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合集下载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小呦:让我们先从“秒”字的本义开始研究吧!“秒”是形声字,“禾”作形旁,说明它最早和(1)____有关。

小鸣:没错!再结合方框里的资料,我认为“秒”的本义是(2)____。

根据本义,人们将“秒”引申为某种细微的长度单位,后来又将它用做时间计量单位。

小呦:看来,中国古代人民常常将生活中的物候现象融入字形字义中。

小鸣: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将“秒”完全融入了现实生活。

紧俏商品开售后被“秒杀”,别人的话你能否“秒懂”……这里的“秒”字多用作状语,理解为(3)____。

小呦:看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为字词增添了新义项,创造了新用法。

小鸣:你说得太好了!明天我打算这样向老师转述我们的探究过程和发现:(4)______二、情景默写5.小组成员由“秒”引发了对时间的思考,并收集了相关诗句。

请补充完整。

“时间”在古诗词中有着多元的呈现。

“(1)____,____”是孔子对时光似水般流逝的感叹;“少壮不努力,(2)____”是古人对青春时光的珍惜;“(3)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将此刻的寂寞与未来的喜悦交织;“无可奈何花落去,(4)____”是晏殊对时间无穷而人生有限的感慨;“但愿人长久,(5)____”是(6)____(作者)对亲人长长久久的美好祝愿。

中国人自古就明白时间的意义,它是春花秋月,是诗意,是生活。

三、对比阅读小组成员在搜集热词“秒懂”资料的时候,发现它的含义似乎古已有之,请你参与探究。

【甲】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

谢镇西①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间估客②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

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

即遣委曲③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

【乙】王子猷出都④,尚在渚下。

旧闻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识。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二、句子默写2.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1)观赏花灯,补写诗句。

花灯一花灯二①_________②________(2)围绕“花”的意象,你和小联展开了讨论。

小联:古人对“花”情有独钟,描写起来别有风味。

你:是的,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芳草鲜美,③_______”,短短几个字,画面感极强。

小联:他们不仅善写“花”,还常以花喻人,如王冕《墨梅》中“④______,只留清气满乾坤。

”你: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也这样写过,“⑤________,⑥_______”正是词人高洁人格的写照。

三、综合性学习四、对比阅读A.又有/夜岚数层陡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B.又有夜岚/数层陡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C.又有夜岚数层陡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D.又有夜岚数层陡起/如鱼肚白/穿入出炉银红中5.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五色互用,衍至数十而止。

(2)不观天地之富,岂知人间之贫哉!6.按照要求赏析下列语句。

(1)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请从多感官角度赏析)(2)上有猩红云五千尺,开一大洞,逗出青天,映水如绣铺赤玛瑙。

(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7.结合具体内容,比较分析【甲】诗和【乙】文不同的抒情方式和思想情感。

五、现代文阅读①宁宁的反应出乎意料,不满足他的要求收不了场,要满足他又有些困难,沃克不能确保成功,但不得不去做。

②当时,带着宁宁回来,大家都对他刮目相看,对他的下一步科研工作寄予厚望。

③在宇宙空间里发现一个同地球十分相似的星球T1后,地球人推测那上面也应有生命存在。

那里的环境和地球十分相似,有形成高级生命的充足条件。

沃克乘坐宇宙飞船赶到T1星球,结果发现了相当于地球上类人猿一类高级动物。

经过请示后,沃克就把T1星球的类人猿宁宁带回地球,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运用。

(21分)1.(6分)用古诗原句填空。

ㅤㅤ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科学谜题。

“山气日夕佳,(1)”,鸟类路线记忆的原理尚未明晰;“潮平两岸阔,(2)”藏着一个经典的力学问题;(3)“,。

停车坐爱枫林晚,(4)”,是谁给秋天的草叶染色?“(5),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段怎样奇妙的有机物旅程……古诗词为我们打开了博览万物的另一扇门。

2.(4分)班级开展“游学博物馆”活动,请你参加。

ㅤㅤ南京是座博物馆。

从“天下文shū”到“世界文学之都”,千年文脉的滋养,让南京城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散于街角,臧于巷陌,交融新旧,同构古今,蕴藉风流。

让我们行走在这座“博物馆之城”,聆.听历史沧桑的回响,触摸万物变迁的脉动。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①文shū②聆.听(2)下列加点词语与文段中“风流”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同窗好友如风流..云散,各奔东西。

B.藏于山林乡野,古镇风流..犹存。

C.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苏轼写承天寺月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3.(6分)【神游驿路——近代邮政博物馆】(1)请解说图一邮票中的图案与“邮”的关系。

(2)组员想邀请曹老师周末一起参观邮政博物馆,请根据图二给曹老师发一则短信。

4.(5分)【探秘天象——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ㅤㅤ走进大门,“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石碑映入眼帘,石碑西侧有座鸾凤风向仪。

小石为这座风向仪写了一段介绍:ㅤㅤ八百多年前古人就用鸾凤风向仪来测量风向。

鸾凤两足立于圆盘之上,圆盘中心有孔,有轴垂直通过圆盘中心,当风吹来时,鸾与盘可以随风而转,鸾头迎着风向,_____。

古人的测量技术真是巧妙!ㅤㅤ中国邮政专为此风向仪设计了一张邮票(见图)。

(1)请帮助小石把介绍补充完整。

(2)小石在博物馆网站上出了一副对联,与气象爱好者互动。

请将下联补充完整。

察言观色知天象,识自然二、阅读。

(45分)5.(15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校区重点名校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校区重点名校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含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二十九中致远校区重点名校2025年中考第一次模拟语文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窖.(gào)确凿.(záo)挑衅.(xìn)忍俊不禁.(jìn)B.枯涸.(hé)殒.落(yǔn) 锃.亮(zèng)猝.然而逝(cù)C.滑稽.(jì)羼.水(chàn)恻.隐(cè) 锲.而不舍(qiè)D.骸.骨(hái)胚.芽(pēi)匀称.(chèng)怒不可遏.(è)2.(2017年中考湖北省鄂州卷)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刚过,武大的樱花就开放了,花期仅一个多月,市民们趋之若鹜....。

即使是下雨天,校园内也是人山人海。

B.星期六上午,春光明媚,同学们相约来到西山公园,尽情挥洒自己的青春,共享天伦之乐....。

C.现在许多年轻人对影视明星顶礼膜拜....,做事失去理性,严重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D.我们在学习中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一)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 含答案 (一)

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一)近年来,江苏省南京市的中考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位置。

对于这样的一场考试,很多参加考试的学生都会努力冲刺。

模拟考试是一个很不错的备考方式。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江苏省南京市的中考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并探讨一下中考语文应该怎么复习。

首先,我们看到这张试卷的总分数是150分,由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作文题组成。

这种题型设置符合中考命题要求,也适合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选择题中,涵盖了多种考察方式,既有填空,又有解析,还有判断句子意思的题目,充分考察学生的语文词汇掌握能力及文化素养。

在这部分中,解析题需要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知识及应用的理解,在解答时需要关注印象保持及综合运筹能力。

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这些题目采用常规、难度适中的汉字,不仅可检测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更能考察学生对语言和文字运用的理解及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汇积累。

简答题考查学生的文章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答题时应重点看清题目所涉及的情境或人物,结合文章置身于其中,准确把握其心理状态,选用恰当的词语进行回答。

作文部分是整场考试的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

这部分囊括了悲喜交织、深思熟虑,富于感性和思辨的怎样才好的题目。

在语言表达方面,考生需要注意扣题、结构和语法,特别是要注意选词准确,用词丰富,这样才能让文章变得更有吸引力和逻辑通顺。

从这份试卷中可以看出,中考语文并不是一道有着恶心的大题,而是考察学生综合语文素质及感性创新能力的一道非常现实且实际的短文题考试。

在这样的考试中,基础知识教学是决定学生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平时的备考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语文课程、习作指导和模拟训练等形式与考生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知识渗透,让考生能够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提高阅读能力,增强自信,提高语文水平。

总之,如果我们在考场上要想取得好成绩,平时就需要进行更充分的复习。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练习(二)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

一(26分)1. 临近初中毕业,你整理自己日记,以下三则引发了你对过去的思考和整理。

根据情境回答问题。

我的“告别”日记我的思考和整理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小雨经lì了六年的朝朝暮暮,风风雨雨,今天,我们小学毕业了!我要将那张毕业照惠存,让它扎根在我的心上,长成参天大树。

此刻的告别是欢乐的终结,过去的一切没入记忆深处,我感到无尽的惆chàng和忧伤。

1.根据拼音写汉字(1)经lì()(2)惆chàng()2.对划线句不得体之处提出修改建议。

3.文段中的“没”和下列成语中的“没”读音相同的有()(多选)A.没精打采 B.全军覆没C.自讨没趣D.神出鬼没2023年4月17日星期一多云初中时光已过去一半,好友小梦同学因家庭原因要转学去外地。

欢送会上,大家在教室门上张贴了一副对联——“如歌岁月共忆往事,似锦未来______”。

会后,我在卡片上写了带有“月”字的两句古诗,并且手绘配图送给她,以此表达思念。

4.第二则日记中对联最后部分的字迹不清楚了,请补充完整“______”。

5.(1)有“月”字且符合情境的诗句可以是:______,______。

(2)卡片上的手绘配图是什么样的?设计并说明:______2024年5月15日星期三晴不知不觉,初中时光即将结束,如今的我比过去更加成熟,因为我在古诗6.在第三则日记的横线上补充内容。

7.通过整理三则“告别”日记,我收获了成长。

以“成长”为话题,自拟标题的。

中学会了如何面对告别。

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1)______,(2)______”教会了我要注重内心的距离;(3)______(填作者)在《定风波》中的“(4)_____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教会了我要放下对过去的执念;高适在《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5)______”教会了我要坚定对未来的信念。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2023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2.春日出行,你联想起一些不含“春”字却有春意的古诗文名句。

①桃花一簇开无主,__________。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②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④ 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⑤你又寻得这样的连贯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堂妹扫描明信片右上角的二维码,听到的语音是你对一个散文片段的朗诵。

下面这句,你重读了哪一个词语?为什么这样读?逛南京像逛古董铺子,到处都有些时代侵蚀的遗痕……(朱自清《南京》)彼此守望①他经常来这里,不论雨天,还是晴天。

这里松柏苍翠,雨天苍翠,晴天也苍翠。

松柏在雨天里有雨水滑落,像流下的泪。

②不下雨的时候,这个区域一半严肃、一半活泼。

但三十多年前,这是一个整体,记不清哪一天被一分为二了。

外面沿马路的一半划出来,供居民使用,唱歌、跳舞、打牌、弈棋,老人们静坐,孩子们追逐打闹。

另一半在里面,一千多人躺在那里,很安静,哄闹声随风能进去,人不能进去。

当中隔着一道门,是那种透视的铁艺门。

③他经常坐在那里,看着人聚人散。

④起先没有划开的时候,他也时常过来,那时候有高墙和密不透风的大铁门。

马路的对面是一幢小楼,四层,现在还在,但显得破了,安静而慈祥地坐在那里。

他就在那栋楼里住着。

⑤现在,景色不一样了。

对面已换成高大的牌楼,牌楼上四个大字,烈士陵园。

字是金色的,四周是一种浅浅的蓝,透着淡淡的忧伤。

有一年,他看到对面的高墙被人推倒,听说是要建市民公园,他义愤填膺。

他找到主管部门,亮出军功章,诉说了反对的理由。

负责人看到那些有岁月积淀、仿佛血染过的立功证书和奖章,一脸崇敬地接待了他。

17.正值春游之时,学校安排初一、初二学生春游,却没安排初三学生春游。

为此,你给校长信箱留言,表达初三学生想正常春游的愿望和理由,120字左右,署名用“一位初三学子”。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原卷版)

九年级试卷语文2024.04注意事项:1.本试卷6页,共12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21分)1. 用古诗原句填空。

古诗中蕴含着许多科学谜题。

“山气日夕佳,(1)__________”,鸟类路线记忆的原理尚未明晰;“潮平两岸阔,(2)__________”藏着一个经典的力学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王维在塞外看到的究竟是狼烟,还是尘卷风?“停车坐爱枫林晚,(4)__________”,是谁给秋天的草叶染色?“(5)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一段怎样奇妙的有机物旅程……古诗词为我们打开了博览万物的另一扇门。

班级开展“游学博物馆”活动,请你参加。

南京是座博物馆。

从“天下文shū”到“世界文学之都”,千年文脉的滋养,让南京城散发出独有的文化魅力。

大大小小的各类博物馆散于街角,藏于巷陌,交融新旧,同构古今,蕴藉风流。

让我们行走在这座“博物馆之城”,聆听历史沧桑的回响,触摸万物变迁的脉动。

2.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1)文shū_________(2)聆听_________3. 下列加点词语与文段中“风流”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同窗好友如风流云散,各奔东西。

B. 藏于山林乡野,古镇风流犹存。

C.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 苏轼写承天寺月色,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神游驿路——近代邮政博物馆】根据要求答题。

(图一)近代邮政博物馆对外开放时间:周三至周日上午:9:30-11:30下午:13:30-16:30(图二)4. 请解说图一邮票中的图案与“邮”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组员想邀请曹老师周末一起参观邮政博物馆,请根据图二给曹老师发一则短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探秘天象——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走进大门,“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石碑映入眼帘,石碑西侧有座鸾凤风向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京2010年中考语文阅读模拟(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2分,每小题3分) 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建设的地面应用系统,研制了多种探测仪器,将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有关负责人称,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卫星在轨运行寿命大于1年。 具体飞行程序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调相轨道段。卫星与运载火箭分离后,通过3次近地点变轨脱离地球轨道,进入奔向月球的地——月转移轨道。二是地月转移轨道段。卫星要在该阶段飞行5~6天,其间会进行2~3欢中途修正,以确保正确进入预定月球轨道。三是环月轨道段。当卫星到达距月球200千米位置时,开始减速制动,通过3次近月点制动逐步降低轨道近月点,最终到达高200千米的极月圆轨道,进入正常工作状态。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共需约8~9天。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 根据预想,未来第二期计划将用月球车对月面进行巡视勘察,并拟建立一个月基天文站,借助月球几乎没有大气的便利条件,对太空和地球进行观测。二期计划中采用的月球车,将采用全国招标的方武来选择。如果月球车计划能成功,那么这套方案稍作修改,就可以用到未来的火星探测中去。 针对西方国家的猜疑,我国发言人指出:中国发射绕月“嫦娥一号”卫星是坚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宗旨,愿意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百科知识》) 1、下列对“嫦娥一号”卫星绕月飞行有关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绕月卫星总重2350千克,本体尺寸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是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送入太空的。 B、“嫦娥一号”绕月卫星采用三轴稳定姿态控制,对月定向工作。从发射到进入环月工作轨道,大约需要1年多的时间。 C、“嫦娥一号”绕月卫星要经过调相轨道段、地月转移轨道段和环月轨道段三个程序的飞行,才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D、“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是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2、下列不属于“嫦娥一号”绕月飞行的科学目标的一项是( ) A、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 B、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 c、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 D、本着“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航天合作交流。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的进步。 B、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C、绕月探测工程的实施,将推动我国航天事业在空间领域的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承担了建设地面应用系统。研制多种探测仪器,开展卫星探测数据处理、管理应用等科学研究。 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取得圆满成功。 B、如果绕月飞行工程二期计划能够成功,那么中国人就可以奔赴火星上去探测了。 C、目前卫星设计飞行速度为每秒十几千米。这一速度尚不能满足“嫦娥一号”变轨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 D、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进行4次变轨和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才能成功绕月探测飞行。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22分。选择题每小题4分,翻译题10分) 张溥,字天如,太呛人。伯父辅之,南京工部尚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己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己。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坎。后名读书乏斋日“七录”,以此也。与耐里张采共学齐名,号“娄东二张”。 崇祯元年以选贡生入都,采方成进士。两人名彻都下。巳而采官临川。溥归,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四年成进士,改庶吉士①。以葬素乞假归,读者若经生②,无问寒暑。四方啖名者争走其门,尽名为复社。溥亦倾身结纳,变游日广,声气通朝右。诸奔走附丽者,辄自矜曰:“吾以嗣东林也。”执政大僚由此恶之。 里人陆文声者,输赀为监生,求入社不许,采又尝以事抶之。文声诣阙言:“风俗之弊,皆原于士子。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温体仁③方枋国事,下所司。迁延久之,提学御史倪元珙、兵各参议冯元扬、太仓知州周仲连言复社无可罪。三人皆贬斥,严旨穷究不已。闽人周之夔者,尝为苏州推官,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闻文声讦溥,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己罢职实其所为,因及复社恣横状。章下,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明年,御史刘熙祚、给事中姜 交章言溥砥行博闻,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宜取备乙夜④观。帝御经筵,问及二人,延儒对曰:“读书好秀才。”帝曰:“漳巳卒,采小臣,言官⑤何为荐之?”延儒曰:“二人好读书,能文章,言官为举子时读其文,又以其用未竟,故惜之耳。”帝曰:“亦未免偏。”延儒言:“诚如圣谕,溥与黄道周⑥皆偏,因善读书,以故惜之者众。”童颌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薄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卒时,年止四十。 (选自《明史》第二百八十八卷,有删改) [注]①庶吉士:在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的职位。让他们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相当于今天的见习生或研究生。②经生:唐代以端正工稳的小楷手抄佛经的人被称为“经生”。③温体仁:当时担任内蠲首辅。④乙夜:相当于今二十一点至二十三点。⑤言官:监官和谏官的统称。⑥黄道周(1585~1646),漳浦县铜山所(今东山县铜陵镇)人,字幼玄,号石斋,明末著名学者、书画家、爱国民族英雄。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因上疏指斥大臣扬嗣昌等被谪戍广西。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伏阙言溥等把持计典 计典:法规。 B、巡抚张国维等言之夔去官,无预溥事,亦被旨谯让 预:预先安排。 c、温体仁方枋国事,下所司。 枋:权柄,这里是动词掌权。 D、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俄顷:一会儿 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张溥“嗜学”和“能文章”的一组是( ) A、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集郡中名士相与复古学,名其文社日复社 B、所纂述经史,有功圣学 有司先后录上三千余卷,帝悉留览 c、所读书必手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 D、以葬亲乞假归,读者若经生,无间寒署 溥亦倾身结纳,交游日广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溥与张采同为“复社”盟主,所受的遭遇都是一样不幸,所以,当时人称他们为“娄关二张”。 B、张溥因遭到群小的诋毁,被查办下狱,死时仅四十岁;张采也遭受贬谪,终生只是官职低微的小官。 c、张溥回家奔丧的时候,联络本郡的学士名流,恢复古学,组建“复社”。 D、陆文声没有凭真才实学考取监生资格,所以复社人没有接纳他,加上张采又曾经惩罚过他,所以怀恨在心,上书诋毁“娄关二张”。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溥、采为主盟,倡复社,乱天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坐事罢去,疑溥为之,恨甚。(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帝颔之,遂有诏征溥遗书,而道周亦复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古诗词,完成9~10题。(16分) 9、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游园》的一折戏,写杜丽娘在侍女春香的引逗下违背父母、塾师的训诫,走出深闺,来到家中的后花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的情景时,有下面的两段曲词。阅读这两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