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题阅读 山水游记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题阅读 山水游记作业

D. 林木高茂

乃取一• 葫芦置于地
哀转久绝

一百许里

清荣峻茂

返回
12.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 辞叙 其迭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
返回
13.【甲】【乙】两文的体裁都是A___散__文_____,在表达
的思想感情上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
B_沉__醉__于__山__水__的__愉___悦__、__对__美__景__无__人__欣__赏__的__惋___惜__和__
返回
10.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 跃出水面。 (2)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两岸高山重重叠叠,不是在正午,看不 见太阳;不是在半夜,看不见月亮。
返回
11. 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
A. 此其一• 也 B.绝• 壁或千许丈 C. 绝壁或千许丈
(1)念无与为乐者____考__虑__,__想__到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___只__是________

(3)皂隶喝道去_______离__开_____________

返回
6.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
三、 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45页第9-13题。 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晓雾将歇___消__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是欲界之仙都____确__实________________

(3)常闻峡中水疾• ________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古代游记阅读题

中国古代游记阅读题

中国古代游记阅读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独乐园记司马光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

”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

孔子曰:“饭蔬(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

”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乐,非愚者所及也。

若夫“鹪鹩①巢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

此乃迂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

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曰读书堂。

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

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自沼北伏流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

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

沼北横屋六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飔,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

沼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莳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

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桐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

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

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洛城距山不远,而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轘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无穷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

所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鱼,执纴⑤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框,耳目肺肠,悉为己有。

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或咎迂叟曰:“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必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注】①鹪鹩(jiāo liáo):一种鸟。

文言文《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

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

三十里,至梁隍山,遂止宿。

四月初一日,早雨。

行十五里,路有歧,马首西向天台,天色渐霁。

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

而雨后新霁,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

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

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寺,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

行五里,过筋竹岭。

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①盆中物也。

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

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泉轰风动,旅人绝迹。

路荒且长,庵在万山坳中,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雨始止。

遂越潦攀岭,溪石渐幽。

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卧念晨上峰顶,以朗霁为缘,盖连日晚霁,并无晓晴。

及五更梦中,闻明星满天,喜不成寐。

翌日,晨起,果日光烨烨,决策向顶。

上数里,至华顶庵。

又三里,将近顶,为太白堂,俱无可观。

复循路,登绝顶。

荒草靡靡,山高风冽,草上结霜高寸许,而四山回映,琪花玉树,玲珑弥望。

岭角山花盛开,顶上反不吐色,盖为高寒所勒耳。

仍下华顶庵,过池边小桥,越三岭。

溪回山合,木石森丽,一转一奇,殊慊②所望。

越一岭,沿涧八九里,水瀑从石门泻下,旋转三曲。

上层为断桥,两石斜合,水碎进石间,汇转入潭。

中层两石对峙如门,水为门束,势甚怒。

下层潭口颇阔,泻处如阈,水从坳中斜下。

三级俱高数丈,各极神奇。

但循级而下,宛转处为曲所遮,不能一望尽收。

暝色四下,始返。

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不欲卧。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游天台山》)【注】①阊门:地名。

②慊(qiè):满足。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B.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C.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D.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癸丑、晦,与《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样,分别是指月、日。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题阅读 山水游记作业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主题阅读 山水游记作业
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③,耳目肺 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 以代此也。因合而命之曰子独 取足于己,不以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叟愚,何得 比君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 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
【丙】堂北为沼,中央有岛,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 丈,揽结其杪①,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东治地为 百有二十畦,杂莳②草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 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植竹于其前,夹 道如步廊,皆以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 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 识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
图景,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 ⁠
123
小文:【丙】文的题目是《独乐园记》,你能找到表现作 者“独乐”情 趣的句子吗? 小语:可以,句子是:(3) “明月时至,……悉为己

有。”(或“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

代此也。”) ⁠
123
人教 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言文主题阅读 山水游记
文言文主题阅读
[2024·金华金东区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题目。 【甲】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 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 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欧阳修《浪淘沙》) 【乙】见课文《记承天寺夜游》。

小文:【乙】文篇幅虽然短小,但是景色写得优美,我 们可以通过赏析修辞手法来感受。
123
小语:是的,【乙】文(2)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 ⁠
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生 ⁠

游记类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记类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

游记类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1. 中考课外文言文五篇(附答案)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 ② ③ (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6-9题。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

2020高考一轮复习:游记类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游龙鸣山记【明】陶安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

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

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

中夹石田,田右小路,随两山势深窅曲折。

行三四里,隘不宜田,仅可为路。

又数里,山益奇峻,轻岚暖霭,微袭襟帽。

山外崇峰复嶂,杳无穷极。

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①,夹路北转。

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

僧舍雄丽,榜曰“禅寂”。

门外独松古秀,大连数抱。

修篁干霄,森列门内。

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匾曰“白云深处”。

其西有“听松轩”,又西即韩熙载读书堂遗址,所植桧犹存。

其北有“甘露室”。

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

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

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怏,与三二友决意直上。

地势斗峻,褰裳②援萝,履苍莽中。

上有天池沆瀁③,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

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

渺焉四顾,心目豁然。

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

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

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

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奥,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

呜呼!乐而不失乎正者,浴沂风雩也。

兰亭之会,乃或感慨悲戚。

今同游者心平气易④,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注】①章:大材。

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最新备战中考语文专项文言文复习 山水游记类文言文阅读(原卷版)

02 山水游记类(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2022·河南·中考真题】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

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

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

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

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

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

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

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山水游记阅读训练含答案三叠泉瀑布XXX僧知觉甚稔三叠之胜,言道路极艰,促余速行。

北行一里,路穷,渡涧。

随涧东西行,鸣流下注乱石,两山夹之,XXX,葱郁上下,时时仰见飞石,突缀其间,转入转佳。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如是三里,得绿水潭。

一泓深碧,怒流倾泻之上,流者喷雪,停者XXX。

又里许,为大绿水潭。

水势至此将堕,大倍之,怒亦益甚。

潭有峭壁乱耸,回互逼立,下瞰无底,但XXX倒峡之声,心怖目眩,泉不知从何坠去也。

于是涧中路亦穷,乃西向登峰。

峰前石台鹊起,四瞰层壁,阴森逼侧。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乃循山冈,从北东转。

二里,出对崖,下瞰,则一级、二级、三级之泉,始依次悉见。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B。

XXX,路穷,渡涧。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 修(枝):整理、修剪。

2) 许(多):约略、大约。

3) 悉(见):全部看到、全都出现。

D。

峰前/石台鹊起:在山峰前面,有一座石台突然升起。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 既而涧旁路亦穷,从涧中乱石行,圆者滑足,尖者刺履。

随着时间的推移,涧旁的路也走到了尽头,只能从涧中的乱石行走,圆形的石头使人容易滑倒,尖锐的石头会扎伤脚底。

2) 泉为所蔽,不得见,必至对面峭壁间,方能全收其胜。

瀑布被周围的山峰遮挡,无法看到全貌,只有到对面的峭壁间,才能完全欣赏到它的美。

4.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的?(3分)作者从水的颜色、水的流势、潭的大小、潭旁的峭壁等方面来描写大绿水潭。

瀑布被山峰所掩盖,看不到全貌,必须到对面的峭壁之间,才能完整地欣赏它的胜景。

4.作者XXX游览三叠泉瀑布的经历告诉我们,要欣赏自然风光,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只有克服了困难和恐惧,才能领略到大自然的壮美和神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记类文言文阅读训练(2006-09-13 15:51:44)
⊙河北省辛集中学曹保顺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

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雄雌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①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①会计:指征收钱谷之事。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独大王之雄风耳独:仅仅
B.而人有遇不遇之变遇:遇到
C.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穷:穷尽
D.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胜:经得起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亭子命名为“快哉”原因的一组是()
①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②南合湘沅,北合汉沔,其势益张③变化倏忽,动
心骇目,不可久视④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⑤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⑥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③⑤⑥D.①③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自然段交待了“快哉亭”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命名“快哉亭”的原因。

B.第二自然段写出了在快哉亭上所能见到的让人感到愉快欢乐的长江美景、山川草木及故城遗迹。

C.第三自然段写楚襄王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君王富贵者的那种快乐,不是普通百姓所能共享的。

D.文章最后写张梦得不以贬谪为患,表达了作者对他遭“不遇之变”而自放山水之间的旷达行为的赞许之情。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

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

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

美恶之辨战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

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游于物之外。

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

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野。

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

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

于是治其园囿,洁其庭宇,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之计。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

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

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

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

撷园疏,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
方是时,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物有以盖之矣盖:遮蔽
B.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登:庄稼成熟
C.撷园疏,取池鱼撷:采摘
D.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适:到……去
2.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苏轼“无所往而不乐”的一组是()
①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②餔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③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④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⑤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⑥余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
A.①②④B.①③⑤
C.②④⑥D.③⑤⑥
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物皆有可观。

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覆,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 B 2. D 3. C 4. (1)假如他的心中坦然舒适,不因外物的影响而伤害感情,那到什么地方会不快乐呢?(2)即使他用蓬草作门,用瓦瓮作窗,也不会有什么不快乐的,
更何况在清澈的长江中洗濯,观赏西山的白云,穷尽耳目所见的美景更能使自己安闲快乐啊!
二、1. D 2. A 3. (1)凡是万物都有可观赏之处。

如有可观赏的地方,就都能使人快乐,不一定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

(2)它们高高地耸立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常常迷乱不清,反复不定,就像从缝隙里看别人打斗,又怎么分得清谁胜谁败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