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与占星学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上展现了明显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源于对天空运行的观察和宗教信仰,认为星体运动影响人类生活和命运。
古希腊时期,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模型为占星术提供了理论基础,认为行星和恒星的位置决定了人类的性格和命运。
这种理论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得到广泛传播,成为王室和贵族所重视的预测工具。
然而,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天文学的发展,现代天文学逐渐取代了占星术的位置。
在哥白尼和开普勒的贡献下,日心说模型确立,揭示了行星运动的真实机制。
随后,牛顿力学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进一步解释了天体运动的物理原理,使得天文学成为一门精确的科学。
现代天文学通过望远镜和空间探测器深入探索宇宙,揭示了星体和宇宙起源的奥秘。
天文学家通过精确的数学计算和观测数据,预测和解释天体现象,如日食、月食和行星对齐,而非基于神秘主义或超自然的假设。
虽然占星术在一些文化中仍有影响力,但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了它的预测能力基于偶然性而非真实的天体力量。
因此,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基于科学证据的天文学解释,而非占星术的星象解读。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知识的普及,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和准确,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上的显著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有着显著的演变。
古代的占星术主要基于对星体运动的观察与神秘主义的解释,认为星星的位置和运动能揭示人类生活的命运和事件。
例如,巴比伦人和古希腊人通过观测星座和行星来预测国家命运或个人命运。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近代天文学的兴起,人们对宇宙的理解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现代天文学通过精确的观测和数学模型,揭示了星体运动的规律和物理背后的力量,例如引力和电磁力。
这些科学成果大大改变了我们对星空的认知,使我们能够准确预测日食、月食等天文现象的发生。
与此同时,占星术在许多文化中仍然存在,但已不再被视为科学的一部分。
现代占星术更多地被视为一种心理学和个人发展的工具,其解释方式常常涉及心理学、符号学和人类学等领域,而非天文学。
尽管如此,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有共通之处。
例如,星座名称和星体的象征意义仍然被广泛接受和使用,尤其是在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中。
此外,一些人仍然对占星术保持兴趣,将其作为一种启发和心理辅助工具,虽然其科学基础仍然备受争议。
综上所述,古代占星术和现代天文学在星象解读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从神秘主义和符号学到科学解释的转变。
尽管两者已分道扬镳,但它们各自在人类文化和认知中都留下了深远的痕迹。
占星术基础知识

占星术基础知识占星术,又称占星,是一种古老的科学,它可以利用天文学研究和数学方法来预测人类的命运,以及社会、政治、财务、军事的变化。
占星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巴比伦时期,而今它依然受益于人们对宇宙的好奇心,并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
占星术最根本的原理是时间和空间的相互关系。
由于太阳系中的恒星精准地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因此古代的天文学家可以在天上观测恒星,从而推算出时间的关系。
占星术把这种天文学的原理和社会对人命的好奇心结合在一起,来研究人类命运的演变规律。
占星术的具体原理和方法十分复杂,但是它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占星,占星算法,以及占星解读。
占星是指通过观测星空来推算出宇宙中的每个星体的位置,以及它和地球的相对位置,并用数学方法来计算出它们对事件的影响。
占星算法是指将获取的星体资料进行一定的数学处理,从而计算出占星的影响,并用于预测某种事件的发生。
最后,占星解读是指利用占星术计算出的影响信息,深入地研究人们的个人生活、社会变化和政治事件,从而推断出某种可能的含义或趋势,做好对应的预测准备。
除此之外,占星术还非常重视风水的学习。
风水的原理是在定点定位的基础上,通过观测地理环境,将其拆分成一定的区域,测量其运动规律,并分析出环境影响人生运势的变化,从而做预测准备。
此外,还有一种叫做阴阳家学的学术思潮,它也在占星术中得到了大量应用,阴阳家学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处于“阴”与“阳”之间的状态,一切现象都是有限内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等变化,因此占星术可以用来研究这些社会、政治和宗教的变化,从而预测人们的命运。
综上所述,占星术是一种深奥而又微妙的科学,它可以帮助人们探寻宇宙的奥秘,也是对命运的一种无形控制,通过掌握它,人们可以准备好面对生活中的任何变数。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占卜术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占卜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占卜术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承载着古代国人对宇宙的浩瀚与神秘的探索。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天文学和占卜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
天文学在古代是与农业密不可分的学科。
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非常发达,农耕时需要根据天象来制定农事活动的时间。
正是基于对天文的观察,古代农民能够将耕作和收割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
比如,古代农民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和形状,推测出四季交替的规律,从而确定农事活动的时间,如春耕、夏种、秋收和冬种。
这种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古代成为了世界上农业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
在古代的中国,天文学不仅服务于农业生产,还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神圣学问。
帝王将天文学作为维系君臣关系和巩固神权的工具,以天文学的预测,来作为判断吉凶祸福的依据。
这种通过天文学来推测人世间的变迁的行为,形成了古代王朝的占星学说。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的占卜术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占卜术是古代人类在迷茫和困惑时,借助于宇宙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来寻求启示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古代,占卜术包括了多种形式,如龙骨卜、龟卜、蓍卜等。
这些占卜方式通过对动物骨骼、植物纹理的研究,将其与特定的问题相关联,通过解读这些现象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古代的卜卦术也是占卜的一种形式,它是通过筮法来预测吉凶祸福。
古代人们相信,宇宙中的万物都包含着一种神秘的力量,这些力量可以显现在一些案中。
在卜卦术中,人们会使用特殊的卦象来表达特定的含义,这些卦象又会与特定的问题相关联。
同时,中国古代的占卜术还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
古代的中国人崇拜自然,并相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秩序。
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相信通过占卜可以与神灵沟通,获得神佑和指引。
这也是为什么在中国古代,占卜术往往与庙宇和祭祀密不可分的原因。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的天文学与占卜术是中国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影响了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和决策过程,也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同。
天文学对人类有什么影响

天文学对人类有什么影响人类为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天文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天文学不仅有利于人类生活,还可以帮助人类了解N亿年的过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天文学对人类有什么影响的天文地理。
天文学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天文学是观察和研究宇宙间天体的学科,它研究天体的分布、运动、位置、状态、结构、组成、性质及起源和演化,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天文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天文学的实验方法是观测,通过观测来收集天体的各种信息。
因而对观测方法和观测手段的研究,是天文学家努力研究的一个方向。
在古代,天文学还与历法的制定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现代天文学已经发展成为观测全电磁波段的科学。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至少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天文学在人类早期文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古时候,人们通过用肉眼观察太阳、月亮、星星来确定时间和方向,制定历法,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天体测量学最早的开端。
在此基础上诞生了占星术,即通过天体的运行来占卜凶吉祸福,预测自然灾害、战争的输赢和个人的命运。
2世纪时,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宇宙中的天体,包括太阳,围绕着地球运转。
这一学说受到了教会的欢迎,统治了西方社会对宇宙的认识长达一千多年。
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
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首次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观察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行星的盈亏,以及木星的四颗卫星。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创立了经典力学,促使天体力学这一新的天文学分支的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状况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原因的新阶段,在天文学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19世纪中叶天体摄影和分光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可以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加深入到问题本质,从而也产生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天体物理学。
这又是天文学的一次重大飞跃。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占星术与现代天文学:星象解读的演变
古代的占星术和现代的天文学在星象解读方面有着明显的演变。
古人认为星星和行星的位置可以预示个人命运和世界事件,占星术因此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例如,古埃及和巴比伦人观测星象来预测王朝的兴衰,而希腊人则将星座与神话故事联系起来,形成了西方星座系统。
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现代天文学开始逐渐取代占星术的地位。
天文学家通过精确的观测和数学模型解释星体的运动规律,揭示宇宙的奥秘。
相较之下,占星术未能提供可重复验证的预测能力,因此逐渐被视为一种超自然的信仰而非科学。
今天,虽然占星术仍有其支持者,但它更多被视为一种娱乐或心理辅导工具,而非严肃的预测科学。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使我们能够更准确地预测日食、月食以及其他天体现象,这些现象在古代被认为是神秘的预兆。
总之,古代的占星术和现代的天文学在对待星象解读上有着显著的演变。
占星术虽有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影响,但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现代天文学更能够提供客观和准确的宇宙理解,将星体运动的规律置于科学的框架之中,为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开辟了新的视野。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
中国古代帝王自称为天子,并且在历代王朝中都设有专门的官员进行天文观测,由此可见古代天文学在我国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在秦代,负责天文学研究的官员被称为太史令,以后历代多沿袭这一称呼并稍有变化,到明清时期,天文观测主要由钦天监这一专门机构负责。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成就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天文学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有所萌芽,在中国出土的彩陶中,有不少上面已经绘有太阳和月亮的图案,代表了古人原始的天文学观念。
中国进入奴隶社会以后,在夏商周三代,天文学更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关于商代天文观测的记录。
根据当地出土的甲骨,我们知道商代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闰年十三个月。
同时甲骨上已经有了关于日食、月食和星辰的记载,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文字可考的天文学资料了。
商代的历法被称为阴阳历,是迄今为止已知的较为完整的一部最早的历法。
同时,商代用干支记日,数字记月,每一个月又被分为三旬。
由此可知,早在商代,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较为完善的天文历法系统。
战国秦汉时期百家争鸣,也是我国天文学取得巨大进展的一个辉煌时期。
战国时编著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西汉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天文观测的仪器,并在天文学理论方面提出了“浑天说”。
隋唐时期,我国进行了世界上最早的子午线长度实测。
宋元时期我国创制了《授时历》,并制作了简仪等新的天文观测仪器。
明清时期我国天文学处于衰落阶段,西方天文学兴起,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国外天文学著作。
在我国古代天文学研究中,星象观测一直是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的正史中有专门记载天文资料的部分叫做天文志,其中就包括星象观测的方法、观测的仪器和星象观测的记录。
在星象观测中,天文仪器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天文仪器种类繁多,各个功用也不相同,主要有用来计时的工具、用来观测星象的工具、用来制定历法等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有圭表、浑仪和简仪等。
天文学与星象学概述

天文学与星象学概述天文学的起源和发展天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化的萌芽时代。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
从这一点上来说,天文学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早期天文学的内容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天体测量学。
从十六世纪中哥白尼提出日心体系学说开始,天文学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此前包括天文学在内的自然科学,受到宗教神学的严重束缚。
哥白尼的学说使天文学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并在此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从主要纯描述天体位置、运动的经典天体测量学,向着寻求造成这种运动力学机制的天体力学发展。
十八、十九世纪,经典天体力学达到了鼎盛时期。
同时,由于分光学、光度学和照相术的广泛应用,天文学开始朝着深入研究天体的物理结构和物理过程发展,诞生了天体物理学。
二十世纪现代物理学和技术高度发展,并在天文学观测研究中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使天体物理学成为天文学中的主流学科,同时促使经典的天体力学和天体测量学也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宇宙及宇宙中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天文学就本质上说是一门观测科学。
天文学上的一切发现和研究成果,离不开天文观测工具——望远镜及其后端接收设备。
十七世纪之前,人们尽管已制作了不少天文观测仪器,如中国的浑仪、简仪,但观测工作只能靠肉眼。
1608年,荷兰人李波尔赛发明了望远镜,1609年伽里略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并作出许多重要发现,从此天文学跨入了用望远镜时代。
在此后人们对望远镜的性能不断加以改进,以期观测到更暗的天体和取得更高的分辨率。
1932年美国人央斯基用他的旋转天线阵观测到了来自天体的射电波,开创了射电天文学。
1937年诞生第一台抛物反射面射电望远镜。
之后,随着射电望远镜在口径和接收波长、灵敏度等性能上的不断扩展、提高,射电天文观测技术为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十世纪后50年中,随着探测器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以及研究工作的深入,天文观测进一步从可见光、射电波段扩展到包括红外、紫外、X射线和γ射线在内的电磁波各个波段,形成了多波段天文学,并为探索各类天体和天文现象的物理本质提供了强有力的观测手段,天文学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占星学与天文学·占星学概述占星学的天文学基础自古占星学和天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占星学与天文学的关系。
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五百年前彼此是同一家的,最早占星学和天文学的是没有分别的。
因为观测天象的人,是因为占星的需要才去做的,并没有人专门观测天象而不占占星学的天文学基础自古占星学和天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占星学与天文学的关系。
至少我们可以这样说,五百年前彼此是同一家的,最早占星学和天文学的是没有分别的。
因为观测天象的人,是因为占星的需要才去做的,并没有人专门观测天象而不占星的。
占星学和天文学可说是在同一片天空、以不同的看法研究。
到科学革命之後,开始有一些科学家视占星学为古代落後的迷信,而与占星学分道扬镖,所以就出现了一群只关心天上星星的人,不管它们与地球上发生的事情是否有关连。
到了现在,占星学家为了更精确地知道星体的位置,大多有天文的知识作为基础,所用的资料也都经过精确的天文运算,只可惜现代大多天文学家已失去了占星的能力。
占星学和天文学有著密切的关系,占星学必需仰赖天文的观测及计算来算出星体的位置。
所以,要学会占星学,必需先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
要了解占星术,就必须了解占星是以什么样的方式与实际上的天文星体之间相互关连。
行星与行星的关连在星座、宫位上占星学是以地球为中心的,虽然现在大家都已经知道,地球是绕太阳而公转,但是占星学家所关心的是其他星体与地球的关系,所以占星学大部分的计算都是以地球为中心,也就是以事情发生的地点为计算的基准点。
星体为影响力的来源:占星学家认为,天上的星体会影响地球上发生的事物,虽然现在还不清楚影响的方式,但是可以说星体是影响力的来源。
而星座及宫位则是用来测量的工具,星座代表12种基本原型象徵,宫位则表现人与世间接触的12种基本场景。
至於如何去估量星体的影响力,在占星学上主要有两种工具,其一是大家所熟悉的星座,也就是将黄道带由春分点分为十二等分的区间;其二是宫位,也就是将黄道带由上升点分为十二分的区间;所有的星体都会落入某一个星座和某一个宫位。
再依星体间的关系~各星体由地球上看去,之间有夹一个角度;可能是零度,也可能是一百八十度,这也就是占星学上所谓的相位。
星图架构将占星学的语言用诗及哲学融入星图当中。
假想你是刚来到世上的婴孩。
人的实体发生在我们周围展开意义的地平线之内。
他将天划分为在我们意识中可见的天,及地以下无意识不可见天。
整个天空,也就是「宇宙」,绕著我们每天从东到西旋转。
将太阳、月亮、星星及黄道带过我们的天际,代表人类经验的反覆改变。
在我们当地天空的正上是天顶。
他代表著我们将去的地方及未来。
相反的,在下面经过地球中心到另一方对应该点是天底。
这是过去,我们所来之处,也是我们将回归的地方。
从旋转天的不可动的极轴到天顶及天底,且水平线正交的是南北的子午线〈meridian〉。
这就是我们与宇宙中枢相连处,也是我们的时间及历史线。
子午线及水平线相交,将我们的天空切出四个象限。
这就是我们所背负的十字架及所分配的命运。
星座(原型)星座通常是指天上的星群,对於地球来说是固定不动的,将它们连线并以图形方式记忆起来,用以辨别天体的方位。
黄道12星座是88个星座中位於黄道带上的12个星座。
在占星学中,星座所代表的义意是宇宙方位的代名词,代表12种基本的模式及表现的形式。
而现在一般人所说的太阳星座,则是以太阳为基准,将12星座当作原型的分类,跟天球上的12星座是不同的。
彼此是两个层次。
星体(作用力)占星学中,所谓的星体是指太阳系中离我们比较近的星球,它们离地球比较近、引力大、影响也较直接。
例如:月亮的运行和潮汐及女子生理周期有关,大地震大多是木星、冥王星及天王星成90度的夹角,都证明了星体对地球的影响。
占星学中,星体是推动的力量、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及人生舞台上的演员。
宫位(人生)宫位则是个人出生时以观测者的东方地平线为基点画出的12个区块。
在占星学中,宫位所代表的是个人与後天环境的互动、发生动作的场所以及投入的情境。
12个宫位代表著不同的人生场景,像自我、家庭、婚姻…等不同的个人与世界的互动情境。
太阳系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位於太阳系的一颗美丽行星。
太阳系是由太阳及其它环绕太阳的星体所组成,这些星体包括九大行星、60个以上的卫星及无可数计的小行星及慧星。
太阳系在太空中就像是个大圆盘一样,行星的轨道是椭圆形的,行星绕著太阳以相同的方向,不同的速率绕著太阳运行,因此,我们从地球上所看到各行星可会有顺行及逆行的差别。
而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是绕著地球在运转,在地球上,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阴晴圆缺的现象。
天球以地球为球心,向太空无限延伸成一个假想球,称为天球。
行星沿著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道运行(黄道),经过黄道12星座。
我们在天球上建立一套观测系统,以利星体的观测与记录。
黄道所谓黄道就是指太阳在天球上运行的轨道,地球自转轴倾斜黄道面约23.5度(亦即黄道与赤道交角约23.5度),因此造成一年当中不同的四时寒暑的变化。
在占星学中,所有星体的位置均是以黄道的投影面为基准,因为站在观测者的角度来看,地球是不动的观测点。
把黄道带到地上任何时候行星的位置及黄道的视座全世界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这个位置反映出普适性的符号语言。
特定的诠释占星学家「塑造」星图,那是地上的某一地区於某一时刻的天图。
肇生占星学是针对出生时刻塑造的,但是可以对任何时刻、地点的任何事造星。
宮位系统宫位的天文定义宫位是以观测者为主,观察与天体的相对位置,经由地球公自转角度的修正,所产生的相对方位关系。
一个婴儿诞生时地平线及子午线切黄道圆於四个点。
决定了星图上四个黄道宇宙符号的角(Angles)~(1)升位〈ASC,Ascendant,上升星座〉是黄道在东方水平线上升的角度。
表示自己与世界的接触,这是实际上存在的个体的身体及特徵。
(2)降位〈DES,Descendant,下降星座〉是西方水平线落下的角度。
与升位相反,它表示与他人的关连,因此是伴侣与性的结合。
(3)过了上子午线最高的点是中天〈MC,MediumCoeli〉子午线连接天顶最高点,因此MC代表成就、职业及权力。
(4)MC的相反是天底〈ImumCoeli〉。
它位於最低点,表示家及祖先和一个人的根。
每一象限再分为三份就成了星图中表示生命中各个层面的十二宫〈House〉。
象限一般在黄道上的大小不等,虽然占星学者对诠译星座的看很接近,但是区分宫位的方法有很多不同的方式。
这意味著完整的星座系统对中间的星宫产生不同的黄道位置。
真麻烦!最流行的系统是十七世纪一位义大利僧侣拉西度斯〈Placidus〉的方法,近代与之类似的是地面点法〈Topocentric,或译锥心分宫制〉。
另一种方法则放弃了三分象限的概念,而只用上升点计算十二个30度的黄道来划分星宫〈等宫分法,equal-house system〉。
星宫图可以有好几种不同的画法。
岁差现象地轴有23.5度的倾斜,因此有了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不同,太阳在黄道上运动。
每年太阳会跟赤道面在春、秋交会二次,这就是春分点与秋分点。
相对於其他恒星,太阳每次交会到春分点时,位置是不同的。
每年春分点平均向西退行50.2弧秒(一年相差20.396分钟),就是所谓的"岁差"。
如此约需时两万六千年绕完一周。
从一开始制定春分点为白羊座到二千多年後的今天,现在的春分点已退行将近30度,现在的春分点座落在双鱼座,正接近双鱼和宝瓶的交界处。
这也就是所谓的宝瓶世纪将到的原因。
因岁差的原因造成星座方位的变动所以世界上的星座图都每隔25年或50年更改1次,你可以买一个星座图回去看看,你会发现现在春分点是指向双鱼座。
但是占星术仍沿用以白羊座作为春分点,随著时间,占星术与天文学的关系越来越远,现在占星术所用十二星座的命盘变成是一种虚拟的意象,这蛮富争议性的。
不同的系统你可以说在大系统(天体12星座)下另一个属於地球的中系统(太阳12星座),在这系统下又依个人出生时产生小系统(12宫位)。
大系统是整体性的,中系统是属於地球全体的(如果一个住在金星上的人,他的中系统就该以金星的春分点来订吧!),小系统则是个人的。
因此如果说你是双鱼座,代表的是中系统的分类模式,它跟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四季)息息相关。
星座小知识恒星年:地球公转360度所需时间,365.256354平太阳日回归年:地球两次经过春分点所需时间,365.24219平太阳日(365.256354-365.24219)×24×60=20.396分(365.256354-365.24219)/365.256354×360×60×60≒50.25弧秒每年从制定黄道十二星座距今已移动:50.25秒×2120年(大约)/60分/60度≒29.59度占星学二大门派因为岁差现象,造成了现代占星学的二大门派,一派是以中系统为依据,另一派则坚持以大系统为依归。
1.回归时星座系统(中系统)所谓回归时系统的十二星座.是西方占星学将传统占星术的星座象徵运用於回归时系统.回归时系统是以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关系来决定十二宫.和恒星时系统用地球和恒星群的位置来决定十二宫是不同的.地球绕行太阳(公转)的轨道面.称为黄道.而地球本身和南北极等距的这个圆.叫做赤道.将黄道面和赤道面扩张.这两个圆面会相割.而在相割的这个弧状中.会有一条线.它是黄道面的直径.也是赤道面的直径.这条线的两端.(既在黄道面上.也在赤道面上)就称为春分点和秋分点.这两个点相距一百八十度.然後就依著这两个点.在黄道上以三十度一分.总共十二分.如此就是十二星座.2.恒星时星座系统(大系统)占星学中十二星座的划分有两大系统:一是西方占星学所使用的回归时系统,另一个就是印度和清代以前的中国占星学所使用的恒星时系统十二星座。
中国的恒星时系统按战国时代齐国的甘德.魏国的石申所轶的“甘石星经”来推断,二十八宿可朔至西元前四百年战国时代。
所谓二十八宿.每一宿都是天空中比较明显的恒星群正因为是恒星群.所以可以作为天文观测的指标,这只是分法的不同,西方人看到了12个星座,中国人则看到了28星宿。
其实都只是将天上的星星们做位置上的分类罢了!中国古人先将星空区分为四大块.所谓黄道四象:青龙、白虎、玄武、朱雀。
再将星空区依恒星分为二十八个小座标即所谓: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本文原文地址:/zhishi/20090918/99.html 请保留转载地址,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