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一

合集下载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1化学反应原理精品课件 第1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验证牺牲阳极保护法,实验如下(烧杯内均为经过酸化的3% NaCl溶液)。

在Fe表面生成蓝色沉淀

试管内无明显变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试管内生成蓝色沉淀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对比②③,可以判定Zn保护了Fe B.对比①②,K3[Fe(CN)6]可能将Fe氧化 C.验证Zn保护Fe时不能用①的方法 D.将Zn换成Cu,用①的方法可判断Fe比Cu活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四种情况下不易被腐蚀的是( C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解析 A项,铁、铜和醋酸构成原电池,铁易失电子作负极,则铁的腐蚀加快; B项,食盐水作电解质溶液,铁炒锅和铁铲都是铁碳合金,符合原电池的形成 条件,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则铁的腐蚀加快;C项,铜镀层将铁球覆盖,使铁被 保护,铁不易被腐蚀;D项,符合原电池的形成条件,酸雨作电解质溶液,铁作 负极,则铁的腐蚀加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Cu2(OH)3Cl的形成过程中会通过原电池反应产生CuCl(难溶于水的固 体),请结合下图回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9.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图a中,插入海水中的铁棒,越靠近底端腐蚀越严重 B.图b中,开关由M改置于N时,Cu-Zn合金的腐蚀速率增大 C.图c中,接通开关时Zn腐蚀速率增大 D.图d中,Zn-MnO2干电池放电时石墨棒为正极, NH4+ 在正极得电子被还原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化学模块I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一、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和比较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基本程序包括观察、实验和分析综合推论,最终得出结论。

二、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生成Na2O,而在空气中燃烧则生成Na2O2.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气体,观察到的现象包括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伴有嗞嗞响声以及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气体,而与二氧化碳反应则生成Na2CO3和O2气体。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气体。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Na2CO3和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则生成NaHCO3.三、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NaCl、NaClO和H2O。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生成FeCl3.氯气能通入石灰浆制取漂白粉,反应生成CaCl2、Ca(ClO)2和H2O。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和HCl。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生成NaHCO3和HClO,而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生成CaCO3和HClO。

四、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物质的量可以用分子数或质量来表示,其单位为XXX。

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可以用体积来表示。

在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可以用浓度和体积来表示。

五、胶体胶体是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聚沉、电泳和布朗运动等特性。

胶体可以通过渗析来提纯。

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的化合物。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而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包括写出化学方程式和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则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化学反应中需要注意的几点:1.反应物和产物中的离子符号需要保留,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可以删除。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物质的性质与转化PPT(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氮的循环》物质的性质与转化PPT(第一课时自然界中的氮循环氮的固定)

毒性、状态
毒气体
味的有毒气体
水溶性
难溶于水
易溶于水
与氧气反应 2NO+O2===2NO2
不反应
与水反应
不反应
3NO2+H2O=== 2HNO3+NO
收集方法
排水法
向NO3+NO 中,NO2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 原剂,且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2。
(2)NO 和 NO2 对生活的影响 ①NO 结合血红蛋白的能力比 CO 还强,更容易造成人体缺 氧;同时 NO 作为一种传递神经信息的“信使分子”,在扩 张血管、提高免疫力、增强记忆力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NO2 能使多种织物褪色,损坏多种织物和尼龙制品,对金 属和非金属材料也有腐蚀作用。
(1)“雷雨发庄稼”蕴含了什么样的化学原理?
(2)上述过程中包含了哪些化学反应? 提示:(1) 空气中的 N2 和 O2 在放电的条件下生成 NO,NO 被 O2 氧化成 NO2,NO2 在雨水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被雨 水淋洒到土壤中,并与土壤中的矿物质作用生成能被植物吸收 的硝酸盐,使土壤从空气中得到氮元素,促进了植物的生长。
3.电子守恒法 NO 与 O2 的混合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2NO+O2=== 2NO2、3NO2+H2O===2HNO3+NO,在反应中,存在着 NO 向 NO2 转化、NO2 向 HNO3 转化的同时又生成 NO 的循 环反应。但总体来讲,NO→HNO3,N 的化合价升高是由 于被 O2 氧化,因此可写出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把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叫氮的固定。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一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第一节1.化学科学的概念: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科学2.①1661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元素的概念②188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③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④1811年-俄国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学说⑤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模型法、假说法(一)金属钠22常温4Na+O2=2Na2O(白色固体)现象:银白色变为白色加热/点燃2Na+O2=加热/点燃=Na2O2 (淡黄色固体)现象:剧烈燃烧,产生淡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3.与酸反应(钠少量)2Na+2HCl=2NaCl+ H2↑(比钠与水反应更剧烈) 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钠多量:先和酸再和水) 2Na+2HCl=2NaCl+ H2↑2Na+2H2O=2NaOH+H2↑现象: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4.与碱反应只和水2Na+2H2O=2NaOH+H2↑5.与盐反应钠和硫酸铜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 现象:有气体生成,有蓝色沉淀生成总结:与酸先和酸,与碱只和水,与盐先和水,与氧看条件6.钠的用途:(1)蒸汽钠灯(2)用作还原剂(3)Na-K合金作导热剂222Na→Na2O→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Na2O2→NaOH→NaOH溶液→Na2CO3溶液/结晶→Na2CO3粉末9.钠保存在煤油中原因:钠与空气中氧气和水蒸气均反应,因为密度比煤油大沉在煤油瓶底部,从而隔绝空气233别名 纯碱、苏打小苏打 溶解性 Na 2CO 3溶解性> NaHCO 3溶解性 与CO 2反应 Na 2CO 3+ CO 2+H 2O=2 NaHCO 3与HCl 反应Na 2CO 3+HCl= NaHCO 3+ NaCl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NaHCO 3+ HCl= NaCl+H 2O+ CO 2↑ 与NaOH 反应 NaHCO 3+NaOH= Na 2CO 3+ H 2O与Ca(OH)2反应 Na 2CO 3+ Ca(OH)2= CaCO 3↓+2NaOH(少)NaHCO 3+ Ca(OH)2= Na 2CO 3+CaCO 3↓+2H 2O (多)NaHCO 3+ Ca(OH)2= CaCO 3↓+NaOH+H 2O 转化 Na 2CO 3 NaHCO 3 用途造纸、化工原料、制玻璃制药、制发酵粉11.比较Na 2CO 3和NaHCO 3热稳定性实验装置B 管是Na 2CO 3 A 管是NaHCO 3现象:右边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1.氯气的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密度 味道 溶解性 毒性 黄绿色气体比空气大刺激性气味能溶于水有毒2.氯气的化学性质 ①与H 2O 反应△Cl 2+H 2O ⇄HCl+ HClO△结论: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作用,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HClO )△HClO :能使有色物质褪色,消毒,杀菌作用,不稳定性2HClO=光照=2HCl+ O 2↑△久置氯水:稀盐酸△新制氯水:三分子四离子 分子:Cl 2、H 2O 、HClO 四离子H +、Cl -、OH -、ClO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将镁条投入氯水中 镁条表面有气泡冒出 氯水中含有H +将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氯水中含有Cl -将红色的布条放入氯水中 红色布条褪色 氯水中含有漂白性物质(HClO ) 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氯水中含H +和漂白性物质(HClO )△Cl 2和碱反应(NaOH 可吸收多余Cl 2,防止污染空气)制备84消毒液Cl 2+2NaOH=NaClO+NaCl+ H 2O 消毒原理 NaClO+CO 2+H 2O=NaHCO 3 + HClO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制备漂白粉2Cl 2+ 2Ca(OH)2= Ca(ClO)2+CaCl 2+ H 2O 漂白原理Ca(ClO)2+CO 2+H 2O= CaCO 3↓+2 HClO用石灰乳 有效成分 2HClO=光照=2HCl+ O 2↑②与Na 反应 Cl 2+2Na=点燃=2NaCl(剧烈燃烧,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③与Fe 反应 3Cl 2+2Fe=点燃=2FeCl 3(产生红棕色烟,溶于水,溶液呈黄色) 氯气的强氧化性 ④与Cu 反应 Cl 2+Cu=点燃=CuCl 2(产生黄棕色烟。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件第1课时氧化还原反应
⑦4NH3+3O2(纯)=点==燃==2N2+6H2O
⑧2H2O=电==解==2H2↑+O2↑
⑨2Al+2NaOH+2H2O===2NaAlO2+3H2↑
⑩SO2+H2O===H2SO3
22
(1)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 有__________。 (2)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的是______。 (3)上述反应中,既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④⑩ ⑤⑦ (2)②⑩ (3)⑧
答案 (1)1∶5 (2)氧 (3)1∶1 24
10.一个完整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可以拆分,写成两 个“半反应式”,一个是“氧化反应”式,一个是 “还原反应”式。如 2Fe3++Cu===2Fe2++Cu2+,可 以写成:氧化反应:Cu-2e-===Cu2+;还原反应: 2Fe3++2e-===2Fe2+。 (1)根据以上信息将反应 3NO2+H2O===2H++2NO- 3 +NO 拆分为两个“半反应式”:氧化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原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某一反应的“半反应式”为 CH4+10OH-- 8e-===CO23-+7H2O;O2+2H2O+4e-===4OH-,则 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随堂训练
1.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①CuSO4+2NaOH===Cu(OH)2↓+Na2SO4
②3Cl2+6KOH===5KCl+KClO3+3H2O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全套教案全册

鲁科版化学必修1全套教案全册

全册教案鲁科版必修1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

【重点、难点】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与化学的关系愈发密切。

在众多学科中,化学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以揭开生活中的神秘面纱。

对于高中生而言,化学必修课程是探索这门科学的基石。

其中,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更是开启化学知识探索之旅的钥匙。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理解物质世界的规律。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强调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实验是化学的灵魂,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化学的魅力。

实验还能帮助我们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未来学习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技能。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注重化学与生活的。

课程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入手,引导我们探究现象背后的化学原理。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使化学知识更加生动有趣,也让我们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了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添加剂,我们可以更好地选择健康食品;通过了解清洁剂的化学成分,我们可以更有效地解决家居清洁问题。

再者,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强调了科学思维的培养。

化学不仅仅是一门记忆和背诵的学科,更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推理、判断和逻辑思考来解决问题,这些都是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培养科学思维不仅有助于我们在化学领域取得更好的成绩,也将对我们的未来学习和职业生涯产生积极影响。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是高中生接触和理解化学的重要工具。

它以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出发点,引导我们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去探究物质世界的奥秘。

通过学习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我们可以了解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与生活的紧密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方法。

相信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将会受益于这一阶段的积累和收获。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也要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和方法,例如参加化学竞赛、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观看科学纪录片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第1章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28张)

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 第1章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 课件(28张)
(2)现代化学,作为一门“中心科学”,正以崭新的观念和方式, 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联系。( √ )
进入 21 世纪,由于化学科学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创造性,使得 化学同其他各学科的联系愈加密切,相互渗透融合,形成了许 多交叉学科、边缘学科(如下图)。
下列对化学科学的应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化学科学将继续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 B.化学科学将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的保障 C.化学科学在了解疾病的病理方面无能为力 D.化学科学使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能源和资源 [解析] 化学科学可以让研究人员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
1.在科学史上,中国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发现,为现代物质文 明奠定了基础。以下发明或发现属于化学史上中国对世界做出
重大贡献的是( B ) ①造纸 ②印刷技术 ③火药 ④指南针 ⑤炼铜、炼铁、炼
钢 ⑥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 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⑧提出原 子、分子学说
A.①②③④⑧
B.①③⑤⑦
C.②④⑥
D.⑤⑥⑦⑧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 (1)农业:_合__成__氨_____技术的应用。 (2)医药:__新__药__物____的研制。
(3)信息:_芯__片__和__光__导__纤___维__引领进入信息时代。
[自我测评]————(做一做) 判断正误 (1)化学的特征是“制造原子”。( × ) (2)核反应中原子核发生了变化,故属于化学变化。( × ) (3)化学只能研究分子,不能创造分子。( × )
使近代化学取得
年 _拉__瓦__锡___ _燃__烧__现__象__的__氧__化__学__说_ 了革命性的进展
年代
科学家
1803年
英国科学家 _道__尔__顿___
重大发现或成就
意义或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和分子的基础上认识物质和制备物质的一门科学。

2.了解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

3.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科学的含义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2.化学科学的创造性(1)化学的特征就是认识分子和制造分子。

(2)创造性的体现①发现并提取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②制造自然界中已经存在的物质。

③根据需要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具有特殊性质或功能的新物质。

3.化学科学的实用性(1)农业——合成氨的化工技术解决了人类面临饥饿的问题。

(2)医药——新药物的成功研制,使人类能对抗多种疾病。

(3)信息——以硅及其化合物为原料制成的芯片和光导纤维使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请完成下列表格。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特征化学性质不变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现象形状、状态等变化常伴有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物理变化发生,而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有化学变化发生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1.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主要有:烧制陶瓷、冶炼金属、酿造酒类、炼制“仙丹”等。

2.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3.现代化学的发展(1)现代化学科学的重大成就例如:放射性元素的发现、现代量子化学理论的建立、创造新分子的合成化学的崛起、高分子化学的创立、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开创性研究以及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等。

(2)现代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例如:X射线、原子吸收光谱、紫外线和红外线、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等。

4.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请完成下列表格(1)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1.在化学科学领域:在微观层面上操纵分子和原子,组装分子材料、分子器件和分子机器等。

2.在能源和资源方面:有了化学科学,人类能够合理开发和安全利用能源和资源。

3.在材料科学方面:化学将推动材料科学的发展,使各种新型功能材料的生产成为可能。

4.在环境保护方面:化学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保障。

5.在生命科学方面:在分子水平上了解疾病的病理,寻求有效防治措施。

【议一议】1.2011年3月14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的爆炸事故引起了全世界人们的高度关注,你认为原子的核变化是化学变化吗?答案不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

即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核不发生变化,因而原子核的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2.我国化学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成果有哪些?答案(1)在基础研究方面,对配位场理论的研究和对分子轨道图形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

(2)1965年人工全合成的牛胰岛素,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具有生理活性的蛋白质,胰岛素人工合成的成功为我国蛋白质的基础研究和实际应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3)1981年人工全合成的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核糖核酸,这项研究带动了多种核酸类药物包括抗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的研制和应用。

(4)20世纪50年代初对抗生素药物的研究与开发,结束了我国不能自己生产青霉素、链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历史。

(5)20世纪70年代初,对花生四烯酸的氧化代谢物(前列腺素等)和昆虫信息素的合成研究取得创造性进展。

(6)20世纪80年代,开展了对新一代抗疟药——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

(7)20世纪90年代末,树脂糖苷的全合成和具有高抗癌活性的甾体皂甙的合成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8)关于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获得了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3.请你判断下列做法能引起环境污染的有哪些?(1)化石燃料燃烧;(2)含磷洗衣粉(液)流入河水中;(3)汽车尾气排放;(4)废旧蓄电池丢至田间;(5)塑料膜埋在土壤中。

答案全部一、化学科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2.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而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分子是保持原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创造新物质可以是指创造新分子,而不是指创造新原子或新元素。

5.目前可以制造出新元素,但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制造新元素,创造新元素不能说成是创造新物质。

拓展命题利用化学反应制造出一种新元素。

不正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例1】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中,与化学科学的实用性无关的是()A.高效化肥的研制使粮食大面积增产,人类逐渐摆脱了饥饿的威胁B.新型药品的成功研制使人类的寿命得到延长C.台风登陆,给陆地带来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D.消毒剂的使用对杀灭禽流感病毒起到了很大作用解析A、B、D三项中分别体现了化学科学在高效化肥研制、医药研制、消毒剂制备中的实际应用,C项内容与化学无关。

答案 C变式训练1下列不能说明化学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的是()A.化学家哈伯用催化法合成氨后,就能生产硝酸铵B.化学家合成碳纳米管,用作分子导线和超小型电子器件C.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D.诺贝尔用硝化甘油制成了炸药,并用于工业生产答案 C解析提出一种新的化学理论不能说明化学的创造性和实用性。

合成氨、合成碳纳米管、制炸药都体现了化学的创造性,它们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则体现了化学的实用性。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化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时期【例2】下列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国籍及主要贡献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A.波义耳——英国——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B.道尔顿——英国——提出原子学说C.拉瓦锡——意大利——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D.门捷列夫——俄国——发现元素周期律解析A正确,波义耳,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于1661年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B正确,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于1803年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C不正确,拉瓦锡,法国化学家,于1771年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D正确,门捷列夫,俄国化学家,于1869年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答案 C变式训练2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A.最早使用天平研究化学B.最早提出空气是由O2和N2组成的结论C.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D.能用加热HgO的方法制取O2答案 C解析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对近代化学的最大贡献是利用定量分析的实验手段,提出物质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从而否定了之前错误的“燃素说”。

三、化学科学的探索空间现代化学涉及微观世界、能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

【例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降解技术与化学科学无关B.新能源——可燃冰(CH4·8H2O)的利用与化学关系密切C.化学科学将在防治酸雨方面大有作为D.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橡胶的品种将越来越多解析塑料是有机化合物,它的降解过程实际上是化学变化过程,与化学密切相关。

答案 A变式训练3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展望未来,化学科学具有十分广阔的探索空间。

下列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是()A.塑料降解技术与化学科学无关B.新能源——可燃冰(CH4·8H2O)的利用与化学关系密切C.化学科学将在防治酸雨方面大有作为D.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合成橡胶的品种将越来越多答案 C解析现代化学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涉及资源开发、材料研制、环境保护、生命科学等诸多方面。

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

1.与近代化学科学的诞生无关的是()A.化学元素的概念B.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C.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D.古代的化学实践活动答案 C解析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

爱因斯坦是19世纪的物理学家,他出生时,近代化学已诞生两个世纪。

2.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B.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C.原子弹爆炸D.生产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答案 C解析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发生变化,原子之间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所以A、B、D正确;而C项中原子弹爆炸是核反应,不属于化学变化,因而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的范畴。

3.当前我国农业地区产生的大量农作物秸秆将作如何处理的问题备受关注。

化学科学将在能源和资源的合理开发、安全应用方面大显身手。

下列处理农作物秸秆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出售给工厂作工业原料B.就地焚烧制成草木灰作植物的钾肥C.应用有关化学原理制取沼气和有机肥料D.应用有关化学原理制成优质牲畜饲料答案 B解析在农田里焚烧农作物秸秆有很多危害,主要表现是污染空气、引发火灾、浪费资源等。

其他处理方法均正确。

4.安全生产近年来已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三鹿奶粉事件、鞭炮爆炸、小煤窑问题等都轰动社会。

重庆开县天然气井泄漏事故共夺去了两百多人的生命。

气井喷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

硫化氢(H2S)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

(1)据报道,人员伤亡多是因缺乏自救防御常识造成的。

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处顺风跑C.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2)为降低危害程度,人们将喷出的硫化氢点燃,燃烧时生成了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它是________。

为减轻该气体对环境的污染,事故处理人员不断向空气中喷洒一种溶液,你认为该溶液可能是一种________(填“酸”或“碱”)性溶液。

(3)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

请结合某具体的化学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C(2)二氧化硫(或SO2)碱(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他合理答案均可)解析(1)气井喷出的气体会沿风势流动,故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由题意知,硫化氢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是氢硫酸,显酸性,自救时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尽可能减少吸入的气体。

(2)硫化氢气体被点燃,燃烧时生成两种氧化物,其中一种是最常见的空气污染物,即S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