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设备布置专业设计技术统一规定

合集下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建筑电气设计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建筑物内部的电气系统设计,包括照明、插座、开关、配电箱等设备的布置和连接。

为了确保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建筑电气设计需要遵循一系列统一的技术措施。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确定电气系统的布置和容量。

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其电气系统的设计需求有所不同。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布局和容量计算,以确保电气系统能够满足建筑物的需求。

建筑电气设计需要考虑电气设备的选型和配备。

在选择电气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节能性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确定设备的数量和位置,确保设备布置合理,便于维护和管理。

建筑电气设计还需要关注电气线路的敷设和连接。

电气线路的敷设应遵循电气规范和标准,确保线路布置合理、安全可靠。

同时,还需要注意线路的连接方式和绝缘保护,防止发生短路、漏电等安全问题。

建筑电气设计还需要考虑照明系统的设计。

照明系统是建筑物内部的重要设施,对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视觉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设计照明系统时,需要考虑照明亮度、色温、色彩等因素,确保照明效果符合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

建筑电气设计还需要关注电气系统的配电和保护。

配电系统是建筑物电气系统的核心部分,需要合理设计配电箱、断路器、接触器等设备,确保电能供应的稳定和安全。

同时,还需要设置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装置,防止发生电气事故。

建筑电气设计统一技术措施包括确定电气系统布置和容量、选型和配备电气设备、设计电气线路敷设和连接、设计照明系统以及配电和保护等方面。

通过遵循这些技术措施,可以确保建筑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建筑电气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才能确保建筑物的电气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可靠。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5.6.1 适用范围 5.6.2 标准规范 5.6.3 设计
1. 一般规定 2. 设计原则 3. 表面色和标志色规定 5.6.4 材料
5.6 防腐工程规定
5.7.1 适用范围 5.7.2 主要标准规范 5.7.3 设计原则 5.7.4 设计基础 5.7.5 设计一般要求 5.7.6 应力分析
1. 应力分析范围 2. 适用方法 3. 应力分析提交确定 5.7.7 计算结果
5.7 管道机械设计规定
6. 图纸的图线宽度及文字规定
6.1 图 线
6.1.1 所有图线都要清晰光洁、均匀,宽度应符合要求。
平行线间距至少要大于 1.5mm,以保证复制件上的图线不会分不清或重叠。
11
6.1.2 图线宽度
图线宽度分三种:粗线 0.6~0.9mm;中粗线 0.3~0.5mm;细线 0.15~0.25mm。
√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
3
19 管段材料表索引及管段材料表 20 管架表 21 设备管口方位图
22 管道机械设计规定 23 管道应力计算报告 24 管架图索引及特殊管架图 25 波纹膨胀节数据表 26 弹簧汇总表
27 管道材料控制设计规定 28 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及等级表* 29 阀门技术条件表 30 绝热工程规定 31 防腐工程规定 32 特殊管件图 33 隔热材料表 34 防腐材料表 35 综合材料表
5.1.5 安全和环保(HSE)要求 1 环境保护措施 2 装置安全运行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措施 3 防火、防爆措施 4 安全系统设计准则 5 排放要求 6 其它安全和环保要求
5.1.6 设备设计一般规定 1. 设计压力、设计温度 2. 设备设计寿命 3. 腐蚀裕量 4. 其他

配管设计统一规定

配管设计统一规定

| 网站首页 | 工艺设计 | 生产技术 | 设备设计 | 机械设计 | 管道设计 | 环境污染防治 | 自动控制 | 土建设计 | 储运工程 | 化工技术您的位置:首页 -> 储运工程-> 配管设计统一规定配管设计统一规定安装专业设计统一规定(1.0版)编制校对审核审定1 总则 21.1 目的 21.2 适用范围 22 适用标准规范和设计依据 22.1 适用标准规范 22.2 设计依据 23 设计文件内容规定 23.1 基础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 23.2 详细设计阶段的设计文件 24 装置(单元)布置设计规定 24.1 执行的主要标准规范 24.2 装置布置设计原则 24.3 设备布置 24.4 环保与职业安全卫生 25 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25.1 应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25.2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25.3 管道支吊架布置 26 管道材料设计规定 26.1 一般规定 26.2 管子的选用 26.3 管件的选用 26.4 法兰的选用 26.5 阀门的选用 27 管道应力设计规定 27.1 适用范围 27.2 应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27.3 设计规定 27.4 计算基准和应用程序 27.5 应力分析方法及范围 27.6 管道应力分析方法 28 绝热材料设计规定 28.1 应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28.2 一般规定 28.3 绝热材料的性能 28.4 绝热材料的选用原则 28.5 管道隔热材料厚度设计 28.6 隔热结构设计要求 29 设备和管道防腐和涂漆设计规定 29.1 应用的主要标准规范 29.2 涂漆范围 29.3 涂料防腐 210 管道的表面色和标志色 21 总则1.1 目的为使配管设计内容、深度和文档格式规范化和统一化,特编制本规定。

1.2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渣油延迟焦化项目工程设计阶段的配管设计。

2 适用标准规范和设计依据2.1 适用标准规范《石油化工企业配管工程设计图例》 SH3052-199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1999年版) GB50160-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058-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GBJ16-87《石油化工工艺装置设备布置设计通则》 SH3011-2000《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通则》 SH3012-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 SH3010-2000《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夹套管设计规范》 SH/T3040-2002《石油化工管道设计器材选用通则》 SH3059-2001《石油化工设备管道钢结构表面色和标志规定》 SH3043-2003《石油化工企业职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SH3047-1993《石油化工管道柔性设计规范》 SH/T3041-2002《石油化工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 SH/T3039-2003《石油化工企业管道支吊架设计规范》 SH/T3073-2004《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GB50316-2000《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技术规范》 SH3022-1999《石油化工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SH/T3501-2002《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5-97《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98《石油化工钢制通用阀门选用、检验及验收》 SH/T3064-20032.2 设计依据2.2.1 设计任务书、设计合同等建设单位的有关要求。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4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第1 部分一般要求HG/T 20519.1-20091. 总则1.0.1为提高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质量、统一化工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特制定本部分。

1.0.2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行业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图设计,特别适用于中小设计单位。

石油、石化、轻纺、医药等行业可参照执行。

1.0.3施工图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及本规定的另5 部分(HG/T20519.2~ HG/T20519.6)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2.0.1 概述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是工艺设计的最终成品,它由文字说明、表格和图纸三部分组成。

分提交业主和内部两类文件。

见表 2.0.1。

*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提交业主。

3.图纸目录3.0.1凡是需发往施工现场和用户的设计成品(包括工程图纸、表格、复用图及设计说明),均需立项编入图纸目录中。

3.0.2凡是公开发行的标准(包括国标及部颁标准),均不列入图纸目录中,由用户自备。

这部分外购的标准应在设计说明中交待清楚。

3.0.3图纸目录格式见表3.0.33.0.4图纸目录填写内容说明1、填写设计单位名称;2、填写工程名称或代号;3、填写装置名称和代号;4、填写年份、月份;5、填写专业名称;6、填写编号。

7、填写设计阶段4. 设计说明4.0.1概述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设计说明由工艺设计、设备布置、管道布置、绝热、隔声及防腐设计说明构成。

4.0.2工艺设计说明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的工艺设计说明应包括下列内容:1.设计依据设计依据是说明施工图设计的任务来源和设计要求,它包括如下几个部分:施工图设计的委托书、任务书、合同、协议书等有关文件;初步设计的审批文件和修改文件;其他有关设计依据。

2.工艺及系统说明1)依据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和修改文件所作的化工工艺修改和补充部分的说明;2)施工图设计中对初步设计作的改进和调整部分的工艺及系统说明;3)与工艺有关的施工说明和装置开、停车的原则说明。

化工设计-装置平面布置设计

化工设计-装置平面布置设计

(6)要为工人操作创造良好的采光条件,布置设备时尽 可能作到工人背光操作,高大设备避免靠窗布置,以免 影响采光。
(7)要最有效地利用自然对流通风,车间南北向不宜隔 断。放热量大,有毒害性气体或粉尘的工段,如不能露 天布置时需要有机械送排风装置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 足卫生标准的要求。
(8)装置内应有安全通道、消防车通道、安全直梯等。
6
车间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1.准备资料。 2.确定各工段的布置方式。 3.确定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方案。 4.绘制车间布置草图。 5.绘制车间设备布置图。
2021/10/10
7
第二节 车间厂房的整体布置设计
根据生产规模、生产特点、厂区面积、厂 区地形及地址条件,可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布置:
1、集中布置 2、分散布置 注意:尽可能采用露天化布置
16
厂房布置设计注意问题
1.厂房设计首先应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顺 应生产工艺的顺序;路线最短,占地最少,投 资最低。
2.厂房设计时应考虑到重型设备或震动性设 备如:压缩机、大型离心机等,尽量布置在底 层,在必须布置在楼上时,应布置在梁上。
3.操作平台应尽量统一设计,以免平台较多 时,平台支柱零乱繁杂,厂房内构筑物过多, 占用过多的面积。
结构,间距采用4m、5m或6m。 框架结构或混合结构,在一幢厂房中不宜采用
多种柱距。
2021/10/10
13
厂房的宽度
一般单层厂房宽度不宜超过30m,多层厂房 宽度不宜超过24m,厂房常用宽度有9m、12m、 14.4m\15m、18m和24m。厂房中柱子布置既要便 于设备排列和工人操作,又要有利于交通运输。
起重运输设备,运送场地及予装吊钩等。
2021/10/10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第1部分一般要求HG/T 20519.1-20091. 总则1.0.1为提高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质量、统一化工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特制定本部分。

1.0.2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行业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图设计,特别适用于中小设计单位。

石油、石化、轻纺、医药等行业可参照执行。

1.0.3施工图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及本规定的另5部分(HG/T20519.2~ HG/T20519.6)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2.0.1概述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是工艺设计的最终成品,它由文字说明、表格和图纸三部分组成。

分提交业主和内部两类文件。

见表2.0.1。

表2.0.1 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序号名称提交业主内部文件备注1 图纸目录√总则2 设计说明(包括工艺、布置、管道、绝热及防腐设计说明)√总则3 工艺及系统设计规定√工艺系统4 首页图√工艺系统5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工艺系统6 管道特性表√工艺系统7 设备一览表√工艺系统8 特殊阀门和管道附件数据表√工艺系统9 设备布置设计规定√设备布置10 分区索引图√设备布置11 设备布置图√设备布置12 设备安装材料一览表√设备布置13 管道布置设计规定√管道布置14 管道布置图√管道布置15 软管站布置图√管道布置16 伴热站布置图和伴热表√管道布置17 伴热系统图√管道布置18 管道轴测图索引及管道轴测图√管道布置19 管段材料表索引及管段材料表√管道布置20 管架表√管道布置21 设备管口方位图√管道布置22 管道机械设计规定√管机23 管道应力计算报告√管机24 管架图索引及特殊管架图√管机25 波纹膨胀节数据表√管机26 弹簧汇总表√管机27 管道材料控制设计规定√管材√管材28 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及等级表*29 阀门技术条件表√管材30 绝热工程规定√31 防腐工程规定√32 特殊管件图√管材33 隔热材料表√管材34 防腐材料表√管材35 综合材料表√管材*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提交业主。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T 20519-2009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第1部分一般要求HG/T 20519.1-20091. 总则1.0.1为提高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质量、统一化工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特制定本部分。

1.0.2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行业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图设计,特别适用于中小设计单位。

石油、石化、轻纺、医药等行业可参照执行。

1.0.3施工图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及本规定的另5部分(HG/T20519.2~ HG/T20519.6)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2.0.1概述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是工艺设计的最终成品,它由文字说明、表格和图纸三部分组成。

分提交业主和内部两类文件。

见表2.0.1。

表2.0.1 施工图成品文件组成序号名称提交业主内部文件备注1 图纸目录√总则2 设计说明(包括工艺、布置、管道、绝热及防腐设计说明)√总则3 工艺及系统设计规定√工艺系统4 首页图√工艺系统5 管道及仪表流程图√工艺系统6 管道特性表√工艺系统7 设备一览表√工艺系统8 特殊阀门和管道附件数据表√工艺系统9 设备布置设计规定√设备布置10 分区索引图√设备布置11 设备布置图√设备布置12 设备安装材料一览表√设备布置13 管道布置设计规定√管道布置14 管道布置图√管道布置15 软管站布置图√管道布置16 伴热站布置图和伴热表√管道布置17 伴热系统图√管道布置18 管道轴测图索引及管道轴测图√管道布置19 管段材料表索引及管段材料表√管道布置20 管架表√管道布置21 设备管口方位图√管道布置22 管道机械设计规定√管机23 管道应力计算报告√管机24 管架图索引及特殊管架图√管机25 波纹膨胀节数据表√管机26 弹簧汇总表√管机27 管道材料控制设计规定√管材√管材28 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及等级表*29 阀门技术条件表√管材30 绝热工程规定√31 防腐工程规定√32 特殊管件图√管材33 隔热材料表√管材34 防腐材料表√管材35 综合材料表√管材*管道材料等级索引表提交业主。

HGT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T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虚线部分
其它
特殊管件图
管件
虚线部分
其它
注:凡界区线、区域分界线、图形接续分界线的图线采用双点划线,宽度均用 0.5mm。
6.2 文字
6.2.1 汉字宜采用长仿宋体或者正楷体(签名除外)。并要以国家正式公布的简化字为标准,不得任
意简化、杜撰。
6.2.2 字体高度参照表 6.2.2 选用:
表 6.2.2 字体高度
5.6.1 适用范围 5.6.2 标准规范 5.6.3 设计
1. 一般规定 2. 设计原则 3. 表面色和标志色规定 5.6.4 材料
5.6 防腐工程规定
5.7.1 适用范围 5.7.2 主要标准规范 5.7.3 设计原则 5.7.4 设计基础 5.7.5 设计一般要求 5.7.6 应力分析
1. 应力分析范围 2. 适用方法 3. 应力分析提交确定 5.7.7 计算结果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第 1 部分 一般要求
HG/T 20519.1-2009
1. 总则
1.0.1 为提高化工装置工程设计质量、统一化工装置施工图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特制定本部分。 1.0.2 本规定适用于化工行业新建、扩建或改建的施工图设计,特别适用于中小设计单位。石油、 石化、轻纺、医药等行业可参照执行。 1.0.3 施工图设计除应符合本部分及本规定的另 5 部分(HG/T20519.2~ HG/T20519.6)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5.5.1 适用范围 5.5.2 标准规范 5.5.3 绝热设计
1. 一般要求 2. 保温 3. 防烫伤保温 4. 保冷和防结露 5. 隔声(如需要) 5.5.4 绝热材料 1. 一般要求 2. 保温层材料 3. 保冷层材料 4. 外保护层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23C05-1996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录1.前言 (1)2.设备地脚螺栓 (1)3.设备运输和吊装 (1)4.空冷器的布置 (1)5.换热器的布置 (1)6.泵的布置 (2)7.卧式容器的布置 (2)8.立式容器和反应器的布置 (2)9.塔的布置 (2)10.加热炉的布置 (2)11.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 (2)12.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 (3)13.装置内管廊的布置 (3)14.外管架的布置 (3)15.回转窑的布置 (3)16.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装卸站的布置 (3)17.罐区的布置 (4)18.建筑物、构筑物及通道的布置 (4)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1. 前言石油化工企业装置设备布置设计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和通道等的布置设计,所以可通称为装置的布置设计。

装置的布置设计合理与否影响到整个装置能否安全生产、操作维修是否方便、投资能否节约等,因此,为了统一装置布置设计文件的内容和深度,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2、设备地脚螺栓与设备类专业共同商定固定设备的地脚螺栓是预埋或是预留,并由设备专业向结构专业提出设备地脚螺栓条件。

3、设备运输和吊装(根据需要)3.1为便于考虑吊装要求 , 按设备重量或按尺寸分为三个等级:类型按重量分按直径x长度分大型 80t以上 3500x30000及以上或任意x40000及以上中型40~80t 1800x10000及以上或任意x20000及以上小型 40t以下小于上述尺寸3.2 编制设备吊装方案,应符合《大型设备吊装工程施工工艺标准》(SH3515-1990)的规定,通常由施工单位编制。

但对主要设备吊装方案的技术条件如吊耳及吊装方位等要求,应与施工单位共同商定。

3.3 对于某些可能更换的设备,在设备布置设计时应考虑留有足够的空间和通道,便于安装拆卸设备的机具作业以及运输。

4 、空冷器的布置4.1 空冷器宜布置在管廊上方或框架顶层。

4.2 布置空冷器的框架或管廊的一侧地面上应留有必要的检修空地和通道,以便吊车通行和吊装设备。

4.3 空冷器不宜布置在下列设备的上方:4.3.1 操作温度高于介质自然点或高于340℃的液体输送泵。

4.3.2 易燃液体泄漏时将产生闪蒸气体的液体输送泵。

4.3.3 电气传动设备或其它放热设备。

4.3.4 空冷器的布置应避免自身或相互间的热风循环,可采取下列措施:4.3.4.1 同类型的空冷器应布置在同一高度。

4.3.4.2 相邻的两空冷器应靠紧布置,不应留有间距。

4.3.4.3 多组空冷器应相互靠近,否则易造成热风循环。

4.3.4.4 空冷器应布置在装置的上风侧,以免腐蚀性气体或热风进入管束,从而影响空冷器的冷却效果。

4.3.4.5 引风式空冷器与鼓风式空冷器布置在一起时,应将引风式空冷器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上风侧 , 且其管束的安装高度应比鼓风式空冷器低。

4.3.5 干式鼓风式空冷器应与引风式空冷器分开布置,且引风式空冷器应布置在鼓风式空冷器的常年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侧。

4.3.6 在空冷器的上风侧不应有锅炉等高温设备,下风侧20~25m范围内不应有高于空冷器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大型设备,如不可避免则应提高空冷器的设计温度1.5~2℃。

4.3.7 空冷器与加热炉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4.3.8 空冷器管束两端管箱和传动机械处应设置平台。

4.3.9 空冷器布置时要考虑空冷器运行时产生的噪音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噪音应限制在90分贝以下。

5. 换热器的布置5.1 布置时要考虑换热器抽管束或检修所需的场地(包括空间)和设施。

当检修时,汽车吊不能接近换热器时,应设吊车梁、地面轨道或其它检修用设施。

15.2 换热器管束抽出端可布置在检修通道侧。

5.3 尽量避免直径较大的两个以上的换热器叠放在一起布置,若工艺有特殊要求或考虑节省占地面积起见,可考虑将换热器重叠布置。

5.4 操作温度高于物料自然点的换热器上方如无楼板或平台隔开,不应布置其它设备。

6. 泵的布置6.1 敞开、未敞开与室内布置。

6.2 集中或分散布置。

6.3 泵的排列方式。

泵的布置首先要考虑方便操作与检修,其次是注意整齐美观。

6.4 当移动式起重设施无法接近重量较大的泵及其驱动机时,应设置检修用固定式起重设施,如吊梁、单轨吊车或桥式吊车。

6.5 布置泵时要考虑阀门的安装和操作位置。

6.6 泵前沿基础边应设置带盖板的排水沟或排水漏斗。

6.7 泵房设计应符合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等有关规定,并应考虑采暖、通风、采光、噪声控制等措施。

7. 卧式容器的布置7.1 多台卧式容器集中布置时,可按支座中心线或封头顶端对齐的方式布置为宜。

7.2 卧式容器的安装高度应根据下列情况之一来决定:7.2.1 流程上该容器位于泵前时,应注意泵的净正吸入压头的要求。

7.2.28.8.1 大型反应器维修侧应留有运输和装卸触媒的场地。

8.2 反应器支座或支耳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和基础接触的温度不得超过100℃,钢结构上不宜超过150℃,否则应作隔热处理。

8.3 流程上该容器位于泵以前时,其安装高度应符合泵的NPSH的要求。

8.4 布置在地坑内的容器,应妥善处理坑内积水和防止有毒、易燃易爆、可燃介质的积累。

地坑尺寸应满足操作和检修要求。

9. 塔的布置9.1 布置塔时,应以塔为中心把与塔有关的设备如中间槽、冷凝器、回流泵、进料泵等就近布置,尽量做到流程顺、管线短、占地少、操作维修方便。

9.2 根据生产需要,塔有配管侧和维修侧,配管侧应靠近管廊,而维修侧则布置在有人孔并应靠近通道和吊装空地;爬梯宜位于两者之间,常与仪表协调布置。

10. 加热炉的布置10.1 加热炉应集中布置在装置的一端或一侧,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避免装置可能泄漏的可燃气体或蒸汽被加热炉的明火引爆而发生事故。

10.2 加热炉周围需要有消防设施和一定的消防空间,以保证发生火灾时能进行消防作业和疏散人员。

10.3 加热炉要有适当的防爆措施,如防爆门等。

防爆门必须避开平台、操作地带及其他设备,确保人身安全。

10.4 加热炉与建筑物、罐区(储罐)和各类生产单元或设备等的防火距离见有关标准规范。

11. 离心式压缩机的布置11.1 厂房的布置离心式压缩机一般安装在敞开或半敞开的建筑物内,严寒地区(冬季气温在-40℃以下)或者风沙大的地区采用封闭式厂房。

11.2 离心式压缩机是装置中电负荷最大的关键设备 , 布置时应同时考虑变、配电室的位置。

11.3 离心式压缩机机组及其附属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制造厂提出的布置要求。

11.4 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内时,设置起吊设施的原则:11.4.1 在单层厂房内布置多台离心式压缩机时或最大部件重量超过1吨时 , 宜设置起吊设施。

11.4.2 离心式压缩机布置在室外时,为了大型组合件的维修和运输,应考虑所需检修通道,并与厂产区道路相通。

211.6 室内布置的离心式压缩机,其基础应考虑隔振,并与厂房的基础隔开。

11.7 为便于出入厂房,楼梯应靠近通道。

并设置第二楼梯或直爬梯,便于紧急情况时疏散。

11.8 输送可燃气体的离心式压缩机与明火设备、非防爆的电气设备的间距,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和“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12. 往复式压缩机的布置布置原则可参考上节的内容。

13. 装置内管廊的布置13.1 装置内管廊应处于易与各类主要设备联系的位置上。

要考虑能使多数管线布置合理,少绕行,以减少管线长度。

典型的位置是在两排设备的中间或一排设备的旁侧。

13.2 布置管廊时要综合考虑道路、消防的需要,以及电线杆、地下管道与电缆布置和临近建、构筑物等情况,并避开大、中型设备的检修场地。

13.3 管廊上部可以布置空冷器及仪表和电气电缆槽等,下部可以布置泵等设备。

13.4 管廊上设有阀门,需要操作或检修时,应设置人行走道或局部的操作平台和梯子。

14. 外管架的布置14.1 外管架的布置依据:全厂工艺及供热外管道系统图、全厂总平面布置图和分期建设规划。

14.2 外管架的布置要力求经济合理, 管线长度最短,并尽量减少管架改变走向。

14.3 外管架布置应尽量避免对装置区或单元装置形成环形包围。

14.4 布置外管架时应考虑扩建区的运输,预留出足够空间和通道,根据分期建设规划等要求统筹安排。

15. 回转窑的布置15.1 回转窑的布置应以煅烧窑为主体,布置在装置的中心位置。

预热窑、冷却窑、干燥窑等是煅烧窑配套的设备,布置在煅烧窑附近;加料系统、尾气处理系统、烟囱等布置在煅烧窑尾部。

15.2 根据工艺要求和气候情况合理确定窑体为室内或露天布置。

当露天布置时,筒体与耐火砖三间应有足够的绝热层,传动机构要有防雨措施。

窑头燃烧室、落料口、窑尾加料仓等应在室内布置。

15.3 根据总图情况,煅烧窑、冷却窑、尾气处理系统及烟囱可直线布置,也可“L”型或“II”型布置。

15.4 根据工艺流程,尽量使物料运输距离最短,热能损耗最小。

15.5 煅烧窑的燃料可使用燃料油、煤气、天然气或煤等,当使用燃料油时应按防火规范要求在窑头附近设油罐及供油泵;当使用燃料煤时,应配有给煤系统(采用粉煤时,也包括粉煤设备)。

15.6 对于煅烧窑的尾气处理系统,烟囱应在工厂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16. 汽车槽车和铁路槽车装卸站的布置16.1 汽车槽车装卸站的布置16.1.1 汽车槽车装卸站与贮罐、建筑物、道路、厂内铁路之间防火间距以及站内设备之间防火间距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6.1.2 易燃可燃液体装卸站应设昼夜固定或移动式消防设施,并根据物料的类别采用水喷淋或泡沫消防。

16.1.3 装卸站一般布置在厂区边缘便于车辆进出的位置。

装卸站的进出口宜分开布置,并需考虑停车场。

当装车台并排布置几个鹤管时,考虑到汽车槽车倒车及对准鹤位等需要,装车台前应有较大的回车场地。

16.1.4 装卸不同性质物料的装卸站应分开布置。

16.1.5 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以及所装卸的物料对防水、防尘等保证质量的要求来确定装卸台是否设顶棚。

顶棚的净空高度根据汽车槽车和装车鹤管等设施的高度确定。

要考虑通风和棚顶排水系统。

16.1.6 装卸台应采用不燃性建筑材料。

16.2 铁路槽车装卸站的布置16.2.1 铁路槽车装卸站与贮罐、建筑物、道路、厂内铁路(非装卸线)之间防火间距以及站内设备之间防火间距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16.2.2 易燃可燃液体装卸站应设固定或移动式消防设施,并根据物料的类别采用水喷淋或泡沫消防。

16.2.3 除满足《石油化工液体物料铁路装卸车设施设计技术规范》(SH/T3107-2000)外,还应遵守下列要求:16.2.3.1 装卸不同性质物料的装卸台应分开设置。

16.2.3.2根据当地气候条件以及装卸物料对防水防尘等保证质量的要求,确定装卸台是否设顶棚或设库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