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写景游记类)
2023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写景文言文阅读课件(共56页)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于月夜尤胜 (2)并湖行二里许
(1)格外,特别 (2)左右
2.翻译下面的句子。
今皆亡有,既已荡为寒烟矣!
现在都不复存在了,已经荡化为凄冷的烟雾了!
3.月夜的孤山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美丽、壮阔、静寂。
4.看到贾似道后乐园成为废址,“我”与学士相
与慨叹久之。根据原文,简述“慨叹”的原因。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
隐有棋声,有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前往拜访那户
人家,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
阔的大江,江上漂荡的帆船,江中小岛上一丛丛的芦苇,耕作着的人,有两个
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则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山
壹
叁
肆
理
贰
明
思 路
抓 景
物
确 主 旨
手 法
理思路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 者作者的游踪来构思。 •抓景、时地词、游踪
理思路
篇目
思路
小石潭记 发现潭及全貌—水—鱼—源流—气
氛—人
醉翁亭记 亭所在——朝暮四时景——滁人游和
太守宴——日暮而归
湖心亭看雪 西湖雪景——前往湖心亭赏雪的奇遇
入——访问——离开——再访)
关注:景、动词、方位词、时间词、地点词
抓景物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 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句子,其次 分析景物特征。
抓景物
篇目
景物特征
三峡
雄奇壮阔、瑰丽雄壮
答谢中书书 山高水净、绚烂多彩、生机盎然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写景游记类》过关练

2024年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过关练专题3:《写景游记类》过关练》第1篇三峡(对比阅读练习)材料一:乍入谷,未有奇。
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
水声锵然鸣两峰间,心始异.之。
又盘山行十许里,四山忽合,若拱而提①、环.而卫者。
嘉木奇卉被.之,葱茜浓郁。
又行数里,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②。
洑③出石罅④,激而为迅流者焉。
阴木荫其颠⑤,幽草缭其趾⑥。
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节选自麻革《游龙山记》) 材料二: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注释:①提:同“揖”,拱手行礼。
②得泉之泓澄渟溜者焉:发现一股泉水,水深而清澈,聚为池塘,缓缓流动。
③洑(fú):水潜流地下。
④罅(xià):缝隙。
⑤颠:上方。
⑥趾:岸边。
1.下列对材料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B.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C.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D.沿溪曲折行/数里草木渐秀润/山竦出/崭然露芒角2.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心始异.之关联教材。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1)异:____________查阅词典。
环:①环绕,围绕;②遍,周遍;环.而卫者(2)环:____________③旋,转动[《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嘉木奇卉被.之联系语境。
(3)被:____________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宾欲休,咸曰:“莫此地为宜。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2写景游记类第15篇与朱元思书

1
2
34
加点词语 右亦如之
·
方法提示
关联成语。如火
·
如荼
解释(填写文字) (3)如:__像__,__如__同__
1
2
34
•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 (1)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3分)
答案:用石头围成堤作为分界,水深大约一丈,看上去只有一
寸深。(“许”译对1分,句意通顺2分) (2)日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3分)
下/
1
2
34
• 2.参考表格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3
加分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不里许
·
关联教材。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
·
(1)许:_表__示__约__数___
潭记》)
查阅词典。 周:①周遍,周游;②
周· 于廓下 环绕;③合用,合适;④周到,细 (2)周:_环__绕___
密[《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
答案:阳光照在清澈的水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样子清秀灵
动惹人喜爱。(“可怜”译对1分,句意通顺2分)
1
2
34
• 4.
同学们认为此文与吴均的《与
朱元思书》同为山水小品文,两文在主旨上有
同《有与异朱元,思请书你》还补有全对内功名容利。禄(的4分厌恶) (淡泊名利之心)和 •对然的避同哲世:思归都)隐。抒的(2向分发)往了;作(2分者)此对文自还然有一山种水闲的适自喜得爱的和情思赞(美对自之
射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 ,咀呷有声。然其跳达刺泼⑤ ,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
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静燥关其老少耶?
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写景游记类【整体阅读】第一步:明确写景顺序写景类文言文一般按照时间、空间或游览等顺序构思文章,初读时先需明确文章运用的写作顺序。
1.时间顺序:描写不同时间段的景物变化,如写春、夏、秋、冬四季,早、中、晚各个时间段的景物等。
2.空间顺序:按照一定的空间结构写景,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四周到中间等结构。
3.游览顺序:一般包括两种:①定点观察,即站在某个观景点,对周围景物按照空间顺序进行描写;②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者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观察景物。
另外:还可以分析文章结构,即分—总、总—分或总—分—总的结构。
第二步:明确写作手法写景类文言文的写作手法一般包括正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修辞手法、衬托等。
1.正侧面描写结合:正面描写即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把景物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侧面描写即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景物特征,使其鲜明突出。
2.虚实结合:将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相结合,或将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3.动静结合:即在写景的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4.衬托:即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
第三步:体会文章情感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常常是为了抒发情感,或直抒胸臆,或间接抒情。
有时直接抒发对景物的赞叹,有时通过描写某物或借该物抒发情感,也常在遭到贬谪后借景抒情,情感各不相同。
1.对大自然的情感:在文言文中,作者一方面通过描写自然山水之景,表达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和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常在被贬谪后,寄情于山水,抒发自己的感慨和志向:或归隐田园,怡然自得;或忧国忧民,仍怀报国之志;或悲喜交加,郁郁寡欢。
2.其他情感:作者通过描写某种植物、动物或其他景物,结合自己当时的心境,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从描写的景物中获得启发,变得豁达愉悦。
注意1.作者的情感可通过词语的褒贬辨别。
褒贬分明的词语能够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
文言文专题复习-----写景游记类

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写景游记类课型:复习课复习目标:结合文言语境对文句、文意的理解。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复习重点难点: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掌握写景游记类文言文表现手法及作用。
复习方法:讲析法、品读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一教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激趣导入孔子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无数的古代仁人志士或遭贬谪或遇失意之时,他们一个又一个徜徉于山水之间,排遣内心的抑郁忧愁,寄情抒怀,也为我们留下了一篇篇美文佳作。
今天让我们走进游记散文中,感受那一份情怀与抱负。
二、认识游记文体阐释: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观赏的主体,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
思考:我们学过的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有哪些?(学生交流)明确:《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答谢中书书》《满井游记》《与朱元思书》《记承天寺夜游》《三峡》三、阅读方法指导:理思路----抓景物----析主旨1、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者作者的游踪来构思,初读文章,首先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及写作顺序,明确每段所写内容。
练一练:(1)思考:我来填,《小石潭记》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 ),( ),潭中的气氛。
交流后明确:潭中景物,小潭源流。
写作顺序:地点的转换。
方法;寻找方位词(移步换景)+作者游踪(2)探究:郦道元《三峡》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水?为什么先从夏季写起?交流后明确:明确: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方法:寻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
2、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
首先要浏览全文,确定写景的句子,其次分析景物特征。
(1)语言品析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小组合作交流,明确。
高三--14--写景、游记类文言文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
。(1 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 分)
环境由
到到
感情由
到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
(2 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 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 分)
语文辅导讲义
课题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
授课日期及时段
1、知识精要
内容概要
2、练习
3、作业
年月
教学内容
【知识精要】 1、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是高考第二篇文言文最常见的体裁之一。相对于第一篇文言文而言,第二篇文 言文更侧重于对内容理解的考察。 2、常见的题型有: ·作者的意图、主旨——要注重文章的结尾部分 ·段落大意总结概括,段落层次 ·客观题 ·修辞、句式特点(整散结合要注意)
(2)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 分)
2
。(1 分)
【练习三】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 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lei)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雷辊(gun)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 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 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 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 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 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 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注】①章:大材。
高考游记类文言文

高考游记类文言文
在高考中,游记类文言文是一个常见的题型,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篇可能的游记类文言文,仅供参考:
余于某年夏末,游览于山川之间,以消暑气。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余与众友自京都出,经数百里,而至一山,名曰“云梦”。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初至山脚,但见群峰叠嶂,苍翠欲滴。
曲径通幽,鸟语花香。
众友皆喜,遂攀登而上。
行至半山腰,忽闻水声潺潺,寻声而至,乃一清泉自山石上流下,击石作响。
饮之甘甜清冽,令人心旷神怡。
余独爱静坐于石上,听泉声之悠悠,看云卷云舒。
乃知天地之大美,皆藏于山川之中。
于是取笔墨,记下此行之美景。
众友亦各有所感,或吟诗作对,或拍照留念。
至山顶,但见群山俯首,云海茫茫。
余与友人相视而笑,皆为自然之奇景所震撼。
此行虽短,然收获颇丰。
既赏美景,又增友谊,实乃人生一大乐事也。
乃归去来兮,心怀感激。
此行虽已结束,然余心犹在山川之间。
愿以此文,与君共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因默忆,昔韩文公登华山,穷绝顶,梗不能返, 号咷连日。闻者为白县吏,遂遣人下之。尝疑许事未 必有。由今观之,则韩文公之号为非妄矣。呜呼,不 登高、不临深,前圣之训较然,而吾辈为细娱,使父 母遗体几同压没不吊。其为戒,讵止殁身不可忘。窃 虞嗣至者或不知,误及此,故记其事以告焉。游洞中 者七,某官某;洞之外坐而宴饮者四,某官某,凡十有
余强呼使疾进,众以烟故,无有出声应者,心尤恐然。 余适居前,倏得微明,意其穴竟于是,极力奋身,若鱼
纵焉者,始获脱然以出。如是,仅里所。既会,有泣者,
恚者,诟者,相讥笑者,顿足悔者,提肩喘者,喜幸生
形瘠小,先出,若无所苦,见众皆病,亦阳慑力殆。其
手其额者,免冠科首具陈其狼狈状者。惟导者一人年稚,
宴于外者,即举酒酌穴者,人二杯。虽雅不酒,必使之
1、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写景游记类文
言文一般要按照写景的顺序或者作者的游踪
来构思,初读文章,首先理清文章的写作思
路及写作顺序,明确每段所写内容。
阅读技巧 指导
阅读方法:理思路----抓景物----看主旨
2、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写景游记
类文言文重在写景及表达感情。首先要浏览 全文,确定写景的句子,其次分析景物特征。
里,奋力投身向出口处,像鱼跳水一样向那里完,有哭的,恨的, 骂的,互相嘲笑的,以脚跺地后悔的,用力呼吸的,因幸 运地活着而高兴的以手覆额的,脱帽光着头详述他的狼狈 相的。只有导游一个人年龄最小,身形瘦小,最先出来, 好像没有受苦,看见众人都困苦不堪,就也假装因为危险 而害怕。在洞外宴饮的人,就举杯让进洞的人喝酒,每人 喝了两杯。即使是儒雅不喝酒的人,也一定要他将酒倒在 地上,表示祭奠,称为定心饮。
文言文阅读之二
------写景游记类
复习目标
一、了解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文体特征 二、掌握写景游记类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三、学习“阅读模板展示”及相关练习提升阅
读能力。
文体阐释:写景游记类文言文以描山画水、传达山 川神貌为主,同时在描写见闻中又包含着作者的独特感 受,常常熔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具有独特
龙洞山记
张养浩
历下多名山水,龙洞为尤胜。洞距城东南三十里,
旧名禹登山。按《九域志》,禹治水至其上,故云。
中有潭,时出云气,旱祷辄雨,胜国尝封其神曰灵惠
公。其前,层峰云矗,曰锦屏,曰独秀,曰三秀,释
家者流居之。由锦屏抵佛刹山,巉岩环合,飞鸟劣及 其半。即山有龛屋,深广可容十数人,周镌佛像甚夥。 世兵,逃乱者多此焉。依上下有二穴,下者居傍,可
一会儿,就得全体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前进了。恰逢用来引路的火
把熄灭了,浓烟充满整个洞中。想要退出,身体不容许;向前行进, 前面狭窄,并且有浓烟,于是闭紧嘴、捂鼻子、止住呼吸。心里 很害怕惊恐,自以为要在这里丧命,不能再出去了。我大声叫他 们前进,众人因为烟的缘故,没有出声回应我的人,心里更加害
怕了。我正好在前面,忽然看见一点光,料想这个洞的出口在这
从锦屏到佛刹山,高而险的山环绕着,飞鸟仅能到它们的一半高。 靠近山的地方有龛屋,深邃而广阔可容纳几十人,周围镌刻了很 多佛像。战乱,逃乱的人大多数在这里。靠近山的地方有上下两 个洞穴,下面的在旁边,向东蜿蜒着可以出去,它叫做龙洞,就
是这个洞穴。它看上去幽深遥远。
我想和一同来的几个人进去游览。有人说这里面非常黑,没有烛 火不能进去,于是派仆人点燃束茭在前面引路。起初,(洞)似乎 高大宽敞,可以行走;一会儿,(就得)低头了;一会儿,(就得)弯 腰了;又一会儿,(就得)用膝盖行走了;又一会儿,就得匍匐了;又
逶迤东出,其曰龙洞,即此穴也,望之窅然。
窃欲偕同来数人入观。或曰是中极暗,非烛不
能往,即遣仆燃束茭前导。初焉,若高阔可步;未
几,俯首焉;未几,磐折焉;又未几,膝行焉;又未
几,则蒲伏焉;又未几,则全体覆地蛇进焉。会所
导火灭,烟郁勃满洞中。欲退,身不容;引进,则 其前隘,且重以烟,遂缄吻、抑鼻、潜息。心骇 乱恐甚,自谓命当尽死此,不复出矣。
我于是暗想,从前韩文公登华山,到达顶峰,受阻不能返回, 放声大哭了好几天。听到的人替他报告了县吏,(县吏)就派人把 他从山上救下来。我曾怀疑这件事未必真有。从今天的事来看, 那么韩文公的大哭并非虚构的了。唉,不登高山、不到深渊,前
面圣人的教训明显,而我们这些人把它当做游乐,使父母所给的
身体差点儿被挤压消亡也不(知道)悲伤。希望以此为戒,难道 仅仅是至死不忘?我担心后代来龙洞山的人可能不知道情形,误 到这里,因此把这件事写下来告诉他们。到洞里游览的有七个人, 某官员某某人;在洞外坐着宴饮的有四个人,某官员某某人,共有
的文学魅力。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常常以人物作为观赏的主体,
描写其所看到的景物。
初高中阶段写景游记类文言篇目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游褒禅山记》
《醉翁亭记》
共同点:抓住山川风物的特点,表现山水景物 之美,抒发作者感情,一般以叙述描写为主, 抒情议论为辅。
阅读技巧 指导
阅读方法:理思路----抓景物----看主旨
十一个人。时间是延祐龙集丁巳年八月。
写景游记文言文阅读小结
1、理清思路,明确写景顺序。 2、鉴赏景物,体会景物特点。
3、明确意图,把握文章主旨。
作业
1.整理本文的文言知识(作者、字词、 句式)。 2.复习必修二自读文本《游褒禅山 记》,梳理一下写作思路,鉴赏景物的特 点,把握文章主旨。仿照阅读范例的模板 整理到本子上。
阅读技巧 指导
阅读方法:理思路----抓景物----看主旨
3、明确意图,把握文章主旨。此类文章并不
单纯是为写景,大多都会借写景或游历阐明 道理,或寄寓明确的写作意图。阅读文章时, 要重点把握体现义理或写作意图的语句,也 就是作者游览后的心得、感悟。在此基础上, 借助阅读分析,对作者的思想进行概括。
一人。时延祐龙集丁巳八月也。
译文:历下有很多著名的山水,龙洞山尤其优美。龙洞在城
东南三十里处,原来的名字叫禹登山。查看《九域志》,大禹在 这里治水,由此得名。龙洞山中有潭,经常有云气出现,干旱的 时候祈祷就能降雨,前朝曾封这里的神为灵慧公。在潭的前面,
层叠的山峰高耸,分别叫锦屏、独秀、三秀,出家人居住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