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_文言文配套练习

合集下载

人琴俱亡练习题

人琴俱亡练习题

人琴俱亡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解释加点的字。

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何以..都不闻消息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弦既.不调因恸绝.良久2.本文选自,是记载的笔记小说。

作者,的文学家。

3.翻译下列句子①.何以都不同消息?此已丧矣。

②.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答:③.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答:二.阅读理解、分析1.对这篇文章的解释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A.子猷由于听不到一点子敬生病的情况,推测子敬已死,坐着车子去悼念他,一点都不悲伤。

这是因为他自己也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子敬在九泉下相见了。

B.王子猷和王子敬都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人琴俱亡》这则故事,写王子猷对哥哥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哥哥的深厚情谊。

C.子猷开始是“了不悲”“都不哭”,后来见到“人琴俱亡”,就“恸绝良久”,“月余亦卒”,说明子猷的死,一是病重,二是过分悲伤所致。

D.课文的语言十分简洁。

全文寥寥数十字,把事情的经过写得悬念迭出,波澜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2.《世说新语》的作者善于以小见大,通过生活细节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个性。

试举例分析《人琴俱亡》这篇文章是如何运用细节描写来刻画王子猷这个人物独特的个性的。

答:记承天寺夜游苏轼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3分)⑪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⑫怀民亦未寝()⑬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念无与为乐者()(5)庭下如积水空明()(6)盖竹柏影也()2.翻译句子。

3分⑪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3.下列对文章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慨。

C.苏轼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人琴俱亡习题

人琴俱亡习题

第十三课人琴俱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月余亦卒.()(2)便索舆.来奔丧()(3)便径.入坐灵床上()(4)弦既不调.()答案:(1)死(2)轿子(3)一直(4)协调2.翻译下列句子。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2)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3.用“∕”给下列句子断句。

(1)引恸绝良久(2)子敬速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答案:(1)因∕恸绝良久(2)子敬∕速好琴(3)便∕径入坐∕灵床上(4)何以∕都不闻消息4.填空。

文中最能表现子猷与子敬兄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阅读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病重B.语时了不悲结束C.因恸绝良久很D.子敬素好琴向来【解析】选B。

“了”在句中的意思是“完全”。

6.翻译下列句子。

(1)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子猷)就要轿子来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2)(子猷)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此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琴和子猷内心心情两个角度来分析。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练习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练习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班级姓名日期等第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加点字。

俱病笃.( ) 弦既.不调( ) 了.不悲( ) 都.不闻消息( )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两组是( )( )A、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亡B、子敬素.好琴又留蚊于素.帐中C、人琴俱亡.亡.羊补牢D、何以..谓之“文”也..都不闻消息孔文子何以E、而子敬先.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3.翻译下列句子: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译文:4.课文开头写子献是“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恸绝良久”?。

5.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书中许多故事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你能写出几个吗?(至少两个)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

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①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

③俟工(sǐ):等待。

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遂.以还之()又尝.教书于宦官家()闻.其侄有他事南来()3.翻译下面的句子。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晏子将使楚。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文言文练习

晏子使楚,人琴俱亡,文言文练习

《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

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

’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一、本文选自,这是一部的著作。

此文引申出一个成语,意思是。

二、解释文中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

1、晏子将使.楚()2、谓左右..曰()3、谓.左右曰.()4、齐之习.辞者也()5、吏二缚一人诣.王()6、何坐.()7、吏二缚.一人诣王() 8、晏子避席..对曰()9、其实.味不同() 10、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11、圣人非所与熙.也() 12、寡人反取病.焉()13、缚者曷.为者也() 14、楚王闻之.()15、齐人固.善盗乎() 16、叶徒.相似()三、写出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

1.谓左右曰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2.其实味不同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3.寡人反取病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

四、下列句子中与“何以也”句式相同的是()A.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B.缚者曷为者也C.圣人非所与熙也 D.为其来也五、一词多义(1)之——楚王闻之()吾欲辱之()婴闻之()(2)为——为其来也()何为者也()生于淮北则为枳()(3)使——晏子将使楚()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六、翻译下列句子。

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含精品解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含精品解析)

了解自身也病重将不久与人世能与弟弟相见于九泉这个方面来理解子猷的内心感受。
点评:理解此类问题,要根据具体的内容来分析,找到与问题有关的语句分析即可。
16、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
答案: “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
的悲伤。 解析:按照题目中的要求找到人物的语言,从其内容和语气来分析人物的情感。 点评:言为心声,理解人物的情感,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学习中要多加了解。 17、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 答案: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 相见了。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 所以才“掷琴”并“ 恸绝良久” 解析:根据所学所记,回顾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人琴俱 亡”来理解子猷情感的变化。 点评:言为心声,理解人物的情感,要根据人物的言行来分析。学习中要多加了解。 18、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 答案: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解析:抓住题中提示的解答要点“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根据所学所记找出有关内容从子猷“掷琴”这 一点来分析解答即可。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19、故事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请把它们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案:示例:“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了不悲”“都不哭”“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子敬 子敬,人琴惧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解析:抓住题中提示的解答要点“表达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根据所学所记找出有关语句解答即可。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0、故事第 1 段中说,子猷对弟弟的死“了不悲”“都不哭”。你是怎样理解子猷的这种行为的? 答案:第 1 段中,子猷之所以不悲痛,是因为他自知自己也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 见了。(当然回答这种行为是大悲的表现,是“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未尝不可。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问题要根据文中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句从子猷知道自己也病重会在九泉之下 见到弟弟这一心理活动来理解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1、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这个“不调”说明了什么? 答案:说明子敬很长时间没调琴弹琴,暗示子敬已不在人世。 解析:此问题要根据文中具体的情境即“王子猷、子敬俱病笃”一句来理解即可理解子敬的琴“不调”说 明什么,即琴已久未弹,人去而琴“不调”。 点评:理解文中某一问题,要抓住提问的答点梳理文章内容来分析解答。 22、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 诗句: 谚语:

《人琴俱亡》练习题

《人琴俱亡》练习题

《人琴俱亡》【原文】: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人琴俱亡: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常用来比喻对知己、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近义词】:人琴俱逝、睹物思人、人琴两亡、高山流水【译文】: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子敬先去世了。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他说话时竟完全不悲伤。

就要坐轿子去看望丧事,一路上竟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停放尸体的床铺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政权文学家。

《宋书》本传说他“性简素,寡嗜欲”。

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

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赠任荆州刺史等官职,在政8年,政绩颇佳。

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贬官王义康而触怒文帝,责调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和开府仪同三司。

不久,以病告退,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

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

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

义庆为人恬淡寡欲,爱好文史,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当时名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著有《幽明录》、《宣验记》等,但皆已散佚,现只存《世说新语》一书,流传于世。

解释【注释】:人琴俱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提优训练九——人琴俱亡

提优训练九——人琴俱亡

提优训练九
——《人琴俱亡》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人琴俱亡》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列加粗字。

(1)俱病笃(2)了不悲
(3)都不哭(4)弦既不调
3.下列加粗字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4.文中子猷为什么要把子敬的琴摔掉?
二、课文拓展阅读:
荀佰子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佰曰:“吾今死矣,子速去!”巨佰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注释]①荀巨伯:东汉桓帝时义士。

②胡贼:古代的一些汉人对北方匈奴族人的蔑称。

③委:丢下。

④班军:即班师,出征而回。

5.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6.翻译下面句子。

吾今死矣,子速去!
7.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人琴俱亡习题及答案

人琴俱亡习题及答案

人琴俱亡习题及答案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人琴俱亡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子猷yóu 病笃dǔB.径jìng入琴弦xiánC.掷chēng地悲恸tòngD.卒zú不调tiáo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何以都不闻消息A.总是 B.竟 C.已经2.语时了不悲A.结束 B.可能 C.完全3.子敬素好琴A.白色 B.向来 C.本来的,原有的4.便径入坐灵床上A.小路 B.径直 C.直径5.弦既不调A.协调 B.调解 C.调弄6.因恸绝良久A.隔断 B.绝对 C.极7.便索舆来奔丧A.轿子 B.地图 C.舆论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都/不闻消息B.何以/都不/闻消息C.何/以都/不闻消息D.何/以都不/闻消息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四、欣赏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醉花阴”是________名,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_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________.2.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浸透了离愁与相思.B.上阕写词人一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D.“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参考答案一、C二、1.B 2.C 3.B 4.B 5.A 6.C 7.A三、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1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2说话时语气完全不悲伤3取出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完全不协调3.A 4.B四、1.词牌名,易安居士宋如梦令 2.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琴俱亡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1*10)
子猷.yóu病笃.dǔ索舆.yù
奔.丧bēn好.琴hào掷.琴zhì
恸.绝tòng
亦卒.zǘ不调.tióo了.不悲liǒo
二、解释加点字(1*25)
俱.病笃.都(病)重而.子敬先亡表承接。

不译
何以都
...不闻消息即“以何”为什么总,竟
此.已丧矣.这语气助词,“了”
便索舆
...来奔丧于是。

就要轿子
便径.入坐灵床上直往弦既.不调.已经
..
..协调掷.地云投掷,扔人琴俱.亡都
因恸绝良
....久于是,就痛苦,极度悲哀气息中止,死亡很
月余亦卒
..也.死.
语.时了.不悲动词,说话完全
子敬素好
..琴向来,一向喜欢
三、填空(1*7)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是记载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的笔记小说。

作者刘义庆,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的文学家。

2、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四、画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8)
1、因/恸绝良久
2、月余/亦卒
3、子敬/素好琴
4、便/径入坐灵床上
5、便/索舆来奔丧
6、此/已丧矣
7、何以/都不闻消息
8、都/不哭
五、翻译下列句子(2*7)
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子敬先死了。

2、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


3、语时了不悲。

说话时完全不悲伤。

4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

就要轿子来去看望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5、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

6、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

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几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

7、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六、你能结合下面句子补出省略的词语吗?(1*3)
1、何以都不闻(子敬)消息?
2、(子猷)便径入坐灵床上。

3、(子猷)月余亦卒。

七、问答:
1、说说成语“人琴俱亡”的含义。

(2)
睹物思人,悼念死者
2、说出几个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

(2)
一往情深口若悬河望梅止渴等
3、你能默写出最能表现子猷哀悼弟弟与自己生死相隔的悲叹句吗?(2)
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4、课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表达子猷于子敬的兄弟之情?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不调”说明了什么?(4)见课后练习一
5、子猷死亡的原因是什么?(2)
因为生病和悲痛
6、如何理解子猷的“了不悲”,“都不哭”?(3)
自知自己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就将和弟弟又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对子敬的死,子猷早已有准备,因为“王子猷、子敬俱病笃”
7、找出文中子猷的语言并分析其表达作用?(2)
“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表现了对弟弟的关心和痛失弟弟的悲伤。

8、文中表现子猷一心挂系弟弟的三个动词索、径、掷。

(3)
9、课文开头写子猷“了不悲”,“都不哭”可后来为什么又“因恸绝良久”?(3)
子猷先前之所以“不悲”“不哭”是因为他自知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到那时又将和弟弟在九泉之下相见了。

但后来发现琴因主人亡而音调不调了,琴随人亡了,睹物思人,触景生情,内心的悲痛无法排解,所以才“掷琴”并“恸绝良久”
10、课文写了子猷独特的悼念方式,独特在哪里?(2)
“不悲”“不哭”,“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11、收集写手足之情的诗句和谚语(4)
诗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谚语:“酒肉面前知己假,患难之中兄弟真”“千金难买兄弟情”
12、读了《人琴俱亡》这则故事,你有什么感受?你能说出《世说新语》中的其他故事吗?(4)

《管宁割席》《陈太丘与友期》《周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