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战争PPT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 第15课 北伐战争(共52张PPT)

2.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时间 1927年4月 地点 南京 性质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
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
统一 1928年底,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南京国民政府的旧址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统一了全国,开始了国民党 对中国的统治。
图为当时的国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课堂训练】
一、选择题
1. “后期的三民主义具有明确的反帝内容和对以工农为
主体的劳动人民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和地位有明确的解
说。所以,孙中山前后期的三民主义的内容不完全一
样。”这段话是针对下列哪次会议作出的分析?( )
A.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
B.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小红的观点是正确的。虽然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 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是,随着国民党右派叛变 革命,中国又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南京国民政府。南 京国民政府对内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对外 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 表。因此,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 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国 民革命最终失败了。(意思相近即可)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民革命 的高潮部分。
参与国民革命运动的阶层非常广泛,有农民运动、 工人起义和北伐战争等,北伐战争是大革命运动中的 高潮事件。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原因是什么? (1)必要性:国民党方面,孙中山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领导过多次革命 运动,但均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为寻求继续革命的道路,需要新思路、新 方法、新的支持力量。共产党方面,工人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不能单枪匹 马、孤军奋战,必须寻找同盟军。 (2)可能性:孙中山是一位有崇高威望和久经考验的革命领袖。国民党在当 时是代表进步力量的政党,而且拥有武装力量和活动基地,群众面广,社会 影响大。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北伐战争》ppt课件

北 伐 战 争 进 军 示 意 图
张 作 霖
兵力35万
北京
黑 吉 辽
直 隶
山东
河南
安 江苏
上海
湖北
湖 南 广西
江
西
徽
浙江 福建
北 伐 战 争 前 形 势 图
孙 传 芳
广东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兵力20万
北伐战争中工农运动的发展
1、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1926年7月至1927年4 月,以湖南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全国,其势 犹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涤荡着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在中国的统治,有 力的支援了北伐战争。 2、工人运动:为了配合北伐的胜利进军,上海工 人举行三次武装起义,前两次武装起义都失败了, 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了,解放了上海这座城市。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的时间、地点、性质
对内、对外政策。
2、“宁汉合流”指
与
合并。
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 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 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 齐北上打军阀,吴、孙、张将要跨。 蒋汪背信闹分家,内外勾结力量大。 中共年幼大撒权,国民革命失败啦。
知识反馈(快速抢答)
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过程 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 阀,始终没有自己的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 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造革 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知识拓展
• 周恩来(18981976年)字翔宇, 笔名恩来。生于江 苏淮安。1913年在 天津南开中学就读。 1917年毕业后东渡 日本留学。1919年 五四运动时回到天 津,参加五四运动。 1921年参加共产党。 1924年11月任黄埔 军校政治部主任。
第11课北伐战争 ppt课件

3、蒋介石发动的一场反革命政
变名称叫( B )
A、“五卅惨案” B、“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二七”惨案
4、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是
历史事件是:( C )
A、孙中山逝世 B、国民政府迁往武汉 C、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D、吴佩孚主力被消灭
完成课堂作业第9课28——29页所有练习题 钦北区大直镇中教师: 黄仪照 制作
吉 辽
争
北京 直
前
隶
山东
形
河南
湖北
安 江苏 徽
上海
势 图
浙江
湖江
南 西 福建
孙
广西 广东
传
吴佩孚 兵力20万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
芳
兵力20万
我来试一试
汉口 汉阳
╳武昌
黑
贺胜桥
北
╳
吉
伐
3个北伐对象
汀泗桥
辽
╳
北京 直
战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隶
山东
河
江
郑南县 安安 南苏京
叶挺 上海
争 进 军
两湖战场 江西战场 闽浙战场 (主)
三、南京国民政府建立(1927年4月)
南京国民政府旧址 (代表大土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北伐战争中的主战场战场、吴佩孚 B.广东战场、孙传芳 C.江西战场、吴佩孚 D.闽浙战场、孙传芳
2.北伐战争的先锋队伍是( D)
A.叶挺独立团 B.北伐军中的东路军 C.北伐军中的西路军 D.国民革命军
国民革命歌
❖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 除军阀,除军阀! ❖ 努力国民革命, ❖ 努力国民革命! ❖ 齐奋斗,齐奋斗!
第27课_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优选PPT课件

.
.
自学要求1
1.阅读P139-P140页,明 确北伐战争目的、对象、 北伐先锋、正式北伐时间、 总司令、主要战场、战役。
2.思考: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的原因
推动
北伐的胜利进军
工农运动高涨
支持
农民运动: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 以_湖__南___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
全国.
工人运动:1927年3月,周__恩__来__领导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女人需要陪伴,不要总是为了自己朋友,兄弟的邀请,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偶尔去消遣是可以的,但是女人依然要陪。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总是有益无害。 女人喜欢为自己心爱的人洗衣做饭,帮你妥当的安排好一切,那是爱你的表现,那是不是有时候你也下厨做一顿让女人也高兴一下,偶尔的惊喜是促进双方感情的有效方法。 当一个女人告诉你,"我很坚强,你不要为我担心"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女人的坚强都是为了男人才这样的,通常来说,女人是柔弱的,当她变坚强的时候或许就是离开你的时候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很宠女人,把她们当宝贝或小孩一样。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湖战场 B.广东战场 C.江西战场
D.闽浙战场
4、在湖南、湖北战场上,北伐 战争的主要对象是谁?
蒋介石 张作霖 孙传芳 吴佩孚
吴佩孚
5、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事件: 1926年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在
.
自学要求1
1.阅读P139-P140页,明 确北伐战争目的、对象、 北伐先锋、正式北伐时间、 总司令、主要战场、战役。
2.思考:北伐战争胜利 进军的原因
推动
北伐的胜利进军
工农运动高涨
支持
农民运动:1926年7月到1927年4月, 以_湖__南___为中心的农民运动,席卷
全国.
工人运动:1927年3月,周__恩__来__领导 上海工人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
女人需要陪伴,不要总是为了自己朋友,兄弟的邀请,不是喝酒,就是打牌,偶尔去消遣是可以的,但是女人依然要陪。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总是有益无害。 女人喜欢为自己心爱的人洗衣做饭,帮你妥当的安排好一切,那是爱你的表现,那是不是有时候你也下厨做一顿让女人也高兴一下,偶尔的惊喜是促进双方感情的有效方法。 当一个女人告诉你,"我很坚强,你不要为我担心"的时候,你一定要注意,女人的坚强都是为了男人才这样的,通常来说,女人是柔弱的,当她变坚强的时候或许就是离开你的时候了。所以任何时候都要很宠女人,把她们当宝贝或小孩一样。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
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
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湖战场 B.广东战场 C.江西战场
D.闽浙战场
4、在湖南、湖北战场上,北伐 战争的主要对象是谁?
蒋介石 张作霖 孙传芳 吴佩孚
吴佩孚
5、按时间先后排列下列事件: 1926年北伐战争中,北伐军在
人教版八上第三单元第11课+北伐战争(共28张PPT)

武汉 国民政府
南京 国民政府
观点辨析
北伐军胜利 进 军 ,基 本 上打 垮 了 北洋 军 阀 , 所 以 国民 革 命胜 利了。
国民革命失 败了,因为它没 有改变中国的社 会性质,没有完 成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任务。
你同意哪种观 点?请说明理由。
知识反馈(快速抢答)
1.下图是一份80多年前的毕业证,颁发这份毕业证的 学校是 C A.京师大学堂 B.北京大学 C.黄埔军校 D.北京师范大学 2.北伐的主要战场是在( B) A.东北战场 B.两湖战场 C.江西战场 D.福建战场 3.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D ) A.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官僚资产阶级的利益 D.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国民革命失败标志:
蒋介石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 汪精卫的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
标志:第一次国内革命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看看谁找的快: 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报童:号外!号外!蒋介石、汪精卫发动政变, 屠杀共产党员,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 败啦!先生,买份报纸吧! 路人甲:买一份。如果共产党掌握了军队的话就 不会有这样的悲剧了。可惜啊! 路人乙:毕竟共产党还年幼啊。我看见外国军队 也纷纷出动,帮助蒋介石屠杀革命群众。
4.(2009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小明同学是惠州人, 他自豪地说:我家乡有一位名人,是率领“铁军”独 立团屡建战功的北伐名将。请指出他是谁 A A.叶挺 B.贺龙 C.廖仲恺 D.彭德怀 5.领导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的是 D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国民党 C.革命统一战线 D.广东国民政府 6.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 B A.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 B.张作霖、孙传芳、吴佩孚 C.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 D.曹锟、阎锡山、冯玉祥
(新)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 北伐战争 (共43张PPT)

革命青年到军校学习,使之成
为军校的骨干力量。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革命者来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1.2万余人,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1924年至1927年,黄埔军校共举办6期,招收学生
想一想
你知道毕业于黄埔军校的 名将吗?为什么黄埔军校 当时能培养大批优秀的军 事、政治人才?
思考探究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民主主义
新民主主义
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 反对民族压迫和满洲 略,对内各民族一律 民族主义 贵族统治 平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 民权主义 建立国民政府,国民 共有,非少数者所得 一律平等。 而私”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了一系列扶助农民、工人运动开展的方策与措施,
在唤起民众投身国民革命运动方面,作出了应有的 努力; 孙中山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及广州革命政府,与共产 党人一道,热情而切实地支持广大工人、农民进行
反帝反封建斗争。
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标志着国民党改组的完
成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实现,对推进国 民革命有重要作用。
广州 广州 1926.7. 北伐开始 兵力10 万
1927年元旦武汉各界群众集会庆祝北伐胜利 及国民政府迁至武汉
周恩来 领导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时 上海工人纠察队庆祝武装起义胜利
1926.10至1927.3,上海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思考探究 北伐战争不断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协同奋斗;
• 孙中山热切希望苏俄能帮助国民党进行反帝反 封建军阀的斗争,欢迎并感谢苏俄的政治军事
北伐战争PPT课件

张作霖
孙传芳
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 命军。1926年2月中共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 7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 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
叶挺
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阅兵
1926年,冯玉祥得到了中共的帮助,组成 国民革命联军,于11月底占领陕西,进军河南, 与北伐军南北呼应。 返回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4月 13日中午,宝山路上群众请愿大游行 遭到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被杀害的革命群众
上海街头的电线杆上,挂着被杀害者的头颅。
1927年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提出“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 腥 口号表明,汪精卫完全抛弃了孙中山的三大政 策,公开反共,成为反革命的中心人物。表明 国共合作完全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 败了。
北伐战争
第11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北伐胜利进军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名将: 叶挺
巩固知识
黄埔军校的建立
黄埔军校开学典礼
黄 埔 军 校
开这个军官学校, 孙中山为什么要创 从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 立黄埔军校? 护国运动到护法运动相继失 创造革命军,来挽救 败的原因,就是没有一 中国的危亡! 只自己的坚强军队。 ——孙中山
1927年4月18日 南京“国民政府”举行成立典礼
返回
中华名将叶挺将军
返回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 象不包括是( )
A、张作霖 B、孙传芳 C、袁世凯 D、吴佩孚
返回
再 见
校长 蒋介石 党代表 廖仲恺 周恩来 黄埔军校 政治部主任 创始人 孙中山
黄埔军校1924年 5月创建于广州 长洲岛。1924年 5月至1927年7月, 招收了六期学生 共2万多人。黄 埔军校为国共两 党培养了一批著 名将领和军事人 才。
北伐战争PPT课件(2)

感怀 天涯归路远,海角乡音陈。 梦幻思乡泪,春秋送雁心。 一国原共祖,两岸本连襟。 携手莫迟疑,功德万众钦。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 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1、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 吴佩孚 对象依次是军阀_____. 孙传芳 . 张作霖 ______ ________.
孙中山逝世
帝国主义、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支持
陈独秀的右 倾投降主义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东北易帜
(1928年年底)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开始了 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
客观(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根本原因(目的): 反第反封建的需要 反革命的力 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2、实现标志: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主观(我): 3、成果: 基本推翻军阀,推动工农运动发展 1、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一五”反革命政 4、结果: 失败(标志是“七 2、党尚比较幼稚,未掌握革命的领 变”) 导权和独立的武装力量。 5、失败表现: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失败原因: 7、教训(启示):
胜利 进军 推动 支 持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 19世纪40年代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近代企业 队伍进一步扩大是在: 的兴起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 五四运动 其政党的名称及产生: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显示了她的强大力量: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特点: 具有反抗性、革命性 重要地位: 是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如今地位和作用: 是领导阶级,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是人民的主体之一
贪 生 怕 死 勿 入 斯 门
革命者来
升 官 发 财 请 往 他 处
蒋介石在北伐誓师 大会上的誓词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
我不流血,民无安宁。
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1、开始时间: 1926年7月
3.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 吴佩孚 对象依次是军阀_____. 孙传芳 . 张作霖 ______ ________.
孙中山逝世
帝国主义、大地主 大资产阶级支持
陈独秀的右 倾投降主义
国民党右派 叛变革命
“四一二”反革命政 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国共合作破裂 大革命失败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
“五色旗”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东北易帜
(1928年年底)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 统一了全国,开始了 国民党对中国的统治
客观(敌):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根本原因(目的): 反第反封建的需要 反革命的力 量大大超过革命力量。 2、实现标志: 1924、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主观(我): 3、成果: 基本推翻军阀,推动工农运动发展 1、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一五”反革命政 4、结果: 失败(标志是“七 2、党尚比较幼稚,未掌握革命的领 变”) 导权和独立的武装力量。 5、失败表现: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6、失败原因: 7、教训(启示):
胜利 进军 推动 支 持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 19世纪40年代 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近代企业 队伍进一步扩大是在: 的兴起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在: 五四运动 其政党的名称及产生: 1921年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显示了她的强大力量: 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 特点: 具有反抗性、革命性 重要地位: 是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如今地位和作用: 是领导阶级,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是人民的主体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伐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简介: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 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 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 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 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 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 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 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军阀割据图
名 称: 北伐战争 地 点:中国 时 间 :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参战方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结 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系 参战方兵力 :国民革命军约25万,北洋军约100 万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吴佩 孚、张作霖 别 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历史背景
内部因素:
自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及 其领导的革命党人,继续从事民主革命 活动,为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共和、 富强统一而奋斗不息。俄国十月革命成 功,孙中山先生深受启发,从而明确了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任 务。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 为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 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和当时崛起于政 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合作,拉开 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帷幕。
正面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中路第四,第七、第
八军主力全线击破汨罗江吴军防线,继在汀泗桥、贺胜桥打败吴军主力,进围武昌,一部绕道攻克汉阳、汉口,前锋进
追武胜关。
宁汉分裂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并屠杀中国共产党 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宁 汉分裂。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孙传芳不甘心失败,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 反攻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兵进入河南,威胁武汉。“四一二”事变后处于分 裂状态中的宁汉两方,各自为战。武汉方面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组成三个纵队进军 河南,在漯河、临颍击败奉军主力,6月1日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南京方面亦组成 三路军,北伐陇海路,5月下旬克蚌埠,6月初占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7月 下旬,直鲁军反攻,占领徐州,蒋中正组织反攻未果,遂于8月12日辞职。嗣后,直 鲁军进迫南京,在龙潭战役中为南京军所败,丧其主力,双方复相持于津浦路。同 年冬,何应钦指挥第一路军反攻,十二月再克徐州。国民革命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 于5月1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率部东出潼关加入北伐行列,与武 汉军会师郑州,开封,随后进入豫东与直鲁军作战,曾取得两次兰封战役的胜利, 并肃清豫境吴佩孚残余势力。山西阎锡山亦于6月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 职,派部进入直隶,占领张家口、石家庄,后因奉军反攻,阎军除傅作义部坚守涿 州外,余均退回晋境。
孙中山逝世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 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苏联帮助下,国民 党组建了以蒋介石为校长的黄埔军校,为中 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打败陈 炯明后,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大元帅 府为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 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 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 任鲍罗廷为高等顾问。除此以外,并设置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兼任主席,蒋介 石等8人为委员,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 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10月1日,国 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广东 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
1925年10月,吴佩孚、孙传芳指挥直系军阀于长江流域争夺北洋政 府领导权,向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发动反奉战争。北洋各军阀在长江流域 实力削弱,无力顾及国民政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创造契机。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 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 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皖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 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蒋中正在广州的东校场 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
北伐宣言
1926年7月4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通 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 的理由。宣言主要内容:“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 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 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 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 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 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 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 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 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 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 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 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 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 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 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 5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任 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筹建总司令部、推举国民革命 军北伐总司令等具体计划阶段。至5月底,叶挺独立团进抵湖南安仁、 渌田一带,陈铭枢部与张发奎部分别由高州和琼崖两地开拔援湘。
•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 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 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二次北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词条:宁汉合流、二次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
•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恢复了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 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
• 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屡次致电冯玉祥、阎钖山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命统归蒋指挥。
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入吴军主阵地,
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
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
•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中正与冯玉祥在济南以 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 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吴佩孚
北伐准备
•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 “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的北京, 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 同 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 反英驱赵讨吴运动。时任湘军第四师师长的唐生智受王基永的劝导, 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触。随后,蒋中正委派陈铭枢前往湘粤边界的坪 石,与唐生智就北伐展开谈判。最终唐生智决定接受国民政府指挥。
宣誓北伐
著名战役典例
汀泗桥战役:
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1926年8月26日凌晨 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第12师第35团在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 头,遭对方火力封锁;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 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第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第36团乘 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 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 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军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 被俘2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4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当 日中午攻占咸宁城。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模拟场景
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杨林塘、桃林铺、
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1926年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战役。
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第12师在杨林
•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发起全线总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刘峙,指挥王均 的第三军、缪培南的第四军、顾祝同的第九军、杨胜治的第十军和贺耀组的第四十军由徐州北进,担任津浦路正面进攻。曹万顺的 第十七军、陈焯的第二十六军、夏斗寅的第二十七军、金汉鼎的第三十一军和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进攻临沂、沂水,直趋胶济线为 右翼。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率阮玄武的第三十四军、鲍刚的第四十一军、高桂滋的第四十七军和余念慈的独立骑兵师,沿鱼台、 金乡进攻济宁为左翼。20日,方部攻占济宁。奉鲁军张宗昌残部退向泰安一带。21日,方部由济宁继续北进。28日晚,方部夺取万 德、张夏之线,与津浦路正面的第一军团刘峙部会师。30日,各路军队对济南发起总攻。当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孙传 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国民革命军投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简介:
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革命军为 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 1926年7月9日,国民政府成立国民革命军从广东起兵,在连克长沙、 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以后,国民政府内部因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同 态度而一度分裂,汪精卫和蒋介石决裂,北伐陷于停顿。宁汉合流 后,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 下,于1928年攻克北京,致使北洋奉系的张作霖撤往东北并被日本 刺杀于皇姑屯,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完成,中国实 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军阀割据图
名 称: 北伐战争 地 点:中国 时 间 :1926年7月9日-1928年12月29日 参战方国民政府: 北洋政府 结 果: 基本消灭了北洋军系 参战方兵力 :国民革命军约25万,北洋军约100 万 主要指挥官:蒋介石、李宗仁、白崇禧、吴佩 孚、张作霖 别 称: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历史背景
内部因素:
自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及 其领导的革命党人,继续从事民主革命 活动,为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共和、 富强统一而奋斗不息。俄国十月革命成 功,孙中山先生深受启发,从而明确了 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民主革命任 务。
1919年,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 为中国国民党。在共产国际和苏联代表 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和当时崛起于政 治舞台的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合作,拉开 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帷幕。
正面失利,侧背受敌,全线动摇,纷纷溃退。国民革命军于当日上午占领贺胜桥,俘敌3500余人,中路第四,第七、第
八军主力全线击破汨罗江吴军防线,继在汀泗桥、贺胜桥打败吴军主力,进围武昌,一部绕道攻克汉阳、汉口,前锋进
追武胜关。
宁汉分裂
•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逮捕并屠杀中国共产党 员和国民党左派。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宁 汉分裂。北伐军攻克上海、南京后,孙传芳不甘心失败,与张宗昌组成直鲁联军, 反攻南京。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派兵进入河南,威胁武汉。“四一二”事变后处于分 裂状态中的宁汉两方,各自为战。武汉方面以唐生智为总指挥,组成三个纵队进军 河南,在漯河、临颍击败奉军主力,6月1日与冯玉祥部会师郑州。南京方面亦组成 三路军,北伐陇海路,5月下旬克蚌埠,6月初占徐州,后与直鲁军相持于鲁南。7月 下旬,直鲁军反攻,占领徐州,蒋中正组织反攻未果,遂于8月12日辞职。嗣后,直 鲁军进迫南京,在龙潭战役中为南京军所败,丧其主力,双方复相持于津浦路。同 年冬,何应钦指挥第一路军反攻,十二月再克徐州。国民革命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 于5月1日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职,率部东出潼关加入北伐行列,与武 汉军会师郑州,开封,随后进入豫东与直鲁军作战,曾取得两次兰封战役的胜利, 并肃清豫境吴佩孚残余势力。山西阎锡山亦于6月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军总司令 职,派部进入直隶,占领张家口、石家庄,后因奉军反攻,阎军除傅作义部坚守涿 州外,余均退回晋境。
孙中山逝世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 次全国代表大会,实行联俄容共政策,与苏 联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在苏联帮助下,国民 党组建了以蒋介石为校长的黄埔军校,为中 国革命培养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打败陈 炯明后,1925年,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大元帅 府为国民政府,以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
192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 由汪精卫任政府主席,胡汉民任外交部长, 许崇智任军事部长,廖仲恺任财政部长,聘 任鲍罗廷为高等顾问。除此以外,并设置国 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汪精卫兼任主席,蒋介 石等8人为委员,并取消各地方部队名称,统 一称作国民革命军,计划北伐。10月1日,国 民革命军举行东征,击败陈炯明残部,广东 革命根据地基本上统一。
1925年10月,吴佩孚、孙传芳指挥直系军阀于长江流域争夺北洋政 府领导权,向张作霖的奉系军阀发动反奉战争。北洋各军阀在长江流域 实力削弱,无力顾及国民政府,为国民革命军北伐创造契机。
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 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 两湖、河南三省和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皖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 芳占据长江中下游。
蒋中正在广州的东校场 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
北伐宣言
1926年7月4日,在广州,国民党中央临时全体会议通 过《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 的理由。宣言主要内容:“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 统一政府,盖一则中华民国之政府,应由中华人民自起而建 设;一则以凋敝之民生,不堪再经内乱之祸。故总理北上之 时,即谆谆以开国民会议,解决时局,号召全国。孰知段贼 于国民会议,阳诺而阴拒;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 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 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 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 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复饵以关税增收之利益,与以 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间接即 所以谋永久掌握中国关税之权,而使中国经济生命,陷于万 劫不复之地。吴贼又见国民革命之势力日益扩张,卖国借款 之狡计,势难得逞,乃一面更倾其全力,攻击国民革命根据 地,即使匪徒扰乱广东,又纠集党羽侵入湘省。本党至此, 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 5月21日,中国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召开,通过北伐战争决议案,任 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筹建总司令部、推举国民革命 军北伐总司令等具体计划阶段。至5月底,叶挺独立团进抵湖南安仁、 渌田一带,陈铭枢部与张发奎部分别由高州和琼崖两地开拔援湘。
• 1926年7月9日,蒋中正就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并誓师北伐。
•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当夜撤离北京,退出山海关外,张的专列在到达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京奉铁路和南满铁路交叉的三洞旱桥), 被日本关东军埋下的炸药炸毁,张作霖身负重伤,稍后死亡。6月8日,国民革命军开入北京。
•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 国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由从南向北统一全国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对元朝的北伐),虽然它所达成的统一在很 多方面来说都只是属于形式上的,当时更有“军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说法。
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二次北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词条:宁汉合流、二次北伐、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
• 1927年12月3日至10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上海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会议的最后一天恢复了蒋中正复职为北伐全军 总司令。1928年1月4日,蒋中正到任,继续领导北伐。
• 北伐军在占领河南之后,屡次致电冯玉祥、阎钖山及各将领准备北伐。2月28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 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并命统归蒋指挥。
塘附近与吴军激战后,形成对峙。30日拂晓,第4、第7军继续攻击,叶挺独立团猛打猛冲,在杨林塘突入吴军主阵地,
向桃林铺攻击前进。此时,吴军一部从侧翼反击,企图对叶挺独立团实施包围。第10师第28团和第12师第36团适时增
援,协力抗敌,突破吴军桃林铺防线,向贺胜桥发展进攻。第7军攻占王本立后,迅即向贺胜桥东侧的南桥攻击。吴军
• 北伐军行至山东时,日本一度出兵山东,暗助军阀张宗昌,杀害交涉员蔡公时,史称“五三惨案”。此时蒋中正与冯玉祥在济南以 南的党家庄车站会晤,决定绕过济南,继续北伐,同时命令济南驻军一律撤出。避免再发生冲突。另一方面则从外交交涉,分别向 日军司令,日本外交部严重抗议,并要求日军同时撤出济南,同时请求英美协助调停。
吴佩孚
北伐准备
• 1926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提出 “对内当打倒一切帝国主义之工具,首为军阀”的口号。2月的北京, 中国共产党召开特别会议,提出进行北伐推翻军阀的政治主张。 同 年春,因英国人在长沙公开殴打雪耻会纠察队员,引发了长沙各界 反英驱赵讨吴运动。时任湘军第四师师长的唐生智受王基永的劝导, 与国民政府开始接触。随后,蒋中正委派陈铭枢前往湘粤边界的坪 石,与唐生智就北伐展开谈判。最终唐生智决定接受国民政府指挥。
宣誓北伐
著名战役典例
汀泗桥战役:
第4军代理军长陈可钰决定乘吴佩孚军主力未到达之机,于1926年8月26日凌晨 向汀泗桥发起进攻。第12师第35团在高猪山击退吴军一部的阻击,进至铁路桥 头,遭对方火力封锁;第36团进至汀泗桥东南高地前,遭敌俯射,前进受阻。 第10师第29、第30团分别在第36团两侧展开,激战入夜,仍无进展。第36团乘 夜暗实施中央突破,也未得手。第12师师长张发奎决心以叶挺独立团和炮兵营 向汀泗桥东北的古塘角迂回,从右侧后包围歼敌。27日凌晨,叶挺独立团从小 路隐蔽接近古塘角,配合正面部队的全线攻击。吴军遭前后夹击,全线溃败, 被俘2400余人,残部向北逃遁。第4军占领汀泗桥。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当 日中午攻占咸宁城。
贺胜桥战役:
汀泗桥战役模拟场景
吴佩孚亲率湖北暂编第4师和陆军第8师及在汀泗桥战役中败退的残部共2万余人,在贺胜桥及其以南的杨林塘、桃林铺、
王本立地区梯次设防,企图死守。国民革命军不给吴军以喘息之机,于1926年8月29日由第4、第7军发起贺胜桥战役。
第7军第8旅在袁家铺附近击退吴军约1个团的抵抗后,向王本立前进,途中遭吴军反击,被迫后撤。第4军第12师在杨林
•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9日,各路北伐军发起全线总攻。第一集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兼第一军军长刘峙,指挥王均 的第三军、缪培南的第四军、顾祝同的第九军、杨胜治的第十军和贺耀组的第四十军由徐州北进,担任津浦路正面进攻。曹万顺的 第十七军、陈焯的第二十六军、夏斗寅的第二十七军、金汉鼎的第三十一军和陈调元的第三十七军进攻临沂、沂水,直趋胶济线为 右翼。第四军团总指挥方振武,率阮玄武的第三十四军、鲍刚的第四十一军、高桂滋的第四十七军和余念慈的独立骑兵师,沿鱼台、 金乡进攻济宁为左翼。20日,方部攻占济宁。奉鲁军张宗昌残部退向泰安一带。21日,方部由济宁继续北进。28日晚,方部夺取万 德、张夏之线,与津浦路正面的第一军团刘峙部会师。30日,各路军队对济南发起总攻。当天夜晚,张宗昌率残部弃城北逃。孙传 芳在北京宣布下野,张、孙残部向国民革命军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