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等级性考试必备知识(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4课_欧洲文化的形成【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二单元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标要求了解古代欧洲的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欧洲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目标1.识记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和中古西欧文化及拜占庭、俄罗斯文化的主要成就,认识不同地区的文化成果。
2.以唯物史观的视野认知各地区取得不同文化成就的原因,对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给予科学的历史解释。
3.通过对几个典型问题的探究,引领学生认识本课的基本史实,逐渐掌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方法和能力,培养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
落实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
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欧洲文化的源头及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文化的关系。
教学流程板块一激趣导新利用“柏拉图(左边站立者)与学生讨论哲学问题”图片结合课前提示语导入。
板块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当堂自学,掌握必备知识,增强时空观念,培养分析能力)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基于六方面的认识:一曰秉持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基本理念,“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
”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最高原则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二曰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三曰依循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课程改革赖以进行的纲领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开展、考试命题和教学评价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检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优劣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教学质和量上的最低要求;四曰依据教材,教材是中学历史教学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是学生学习的核心材料。
五曰历史基础知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认识,是培养学科关键能力的基础。
六曰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本质体现。
出于三方面的考量:一是从高二学情出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实质就是自身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共同作用和发展的过程。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市民文学:
城市文学也就是市民文学,是从11世 纪随着城市的出现、市民阶级的形成 应运而生的文学。市民文学主要叙述 市民家庭的爱情生活和悲欢离合,抨 击贵族的专横和教士的贪婪。其主要 体裁有寓言、诗歌和市民戏剧等。
只适用于罗马公民。
罗马共和国时期
(公民法)
罗马帝国时期 (万民法)
适用范围变化
前509年 前450年 27年
6世纪
习惯法
成文法
表现形式变化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法
︽
《罗马民法大全》
典》 《法学汇纂》
罗 马 民
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法理概要》
法 大
也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新法典》
全 ︾
(2)建筑 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建筑艺术
《论善与恶之 写义》等,文字 流畅优美,被 后世誉为拉丁文 学的典范。
维吉尔
杰作《埃涅阿斯 纪》是基于《荷马 史诗》的一部史诗。 凭借这部作品,维 吉尔在后世产生了 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塔西佗《编年史》
贰 中古西欧文化
理性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系统、古代的自由观念和人本精神、维护 私有财产的法律体系,这些文化元素来自古希腊的哲学、自然科学,来 自古罗马的法律,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等领域。这些 体现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主要贡献的文化遗产,为欧洲文化提供 了肥沃的土壤。
《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奠定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础。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中古(5C-15C)欧洲的文化
评价:
中世纪的奥古斯丁神学体系继承了新柏拉图主义的哲学,托马斯·阿奎那神学体系奉 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哲学,他们都充分利用了古典文化遗留下来的理性资源为信仰服 务,强调信仰是出发点和目的,理性是手段和途径,确立了中世纪特有的精神文化形 态——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
——《中世纪古希腊文化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创作于12C的《伊戈尔远征记》反映 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是基辅罗斯 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伊戈尔远征记》中的插图
建筑
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教堂,与西欧中古 时期哥特式教堂形成鲜明对比,被视为 东正教的象征。
东欧拜占庭文化 俄罗斯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古 希 腊 : 典 型 成 就 及 其 贡 献 )
哲学
文学
雕塑
公元前2千纪,这里曾诞生克里特文明和 建筑 迈锡尼文明。公元前8—前6世纪,城邦逐 渐发展起来。城邦的典型特征是小国寡民,史学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斯巴达和雅典是 其中最为著名的两个城邦。斯巴达是少数 人掌握政权的寡头政治的代表,雅典是多 数公民掌权的民主政治的典型。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 古 罗 马 : 典 型 成 就 及 其 贡 献 )
建筑
万神殿+大竞技场
法律 文学 史学
《十二铜表法》BC450左右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卢克莱修、西塞罗、维吉尔 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编年史》代表 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历法
儒略历(凯撒时期) 世界通用的公历在此基础上
课程标准
欧洲文化的形成、 特征及地位
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其哲学思维、史学研究、 文学成就、建筑艺术、法学体系等,都对欧洲文化的形成产生了 深远影响。中古西欧形成了以基督教文化为特征的地域文化。虽 然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但它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 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思想解放和科学革命奠定了 必要的基础。拜占庭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 文化,独具一格。俄罗斯文化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具有典型 的欧亚接合部文明的特征。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十二铜表法》
BC5世纪(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重视对私 有财产的保护;但有习惯法的野蛮做法(同态复仇等),过于重视程序。②发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BC27年开始,罗马由共和国开始成为帝国,法律的适用范围也从公民扩展为自由民, 开始由公民法变为万民法。 (212年《卡拉卡拉敕令》的颁布标志万民法形成)③体系完备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2.核心精神: 自然法的精神(西塞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遗产:律师制度、陪审制度、诉讼原则(不告不理,疑罪从无等)。
政治:建立了疆域辽阔统治民族众多的君主专制大帝国经济:工商业经济及海外贸易发达;奴隶制经济繁荣文化:将基督教作为国教,便于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法律:注重以法律的方式加强对帝国的管理与统治
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8@*
古典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明的起源。
二、 中古时期(5C-15C) 欧洲的文化(一)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 二)中古时期的东欧文化——拜占庭、 俄罗斯文化
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1453年灭亡)西罗马帝国 定都罗马(476年灭亡),成为西欧古代历史终结, 中世纪开始的标志。
罗马帝国分ʃ 裂:395年 1
黑巴尔干半岛小 亚雅典:海亚历山大6埃洲
意大罗写利势尼中非
里」 海洲
斯 拉 夫 人洲
细 及
海亚
罗马扩张示意图
西 洋
不列颠
庙掠慧巴
日耳曼人
北 海
欧卢
高
理性智慧科学思维人文精神
一、古典希腊与罗马文化——欧洲文化的源头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运用,它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希腊人与罗马人形成了不同法律观的根源在于:希
腊人更乐意去捕捉这个世界,去捕捉人性当中最有灵性的东西。法律规则总有穷尽的那一
天,他们认为这或许比单纯去应付规则更富有存在感。
——摘编自赵林《西方文化概论》
解读
古希腊
古罗马
民族性格 敢于冒险、积极进取、活泼、机智、开放 以农为本的内陆民族性格较为保守
(2)主要成就 ①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 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 有所发展。 2.俄罗斯文化 (1)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 圈。史诗《伊戈尔远征记》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2)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 工具,并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与西欧中古时期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形成鲜明对比,被视 作东正教的象征。
定点 3 | 拜占庭文化的特征
材料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 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 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 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 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政治体制 雅典的民主政治为古希腊文化的发展创造了 君主专制 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师:这两张图片大家熟悉吗?西开教堂和五大道意式风
情区,没错这两处建筑都与我们这节课要讲到的内容有
很大的相关性,因为他们都属于欧洲文化的一部分。
材料 1 _______时期一部分意大利学者认为自己处于
一个新时代的开端,这个新时代会越过中世纪,直接延
续古代的文化传统,古典文化將迎来再生。
——《中外历史纲要(下)》
师:我们来看一下这一句出自我们教材中的一句话,横
线上应该填哪一时期呢?请说明你判断的依据。
生:文艺复兴
因为意大利学者、新时代、越过中世纪、古典文化
师:很好,找到了很多关键词
那么,在这些学者看来文艺复兴所要“复兴的是什么
文化?
生:古希腊罗马文化
师:为什么要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以及他们要复兴的
文化又具体指的是什么?咱们通过这节课一起来学习。
师:首先我们先来解剖一下本节课的时间顺序有助于我
们更好的理解欧洲何以欧洲?
欧洲文化分为三个时期,上古和中古的分割点是476年,
中古和近代分期是1453或者文艺复兴是在15世纪;
在上古时期中,我们在第一部分要重点讲述的希腊文化
的发展的繁荣时期叫做古典时代,在上古时期还有一个
重要文化是罗马文化,希腊文化和罗马文化之间有一种
继承关系,对于整个欧洲文化起到了奠基作用;
结合身边的欧洲文化
引入本课主题
让学生初
步了解本
课的学习
内容。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高二下学期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 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加,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 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 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特征
●包容性、开放性;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 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 ●与宗教密切联系;
3.古典希腊文化与古罗马文化的影响
思考:根据所学,用史实说明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是欧洲 文化的源头。
(1)古希腊哲学思想和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奠定了欧洲科学知识 系统的基础。
(2)古罗马法律体系是欧洲法律制度演进的起点,对近代欧美 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艺术、史学对欧洲的人文精神 传统和文化载体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人文主义的起源
柏拉图
亚里士多
理性思考,精神觉醒
一 、欧洲文化的滥觞: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2.光荣属于希腊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泰勒斯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
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人啊,认识你自己。
——普罗泰格拉
——苏格拉底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 —亚黑士多德 思考: 结合上述哲学家的观点,指出古希腊哲学有何特点?
——杨共乐《罗马文化》
【思考】古罗马文明形成的历史条件?
(1)政治: 君主专制大帝国 (2)经济: 工商业经济及海外贸易发达;
奴隶制经济繁荣 (3)文化: 基督教为国教,加强思想控制 (4)法律:以法律加强对帝国的管理与统治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基础必备•探新知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希腊文化 (1)“古典时代”: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__巴__尔__干__半__岛___南部。公 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 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成就 ①古希腊哲学 A.产生原因:希腊人对__宇__宙___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与社会问题 的知识追求。 B.特点:用理性的__思__维___方式认识和解释世界。 C.代表:“三大哲人”。
3.成就 (1)思想: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2)文学:《圣经》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素材。 (3)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反映了_封__建__时__代____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 会生活。 4.影响: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 为后来的文艺复兴、__宗__教__改__革___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拓展】 1.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政治上,易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有利于建立公民直接参与的民主 政治。 经济上,海岸线曲折,优良港湾众多,为工商业者开展航海贸易提 供了便利条件。 价值观上,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平等的环境,这有助于古希 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民族精神上,小国寡民的城邦提供了古希腊人到海外建立殖民地的 动力,造就了古希腊民族勇于开拓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2.古罗马文化 (1)法律 ①《十二铜表法》 A.时间:公元前450年左右。 B.地位: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C.内容: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 面。
D.评价 a.当时:虽然其内容是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 明文公示,__按__律__量__刑___,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__社__会__契__约___行 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 法的基础。 b.后世: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 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学习重点】欧洲文化的源头与文化传承发展的脉络。
【学习难点】宗教、地理因素与欧洲两大区域为文化的关系。
【知识体系】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㈠古典希腊文化1.古代希腊的地理位置及“古典时代”:⑴地理位置:古代希腊的中心区域在巴尔干半岛南部。
⑵“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希腊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
2.古希腊哲学⑴产生: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⑵“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
①苏格拉底:致力于探讨人生哲理和社会伦理,他用对话形式提出的哲学思想由其学生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②柏拉图:创建的“学园”将哲学和数学知识融会贯通,在几何学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奠定了基础。
③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3.古希腊文学⑴《荷马史诗》: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是《荷马史诗》,史诗中诸神和英雄的故事成为后世西方文学创作的源泉。
⑵戏剧: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雅典城邦时期的戏剧,悲剧和喜剧是这一时期戏剧的杰出代表。
4.古希腊的人物雕塑和建筑艺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⑴人物雕塑:雕刻家米隆的《掷铁饼者》是人物雕塑的典范。
⑵建筑艺术: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则是建筑艺术的代表。
5.古希腊史学:是欧洲史学的源头。
⑴《历史》:希罗多德的《历史》开创了叙事体的撰史体裁,⑵《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西方史学的经典之作。
㈡古罗马文化1.概述: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2.具体表现⑴《十二铜表法》:①地位:公元前450年左右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②内容:它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多个方面。
③评价A.虽然内容以维护贵族和富人的财产利益为核心,但明文公示,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滥用权力,规范了社会契约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利益,成为后来陆续颁布的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B.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对后世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⑵古罗马的文学和史学①文学:卢克菜修、西塞罗和维吉尔是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②史学:李维的《罗马史》和塔西佗的《编年史》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⑶古罗马的建筑:在建筑方面留下众多遗产,万神殿、大竞技场等是其中的代表。
⑷古罗马的历法:在历法改革上,古罗马也有重要贡献。
凯撒时期制定的儒略历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二、中古西欧文化1.中古西欧政局的变化⑴中古封建国家的建立:西罗马帝国灭亡和日耳曼民族南下后,日耳曼人在西欧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等封建国家。
⑵克洛维皈依基督教: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赋予基督教会多项特权。
⑶“教皇国”建立及其影响①“教皇国”建立:756年,加洛林王朝君主丕平为酬谢教会助其掌权而将罗马周围地区交给教皇统治,建立“教皇国”,并使教会介入世俗权力。
②影响A.欧洲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
B.在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竞争共存。
C.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2.中古西欧文化⑴特点:①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②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文化符号。
⑵表现①《圣经》及神学A.基督教文化的载体:基督教文化的载体是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B.神学家的作用:神学家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C.神学家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西欧的文学艺术A.受到《圣经》影响:《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B.骑土文学和市民文学:骑土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③西欧的科技:少有成就。
中古西欧文化受到教会控制,少有科学成就。
⒊中古西欧文化的地位: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的哲学、法律和科学知识传统,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1.拜占庭文化⑴“拜占庭帝国”和“东正教”①“拜占庭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因其首都君士坦丁堡旧称拜占庭而又称“拜占庭帝国”。
②“东正教”A.由来a.罗马帝国分裂后,基督教会分成东、西两派,双方在教义、教规等方面的分歧逐步加深。
b.1054年,基督教会正式分裂。
c.东派教会自称信仰正统的教义,故称“东正教”或“希腊正教”。
B.地位:东正教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君士坦丁堡是东正教的中心。
⑵拜占庭文化的特点:由于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⑶拜占庭文化的表现①《罗马民法大全》: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拜占庭帝国的其他贡献A.保存了大量希腊古典书籍。
B.其建筑和雕塑艺术也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遗产并有所发展。
矗立于君士坦丁堡市中心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以其罗马式穹顶而闻名。
2.俄罗斯文化⑴特点①深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②属于基督教文化圈:10世纪中叶,基辅罗斯的统治者在与拜占庭帝国的交往中接受了基督教,基辅罗斯进入基督教文化圈。
⑵文学:史诗《伊戈尔远征记》创作于12世纪,反映了古代斯拉夫民族的历史、传说和风土人情,是基辅罗斯时期最杰出的文学作品。
⑶东正教及其影响①东正教中心转移: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东正教的中心转移到俄罗斯。
②影响A.政治上:东正教逐渐成为专制君主统治国家的工具。
B.其他方面:对俄罗斯的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生活习惯、建筑风格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C.建筑风格:俄罗斯圆顶多塔风格的教堂建筑被视作东正教的象征。
【达标练习】一、选择题1.《西方文化源流》一书中写道:“希腊哲学与宗教的联系最不紧密,可以说是与神话世界观相决裂的产物。
希腊哲学家认为世界依照其本性而变化,并不受外在的神的任意支配。
”这段话说明()A.古希腊哲学旨在确立人的主体地位B.古希腊哲学与民主政治息息相关C.古希腊哲学完全摆脱了神学的影响D.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精神2.19世纪70年代,德国学者谢里曼根据《荷马史诗》中吟咏的特洛伊战争以及其他相关传说,先后对小亚细亚及南希腊进行考古发掘,取得了惊人的成果。
谢里曼的考古发掘()A.证明了《荷马史诗》是一手史料B.丰富了研究古罗马帝国的史料C.说明特洛伊是当地最早的城市D.显示了《荷马史诗》的史料价值3.古希腊的雕塑《掷铁饼者》《荷矛的战士》《刮汗污的运动员》等,他们都高大雄健、英姿勃发,充满了自信和热情。
据此可知,古希腊()A.民主政治高度发展B.人文主义思想发达C.开始重视体育锻炼D.雕塑水平世界领先4.据李维《罗马史》记载,在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人将在一年一度选出的官员的治理下,成为以法律取代个人治理的国家”。
文中“以法律取代个人治理的国家”中的法律是指()A.习惯法B.《十二铜表法》C.万民法D.《查士丁尼法典》5.《十二铜表法》的颁布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十二铜表法》维护私有财产和贵族利益B.《十二铜表法》维护全体下层群众的利益C.《十二铜表法》为平民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法律依据D.《十二铜表法》使平民取得了与贵族平等的法律地位6.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基督教,从此获得基督教会支持。
6-7世纪的西欧,唯一有文化的人是教士,唯一的精神生活是在修道院。
这样,法兰克国王控制着西欧国家的政权,但精神文化生活的领导权却属于基督教会。
这些反映了()A.中古时期的西欧文化一片黑暗B.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地位显赫C.法兰克征服者与教会平起平坐D.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的一切权力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下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
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持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互相依存、互相利用8.“基督教的修道院通过抄书、办学校、建图书馆三种方式,保存、整理、研究了古代文化遗产,并对其成员及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教育,传播了基督教教义,培养了一批有初步文化素养的教职人员。
”从材料中可知基督教在欧洲的作用是()A.控制人们思想B.保存古代文化C.提供道德规范D.进行宗教迫害9.这一城市是今天土耳其政治、经济、文化、金融、新闻、贸易、交通中心,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在世界古代史上,它的陷落曾标志着千年帝国——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这一城市”指的是世界古代史上的()A.君士坦丁堡B.罗马城C.耶路撒冷D.腓尼基10.拜占庭帝国作为文化桥梁,必然得兼顾东西两头,否则桥面会不平整、桥梁也必然维持不久。
在继承了以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后,拜占庭帝国也“没放过”东边这头……材料强调的是()A.拜占庭帝国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B.拜占庭帝国继承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拜占庭帝国的桥梁建筑闻名于东西方D.拜占庭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11.有人说世界上传印阅读最广的书,第一是《圣经》,第二就是《罗马民法大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宗教改革后信仰基督教的人数锐减B.《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它包含《十二铜表法》等C.《罗马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成为近代欧洲法制的蓝本D.《罗马民法大全》引发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12.《拉夫连季耶夫编年史》是俄国编年史中最古老的抄本,于1377年编写。
它和完成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的《伊帕季耶夫编年史》详尽地记载了12世纪时南部基辅罗斯的历史。
文献记载的内容朴实生动,富有戏剧性。
通过这两部文献,可以判断()A.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影响B.莫斯科公国统一国家建立C.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D.俄罗斯帝国地跨欧亚两洲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少兴趣,他们提供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
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