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合集下载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重 点 医 嘱
主要 护理 工作
□ 正确执行医嘱 □ 指导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 交代出院后护理注意事项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白班
小夜班
..
大夜班
.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一、高血压性脑出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高血压性脑出血(ICD10:I61. 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发病,病情进展迅速; 2.有高血压史; 3.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局灶症状和体征; 4.头颅 CT 提示脑实质出血病灶。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 2-4 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保持大小便 通畅,防治泌尿、呼吸道感染和褥疮等; 2.控制血压; 3.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4.控制体温; 5.出现癫痫发作者,给予抗癫痫药物; 6.出血量较大者,请神经外科协助处理,并由神经外科医生确定是否手术治疗。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 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高血压性脑出血疾病编码(ICD10:I61. 902); 2.不合并意识障碍的大脑半球出血量 20ml 以下、小脑出血量 10ml 以下、较小量的脑干 出血,且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心功能衰竭等。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的项目。 1.血、尿、大便常规; 2.血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 3.胸片、心电图; 4.头颅 CT 复查; 5.MRA/CTA/DSA(必要时)。 (七)选择用药。 1.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白蛋白、速尿、丁尿胺。 2.降血压药物:必要时口服或静脉应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维持于略高于发病前水平, 或 160/90mmHg 左右。 3.防止便秘:口服缓泻药物。 4.抗生素:并发肺部或泌尿系感染者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5.抑酸药物:可选用法莫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 6.胰岛素:如果血糖升高者,皮下或静脉应用胰岛素。 7.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8.神经营养药物。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热门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热门下载】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热门下载】
本文内容非常有参考的价值,如果对您有所帮助,请打赏,谢谢!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短暂性和刻板性等特点,因此诊断并不困难。

但须注意与其他急性脑血管病和其他病因引起的眩晕、晕厥等相鉴别,如颜痫的部分性发作、梅尼埃病、偏头痛、脑膜瘤、低血糖、低血压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好发于50一70岁,男多于女,患者多伴音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糖尿病和高血脂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

起病突然,多在体位改变、活动过度、颈部突然转动或屈伸等情况下发病,迅速出现局灯性神经系统或视网膜的功能缺损,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多在1h内恢复,最长不超过24h,不遗留任何后遗症状。

常反复发作,每次发作时的症状基本相似。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症状
1、须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较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少,但持续时间较久,且易引起完全性卒中。

最常见的波状是对侧发作性的肢体单瘫、面瘫或偏瘫。

其他的症状还有对侧单肢或偏身麻木;同侧单眼一过性黑曙或失明,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同侧Horner征;对侧问向性偏盲;优势半球受累时还可山现失语。

2、椎—基底动脉系统TIA较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见,且发作次数也多,但持续时间较短。

主要表现为脑干、小脑、颞叶、额叶及脊髓近端缺血。

最常见的症状是眩晕、恶心和呕吐,大多数不伴音耳鸣,为脑干前庭系统缺血的表现。

少数。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

住院第 1 天住院第2~4天住院第5~9天住院第 10天(出院日)年 月 日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1.□建立住院病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 1.级别护理:2.完成人院评估:□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特级护理□一级护理□基本情况□压疮□跌倒□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管道□疼痛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 2.基础护理:3.身份识别:□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晨间、午间.晚间护理□戴腕带□床头卡 3. 皮试: 3.饮食: 3.饮食:4.入院宣教:□阴性□阳性□普通饮食□治疗饮食□普通饮食□治疗饮食□人员□环境□安全 4.饮食:□试验饮食□试验饮食□管理制度□普通饮食□治疗饮食4.专科观察与护理: 4.出院指导:5.级别护理:□试验饮食 4.1□生命体征监测□用药指导告□特级护理□一级护理5.辅助检查:4,2□观察神志、瞳孔情况4.3 观察:□康复训练及注意事项宣教□二级护理□三级护理□胸片□心电图□B超□CT □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嘱患者定期复查6. □基础护理□磁共振□CTA□DSA□其他:6.专科观察与护理:□失语□抽搐□肌力□告知电话回访7.饮食: 6.1□生命体征监测□吞咽困难□黑便□协助办理出院□普通饮食□治疗饮食6.2观察神志、瞳孔情况□皮肤黏膜出血情况 5.□其他:□试验饮食 6.3观察:□牙龈出血情况8.标本采集:□头昏□头痛□恶心□呕吐 5. □健康教育指导□血标本□痰标本□失语□抽搐□肌力 6.有无变异:□有□无□大小便标本□吞咽困难□黑便7. □其他:9.辅助检查:□皮肤黏膜出血情况□胸片□心电图□B超□CT □牙龈出血情况□磁共振□CTA□DSA□其他:10.专科观察与护理:7.□健康教育指导10.1□生命体征监测8.有无变异:□有□无10.2□观家神志、障孔情况10.3□观察:9.□其他;□头昏□头痛□恶心□呕吐□失语□抽搐□肌力□吞咽困难11.□健康教育指导12.有无变异:□有□13.□其他:(神经内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护理路径表单患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床号: 住院号:评价: □完成评价: □完成评价:□完成评价:□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部分完成 □未完成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5个临床路径

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2 年版)一、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合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二)诊断依照。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年 12 月第一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 2010年)》(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2010 )。

1.起病忽然,快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半连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 1 小时内恢复,但可频频发生。

3.除外癫痫。

4.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依据《临床诊断指南-精神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生二级预防指南(2010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指南撰写组, 2010 )。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拟订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齐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生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要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小并达到介入标准者予经皮血管内成形术(支架成形术或球囊扩充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9-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一定切合短暂性脑缺血发生: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拥有其余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时期不需要特别办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行时,能够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惯例、尿惯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3)心电图;头颅 MRI 或 CT ,颈部血管超声。

2.依据详细状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同型半胱氨酸、TCD,CTA、MRA或 DSA ,心脏彩超、胸部X 线平片。

临床护理路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治疗的影响
3 朱倩 梅. 不同分娩 方 式产 妇乳 汁分 泌量观 察 f. 理研 究, 0,8 J护 】 2 41 0
(B : 7 . 6 ) 05 1
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 膳食 营养搭配合理 , 多食促进乳 汁分泌 的汤
类食 物 。
4 建立 母 乳 喂养 支 持组 织 . 8 481 电话 随访 . . 将 出院 的母 亲 转 给 三级 保 健 网( 、 、 道 ) 乡 村 街 , 同时 告知 所 在 医 院 的母 乳 喂养 咨 询 热线 。 作 人 员按 规 定 进 行产 工 后 电话 随访 , 疑 惑 , 助并 支持 出院后 进行 母 乳 喂养 。 解答 帮
院 神 经 内科
疾 病 的一 组患 者 制订 的 , 者 为 中心 , 入 院 到 出院 的一 整套 医 以患 从 疗 、 理 整体 工 作 计划 [ 为 深 化 医疗 体 制 改 革 和单 病 种计 费 的实 护 1 _ 。
施, 本科 于2 0年 3 09 月对短 暂 l脑缺 血发作 患 者进行 临 床路 径试 点 。 生
为 实验 组 和 对 照 组 各4 4 , 6f 实验 组 采 用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护 理 , 照 组 进 行 传 统 的 常规 护理 。 2 患者 的 平 均 住 院 天 数 、 院 费 用 、 者 0 对 对 组 住 患
的满意度进行 比较 和临床 分析 。 结果
学 意 义( < . )结论 尸0 5。 0
1 小 巫. 孩子 做 主 【] 版 . 京 : 与 建设 出版 社 , 0 : ~ 让 M. 第2 北 民主 2 8 8 0 5 2 朱 杰敏 , 丽, 曲, 孕妇 对母 乳 喂 养 自信 心 及 其 影 响 因素 李伟 沈 等. 的 研 究[ _ 理 管理 杂 志, 1, ( :6 . J护 ] 2 01 7 46 0 0)

卒中中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治流程图

卒中中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治流程图

卒中中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
治流程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诊治流程如下:
1.首先,怀疑患者是否出现卒中/TIA症状。

2.然后进行头颅CT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出血情况。

3.如果头颅CT检查显示有出血情况,按照脑出血诊治流
程进行治疗。

4.如果头颅CT检查没有发现出血情况,则需要根据
ABCD2评分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病因学检查。

5.如果ABCD2评分≥3,则需要在两天内完成病因学检查,并进入卒中门诊/病房进行治疗。

6.如果ABCD2评分<3,则可以选择相关检查进行进一步诊断,包括心电图、血管检查、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检查。

7.对于易损斑块的检查,可以进行颈部血管/血管内超声、MRI、TCD微栓子监测等检查。

8.心脏评估方面,可以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
心动图等检查。

9.对于颅外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如果出现同侧颈动脉颅外
段中重度狭窄(50%~99%),则可以考虑进行CEA或CAS
治疗。

10.对于颅外椎动脉狭窄伴有症状性颅外椎动脉粥样硬化
狭窄的TIA患者,可以进行支架置入术治疗。

11.对于锁骨下动脉狭窄和头臂干狭窄的患者,可以进行
支架置入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12.对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70%的TIA患者,需要
进行进一步治疗。

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
坚垦实用塑经 疾病 杂志 2 1 4 02年 月第 1 卷第 8 5 期
C iee ora o Pata N ros i ae A ^21, o 1 a8 h s unl f rccl e u s sS p o2V 1 5 n J i v D e . N


8 ・ 5
护 理 体 验 ・
临 床 护 理 路 径 在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中 的应 用
刘 霞 薛 芬 甘 晓峰
4 3 0 700 河 南 南 阳 市 第 一人 民 医院 神 经 内一 科 南 阳
【 键 词】 短 暂 性 脑 缺 血 发 作 ; 床 护 理 路 径 关 临
【 图分 类 号】 R 7 . 4 中 4 3 7 【 献标识码】 B 文 【 章 编 号 】 1 7—1 0 2 1 )80 8—2 文 6 3 5 1 ( 0 2 0 ~ 0 5 0
善。 1 3 观 察 与 评 价 ( ) 均 住 院 时 间 ; 2 平 均 住 院 费 用 ; . 1平 ()
3 讨 论
3 1 实施 C N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 P
C N是有计划 、 பைடு நூலகம் 有
预 见 性 的按 一 定 程 序 和 规 范 , 一 定 时 间 内 进 行 的 护 理 工 在
表 1 2组 患 者 满 意 率 比 较 (2 , )
作 。患 者 人 院 , 要 医 生 下 达 医 嘱 就 可 以启 动 整 个 治 疗 护理 只 过程 , 最短时间内 , 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和治疗 , 此 C N 在 让 因 P 的 实 施 能 使 护 士 为 患 者 提 供 及 时 的 服 务 , 被 动 护 理 服 务 工 变
教 育 更 加 规 范 、 体 。 避 免 护 士 因 为 年 资 、 验 不 足 所 造 成 具 经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

神经内科临床路径主编:蒲传强副主编:黄旭升、于生元、张家堂编者(按姓氏笔画排序):贾渭泉、王湘庆、田成林、石强、刘若卓、杨飞、崔芳、崔荣太、黄德晖、董钊目录病名编写人页码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田成林………………………3-62.脑出血……………………………………田成林……………………… 7-11 3.蛛网膜下腔出血…………………………刘若卓………………………12-16 4.烟雾病……………………………………刘若卓……………………… 17—21 5.脊髓前动脉综合征………………………田成林………………………22—25 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田成林……………………… 26—30 7.结核性脑膜炎……………………………张家堂………………………31-36 8.化脓性脑膜炎……………………………张家堂……………………… 37-42 9.病毒性脑膜炎……………………………张家堂……………………… 43—47 10.肥厚性硬脑膜炎…………………………………………………………… 48—52 11.病毒性脑炎………………………………张家堂……………………… 53-58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59—64 13.亚急性海绵状脑病………………………………………………………… 65-70 14.癫痫……………………………………王湘庆………………………71-78 15.癫痫持续状态…………………………王湘庆………………………79-83 16.吉兰-巴利综合征………………………黄德辉………………………84—88 17.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病(CIDP)………崔芳………89—91 18.POEMS综合征…………………………崔荣太………………………92—96 19.面神经炎………………………………杨飞………………………97-99 20.动眼神经麻痹…………………………………………………………… 100—102 21.肘管综合征……………………………崔芳………………………103—104 22.腓总神经麻痹…………………………杨飞………………………105—107 23.多发性硬化……………………………黄德辉………………………108-112 24.视神经脊髓炎…………………………黄德晖………………………113—117 25.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黄德晖………………………118—122 26.急性脊髓炎……………………………黄德辉………………………123-127 27.帕金森病………………………………田成林………………………128—131 28.多系统萎缩……………………………王湘庆………………………132-134 29.肌萎缩侧索硬化………………………崔芳………………………135—137 30.亨廷顿舞蹈病…………………………董钊………………………138—140 31.肌张力障碍…………………………………………………………………141—143 32.肝豆状核变性…………………………董钊………………………144—146 33.亚急性联合变性………………………杨飞………………………147—151 34.韦尼克脑病……………………………王湘庆………………………152—153 35.亚急性小脑变性………………………崔荣太………………………154—158 36.低颅压综合征………………………………………………………………159—162 37.多发性肌炎……………………………崔荣太………………………163-167 38.包涵体肌炎……………………………………………………………… 168—17239.重症肌无力……………………………黄德辉………………………173-179 40.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石强………………………180—182 41.周期性瘫痪……………………………石强………………………183-186 42.肌营养不良……………………………………………………………… 187-191 4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192—195 44.线粒体脑肌病…………………………石强………………………196-198 45.丛集性头痛……………………………………………………………… 199—201 46.紧张型头痛……………………………刘若卓………………………202—204 47.偏头痛…………………………………………………………………… 205-20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ICD10:G45.9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起病突然,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2.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多数持续十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3.神经影像学未发现任何急性梗死病灶。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进行系统的病因学检查,制定治疗策略。

2.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3.频发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应予抗凝治疗。

4.病因、危险因素、并发症的治疗。

5.明确有血管狭窄并达到手术标准者予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颈动脉综合征(大脑半球)(ICD-10:G45.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
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后的检查项目。

1.必需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抗“O”、抗核抗体、ENA、类风湿因子、纤维蛋白原水平、蛋白C、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胸片、心电图;
(4)头颅MRI或CT,颈动脉血管超声。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TCD,CTA、MRA或DSA,灌注CT或灌注MRI。

(七)选择用药。

1.抗凝药物:排除抗凝治疗禁忌症后可给予①肝素加华法令;②单独口服华法令;③单独用低分子肝素。

2.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3.必要时可予他汀类降血脂药。

(八)出院标准。

1.患者病情稳定。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辅助检查异常,需要复查和明确异常原因,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治疗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既往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导致合并疾病加
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明确,反复发作并且有手术指征者转外科或介入科进一步治疗,转入相应治疗路径。

5.若住院期间转为脑梗塞者转入脑梗塞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椎基底动脉综合征(ICD-10:G45.0),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该组仅为一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