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博物馆

合集下载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简介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简介

重庆三峡博物馆,又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和城市文化等为一体的历史艺术类综合性博物馆。

以下是该博物馆的详细介绍:
-建筑特色:重庆三峡博物馆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

除正面与人民大礼堂保持一致外,其余各面均呈不规则形状,整体造型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风格相融合,充分体现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的特色。

-展厅设置:博物馆共设4 个基本陈列和6 个专题陈列,以及2 个临时展览。

其中,基本陈列包括《壮丽三峡》《远古巴渝》《抗战岁月》《城市之路》,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抗战时期的历史和重庆城市的发展变迁。

专题陈列包括《李初梨捐赠文物展》《历代书画展》《历代瓷器展》《汉代雕塑艺术展》《三峡文物修复成果展》《西南民族民俗风情展》,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精髓和三峡地区的民俗风情。

-馆藏文物:重庆三峡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文物馆藏,现有各类文物近10 万件,其中珍贵文物超过1 万件。

文物种类涵盖了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玉器、金银器、民俗文物等多个门类,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文化活动:重庆三峡博物馆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展览、讲座、演出、教育活动等,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此外,博物馆还与国内外的博物馆和文化机构进行合作交流,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社会影响:重庆三峡博物馆是重庆市的重要文化地标,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它不仅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还为公众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对于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峡博物馆作文

三峡博物馆作文

三峡博物馆作文三峡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是一个集文物陈列、科研、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它位于长江三峡库区的巫山县城,占地面积约为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600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三峡博物馆。

该博物馆于2009年正式对外开放,是一个集文物陈列、科研、宣传、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的馆藏品种类繁多,包括青铜器、陶瓷、玉器、石器、铜器、金银器、铁器、竹木牙角器、漆器、织绣器、书画、印章、碑刻、古籍善本、古代文书、当代文物等。

其中,以青铜器和陶瓷为主的文物数量较多,而且很多器物都是三峡库区的新发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三峡地区的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信仰、艺术风格等方面的情况,而且对于研究长江流域的古代文明、探索三峡库区的历史变迁等问题也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三峡博物馆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现代科技和古代文化元素,整个建筑设计充分体现了三峡地区的人文精神和自然风貌。

博物馆内部陈列设计精美,展品陈列科学合理,使游客在参观的过程中既能够欣赏到文物的精美,又能够了解到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除了文物陈列,三峡博物馆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举办主题展览、讲座、学术研讨会、文化交流活动等,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交流。

此外,博物馆还积极参与社会教育和科普宣传工作,为广大市民和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三峡文化、感受三峡风情的重要场所。

总的来说,三峡博物馆是一座集展览、研究、教育和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不仅是三峡地区的文化名片,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参观三峡博物馆,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感受到长江文明的博大精深,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三峡博物馆是值得一游的地方,也是广大游客和学者深入了解长江文明的重要窗口。

重庆三峡博物馆:了解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

重庆三峡博物馆:了解长江三峡文化的宝库

夏商时期
• 长江三峡地区属巴国领地
• 巴文化成为三峡地区的主要文化特色

战国至秦汉时期
• 秦始皇统一六国,实行郡县制
• 长江三峡地区纳入中央政权的统治范围
⌛️
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
• 长江三峡地区成为中原文化与南方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
• 形成了独特的峡江文化
长江三峡地区的民间传说与文化传承
民间传说
• 长江三峡地区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
• 采用三峡民居建筑风格
• 紧邻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
• 融合现代建筑元素
• 体现了长江三峡地区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馆藏珍品与展览内容
馆藏珍品
• 长江三峡地区的历史文物、艺术品和自然标本
• 珍贵的西周青铜大钟、南宋岳飞石刻像等
展览内容
• 三峡历史文物展览区:展示三峡地区的历史发展脉络
• 三峡艺术展览区:展示三峡地区的艺术成就和民间风情
讲解服务
• 提供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的讲解服务
• 为游客讲解长江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然
导览服务
• 提供导览地图和导览设备
• 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展览内容和参观路线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讲座与教育活动
讲座活动
• 定期举办历史文化、艺术鉴赏等讲座
• 为观众提供丰富的文化享受
教育活动
• 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中国三峡文化研究会秘书处所在地
• 负责三峡文化的研究、交流和推广工作
• 为三峡文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学术平台
长江三峡地区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 馆内藏品丰富,涵盖了三峡地区的各个领域
• 展览内容丰富,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和自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地理位置与建筑特色

三峡博物馆景点介绍

三峡博物馆景点介绍

三峡博物馆景点介绍
三峡博物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博物馆之一,位于中国湖北宜昌市三峡大坝东侧河滩上,是一个集展览、科研、教育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建筑恢弘宏伟,占地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

博物馆展厅分为主展馆、临时展
馆和文化交流中心三个部分。

主展馆以“中华民族精神文明珍藏”为主题,展示了三峡地区的人类历史和文化。

展览内容包
括三峡地区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战国时期、秦汉时期等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物和实物。

这些文物丰富而珍贵,帮助我们了解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

临时展馆则根据缩略时间推陈出新,举办不同的临时展览,涵盖了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让观众可以每次参观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收获。

此外,三峡博物馆还设有文化交流中心,定期举办各种学术研讨、文化讲座、艺术交流等活动,促进学术与文化的繁荣。

三峡博物馆的景点介绍就是以上简单又全面的内容。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简介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简介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简介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位于中国重庆市的一座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

博物馆成立于1951年,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建筑面积为 6.5万平方米,展厅面积达到4.2万平方米。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主要展览内容是关于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和人文历史。

博物馆以"三峡文化、长江文明"为主题,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文字等展示方式,向观众展示了长江三峡地区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自然景观。

博物馆的展馆分为自然馆、历史馆和艺术馆三个部分。

自然馆主要展示长江三峡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通过仿真场景、标本和模型等展示方式,让观众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特征、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历史馆主要展示长江三峡地区的人文历史,包括古代文化遗址、历代文物、民俗风情等内容。

通过展示古代遗址的重要文物,如楚文化、秦文化、唐宋文化等,让观众深入了解长江三峡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艺术馆主要展示长江三峡地区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陶瓷等多种形式的艺术品。

通过展示当地艺术家的作品,让观众欣赏到长江三峡地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除了常设展览,重庆三峡博物馆还定期举办特展和学术交流活动。

特展通常展示特定主题或艺术家的作品,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

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研讨会等,为专业人士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重庆三峡博物馆除了展览功能外,还具有科研、教育和服务功能。

博物馆设有多个科研机构和教育培训中心,致力于保护和研究长江三峡地区的文化遗产。

同时,博物馆还提供导览、讲解和文化活动等服务,为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参观体验。

重庆三峡博物馆作为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博物馆之一,不仅是重庆市的文化名片,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长江三峡文化的窗口。

通过丰富的展览和活动,重庆三峡博物馆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全面了解长江三峡地区的平台,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这片独特的土地。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介绍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介绍

重庆三峡博物馆的介绍
重庆三峡博物馆座落在重庆奉节县。

它的前身是解放初期创建的四川省立博物馆,后改为四川省博物馆。

1978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改称为重庆市博物馆。

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

三峡博物馆主要由三个展区组成:古代中国展区、中国古代艺术展区。

一、古代中国展区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屏幕。

屏幕上显示了三峡工程的总体规划图和三峡工程的有关介绍。

接着,我们来到了第一个展厅,这里展出了许多文物,有:金印、铜镜、铁器、铜器、陶瓷器等等,这些文物都是三峡工程建设时出土的。

第二个展厅里展出了许多革命文物:有毛泽东同志写的《关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决定》和《毛泽东选集》中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周恩来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写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有朱德同志写的《为人民服务》等等。

—— 1 —1 —。

万州三峡博物馆简介

万州三峡博物馆简介

万州三峡博物馆简介
万州三峡博物馆是三峡库区唯一的综合性博物馆,是集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等职能于一体的文物博物机构,隶属于重庆市
文化委员会,其前身为万县市立博物馆。

万州三峡博物馆位于重
庆市万州区新城乡城中街46号,是一座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

新馆于2001年12月29日正式开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张
光斗担任总体设计。

2003年6月28日正式被国家文物局命名为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并于2006年12月1日正式移交重
庆市人民政府。

万州三峡博物馆是万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窗口、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阵地,是宣传三峡移民精神和重庆改
革开放成就的重要场所。

馆内设五个展厅,包括序厅、三峡移民
专题厅、万州历史文化展厅、科技与艺术展厅。

截至2008年底,该馆共征集各类文物藏品12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300余件。

万州三峡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青铜器、陶器、瓷器为主,其次为佛像、古籍文献和革命文物等。

—— 1 —1 —。

三峡博物馆附近景点

三峡博物馆附近景点

三峡博物馆附近景点
三峡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地志博物馆,是中国最早的地志博物馆之一。

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广场,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序厅、三峡历史文化展厅、长江三峡综合展厅、古生物展厅、历史文物展厅和多媒体报告厅六个部分组成。

展厅总面积6800平方米。

三峡博物馆展览面积3450平方米,其中有1个基本陈列、8个专题陈列和1个临时展览,基本陈列为《三峡历史文化》和《长江三峡综合陈列》。

博物馆以丰富的文物及精美的图片,介绍了长江三峡及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文明及科技发展情况,反映了我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三峡大坝
三峡大坝是中国已建成的最大水利工程,它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镇境内的长江干流上。

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 1 —1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峡博物馆①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的正西端,建筑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总建筑面积为4万多平方米。

这座建筑物外型本身,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

②三峡博物馆依山而建,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

站在人民广场仰望,博物馆就像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博物馆外形最显眼的是大面积的弧形蓝色玻璃幕墙和古朴方正的砂岩外墙。

蓝色玻璃象征着水,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它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泄而下,与人民广场相连,体现了三峡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③三峡博物馆展厅面积为23225平方米,有4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反映三峡历史、三峡文化和三峡精神的“壮丽三峡”;反映重庆地方历史文化源流的“远古巴渝”;反映20世纪重庆城市变迁的“重庆•城市之路”;反映重庆抗战文化的“抗战岁月”。

这里重点介绍前两个展厅。

④“壮丽三峡”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一楼右侧,是博物馆的招牌展厅。

走进展厅,参观者就仿佛来到了壮美的瞿塘峡。

迎面是一幅长9米、高6米的三峡壁画,它与摆放有致的各种三峡石一起,构成了雄伟的夔门、秀美的桃子峰。

而此刻参观者的脚下,正踩在一条用玻璃隔水方式营造的长江水上。

江水拍岸的声音,川江号子的声音,以及长江三峡特有的猿啼声,构成了一个真实壮丽的三峡。

⑤“壮丽三峡”展厅摆放了大量天然三峡石。

瞿塘峡口切割来的瀑石,瞿塘峡中段的黑石,巫峡切割来的纤夫石、纤夫路,以及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白鹤梁题刻,也被部分切割搬进展厅。

目前在全国的博物馆中,还没有过如此大规模大型天然石头的先例。

⑥与“壮丽三峡”展厅相比,“远古巴渝”展厅则显得古朴而厚重。

“远古巴渝”展厅位于三峡博物馆二楼左侧,展厅面积1160多平方米,展品逾1000件。

这是三峡博物馆文物最丰富的一个展厅,里面的文物80%以上都是1997年以来重庆三峡考古的新发现,这次是首度公之于众,比如巫山龙骨坡出土的巫山人牙齿和下颌骨化石、兴隆洞遗址发现的剑齿象牙石刻、奉节鱼腹发现的陶片、小田溪出土的鸟形尊等。

这个展厅主要靠文物来说话,它要展示远古巴渝文化的客观存在和无穷魅力。

1.从全文看,作者主要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介绍三峡博物馆的?2.选文说三峡博物馆的外型“承载了许多历史与文化的寓意”,仔细阅读文中有关内容,选出下列不属于这种寓意的一项( )A.三峡博物馆整体呈一个大弧线形状,象征着雄伟的长江三峡大坝。

B.三峡博物馆的外墙设计集中体现了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C.博物馆正上方是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具有极好的采光效果。

D.三峡博物馆的外形具有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内涵。

3.从文中筛选出相关词语,概括“壮丽三峡”和“远古巴渝”两个展厅的主要艺术风格。

4.请从选文第(1)(5)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分析它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5.有关部门准备打一则广告,用富有吸引力的语言来介绍三峡博物馆。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三峡博物馆的这则广告撰写广告词。

要求内容与选文相符;语言具有吸引力;30字以内。

探测器“约会”小行星①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有一个由几十万颗小行星组成的小行星带。

这些小行星,其实就是一群大小不等的碎石块,最大的直径可达上千千米,小的只有几米、几十米。

同八大行星一样,这些小行星也在日夜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

这些神秘的小行星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到底蕴含着哪些宇宙信息?这些问题一直备受科学家的关注。

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②2001年2月12日,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在围绕小行星家族中的“爱神”小行星探测了一年之后,成功降落在这颗星上,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探测器与小行星相会。

③以古希腊爱神命名的“爱神”小行星,是小行星大家族中极为普通的一颗。

它实际上是一块大石头,状如土豆,长34千米,宽13千米,厚14千米,距离地球约3.16亿千米。

“爱神”小行星也绕太阳运转,但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千分之一。

在这么一颗体积小、引力极小的星体上实现着陆,其精确度要求之高是可想而知的,以至于负责这次探测的专家们并未制定过在小行星上降落的计划。

④“近地小行星约会”无人探测器是美国于1996年2月发射的,经过4年的太空飞行后,于2000年2月14日成功地进入“爱神”小行星的轨道,并开始对它进行探测。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探测器已经发回约16万张小行星多岩石表面的照片。

⑤在距离“爱神”星24千米的轨道上运行、探测了近一年的探测器,逐渐耗尽了它自身的燃料。

这时它终于作出惊人之举:向它“关注”了一年之久的“爱神”星发起最后冲刺。

经过两次火箭点火之后,探测器离开“爱神”星的轨道,向它的表面缓缓坠去,最终降落在“爱神”荒芜而崎岖不平的星面上,整个过程持续了四个半小时。

科学家更为欣喜的是,这是一次“科学的额外收获”;此外,着陆的地点也是科学家最感兴趣的一片区域:缺少环形山,但有大量的岩石和沟痕。

⑥“近地小行星约会”是美国宇航局研制的首批具有机器人功能的探测器之一,科学家对它发回的“爱神”星照片的分析后指出,“爱神”星上含有太阳系里最原始的物质,并测量了小行星的密度、化学成分和磁场。

这次成功着陆没有使探测器上的装置受损,因而使得探测器能继续在三个月内向地球发回信号,以进一步了解小行星的奥秘。

随着对小行星奥秘的揭示,人类对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化,乃至对宇宙的演化进程,都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1.说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探测器“约会”小行星②而造访小行星,也成为科学家们太空探测的重要目的之一。

2.文中与第⑤段“科学的额外收获”相照应的一句是:3.探测器“约会”小行星的过程是:4.文章第③段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分别举例并说明其作用。

5.读了上文,请分点扼要介绍“爱神”小行星的知识。

奇妙的人体①人体——大自然的杰作——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工程学、化学、物理学方面的奇迹。

人体,其构造之精妙,其效率之高超,其消耗之低微,最精巧的机器人也不能与之相比。

②人脑是一部最奇妙的机器,它和手结合,使人成为万物之灵。

人脑平均重1.2公斤,体积仅为1.5立方分米,神经元的数量与银河系中的恒星的数目相差无几,为150亿,耗能的功率仅在10瓦左右。

如果用与脑神经元数目相同的相应半导体器件制造一台计算机,其体积将有1万立方米,是人大脑体积的600多万倍,需要电能10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水电站的发电量。

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可以储存107—1010比特的信息,而人脑的信息容量可达1015比特。

③人的心脏像一部有双重功能的水泵,通过压力将血液注入循环系统。

血液是生命的河流,沿着9000多公里长的血管永不停息地流动着。

血液的主要功能是通过人体细胞来发挥的。

血液把氧气、水分和营养物输送给细胞,然后再提取细胞排出的废物。

血液从心脏流出再返回,一次完整的循环连一分钟也用不了。

血液流动的血管粗细不一,粗的直径约2.5厘米,有自来水管那么粗;细的如毛细血管,细到血球必须排成一行才能依次通过。

血液中有红血球和白血球。

圆饼形的红血球数量约有25兆,它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

白血球约有250亿,它是卫士,一旦发现外敌入侵,就会迎上去攻击;同时它也是清洁工,帮助消除血液中的垃圾。

④心脏由粗壮而A(jiān rèn)的肌肉构成,大小仅相当于一个拳头,但它的机械性十分惊人。

心脏每分钟跳动70次左右,每昼夜约跳动10万次。

它每天排出血液9000多升,在人的一生中排出的血液总量大约2亿公斤。

心脏的B(bàn mó)类似阀门,使血液顺着单一方向流动,避免倒流。

现在,心脏已不再被认为是灵魂的住所、智慧的源泉,但是它那优美的造型和非凡的技能仍然使人赞叹不已。

⑤随着科学向自然奥秘的进军,人们不断发现一些令人难以捉摸的现象。

譬如,从心脏上取下的一个细胞,在脱离心脏后仍能继续跳动。

科学家还发现,在培养皿中的两个心脏细胞,各自按照自己的节奏跳动,但是当它们接触到一起时,便同步按照相同节奏一起跳动。

⑥呼吸几乎是不知不觉地进行的。

在身体放松的情况下,我们每分钟呼吸18次,每次吸进0.5升空气。

我们体内的呼吸系统很像一个风箱,隔膜向下压,胸膛壁随之向外扩张,使空气流进,填补因体积变大后出现的真空。

气管向下分成两个支气管,各与左肺右肺相通。

两个支气管又分出许多小的支气管与肺连成许多小通道。

从结构上看,肺的外形很像一棵树。

因此有人把肺的结构称为支气管树。

支气管树上最小的枝叉分别与肺泡相连。

一个肺泡只有一粒米的1/10,人肺共有3亿个肺泡。

肺泡之间是纵横交错的毛细血管网,肺泡与血管中间有透明的薄膜相隔,通过这种薄膜,红血球可以提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人体的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随着人体运动量的变化而变化。

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肺和心脏可提供的空气和血液是实际需要的10倍。

⑦人体还是一座复杂的工厂,能够把原材料加工成能量和身体所需的各种建筑材料。

消化系统是这座奇特工厂的主要车间,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人体所需要的物质,除氧是从呼吸获得以外,其他都必须从食品中提取。

我们吃东西之前,口内就准备好了唾液。

唾液中主要是水以及各种消化酶,唾液的功能是帮助咀嚼和吞咽食物。

食道一直通到胃,是一根长20多厘米、直径不到2.5厘米的管子,食道壁布满肌肉,通过收缩和放松,使食物慢慢往下移动。

胃壁可以蠕动食物,并可分泌酶和胃酸,使之与食物混合。

胃在正常消化时所产生的胃酸能把地毯烧穿,胃壁上有一层光滑的粘膜,保护着胃壁不受胃酸的腐蚀。

整个消化过程大部分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胃主要起原料堆积站的作用。

小肠的内壁上有数以百万计的绒毛,绒毛的作用是促使营养变得更能使人体吸收。

食物从进入口腔到排出体外需要一天时间,全程9米多。

⑧人的骨骼既结实又轻便,仅占体重的18%。

健康的骨关节表面都有一层光滑的软骨组织和起润滑作用的粘状液体。

据说,这种液体的润滑作用是迄今为止任何人造的润滑剂都无法与之C(pì)美的。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由650条肌肉和100多个关节控制。

固定肌肉与骨骼的腱极为坚韧,能承受每平方英寸8吨的压力。

全身的骨头有一半以上分布在手和脚上。

在跑步时,人的腿和脚每平方厘米平均要承受350公斤的压力,跳高时所承受的压力是跑步时的4倍。

手是人体构造的精华,是大脑的得力侍从,是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创造者。

手还是世界上最多能的工具,每只手共有25个关节,可以做出58种截然不同的动作。

⑨人的所有这些奇妙而又复杂的自然结构,都包在一层类似外衣、有弹性又不透水的皮肤里。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单一器官。

一个人普通的皮肤将近2平方米,重量约2.9公斤,厚度不到1.5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