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课《古诗二首》包括两首古诗,分别是《寒食》和《迢迢牵牛星》。

《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翃创作的一首七绝。

此诗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城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画出一幅皇宫禁苑夜晚人声消失、灯火稀疏的场景,无声地表达出诗人对深宫生活的憎恶与无奈之情。

全诗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唐代长安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宫廷生活的不满和厌恶。

《迢迢牵牛星》是一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古代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写人间的爱情悲剧,述说人间苦于离别,痛苦悲哀。

全诗文笔优美,句句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尤其是开头两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以叠词的形式来表现织女和牛郎相距之遥远,形象地描绘出牛郎和织女这对恩爱夫妻的形象,又通过以物喻人的手法来委婉地表明爱情的无奈和痛苦。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和悲壮色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亲自阅读这两首诗,更深入地理解其含义和意境。

六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 送别(第二课时)

六年级下册语文1.2古诗二首 送别(第二课时)

西出阳关无故人。
l
句义: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 老友人。
朗读节奏
送元二使安西
l
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
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 。
劝 君 /更 进 一// 杯 酒/,
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送元二使安西
前两句写景(渲染送别气 氛)
后两句抒情(难舍之情)
对友人的依依不舍 之情
古时候由于交通不便,通信极 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 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 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 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 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 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 永恒的主题。
作者介绍
l
高适(702—765)唐代 诗人。他的不少诗反映 了人民的痛苦和边塞战 士的艰苦生活,边塞诗 尤其著名,气势豪放雄 浑,感情真挚,风格爽 朗。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别董大
l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送元二使安西
l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l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1.2古诗二首
送别
lllll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
之情的诗歌。著名的代表
l
人物有李白,王维,王昌
龄等。送别诗抒写离情别
绪,是分离时迸发的情感
火花。要把这种情感火花
表达出来,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对于离别总是 歌吟不绝。在这浓浓的感伤之外,往往 还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励劝勉,或用以 抒发友情,或用于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 抱负。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别诗往往洋 溢着积极向上的青春气息,充满希望和 梦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风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 译文 注释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

诗词一: 《静夜思》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前,如同地面上的霜一样。

我抬头望着明亮的月亮,低头思念故乡。

注释: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述夜晚的月光和个人的思念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词二: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太阳依山而落,黄河注入大海。

如果想要尽览万里景色,就得再登高一层楼。

注释: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
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和表达追求进取的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
向往和追求。

...
(继续写下去,根据需要添加更多的古文诗词的译文和注释)
...
这是一个标题为《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文诗词译文注释》的文档,其中包括诗词的中文译文和相关的注释。

该文档旨在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古文诗词,并对其背后的意境和文化内
涵有所了解。

文档以清晰简洁的语言呈现,让读者轻松理解诗词的
意义和诗人的创作意图。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7.2古诗二首PPT课件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7.2古诗二首PPT课件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悲苦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已, 昂扬豪壮
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勉朋友,情谊深厚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一片冰心在玉壶。(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的 像一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 莹纯洁。)
对古人而言,友情是花间一壶酒,
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 楼,友情是庭深小径幽。对于我们, 友情是什么呢?要靠我们用一生品味, 用一生去守侯。
——《送杜少府之任蜀 州》[唐] 王勃
海 内 存天 游 子 意 ,
——
又远
送芳
《 赋 得
王侵 孙古
古 去道
送:送别
元二:作者的友人元 常,在兄弟中排行老 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 使。
安西:唐代安西 都护府,在今新 疆维吾尔自治区 库车县。
送 元 二 使 安 西
送元二使安西
安西
阳关
渭城
西域都护府
玉门关 阳关
长安
渭城: 秦置咸阳县,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渭水北岸。 浥(yì ):湿润。 客舍: 旅店。 柳色: 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 指元二。 更尽:再饮完。 更: 再。
(伤感的酒)春雨挽留不住友人的脚步,朋 友终将远走他乡,怎不伤感别离?
(祝福的酒)出使安西,路途遥远,吉凶 难料,还请您干了这一杯,祝福我的朋 友一路平安。
(壮行的酒)祝愿朋友今日出使安西,一定能在边关 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来年凯旋而归。
诗句包含思想感情: 从包含深情地的劝酒中,可以体会 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2《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共16张ppt)共18页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2《古诗二首》北师大版(共16张ppt)共18页PPT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18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3.2《古诗二首》北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师大版(共16张ppt)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古诗二首》课堂笔记

《古诗二首》课堂笔记嘿,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古诗二首》那点事儿,保证让你听完觉得,哎呀,原来古诗也能这么接地气,这么有趣儿!首先翻开书页,咱们先看第一首,那首诗啊,就像是古代的一个老朋友,在月光下轻轻地跟你唠嗑。

你想象一下,夜深人静,万籁俱寂,就你跟这位诗人面对面坐着,他手里拿着一壶酒,眼神里满是故事,缓缓开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哎,这第一句就挺逗,你说床前的月光咋就那么亮呢,亮得跟地上的霜似的,让人分不清真假。

这时候,你心里头也犯嘀咕,是不是诗人哥们儿喝多了,眼神儿不好使了?哈哈,开个玩笑。

其实啊,这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那月光就是他对家的牵挂,对亲人的想念。

接下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两句,简直就是咱们每个人心里的小剧场嘛。

你抬头看看那轮明月,心里头就忍不住想起家里的温暖,想起妈妈做的饭,爸爸讲的故事。

然后一低头,哎呀,这思绪就飘回了千里之外的故乡,心里头那个滋味儿啊,真是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

再来看第二首,这首诗就像是咱们春游时遇到的小溪,清新脱俗,又带着点俏皮。

诗人啊,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看到啥就写啥,那叫一个随性。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你说这画面美不美?春天来了,小草嗖嗖地往上长,黄莺鸟儿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好像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河边的柳树啊,被春风吹得轻轻摆动,就像是喝醉了酒一样,美得让人心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这两句,简直就是咱们小时候的写照嘛。

放学铃声一响,咱们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冲出校门,跑到空地上放风筝去了。

那时候的风筝啊,都是自己动手做的,虽然简单,但飞得老高了,心里头那个成就感,别提多美了。

诗人看到这些孩子,心里也乐开了花,他笔下的孩子,就像咱们一样,无忧无虑,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所以说啊,这两首古诗啊,不仅仅是文字的游戏,更是情感的寄托,是咱们每个人心中那份最纯真、最美好的记忆。

下次当你再看到月亮、再看到春天的时候,不妨想想这两首诗,说不定你就能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共鸣和感动了呢!。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古诗二首北师大版

送李侍御赴安西 高适 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
虏障燕支北,秦城太白东。 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送沈子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送 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代表人物。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
入微的感受。他的诗,诗画一体。写景,
色彩鲜明而优美,动静结合。诗中常体现 佛教及禅学思想,被称为“诗佛”。
高适:
幼年丧父,深知世路的艰辛。安史之
乱时曾领兵平叛,晚年封侯。生活的磨难、
边塞的军旅生涯以及自我奋斗的过程,使
他炼就顽强拼搏的毅力,自强不息的精神, 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豁达大度的性格。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别董大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别韦五 高适 徒然酌杯酒,不觉散人愁。 相识仍远别,欲归翻旅游。 夏云满郊甸,明月照河洲。 莫恨征途远,东看漳水流。
古 诗 二 首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自学提示:
这两首诗描写的情景和表达的情感有什 么不同?应该怎样朗读这两首诗,才能体现 它们表达的不同情感?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古诗二首》课件(23张)

语文六年级下北师大版《古诗二首》课件(23张)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莫:不要。 前路:前方的路。 知己:知心的朋友。 谁人:哪个人。 君:好朋友董大。
你不要担心
前方的路遇不到 知心朋友,天下 哪个人不知道你 董大啊!
通过学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 样的感情?
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衬托了慷慨豪迈的离别 之情。
——
又远
送芳
《 赋 得
王侵 孙古
朋友,请你再 喝完这一杯酒吧,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 之后,就再也见不 到我这样的老朋友 了。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诗中从哪体现出来了?
表达了作者和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从后两句体现出来。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古诗二首——别董大
生平简介:
高适(约700-765),唐代边塞诗人。 字达夫,今河北景县人。官至封渤海县 侯,世称高渤海。
主要作品:《燕歌行》《别董大》
《塞下》
董庭兰,是玄宗时代 的著名琴手,曾经得 到宰相房琯的赏识和 宠信,他善古琴,当 时盛行胡乐,他受到 冷落。
高适 ,渤海蓨县人
(今河北沧县人)唐代 著名诗人,青年时代仕 途失意,高适送别董大, 也可能正是诗人失意的 时候。
渭城:地点 朝:时间早上。 浥:湿润。 轻尘:尘埃。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注释:
渭城:地名
青青:青翠的样子
柳色: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所以“柳色” 象征离愁别绪
更:再 尽:这里指饮完、喝光
阳关:古代边关名
故人:老朋友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渭城早上的春 雨湿润了道路上的 尘埃,旅店两旁的 柳树,被雨水冲洗 得焕然一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景。

3.感受乡村生活,陶冶情操,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背诵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

2.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辛苦。

一、导入
说一说什么叫“田园诗”,复习所学习的田园诗“儿童急走追黄碟,飞入菜花无处寻”等。

引出《四时田园杂兴》
二、学习
1.结合小资料介绍作者
2.质疑课题
四时:春日、夏日、秋日、冬日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篇
3.齐读诗歌,理解字词
4.学习诗文内容,结合字词意思,理解句子。

抽生理解全诗
5.思考:农民劳动镜像,“昼出耘田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他们的工作。

描述小孩的调皮可爱,体验人物形象,学习人物形象的刻画“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体会农村生活的乐趣
6.结合诗意,想象,背诵诗歌
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4.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5.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场景。

6.感受乡村生活,陶冶情操,养成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3.背诵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人所描绘的劳动场景。

4.感受田园生活,体会劳动人民劳动的辛苦。

一、导入
想象田园生活,除了农村的繁忙农耕,还有什么?
生:农村的景象,农作物……
二、学习
1.齐声读诗歌,理解并读顺,学习生字新词
2.理解词语意思:篱落,蛱蝶,耘田
3.指名读,请生说你体会到的作者感情
4.结合诗句,词语意思,理解诗歌含义。

5.理解诗歌内容,主要描述了什么,刻画了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分别有哪些事物?
一二句:初夏江南农村稻田菜花
三四句:正午时分幽静的景象“唯有蜻蜓蛱蝶飞”,以动写静
6.边读诗歌边想象,理解作者感情
三、背诵并默写诗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