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一】一、漢字與書法藝術1、漢字的發展歷程:(1)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六千多年前,“圖畫文字”出現。

(2)象形字後來逐漸符號化,脫離圖畫,形成漢字。

(3)至商朝,漢字已形成完整體系。

其演變的總趨勢是由繁到簡。

2、書法藝術的形成:魏晉以前基本上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

中國書法兼具審美功能與實用功能,自覺地創造書法美成為體現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種藝術形式。

3、代表人物及特點:(1)魏晉楷書有定鼎之功,鐘繇、王羲之貢獻。

(2)唐代楷書步人盛世,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各具特點,分別被稱為歐體、顏體和柳體,成為後人學習、臨摹的範式。

(3)魏晉以來,草書盛行不衰,名家輩出。

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

(4)行書兼具楷書的規矩和草書的放縱,東晉王羲之、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書,歷來備受世人喜愛。

二、筆墨丹青中國畫中國畫的發展歷程:(1)彩陶畫:《鸛魚石斧圖》是其中的傑作。

(2)戰國帛畫:《人物龍風圖》《人物馭龍圖》,造型準確,線條流暢,色彩絢麗,表明中國繪畫藝術從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晉時期,顧愷之留下了《女史箴圖》《洛神賦圖》等*佳作,提出“以形寫神”,畫人物要注重表現人的精神氣質。

(4)隋唐時期,展子虔、閻立本、吳道子等創作出《遊春圖》《步輦圖》和《送子天王圖》等許多優秀作品。

(5)敦煌莫高窟的壁畫。

(6)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三、京劇的出現1、發展歷程:(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以樂舞戲謔為業的藝人,稱為優伶。

(2)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了成熟。

(3)明朝時候,江蘇昆山一帶形成的昆曲,流傳甚廣。

(4)清朝前期,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風行一時。

(5)道光年間,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

形成了一個新劇種,就是後來的京劇。

(6)同治、光緒年間,京劇走向成熟。

2、代表人物:程長庚、譚鑫培等號稱“同光十三絕”的藝人。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报告、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repor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关于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同学们!高中历史需要背的内容有很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将知识点梳理好,理解着记忆。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

高二历史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整理优秀5篇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一1、理学兴起的背景①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②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③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体系,即理学。

2、主要内容: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①“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②“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③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④当人的私欲与天理发生冲突时,就要“存天理,灭人欲”王阳明的心学:明朝——王守仁(王阳明)①王阳明把理学发展为“心学”②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进一步发展了“仁”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和奋发立志。

3、宋明理学的评价①压抑人性,扼杀人生自然欲求;②重视主观意志力、崇尚气节强调社会责任感等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篇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一、自然哲学。

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

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体现了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认识社会。

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1、背景。

(1)希腊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展;(2)公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思想活跃;(3)此前已经开始具有的自主意识和精神的觉醒。

2、代表: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认为正义、善德、真理等价值标准跟人的需要和兴趣有关,是由人制定的。

认为知识是公民参与公共事务和演说能力的基础。

3、评价。

积极: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基本内涵;以培养兼顾公私利益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爭鳴的歷史背景:1、(根本原因)生產力發展和社會大變革(時局動盪造成思想和言論的空前自由)。

2、(文化思想)私學興起,教育相對普及,培養了大批人才,各學派之間和同一學派的個流派之間的相互鬥爭。

3、(政治)動盪的兼併局勢,各國君主都想稱霸爭雄,所以競相禮賢下士、招攬人才。

4、(經濟)井田制瓦解。

5、(階級關係)士階級與新興地主階級活躍。

(二)儒家:孟子和荀子(他們的學說根本上是為了維護君主統治)1、孟子①孟子的思想核心:民本主義A. 仁政學說;B性善說;C義利觀:養浩然之氣;先義後利、捨生取義。

②歷史地位:A. 《孟子》成為四書之一;B. 他被稱為“亞聖”2、荀子①荀子的思想:A.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B、性惡論;C 政治思想:“以禮為主,禮法並施”②荀子思想的歷史地位: A. 被視作儒家異端;B. 唯物思想在中國哲學上具有深遠影響。

(三)墨家1、墨子:墨家學派的創始人2、墨家思想:①兼愛;②非攻,春秋無義戰; ③尚賢、尚同尚力、節用、節儉3、墨家思想歷史地位:①代表下層勞動群眾特別是手工業者的利益②戰國一度成為顯學,之後不被重視(四)道家1、莊子與道家2、莊子的思想:“齊物”“逍遙”天與人“不相勝”(天命觀),順應自然(五)法家1、韓非與《韓非子》2、韓非的思想: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②今必勝古、主張變法革新3、法家思想的歷史地位①在當時適應了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

②在後世與儒家思想互為表裏,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治思想的理論基礎。

【注】區別現代法制:法家的嚴刑峻法來維護統治,是統治者的法律,完全為了君主的利益。

(六)兵家1、《孫子兵法》2、孫臏與《孫臏兵法》:重視戰爭規律,注意利用和創造有利於自己的形勢,重視人的作用。

(七)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歷史意義1、儒家學說: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

2、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思想。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

最新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梳理人教版优秀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整理一、经济全球化与民族国家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量:-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的完善等都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政策推动:各国政府的自由化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国际间的经济合作组织如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成立都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实现跨国经营,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3.经济全球化的特点:-跨国公司的崛起: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国际分工的深入: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全球经济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

-科技创新的加速: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和应用。

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效益: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全球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的最大化,提高全球经济的总体效益。

-社会问题: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等。

-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也伴随着文化的传播和冲突,使各国间的文化差异逐渐减少。

-政治影响:经济全球化也对各国政治体系和政治力量的平衡产生影响,增加了国际间的政治博弈和竞争。

二、四百年的近代中国1.发生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事件:-英法联军入侵: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但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清朝末年的一次政治运动,旨在挽救清朝的危局,但最终也未能成功。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重要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和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

-北洋政府和国共合作:北洋政府成立后,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第四单元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七单元。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的是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儒家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说;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墨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近年来,高中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之一,备受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关注。

其中,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作为高二历史学科的必修教材,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为题,详细介绍其中的要点。

第一章:人与自然环境本章主要介绍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重点涉及到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等方面。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不同时期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介绍自然环境对于人类社会的制约与推动作用。

举例说明不同自然环境下,人们的生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差异。

2.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与改造:重点讲述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逐渐改变自然环境,以适应自身需求。

如早期人类建立的农耕系统、水利工程的发展等。

第二章:古代希腊本章主要介绍古希腊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希腊城邦的特点与发展:介绍了希腊城邦的形成原因、政治制度以及在商业、农业、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演变。

2. 希腊民主政治:重点介绍了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民主的起源、民主制度的结构和影响。

第三章:古代罗马本章主要介绍古罗马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与帝国的建立:介绍了罗马共和国的政治结构和军事制度,以及罗马帝国的建立和扩张。

2. 罗马帝国的治理与文化:重点讲述了罗马帝国的治理制度,以及罗马的法律、建筑、文化传统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章:古代印度本章主要介绍古印度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印度的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介绍了印度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古代印度社会的阶级制度和种姓制度。

2. 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重点讲述了印度教和佛教的兴起背景、教义和影响,以及佛教在印度以外地区的传播。

第五章:古代非洲本章主要介绍古非洲时期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 古埃及与尼罗河流域文明:介绍了古埃及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以及尼罗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总结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有利于提高复习效率。

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的是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总结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的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

《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

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政治:社会大变革(宗法分封制和礼乐制崩溃、周天子权威丧失)和争霸战争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历史舞台。

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旺,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文化:专业文化阶层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广泛的文化交流与碰撞,为百家争鸣提供了必要的文化背景。

3、"百家争鸣"的主要流派和主要代表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影响儒家孔子"仁"和"礼";"为政以德";私学,"有教无类";大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大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孟子仁政、重民;性善说;儒家学派重要奠基人,被尊为"亚圣",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荀子治国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性恶论;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墨家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兼爱、非攻道家老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老子》,又名《道德经》"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庄子把世间万物都看作相对的"齐物";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加强中央集权;主张变法革新。

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二、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1、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春秋末期,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以德治民"。

(2)战国时期初步发展: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不侵犯农民劳动时间,宽刑薄赋,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

(3)西汉的董仲舒以儒学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建立起新儒学。

其核心是"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还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他的思想集中于《天人三策》和《春秋繁露》。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是宋代主要的哲学思想。

朱熹是理学发展的集大成者,朱熹继承了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的思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理学体系,后人称之为程朱理学。

其核心内容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

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因此他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这实际上是为封建等级秩序辩护。

(5)明中叶的王阳明反对朱熹把心与理视为两种事物的观点,创立与朱熹相对立的主观唯心主义理论——心学。

理学由客观唯心主义向主观唯心主义演变,说明它已经走到极端。

2.进步的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1)明朝:李贽是明后期"异端"进步思想家,他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揭露道学的虚伪,反对歧视妇女和压抑商人。

他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色彩。

(2)清初: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激烈的批判,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对晚清民主思潮的兴起也有一定的影响。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著《天下郡国利病书》,他提倡"实学"的目的在于批判理学,反对君主专制政治,顾炎武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

王夫之是一位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方法总结学习本单元,要宏观把握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主要注意以下线索: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注意文化现象产生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学会透视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根源。

2、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的完整理解,注意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

3、注意寻找这部分内容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如当前,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建立,注意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并学会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4、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应,学习中注意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学习。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知识总结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历程代表人物内涵地位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美德来源与教育"柏拉图:《理想国》亚里斯多德: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提倡怀疑,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人文精神的起源中世纪基督教神学观念支配了一切。

人文主义思想几乎湮灭。

文艺复兴14-17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

传播:16世纪以后,由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地区。

出现了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拉伯雷等艺术大师和"日心说"等自然科学成就。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追求现实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盲从。

核心是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复兴宗教改革16世纪德国:马丁路德,形成了路德教派;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反对天主教会特权,提倡个性解放,摆脱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人文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弘扬。

启蒙运动17、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提倡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卢梭: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论。

<康德: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纯粹理性的批判》,人非工具。

宣扬理性,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勾画未来社会蓝图。

核心:理性主义。

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内涵。

方法总结学习本单元,主要注意以下线索:1、注意把握一条线索: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及其所对应的思想解放运动。

特别注意要把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演变与同一时期西方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历程结合。

2、注意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异同点比较。

可用列表的办法比较。

3、结合现代教育提出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要求,深刻理解人文素养的含义。

反思中国历史的人文精神与西方相比有何特点。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门类成果四大发明造纸术:西汉已发明植物纤维纸,东汉蔡伦改进。

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北宋活字印刷术。

火药:唐末开始用于战争。

指南针:战国司南;北宋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数学《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算筹和算盘推动古代计算的发展。

天文留下了世界上最早日食、月食、太阳黑子以及哈雷彗星的记录。

编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石氏星表》。

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简仪。

历法《夏小正》、"殷历"。

《授时历》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比现行公历早3百年,对指导农业生产帮助很大。

农学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农政全书》。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医学西汉编订《黄帝内经》——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万世宝典"。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药物巨典"。

2、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学成就朝代代表人物文学成就春秋末年《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战国屈原新的诗歌题材——楚辞,《离骚》汉朝司马相如、张衡半文半诗的综合文体——赋唐诗初唐:王勃、陈子昂。

盛唐: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诗仙")、杜甫("诗圣"。

)中唐:白居易晚唐:杜牧和李商隐诗歌的黄金时期,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宋词柳永、李清照、辛弃疾、苏轼婉约派:柳永(《雨霖铃》)、李清照(《声声慢》)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关汉卿《窦娥冤》明清小说曹雪芹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等 3、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1)汉字:原始社会晚期起源于"文字图画",经历了: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演变发展过程。

(2)书法艺术的发展:两个阶段:魏晋以前基本上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