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中考专项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杞人忧天》

★★拓展积累★★
积累出自《列子》的寓言故事,并理解其寓意。
愚公移山 【寓意】比喻十分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夸父逐日【寓意】表现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坚强决心。也比喻自不量力。 两小儿辩日 【寓意】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余音绕梁 【寓意】形容歌声优美动听,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比喻诗文意味深长。 高山流水 【寓意】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雅精妙。 纪昌学射 【寓意】要练成一身真功夫,需要克服无数困难,付出无数心血和努力。
★★中考链接★★
模拟题一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
项是(D
)(3分)
A.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人不堪其忧
B. 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因风起
C. 若屈伸呼吸/不若无闻也
D. 亡处亡块/身亡所寄
(无,没有)(A.担忧/贫苦;B.于是乘,趁;C.你 与“不”连用,解释为“不如”)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担忧的事情而担忧,就去开导他。
6.同样是面对“因为不必要或缺乏根据的事忧虑”的人, 【甲】文中的“晓之者”和【乙】文中的晏子处理的方法 却不一样。试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是怎样进行劝说 的。
【答案】甲文中的“晓之者”是通过解释说理的方法,让杞人打消 了顾虑。乙文中的晏子则通过批评警告的方式,提醒景公真正会导 致亡国的原因。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段的理解,注意二者的区别,结合:晓之者曰:“地,积 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可 知晓之者是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让杞人明白。而晏子:“君居处无节,衣服无度, 不听正谏,兴事无已,赋敛无厌,使民如将不胜,万民怼怨,茀星又将见梦,奚 独彗星平!”是通过批评教育来让景公明白真正会导致亡国的原因。
小学毕业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劝人人

小学毕业专项训练文言文阅读劝人人
自相矛盾
楚人有鬻(yù,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刺穿。
”有人问:“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什么都不能够刺穿的盾与可以刺穿任何东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C
2、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3、示例: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4、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司马迁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
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
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
”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
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
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
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
至,留邸一月,见罢④。
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
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
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
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
②瘳(c hōu):(伤、病)痊愈。
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
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
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单于/尝为书熳吕后B.欲/以为御史大夫C. 上默/然惭D.故/特召君耳(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②贤________③恐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2)这;才能;担心,害怕(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
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劝谏篇

中考真题课外文言文专项练习——劝谏篇一、(2020苏州)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3分)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乃见屋梁上有一老翁,长八九寸,拄杖偻.步,笃老之极。
缘柱而下,放杖稽首,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忽然不见。
东方朔曰:“其名为‘藻’,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今造宫殿,斩伐.其居,故来诉于帝。
仰视官殿,殿名‘未央’,诉陛下方侵其居宅未央也。
俯指陛下脚者,足也。
愿陛下宫殿足于此,不愿更造也。
”上为之息宫寝之役。
居少时,帝亲幸河都,闻水底有弦歌之声,又有善芥①。
须臾,前梁上老翁及年少数人,绛衣素.带,缨佩乘藻,凌波而出。
帝问曰:“闻水底奏乐声,为君耶?”老翁曰:“老臣前昧死归诉,幸蒙陛下天地之施,即止息斧斤,得全其居宅,不胜嘉欢,故私相庆乐耳。
”献帝一紫螺壳,状如牛脂。
帝曰:“朕暗②,无以识君。
”“东方生知之耳。
”“君可思以吴贻之。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
一人即受命下没泉底,倏忽还到,奉大珠径寸,明耀绝世。
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选自《祖氏志怪》,有删改) 【注】①善芥:美丽的水草。
②暗:愚昧,不聪明。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 拄杖偻.步偻:弯腰B. 斩伐.其居伐:攻打C. 绛衣素.带素:白色D. 老翁乃顾.命取洞穴之宝顾:回头2. 因年代久远,文中“君可思以吴贻之”的“”处脱漏一字,根据上下文补出这个字。
(1分)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5分)(1)春巢幽林,冬潜深河。
(2)帝甚玩焉,以五十万钱赐朔,取其珠。
4. 老翁“默而不言,因仰视殿屋,俯指帝脚”的用意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含标点不超过20字。
(2分)5. 分别概括文中汉武帝、藻、东方朔的形象特点。
(3分)二、(2020烟台)文言文阅读。
(8分)贞观十二年,太宗东巡狩,将入洛,次于显仁宫,宫苑官司①多被责罚。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

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5篇一、《劝学》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C. 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D. 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2.下列句子中“而” 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B. 锲而舍之C. 吾尝跂而望矣D. 顺风而呼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的?二、《师说》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劝说的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宁波2023年中考文言文

宁波2023年中考文言文试题及解析班级开展“文言文中的劝说技巧”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 劝说类文言文中,有些标题暗含劝说方式。
下面是同学所做的标题整理。
请你解释加点的字。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文言实词[答案]诫:告诫,劝勉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
诫子书:告诫、劝勉儿子的书信。
诫:告诫,劝勉;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齐王接受了建议。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2. 下面是同学所做的劝说语气整理单。
请你用现代汉语写出相关语句的意思,并分析其语气的表达效果,完成表格。
[知识点]记叙文,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单句的类型[答案]这是孙权对下属吕蒙的要求: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双重否定语气强烈,强调学习的必要性,要求吕蒙必须好好学习。
诸葛亮告诉后主刘禅:“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
句首用“愿”引出希望,态度诚恳;句末用“也”,语气肯定。
诸葛亮让刘禅坚信:只要亲贤远佞,就一定能兴复汉室。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与句式表达效果分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是《孙权劝学》中,孙权最开始劝说吕蒙学习的一句话。
意思是:你如今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两个“不”字连用,是双重否定句;句末有叹号,表示语气强烈,表明学习的重要性。
从而希望引起吕蒙的注意,能够从此开始学习。
(2)“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愿望的一句话。
意思是: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时间就不远了。
诸葛亮言辞恳切,用一“愿”字表达自己作为长辈和臣子对后主的希望,用一“也”是表示肯定陈述,希望后主能够亲贤远佞,这样,先帝兴复汉室的希望也就计日可待了。
3. 为了劝说小文同学勤奋学习,同学们设计了一份劝说方案,并从《颜氏家训》中搜集了下列材料,作为四个劝说要点的佐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忌讽齐王纳谏》(用身边的 小事设喻说服别人,由己及人, 以小见大,能将道理说得浅显易 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劝说方式小结:
1、设喻说理法(比喻说理)
2、借事说理法 《邹忌讽齐王 纳谏》(委婉劝说)
3、正话反说法(用反语讽谏 或以退为进)如:《晏子谏 杀烛邹》 (见《检测》115-116页)
进一步来说:还要能打破课内课外 界限,及时地积累重要而又常见的 文言词语,且能前后联系、新旧联 系,能做到举一反三,形成知识体 系。
Hale Waihona Puke 教师寄语: 祝大家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古文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越学越有感觉。 希望大家还能将古人的智慧内 化为自己的,从而让自己的人 生更加顺心,充满睿智。
优旃:用反语讽谏(正话反说)
本课的学习收获小结: 1、积累了相关的重要的文言词 语2、学习了古人充满智慧的劝说 艺术(劝说方式)
3、熟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
掌握以上确保能在中考的考场上 游刃有余,做到不失分。让古文 成为得分的优势项目。
4、用心积累课内文言词语的意思 及用法,还要能将课内知识灵活迁 移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始皇死后,二世继位。一天,胡亥又想要把京 城的城墙全部油漆一新。优旃说:“妙极了!皇上 即使没有说,我也要请你这么做。油漆城墙,虽 然会耗费百姓的劳力,国家的钱财,可这实在是 大好事呀!城墙上了油漆,油亮光滑,如果盗贼 来了,就休想爬上来了!”二世听了,不禁笑了 起来,因为这个缘故就作罢了。
1、解释词语
译文:
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岁大 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弟子中 有偷懒的,远公对他们说:“我像
傍晚的落日余晖,按理说不会照得 久远了,只希望你们像早晨的阳光 ,能与时代同放光明,越来越亮呀 。”手捧经书在坐榻上,诵经响亮 而流畅,言辞神态非常恳切、庄严 ,高足弟子们都对他肃然 起敬。
体味古人的劝说艺术: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始皇议欲大苑囿 扩大
即使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
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
相即同使的一C项是( )
即使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虽然也
即使
C漆城虽于百姓愁费 D故虽有名马
3、翻译句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2
分) 讲论不辍 执经登坐
辍:—停—止—— 坐—通“—座—”—,—座—位
2、远公曰:“桑榆之光,理无远
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明耳 。”他用 —设—喻说—理—(比—喻—说—理—) 的
劝说方式,教育弟子要———— —珍—惜—现—在—的好—时—光—,—刻苦。勤学
(2分)
阅读一: 远公讲论(2012中考题) 远公在庐山中,虽老,讲论不辍。
弟子中或有惰者,远公曰:“桑榆之 光,理无远照,但愿朝阳之晖,与时并 明耳。”执经登坐,讽诵朗畅,词色
甚苦。高足之徒,皆肃然增敬。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桑榆:“桑树和榆树。日落时 阳光照射在桑树树梢,因此借指日暮。 讽诵:朗诵;诵读。
4、甲文中,“王曰:‘善。’”表 明了齐王对邹忌赞所同言持___的态度;
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 了他对两位反君对主的想法持___的态度
。
5、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 ,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
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地 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不同: 邹忌:设喻说理(借事说理)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 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 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 以其故止。
注释: 苑囿:养禽兽供帝王打猎的园林。 愁费:愁,忧愁;费,花费。 荡荡:漂亮而光滑。
秦始皇想大规模地扩建皇家的园林,优旃一听, 就对秦始皇说:“好哇!真是好主意!大王,还 可以再在里边多放养一些麋鹿,这样一则方便大 王打猎,二则,若是有敌寇来侵犯,我们就可以 让麋鹿用长角去抵触他们(足:就够了)。”秦 始皇因为这个缘故就打消了这个想法。
成语: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 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词语积累: 高足:古人以良马引喻良材,故敬称 别人的优秀门生为"高足弟子", 简称"高足"。
阅读二:优旃反语谏秦皇
始皇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 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 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