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 清华“学霸”姐妹花作文素材
高考语文清华“学霸”姐妹花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清华“学霸”姐妹花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清华“学霸”姐妹花作文精品素材一张“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和获清华特等奖学金时的答辩视频被疯转。
据了解,她曾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现任该系团委副书记。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马冬晗在答辩时不仅亮出了自己“3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多个学科成绩超过95分〞的优异成绩单,还展示了自己手写的《一周时间安排表》。
表上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注明了是如何度过的:每天6点起床,6:40开始自习,白天除了上课和吃饭,其余大部分时间用来自习、听英语,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连周末也是如此。
视频中,马冬晗表示,她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每周制作计划表,并提到最难的不是制作计划,而是执行计划,这需要极大的毅力。
在学习表上,还可以看到她写的“加油〞等给自己鼓气的字样.清华大学宣传部的老师告诉记者,姐妹俩并不是一入学就成绩一流,大一时,她们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学习瓶颈和成绩低谷,在机械制图等课程上遇到过困难,这份表格就是马冬晗发奋图强的见证。
而且,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也是一样的传奇.近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第一名是马冬晗,第三名就是她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
该奖项清华大学每年只选评5名,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说起这位就读于化学系的马冬昕,和姐姐一样也是保送进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近年11月,马冬昕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近年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升旗仪式中,这对双胞胎是国旗的左右“护法〞,为了能让升旗时间一秒不差,姐姐设计了个新滑轮,妹妹则跑去把旗杆重新量了一遍。
不过,和网友眼中只会读书的“学霸〞不同,令清华大学学子赞叹的是姐妹俩的广泛兴趣和丰富经历。
参加下乡支教、出国交流、马拉松比赛,系学生节、校会迎新大会上担任主持人、北京高校演讲比赛一等奖、清华乒乓球单项赛女子单打并列第三名……清华大学校园中留下了姐妹俩青春洋溢的身影。
目前两姐妹在清华直读博士。
高考2020全国卷2满分作文:道是花中第一流

高考2020全国卷2满分作文:道是花中第一流记得一位哲人曾说过:“人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智慧生物。
”而一旦带有感情色彩,那他必然多多少少会有些不足和缺点,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在我看来,勇于正视,才是成为最好的自己的关键所在。
有的人会因为自己的身体的天生缺陷而自暴自弃,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邰丽华。
音乐奏响,当她带领一众舞女于舞台上翩迁之时,谁能想到那是群天生便是聋哑人的残疾女孩!灯光流转,当她面带微笑带领女孩们跟随地板震动在她们寂然的世界里一遍又一遍的诠释舞蹈的内涵之时,谁能体会她们较于常人的艰辛与不易?在其他残疾人领着低保,靠着政府与邻里的救济艰难生存时,邰丽华没有,她和她身后的那群女孩们将生活带给他们的苦难舞成了花海,舞成了她们人生最美丽的风景。
正是由于邰丽华正视了自己的天生残疾,她才能微笑面对生活的苦难,并将那苦难化解,成为那个令人啧啧称奇的舞蹈精灵!有的人会因为自己曾经的年少轻狂而踟蹰悔恨,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钱钟书。
那是个年少轻狂的时代,一代才子钱钟书曾在人前大言不惭道:“放眼整个清华园,还没有哪个人配当钱某人的导师。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却颇负盛名。
可后来经历过岁月沉淀的钱钟书再次想起那段话时,却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但他并没有对它进行遮掩反而大大方方的承认,让人心生敬仰。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钱钟书先生终成一代大师,怕也少不了这个原因吧。
有的人会因为一些挫折的打击而萎糜不振,但有的人却不会,正如史铁生。
当他得知自己的后半生都会在轮椅上度过时,他也曾如常人般绝望过,发怒过,为自己渺茫无望的人生心灰意冷过,但是万幸的是他熬过了他人生的低谷。
在他母亲的鼓励下,他慢慢正视了自己已经失去了双腿的事实,一点一点地重燃起了对生活的信念,最终成为了名噪一时的文学巨匠。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不论是邰丽华、钱钟书还是史铁生,在他们正视了自己之后,都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之花,更甚至于成为了那绚丽的花海中最芬芳美好的一朵!因此,请正视自己吧,阳光明媚的未来即将属于你!。
清华姐妹花有感

传递向上力量不止是“学霸”--“清华姐妹花”班会有感传说1:她们的学习成绩分别是所在院系的年级第一名,并双双获得了2011年清华大学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每年只有五名本科生获此奖,据说她们是清华大学历史上唯一一对获得此奖的双胞胎。
传说2:姐姐曾是精仪系历史上第一位学生会女主席;妹妹当选了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传说3:她们长得很漂亮,是清华大学学生国旗仪仗队队员,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时,她俩是校庆运动会开幕式升旗手。
传说4:在体育上,她们是校乒乓球队种子选手,姐姐马冬晗打进了女单四强,她们还擅长散打、中长跑、排球、羽毛球等。
经过调查,这些最近在网络上疯传传说都是事实。
就读清华的双胞胎姐妹马冬晗、马冬昕红了。
10月18日,一段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答辩的视频引起媒体关注,答辩人正是精仪系学生马冬晗。
在短短6分钟的演讲中,她展示了自己“3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多个学科成绩超过95分”的优异成绩以及这份“详细到小时”的作息时间安排。
随后,网络上又爆出其双胞胎妹妹马冬昕在清华大学化学系就读,并且也是特等奖学金获得者。
该奖项清华大学每年只选评5名,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而她们那密密麻麻的计划表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早上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40分钟后便开始一天的学习,晚上10点半“听英语新闻”,11点到深夜1点“读书、背单词”……通过这份“学习计划表”,可以体味到马冬晗、马冬昕这对清华姐妹花取得如此优异成绩背后的汗水,荣誉是靠强大的自制力和刻苦努力获得的。
我赞成最早发布这条微博的网友对此事的评价:“这个世界最可怕的不是很多人比你牛,而是比你牛的人比你还努力!”清华学霸姐妹花不仅学习成绩彪悍,而且其他方面都很优秀:有鲜明的个性,有很好的学术精神,从知识的适应能力到创造精神,从博雅文化到领导气质……堪称全才。
这些都是令年轻人无比艳羡的综合素质。
她们的走红,有其必然性。
要说她们成功的原因,无外乎有两个,除了天资禀赋,就是勤奋努力。
双双考入清华的山东东营一中姊妹花倾心分享--中学阶段,假期是用来反超的!

双双考入清华的山东东营一中姊妹花倾心分享:中学阶段,假期是用来反超的!前言:这篇文章,《爸妈必读》曾经发过一次。
现在再拿出来,是因为在假期开始的节点,想给各位家长一个提醒:让孩子从小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很重要。
虽然不一定人人都必须成为学霸,但有爱学习、主动学习习惯的人,成功的机率总是大于懒惰懈怠和不爱学习的人。
人物介绍:焦宇晨、焦宇晓,高中就读于东营一中,2014年双双考进清华。
女双胞胎姐妹花焦宇晓、焦宇晨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实考分理科704分和699分的好成绩。
焦宇晨、焦宇晓: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对学习的感悟。
成功离不开拼搏,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下面我们简单地谈几点。
1、坚持不懈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
超常发挥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未来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为高中三年我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赌注,我们不敢输,也输不起。
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
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
只要高考交卷铃声还没有响起,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
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
因为即使重来,你还能怎么样呢?现实一点说,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在有些同学,一点也不愿多付出,每一份付出,他都期待等量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淹死在没有回报的痛苦的漩涡中。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决心。
清华姐妹花

8、自我测试
考前尖子生们经常从笔记中归纳出老师讲的要点,并以此列出一些模拟试题 来自我测试,要是答不出来,就有针对性地再复习。通过大量的有的放矢的自我训 练,让自己对学科知识、方法策略等方面不断充实和完善,不断地熟练和透彻。
9、超量学习
老师布置5道题,不少尖子生常做10道题;老师要求读8页书,他常读到十几页。 他们深知,求知就是实践,实践越多学到的知识就越多。他们能够比较主动地控制 学习过程,不是在题海中迷茫,而是在做中学,在学中会,在会中悟,不断提升自 己在思维方面的水平。
马冬晗展示出“三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多个学 科成绩超过95分……义务献血、担任校庆志愿者、任精仪系学 生会历史上首任女主席……”数十项“全能”经历,以及获得 的来自学习、社会实践等数十个奖项时……再次引发惊呼,掌 声不断。
化学系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与姐姐同样优秀。她担任清 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化学系团委实践副书记等十多项职务, 获得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金奖个人、化学系学习标兵等数十 个校内外荣誉。
• 关于考试 • 平心静气 • 规范高效 • 分分必争 • 积极备考
尖子生有些用两个活动夹分放当天作业和从前作业,有些用一个背包或 者抽屉把常用的东西装在一起。他们将书本、文具等都放得井井有条。做事 有主见、有策略,对自己一天的学习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很少盲目随从 跟风,对事物有独特的见解。
4、阅读有方 学会了阅读前先看目录、图表及插图,先有初步了解后再阅读正文就能学到更多
聪明的学生并非都能够得高分,只有懂得怎样最大限度地 利用自己固有的才能那才是极其重要的。
尖子生这个群体有着共同的优点,那就是聪明和爱做题。 聪明体现在记忆力好和思维敏捷,只要经过他们做了的、老师 讲解过的题目,他们很快地写出答案来,只要老师把将题目读 完,就有了解决的思路,不需要老师太多的点拨。爱做题,是 尖子生优秀的根本原因,有大量的实践练习,做题的速度飞快, 中档题对他们来说是小菜一碟。除上述优点外,他们在学习过 程中生绝大多数都能做到电视不看、电话不接、零食不
清华学霸姐妹花分享寒假是用来超越的

清华学霸姐妹花分享:学霸是怎么炼成的人物介绍:焦宇晨、焦宇晓,高中就读于东营一中,2014年双双考进清华。
女双胞胎姐妹花焦宇晓、焦宇晨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实考分理科704分和699分的好成绩。
其中,焦宇晓已经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资格,除了能降60分录取,如果实考分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还可以获得再加20分选专业的“优惠”,同时,姐姐焦宇晨也不示弱,不仅因在全国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中获得二等奖而有20分的加分,还自荐参加并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获得了录取时降20分的“优惠”。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对高中的感悟。
高中的成功离不开拼搏,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下面我们简单地谈几点。
一、坚持不懈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
超常发挥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未来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为高中三年我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赌注,我们不敢输,也输不起。
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
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
只要高考交卷铃声还没有响起,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
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
因为即使重来,你还能怎么样呢?现实一点说,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不要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义无反顾,风雨兼程。
我们相信一切付出都会有回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现在有些同学,一点也不愿多付出,每一份付出,他都期待等量的回报;还有一些人,淹死在没有回报的痛苦的漩涡中。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与决心。
高考状元榜:一对姊妹花书写高考传奇故事范文

高考状元榜:一对姊妹花书写高考传奇故事范文6年前,她们同住一个寝室成为好友年后,她们考出文理头名被人瞩目“一个是高考文科第一名,一个是高考理科第一名。
都是女生,都是2006年考入成都外国语学校,都将在2012年秋天前往清华大学就读。
周小琪与高蕊馨,这对曾经同住一个寝室、如今同时成为全省高考文理第一名的成都妹妹,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
昨日早上,因为到华西都市报接听热线,这对“姊妹花”在高考后第一次见了面。
两人一见面就用典型90后的方式随意打起了招呼:“Hi!”之后,两人还“黏”在一起耳语了许久,聊选校选专业、暑期旅游等话题。
“缘分很俗,但也奇妙。
”在同时知道对方夺魁的消息时,两人都激动万分。
{相遇}短暂的一年同住6103寝室2006年秋天,11岁的周小琪与11岁多的高蕊馨一同考入了成都外国语学校。
周小琪被分在了初一(1)班,高蕊馨被分在初一(2)班。
那一年,学校的寝室没有按常理分班来编排,她们被分在了同一间:6103室。
每个寝室4个人。
搬进去的第一天,周小琪与高蕊馨被分在了两对面。
至今,她们对6年前的第一面都记不清了,只能回忆起那天下午,4个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的小女孩一起逛了校园。
6103室和其余寝室没有两样,起床、睡觉、周末带新食物来分享与夜夜不断的卧谈。
但由于分属不同的班级,1、2班的讯息在每晚10点半钟都能得到准时汇集,聊聊本班的同学笑话,说一下共同的哪个科任老师有什么幽默。
周小琪现在还记得,高蕊馨老是爱和另外一位2班的同学讲她们的数学老师有多厉害。
有几个月,由一位同学带头,寝室里掀起了写小说风潮。
周小琪依稀记得高蕊馨也提笔准备写武侠,但最终未成,不过一位室友写的剧本将她们4个都写进了角色,“这还算一段有意思的花季回忆。
”{相离}分选文理科彼此从没有忘记两人的室友情谊在第二年就中断了。
学校重新进行了寝室编排,同班同学被分在一个寝室。
离别的情形,两人都记不清了。
高中,周小琪选择了文科,高蕊馨选择了理科。
清华姐妹花分享高中练成学霸的学习方法

清华姐妹花分享高中练成学霸的学习方法[当前125859位家长在线讨论]2015-02-05 10:53 来源:焦宇晨焦宇晓责任编辑:timeivy高中要怎样学习,才能练成学霸,冲进中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
高分网高考频道小编搜集了清华双胞胎姐妹花分享的高中学习方法和技巧给大家参考,愿大家从中汲取到奋斗的动力,向理想学府进发。
人物介绍:焦宇晨、焦宇晓,高中就读于东营一中,2014年双双考进清华。
女,双胞胎姐妹花焦宇晓、焦宇晨在2014年的高考中取得实考分理科704分和699分的好成绩。
其中,焦宇晓已经获得清华大学“领军计划”资格,除了能降60分录取,如果实考分达到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还可以获得再加20分选专业的“优惠”,同时,姐姐焦宇晨也不示弱,不仅因在全国大赛中小学电脑制作中获得二等奖而有20分的加分,还自荐参加并通过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获得了录取时降20分的“优惠”。
大家好,很荣幸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对高中的感悟。
高中的成功离不开拼搏,人生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学习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只有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才有可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下面我们简单地谈几点。
一、坚持不懈在学习上,没有什么事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真正的成功都是积累的结果。
超常发挥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我们不能把我们的未来寄托在那渺茫的希望上,因为高中三年我们是在拿自己的青春下赌注,我们不敢输,也输不起。
不要说什么“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即使是0%的希望,也要尽120%的努力。
不坚持到最后,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
只要高考交卷铃声还没有响起,任何一个人都有创造奇迹的机会。
你只要拼尽了全力,即使最后失败了,也不会留下遗憾,而不会后悔。
因为即使重来,你还能怎么样呢?现实一点说,竭尽全力的人很多,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跨入清北的大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与成长轨迹,是难以比较的,再加上太多的运气与偶然,结果是否如人意往往难以预料,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最好的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语文作文素材:清华“学霸”姐妹花
一张“清华学霸”马冬晗的学习计划表和获清华特等奖学金时的答辩视频被疯转。
据了解,她曾是清华大学精仪系81班本科生,现任该系团委副书记。
记者在视频中看到,马冬晗在答辩时不仅亮出了自己“3年学分成绩名列专业第一名,多个学科成绩超过95分”的优异成绩单,还展示了自己手写的《一周时间安排表》。
表上的每一天、每一小时都注明了是如何度过的:每天6点起床,6:40开始自习,白天除了上课和吃饭,其余大部分时间用来自习、听英语,凌晨1点才上床睡觉——连周末也是如此。
视频中,马冬晗表示,她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每周制作计划表,并提到最难的不是制作计划,而是执行计划,这需要极大的毅力。
在学习表上,还可以看到她写的“加油”等给自己鼓气的字样。
清华大学宣传部的老师告诉记者,姐妹俩并不是一入学就成绩一流,大一时,她们都遭遇过不同程度的学习瓶颈和成绩低谷,在机械制图等课程上遇到过困难,这份表格就是马冬晗发奋图强的见证。
而且,她还有个双胞胎妹妹马冬昕,也是一样的传奇。
2020年,清华大学特等奖学金的第一名是马冬晗,第三名就是她的双胞胎妹妹马冬昕。
该奖项清华大学每年只选评5名,是清华授予学生的最高荣誉。
说起这位就读于化学系的马冬昕,和姐姐一样也是保送进清华大学,是清华大学学生会副主席。
2020年11月,马冬昕当选北京市海淀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0年清华大学百年华诞的升旗仪式中,这对双胞胎是国旗的左右“护法”,为了能让升旗时间一秒不差,姐姐设计了个新滑轮,妹妹则跑去把旗杆重新量了一遍。
不过,和网友眼中只会读书的“学霸”不同,令清华大学学子赞叹的是姐妹俩的广泛兴趣和丰富经历。
参加下乡支教、出国交流、马拉松比赛,系学生节、校会迎新大会上担任主持人、北京高校演讲比赛一等奖、清华乒乓球单项赛女子单打并列第三名……清华大学校园中留下了姐妹俩青春洋溢的身影。
目前两姐妹在清华直读博士。
马冬晗师从曾理江教授。
她说:“我的信念是:不相信泪水,只相信汗水,坚韧不拔,追梦不息。
”
“学霸事迹”引起网友们非常两极化的评论:质疑者认为“在大学里不必这么要强,非要门门争第一”,因为“发发呆、散散步也是生活”。
但赞赏者感叹说“深刻感觉自己连呼吸都在浪费时间”,“跟这位一比,我都不敢说自己读过大学。
”力挺她的网友也表示理解,认为人各有志,只要能够承受就是好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理由”。
对清华姐妹花“学霸”不羡慕不讽刺
李妍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学霸”姐妹花用完美的成绩单与强悍的计划表,阐释了这句流传甚广的网络俚语的真意。
不过,“名满天下,谤亦随之”,既然有对其“灵感+汗水”天才模式顶礼膜拜的,自然也会有对这种学习、生活方式不屑一顾的:因为“大学里不必这么要强,非要门门争第一”,“发发呆、散散步也是生活”。
这或许就是一个多元评价时代的表征。
社会对成功、幸福与否的评判,不再是单纯的“唯有读书高”,而是拥有了更多维的视角。
当读书不再拥有唯一的市场,社会更加崇尚多元与自由的生活方式时,与社会贴得最近的大学校园,也就难免急于脱离应试的桎梏,投身一种自主、自由的生活。
这种状态下,清华“学霸”“头悬梁锥刺股”式的传统学习方式,就难免遭遇冷嘲热讽。
某种程度而言,清华“学霸”姐妹花,绝对是传统意义上典型的“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考得出高分,跑得了马拉松,勤恳坚韧,聪慧过人。
纵观如今逃课、挂科横行的大学校园,这样的“好学生”不说完全绝种,至少也算“稀有动物”吧?
只是,过于“埋头读死书”,中断与社会联系,当然需要警惕;不过,当下学风不彰,人们反而对端正学风之人冷嘲热讽,同样值得反思。
人生每个阶段,认真做好每个阶段应做的事,是题中之义。
做学生,把书读好,今后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你可以不同意这种方式,也可以不赞同应试教育,宁愿独立而外,自学成才,却不能去嘲讽一个认真生活的人。
对清华“学霸”,旅美学者薛涌就在微博上说:“几年前在哈佛的一个宴席上,碰到燕京图书馆馆长。
他听我是北大毕业的,马上说:‘你们北大是一流。
’我赶紧说:‘先生客气。
’他正色说:‘不是客气。
我1980年去北大,看到学生在路灯底下看书。
凭这个就是一流。
’那时图书馆不足,教室不足,但精神在。
欣慰后辈仍保持这样的精神。
”
精神足以让人欣慰,时代选择的多元,也教会我们,对不同的生活方式应该学会更宽容轻松。
不同的个体,应该有不同的选择。
成功不可复制,对“学霸”不必惊叹羡慕,也不必冷漠嘲讽。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本文原载于2012年10月23日《重庆时报》,本刊有删节)
不知从何时起,“好好学习”在大学生群体中变成了一种带贬义的状态。
君不见“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成了大学生的准则,而那些上课积极发言的同学也被扣上“好学生”
的帽子,上自习较多的同学则会被称“学霸”。
毋庸置疑,这是大学学风日益不堪的一个侧面,而这种学生自发的“鄙视学习,玩乐为荣”价值取向更是令人感到可怕。
清华双胞胎姐妹的获奖本身并不引人注意,而其代表的“好好学习,积极向上”的学习精神却属少见,随之伴随而来的冷嘲热讽与质疑更凸显了姐妹俩向上精神的稀缺。
奖学金可以不要,各种科研活动和学生工作也可以不用事事争先,但是如果连最基本的学习态度都抛弃,真不知上大学所为何事?
“膜拜”大可不必,毕竟每个人的综合素养有差别,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也不一样,但是双胞胎姐妹身上所代表的向上精神理应受到尊重和学习。
最怕那种自己能力不济在一番嘲讽过后,连基本的学习都保证不了的“宅霸”。
可以不参加各种校园活动,但是读书与思考却是不能抛弃的,普通学生大可以将“学霸”精神用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实践实习上,有勤奋精神,总会浇灌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花。
(本文节选自2020年10月19日《上海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