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类型的文言文阅读教程文件
最终版初中文言文阅读技巧1.ppt

借义:利用假借字形成的词义。 • 了解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是掌握一词多义的
基本方法 课件
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 1、起指代作用,如“之、其、何”; 2、起组合作用,如“以、于、为”; 3、起连接作用,如“而、则、乃”; 4、起语助作用,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 以、于”。
4、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 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 叹或疑问语气。 例: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 矣”
(2)宾语前置: 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 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例:“何陋之有”—课—件 有何陋?
(3)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 在中心词之后。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 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 核舟”
• 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 质而白章。
• 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 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 (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 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è)乐 (lè),与人乐(yuè)乐(lè),孰乐 (lè)?”(王)曰:课件不若与人。
(4)介宾结构(状语)后置 例A: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 例B:屠惧,投以骨。
课件
三、阅读理解。 主要通过简答题的形式来达成目标。 内容包括: 1、对课文整体的把握, 2、对语段内容的理解、内涵的分析, 3、对人物思想、情感的评论、剖析等。
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

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文言文阅读需要的阅读法 1一、预读其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准确停顿,把握节奏;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具体做法是:(1)查阅工具书,结合注释给生字生词注音。
(2)根据教师范读或课文录音清楚准确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注释和语文工具书,了解有关作家作品常识。
(4)结合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从整体上了解课文。
(5)通过解题和通读全文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文体特征。
二、抄读其主要目标是:熟悉课文,自学存疑,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具体做法是:(1)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与名言警句。
(2)勾划或抄写课文中的难句。
(3)记录在阅读课文时产生的疑难问题。
(4)阅读或摘抄(或作提要、目录)与课文相关的辅助材料。
(5)结合单元学习的提要、课文预习提示、思考和练习,确定学习的童点和难点。
三、解读其主要目标是:通过语言分析,具体地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表现出来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思想倾向。
具体做法是:(1)结合语境,从句子结构和上下文去深入理解疑难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利用古汉语常识具体分析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3)翻译(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课文或课文片断,以求深入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4)课堂专题讨论,落实重点难点,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语言训练题。
四、品读其主要目标是:就思想内容、章法结构、表现技法、语言艺术、艺术风格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文学和美学的鉴赏性阅读。
具体做法是:(1)从文体特征出发,总体上把握文章作为一种“类型”的基本特征。
(2)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对文章的具体特征和作者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3)指导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就重要的实词、虚词和语法问题撰写语文小论文,以巩固所学知识,强化能力训练。
五、诵读其主要目标是:加深理解,强化记忆,丰富语言,积累材料,训练语感,培养素质。
具体做法是:(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力求熟读成诵。
(完整word版)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doc

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及训练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
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留意并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
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
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
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教师应提醒学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提醒学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
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
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1 )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
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
例如:“庆历 ( 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 ) ”。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示例之文言文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教学示例之文言文阅读教学广东省江门市教研室曹殿成一、阅读教学的两个价值1.语言艺术价值:结构艺术表达艺术语言运用2.人文精神价值:作家思想课文内涵情理美二、阅读教学过程与方式——坚持语文教学规律符合课程标准教学真实有效注意:1.把课备好:熟悉作家、熟悉课文、熟悉学生;2.坚持自我:不要摇摆、不要盲从、不要虚假。
三、各种文体教学(一)文言文阅读教学1.四教一教字词句二教诵读三教章法笔法四教思想文化2.教法例如: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①焉?”刿曰:“肉食者鄙②,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③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④,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 ó),弗敢加⑤也,必以信⑥。
”对曰:“小信未孚(fú)⑦,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⑧,虽⑨不能察,必以情⑩。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民意)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战术)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战略)【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 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三种类型的文言文阅读

学术创新
提出新的学术观点、理论 或方法,推动学科发展。
03
描写类文言文
自然景观
山川湖海
描绘自然风光,如山峦叠嶂、江 河湖海、飞瀑流泉等,展现大自
然的壮丽景色。
四季景色
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变化, 如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 爽、冬日皑皑等,展现不同季节
的独特魅力。
天文气象
描绘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天文 气象现象,展现大自然的神秘和
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注重描述事件的 起因、经过和结果,强调事件在历史 进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寓言故事
01
寓言故事
以讲述寓意为主,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生动的描写,传达一定的
道德观念、生活哲理或社会批判。
02
寓言故事的特点
以寓意传达为中心,注重故事情节的虚构和形象生动的描写,强调寓意
在思想启示中的作用。
描述古代节庆和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等,展现古代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婚丧嫁娶
描绘古代婚丧嫁娶的风俗和礼仪,展现古代社会 的婚姻制度和家庭观念。
衣食住行
描述古代人们的服饰、饮食、居住和出行方式, 展现古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特色。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壮观。
建筑描绘
宫殿庙宇
艺 术风格和特点。
园林景观
描绘古典园林的布局和设计,如假山、池塘、亭台、楼阁等,展现 古典园林的精致和幽雅。
民居建筑
描绘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如四合院、土楼、竹楼等,展现 传统民居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社会风俗
节庆习俗
历史评述
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评 价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为现实政治提供借鉴。
哲学思考
文言文阅读指导PPT演示文稿

12
“文从句顺”之
补
侯嬴
公子闻之,往请,欲遗之,不肯受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果地震陇西
樊哙
公之视廉白章,( )触草 木,( )尽死。( )以啮人,( )无御之者 (《捕蛇者说》)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陈涉世家》
17
文言翻译第二招
文从句顺,调补贯
18
二标准六方法
字字落实,留删换 文从句顺,调补贯
19
课堂练习
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自出案行, 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 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 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 人皆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 ②
景帝认为辕固生清廉正直,任命他清河王的太傅。
季布的名声更加显著的原因,是曹丘传播了它呀。
5
“字字落实”之 删
把无意义或没必要译出的句首发语词、陪
衬语素、结构助词、个别只起语法作用的连词
等衬词、虚词删去。
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初,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6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 了。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 然而岁月久了,它们(指所种树木)都派上了用场。先前 嘲笑他的人,都来向他请教。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 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 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 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 也。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优秀教材推荐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优秀教材推荐文言文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文化素养。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言文,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教材推荐。
一、《文言文阅读教程》《文言文阅读教程》是由杨宪益先生编写的经典文言文教材。
这本教材准确地选择了古代文言文经典名篇,每篇文章都配有详细的词语注释和使用说明,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此外,书中还有丰富的习题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技巧。
二、《文综·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文综·文言文阅读与解题》是一本综合性的文言文学习教材。
该教材以文言文解题为主线,结合文言文的语法、修辞、辨析等内容,让学生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培养解题的能力。
教材中的文章选取广泛,有名家名篇,也有各个历史时期的典籍,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可以了解到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
三、《中学文言文教程》《中学文言文教程》是一本系统全面的文言文教材。
这本教材分为基础篇、拓展篇和经典篇三个部分,依据难度逐级递增,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文言文。
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有详细的释义和注释,同时还配有练习题和思考题,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大学文言文阅读与鉴赏》《大学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是一本适用于高中生的文言文教材。
该教材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文言文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技巧。
教材还结合了古代文学和文化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和魅力。
五、《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是一本以文言文阅读和翻译为主题的教材。
这本教材通过精选的文言文名篇和实用的实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翻译文言文的技巧。
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提高学生的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总结一下,以上是高中文言文学习的优秀教材推荐。
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教案

文言文阅读技巧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阅读方法。
2. 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
2. 文言文的辨析和解读技巧。
3. 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重点1.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
2. 掌握文言文的辨析和解读技巧。
3. 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提出问题:你们对文言文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文言文和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2. 引导学生讨论,了解他们的观点和理解。
3.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文言文的古老性、繁复性和表达方式的不同。
步骤二:讲授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20分钟)1.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如典故和典型的修辞手法等。
2. 介绍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如正音法、反义法、对偶法等。
3. 解释文言文的常用词汇和句式,如典故、典型的描写句式等。
步骤三:学习文言文的辨析和解读技巧(30分钟)1. 分析文言文的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的句式和修辞手法。
2. 培养学生辨析文言文中的常见错别字、词义和病句。
3. 练习解读文言文中的典型句子和段落,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目的。
步骤四: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30分钟)1. 分析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设问等。
2. 学习文言文的表达技巧,如运用对偶、转折等手法。
3. 练习运用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写出文言文风格的文章。
步骤五:总结与拓展(20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文言文的基本特点和语法。
2. 要求学生拓展思维,思考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意义。
3. 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鼓励他们多读经典文言文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扩展1. 文言文阅读训练:每周布置一篇文言文阅读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文章的语法、修辞和表达技巧。
2. 经典文言文解读:每周选取一篇经典文言文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和讨论,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审美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 (5)事件:甘为不立异姓而死 性格特点:忠于君
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 主 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朔廷。 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 (6)事件:为保太子,欺骗金人 性格特点:忠于
谥曰忠定。
君主,富有谋略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7)事件:跟从太子赴金地 性格特点:坚持大义,
才能,赞扬人物的精神品质,弘扬正气,
贬斥邪恶。这类文言文以叙述为主,议论
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洁。阅读写
人记事类文言文,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
面入手:
1.关注文章开头,初识主人公形象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一般在开头都要总体 介绍人物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字号、 籍贯、家庭背景、学识、性情、任职等。 阅读第一步就是掌握这些基本信息,对 所写人物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要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 四任:给事中——兵部尚书 时间:靖康元年
子留守,仍兼少傅。帝 事件:上奏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
兼旬不返,傅屡贻书请 之。及废立檄至,傅大 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 中国尔,苟立异姓,吾
五任: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 年十一月 事件:金人围攻都城
时间:靖康元
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六任:少傅 时间:靖康二年 事件:写信请求
读懂文言文不仅需要一定的文言 基础知识的积累,也需要必要的阅 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掌握“写人记 事类”“写景游记类”“议论说理类”三 类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初步 建立阅读文言文的思维框架,就显 得十分必要。
类型1
写人记事类
一、阅读方法点拨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 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突出人物的品行和
帝后、诸王、妃主,傅 钦宗回来 留太子不遣。
选文
阅读范例
பைடு நூலகம்
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 第三步: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品质 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死囚,
持首送之,绐金人曰:“宦 2.(1)事件:劝蔡翛因时而变 性格特点:富有
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 远见 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
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 (2)事件:上谏不要滥用民力妨碍农事 性格特点:
二、阅读模板展示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 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选文
阅读范例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 阅读写人记事类类文章需要抓住 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 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 人物的主要事迹,分析事件表现 有所更,不然必败。翛不能用。 出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 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 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 第一步:关注文章开头,初识主 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 人公形象 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 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 了解人物的生平履历:①姓名、 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 字号;②特点;③任职情况;④ 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 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 其他人姓名。 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 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
2.抓住时间、地点和事件,把握主人公 经历
写人记事类文言文大多以时间为线索来 记述人物事件,因此,可以抓住时间词 语,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人物及事件。
3.把握人物性格,概括人物品质
依据上面掌握的内容,联系具体事件对 人物进行恰当地评价,明确文章表现出 来的人物性格和道德品质。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C.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 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 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 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 贬蕲州安置/
解析:选A 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 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 初步排除错误选项。“高丽入贡使者所过”,“使者” 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C、D两项。“宰相 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意思是“宰相认 为他的言论和苏轼的一样,上奏把他贬谪到蕲州”, 故选A。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 士。 B.兵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 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 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 子。 解析:选D 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不能指其 他儿子。
惠国,崇、观法惠奸。”
选文
阅读范例
时谓名言。十一月,拜 第二步:抓住时间、地点、官职和事件,把握主
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 密院。金人围都城,傅 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
人公经历 1.一任:礼部员外郎
四翼噪而前,兵败退, 二任:中书舍人
堕于护龙河,填尸皆满, 三任:贬蕲州 时间:宣和末年 事件:上谏不
城门急闭。是日,金人 遂登城。二年正月,钦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礼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 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傅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后,从效用角度高度评价祖 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 太子,杀二宦者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 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跟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则以死继之。”越五日,无 关心民生疾苦 肯承其事者。傅曰:“吾为
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 (3)事件:上奏请求恢复祖宗的法律制度 性格
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 特点:坚持原则 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
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 (4)事件:金人围攻都城 性格特点:敢于抵抗强
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 敌,坚强不屈 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