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目录第1章编制依据 (032)第2章工程概况 (033)第3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034)第4章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035)第5章总工期、进度计划 (043)第6章主要劳动力、施工设备及检测仪器配备 (050)第7章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 (054)第8章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058)第9章文明施工及保证措施 (063)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 (065)第11章水土保持措施 (068)第12章施工期安全度汛措施 (070)第13章现场施工协调处理 (072)第14章项目风险预测与防范 (075)第15章应急救援预案 (077)第16章冬雨季施工方案 (081)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086)附表二:拟投入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087)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的劳动力计划表 (088)附表四:计划开工日期、完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网络图 (089)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 (090)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091)第1章编制依据本投标文件主要依据以下文件和内容进行编制:1、依据《2015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国家、部委和各行业现行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为:《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1992)、《水利水电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L176-2007)、《水利水电工程验收规程》(SL223-2008)3、我公司已承建的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第2章工程概况(一)工程建设内容本次工程治理范围为: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14km2,其中基本农田84.37hm2,水土保持水窖2个,沟头防护0.69km,植物护埂0.89km,生产道路4.73km。

林288.32hm2,经果林128.01hm2,水土保持种草27.52hm2,封禁治理813.1hm2。

(二)建筑材料工程所需施工用砂子需在当地附近砂厂购买,其他的如水泥、柴油、汽油等材料在附近县城或集镇采购供应,其余零星材料均可在当地市场购买。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是为了在施工过程中减少土地侵蚀、水体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不良影响,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确保施工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管理计划。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区域的评估:对施工区域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了解地形、水系、土壤等基本情况,确定可能存在的水土保持隐患和风险。

2.施工工程设计:根据施工区域的特点和规模,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施工工期等,并考虑水土保持因素。

3.防护设施建设: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建设相应的防护设施,例如沟渠、挡土墙、护坡、导流排水等,以减少土壤流失和水体污染。

4.施工管理措施:通过合理的施工组织和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土地扰动和水体污染,包括施工队伍的培训、现场巡查、施工垃圾处理等。

5.监测和评估:建立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定期对施工工程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施工水土保持措施。

施工水土保持计划是施工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不
仅有助于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益。

同时,施工水土保持计划也是政府监督和机构审批的重要依据。

水保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专项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专项方案一、项目概况水保工程是指为了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建设活动。

水保工程施工是水保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施工质量的保证对工程效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专项方案将重点介绍水保工程施工的方案设计。

1.1 项目名称:某某县水保工程施工专项方案设计1.2 建设地点:某某县各乡镇1.3 建设内容:包括山体防治、水土保持、水源地保护等水保工程项目1.4 施工规模:涉及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1.5 施工主要内容:包括整地整坡、植被恢复、坡面加固、沟道治理等二、施工目标水保工程施工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水土保持状态,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

2.1 水保工程施工的总体目标是保持水土保持体系的完整性,减缓水土流失速率,提高土地的水源涵养能力和土壤肥力。

2.2 具体目标包括:恢复和改良土地生态环境,减小土地沉降,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环境等。

2.3 项目建设后的预期效益包括:减少水土流失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水源涵养能力,提高土地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维护山地水源地水质。

三、施工组织3.1 施工组织机构项目施工组织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

应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组织的职责和权限。

3.2 施工技术人员为了保证水保工程施工质量,应配备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施工人员。

这些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施工管理能力,能够独立组织和完成工程施工任务。

3.3 施工队伍合理组织施工队伍,包括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

施工队伍应当有一支具备扎实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人员组成,能够根据水保工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施工任务。

四、施工方案4.1 施工技术在山地水土流失防治工程、坡地水土保持和水源地保护工程等水保工程领域,施工技术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运用工程机械,采用先进的施工方法和技术,如喷涂草坪、生态护岸、坡地绿化等,以减缓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一、前言水保工程是指为保护和利用水资源、改善水土环境和地表水质而进行的各种工程建设和技术措施。

水保工程施工方案是对水保工程具体实施过程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它对工程的实施过程、工序、要求、措施和质量等进行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以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本文旨在编制一份水保工程施工方案,确保水保工程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施工。

二、施工项目概况本项目是位于某省某市的“XX河流域水保工程”,主要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内容。

工程总投资为XX亿元,规划总面积为XX平方公里,总工程施工期XX个月。

本项目的实施将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三、施工工程内容1. 河道整治工程:包括河床疏浚、河床加固、河道环境美化等内容。

2. 生态修复工程:主要是对河流岸线附近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包括植被的重建、湿地的恢复、鱼类栖息地的建设等。

3. 岸线整治工程:包括防渗围堰的建设、护岸工程和景观栈道的建设等。

四、施工方案1. 施工时间安排根据项目计划,施工工期为XX个月,分为初期准备阶段、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和收尾工程阶段。

具体工期安排如下:初期准备阶段:包括调查勘测、设计确认、材料采购等,工期XX个月。

主体工程建设阶段:包括河道整治、生态修复、岸线整治等工程的建设实施,工期XX个月。

收尾工程阶段:包括工程验收、环境监测等,工期XX个月。

2. 施工人员组织和管理项目施工人员由总包方派遣的专业施工队伍组成,其中包括技术负责人、施工人员、安全防护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

具体组织结构如下:技术负责人:负责项目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施工人员:负责具体的工程施工任务。

安全防护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工作。

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现场协调和施工进度管理。

3. 施工设备和材料准备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包括挖掘机、钢筋机、混凝土搅拌机等施工设备,以及沙石、水泥、钢筋等施工材料。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2)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活动频繁,给水土保
持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水土保持是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环境。

为满足建设项目不断增长的水土保持需求,本方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了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二、水土保持措施
1.土方施工:在进行土方开挖时,应按照设计要求采取合理的坡度设计
和坡面处理,避免过陡坡导致坡面冲蚀。

2.植被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减少植被破坏,采
取必要的补植措施,保持生态平衡。

3.雨水收集:设置合理的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施工和生
活,减少雨水径流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4.排水系统: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保持施工现场排水畅通,避免因积
水引发的坍塌和滑坡等事故。

5.覆盖保护:对裸露的土地进行覆盖保护,减少土壤暴露,降低土壤流
失的风险。

三、施工流程
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区域范围,进行现场勘察和评估,制定详细的施
工计划和方案。

2.施工实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土方开挖、植被保护、雨水收集等工作,
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监测评估: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水土保持效果监测评估,及时调整施
工方案,保证施工质量和效果。

四、总结
本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旨在通过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和施工流程,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实现可持续发展。

各相关部门和施工方应严格按照本方案执行,确保施工过程中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实施,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水保施工方案

水保施工方案

目录1 工程概况 (1)2 编制依据 (1)3 水土保持管理体系 (1)3.1 水土保持管理体系综述 (1)3.2 组织机构 (1)3.3 水土保持管理职责 (3)3.4 水保体系人员职责 (3)4 水土保持工程施工 (5)4.1 主要工程量 (5)4.2 施工进度计划 (7)4.3 施工方案 (7)5 质量保证措施 (11)6 安全保证措施 (11)7 资源配置 (11)7.1 主要施工机械配置表 (12)7.2主要人员配置 (12)8 安全应急预案 (12)8.1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2)8.2 组织机构及职责 (12)8.3 应急响应程序 (13)8.4 事故调查 (14)8.5 应急保障 (14)8.6 应急处理措施 (15)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XXXXXXXXX工程位于XXXXXX流域,以灌溉、供水为主要任务,兼顾发电综合利用。

XXXXXXXXX工程位于XXXXXX,XXX从XXX总干渠引出,然后沿该谷地的175m等高线布置,即向西行,途经XXXXXX乡镇,到达末端XXX。

标段全长45.613km,XXXXXX渠首引水流量3.87m/s,渠首设计水位为176.30m,渠末设计水位148.42m。

渠道及渠系建筑物为5级,设计洪水标准为1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

XXXXXX沿渠布置有明渠、隧洞、暗涵、渡槽、倒虹吸等渠系建筑物。

XXXXXX水土保持防治工作范围和内容包括XXXXXX全线3个施工区(施工一区、施工二区、施工三区),9个弃渣场(XXXXXX弃渣场)的主体工程建设区、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道路区及弃渣场区共4个防治分区。

弃渣场区为本工程的重点防治区域。

2 编制依据1、《XXXXXX工程环境保护技施设计说明》;2、各弃渣场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5;6、《混凝土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50204-2015。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一、施工前期准备1.1 勘察与设计在实施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施工方案之前,需要进行细致的勘察与设计工作。

勘察工作包括地质调查、气象调查、水文调查等,以充分了解施工地质环境与气象条件。

设计工作则需要根据勘察结果,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程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1.2 资材准备在施工前期,需要准备各种施工所需的资材和设备。

这些资材包括各类工程机械、建筑材料、水土保持材料等。

确保这些资材的质量符合要求,数量充足,能够满足施工需要。

二、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措施2.1 施工工艺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降低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挖土施工时,要采取合理的防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在浇筑混凝土时,要控制水泥的用量,减少废水排放等。

2.2 环境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

比如在施工现场周围设置监测点,定期对空气、水质等进行监测,确保环境保护措施的有效性。

三、施工后期的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工作3.1 绿化与植被恢复施工结束后,应及时对施工现场进行绿化与植被恢复工作。

种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被,加强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

3.2 设施维护施工结束后,应加强对环境保护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比如对沟渠、护坡、植被等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防止设施损坏造成的环境问题。

结语通过上述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施工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为了实现长远的环境与生态效益,我们应不断完善施工方案,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共同建设绿色生态环境。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方案

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与编制依据本工程致力于实现高质量的环保和水土保持目标,确保在推进工程项目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编制本方案的主要依据包括国家及地方相关的环保法规、水土保持政策、工程设计图纸以及现场实地调查资料。

二、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扬尘污染:施工期间,施工现场应设置围挡,并定时洒水,减少扬尘产生。

控制噪声污染:选用低噪声施工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减少夜间施工,以降低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废水废渣处理: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应按规定处理,严禁直接排放。

植被保护:施工前对现场植被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避免施工对植被造成破坏。

三、水土保持方案地形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保持原地形地貌,减少挖掘和填方。

水土保持措施: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如设置挡土墙、护坡等,防止水土流失。

排水系统:合理设计排水系统,确保施工期间及施工后的排水畅通,防止积水造成的水土流失。

四、施工部署与组织施工部署应遵循环保和水土保持的原则,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确保施工活动有序进行。

五、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现场应设置环保和水土保持标志牌,明确环保要求和水土保持措施。

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管,确保各项环保和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六、环保与水土保持监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对施工现场的环保和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同时,建立环保与水土保持档案,记录施工过程中的环保和水土保持工作。

七、工程投资与经费工程投资应充分考虑环保和水土保持措施的费用,确保有足够的经费用于实施这些措施。

同时,加强经费管理,确保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控。

八、建设监理与验收施工过程中应接受建设监理单位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环保和水土保持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工程竣工后,应按照国家及地方的相关规定进行验收,确保工程符合环保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综上所述,本环保水土保持施工方案旨在为工程项目提供全面、系统的环保和水土保持指导,确保工程在推进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术条款第一部分基本规定1质量测定1.1严格执行质量测定的操作规程(1)在每项治理措施的质量测定中,所需测定的面积、座(个)数、部位以及取样数量等,都应分别按照该项措施质量测定的有关规定执行,不应任意减少。

(2)对每项治理措施的质量测定方法,应按照该项措施质量测定的规定方法执行,不应任意改变。

对各项质量测定结果应及时准确记载,并同时注明测定的方法。

(3)特殊情况下需要改变测定方法时,应论证其改用方法的可靠性,并在记载测定结果时注明改用的方法及其理由。

1.2 质量测定采用的仪器和工具应符合标准(1)测定质量前,应对使用的仪器和工具进行检查,符合标准才能使用。

(2)当仪器有某种误差影响质量测定结果时,应在计算中消除其误差,求得准确结果,然后记载,并注明消除误差的情况。

1.3 质量测定应贯彻到施工与验收的全过程(1)造林种草等植物措施,从总体部署、工程整地、种籽、苗木、栽植,直到完成,各道工序的质量都应及时进行测定,不合要求的及时改正。

前一道工序不合要求的, 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各类工程措施,从总体部署、施工设计到清基、备料、开挖、填筑、砌石直到完成,各道工序的质量都应进行测定,不合要求的及时改正,不应只在竣工后才测定一次,避免工程隐患。

(3)造林种草在施工后1〜3年之内,应测定其成活率与保存率。

各类工程措施在竣工后3年之内,应测定其经暴雨、洪水考验的质量。

1.4 结合成果质量,确定治理成果数量(1)各项治理措施成果统计的原则是:质量不合要求的不统计其数量。

质量测定应直接为成果数量统计服务。

(2)在单项治理措施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单位的治理成果进行验收时,一般应测定质量与验收数量同时进行。

梯田、林、草的面积等措施数量还应通过质量测定,在弄清其规格尺寸基础上,才能最后确定数量。

2措施统计各项治理措施必须符合本《技术条款》第二部分中规定的质量要求,并经用本《技术条款》规定的质量测定方法确认后,才能作为治理成果,统计其数量。

3计量与支付3.1各类治理措施的计量与支付应严格按照本《技术条款》的规定执行。

任何项目的计量器具和计量方法应事先经发包人(监理人)的同意。

3.2小水库(塘坝)、治沟骨干工程的统计、计量与支付,可参照淤地坝(拦沙坝)规定执行。

3.3道路工程的统计、计量与支付可参照谷坊规定执行。

3.4封禁治理措施的计量与支付可参照造林、种草有关规定执行。

4材料质量4.1 苗木质量(1)本项目施工苗木质量执行下述标准(填写标准或规范名称、编号,将不适用的划去):1国家标准:2、部颁(行业)标准:3、其他标准:(2)苗木质量要求如下表:4.2 种籽质量(1)本项目施工种籽质量执行下述标准(填写标准或规范名称、编号,将不适用的划去):1国家标准:2、部颁(行业)标准:3、其他标准:(2)具体要求如下表:4.3 水泥、砂、石料、混凝土质量(执行标准,材料规格和材质要求,可列表说明)第二部分施工技术与检查验收1水土保持造林1.1 说明1.1.1适用范围本章规定适用于在有水土流失(水蚀)的荒地上及各类建设用地上实施的各类水土保持造林(乔木林和灌木林)工程。

包括水土保持林(薪炭林和用材林)、经济林与果园。

以农林间作和果粮间作方式种植经果林可参照使用本规定。

1.1.2引用标准和规范(1)GB/T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2)GB/T1577— 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1.2 施工1.2.1 施工时间(1)整地工程时间1)应尽可能在前一年秋冬二季整地,第二年春秋二季造林。

有利于容蓄雨雪,促进生土熟化。

易风蚀的沙地,应随整地随造林。

2)秋季造林,最迟应在当年春季整地;雨季和春季造林,最迟应在前一年秋季整地。

(2)造林季节1)春季造林。

春季一般应在苗木萌动前7〜10天造林;北方应在土壤解冻达到栽植深度时抓紧造林。

2)雨季造林。

雨季造林应尽量在雨季开始后的前半期造林,保证新栽植或直播的幼苗在当年有两个月以上的生长期,以利安全越冬。

干旱、半干旱地区尽量在边阴天墒情好时造林。

3)秋季造林。

秋季应在树木停止生长后和土地圭寸冻前抓紧造林。

冻害严重的山区不宜秋季造林。

大粒种子、带硬壳种子和休眠期较长的种宜在秋越冬季直播造林。

1.2.2 施工质量要求(1)整地工程施工质量要求1)各项整地工程的位置、尺寸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变,以保证能容蓄设计的暴雨径流。

2)各项整地工程的填方土埂,必须分层夯实(或踩实),干容重达1.3t/m 3以上,保证蓄水后不坍塌或穿洞。

3)各类整地工程施工前,应用手水准测量定线。

带状整地工程(水平阶、水平沟、窄梯田、水平犁沟等,下同)修成后,每5〜10m修一小土垱,高0.2m左右,防止径流纵向集中。

(2)苗木质量要求1)严格按照本合同规定的苗木规格标准起壮苗、好苗,防止病弱苗、劣苗混入。

2)起苗后应尽快栽植,尽量做到当天起苗当天栽植。

如因故不能及时栽植的,应采取假植措施,做到疏排、深埋、踩实、适量浇水。

如假植时间较长,或大苗长途运送,栽植前应将根系短期浸水复壮。

3)外地远距离、大范围调运苗木,应经过植物检疫。

4)栽植前应对树苗进行挑选。

用于造林的树苗必须发育良好,根系完整,基茎粗壮,顶芽饱满,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5)同一地块内栽植的树苗,苗龄和苗木生长状况要基本一致。

(3)植苗造林质量要求1)在带状整地工程内,按照设计的株距,挖好植树坑,一般坑径0.3〜0.5m,深0.3〜0.5m。

根据不同树种和树苗情况,以根系舒展为标准。

2)栽植经济林果、珍贵树种和速生丰产林,需将坑底挖松0.2m左右,施入基肥,与底土拌匀,上覆一层虚土。

3)栽植时应将树苗扶直、栽正,根系舒展,深浅适宜。

4)填土时应先填表土、湿土,后填生土、干土,分层踩实。

在墒情不好时,要浇灌透水,再覆一层虚土,以利保墒。

(4)直播造林质量要求1)用于直播造林的种籽,应符合本合同规定的标准等级。

直播前应经过精选,测定纯度,并经过发芽试验,按不同树种的要求确定单位面积播种量。

2)穴播。

人工挖穴,穴径0.2〜0.3m,深0.15〜0.2m。

穴内松土,清除草根、石砾,根据设计播种量均匀播种。

根据树木种子大小,覆土3〜8cm用脚踩实。

如墒情较差,应逐穴浇水。

3)条播。

结合水平犁沟整地工程,用畜力或机械在犁沟底部再松土,根据设计播种量,进行条播。

播后用犁覆土5〜10cm随即踩实。

1.3 管理(1)新造幼林要实行封育,固定专人看护,禁止放牧及其他不利幼林生长和破坏整地工程的活动。

(2)各类整地工程应保持完好,每年汛后进行检查,发现损毁及时补修。

(3)松土除草(经济林果)。

主要在整地工程内进行,结合对整地工程进行养护维修,注意防治鼠害。

(4)灌水施肥。

幼林受旱应及时灌水保苗,经济林、果应根据不同树种适时灌水、施肥,保证优质高产。

(5)成活率检查。

每年冬季,对去冬今春新造幼林应逐地块进行成活率检查。

(6)幼林补植。

成活率在_% (80%以上且分布均匀的,不需要补植;成活率在30%- _% (80%的进行补植;成活率不到30%勺,不计造林面积,重新造林。

1.4 检查验收1.4.1质量要求(1)总体布局合理,造林位置恰当,不同林种、树种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生长良好,各类树种的造林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2)工程整地的形式与当地地形适应,其规格尺寸与施工质量都符合设计要求。

(3)当年成活率在80%以上(春季造林,秋后统计;秋季造林,第二年秋后统计) 3年后的保存率在70%以上。

1.4.2质量测定(1)造林总体布局的检查。

对照水土保持造林规划、设计图与完成情况验收图、表,在工程区内全面走看一遍,检查林种、林型、树种是否适合立地条件并符合规划、设计的要求,按小地名或图班号逐片(块)作好记载。

特别注意检查经济林、果园的数量、位置、立地条件是否合适。

(2 )整地工程的测定。

水平沟、水平阶、反坡梯田、鱼鳞坑等整地工程的断面尺寸,用木尺或钢卷尺量;工程是否水平用手水准量。

在规定的抽样范围内,取一面坡的中轴线,在上部、中部、下部各选一条整地工程,进行测定,取其平均值,检查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3 )树苗质量的测定。

用钢卷尺测定树苗的高度、根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的树龄要求。

并检查树根是否完好、枝梢是否新鲜,判断其栽植后能否保证成活。

(4)株行距和造林密度的测定。

一般水土保持林取10nP< 10n样羊方,果园和造林密度较小的经济林取30mr K 30ri羊方,用皮尺量其株行距,同时清点样方内的造林株数,由此推算每公顷的造林株数。

株距在同一水平线上量两树的根部;陡坡行距取水平距离。

(5)造林成活率与保存率的测定。

造林一年后和三年后,分别测定其成活率和保存率。

不分林种、林型,在规定的抽样范围内,取样方30m K30m,检查造林株数、成活株数与保存株数。

采取成活株数除以造林株数,算得成活率( %,保存株数除以造林株数算得保存率(%。

1.4.3 措施统计(1)当年完成的造林,统计其开展面积;3年后经过核实统计其保存面积。

历年的开展面积和保存面积应分别累计。

(2)不同的树种(乔木、灌木、经济林、果园等)分别统计。

(3)有工程整地的面积与无工程整地的面积分别统计。

1.5 计量与支付(1)造林工程采用施工图纸结合现场抽样检查的方法进行计量,根据抽样检查确定造林工程面积和数量,并按《工程量清单》所列的单价进行支付。

(2)工程单价中包括苗木假植、栽植、抚育管理等费用。

苗木(种子)费用单独支付。

(3)造林整地工程中的坡面土石方开挖和筑埂的计量和支付,应按不同整地工程规格以及施工图纸所示不同区域分别列项,采用现场量测或施工图纸等方法、以m为单位进行计量,按《工程量清单》中相应项目的单价进行计量和支付。

2水土保持种草2.1 说明2.1.1适用范围(1)本章规定适用于在有水土流失的荒地上及各类建设用地上实施的水土保持种草工程(不包括种草皮)。

(2)本规定适用于水力侵蚀地区的3〜5年以上多年生人工草地。

对保水保土耕作法中草田轮作的种草部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2.1.2引用标准和规范(1)GB/T16453.2—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2)GB/T1577— 1995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验收规范2.2 施工2.2.1精细整地(1)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深20cm左右,坡地沿等高线,并按条播的行距,作成水平犁沟,有利于保水保土。

(2)干旱、半干旱地区,翻耕后应及时耙耱保墒。

有条件的可采取与造林相似的工程整地。

前一年先修水平阶(反坡梯田)等工程,秋冬容雨雪,第二年种草。

2.2.2种籽处理(1)去杂,精选优质种籽。

(2)浸种、消毒、去芒、磨擦(轻度擦破种皮),有利种籽出苗,防止病虫害和鼠害。

(3)有条件的播种时可采适量肥料拌种,有利幼苗生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