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三峡博物馆后感

合集下载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这个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与重庆人民大礼堂正对,是一个展示长江三峡文化、历史和艺术的综合性博物馆。

三峡博物馆的展品非常丰富,包括文物、历史文献、艺术品等多种类型。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长江三峡的展品。

通过观看展品和听讲解员的讲解,我了解到了长江三峡的形成、历史变迁、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展品不仅让我对长江三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感受到了长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品,三峡博物馆的建筑也非常有特色。

整个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融合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让人感受到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博物馆内漫步,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艺术品和装饰品,让人流连忘返。

总的来说,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参观体验。

通过观看展品和听取讲解员的讲解,我对长江三峡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重庆,不妨去三峡博物馆走一趟,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知识和美好的回忆。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去了三峡博物馆看抗日相关的展览,那感觉就像被一把火点着了内心似的。

一走进那个展厅,就像一下子被拉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那些照片啊,一张张地在墙上盯着我看,上面的人都带着战争的疲惫和坚定的眼神。

有一张照片里,一群衣衫褴褛的老百姓,在战火的废墟里互相扶持着,那画面让我心里一阵发酸。

我就想啊,在那个时候,能活着就已经是万幸了,可大家还想着怎么去抵抗,怎么把侵略者赶出去,真的太不容易了。

再看看那些武器,有些破破烂烂的,和现在电视里演的那些高科技武器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但是就靠着这些简陋的枪炮,咱们的先辈们可是和日本鬼子拼了命地干呢。

我就琢磨着,这得是多大的勇气啊。

就好比你拿着一根小木棍,要去和一个拿着大刀的坏蛋打架,这不是找死吗?可咱们先辈就是有这样的血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还有那些烈士的遗物,一个破旧的军用水壶,上面满是划痕,我猜它的主人肯定带着它经历了无数次战斗。

说不定在某个口干舌燥的时候,这水壶里的水就是他活下去的希望。

还有那些书信,字里行间都是对家乡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我站在那儿看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像是在偷看别人的心事一样,这些先辈们的情感是那么真实又那么动人。

从博物馆出来,我满脑子都是那些画面。

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真的是太幸福了,吃的喝的玩的啥都有。

可这幸福是咋来的呢?那都是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要是在以前,我可能对那些抗日故事只是听听就过了,但是这次在三峡博物馆看了展览后,就像有个小锤子一直在敲我的脑袋,告诉我:“小子,可别忘了这一切是咋来的!”以后啊,我要是遇到啥困难,就想想那些在抗日战场上拼命的先辈们,我还有啥资格抱怨,还有啥理由不勇往直前呢?这一趟博物馆之行,就像是给我打了一针“鸡血”,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敬意,也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更加珍惜了。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首先,博物馆的建筑设计非常吸引人。

整座博物馆采用现代化建筑风格,外部设计独特,富有未来感。

在夜晚,建筑物被灯光照亮,显得格外美丽。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厅内高耸的穹顶和巨大的展示空间,令人印象深刻。

展览厅的设计也非常精致,每个展区都有独特的装饰和展示手法,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展出的文物和资料。

整个博物馆的氛围和环境都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觉,让人愿意深入探索其中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博物馆的展品丰富多彩。

博物馆展出了大量关于三峡工程建设和长江文明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包括图片、文字、实物等多种形式。

在展览中,我看到了许多珍贵的古代器物、文物和工具,这些展品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三峡地区的丰富历史。

我特别喜欢看到三峡工程建设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这些展品生动地记录了三峡工程从开工到竣工的漫长历程,让我更加了解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的壮丽和伟大。

再次,博物馆的展览主题深刻而有意义。

通过参观三峡博物馆,我深刻感受到了三峡工程的国家意义和文化价值。

三峡工程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大工程,对于改善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文物古迹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展出三峡工程的资料和文物,博物馆向人们展示了三峡工程的发展历程、科技成果和社会影响,让人们更加了解这个伟大工程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博物馆也展出了大量关于长江文明的资料和实物,让人们了解长江独特的自然景观、人文遗产和社会文化,增进人们对长江文明的认识和理解。

总的来说,参观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三峡工程的光辉历史和文化内涵,还向人们传递了和平、发展和合作的理念。

参观博物馆让我更加珍惜中国古代文明的传统和现代科技的成就,也让我对于中国的发展前景更加充满信心。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观三峡博物馆,感受这个祖国伟大工程的独特魅力,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光荣传统。

愿三峡博物馆在未来的发展中越来越好,为世界各国人民传播三峡工程的价值和文化内涵,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

观三峡博物馆有感1. 哇塞!今天可真是大开眼界啊!跟着班里的小伙伴们一起参观了三峡博物馆,简直是让我惊呆了!刚进门那会儿,我还以为自己走错片场了呢,这哪是博物馆啊,分明就是个超级豪华的宫殿嘛!2. 一进大厅,我就被眼前的场景给震住了。

天哪,这也太气派了吧!高高的穹顶,闪闪发光的大理石地板,还有那些精美绝伦的展品,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我忍不住小声对旁边的小明说:"哥们儿,咱是不是误入了什么皇宫秘境啊?"小明翻了个白眼,说:"得了吧你,就你那点见识。

这可是三峡博物馆,全国数一数二的大博物馆!"3. 听完导游姐姐的介绍,我才知道这座博物馆可不得了,光是建筑面积就有7万多平方米,里面的文物藏品更是多达20多万件!我的天,这得是多少古人的智慧结晶啊?想到这里,我不禁肃然起敬,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以后也能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做出贡献。

4. 走进展厅,我的眼睛都不够用了。

那些精美的青铜器、玉器、陶器,每一件都闪耀着历史的光芒。

我特别被一件巴蜀青铜面具吸引住了,那张神秘莫测的脸仿佛在向我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

我忍不住对着它自拍了好几张,还配上了搞怪表情,心想这下可有好东西发朋友圈了!5. 参观到三峡工程展区时,我彻底被震撼到了。

那个巨大的三峡大坝模型简直太逼真了,就像是把整个长江都搬进了博物馆。

我站在模型前,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小蚂蚁,心里不禁感叹:"咱们中国人真是太厉害了,连长江都能说治就治!"6. 在古代船舶展区,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古代船只模型,有的还原了真实大小,简直就像是穿越到了古代的码头。

我对着一艘古代战船做了个挥剑的动作,幻想自己是个威风凛凛的水师将军,结果被老师瞪了一眼,只好讪讪地收回手,装作认真听讲的样子。

7. 白族文化展区让我大开眼界,那些精美的银器和刺绣简直美得不可思议。

我忍不住对小红说:"你看那个银手镯,多漂亮啊!要是能买一个送给我妈就好了。

参观中国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参观中国三峡博物馆观后感我前些日子参观了中国三峡博物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参观体验。

博物馆位于湖北宜昌市长江北岸,占地面积较大,建筑气势恢宏,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我首先参观了三峡工程展览区。

在这里,通过模型、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详细介绍了三峡工程的规模、建设过程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览中展示了三峡工程诸多难题的克服和技术创新,让我对中国工程建设的实力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了解。

展览还重点介绍了三峡大坝的安全措施和环境保护工作,让我看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能性。

在参观过程中,我不禁为中国的工程建设技术和管理水平感到骄傲。

三峡工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技术上面临了许多挑战,既要解决大规模工程上的难题,又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在不断探索、创新和发展的精神。

接下来,我参观了三峡文化展览区。

这里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历史文化,包括古代的石刻、陶器、书画等文物,展示了三峡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传统艺术。

通过这些展品,我了解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其影响的艺术创作也得以展示。

在博物馆参观的过程中,我不仅了解了三峡工程的背后故事,还深入了解了三峡地区的自然和人文资源。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还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最后,我想特别提到博物馆的文化教育活动。

在博物馆的教育区,我参加了一次非常有趣的讲座和互动体验,学到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并且跟工作人员进行了有趣的互动。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深入了解三峡文化的同时也增强了参观者的参与感。

总的来说,参观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体验。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三峡工程的规模和伟大性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中国工程建设的实力和创造力更加自豪。

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对三峡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也开拓了我的眼界,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前景更加乐观。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

重庆三峡博物馆观后感早就听说重庆三峡博物馆是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一直心心念念想去瞅瞅。

这不,前段时间终于有机会去逛了逛,真的是让我大开眼界!刚走到博物馆门口,那宏伟的建筑就把我镇住了。

它的外观充满了现代与古朴相结合的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快点进去一探究竟。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三峡壁画,那波澜壮阔的画面,仿佛让我一下子穿越到了三峡的崇山峻岭之间。

我站在那儿,呆呆地看了好一会儿,心里满是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惊叹。

接下来,我就像一只没头的苍蝇,兴奋地在各个展厅里乱窜。

要说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得数“壮丽三峡”这个展厅。

展厅里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地质变迁、生态环境以及人文历史。

看着那些古老的化石、岩石样本,我仿佛看到了千万年前三峡地区的沧海桑田。

有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的纹理就像是大自然的涂鸦,弯弯曲曲的线条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我凑近了仔细瞧,还能看到一些小小的矿物质结晶,在灯光下一闪一闪的,特别好看。

还有那些展示三峡生态的部分,简直让我这个“自然迷”过足了瘾。

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动物标本,就像是被施了魔法定格在了那里。

有一只小猴子的标本,它的眼睛瞪得圆圆的,手里还抓着一根树枝,那神态仿佛下一秒就要跳到树上玩耍去了。

旁边的一只鸟,羽毛的颜色鲜艳极了,我都怀疑是不是刚刚有人给它涂上的颜色。

说起人文历史,那更是让我感慨万千。

一幅幅古老的地图,展示着三峡地区从古至今的变迁。

我看着那些地图上的标记和线条,心里想着古人在这片土地上是怎样生活、怎样奋斗的。

还有那些古老的农具、渔具,虽然已经锈迹斑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

其中有一个小小的渔船模型,特别吸引我。

那船做得可精致了,船舷上的木纹都清晰可见。

船头还挂着一张渔网,网眼细密均匀,我都能想象得出当年渔民们在江上撒网捕鱼的场景。

他们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拉网,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在“抗战岁月”展厅里,我感受到了那段沉重而又充满力量的历史。

墙上挂着的一张张黑白照片,记录着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

三峡博物馆抗日观后感去了三峡博物馆看抗日的那些展览啊,真的是像坐了一趟时光穿梭机,直接被拉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一走进那展厅,就感觉气氛都凝重起来了。

墙上那些黑白照片就像一双双眼睛,静静地诉说着当年的故事。

看着照片里那些抗日战士,一个个瘦得像竹竿似的,但是眼神却坚定得像星星。

我就在想,这得是多大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啊。

他们穿的衣服破破烂烂的,哪像现在我们的衣服,款式多得挑花眼,质量还好得很。

再看看那些武器,哎呀妈呀,好多枪都破破旧旧的,和现在电视里看到的那些炫酷的枪炮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可就是靠着这些破铜烂铁,咱们的先辈们和小鬼子干起来了。

那些大刀长矛的,感觉就像是从古装剧里拿出来的一样,但是在战场上却成了杀敌的利器。

我都能想象到当时战士们挥舞着大刀,大喊着冲向敌人的样子,那场面得多热血沸腾啊。

还有那些信件和日记,字里行间都透着战士们对家的思念和对胜利的渴望。

有的字迹歪歪扭扭的,但是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子弹,射向侵略者。

我在想,他们在写这些的时候,是不是一边听着外面的枪炮声,一边心里想着远方的家人呢?和现在我们发个短信、打个视频电话就能联系家人比起来,他们真的太不容易了。

有一个场景还原的小角落,模拟了当时的战场。

看到那些假人摆着战斗的姿势,我突然就觉得战争离我好近。

那假人脸上的表情,有愤怒,有坚毅,感觉就像要从那个角落里冲出来继续战斗一样。

我站在那儿,感觉自己就像个穿越者,不小心闯进了一场生死搏斗之中。

看完整个展览,我心里那叫一个五味杂陈。

既为先辈们的英勇感到骄傲,又为他们遭受的苦难感到难过。

咱们现在的幸福生活,那可都是他们用命换来的。

就像我们现在能在三峡博物馆里安安静静地看展览,不用担心突然一颗炮弹飞过来,这都是先辈们给我们创造的和平环境啊。

以后啊,我可得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要是在生活中遇到点小挫折就想放弃,那可太对不起这些英雄们了。

而且我觉得,得把这些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让大家都知道,今天的和平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而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大餐,咱得好好守护着。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

参观三峡博物馆心得体会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博物馆。

作为一座展示中国三峡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三峡博物馆向我们展示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历史和民间艺术,让我对三峡这一历史文化名片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峡博物馆坐落在美丽的长江畔,建筑设计独特,充满现代气息。

进入博物馆的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立体地图,上面标注了中国境内的三峡水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博物馆共分为七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其独特的主题和展示内容。

我参观了民俗展厅、艺术展厅和自然展厅,深受震撼和启发。

首先是民俗展厅。

这里陈列了许多和三峡地区民俗文化相关的物品和图片,让我对三峡地区的民间传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三峡地区的民间艺术品。

我注意到,这些艺术品以木刻为主,包括门板、窗花、器皿等,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风格。

这些艺术品既展示了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装饰品制作技术,也反映了三峡地区的独特文化氛围。

其次是艺术展厅。

这里陈列了大量三峡地区的美术作品,包括传统绘画、书法和摄影作品等。

我特别欣赏了一幅名为《瞬间的永恒》的油画作品。

画面上,长江奔流而过,金色的阳光洒在波涛汹涌的江水上,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

这幅画作展示了三峡地区壮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令人流连忘返。

最后是自然展厅。

在这里,我看到了三峡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展览中展示了三峡地区的各种动植物,以及长江的洪水、冲淤等自然现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块巨大的断层标本,展示了三峡地区地质构造的复杂性,让我对三峡地区的地理环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参观三峡博物馆,让我对三峡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三峡地区不仅拥有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博物馆里,我感受到了三峡地区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在长江两岸生活、工作和创作,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绚丽多彩的文化色彩。

参观完三峡博物馆,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三峡博物馆后感
在这个阳光的日子,我去到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参观。

一个城市最能体现其文化内涵的无疑是当地的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确实是一个充分体现了重庆人文内涵与人文文化的地方。

重庆是一座具有优秀历史文化内涵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城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同时,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与之相配套的三峡文物抢救保护也是广为世界关注的工程。

因此,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作为收藏、研究、展示重庆地反复历史文化的标志性博物馆,在成为三峡历史文化永久载体的同时,也将成为三星下工程文明形象的不朽丰碑。

在博物馆中,陈列的都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有时代特色的文物。

比如商周、春秋、战国、两汉、魏晋南北朝的瓷器到隋唐、宋元、明清的瓷器。

整个博物馆大致分为十个部分:壮丽三峡、远古巴渝、重庆-城市之路、抗战岁月、汉代雕塑艺术、历代钱币、历代书画、历代瓷器、李初梨捐献文物展、西南少数名族风情展。

博物馆中陈列之物可谓是保罗万象,涉及面也很广。

感受重庆巴山渝水的悠久历史和直辖十年的巨大变化。

首先我想说这样形式多样的学习真好。

作为重庆人,虽然生于斯长于斯,却惭愧一直没有机会走进三峡博物馆,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中国三峡博物馆是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产物。

半天的参观学习,给我留下无数的感动。

感动于三峡渊源流长的千年历史,壮丽雄伟的三峡风光,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更震憾于举世闻名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以及三峡移民的惊世壮举。

三峡工程从开始提出到最后兴建,历时近一个世纪,是其中无数人面对顾全大局而告别故土的巨大牺牲,仅重庆库区就有百万之众。

数量如此巨大的移民,在世界水库移民史上是史无前例的。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我持续地感受着三峡人民的壮举与无私。

为了国家的建设,他们义不容辞地迁出故土、迁居他乡,虽然到了新的生活和生产的定居地,有许多人语言不通、环境不熟、生产不会,但是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新的居住地创业、发展,绝大部分已经成功地融入了迁入地的社会。

三峡人民用行动向我们回答了:当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该做什么!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拔地而起,离不开他们这种为大“家”放弃小“家”的情怀。

特别是耳濡目染三峡移民人生产、生活的一个个场景和画面之后,我更深切体会到他们背井离乡的艰难与不易,也更深切体会到他们对于祖国建设无私的奉献精神和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

我想,新三峡之所以充满魅力,很大程度上是源于这一代新移民。

在三峡移民人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优秀精神风貌,而这不正是我们重庆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吗?直辖十年来,广大重庆人民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开拓开放的精神,励精图治,使重庆成为了长江中上游一颗璀灿的新星。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有很多种的文物,他们的艺术风格也不尽相同。

这些艺术的魅力也深深的吸引着我。

巴蜀地区为我国古代石阙建筑遗存最为丰富的地区,其造型风格或雄伟庄重或孤高挺拔,其上多有各种题材的雕刻,建筑雄姿与精美雕刻互为衬托,展示出巴蜀石阙建筑艺术的独特风貌。

武陵阙,石阙位于库区蓄水二期淹没线下,其清理发掘出土,是三峡文物抢救性保护的重要成果之一。

武陵阙顶盖高65公分,宽175公分,进深165公分,重约两吨。

它既保留了我国汉代框架式木结构房屋的具体风貌,又是一件富有地域特色的石雕建筑艺术品。

武陵阙的阙身已裂为数块,经拼接复原,一青龙衔璧图像便显现出来。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为恒星二十八宿四方天象的代称,亦为镇守天之四方神灵.在汉画石中,常被刻画为神秘威猛、体态优美,或仪态轻盈展翅欲飞的生动艺术形象。

有了这些神灵的守护,祈望升天的墓主,躺在幽暗的地下墓室,便有了在天上仙界的感觉。

这刻在沈氏阙上的青龙、
白虎、朱雀,也具有同样的象征作用。

除了石阙,陶塑也是一个深深吸引着我。

脍炙人口的就是秦始皇的兵马俑,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自豪。

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陶塑也是不可或缺的。

汉代人们讲求“事死如事生”,认为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也同样生活着。

于是,仿现实生活需要的陶塑作品就成为汉墓中最常见的随葬品。

所以就涌现了多的陶塑。

比如巴蜀地区的说唱俑,是汉代陶塑艺术中尤具“神韵”,造诣极高的一类陶艺形象。

陶塑代表着汉代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们在艺术的天地创造出了一片属于他们的天空。

画像砖也是其中汉朝文化艺术的一个杰出代表。

中国汉代画像砖,北方以河南地区空心印模砖及实心砖为代表,南方则以巴蜀地区雕版脱模实心砖为代表。

后者在现实题材的开拓,艺术构图法则,以及审美意趣等方面更新颖而具特色。

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酒、盐井、采莲、放笺、市井等等系列画面,在神灵祥瑞弥漫的汉画世界中,更有一种清新、自然、淳朴的韵味。

巴蜀地区墓葬画像石的基本载体,有石室墓、砖石墓、崖墓,以及置于墓室内的石棺等,尤以崖墓画像和石棺画像独具地域特色。

这里的画像石题材主要有舞乐杂技宴饮、车马出行、门阙宅第亭楼、伏羲、女娲、西王母、仙人、四灵等等。

其图像主题突出,构图丰满而简约,风格粗犷大气中又见优美舒展,或稚拙中见人类童心性情,简朴可爱。

货币或许也可以说是艺术的一类,他的发展跟时代是紧密相连的。

货币,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一枚硬币,一张纸钞,能折射时代的枯荣,或诉说贫富的悲欢,反映不同时代的工艺技术及文化特色。

中国古代货币始于天然贝币,其后出现各式金属铸币。

自秦统一货币,钱币式样由多元争荣,到方孔圆钱一统天下,中国古代铸币的基本格局由此奠定。

宋代出现了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纸币。

近代以来,受西方货币文化东渐影响,中国货币呈现出新旧交替,中外混杂的局面,直至民国时期,近代机制银、铜元和银行纸币成为主流。

1948年12月,为新中国中央银行作准备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人民币,标志中华货币进入崭新的历史时期。

人民共和国发行的各种金、银、铜纪念币,题材丰富,工艺精湛,上千品种蔚为大观。

赏琳琅满目之钱币瑰宝,亦可观中华货币悠悠数千年演变历程。

在钱币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造型。

真可是叫人叹为观止。

从最开始一贝壳作为货币,到后来外圆内方的铜钱,每一种都别具风格,让人喜爱。

中国的书画也是一项很重要的艺术。

中国书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国画有“工笔”和“写意”之分,人物、山水、花鸟画是中国画的三大类。

五代时期,宫廷画院诞生了;宋代,诞生了“文人画”。

于是中国画坛就有了民间画、文人画和院画的区别。

元代以后,画家们将绘画与诗、书、印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中国绘画样式。

千百年来,中国画坛百花齐放,涌现出众多的艺术流派。

世界上,将“写字”视为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历代书法家们以真、草、篆、隶、行诸书体展示他们的才艺,诞生了众多的书艺流派。

国书法与绘画在起源上有相通之处,它们共同的工具是毛笔,并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这就是所谓“书画同源”。

这次的三峡之旅给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给我好好的充了电。

经过这次的三峡之旅,我对祖国的文化了解加深了,它丰富了我的精神生活。

确如文章的开头,一个城市最能体现其内涵的地方就是博物馆,它是最能让人了解这个城市的地方。

这一次,能到三峡博物馆参观,我感到很高兴。

也希望今后我能去去别的可以加深我对这里的了解,以及对艺术、文化的了解,使我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充实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