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的疗效比较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学探讨

万古霉素 、去 甲万古霉 素是糖肽类 的抗生素 , 是首选 的 治疗 金黄色葡 萄球菌药 物 , 但是 因其具有 的不 良反应颇受争 议 。本 文 旨在探讨万古 霉素 、去 甲万古霉 素引起 白细胞减少 的药学 特点 , 为临床提供参考 , 具体报告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抑制 , 并可对胞质 中 R N A合成进行抑制 , 对抗革兰阳性球菌
中引起 白细胞减少 的病 例有 l 2例 , 男 9例 , 女 3 例 。年龄最
病学会推 荐将万古霉 素作为对抗金 黄色葡萄球菌 ( 多部位 出 现 甲氧西林耐药 ) 的首选治疗药物 。 相关报道显示 , 万 古霉 素 、 去 甲万古霉素可 引起肝功能损害 、肾功能损 害 、皮肤 过敏反
合 并使用他 种抗感 染药物 ( 头孢 曲松 、头孢 他啶 、亚胺 培南
患者总用药剂量 > 2 5 g 。因 白细胞 减少 ( 药源性 ) 属于 因免疫 系统介导 或直接抑制 骨髓 而 出现 的。该 病发病较 晚 , 出现可
逆性 的 白细胞 和 中性粒 细胞减少 , 在停药后 的 2 - 5 d白细胞
2 结果
用药剂量 、不 良反应及发生时间 、转归 。
患者应 用万古霉 素 的用 量为 l g , 去 甲万古
发病率较高 , 其余有 1 8 %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 4 0 0 0 / a r m , 有
8 % 的患者 的 中性粒 细胞 减少较为严 重 ( < 1 0 0 0 / mm ) 。研究证
如患者 未出现不 良反 应 , 则 之后 每 3 ~ 5天进 行 1 次检查 。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 0 1 5 年8 月第9 卷第 1 6 期
C h i n J Mo d D r u g Ap p l , A u g 2 0 1 5 , V o 1 . 9 , N o . 1 6
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抗菌方案

根据抗菌药的特性选择最佳抗菌方案作者:张永信来源:《上海医药》2010年第03期中国分类号:R45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533(2010)03-0107-03临床上,面对感染患者特别是对危重感染、难治性感染不能满足于选用一个有效的广谱抗菌药,而应针对致病菌尽可能选择较为理想的抗感染方案,这样才能争取到宝贵的治疗和抢救时机。
笔者体会,即选用针对致病菌具独特抗菌活性、在感染部位的药物浓度足够高,对患者又是安全的品种,才能获得满意疗效。
那么如何确定这样的所谓“理想”的抗感染方案呢?1独特的抗菌特点通常从药物的抗菌谱确定各品种独特的抗菌特点。
例如,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各种革兰阳性菌,包括对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肠球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作用优于其他常用品种。
国内至今未出现确实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VRSA),故临床上治疗严重的葡萄球菌或肠球菌感染,包括MRSA、MRCNS所致的各种严重感染,万古霉索与去甲万古霉素应列为首选药。
又如,利奈唑胺(linezolid)对包括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与肠球菌,以及MRSA、表皮葡萄球菌、耐青霉素肺炎球菌在内的各种革兰阳性菌均具良好抗菌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可用于这些细菌的严重感染。
然而,临床上MRSA、MRCNS等感染主要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而不必用利奈唑胺。
这样,目前利奈唑胺主要用于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vRE)与对万古霉素中介金葡菌(VISA撼染,也可用于难以接受万古霉素类药物的MRSA、MRCNS等严重感染。
在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中,头孢他啶对绿脓杆菌的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氨基糖苷类中以妥布霉素对绿脓杆菌的作用突出,其次为庆大霉素。
因此,通常将头孢他啶或(和)妥布霉素作为绿脓杆菌严重感染的治疗方案;而对耐头孢他定、耐庆大霉素的绿脓杆菌感染,可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碳青霉烯类或哌拉西林和三唑巴坦、头孢哌酮和舒巴坦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或与异帕米星、阿米卡星等耐氨基糖苷钝化酶品种的联用。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董迪;毛璐;宋菲;张威;甄健存【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临床应用的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检测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治疗药物监测手段.方法:应用酶放大免疫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对日间差、定量下限等项目进行初步研究,并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去甲万古霉素对市售酶放大免疫法万古霉素检测试剂响应良好,利用此法建立的检测方法测得结果日内(各测试组CV均小于15%)、日间差(P=0.6039)在药典要求范围内,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4678、0.3420),初步建议检测下限应≥3.0μg·mL-1.结论:酶放大免疫法适用于医疗机构检测患者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提示可利用免疫法试剂盒的交叉反应检测抗原结构类似物.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不同检测方法间的差异有待更进一步的研究.临床需要更多去甲万古霉素药代/药效动力学数据指导用药,以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期刊名称】《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年(卷),期】2019(016)003【总页数】4页(P146-149)【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治疗药物监测;血药浓度;酶放大免疫法【作者】董迪;毛璐;宋菲;张威;甄健存【作者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 100035;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10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17去甲万古霉素是我国研制生产的糖肽类抗生素,其化学结构、药理性质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治疗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
由于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糖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有很好的疗效,且不易诱导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深受临床重视,实际应用中常需监测血药浓度。
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免疫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灵敏度高、专一性好,但样本处理方法复杂且测量速度慢,不符合医院监测血药浓度的实际情况,而目前市场上没有专门针对去甲万古霉素开发的检测试剂盒。
万古霉素的应用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药理作用:本品属快效杀菌剂。
作用于细胞壁,与粘肽的侧键形成复合物,从而抑制细胞壁的蛋白合成。
对革兰阳性菌具强大的抗菌活性。
对葡萄球菌(包括耐青霉素或MRSA、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肺炎球菌、溶血性与草绿色链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对白喉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杆菌、产气荚膜杆菌等作用亦强。
其MIC大多为0.06~5mg/L。
除奈瑟菌属可能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其它革兰阴性菌均对万古霉素耐药。
体内过程:万古霉素口服不易吸收,肌内注射会引起局部剧烈疼痛和组织坏死。
成人静滴0.5g后,血峰浓度可达10mg/L,有效血药浓度可维持6小时;静滴1g后峰浓度增高一倍,有效血浓度可维持12小时。
若连续多次给药,药物在体内轻度积蓄。
消除t1/2为6小时,肾功能不全者的t1/2明显延长,易导致血药浓度过高而引起严重毒性反应。
本品不宜渗入房水和正常脑膜,但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可达有效水平,约1.2~4.8mg/L。
静脉给药主要以原型自肾脏排泄,24小时尿排泄率80~90%。
单次静滴0.5g后,24小时内药物在尿中的浓度为90~300mg/L。
少量药物经胆汁排泄。
血液透析不能消除万古霉素。
不良反应:1.耳毒性:当血药浓度超过800mg/L且持续数天时,即出现听力损害,轻者耳鸣,重者不可逆性耳聋,为本品最严重的毒性反应。
及早停药则听力可恢复,但少数病人在停药后仍恶化直至耳聋。
大剂量、长疗程、老年患者或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
听力点测定能较早发现耳毒性。
2.肾毒性:主要损害肾小管。
轻者表现为蛋白尿和管型尿,重者血尿、少尿、氮质血症,直至肾功能衰竭。
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时更明显。
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于肾功能。
3.过敏反应:偶有药物热、皮疹、瘙痒等。
静脉滴注速度过快可出现上身皮肤潮红、瘙痒和血压下降(红人综合征),抗组胺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其他:口服可引起呕吐和口腔异味感。
静脉给药宜引起血栓性静脉炎。
万古霉素与去甲万古霉素耳毒性研究

1 (6 6倍 2 6mg k ) 床 用 量 对 耳 蜗 会 造 成 轻 度 损 害 , 出现 /g 临 并
明显 的全 身 中毒 反 应 ; 3 近 0倍 (0 g k ) 床 用 量 的 一 次 50m /g 临
坏 死 和 缺 失 , 细 胞 密度 与 正 常对 照组 无 差 别 , 明 万 古 霉 素 毛 说
对 体 外 培 养 的 小 鼠 耳 蜗 毛 细 胞 无 损 伤 作 用 。本 研究 结果 提 示
单 独 应 用 万 古 霉 素 , 体 外 不 会 对 耳 蜗 毛 细 胞 造 成 损 伤 。 刘 在
12 国 内研 究 .
万 古 霉 素 和去 甲 万 古 霉 素 都 属 于 糖 肽 类 抗 生 素 , 子 结 分 构 和 作 用 相 似 。近 年来 , 类 耐 药 菌 发展 迅 速 , 兰 阳性 菌 在 各 革 细 菌 感 染 中 比例 日益 增 高 , 甲 氧西 林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耐 MR— S 、 A) 耐青 霉 素 肺 炎 链 球 菌 ( R P 、 皮 葡 萄 球 菌 ( P S )表 MRS 及 E) 多种耐药性结核杆 菌( MT) 逐 渐 成 为 医 院 感 染 的 主 要 等
万 古 霉 素 与去 甲万 古霉 素耳 毒性 研 究
于 兰
( 华北 制 药集 团新 药研 究开发 有 限责任 公 司, 河北 石 家庄 0 0 1 ) 5 0 5
[ 键 词 ] 万 古 霉 素 ; 甲万 古 霉 素 ; 毒 性 关 去 耳
[ 图分 类 号 ] R9 8 1 中 7 .
物 者 易 致 听 力 损 害 。现 将 有 关 二 者 的 耳 毒 性 研 究 做 一 总 结 , 以指导临床用药。 1 万 古 霉 素 的耳 毒 性
药物化学期末-2012-05-选择题

选择题:1、巴比妥类药物: 作用机制: 作用于网状兴奋系统的突触传递过程, 通过抑制上行激活系统的功能; 使大脑皮层细胞兴奋性下降; 产生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起中枢神经系统非特异性抑制作用,作用于中枢的不同水平,使之从兴奋转向抑制,出现镇静、催眠和基础代谢率降低,大剂量时出现昏迷,甚至死亡。
中等剂量可以起到麻醉作用。
巴比妥类的镇静、催眠和抗惊厥作用可能与其增强和(或)具有γ-氨基丁酸(GABA )的突触作用有关。
作用于GABA 系统,镇静催眠,抗癫痫。
2、沙丁胺醇: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
对心脏β1受体激动作用弱。
口服有效,作用时间较长。
临床上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哮喘型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患者的支气管痉挛。
β2起平喘作用,β1有心脏毒性。
沙丁胺醇为选择性β2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地抑制组胺等致过敏性物质的释放,防止支气管痉挛。
3、马来酸氯苯那敏:抗组胺作用较强,用量少,副作用小,适用于小儿。
临床主要用于过敏性鼻炎,皮肤黏膜的过敏,荨麻疹,血管舒张性鼻炎,枯草热,接触性皮炎以及药物和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
副作用有嗜睡、口渴、多尿等。
因含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
其S-构型的右旋体的活性比消旋体约强二倍,急性毒性也较小。
R-构型的左旋体的活性仅为消旋体的1/90。
扑尔敏为消旋的Chlorphenamine Maleate 。
对H 1组胺竞争性阻断组胺受体,抗过敏4、氯雷他定:在肝脏迅速而广泛地代谢,代谢产物主要为去乙氧羧基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Desloratadine ),仍具有H1受体拮抗作用,结合后经肾消除。
5、普鲁卡因:N H O O O R 1R 2H N 135靶点:普鲁卡因从注射局部吸收入血液后,大部分与血浆蛋白可逆性结合,释放的普鲁卡因主要分布在骨骼肌,经血及组织胆碱酶分解后随尿排出药理作用: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本药属短效脂类局麻药,亲脂性低,对黏膜的穿透力弱。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糖肽类抗生素。
去甲万古霉素的化学结构与万古霉素相近,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仿。
一、适应证
1.万古霉素及去甲万古霉素适用于耐药革兰阳性菌所致的严重感染,特别是甲氧西林耐药金葡菌(MRSA)或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肠球菌属及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所致感染;也可用于对青霉素类过敏患者的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
2.粒细胞缺乏症高度怀疑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患者。
3.去甲万古霉素或万古霉素口服,可用于经甲硝唑治疗无效的艰难梭菌所致假膜性肠炎患者。
二、注意事项
1. 禁用于对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过敏的患者。
2. 不宜用于:(1)预防用药;(2)MRSA带菌者;(3)
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常规经验用药;(4)局部用药。
3. 本类药物具一定肾、耳毒性,用药期间应定期复查尿常规与肾功能,监测血药浓度,注意听力改变,必要时监测听力。
4. 有用药指征的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早产儿或原有肾、耳疾病患者应根据肾功能减退程度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药浓度,疗程一般不超过14天。
5. 万古霉素属妊娠期用药C类,妊娠期患者应避免应用。
确有指征应用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以调整给药方案。
哺乳期患者用药期间应暂停哺乳。
6. 应避免将本类药物与各种肾毒性药物合用。
7. 与麻醉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下降。
必须合用时,两药应分瓶滴注,并减缓万古霉素滴注速度,注意观察血压。
抗耐药G+药物的比较

四、常见抗耐药G+药物比较
表格:
表1,常见抗耐药G+药物抗菌谱比较
备注:
1、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抗菌谱摘自于第39版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2009-2010 第39版71页;、
去甲万古的抗菌谱摘自于华北制药生产的去甲万古说明书。
2、+表示通常临床有效或敏感超过60% ;±表示缺乏临床试验或30%-60%敏感菌; / 表示尚无资料
3、利奈唑胺对于耐药阳性菌抗菌谱最广
表2,抗耐药G+药物不良反应比较
抗G+菌药物严重不良反应汇总(不良反应分系统排序):
输液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肝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夫西地酸>替考拉宁>利奈唑胺、磷霉素钠肾功能不良反应: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夫西地酸、磷霉素钠、利奈唑胺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夫西地酸
表3,G+菌药代动力学比较
药物分布及组织穿透性:
利奈唑胺>夫西地酸>磷霉素钠>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代谢途径:
主要经肝代谢:夫西地酸
主要经肾代谢:磷霉素钠、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肝肾双通道代谢:利奈唑胺
备注:该表格数据来源于各产品说明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i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抬入病房,神情倦
d
怠。腹部稍膨隆,不对称,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反跳痛(+), 以左侧为重。移动性浊音阳性。内诊:子宫前位,如孕70 大小,于左侧宫底上方可触及一实性包块,如孕17周大小,边 界欠清,压痛(+),宫颈举痛,后穹隆饱满,穿刺抽出不凝血 约8 IIll。血常规:Hb
2讨论 妊娠,其发生率1:15000¨]。分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原发性
102影min,R
28次/min,BP
80/50
腹腔妊娠是指受精卵直接种植于腹膜、肠系膜、大网膜等处, 极少见。继发性腹腔妊娠往往发生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后。据患者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且病史中多有输卵管妊娠 流产或破裂症状,B超显像宫腔内空虚,胎儿位于子宫以外, 不难诊断。一旦确诊应剖腹取出胎儿。该病例属继发性腹腔 妊娠破裂出血致休克。应大力倡导产前检查,早期诊断,以免 延误病情,危及生命。
治疗方法
去甲万古霉素组:去甲万占霉素0.4~
g,加入生理盐水100 ral,2次/d,静脉注射,疗程14 d;合 g加入生理盐100 ml,2次/d,静脉注射;疗程14
d。
并败血症(血培养出MRSA)者30 d。万占霉素组:万占霉素
0,30
1.3观察项目和指标2组治疗前后第4、7天及疗程结束 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治疗前后做细菌培养, 胸部X线检查。 1.4疗效判定标准按卫生部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研究 指导原则》进行疗效评价,按四级评定,即痊愈、显效、进步、 无效。痊愈、显敛为有效,以此计算有效率。 1.5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 2结果
参考文献 [1]边锋芝,李慧,李金文,等.医院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耐药性 分析[J].中国医药,2009.,4(5):386-387. [2]刘曼,熊白忠,曹海霞.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菌发生率及耐药性 检测【J].中国基层医药,2008.15(5):708-709.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 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虫围筮金蝤座!Q塑生竺旦筮垄鲞箜!翅£!i匹!堂丛鲤丝竖蜓£塾i堕:墅世!出!;Q鲤,!!!:堑,№:2
・短篇论著・
去甲万古霉素与万古霉素治疗重症脑卒中合并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菌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付宏娟
【关键词】去甲万古霉素; 万古霉素;脑卒中;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是重症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 随着临床抗生素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耐甲氧两林金 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严蚕感染的发生率迅速增加,给 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1-2]。2002年7月至2007年7月我院 对重症脑卒中合并MRS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04例应用去甲 万占霉素及万古霉素进行了治疗,现对比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蕈症脑卒中合并MRSA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04例,其中脑梗死42例,脑il{血3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3 例。按随机数字方法分为2组:去甲万古霉索组52例,男30 例,女22例,年龄30一82岁,平均(68.2±9.6)岁。其中脑梗 死24例,脑出血21例,蛛脑下腔出血7例。万古霉素组52 例,男28例,女24例,年龄32—79岁,平均(66.3±9.6)岁。 其中脑梗死18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诊 断均以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为 依据,且均经头CT/MRI扫描”J。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以卫 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与协商小组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 标准》为依据”1,均经痰或支气管清洗液培养确诊MRSA感 染后,在原有广谱抗菌药物不变的情况下,选择符合人选标准 病例。
万方数据
・998・
[4]卫生部疾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协调小组.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 (一)【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0,6(5):306-307. [5】杜林,韩志伟.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因素及病原学 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6,18(4):293-295. [6]张云,文世英。覃金爱,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 染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9):1055・
・病例报告・ 腹腔妊娠1例
崔雅坤陈千里
【关键词】妊娠;腹腔 1病历资料 患者27岁,孕2产1,因停经17周腹痛伴恶心、头晕、心 悸、气短4 h,于2007年8月21日急诊入院。平素月经规律, 停经40 d出现恶心、嗜睡早孕反应,持续1个月自然消失。 停经20 d时行尿检提示妊娠。自孕lO周时感下腹部疼痛, 能忍受,未治疗,腹痛自行消失。近1周来感下腹有包块,游 走性。3 h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心慌、气短、头晕、腹痛剧烈、恶 心、呕吐为胃内容物,无发冷、发热。 查体:T
1.2 0.8
继续用药。万古霉素组1例静脉炎,减慢滴速后好转。 3讨论 霞症脑卒巾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明显高于轻度脑卒中患 者,但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感染机会可明显增加。抗生索的 不合理使用,不仅会使肺感染增加,而且极易使患者出现二重 感染及耐药菌株"】。由于患者危重,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 管、手术等侵入件操作损害了人体iF常屏障,形成开放性创 面,导致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引发感染旧1。重症脑卒中下丘 脑.垂体.肾E腺轴功能障碍,脑-肺综合症形成,亦足引起下呼 吸道感染的一个蘑要因素。 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 重要措施,有报道脑卒中昏迷患者继发肺感染的发生率为 82.5%,而革兰氏阳性菌占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3l%,且 以耐药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眄林金葡菌(MRSA)大量出 现,使临床治疗该菌的感染非常棘手。MRSA对大多数内酰 胺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的耐药率80%以 上,仅对万古霉素敏感。MRSA多藿耐药性除与产生内酰胺 酶有关外,可能还与产牛新的内酰胺酶类低亲和力PBP2a改 变抗荫药物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膜通道性及主动外流泵 (42KU蛋白质)等机制有关。根据美国临床实验窀标准化委 员会(NCCLS2001年)颁布的文件,MRSA除对万古霉素、替考 拉宁高度敏感外,对其他临床所用抗牛素耐药率达100%,而 对万占霉素100%敏感,对替考拉宁敏感率91.7%。去甲万 古霉素和万古霉素都属于糖肽类抗生素,分子结构和作用相 似,有独特的三重抗菌作用机制:抑制细胞壁的合成、改变细 胞膜的通透性、阻碍细菌RNA的合成,使细菌不易产生耐药。 本资料显示重度脑卒中患者合并MRSA下呼吸道感染应 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为80.8%,万古霉素治疗有效率 82.7%,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副作用均较轻, 安全性高。但去甲万古霉索在抗感染应用中治疗成本明显低 于万古霉素。有研究显示喁1万占霉素的临床有效率至少要 比去甲万占霉素高35%,才能取得相同的经济结果,即使用 去甲万占霉素药物成本明显低于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临 床有效率与万古霉素无差异,副作用低,去甲万古霉素价格约 是万古霉素的1/2,因此更适于临床应用。
lO“/L,N 0.88,L 62.8
g/L,wBC 1.4×109/L,RBC 3.2×
mm×63
0.12。B超:子宫70
Irlln,轮廓清
晰,脐周可见一胎儿,双顶径41 rtlm,胎心搏动停止,腹腔内可 见不规则液性暗区。初步诊断:①腹腔妊娠17周,死胎;②失 血性休克。立即抗体克治疗,同时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 腔积血,暗红;子宫增大如孕70 d,表面光滑;双侧输卵管无膨
1057.
病菌分析及临床用药的探讨[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 (5):302-304. [8] 张黔桓,伍杰雄.去甲万占霉素与万古霉素抗MRSA作用的药 物经济学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7):482.484. [收稿:2009-04-01]
(本文编辑李霞)
[7】孙漓,朱治山,蔡晓斌.脑卒中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致
mm 35.90C,P
大、水肿、充血、破溃、出血;卵巢未见异常。左侧宫底部可见 一孕16周囊性包块,刺破囊壁,取出一约16 cm长女性胎儿, 胎盘位于子宫左角底部,植入浅肌层;行剥离术及部分肌层切 除术,缝合残端,保留左侧输卵管、卵巢。术中吸出腹腔液
1500
ml,输同型红细胞4 U。手术顺利,术后7 d痊愈出院。 腹腔妊娠是指位于输卵管、卵巢及阔韧带以外的腹腔内
(本文编辑李霞)
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09.09.039 作者单位:071000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妇科
万方数据
2.1
2组疗效比较去甲万古霉素组:痊愈32例,显效lo
例,有效率为80.8%(42/52)。万占霉素组52例,痊愈33 例,最效lO例,有效率为82.7%(43/52)。2组有效率比较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2.2不良反应去甲万古霉索组1例恶心食欲下降,不影响
DOI:10.3760/cma.j.issn.1008-6315.2009.09.038 作者单位:150036黑龙江省医院老年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