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合集下载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这个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是一个展示长江三峡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包括文物、历史文献、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长江三峡的展品。

通过观看展品和听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长江三峡的形成、历史变迁、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展品不仅让我对长江三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品,三峡博物馆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

整个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博物馆内漫步,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参观体验。

通过观看展品和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我对长江三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重庆,不妨去三峡博物馆走一趟,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知识和美好的回忆。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去了三峡博物馆看抗日相关的展览,那感觉就像被一把火点着了内心似的。

一走进那个展厅,就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些照片啊,一张张地在墙上盯着我看,上面的人都带着战争的疲惫和坚定的眼神。

有一张照片里,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在战火的废墟里互相扶持着,那画面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我就想啊,在那个时候,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可大家还想着怎么去抵抗,怎么把侵略者赶出去,真的太不容易了。

再看看那些武器,有些破破烂烂的,和现在电视里演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就靠着这些简陋的枪炮,咱们的先辈们可是和日本鬼子拼了命地干呢。

我就琢磨着,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

就好比你拿着一根小木棍,要去和一个拿着大刀的坏蛋打架,这不是找死吗?可咱们先辈就是有这样的血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有那些烈士的遗物,一个破旧的军用水壶,上面满是划痕,我猜它的主人肯定带着它经历了无数次战斗。

说不定在某个口干舌燥的时候,这水壶里的水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还有那些书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偷看别人的心事一样,这些先辈们的情感是那么真实又那么动人。

从博物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吃的喝的玩的啥都有。

可这幸福是咋来的呢?那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要是在以前,我可能对那些抗日故事只是听听就过了,但是这次在三峡博物馆看了展览后,就像有个小锤子一直在敲我的脑袋,告诉我:“小子,可别忘了这一切是咋来的!”以后啊,我要是遇到啥困难,就想想那些在抗日战场上拼命的先辈们,我还有啥资格抱怨,还有啥理由不勇往直前呢?这一趟博物馆之行,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鸡血”,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了。

三峡工程博物馆参观后感

三峡工程博物馆参观后感

三峡工程博物馆参观后感前几天去了三峡工程博物馆,那感觉就像是打开了一本超级酷炫的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震撼。

一走进博物馆,就像是被一股神秘的力量拉进了三峡工程的世界。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巨大的工程模型,我站在它们面前,就像蚂蚁站在大象跟前一样渺小。

那三峡大坝的模型,真的是太壮观了,看着它就仿佛能看到滔滔江水被乖乖地掌控住,就像一个严厉的老师管住了一群调皮的孩子。

沿着参观路线走,我看到了好多以前从没见过的工具和设备。

那些巨大的挖掘机铲子,感觉能一下子把一座小山给挖走。

还有那些测量仪器,以前只在书上见过名字,现在看到实物,就觉得人类的智慧简直是无穷无尽啊。

这些冰冷的钢铁玩意儿,组合在一起,就像一群超级英雄,完成了一项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墙上的图片和文字也特别吸引人。

那些建设者们的照片,他们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坚毅和决心。

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他们就像一群勇士,和大自然作斗争。

大太阳晒着,汗水湿透了衣服,可他们还是没有放弃。

我当时就想,要是我在那,估计没干几天就哭着喊着要回家了。

再说说三峡工程的意义吧。

这可不仅仅是建了一个大坝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个多功能的超级机器,既能发电,让我们的灯亮起来,电视能看,空调能吹,又能防洪,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守护着下游的城市和村庄。

而且还能改善航运呢,以前那些在江面上艰难前行的小船,现在都能更轻松地穿梭了。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互动体验区。

在那里可以模拟大坝泄洪的场景,当我按下按钮,看到那巨大的水流奔腾而下的时候,耳朵里都是轰隆隆的声音,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

我感觉自己的心都跟着颤抖起来,这才是真正的力量啊。

从三峡工程博物馆出来后,我满脑子都是那些壮观的景象。

我就想啊,这三峡工程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是人类和大自然合作的一部壮丽史诗。

我们人类真的很了不起,只要团结一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儿。

我觉得这个博物馆特别值得一去,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在里面学到很多东西,感受到人类智慧和力量的伟大。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1. 哇塞!今天可真是大开眼界啊!跟着班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参观了三峡博物馆,简直是让我惊呆了!刚进门那会儿,我还以为自己走错片场了呢,这哪是博物馆啊,分明就是个超级豪华的宫殿嘛!2. 一进大厅,我就被眼前的场景给震住了。

天哪,这也太气派了吧!高高的穹顶,闪闪发光的大理石地板,还有那些精美绝伦的展品,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我忍不住小声对旁边的小明说:"哥们儿,咱是不是误入了什么皇宫秘境啊?"小明翻了个白眼,说:"得了吧你,就你那点见识。

这可是三峡博物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博物馆!"3. 听完导游姐姐的介绍,我才知道这座博物馆可不得了,光是建筑面积就有7万多平方米,里面的文物藏品更是多达20多万件!我的天,这得是多少古人的智慧结晶啊?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也能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4. 走进展厅,我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那些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每一件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我特别被一件巴蜀青铜面具吸引住了,那张神秘莫测的脸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忍不住对着它自拍了好几张,还配上了搞怪表情,心想这下可有好东西发朋友圈了!5. 参观到三峡工程展区时,我彻底被震撼到了。

那个巨大的三峡大坝模型简直太逼真了,就像是把整个长江都搬进了博物馆。

我站在模型前,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蚂蚁,心里不禁感叹:"咱们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连长江都能说治就治!"6. 在古代船舶展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古代船只模型,有的还原了真实大小,简直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码头。

我对着一艘古代战船做了个挥剑的动作,幻想自己是个威风凛凛的水师将军,结果被老师瞪了一眼,只好讪讪地收回手,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

7. 白族文化展区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银器和刺绣简直美得不可思议。

我忍不住对小红说:"你看那个银手镯,多漂亮啊!要是能买一个送给我妈就好了。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早就听说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瞅瞅。

这不,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去逛了逛,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刚走到博物馆门口,那宏伟的建筑就把我镇住了。

它的外观充满了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快点进去一探究竟。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三峡壁画,那波澜壮阔的画面,仿佛让我一下子穿越到了三峡的崇山峻岭之间。

我站在那儿,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心里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

接下来,我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兴奋地在各个展厅里乱窜。

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数“壮丽三峡”这个展厅。

展厅里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地质变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

看着那些古老的化石、岩石样本,我仿佛看到了千万年前三峡地区的沧海桑田。

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的涂鸦,弯弯曲曲的线条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凑近了仔细瞧,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矿物质结晶,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还有那些展示三峡生态的部分,简直让我这个“自然迷”过足了瘾。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定格在了那里。

有一只小猴子的标本,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还抓着一根树枝,那神态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到树上玩耍去了。

旁边的一只鸟,羽毛的颜色鲜艳极了,我都怀疑是不是刚刚有人给它涂上的颜色。

说起人文历史,那更是让我感慨万千。

一幅幅古老的地图,展示着三峡地区从古至今的变迁。

我看着那些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心里想着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的。

还有那些古老的农具、渔具,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其中有一个小小的渔船模型,特别吸引我。

那船做得可精致了,船舷上的木纹都清晰可见。

船头还挂着一张渔网,网眼细密均匀,我都能想象得出当年渔民们在江上撒网捕鱼的场景。

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拉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抗战岁月”展厅里,我感受到了那段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历史。

墙上挂着的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去了三峡博物馆看抗日的那些展览啊,真的是像坐了一趟时光穿梭机,直接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走进那展厅,就感觉气氛都凝重起来了。

墙上那些黑白照片就像一双双眼睛,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看着照片里那些抗日战士,一个个瘦得像竹竿似的,但是眼神却坚定得像星星。

我就在想,这得是多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啊。

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哪像现在我们的衣服,款式多得挑花眼,质量还好得很。

再看看那些武器,哎呀妈呀,好多枪都破破旧旧的,和现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炫酷的枪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可就是靠着这些破铜烂铁,咱们的先辈们和小鬼子干起来了。

那些大刀长矛的,感觉就像是从古装剧里拿出来的一样,但是在战场上却成了杀敌的利器。

我都能想象到当时战士们挥舞着大刀,大喊着冲向敌人的样子,那场面得多热血沸腾啊。

还有那些信件和日记,字里行间都透着战士们对家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有的字迹歪歪扭扭的,但是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子弹,射向侵略者。

我在想,他们在写这些的时候,是不是一边听着外面的枪炮声,一边心里想着远方的家人呢?和现在我们发个短信、打个视频电话就能联系家人比起来,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一个场景还原的小角落,模拟了当时的战场。

看到那些假人摆着战斗的姿势,我突然就觉得战争离我好近。

那假人脸上的表情,有愤怒,有坚毅,感觉就像要从那个角落里冲出来继续战斗一样。

我站在那儿,感觉自己就像个穿越者,不小心闯进了一场生死搏斗之中。

看完整个展览,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既为先辈们的英勇感到骄傲,又为他们遭受的苦难感到难过。

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可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就像我们现在能在三峡博物馆里安安静静地看展览,不用担心突然一颗炮弹飞过来,这都是先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和平环境啊。

以后啊,我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是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就想放弃,那可太对不起这些英雄们了。

而且我觉得,得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和平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餐,咱得好好守护着。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博物馆。

作为一座展示中国三峡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间艺术,让我对三峡这一历史文化名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峡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长江畔,建筑设计独特,充满现代气息。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地图,上面标注了中国境内的三峡水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博物馆共分为七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我参观了民俗展厅、艺术展厅和自然展厅,深受震撼和启发。

首先是民俗展厅。

这里陈列了许多和三峡地区民俗文化相关的物品和图片,让我对三峡地区的民间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峡地区的民间艺术品。

我注意到,这些艺术品以木刻为主,包括门板、窗花、器皿等,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

这些艺术品既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装饰品制作技术,也反映了三峡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其次是艺术展厅。

这里陈列了大量三峡地区的美术作品,包括传统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等。

我特别欣赏了一幅名为《瞬间的永恒》的油画作品。

画面上,长江奔流而过,金色的阳光洒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上,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作展示了三峡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是自然展厅。

在这里,我看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展览中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各种动植物,以及长江的洪水、冲淤等自然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断层标本,展示了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让我对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观三峡博物馆,让我对三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峡地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博物馆里,我感受到了三峡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在长江两岸生活、工作和创作,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参观完三峡博物馆,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三峡大坝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大坝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大坝博物馆观后感朋友们!我去三峡大坝博物馆转了一圈,那感觉就像开启了一场超级震撼的冒险之旅。

一走进博物馆,我就被那各种高大上的模型和介绍给吸引住了。

三峡大坝啊,那可是咱中国响当当的大工程,以前只在电视或者书上看过,现在就像一下子来到了它的世界里。

那些展示三峡大坝建设过程的图片和影像,真的让我惊掉了下巴。

你能想象吗?那么多的工人叔叔阿姨,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像一群超级英雄一样,把这个宏伟的大坝一点一点建起来。

看着那些巨大的工程机械,感觉就像是钢铁巨兽在齐心协力地创造奇迹。

还有关于三峡地区地理风貌的介绍,原来这里的山水不仅仅是美,还隐藏着这么多的科学奥秘。

三峡大坝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魔法师,巧妙地利用了这里的地势和水资源。

它既能防洪,就像一个超级护盾,保护着下游无数的城市和村庄,让洪水不再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怪兽到处搞破坏;又能发电,源源不断地为好多地方送去光明和动力,感觉就像一个永远不会累的电力小超人。

我在博物馆里还看到了好多当地的民俗文化展示。

原来在三峡大坝建设的背后,还有这么多丰富多彩的人文故事。

那些传统的手工艺品、独特的服饰和古老的传说,就像是给三峡大坝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大工程披上了一件充满温情的文化披风。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还碰到了好多和我一样充满好奇的游客。

大家一边看一边讨论,那场面就像一场热烈的知识大派对。

有个小朋友特别可爱,他指着大坝的模型问他爸爸:“爸爸,这个大坝是不是像奥特曼一样厉害,可以打败所有的坏蛋?”他爸爸笑着回答:“是啊,这个大坝可以打败洪水这个大坏蛋呢。

”我听了都忍不住笑了,不过仔细想想,还真有点这个意思。

从三峡大坝博物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这个伟大工程的影子。

我觉得咱们中国人真的太牛了,能建造出这样一个集科学、工程、文化于一身的超级大坝。

这一趟参观,不仅让我涨了好多知识,还让我对祖国的强大感到无比自豪。

我想,这个大坝就像一个无声的巨人,默默地守护着我们,见证着中国不断向前发展的脚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12月3日,胡老师组织我们参观了重庆三峡博物馆。

我们一起走进了三峡博物馆,学长带领我们共同解读了这座收藏和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科学殿堂。

以前听朋友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颗镶嵌在山水园林的山城重庆心脏的璀璨明珠,今天我终于有机会看到这美丽的建筑了,它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内涵深邃。

它的总体布局通过以东西走向的人民大礼堂对称轴为主轴线,并以一个完形将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主体建筑联系起来,主轴线上人民大礼堂、人民广场、博物馆三位一体,一气呵成,张驰收放洒脱自如,形成“三位一体”的四维效果(包含人群的行为运动)。

通过对完形的分解整合、高差变化、肌理对比,形成统一简约而又内涵丰富的象征图形。

人民广场与博物馆一体图形,用一把巨型的琵琶图案连接。

从东端人民大礼堂向西望,博物馆主体的玻璃顶在阳光照射下有如水中(前部水池)和群山(展厅山石状)中升起的红日,显出勃勃生机。

从西端博物馆东望,人民大礼堂正面与人民广场、人民大礼堂保持三位一体外,其余部分均顺地势地貌而建,并与山体融为一体,结合地势高差与建筑的围合与半围合,呈现出山水主题的园林景观,舒展平缓变化的体量似从山体中生长雕琢而成。

这座气势恢弘,内涵深邃的博物殿堂,在建筑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历史文化元素的完美融合。

弧形外墙和对面大礼堂的圆形传统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力的呼应和整体吻
合:弧线代表着水利大坝,而圆型代表着古建筑的文化特征。

大面积的蓝色玻璃和古朴的砂岩,规避了一般大型建筑用大理石、花岗石带来的珠光宝气,同时,蓝色玻璃象征着水,而砂岩外墙则代表着山,充分体现了我们重庆山水之城的特色。

而且外墙砂岩是专门从澳大利亚购进的,在晴天、阴天、雨后等不同的时候,砂岩的颜色都会有微妙的变化。

博物馆正上方的玻璃穹顶不仅是满足了大堂采光的需要,而且,这个漏斗型的圆形穹顶,在外型上很像一个巨大的承露盘,一方面取“三峡之水天上来”之意,另一方面,水通过三层叠瀑,一泻而下,与人民广场连相。

这样就体现了博物馆承接祖先文化之水、用文化滋润大地的寓意。

大门前由西向东的三叠水池,暗合我国从西到东的三级阶梯地势。

博物馆的左右两边外墙上,各有一幅巨大的浮雕,这是我市著名雕塑艺术家江碧波的精心之作。

浮雕取材于远古巴人的造型艺术符号:巴人图腾白虎,三峡特有的鱼,巴人信仰的巫教里的迎魂树、迎魂舟和楚文化的标志——朱雀鸟,它意味着巴楚同在一条江上,共同创造了远古长江文明。

位于博物馆正面右上方,有一个4米见方的巨大篆体印章,印章由上到下、由右至左刻有“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9个大字。

据了解,在建筑物上戳印章这种创意,在目前中国还是首次,而篆体本身就透漏出历史的沧桑。

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座拥有丰富藏品的综合性现代化博物馆,它采用了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技术手段,突出文物展品的形象特征,使其具有直观、生动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达到文物展品的历史
文化内涵与陈列形式的艺术构想的协调统一。

三峡博物馆的展馆有:壮丽三峡馆、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远古巴渝、历代钱币展、齐白石书画精品展、汉代雕塑艺术展、李初梨捐献文物展、西南名族风情馆……里面的文物数不胜数,使我目不暇接。

当我们进入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瞿塘峡风景画.长江就从两岸山峦中穿过.峡口很窄从远处望去好像要闯山的感觉.当看到这个画面时我不觉想起古诗中的一句诗:"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好像自己陶醉在三峡的美景中.再往前走是一幅纤夫拉船的塑雕像.解放初长江两岸经常看见纤夫头上裹着白布巾打着赤膊和赤脚,弯着身躯将纤绳扛在肩上吃力的向前拉着,把上水船拉着走.他们就是这样常年累月的拉着,维持最低生活.当时交通极不方便,两岸农民全靠一双脚走,运输东西靠肩扛.他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山区,买油盐没钱背东西到集上去换.听说在偏僻的山里穿衣都困难,几人合穿一件衣服,谁出门谁就穿.真是太原始了,太穷了.同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们为何受生活的煎熬啊!与富裕地区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地狱.这不合理的现象非改不可。

《壮丽三峡》,以丰富的文物资料展示大三峡的历史文化、人文精神。

也许是作为一名重庆人,有些私心吧!虽说我不是百万移民中的一员,但是,当看到展示的百万移民的点点滴滴之时,眼泪还是情不自禁的涌出眼眶,而他们忍住眼中的热泪,放下了世间最难割舍的亲情、乡情。

他们在行囊里放进了故乡的泥土、石头和树苗,心里装
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一步一回头。

那些眼泪是是幸福的泪,也是不舍的泪。

为了大“家”,他们舍弃了小家。

虽然,故土难离,家业难舍,乡情难分。

在中华文化中,家乡故园是无数人的情感寄托和归宿;背井离乡,曾经只是为生计所迫的无奈选择。

但是正是这群人,圆了历代中国人“高峡出平湖”的夙愿。

《抗战岁月》,以丰富文物资料,突出表现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重庆这座城市和重庆人民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与牺牲。

这是一段让人不忍回忆的日子,而我们却又不得直面事实,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日本对重庆大轰炸,作为一个重庆人,我没有办法忘掉这段历史。

五三、五四大轰炸,是日本对重庆主要为试探性的轰炸。

八一九的轰炸尤为惨烈,日本投入超过140架轰炸机,重庆2000多户民居被毁。

到1940年为止,日军对重庆投掷了4333吨炸弹。

这是怎样的一个数字,就这样抛在了山城,抛在了中华大地之上。

六五隧道惨案,超过3,000架次飞机空袭重庆,当中包括夜间空袭。

6月5日,从傍晚起至午夜连续对重庆实施多小时轰炸,无数人因窒息死忘。

重庆人民的抗战精神。

但是,侵华日军的大轰炸,非但没能让重庆人民屈服,反而“愈炸愈强”。

面对敌人的入侵,重庆人民表现出来的抗战精神、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

国民党主席连战,曾经就读于重庆树人小学,小学四年级后,于1946年随母赴台。

当时的重庆留给更多人的是不愿回首的记忆,很多人丧失了至亲至爱,带着伤痛,很多人离开了。

当他回忆起这段岁月之时,辛酸,无奈,悲痛。

老师告诉他们,他们吃的饭是"八宝饭"(饭里面除了米之外,还有石子等八种东西),当他再次回到重庆之后,已经是一甲子之后的事了,当他看到今时今日的重庆,他知道,重庆已经今非昔比了,重庆已经走了来。

虽说,那段岁月不堪回首。

但是,历史给我们带来了伤痛,却也带来了教训,是的,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自立于民族之林。

《远古巴渝》以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馆藏文物,集中展示重庆古老文明,追溯3000年文化的根源。

《重庆:城市之路》,以大量文物资料,反映20世纪的100年中,重庆面临的若干机遇及发展,包括城市变迁、商业金融中心地位的形成、工业的崛起等。

扫描对重庆起推动作用的人物、事件,展示重庆直辖后的风采。

各具亮点的6个专题陈列中,《李初梨捐赠文物展》,荟萃已故著名收藏家、党的高级干部李初梨捐赠的各种文物,纪念这位革命老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示他高超的文物鉴赏能力。

《历代名家书画展》,从南宋至民国的1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70件左右)名家书画作品中精选100余件珍品展出。

《历代瓷器展》,从8000件历代馆藏珍品中精选200多件展出。

《汉代雕塑艺术展》,选择重庆地区独特的雕塑作品,包括著名的“说书俑”、“巴渝神鸟”等约300件展品。

《历代钱币展》集中了从远古的贝币到当代我国的人民币,展品达2000件以上。

《西南民俗民情风俗展》,集中展示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俗生活及工艺美术品。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展示了这
座城市的精神与梦想。

她正努力成为这座城市的骄傲,她与这座城市命脉相通,与这座城市的市民们休戚与共。

这就是我参观重庆中国博物馆的感受,三峡博物馆那精美独特的设计和深远的文化使我受益匪浅。

这对我今后的学习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