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解剖与高分辨率MRI

合集下载

肩关节MRI

肩关节MRI

全部胸椎棘突
肩峰、肩胛

第1-8肋骨
肩胛骨内侧 缘及下角
肩关节屈、内收
伸肘关节、助肩关 桡神经(C5-T1) 节伸及内收(长头)
肩关节后伸、内收 及内旋 内收、内旋及屈肩 关节
拉肩胛骨向下 拉肩胛骨向中线靠 拢,上部纤维提肩 胛骨、下部纤维降 肩胛骨 拉肩胛骨向前
胸背神经(C6-8)
胸外侧神经(C5T1) 胸内侧神经(C7T1) 胸内侧神经 副神经
胸长神经(C5-7)
肩袖组成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肩胛下肌
按功能分:
后伸 背阔肌、大圆肌
内收 外展
冈下肌、小圆肌、大圆肌、肩胛下肌、胸大肌、 背阔肌
冈上肌、三角肌
内旋 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
外旋 冈下肌、小圆肌
外展高 前90度由冈上肌、三角肌完成,后90度由斜方

肌、前锯肌旋转肩胛骨完成
24%,III型占73%。 根据肩峰前1/3的厚度将肩峰分为三型:A型<8mm,
B型8---12mm,C型>12mm

X光片重要组成部分
正位片 颈干角:正常值140-150度,<130度提示肱内翻,>150度提
示肱外翻 肩锁关节间隙:2-5mm,间隙增宽及对位不佳,应考虑肩锁关
节脱位,仅间隙增宽而无对位不佳提示肩锁关节内损伤或关节内 出血 肩峰与肱骨头间距:7-14mm,<10mm为狭窄,<5mm提示有 广泛的肩袖损伤。 肱骨头下降率(B/AX100%): <10%,表示肩关节松弛程度, 分3度:I度:负重时在30%以内,II度:负重时在30%以外,III度: 不负重时在10%以上。 意义:肩袖损伤中肱骨头上移及肱骨大结节畸形其阳性率为78%, 特异性98%。

最新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最新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四肢关节M R I解剖图

四肢关节MRI解剖图片
肩关节横断面(一)
肩关节横断面(二)
肩关节横断面(三)
肩关节横断面(四)
肩关节横断面(五)
肩关节冠状面(一)
肩关节冠状面(二)
肩关节冠状面(三)
肩关节冠状面(四)
肩关节冠状面(五)
肩关节冠状面(六)
髋关节横断面(一)
髋关节横断面(二)
髋关节横断面(三)
髋关节横断面(四)
髋关节冠状面(一)
髋关节冠状面(二)
髋关节冠状面(三)
膝关节矢状面(一)
膝关节矢状面(二)
膝关节矢状面(三)
膝关节矢状面(四)
膝关节矢状面(五)
膝关节冠状面(一)
膝关节冠状面(一)
膝关节冠状面(二)
膝关节冠状面(三)
膝关节冠状面(四)
膝关节冠状面(五)。

肩关节正常MRI解剖图谱

肩关节正常MRI解剖图谱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冠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斜矢状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肩关节正常横断位MRI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肩关节损伤的MRI诊断

斜失 T1WI
辅助征像:肩胛下肌的脂肪浸润。
斜失 T1WI
T1WI:肩胛下肌头部部分脂肪萎缩 (长箭头),下面肌肉正常。 3级: 68岁女性患者
T1WI:肩胛下肌几乎完全萎缩(箭头) ,脂肪代替肌肉。 3级: 43岁男性患者
盂唇病变
盂唇在T1及T2WI均为三角形低信号 最佳位置-轴位、冠状位 盂唇前上部血供较少,易发生变性 SLAP损伤: 是指上盂唇自前向后的撕脱,累
斜矢状面:以横断面为定位像,垂直于冈上肌长轴 斜冠状面:以横断面为定位像,平行于冈上肌长轴
扫描平面斜冠状位-平行于岗上肌腱 Nhomakorabea 扫描平面
轴位 -平行于关节盂。 盂唇损伤最佳位置。
扫描平面
斜矢状位-垂直于冈上肌长轴 观察肩峰形态的最佳位置。
肩关节的影像解剖
(anatomy of shoulder joint)
MRI造影可以采用关节内注射生理盐水 或GDTA。
正常肩袖MR关节造影的表现
斜冠状位
薄的造影剂勾画出肩袖的下面轮廓(白长箭头) 正常关节囊(黑箭头),腋隐窝 (白三角箭头)
部分性肩袖撕裂
部分撕裂MRI造影的表现
韧带变细,其关节面缘见龛影形成
肩袖完全撕裂MRI造影表现
肩峰-三角肌下滑囊被造影剂充盈,肩 袖的断裂、肌腱退缩、肌肉萎缩
临床表现:主要是肩关节的慢性疼痛 典型的疼痛位于肩关节的前外侧 关节前曲和上举时疼痛加剧 常见的是晚上睡眠时疼痛 体检时可发现肌力的减退和弹响
肩袖损伤
Neer将肩袖的慢性改变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 I 期:肩袖的水肿或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肌腱。 II期:是炎性过程向纤维化过程转化。
肩袖损伤的MRI分级
盂唇MRI

肩关节损伤MRI

肩关节损伤MRI
• 斜矢状位:1.肩袖肌肉和肌腱(足迹)2.肩峰前 缘形态3.肩袖间隙4.盂肱韧带5.肩胛上和肩胛盂 切迹(肩胛上神经)6.四边孔(腋神经)
• 轴位:1.盂唇2.二头肌腱(结节间沟部分)3.肩 胛下肌腱
常见的肩部病变
肌腱病与肩袖撕裂 盂唇撕裂 肱二头肌长头腱脱位 软骨软化 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锁关节
冈下肌
起点:冈下窝 止点:大结节后面 肱骨外旋,阻止向后半脱 位 肩胛上神经冈下分支支配
小圆肌
起点:肩胛骨后外侧缘 止点:大结节后下面 肱骨外旋 腋神经支配 最少撕裂
三角肌
起点:外侧锁骨下缘, 肩峰外缘,肩胛冈下缘 止点:肱骨三角肌结节 腋神经支配
大圆肌
起点:肩胛骨背面下角 止点:结节间沟内侧缘
关节盂 盂唇
盂肱上韧带 盂肱中韧带 盂肱下韧带
肱二头肌长头腱-盂唇复合体
肩袖间隙
肱二头肌 长头腱
冈上肌腱
喙肩韧带
肩峰
肱二头肌短头腱 喙肱肌腱
肩袖腱腹结合部
肩峰 喙肩韧带
肩峰类型
I:扁平型 II:弓形 III:钩形(最易导致对冈上肌腱的撞击,从而 产生肩袖损伤或撕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肩袖肌腱
肩袖肌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
PDWI+FS FOV 14㎝㎝;GRE FOV 10㎝㎝
斜矢状面扫描参数
PDWI+FS, T1WI: FOV 14㎝㎝
肩关节扫描方案
观察内容
肩峰和肩锁关节 肩袖 肱二头肌长头腱 盂唇 盂肱关节软骨与骨性结构 关节囊韧带
• 斜冠状位:1.冈上、冈下肌腱2.二头肌腱(关节 内部分)3.二头肌腱盂唇附着点4.肩锁关节
盂肱中韧带:起于前盂唇或 肩胛颈,沿肩胛下肌腱深面延伸至 小结节内侧;外展时稳定肩关节

肩关节MRI检查及其常见病表现

肩关节MRI检查及其常见病表现
.
谢谢!
.
II 型:肱二头肌附着处和上盂唇的分离
III 型:上盂唇桶柄样撕裂,肱二头肌仍然 附着在其下方关节盂
IV 型:桶柄样撕裂,延伸到肱二头肌
《骨骼肌肉百例疾病影像诊断精粹》Stoller主编 P19-21
.
ID503548 ,男,27岁,右肩酸痛3月,上 举后伸受限。SLAPIV型上盂唇撕裂
.
上盂唇下隐窝,位置在关节盂与盂唇 SLAP I型撕裂,冈上肌肌腱撕裂,断
.
肩关节常见病MRI表现
肩袖损伤 盂唇病变 韧带损伤 关节囊和滑囊积液
.
肩袖损伤病理演变
病理:水肿 出血 胶原变性或纤维化 肌腱断裂 脂肪浸润
Neer将肩袖的慢性改变的病理过程分为3期: I 期:肩袖的水肿或出血,尤其是冈上肌肌腱; II 期:是炎性过程向纤维化过程转化; III期:肩袖撕裂(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
冠状面T1和PD (压脂)或T2 (压脂) 横轴面T1和PD(压脂)或T2 (压脂) 矢状面T1和PD(压脂)或 T2 (压脂) 关节造影 动态增强扫描
.
冠状面T1像
冠状面PD压脂像
.
横轴面T1像
横轴面PD压脂像
.
矢状面T1像
矢状面PD压脂像
.
肩关节MRI造影
T1压脂冠状面
.
T1压脂横轴面
骨性关节炎 感染性关节炎 滑膜炎 创伤性积液
.
ID644446女,57岁,骨性关节病IV期,肩 袖撕裂
.
.
女,43岁,左肩疼痛伴活动受限2月。 粘连性炎性滑囊积液
.
ID442880女,37岁,右肩活动受限4个月 ,PPD阳性。结核性关节炎
.
.
.

肩关节MRIPPT课件

肩关节MRIPPT课件

T2 FS
T2 FS
T2 FS
肩袖完全撕裂, 肩关节脱位。
男,40,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年。
T2 FS
T2 FS
T2 FS
钙化性肌腱炎
盂唇病变
纤维性盂唇在T1及T2WI均为三角形低信号。 最佳位置-轴位、冠状位。 盂唇前上部血供较少,易发生变性。 喙突和肩胛下肌腱水平以下的前盂唇下积液代表盂唇撕裂。关节囊撕裂表现为肩胛下肌及肌腱内液性信号。
粘连性关节囊炎
T2 FS
T2 FS
T1
粘连性关节囊炎
肩关节囊下部炎性改变,导致活动范围受限,最常见为“冻结肩” 可为特发性或继发于创伤 关节囊下部增厚,出现纤维化和炎性细胞(T2WI关节囊模糊、水肿) 增厚明显的部位喙肱韧带、肩袖间隙及腋隐窝等处的滑膜。
57岁冻肩患者. 喙突下脂肪三角subcoracoid fat triangle:边界为喙突 的上前方和 喙肱韧带 (CHL) 的上方 、关节囊的下后方。 (a) 正常解剖. (b)喙突下脂肪三角部分闭塞, (c)喙突下脂肪三角完全闭塞(喙突下三角征),
关节盂
骨性关节盂外围的纤维软骨环, 侧面三角形,基底附着于关节盂的边缘, 外侧面与关节囊附着,内侧面则附于关节透明软骨。 作用:加深关节窝,增加肩关节稳定性。
韧带
盂肱韧带 肩关节囊前部增厚形成,以增强关节囊的前部。 肱骨解剖颈-盂上结节和盂唇。中韧带宽细变异,可以缺如;盂肱下韧带 分为前囊和后囊,附着于前、后盂唇,呈“V”形附着于肱骨解剖颈。 喙肱韧带 喙突根部外侧缘-肱骨大结节,位于盂肱韧带的表面。 喙肩韧带 与喙突、肩峰一起称喙肩弓,或第二肩关节。限制肱骨头向上移位。
T2 FS
T2
T1
T1

全网最全全身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全网最全全身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全网最全全身大关节影像解剖,不容错过(更新版)
骨关节影像诊断一直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其解剖复杂,肌肉、肌腱多,部分关节损伤诊断困难,为提高各位对关节正常解剖的认识,特总结一下栏目。

肩关节MRI(点击下图)
肩关节MRI的结构式评估(点击下图)
聚沙成塔 | 肩关节解剖(点击下图)
肘关节MRI(点击下图)
腕关节MRI(点击下图)
高清腕关节断层解剖图谱(点击下图)
腕关节韧带损伤的病理及影像学表现(点击下图)
髋关节X线评估与测量(点击下图)
膝关节MRI(点击下图)
正常膝关节X线解剖(点击下图)
膝关节解剖抽记卡(点击下图)
踝关节MRI(点击下图)
图解 | 踝关节韧带解剖(点击下图)
X线解剖 | 踝关节解剖(点击下图)
你不熟悉的三角韧带:解剖学、影像学及生物力学(点击下图)前交叉韧带假体的MR表现(点击下图)请不要喊我“股四头肌”,我叫“股五头肌”(点击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峰骨、三角肌肌腱、喙肱韧带附着处
肱骨颈后外侧较平需与Hill Sachs 损害的鉴别
肱骨头后外侧的生理性裸区、关节窝软骨
盂唇下软骨、魔角效应
盂唇下孔与盂唇下隐窝
组织学与MRI对照对肩关节部分结构的再认识



盂肱关节囊由外侧的纤维层和内侧的滑膜层构成,纤 维层实际上是肩胛骨的骨膜向肱骨骨膜的移行。纤维 层厚而坚韧,厚薄不同,部分纤维囊缺,部分明显增 厚,形成韧带——盂肱韧带就是增厚的关节囊。组织 学也证实下盂肱韧带与上、中盂肱韧带的纤维束粗细、 致密程度是不同的。我们认为下盂肱韧带不是真正的 增厚的关节囊的纤维层,而是皱褶。 肩关节周围的韧带,包括许多MRI较难显示的较细小 的韧带在保持肩关节的稳定、平衡等方面均起重要作 用,不要忽视对这些结构的显示。它们的损伤可能是 肩关节损伤的启动因素。 3D-fiesta对肩关节周围韧带结构的显示有一定的优势, 可作为肩关节的常规扫描方法。
肩胛骨
3
1
2
4
显示肩胛上韧带(1)及肩胛上孔内的肩胛上神经,肩胛下韧 带(2)与后关节囊连续,同时显示位于冈上肌、冈下肌肌腱 下面的肱骨半圆
3D-fiesta序列及重建
Fiesta序列是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序列,采用很 短的TR、TE和较大的激发角,组织的信号性质取决 于其T2/T1,在通过抑制低T2/T1比的组织(如肌肉)从而 获得高T2/T1比的组织(如流动的脑脊液、水和脂肪)的 信号,使脂肪、液体呈明显的高信号,与其它组织形 成明显的对比。在3D-fiesta序列图像上,液体、脂肪、 骨髓呈明显高信号,肌腱、韧带、盂唇、关节囊呈低 信号,关节软骨的信号与肌腹类似,稍高于肌腱,各 结构在相邻组织的衬托下可清楚显示,尤其是周围含 有脂肪的韧带,如喙肩、喙锁、喙肱韧带。
肩关节影像解剖与MRI
认识肩关节MRI解剖的意义:
1、肩关节疾病是临床常见病 2、MRI是诊断肩关节疾病最准确的影像学检 查方法 3、提高对肩关节正常解剖的认识是提高MRI 对肩关节疾病的诊断水平的关键
肩关节相关解剖
肩关节骨骼--肩胛骨、肱骨、锁骨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 三角肌 盂肱关节(盂唇、关节囊盂肱韧带复合体) 肩锁关节 肱二头肌长头腱 喙肩弓、喙肱韧带、喙锁韧带、喙盂韧带 滑膜囊

可有两条肱二头肌长头腱的变异,要与肌腱 撕裂鉴别 盂唇下隐窝不要误认为是盂唇撕裂,多见于 老年患者,在11-1点的位置,而上盂唇前后 损害延伸到上盂唇侧面 盂唇下孔不要误认为是盂唇撕裂,是一个局 限性的盂唇与关节窝边缘的不连接,多数位 于1-3点之间,在二头肌腱盂唇复合体的前面 盂唇下软骨不要误认为是盂唇撕裂 盂唇变性及魔角现象不要误认为是盂唇撕裂
肩袖损伤
这四组肌腱的损伤及无菌性炎症或冈上肌 腱的断裂即为肩袖损伤 。 肩袖损伤后患者常感肩外侧疼痛较甚,外 展时疼痛加剧,肩部主动外展受限,肱骨 大结节部有明显按压痛。肩袖的肌肉瘫痪 时肩关节必显示关节脱位状态。肩袖钙化 可以引起肩部疼痛及相应的活动受限。肩 袖损伤一般采用手法治疗,但对那些肌腱 完全断裂者采用手术治疗。
5 1 3
4
2
5
连续层面显示肱骨头(1)、肩 胛下肌肌腱(2)、肩胛下肌 (3)、冈下肌(4)、肱骨大结 节(5)、盂唇(燕尾箭头)、 中盂肱韧带(燕尾形)前盂唇及 中盂肱韧带起始部(虚尾箭头)、 喙肱韧带(三角形)、肱二头肌 长头腱(五边形)等。
1
2
斜冠位显示喙肩弓下距离、肱骨半圆形韧带(燕尾形)、新月体区(燕尾箭 头)、上关节囊(虚尾箭头)、喙肱韧带浅层(箭头)三角肌肌腱(双箭头)、 上盂唇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起始部(1)、腋隐窝(2)等。 肩峰下距离与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相关,文献报道肱骨头与肩峰之间的距离大 于8mm,我们测量喙肩弓下缘与肱骨头关节软骨表面的距离为5.23±1.05mm。
3D-fiesta序列采用薄层扫描,可以明显减少容积 效应,使各组织结构边缘更清楚。利用MPR技术进行 图像重组,获得多方位影像。在轴位图像,取平行冈 上肌肌腱的方向重建斜冠位、垂直于冈上肌肌腱的方 向重建斜矢状位。取垂直于肩锁关节面的冠状位显示 肩锁关节。必要时可取平行于喙肩韧带的冠状位、斜 轴位显示喙肩韧带的全长;平行于肱二头肌长头腱的 斜位显示关节囊内段、结节间沟段;垂直于关节囊后 方的斜矢状位显示后方的关节囊及盂唇,垂直于关节 囊前方的斜矢状位显示前盂唇及前方关节囊。
斜冠位、斜失状位重建方向与常规扫描方向一致, 平行于喙肩韧带的方向重建显示喙肩韧带、肩锁 关节及喙锁韧带。
3D-fiesta序列与常规序列比较
脂肪与肌腹的CNR比较,3D-fiesta序列高 于FSET1WI、PDWI、T2WI,差别均有统 计学意义。 在显示喙肩韧带、喙锁韧带、喙肱韧带优 于常规序列。 3D-fiesta薄层图像肌腹与肌腱的CNR低于 T1、PD序列图像,但在3D-fiesta序列图像 上肌腹的信号强度约为肌腱信号强度的两 倍,与T1WI、PDWI相似。
3D-fiesta在肩关节的应用
清楚显示 肱骨半圆 形韧带、 肱二头肌 长头腱囊 内段、喙 肩韧带、 肩袖及盂 唇
清楚显示喙肱韧带(燕尾形)、上盂肱韧带和肱二头肌长 头腱起始部(虚尾箭头)及盂结节(箭头)、中盂肱韧带 (燕尾箭头)、盂唇(三角形)、关节囊(五边形)等
3D-fiesta对肩关节的重建

肩袖正常及异常信号



0度,肩袖组织形态和信号均正常; Ⅰ度异常:肩袖组织内可见增高信号,T2WI上较水信号弱 的弥漫性信号或局限性信号增高,但形态正常; Ⅱ度异常:肩袖组织内同时伴有信号和形态异常,表现为 明显变细和边缘不规则,T2wl上与水信号相似的弥漫性信 号或局限性信号增高; Ⅲ度异常:肌腱内可见明确的连续性中断,在中断区T2WI 表现为与水信号相似的高信号; 正常肩袖为0度,Ⅰ度和Ⅱ度异常提示肌腱炎和肌腱退变, Ⅱ度、Ⅲ度异常合并肩峰下滑囊脂肪消失和肩峰下滑囊积 液提示肩袖撕裂,完全撕裂较部分撕裂表现得更为明显和 典型。
盂唇正常形态、信号及异常




盂唇为纤维软骨,正常呈低信号;当其内软骨增生或骨化 时,其内信号可增高(我认为属于退变吧); 宽约4-6mm,高大约4mm。通常上盂唇比下盂唇大,后 盂唇比前盂唇大。 盂唇在形态上可有很多变异,在横切面上大多数前盂唇呈 三角形,后盂唇常较圆顿,也有新月形、有切迹或锯齿状 的,前1/4上象限可以缺损。 在盂唇基底面与透明软骨之间可有小的间隙,叫盂唇下隐 窝,尤其是上盂唇,据文献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加深。 根据盂唇下隐窝的深度也分4级:0级无隐窝,Ⅰ级隐窝小 于2mm,Ⅱ级隐窝为2~5mm,Ⅲ级为大于5mm。
肩袖撕裂
冈下肌肌 腱撕裂
冈上肌肌 腱撕裂
肩关节不稳
前盂唇见点 条状高信号 影,压脂序 列呈高信号。
撞击综合征
冈上肌肌腱浅 层信号增高, 其内见条状更 高信号影,上 盂肱韧带、喙 肱韧带粘连成 团。
对肩关节疾病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肩峰骨不要误认为是肩峰末梢的骨折 喙肩韧带在肩峰下面的附着处不要误认为是肩 峰的骨赘 三角肌肌腱附着处不要误认为是骨赘 肱骨颈后外侧较平坦,需与Hill Sachs 损害的 鉴别,后者发生于喙突及以上水平 肱骨头后外侧的生理性裸区不要误认为是软骨 缺损 关节窝软骨看起来很薄或缺损,不要误认为是 软骨缺损
肱二头肌长头腱
肱二头肌长头腱穿行于结节间沟,被许多覆 于其上的结构所加固,如胸大肌肌腱经其表 面止于肱骨大结节脊下部,胸大肌肌腱上方 被覆喙肱韧带、肱骨横韧带。在关节囊内, 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上盂肱韧带和喙肱韧带 形成的滑轮样结构,经肱骨头表面止于盂上 结节,部分纤维与上盂肱韧带、上盂唇紧密 连接。
喙肩弓由喙突、肩峰、喙肩韧带构成
1、喙锁韧带 2、喙突前上缘 3、喙肩韧带前 后束 4、肩峰 5、与喙肩弓相 连的膜状结构
4 3 1 3 5 2
肩关节周围的滑膜囊
肩关节周围的滑膜囊较多,重要的包括与 关节囊相通的喙突下滑膜囊、肩胛下(肌腱) 滑膜囊(或鞘)、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膜鞘,与 关节囊不相通的三角肌下肩峰下滑膜囊。
显示喙锁韧带(燕尾形)、喙肱韧带(燕尾箭头)、 肩胛下肌肌腱(双箭头),肱二头肌长头腱(虚尾箭 头)、喙肩韧带(箭头)、肱骨半圆形韧带(燕尾 形)、肱骨半圆形韧带及新月体区(弧形)等。
2
3 1 4
连续层面显示喙肱韧带(虚尾箭头)、上盂肱韧带(燕尾形)、肱 二头肌长头腱(燕尾箭头)、关节囊(五边形箭头)、上盂唇、上 盂肱韧带及肱二头肌长头腱起始部(双箭头)、盂结节(箭头)前 方为前上盂唇、后方为后上盂唇,三边孔(三角形),1、2、3、 4分别为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

三角肌及肩峰下三角肌下滑膜囊
肩袖--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小圆肌
6 1 4 5
2 3
1、冈上肌 2、冈下肌 3、小圆肌 4、肩胛下肌 5、喙肩弓 6、喙突下滑膜囊
盂肱关节由肱骨头、肩胛盂和关节囊构成
从前面显示关节囊显示肩胛下肌肌腱与喙 突下滑膜囊、肩胛下滑膜囊、中盂肱韧带 的关系;从上面显示关节囊与冈上肌肌腱 的关系,在肱骨半圆形韧带及新月体区关 节囊不易与冈上肌分离;从后面显示关节 囊与冈下肌、小圆肌的关系,及关节囊与 肩胛下韧带的关系。同时见肩胛下韧带与 肩胛下孔内的神经血管。


常规轴位T1WI、STIR,斜冠位PD、T2WI fs,斜 矢状位T2WI是比较理想的序列组合。 轴位3D-fiesta序列及斜冠位、斜矢状位T2WI压脂 序列即可对肩关节疾病进行诊断。

肩关节相关结构的MRI表现
1 4 1 2 3 5 6
1、三角肌及其肌腱,2、肩峰,3、冈上肌及肌腱,4、喙 肩韧带,5、肩锁韧带斜方部,6、喙肱韧带 肱二头肌长头腱(燕尾箭头),上盂唇(三角形)
、肩锁关节,2、3喙肩韧带,4中盂肱韧带起始部,5喙肱韧带和盂肱韧带的关系,6后盂唇重建,7、8肱二头肌长头腱,9喙肱韧带浅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