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课件-微生物学(全套)

大学课件-微生物学(全套)

②四肽尾 第3个氨基酸是内消旋的二氨基庚 二酸(m-DAP)。
③肽键连接 前一个单体四肽尾的第4个氨基酸 D-Ala的羧基与后一个单体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 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 m-DAP )的氨基直接连 接。
④单体间交联度低 肽聚糖的网状结构较为疏
松。
17
18
19
(3)古生菌 是一类在进化途径上很早就与真细菌和
聚糖。 双糖骨架:由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塔
罗糖胺糖醛酸以β-1,3糖苷键交替连接而成, 肽尾:连在后一氨基糖上的肽尾由L-谷氨
酸、L-丙氨酸和L-赖氨酸组成, 肽桥:由一个L-谷氨酸组成。
21
22
G-古生菌: 由蛋白层或糖蛋白层组成,这亇蛋白层
可厚达20~40 nm,有些有两层。
23
24
(4)革兰氏染色原理 染色步骤 : ①结晶紫初染 ②碘液媒染 ③乙醇处理 ④沙黄(红色染料)复染
29
2.细胞膜 位于细胞壁内侧,是一层具有弹性的半透
性薄膜,由磷脂双分子层及蛋白质构成。
生理功能: ①与细胞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输有关 ②与细胞壁和荚膜成分的合成有关 ③与维持细胞正常渗透压有关 ④是鞭毛的着生部位和供能部位 ⑤是细胞的产能场所
30
3.细菌染色体与质粒DNA 细菌染色体(bacteria chromosome):
5
(一)细胞形态
1. 基本形态 ①球菌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 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②杆菌 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状、分 支状等。
③螺旋菌 弧菌(螺旋不满一环)和螺菌(螺 旋满2~6环,小的坚硬的螺旋状细菌)。 此 外,人们还发现星形和方形细菌。
④ 螺旋体 旋转周数多(通常超过6环),体长 而柔软。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微生物优秀ppt课件
目录
• 微生物概述 •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 •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控 • 微生物的生态与环境 • 微生物的遗传与进化 • 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
01 微生物概述
微生物的定义与分类
微生物定义
微生物是一类肉眼难以看见或看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 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和藻类等。
微生物分类鉴定的应用实例
在医学领域,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类和 鉴定,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环境科学中,通过对环境中微生物 的监测和分类鉴定,可以评估环境的 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在食品工业中,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 行分类和鉴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和 质量。
在生物技术领域,利用微生物的分类 和鉴定技术,可以筛选具有特定功能 的微生物资源,为生物技术的发展提 供支持。
研究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微生物学在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微生物学已广泛应用 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保护、农业生产等。同时,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技术的发展,微生物 学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02 微生物的形态与 结构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的基本形态
01
微生物功能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参与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平衡等 。此外,微生物还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环保、农业等领域,为人类生活带 来诸多便利和益处。
微生物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研究历史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科学。自17世纪列文虎克用显微镜发现微生物以来,微生物学经历了漫长 而曲折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 在某些病毒中作为遗传物质。

微生物学第一章微生物 ppt课件

微生物学第一章微生物 ppt课件
(Introduction)
微生物学 ( microbiology )
三 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 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 在人类的历史上,对生物界级的划分存在着一个由浅 入深、由简至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认识过程。
•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过程
– 两界系统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系统六界系 统三域学说
三、微生物的分类及细菌的命名
根瘤菌
自生固氮菌
微生物的农业生产
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五、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污水处理 TNT 有机磷 石油 重金

染料
六、微生物与医药的发展
头孢霉素
青霉素
真菌产生的抗生素
(一)抗生素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
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 皮试,以防过敏。
属(genus) ——生物学性状基本相同、具 有密切关系的一些种组成的集体。
种(species)——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 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总称。 同一菌种的各个细菌,虽性状基本相同,但在某些方面仍 有一定差异。
差异明显——亚种(变种); 差异小——型(血清型、噬菌体型、细菌素型等);
编号表示 E.coli B 4.通俗名称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杆菌
每年都有无数的动植物死亡,可 是千万年过去了,为什么没见堆 积如山的死亡的动植物尸体?
请举例两种由微生物引起的 疾病
试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们 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第二节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 一、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 地球上每年都要死亡大量动植物,千万 年过去了,这些动植物的遗体到哪里去 了呢?这就是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功劳 。 它们能把地球上一切生物的残躯遗体 “吃”个精光,同时转化成植物能够利 用的养料,为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立 下了汗马功劳。更何况许多细菌在工农 业生产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呢!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微生物学最完整经典  ppt课件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14世纪,鼠疫耶森氏菌引起的鼠疫导致欧洲1/3 总人数(2500万)死亡
目前,肺结核、霍乱等卷土重来;艾滋病大规 模传播;新的疾病不断出现:疯牛病、军团菌 病、埃博拉病毒病、大肠杆菌O157新致病株、 SARS(2019)、禽流感(2019)、甲型H1N1流 感(2009),对人类造成巨大威胁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2019年,泉生热孢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
微生物特点
个体微小
✓ 杆菌的平均长度:2 微米 ✓ 面积/体积比:人 = 1,大肠杆菌 = 30万 ✓ 这样大的比表面积特别有利于它们和周围环境进行物
排列 单个、成对、成链、特殊排列方式
特殊细胞结构
芽孢 有无芽孢、芽孢形状、位置、孢囊是否膨大
鞭毛 有无鞭毛、着生位置、数量
孢子 形状、着生位置、数量、排列
其他 糖被、细胞附属物、
超微结构
细胞壁、内膜系统、孢子表面特征
细胞内含物
异染颗粒、PHB、硫粒、伴胞晶体、气泡等
染色反应
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比较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的核糖体为70S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营养类型
根据微生物对营养需求的不同,可分为自养型、 异养型和兼性营养型。
2024/1/24
12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与测定方法
生长曲线
描述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 生长繁殖的四个阶段,即 延迟期、对数期、稳定期 和衰亡期。
2024/1/24
测定方法
包括直接计数法(如显微 镜计数法、平板菌落计数 法)和间接测定法(如比 浊法、生理指标法等)。
2024/1/24
31
20
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影响环境,如分解有机物、 转化无机物等
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pH值等对微生物的生长 和代谢具有重要影响
微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既有互利共生也有竞争关系
2024/1/24
21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和废气,降低污染物浓度
命名规则
采用双名法,即属名和种名,用斜体拉丁文表示,属名在前,种名在后。例如: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 )。
2024/1/24
24
微生物的鉴定方法与步骤
鉴定方法
表型鉴定(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遗传学鉴定(基因型、DNA序列分析)、血清学鉴定(抗原抗 体反应)等。
鉴定步骤
采集样品、分离纯化、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等。
遗传物质传递
包括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 ,实现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
14
04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 控
202代谢与呼吸作用
能量代谢途径
ATP合成机制
包括发酵、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等, 不同微生物采用不同的代谢途径获取 能量。
微生物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和氧化磷 酸化两种方式合成ATP,为细胞提供 能量。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完整版医学微生物学ppt课件

01医学微生物学概述Chapter医学微生物学的定义与任务定义任务01020304包括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等不同类型的细菌。

细菌包括DNA 病毒、RNA 病毒等不同类型的病毒。

病毒包括酵母菌、霉菌等不同类型的真菌。

真菌包括原虫、蠕虫等不同类型的寄生虫。

寄生虫古代时期文艺复兴时期19世纪20世纪至今02细菌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的形态01020304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03细菌的生理与遗传Chapter细菌的形态与结构细菌的理化特性细菌的分类与命名030201细菌的理化性质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细菌的营养类型细菌的生长繁殖细菌的代谢细菌的遗传与变异细菌的遗传物质细菌的变异类型细菌遗传变异的机制细菌遗传变异的意义04细菌的分类与命名Chapter细菌的分类方法数值分类法传统分类法利用细菌的多种特性,通过计算机进行数值分析,确定细菌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进行分类。

分子分类法常见病原菌的分类与命名葡萄球菌属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引起皮肤和软组织感染、败血症等。

链球菌属包括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引起呼吸道感染、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肠杆菌科包括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引起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特征进行初步鉴定。

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鉴定免疫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细菌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代谢产物的产生以及某些酶的活性等特性进行鉴定。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细菌抗原的结合反应进行鉴定,如凝集试验、沉淀试验等。

基于细菌基因序列的分析和比较,采用PCR 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手段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

细菌的鉴定与识别05病毒的基本形态与结构Chapter病毒的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病毒的形态病毒形态各异,常见的有球形、杆状、砖形、丝状、蝌蚪状等。

这些形态与病毒的基因组类型、外壳蛋白的结构以及感染宿主的方式有关。

病毒的基本结构核衣壳包膜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命名06病毒的复制与遗传Chapter病毒的复制周期病毒通过特异性受体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然后将核酸注入细胞内。

微生物学PPT课件

微生物学PPT课件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8
(一)生物的界级分类学说
随着人们对微生物认识的逐步深化,近一百多 年来,从两界系统经历过三界系统、四界系统、五界 系统甚至六界系统,最后又出现了三原界(或三总界) 系统。
图 生物界级学说的发展(阴影部分为微生物)
9
1、二界系统
动物界、植物界。
人们对于动植物形态和类别的认识有了一些系 统的知识。
11
3、四界系统
1938年Copeland提出四界,1956年成熟: 植物界; 动物界 原生动物外除; 原始生物界 包括原生动物、真菌、部分藻类; 菌界----原核生物界(Monera) 包括细菌、蓝细菌。
12
4、五界系统
1969年Whittaker提出了五界学说,五界系统包括: 动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原生生物界(Protista) 包括原生动物、单细胞藻
②真细菌(Eubacteria)原界 包括蓝细菌和各种除古细菌以外的其他原核生物;
③真核生物(Eucaryotes)原界 包括原生生物、真菌、动物和植物。
17

图 三原界系统图示
18
(二)分类单位与命名
1、分类单位
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它是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
相似,亲缘关系极其相近,与同属内其它种有着明显 差异的菌株的总称。
15
6、三总界五界系统
我国学者陈世骧(1979年)等按生物历史发展的三 个阶段的不同将生物分为来分三个总界,再按生理、 生态特性的差别分五个界。
Ⅰ.非细胞总界(SuperkingdomAcytonia) Ⅱ.原核总界(SuperkingdomProcaryota)

《微生物学课件PPT》

《微生物学课件PPT》
繁殖
微生物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二分裂、孢子形成和性繁殖,以适应不同环境 条件。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
1
分解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解有机物,将其转化为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
2
氮固定
一些微生物能够固定大气中的氮气,并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
3
环境监测
某些微生物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毒性有敏感反应,可以用作环境监测的指示器。
传染病与病原微生物
传染病
流感 肺炎 霍乱 疟疾
病原微生物
流感病毒 肺炎球菌 霍乱弧菌 疟原虫
微生物学研究方法
显微镜观察
显微镜是观察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重要工具,通过放大镜头可见微观世界。
培养和鉴定
通过培养微生物并进行鉴定,了解其生长特征和分类等信息。
分子生物学技术
利用PCR和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微生物的DNA和基因组,揭示其遗传信息。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
有益微生物
人体内有益的微生物有助于免疫系统发育、食物消 化和预防疾病。
病原微生物
某些微生物可以引起传染病,如细菌感染、病毒感 染和真菌感染。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免疫系统中起关键作用,帮助识别和抵御 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接种疫苗和用抗生素等措施 可预防微生物相关疾病。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1 生物降解
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有机污染物作为 能源,进行降解和净化。
2 生物控制
应用有益微生物来控制害虫和病原微 生物的生长,减少使用化学农药。
3 环境监测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
细菌是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原核细胞 结构为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特征
菌落特征:形状、大小、颜色、隆起、质地、光泽、色素
细胞形态
形状 球形、杆状、螺旋形、丝状、分枝、特殊形状
大小 细胞直径、宽度
排列 单个、成对、成链、特殊排列方式
特殊细胞结构
芽孢 有无芽孢、芽孢形状、位置、孢囊是否膨大
鞭毛 有无鞭毛、着生位置、数量
孢子 形状、着生位置、数量、排列
其他 糖被、细胞附属物、
巴斯德采用曲颈瓶试验来验证下列哪种学说?
A、驳斥自然发生说
B、证明微生物致病
C、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提出自然发生说
2011/1
20世纪微生物发展重要事件
1928 Griffith 发现细菌转化
1929 Fleming 发现青霉素
1944 Avery等证实转化过程中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原核生物
A.具有细胞器,但不具有细胞核 B.能产生ATP,能独立进行生命过程 C.细胞壁含几丁质 D.大多具有环状DNA E.都是厌氧生物
2011/1
原核细胞的特点是__。
A、没有核膜,遗传物质集中在一个没有明确界限的 低电子密度区,称为拟核。 B、DNA为裸露的环状分子,通常没有结合蛋白。 C、没有恒定的内膜系统。 D、核糖体为70S型,和真核细胞叶绿体、线粒体的 相似。
微生物的发现
✓ 列文虎克:荷兰人
➢ 1676年,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微生物的奠基
✓ 巴斯德 ✓ 科赫
2011/1 提示:列文虎克、巴斯德、科赫贡献要记住
巴斯德的贡献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 引起的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 曲颈瓶试验
✓ 其他形态:柄细菌、支原体、球衣菌、星形菌、方 形菌
提示:注意球菌和杆菌排列方式作为分类依据方面的不同
2011/1
细菌的大小
一般细菌大小范围
✓ 球菌:直径 0.5-1μm ✓ 杆菌: 0.5-1μm(直径)×1-3μm ✓ 螺旋菌: 0.3-1μm(直径)×1-50μm
最小细菌:尿结石纳米细菌,直径50nm,与病 毒大小类似,3天分裂1次
2011/1
细菌
形态
✓ 基本形态:球形、杆状、螺旋形
➢ 杆菌最常见,其次球菌 ➢ 不同球菌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空间排列方式,可作为
分类依据 ➢ 杆菌的排列方式常因生长阶段和培养条件发生变化,不作
为分类依据 ➢ 螺旋形:三类:弧菌、螺旋菌、
弧菌:螺旋<1圈,霍乱弧菌、蛭弧菌 螺旋菌:螺旋2-6圈,迂回螺菌 螺旋体: 螺旋>6圈,梅毒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
2011/1
提示:重要疾病的病原微生物大的类型一定要 记住,还包括有乙肝、结核病、梅毒、疟疾
以下哪些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A、结核,脚气
B、禽流感,乙型肝炎
C、地中海贫血,流感 D、艾滋病,梅毒
下列哪几项是病毒引起的疾病?
A 、脊髓灰质炎、腮腺炎
B 、流感、艾滋病、肝炎
C 、灰指甲、脚癣、肺结核
D 、鸡瘟、狂犬病、烟草花叶病
超微结构
细胞壁、内膜系统、孢子表面特征
细胞内含物
异染颗粒、PHB、硫粒、伴胞晶体、气泡等
染色反应
革兰氏染色、抗酸性染色
2011/1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比较
遗传物质
✓ 原核生物:双螺旋DNA构成一条染色体,仅形成一个核区,没有核膜包被,无 核仁,无组蛋白与之结合,存在质粒
✓ 真核生物:双螺旋DNA构成一条或一条以上的多条染色体,形成一个真核,有 核膜包被,有核仁,有组蛋白与之结合;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携带有自身
提示:整个微生物学发展过程中重要事件很多, 以上这些必须记住
我国微生物学的发展与贡献
1950年代,汤飞凡:沙眼病原体(衣原体)的分 离和确证
1970年代,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
✓ 第一步:采用生黑葡萄糖杆菌或弱氧化醋杆菌,将D山梨醇转化为L-山梨糖
✓ 第二步:采用氧化葡萄糖杆菌和芽孢杆菌混合发酵, 将L-山梨糖转化为1-酮基-L-古龙酸,再经化学转化 为维生素C
间无直接关系
蛋白质合成
✓ 原核生物:在核糖体进行,核糖体为70S,由50S和30S两个亚单位构成 ✓ 真核生物:在核糖体进行,核糖体为80S,由60S和40S两个亚单位构成,细胞器
的核糖体为70S
2011/1
提示:很重要的部分,要牢记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不同,表现在:
A. 原核细胞基因组的大小仅有真核生物基因组大小的一半 B.原核细胞具有单链的DNA分子 C.原核细胞中与DNA结合的蛋白质较少,而且没有核膜包裹 D.原核细胞具有RNA而不是DNA
2011/1
微生物学
✓ 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 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 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 微生物学的界定
➢ 研究对象个体微小 ➢ 研究技术具有共性(无菌技术、培养基应用、分离技术、纯
培养等),显著区别于动、植物研究
2011/1
微生物学发展历史
球形、杆状、 丝状,分枝
2-7nm肽聚糖层和7-8nm外膜 构成
2011/1
微生物分布
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无时不生活在“微生物的 海洋”中
✓ 细菌数亿/g土壤 ✓ 每张纸币带细菌:900万个 ✓ 人体体表及体内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 口腔:细菌种类超过500种 ➢ 肠道:微生物总量达100万亿 ➢ 皮肤表面:平均10万个细菌/cm2 ➢ 粪便干重的1/3是细菌,每克粪便的细菌总数为:1000亿个
细菌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染色方法。根据革兰氏染 色,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G+)和革兰 氏阴性(G-)
G+和G-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 生化、遗传、免疫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明 显差异
2011/1
G+细菌、G-细菌和支原体比较
G+细菌
G-细菌
细胞壁 细胞形态
20-80nm肽聚 糖层构成
✓ 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 ✓ 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获诺贝尔奖) ✓ 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病原体的基本原则——科赫法则
2011/1 提示:巴斯德、科赫贡献及其实验设计是这部分重点
首创用明胶固体培养基分离细菌的科学家是__。
A、 L. Pasteur B、 R. Koch
C、 A. Fleming D、 J. Lister
最大细菌:纳米比亚硫磺珍珠菌:直径100-750 微米
2011/1
提示:微生物大小的计量单位一般是微米;最 大、最小细菌特例要记住
绝大多数细菌的直径为__。 A、1~10毫米 B、1~10微米 C、1-10纳米 D、10毫米以上
细菌的测量单位是__ 。 A、nm B、μm C 、 mm D、cm
的DNA,可自主复制
有性生殖
✓ 原核生物:无减数分裂,只有染色体的一部分遗传重组 ✓ 真核生物:减数分裂,全部染色体参与遗传重组
原核生物细胞质有细胞膜包围,细胞膜大量褶皱内陷于细胞质中形成内膜
系统,不含其他分化明显的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质有细胞膜包围,细胞
膜不内陷,内含多种细胞器,细胞器有各自膜包围,细胞器膜与细胞膜之
1953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
1961 Jacob和Monad提出操纵子学说
1977 Woese提出古生菌是不同于细菌和真核生物的特殊 类群
1982-1983 Prusiner发现朊病毒
2019 第一个独立生活的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全基团组序
列测定完成
2011/1
微生物学
王睿勇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011/1
绪论
微生物
✓ 一切肉眼看不见或难以看清、必须借助显微镜来观 察和研究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形体微小的单细 胞、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无细胞结构的低等 生物
✓ 少数成员肉眼可见
➢ 大型真菌 ➢ 纳米比亚硫磺珍珠菌:直径100-750微米
2011/1
细菌细胞结构
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质和核 区,为所有细菌细胞共有
特殊构造:糖被、鞭毛、芽孢、孢囊、菌毛等, 只在某些种类细菌中出现,具有特定功能
2011提/1 示:细胞壁结构要重点掌握,其他结构要了解基本特征
细胞壁
包围在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 弹性的结构,占细胞干重10%-25%,可通过质壁分离、 电镜观察、制备原生质体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加以确定
易于培养 分布广泛
✓ 几千米的地下 ✓ 数十公里的高空 ✓ 极端环境:强酸、强碱、高热、常年封冻的冰川
2011/1
提示:围绕降解特定化合物的菌株筛选 可能作为实验设计题目
种类繁多
✓ 微生物种数多 ✓ 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 ✓ 代谢产物种类多
抗逆性强
✓ 抗热:某些芽孢,加热煮沸8小时才被杀死 ✓ 抗寒:-12℃~-30℃的低温生长 ✓ 抗酸碱:细菌能耐受并生长的pH范围:pH 0.5-13 ✓ 耐渗透压:蜜饯、腌制品、饱和盐水中都有微生物生长 ✓ 抗压力:有些细菌可在1400个大气压下生长
2011/1
细菌芽孢在普通条件下最长可存活__。 A、几小时 B、几天 C、12个月 D、几年 及至几十年
2011/1
容易变异 休眠长:最古老芽孢——2.5亿年 起源早
✓ 38亿年前,生命在海洋中出现 ✓ 26亿年前,陆地上就可能存在微生物
2011/1
微生物形态结构与主要类群
特征
特征内容
2011/1
代谢快速
✓ 消耗自身重量2000倍食物的时间
➢ 大肠杆菌:1小时 ➢ 人:500年
繁殖快速
✓ 大肠杆菌代时:20分钟 ✓ 一头500kg的食用公牛,24小时生产0.5kg蛋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