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合集下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最新)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最新)

第二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理解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结合典型事例,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收集具体材料,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认识,感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升华道德境界,自觉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三、新课教学新课导入:国内国外旅游不文明的行为,如随处抛丢垃圾、废弃物,随地吐痰、擤鼻涕、吐口香糖,上厕所不冲水,不讲卫生留脏迹;在卢浮宫内水池泡脚等。

从我们身边的不文明、不道德的现象中我们得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公民素质十分重要。

(一)培育“四有公民”◇课堂探究:你认为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对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有什么意义?◇探究提示:扶贫接力计划的实施,使青年志愿者在自觉参与的过程中,经受了锻炼,提高了素质;思想感情得到熏陶,思想觉悟得到启发,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意识得到增强,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1.为什么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1)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必要性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材料一:某村是改革开放初期有名的“万元户”村,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充裕的物质生活。

不久,打牌赌博现象出现,并愈演愈烈。

于是人们无心经营;家庭矛盾上升。

没过几年,原来远近闻名的“万元户”村变成了贫困村。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2.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3.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形式。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重要问题的辨析,提高学生比较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通过了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各种创建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应当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作为当代中国青年,要使自己健康成长、锻炼成才,就必须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教学重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目标【教学难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发展先进文化。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探究如何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问题。

进行新课: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通过相关课件材料让学生感受和领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什么)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1)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精神文明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3.懂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明确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意义。

5.了解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创建文明活动的形式。

(二)能力目标1.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材料或设置的情境,主动地感知、感受、体会、体验,从而提高感情和领会能力。

2、通过了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自觉成为“四有”公民。

2、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以实际行动投身于和谐文化建设。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难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导语: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旅行的方式度假,在享受美好假期的同时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请看一则新闻报道。

1、视频引入:看完视频之后,你有何感想?(这些人不文明、素质低)说明现阶段国民物质文明有所发展,而精神文明缺乏。

因此,国家应该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二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进行新课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过渡: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发挥其主阵地作用的重要手段。

1、出示材料思考:你认为开展“XX 好少年”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利于培养什么样的公民?立志好少年梦想好少年见义勇为好少年坚贞好少年勤奋好少年 创新好少年才艺好少年 2、师小结:有理想起导向作用,有纪律起保证作用,有道德和有文化可以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因此,这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就中学。
【学法点睛】
指导学生掌握答题的方法。
补充完善学生回答不足之处。
及时评价学生





1.师友独立构建知识网络图。
2.一组师友向全班展示。
【学法点睛】
补充知识网络图,完善知识结构。
学习反思
【温馨提示】及时反思,不断进步。
3.做好笔记,A检查C,B检查D。
【学法点睛】
指导学生在课本上做好笔记。
补充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
三.




1.观看跨越护栏、乱涂乱画的图片。
思考: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对我们自己、对他人社会有何影响?我们应怎么做?
友情提示:小组谈论,课上A B展示影响,CD展示正确做法其他组同学思考问题,自由回答。
2.阅读材料: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吴仁宝说,我们不仅要让村民富“口袋”,而且要富“脑袋”。如果只富“脑袋”,不富“口袋”,那是形式主义;如果只富“口袋”,不富“脑袋”,就会走偏了方向。
课题
8.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课型
新授
时间
审核
全体九年级思品教师
主备人
刘景芳
课时
1课时
学习目标
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了解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理解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自觉履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重点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2.什么是先进文化?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是什么?
4.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哪些内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原因书上没有明确的提到,同学们
想想应该是什么呢?请一个同学起来回答。(如果学生不知道
,引导学生思考,给予提示……)
不错,请坐。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精神
生活方面得需求也是越来越多,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是满
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的重要途径。同时发展文化事业、文化
自然科学的重要作用又承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这种观点
是正确的。哲学社会科学主要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等问题,树立正确的思维;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为
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起着“方向盘”
作用……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第三方面是发展文化事业、文化
产业(板书并辅以幻灯片)。其原因是什么?(点击幻灯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做文明公民。
教学重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四有”公民。
教学难点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手段: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板书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时间
【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由于群众沉溺于买地下六合彩活动,给家庭、社会带来严重后果的一段视屏,然后给出问题(辅以幻灯片P1):视屏信息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大家思考1分钟,我请同学起来说说。
刚才浏览了课本,其根本任务是什么啊?
恩,回答得很好。其根本任务是(幻灯片显示)培育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
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1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了解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理解先进文化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2.能力目标具有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能力;具有抵制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侵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觉履行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基础工程。

【教学难点】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教学方法】谈话法、图表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每组学生对本组所选的优秀歌曲进行排练。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方法一:播放歌曲:大刀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生死不离(片段)提问:(1)前两首歌曲是什么时候的歌曲?它们表达了人们的一种什么情感?在当时具有什么重要意义?(2)第三首歌曲是什么时候的歌曲?它表达了人们的什么情感?它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学生回答(略)。

教师归纳:古往今来,人们创作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歌曲来表达自己或民众的某种情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爱国、卫国、建国。

而歌曲仅仅是文化的一种表现方式,五千年来,中华儿女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始终是凝聚和激励中华儿女的重要精神力量。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同浇灌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

导入新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法二:(备选)(1)出示图片:社会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2)资料:外国人看中国游客美国人:反感中国游客随地吐痰美国人每每谈起中国人,除了钦佩中国人手头阔绰,动不动就买三四块劳力士以外,最惊讶中国人的嘴上功夫。

这嘴上功夫第一是乱吐痰,第二就是大嗓门。

一个饭店或者一个会议场所,只要来了一群中国人,那里必定会热闹得像集贸市场一样。

第八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4doc

第八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人教新课标九年级)4doc

第八课第一框建设社会主义和精神文明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文化,始终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刀进行曲》《松花江上》《黄河大合唱》等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热情,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新中国成立以后,《歌唱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走进新时代》等歌曲,成为响彻神州大地的时代强音,吹响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号角。

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有吸纳又有排斥,有渗透又有抵御。

面对这样的形势,让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共同浇灌灿烂的精神文明之花。

建设社会主义和精神文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活动一: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 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儿小事大吵大闹;* 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肆意谩骂他人;* ……○你是否遭遇过上述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无论是一个人、一个家庭,还是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物质上不能贫穷,精神上也不能贫穷。

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全面发展。

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就更是如此。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

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关链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而又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

物质文明的发展处于基础的地位。

物质文明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特,它们对物质文明的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活动二:电影图片○上述电影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案

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二框题《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

2、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树立科学精神,努力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

2、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学习重点】如何建设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学习方法】问题探究法、互助讨论法【学习课时】1课时【整体感知】(自主预习,课前感知)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1、在当代中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精神,各项事业就会。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1)培育一代又一代有、有道德、有、有纪律的公民。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1、发展教育事业。

(1)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作用。

(2)措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本、为先,实施,提高教育水平,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发展科技事业。

(1)重要性:科学技术是。

(2)措施:①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建设。

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

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鼓励,反对和的良好氛围。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要扶持文化事业、发展、鼓励,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2)要坚持把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文化设施建设。

(3)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1、建设和谐文化。

(1)重要性: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识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

3.懂得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了解党和国家为推动其发展采取的措施。

4.明确建设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知道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亿万人民参加的创建活动,了解近年来人民群众创造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活动形式。

二、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教材提供的背景材料或设置的情境,主动地感知、体会,从而提高感悟和领会能力。

2.通过对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重要性问题的辨析,提高比较分析能力和辩证分析能力。

3.通过了解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自觉成为“四有”公民。

2.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3.自觉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点]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2.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学难点]
1.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怎样建设和谐文化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2.如何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原因、措施)?
3.共产党引领中国先进文化的旗帜是什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是什么?
4.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老师先总结三点,学完后再补充完整)。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二者在内容、根本目标上是完全一致的。

今天我们接着学习:
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其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为社会主义物质、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

精神文明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情都难以搞好。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根本目标):培育“四有”公民
具体说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这也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关于探究一,指点学生明确“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是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又能使青年志愿者得到锻炼,提高了素质,有助于他们成为“四有”公民。

关于探究二,引导学生从反面感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关于启示最好让学生记到课本上,掌握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提供方向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精神文明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情都难以搞好,必须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过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两方面内容,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心环节,随后重点学习,下面我们先来学习科学文化建设的内容。

(二)重要内容: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做填空题。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这是其重要内容。

1.发展教育事业
(1)原因: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可回忆P4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及P55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2)要求
①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先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让学生了解国家加大财政补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事实。

2.发展科学事业
(1)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要求:
①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

③坚持社会主义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处理P102探究三,重在引导学生辨析两个观点,树立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的观念。

3.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1)原因:文化的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

(2)要求:
①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②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

③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

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了解国家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措施。

(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那么靠谁来建设精神文明呢?
(三)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看书,做填空题。

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

凡是能促进社会和谐的文化都可称之为和谐文化。

1.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

建设和谐文化,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帮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引导学生看“相关链接”,明确完善社会志愿者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文化,主体是人民群众。

他们在这一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采的形式。

2.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形式
20世纪80年代以来,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如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的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以及行政机关开展的创先争优、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以及社会各界组织的“希望工程”、“送温暖”、“手拉手”等。

3.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处理P103探究四,注意联系前面所学知识,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等方面考虑,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从点滴做起,以现在做起,以实际行动为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