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11分)
酒楼秋望
华岳【注】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注】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8.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6分)
9.与《过零丁洋》尾联相比,本诗尾联抒情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题华清宫
杜常
东别家山十六程,晓来和月到华清。
朝元阁①上西风急,都入长杨②作雨声!
[注释] ①朝元阁:唐代著名楼阁,在华清宫内。
②长杨:汉代宫殿。
8.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路行程怎样的情形?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慨?是如何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春水①
杜甫
三月桃花浪②,江流复旧痕。
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
接缕垂芳饵,连筒③灌小园。
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
〔注〕①此诗系杜甫安史之乱客居成都时作。
②桃花浪:桃花汛。
③连筒:用竹筒汲水的水车。
8.此诗写景状物运用了什么突出的手法?请简要赏析。
(5分)
9.首句“三月桃花浪”中“浪”能不能用“汛”替换?请简要概括理由。
(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菩萨蛮
【宋】谢逸
暄风迟日春光闹。
葡萄水绿摇轻棹。
两岸苹烟低。
青山啼子规。
归来愁未寝。
黛浅眉痕沁。
花影转廊腰。
红添酒面潮。
8.这首词上阕写景很有特色,是如何描绘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5分)
9.这是一首春闺怨词,女主人公的情绪有一个变化过程,请具体分析。
(6分)
(五)(2014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阮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
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
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
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6分)
(六)(2015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迟,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历县.在今乌鲁木齐。
8.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
9.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
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份)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