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类文言文练习

合集下载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注】①章:大材。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

中考课外文言文之山水游记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愚溪诗序柳宗元灌水之阳①,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②,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③,不可以不更也,故易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

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节选自《古文观止》,有改动)(注释)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以愚触罪B.谪/潇水上C.而/适类于余D.故更之/为愚溪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谪(___________)(2)易(___________)(3)咸(__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2)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石井瀑布郦道元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

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礕头山①。

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

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②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③。

北流入阳水。

余生长东齐,极游其下,于中阔绝,乃积绵载,后因王事,复出海岱,郭金紫惠④同石井,赋诗言意,弥日嬉娱,尤慰羁心。

但恨此水时有通塞耳。

选自《水经注·卷二十六·淄水》(注释)①礕(pī)头山:和上文“阳水”,均在山东青州。

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02 山水游记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2022·河南·中考真题】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

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

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XXX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XXX,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XXX。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XXX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XXX,路穷,渡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修(枝):整理、修剪。

2) 许(多):约略、大约。

3) 悉(见):全部看到、全都出现。

D。

峰前/石台鹊起:在山峰前面,有一座石台突然升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涧旁的路也走到了尽头,只能从涧中的乱石行走,圆形的石头使人容易滑倒,尖锐的石头会扎伤脚底。

2)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瀑布被周围的山峰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只有到对面的峭壁间,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作者从水的颜色、水的流势、潭的大小、潭旁的峭壁等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瀑布被山峰所掩盖,看不到全貌,必须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才能完整地欣赏它的胜景。

4.作者XXX游览三叠泉瀑布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欣赏自然风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高三--14--写景、游记类文言文

高三--14--写景、游记类文言文

23、“白乐天”指的是诗人
。(1 分)
24、第二段对“斗歌”场景写得极有层次:(2 分)
环境由
到到
感情由

25、第二段没有运用到的手法是
(2 分)
A.层层烘托 B.夸张借代 C.点面结合 D.对比反衬
26、请分别概括第三段的景物特点? 并简析作者写景的角度。(4 分)
27、文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作简要评价。(4 分)
语文辅导讲义
课题
写景、游记类文言文
授课日期及时段
1、知识精要
内容概要
2、练习
3、作业
年月
教学内容
【知识精要】 1、写景、游记类文言文是高考第二篇文言文最常见的体裁之一。相对于第一篇文言文而言,第二篇文 言文更侧重于对内容理解的考察。 2、常见的题型有: ·作者的意图、主旨——要注重文章的结尾部分 ·段落大意总结概括,段落层次 ·客观题 ·修辞、句式特点(整散结合要注意)
(2)
26.本文首尾都提到“秋寻”,分析其作用。(4 分)
2
。(1 分)
【练习三】 虎丘记
(1)虎丘去城可六七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 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lei)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 雷辊(gun)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署,竞以歌喉相斗; 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 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板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比 至夜深,月影横斜,荇藻凌乱,则箫板亦不复用, 一夫登场,四座屏息,音若细发,响彻云际,每度 一字,几尽一刻,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矣。 (3)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千顷云(山名)得天池诸山作案,峦壑竞秀,最可觞客。但过午则日 光射人,不堪久坐耳。文昌阁亦佳,晚树尤可观。面北为平远堂旧址,空旷无际,仅虞山一点在望。 堂废已久,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余既乞归,恐进之 之兴亦阑矣。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4)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最后与江进之、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歌者闻令来,皆避匿去, 余因谓进之曰:“甚矣,乌纱之横,皂隶(差役)之俗哉!他日去官,有不听曲此石上者,如月!” 今余幸得解官称吴客矣。虎丘之月,不知尚识余言否耶?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游记

文言文阅读:游记阅读姚鼐《登泰山记》的片断,完成下面小题。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诵明月之.诗B.余始循以.入/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C.遂至其.巅/ 其.皆出于此乎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扣舷而.歌之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记述寒冬中在泰山的游历,因其特色鲜明,成为记游泰山名篇中的佼佼者。

B.作者开篇先从泰山地理环境落笔,是在登泰山之前,为读者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C.作者俯瞰夕阳下的汶水和徂徕山,宛如图画;环绕山间的云雾好似轻柔的腰带。

D.作者没能由东谷登上泰山的原因,是因为这条路的台阶根本不适宜人们的通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文本一: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

高考语文游记类文言文精选精练(有答案)游记类言精选精练游东记[明] 杨士奇洪武乙亥,余客武昌。

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

其子立恭,能诗。

皆意度阔略。

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

天未明东行,过洪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

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

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

遂扫石而坐。

坐久,闻鸡犬声。

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

延余两人坐。

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

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

”各怀之而出。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

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

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余和之。

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

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遂共酌。

道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

余赋五言古体一,书之。

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

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

李出琵琶弹数曲。

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

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

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

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处也。

”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

”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

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

及期余病,不果行。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

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2020年初三中考语文文言文-山水游记类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中考语文文言文-山水游记类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

2020年初三中考语文文言文-山水游记类专项练习试题含答案-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②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③,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释】①掇:拾取。

②刻露:明显地表露出来。

③本其山川:依据其山川地。

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2. 本段文字多角度写出了作者之乐,请再概括出四种。

龙井题名记秦观①元丰二年,中秋后一日,余自吴兴来杭,东还会稽②。

龙井③有辨才大师,以书邀余入山。

比出郭,日已夕,航湖至普宁④,遇道人参寥,问龙井所遣篮舆⑤,则曰:“以不时至,去矣。

”是夕,天宇开霁⑥,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

出雷峰⑦,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

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

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注释】①秦观:文中“辨才”“参寥”两位僧人都是他的朋友。

②会稽:今浙江绍兴。

③龙井:地名。

④普宁:与下文”寿圣院”都是寺名。

⑤篮舆:竹轿。

⑥霁:雨后放晴。

⑦雷峰:与下文“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

⑧惠因涧:山涧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以书邀余入山( ) (2)比出郭,日已夕( )(3)濯足于惠因涧( ) (4)谒辨才于朝音堂(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3.作者为什么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叹?请结合第二段画线处内容简要分析。

晚游六桥待月记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白水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1]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2]游白水[3]佛迹院,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5]可熟[26]物。

循[6]山而东,少北[7],有悬水[8]百仞[27]。

山八九折[9],折处辄[10]为潭,深者缒石[24]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11],可喜可畏。

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13],观山烧火,甚[14]俛仰,度[15]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16]中流,掬[17]弄珠璧[18]。

到家二鼓[19],复与过饮酒,食余甘[20]煮菜。

顾[21]影颓然[25],不复甚寐[22]。

书[23]以付过。

东坡翁。

[1]绍圣元年:即1094年。

绍圣,北宋哲宗的年号。

[2] 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

[3] 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4]汤池:即汤泉。

[5]殆:(dài)大概,差不多。

[6]循:沿着。

[7]少北:稍向北。

[8]悬水:悬于山的泉水,大则谓瀑布。

[9]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10]辄(zhé)为:就是。

辄,就。

[11]雪溅雷怒:形容瀑布坠入深潭,溅起雪白的水花,发出轰鸣的声音。

[12]水崖:水边的山崖。

[13] 倒(dào)行:顺来路回去。

[14]甚:厉害。

[15]度:越过,过
[16]击汰(tài):击水。

汰,水波。

[17]掬(jū):用双手捧取。

18]珠壁:珍珠,壁玉。

此指倒映在水中的月亮。

[19]二鼓:二更(大约晚上十点多);古代击鼓报时。

[20]余甘:橄榄的别称。

[21]顾:回头看。

[22]寐:睡觉。

[23]书:写下。

[24]缒(zhuì)石:用绳系着石头向下。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

[25]颓然:衰老的样子。

[26]熟:使动用法。

使......成熟。

[27]百仞(rèn):这是夸张的说法;仞:古时以八尺或七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浴于汤.池汤:(2)其.源殆可熟物其:
(3)食.余甘煮菜食:(4)顾.影颓然顾:
2.找出加点字与其他个不同的一项:()
A. 浴于.汤池B今诸生学于.太学C言于.睿曰:“晋室内之乱,由宗室争权……” D 相与步于.中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